论政府治理的公共性
公共治理知识点总结
公共治理知识点总结一、公共治理的概念公共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合作解决公共事务的过程和实践。
它不仅仅指政府及其机构的行为,还包括社会组织、市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公共治理是一个基于协作、合作和共享的过程,旨在通过多元化参与来解决公共问题。
二、公共治理的特点1. 多元化参与:公共治理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参与和协作,实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复杂性: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政府可以独立解决的,需要各方共同合作来解决。
3. 透明度:公共治理注重信息的公开和透明,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4. 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公共治理追求更为灵活和适应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更加注重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民意。
5. 治理目标多元化:公共治理旨在实现社会公正、思想多元、社区和谐、环境可持续等多种目标。
三、公共治理的模式1.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在公共事务的解决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各界会参与其中,但具体实施还是由政府来完成。
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政治体制相对集中的国家。
2. 社区自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自己来管理社区事务,政府只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这种模式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合作治理模式:政府、市民、社会团体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协作解决公共问题,政府在其中起到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这种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问题的综合解决。
四、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1. 政府公共管理理论: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由原先强调政府职能的管理理论发展而来,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高效地管理公共事务。
2.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度和程度决定了公共事务的治理效果。
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社区合作、社区规范等。
3. 合作理论:合作理论认为,为了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市民、社会组织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协调。
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同一性
口 吴 军 宏
在经 济全球化 和信息化 时代 中 , 政府 和治理 定义 的演化 变迁显示 出服务性 的共 同趋势 。 政 府治理 的含
义也因此由原来的统治 、 控制和管理发展为以公共服 务为核心内容的公共权力分配、 公共 资源协调、 公共 事务管理的总和; 合法型、 透明型、 责任型、 法治型、 回 应 型的服务 型政府治理 , 即“ 善治” 型政 府为公共 服务 的有效供给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 公共服务的有效 供给反过来促进“ 善治” 政府发展 ; 以分权性授权 、 合 作 性协商 、 多元. f 生 互动 和适应性 回应 为核心特 征 的多 元化 公共服务 供给成 为政府 “ 善治” 的主要表 现 , 形成 “ 服务 即是最好 的治理 ” 的广 泛共识 。这就是政府治理 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同一性。 对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供 给同一性 的研 究 , 力 图在政府 “ 善治 ” 和公共需求 满足 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使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成 为通往 “ 善治” 的必经之路 。
一
领域强 调建 立 “ 发展 的发 展框 架 ” 和“ 培养 能力 ” 以实 现法 治 、 改 建政 府 管 理 、 提 高政 府 效 率 , 在 主体 结 构 领域强 调 支持 和培 养公 民社 会 的发展 。 显然 , 此 时 的
、
政府 治理 与公 共服 务
通常 我们 是将 政府 作为 国家 机构 来定 义 ,一般 认 为政 府 是 国家进 行 阶级 统 治 、 政 治 调控 、 权力 执行 和社会 管 理 的机关 , n l 】 是 体现 、 达 到 国家 目的 和行使 、 表现 、 执行 、 解 释 国家意 志 的机关 , 圜 它 理所 当然 地包 括立法 、 行政 、 司法 机构 在 内 。政 府对 其管 辖 为政府治理。因此 , 也就 有 了广义政 府 和狭 义政 府 的划分 ,并 得 到 了学 界和政界的普遍认同。 但是 , 无论何种形式 的政府都 具有权威的广泛性 、 暴力 的垄断 I 生、 权力的合法性等 共 同特 点 , 并 以权威 的广 泛性 为核 心要 素 , 政府 在特 定范围内行使权威进行统治 、控制和管理就成为政 府治 理 的基本 含义 ,长 期 以来 “ 与统 治一 词交 叉使 用” , [ 3 1 其 目的就在 于运用 权 威引 导 、 控 制 和规 范公 民 各 种 活动 以最 大 限度地 增进 公共 利益 。 在经 济全 球化 和信 息化 时代 ,政 府 治理伴 随着 政府 和 治理 定 义 的发 展 显示 出新 的趋 势 :一 方 面 , 般 意 义 的政 府 ” 概念 的提 出 , 使 政 府定 义 “ 涵 盖 了 人 类 社会 有史 以来 的社 会管 理机 制 ,包 括 国家 机构 的政府和非 国家机构 的政府 ” , 打破了以往广义和 狭义政府的传统分类 ,将现代民族一 国家产生之前 的政府发展过程统一于政府活动 的解释之中。另一 方面 , 世 界银行 分别 于 1 9 8 9年 和 1 9 9 2年 发表 了 《 南 撒 哈拉 非 洲 : 从危 机 走 向可 持 续 发展 》 和《 治 理 与 发 展》 两篇报告 , 系统阐述 了关 于治理 的看法 , 在技术
公共治理的概念
公共治理的概念介绍公共治理是指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管理过程,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互动。
公共治理的概念在现代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多元、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通过促进各方面的协作和合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环境。
公共治理的重要性公共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公共治理能够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协同作用,使政府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需要和民意诉求,有效地制定政策并加以实施。
同时,公共治理也能够促进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与参与,从而达到政府与社会的双向沟通与合作。
2. 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
这样的参与可以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促进各方面在政策制定和推行过程中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3. 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治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和协作合作,寻求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并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共识。
通过公共治理,社会问题的解决效果会更好,社会发展也会更加可持续。
4. 促进社会发展公共治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形成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治理的原则和机制公共治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证治理过程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1. 平等和公正原则公共治理的参与者应当平等对待,没有隐性的权力和利益差别,以确保各方在决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透明和公开原则公共治理需要做到透明和公开,使得决策过程能够有序进行,并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及时向公众传递政策和决策结果。
3. 参与和协商机制公共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参与和协商机制,使得各方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发表意见、提供建议,并能够达成共识。
4. 监督和评估机制公共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决策和政策的有效实施。
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指的是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运用管理方法、实践、理念和政策等手段,有序地维护和实施社会共同利益的理论,它的核心宗旨是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公共治理是指社会成员形成整体利益时,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所采用的体系性政策、管理方法和实践,旨在发挥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建立有序的社会公共管理机构。
公共治理理论专注于构建公众参与和共同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促进政府治理和公众参与,最终实现民主治理、公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政治目标。
首先,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的有效全局性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它特别强调政府要在全局水平实现有效管理,通过参与、联合和协调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一种互助互惠、团结共享的全局治理。
它重要的内容包括政府参与、公众参与、民主性、科学性、安全性、合作性和协调性。
其次,政府是公众治理的主体,它要设计、实施、检查和监督公共政策,有效地开展整体治理。
政府应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经济行为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提高公共治理的效率。
最后,公共治理理论的实践可追溯到从政府到普罗大众的两大领域。
首先,全面政府改革成为当今治理的热门话题,政府改革可以在政府运营和管理流程以及组织内部构建等方面得到充分实施。
改革旨在多部门协同,改进政府实施情况,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实现事务公开、参与式政府和效率政府等政府改革目标,实现社会有序管理和共享经济社会利益。
另外,将公众作为主体把握治理准则,把以敏锐的眼光看到公共问题,以及用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的进程,有效地发挥政府治理和公众参与的动力,逐步建立公共治理体制,使政府更好地实现公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中,“公共治理”一词广受关注,它一直被视为是衡量一个政府的管理质量的核心概念。
然而,公共治理理论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旨在解释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公共治理理论是一种研究公共行政机构如何运作的社会学理论。
它提供了一种概念来理解和分析公共机构如何实现其职能和目标,评估公共机构的效率和有效性,推动公共政策的变革,处理公共事务的决策和问题,以及其他相关主题。
它还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公共政策和行政实践,以及这些国家的公共政策的同质性和发展趋势。
其次,公共治理理论的本质是以政府为中心的、政府-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它将政府视为一个最优化管理的组织,承认政府必须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并通过对社会参与者的合作来实现其目标。
同时,它也承认政府需要更大规模、更细致的协商,以弥补内部失衡管理的缺陷,并确保公共政策的公正和可持续。
此外,公共治理理论还强调公共行政的再构建,它推进了公共机构从一种被动的、垂直管理模式向更具透明性、对政府行为负责的融合式管理的发展,它侧重关注社会组织的参与、政策协议和利益平衡,以及有效的信息传播和决策机制改善。
最后,公共治理理论还考虑到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公共政策集成的挑战,它致力于提高公共机构融合全球性治理的能力,使其能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作出及时的响应,从而在展现更高效的公共治理机制。
综上所述,公共治理理论是一种研究公共行政机构如何实现其职能和目标的社会学理论,它以政府为中心,重新定位政府-社会关系,推进公共行政的再构建,改善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并考虑到全球环境变化对公共政策集成带来的挑战。
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具有理解和实施公共政策的重要意义,必将在未来持续受到关注和推动。
公共管理: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
公共管理: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对于一个单位或机构来说,公共管理就是负责处理和满足这些公共需求的过程。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通过介绍公共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原则,以及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行政机构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它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社会公正的维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旨在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管理可以是各个层面的,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市级等。
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公共性:公共管理涉及到的事务是广泛的、面向公众的,涉及公共利益而非个体利益。
2.政府主导:公共管理主要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来负责组织和实施,以确保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公共需求的满足。
3.多元化:公共管理涉及到不同层面的公共事务,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
4.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公共管理旨在追求公正和效率的平衡,既要保障公众的权益,又要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公共管理的原则公共管理有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理性:1.透明度:公共管理需要公开和透明,确保公众对决策和管理过程有所了解,并可以参与其中。
2.参与与合作:公共管理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合作,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
3.民主决策: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应该是民主的,充分考虑各方利益,通过合理的程序达成决策。
4.法治原则:公共管理需要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行政,确保决策和管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和利益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
政府公共服务可以涉及到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政府满足公众需求和提供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公共管理的协同治理与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的协同治理与政府治理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涉及着多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与治理。
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公共管理旨在通过有效的决策和资源分配,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公共管理的要求。
因此,协同治理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理论与实践。
协同治理强调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合作网络,共同解决公共问题。
协同治理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共治”,即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拥有者和决策者,而是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一起参与决策,并共同承担责任。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单向传递指令的角色,而是成为一个协调者和促进者,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共同目标。
协同治理突破了政府独断专行的局限,提倡多元参与和民主决策,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协同治理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优势。
政府拥有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权力,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则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通过协同治理,政府可以借助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执行力。
例如,在环保领域,政府可以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制定和执行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环保政策,从而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协同治理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任和合作关系。
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的问题。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经常局限于单向传递信息,缺乏真正的互动和参与。
而协同治理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与空间,促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合作,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信任基础。
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承担责任,政府与公众可以共同解决公共问题,增加政策的可接受性和执行效果。
然而,协同治理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难题。
首先,多方合作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但不同组织和部门之间常常存在利益冲突和合作难题。
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包括组织、决策、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公共管理理论旨在提供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
指导原则和方法。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理论研究的是公共机构的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包括层级关系、工作流程、沟通和协作等方面的内容。
决策理论研究的是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和决策者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政策评估、政策影响因素和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政府治理的目标是提高政府的
效能和公正性,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政府治理涉及政府与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的权力、责任和问责机制,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流程和机制。
政府治理还涉及公共参与、透明度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建立公正、可信和有效的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治理是紧密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为政府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政府治理则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实践,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和效果。
公共治理的基本内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公共治理的基本内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公共治理是指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实现公众利益和解决公共问题的一种管理方式。
它涉及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参与者以及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并依靠规则和程序来塑造行为、决策和资源分配。
公共治理旨在建立起有效、负责任且具有透明度的决策过程,以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对公共治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解释说明。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公共治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概述,并给出文章结构的框架。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公共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和背景、主体和参与者以及决策过程和机制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探讨公共治理的作用与意义,如实现公共利益、解决公共问题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在第四部分探讨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多元利益协调、信息不对称与透明度问题以及参与度和合法性提升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简要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公共治理发展提出展望或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公共治理的基本内容,并解释其作用、意义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治理的各个方面,可以增进读者对公共治理概念和实践的了解。
同时,本文也可为政府决策者、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众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参与公共事务并推动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关注公共治理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为促进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 公共治理的基本内容:2.1 定义和背景:公共治理是指社会中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和机制。
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不同个体、组织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和矛盾。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公共治理应运而生。
公共治理的本质是通过政府、市民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相关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分配、决策制定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 )
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2013-10-08 15:22 来源:学习时报我有话说作者:吴兴智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来,服务型政府就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选择。
但从近年来各地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府的管控思维尚没有根本改变,地方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
当前服务型政府的三种治理误区“父爱型”的权威式治理。
囿于传统管控思维的惯性,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服务型政府仅是由过去向社会“索取”变为“给予”,认为只要是为了群众的福祉、需要和利益,政府就能够以“父爱式”的关怀替群众作主。
因此,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许多公共服务以权威分配的方式由政府进行安排,公民与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主体性价值难以彰显。
在很多地方实践中,公众参与主要被局限在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督以及对政府服务的评价等方面,如参加各种听证会、通过市民论坛向政府建言献策、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商谈等,但在很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决策和公共产品提供中,公民参与明显不足。
同时,由于各地在设置公众参与的渠道、选择公众参与模式、回应民意诉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制度化程度低以及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社会多元主体的功能发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发展型”的选择式治理。
近年来,虽然政府逐步放弃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但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巨大惯性作用和面对大量公共支出的财政压力下,一些地方有选择地将政府服务的重心放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之中,而社会服务职能则相对弱化,忽视了公共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
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前提是政府要有钱,而政府有钱则需要优先发展地方经济,因此,诸如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耗费了大量的地方政府资源。
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对部分污染企业的排污行为采取默许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群众的利益。
在公共支出方面,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亦以投资型为主,大量公共财政被用于具有竞争性和盈利性的领域,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导致公共卫生、公共教育以及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长期偏低。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共治理理论是一种有关政府的理论,它试图指出政府在履行其职责方面的不同途径,以改善公共事务的有效性和效率。
公共治理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它强调形成公共事务以及政府对其实施改革的重要性。
有关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治理理论强调了社会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它建立在依赖政府但远离政府的概念之上,强调政府与公众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政府职能的有效实施。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沉迷于制定法律,而应该担负起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
其次,公共治理理论将政府管理视为一种更完善的模式。
它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模式,强调政府的多样性,重视公共事务的公平性和效率,以及公众的参与权利。
此外,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创建完善的机制,以便更好地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努力避免行政程序上的不透明,应该给予公众更多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机会。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并促进公共事务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公众需求,对公共政策和行政程序进行有效实施和跟踪,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施政府精细化服务,建立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并以科技支持政府行政管理,以提高政府效率。
总之,公共治理理论是一种政府管理理论,旨在改善政府职能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社会的动态性和多样性;改变传统政府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和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现公共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
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管理
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管理在当今社会,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而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行政手段,是政府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本文将从政府治理能力的内涵、公共管理的定义与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政府治理能力可以理解为政府实施其职能和职责的能力。
这其中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资源配置、决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在一个政府治理能力强大的社会,政府能够高效、有效地运行,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反之,在政府治理能力弱小的社会,则往往出现治理难度大、效果差、满足民众需求能力低下的问题。
因此,政府治理能力成为一个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次,公共管理是政府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运用管理手段,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宗旨,统筹协调资源,组织人力,合理分配财务,实现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一种行政方式。
公共管理的特点在于其公共性、政府参与性和多元处理方式。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即以全民利益为目标的特点。
政府参与在公共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政府拥有合法权力,才能有效实施管理。
另外,公共管理也强调多元处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
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政府治理能力是公共管理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
政府治理能力强大,能够更加高效地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以达成治理目标。
同时,政府治理能力也是公共管理的保障,只有政府治理能力强大,公共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地。
而公共管理则是政府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公共管理是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手段,以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然而,当前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在推行公共管理时常常出现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不透明等问题。
这使得公共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其次,政府在实施公共管理时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论我国政府公共性的构建与完善
秩序和公共意志;而在政治领域 ,公共性着重表现为公
共 利益 、公 共权 力 、 公 共 政 策 和公 共服 务 等 。政府 是公 共 性 的主要 体现 者 ,因 为政 府公 共性 是 人 民主 权原 则 的 重 要体 现方 式 。我 国政府 的合法性 建立 在人 民主权 基 础 上 ,政 府体 现全 体人 民的利 益 与意 志 ,而不 是 为个 体 和 团体 或 者某 个 阶层 和 阶级服 务 。这就 要 求政 府 必须 具 有
关键词 :中国;政府公共性 ;构建 ;完善
中图分类号 :D 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0 0 9 2( 2 0 1 4 )0 1 —0 0 7 2—0 3
公 共性 是 政 府 的根本 属 性 。加 强政 府 公 共 性 研 究 , 是贯 彻 落实 党 的十 八大 报告 和 十八 届 三 中全会 精 神 ,推 进我 国政府 治理 能力 建设 的内在 要求 。党 的十八 大 报 告 指出: “ 加 强 社 会 建 设 ,必 须 以保 障 和改 善 民 生 为 重 点 。在 学有 所 教 、劳有 所 得 、病 有 所 医 、老有 所 养 、住 有 所居 上持 续 取得 新 的进展 ,努 力让 人 民过上 更好 的生
政府因为实现其公共 目标 、维护其公共利益而建立 ,这
也是 政 府公 共性 的起 源 ,虽 然不 同时代 、不 同 背景 对政 府公 共 性 的外部 特征 有 不 同要 求 ,但 实现 正 义 、提 供公 共 物 品却 是 所 有 政府 公 共 性 的公 共 内 容 ”l 3 j 。马 克 思 曾 指 出 ,国家 除 了 阶级 职 能外 , “ 一 切政 府 都 不能 不 执行
收稿 日期 :2 0 1 3 —1 2 —1 3 作者简介 :刘慧娟 ,女 ,陕西眉县人 ,西安 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 当代 中国政 治思想研 究。
实现政府公共性的伦理思考
三、 伦理视角下政府公共性流失 的原因
1 传 统 文 化 中 公共 性 的缺 乏 .
我 国是以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思想 ,但儒家思想 中的公共 性相 当缺乏 ,这是造成 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共性不足的重要 原
预, 在规制过程 中, 很有可能引起被管制资源 的短 缺 , 使其价 格偏离市场价格 , 这样就给一些市场投机 者提供 了租金 , 寻租 行为就这样在被政府保护的制度 环境 中发生。寻租往往使政
实现政府公共性 的伦理思考
郭渐 强 ,刘 薇
( 南大 学 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湖 南 长 沙 4 0 8 ) 湖 10 2
摘
要: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 心价值观 。 公共性要求政府 以维护与 实现公共 利益作 为一切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 归宿, 运
用公共伦 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 标准。 目 我国尚存在较 为严重的政府 公共性流失现 象, 前 例如寻租行为 、 门利益 部 化、 地方保护主义、 公物私用等等. 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是时代赋予我们 的使命 。 要从伦理 角度对政 府公共 性流失的问题进行 深入 剖析 , 并在行政文化 、 公共政 策、 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 的层 面上找 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 失对 策, 而彰显政府公共性 , 从 维护公 共利益。
个背景下 , 研究公共性问题就具有 了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从伦理 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找出治理公共
的过 程 。
一
政管理学界存在着重视效率、忽视伦理 的倾 向,将公共行政 社会创造 以公益精神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公共利益是公共性 “ 的根本立足点 , 公共利益至上是公共性 的显著特征 , 公共性有 关理论认为 , 公共 利益是公共部门一切活 动的最终 目的。 政府之所 以必须具 备公共性 , 首先 , 公共性是政府 实体性 存在 的合法性依据 。 政府 的权力来 自于人 民, 就要求政府必须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 ,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 的职能上 。公共行政天然地 涵摄 了其 内在的伦理属性——公 “
公共性的现代回归从统治到治理对治理理论的一点思考
结论
公司治理理论的现代演变表明我们对企业的期望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从单一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多元的相关利益者理论,这反映了我们对企业社会责 任的重视和对企业发展路径的重新定义。
未来,公司治理理论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商业环 境。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理论,并探索如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以实现企 业的长期成功和社会责任的双赢。
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
乡村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进 行综合管理和整治,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旨 在解决传统农村管理体制的弊端,提高乡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 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治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治理的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文化传承等方面。
最后,治理理论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要实现有效的治理,需要对各种利益 相关者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履行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只有通过监督和评 估,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的治理。
总之,公共性的现代回归从统治到治理对治理理论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 和思考这一主题的细节方面和实践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如何有效提高国 家层面制定出更有科学民主合理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制 定更加切实可行和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方案;并且可以为全球各国的 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乡村治理的主体应包括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个人等多元力量,强 调各方面的协作和参与。
3、乡村治理应重视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以规范管理行为和保障农 民权益。
4、乡村治理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解决分歧和冲突,促进和谐稳定。
5、乡村治理应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维护乡村的自然生态和 文化传统。
公共治理和政府形象
公共治理和政府形象公共治理是一个涉及社会各层面的复杂系统,需要政府和市民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和角色。
政府的形象对公共治理的效果和公共参与的程度有很大影响。
政府形象其实是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
也就是说,政府的形象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概念,可以通过做好事情和回应市民来提升。
政府的形象应该是透明、在公众面前负责、在领导面前认真执行履行职责。
第一、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市民的利益。
在公共治理中,市民是政府的服务对象和治理的主体。
政府需要认识到市民的利益是很重要的,否则政府就会失去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诸如听取市民意见、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来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
第二、政府需要强调公共参与。
公共治理的过程需要市民的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该倡导和加强公众参与,比如举办公开的市民论坛、提供信息公开渠道、公布政策文件等等。
公开政府信息可以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公共治理变得更加民主和透明。
第三、政府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政府的形象不单单是一个视觉上的架子,还需要有实质性能力的支撑。
政府需要有能力去应对各种问题,并且能够保障市民基本权益和利益。
政府的技能包括危机管理、掌握新技术、创新服务、发展社区等等。
第四、政府需要改善沟通效率和质量。
公共治理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政府需要充分借鉴现代技术和手段,积极改善沟通效率和质量。
在市民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平台上或者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市民发布信息,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
第五、政府还需要关注公共参与的效果。
公众参与可以促进公共治理的公正和效率,但也存在效果不佳的情况。
政府需要强调反思和评估,对公共参与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治理的方式和模式。
政府形象的塑造需要时间和恒心,在不断努力中逐步提升。
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公共治理工作,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以市民为主体,促进公共参与,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等等,才能提升政府形象和公共治理效果。
对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的思考
对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的思考在当代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政府治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公共事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教育和医疗到交通和环境保护,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和治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进行思考,并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我认为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任务。
公共事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社会的组织与运转。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资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利益的多元化等问题,使得公共事务的管理变得复杂而困难。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政策,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其次,政府治理在公共事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具备相关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政府治理应该具有公正、透明、高效和负责的特点,同时也应该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需求。
在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中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与解决。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问题。
在一些领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差异,使得公众难以掌握真实的情况和了解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建立起与公众的互动与沟通机制,增进互信与理解。
其次是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权力滥用和腐败成为了公共事务和政府治理的顽疾。
政府应该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建立健全的反腐败体系,保障公共事务的公正和公平。
另外,公众参与和合作也是解决公共事务和政府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并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平台,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共治。
在思考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公共事务和政府治理的影响。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研究政府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学科,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理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政府的运作、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公共性。
这意味着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求,而非为了某个特定的个人或群体的私利。
政府通过公共行政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以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这种公共性要求公共行政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指导,确保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执行能够惠及广大民众,不偏不倚。
政治性也是公共行政的显著特点之一。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其决策和行为必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制度、政治理念、政治权力的分配等都会在公共行政中有所体现。
公共行政的目标和任务往往是由政治系统所确定的,并且要为实现政治目标服务。
同时,公共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和管理公共事务时,也需要考虑政治因素,以确保其行为符合政治要求和政治利益。
权威性是公共行政不可或缺的特点。
政府凭借其法定的权力和地位,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调控。
这种权威性使得公共行政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能够有效地保障政策的执行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然而,权威性的行使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遵循合法程序,以防止权力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
公共行政还具有法制性的特点。
依法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法律法规明确了公共行政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行为标准,保障了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法律也为公民提供了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依据和途径,促进了公共行政的法治化进程。
公共行政具有服务性。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人民,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公共行政的重要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理念在公共行政中日益凸显,政府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性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回应民众的诉求。
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治理理论是一种可以客观考察和评价政府治理活动的学科,
是国家社会共同体的治理性文明的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国际政治经济
学和国家政府治理水平论是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种由国家
社会关系,政治结构,社会分工,法律法规,政府机构,政府控制,
政府监督,政府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分配,决策和
实施等元素组成的学科。
国家治理理论强调了公共治理、民主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的关系,指出了政府治理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治理理论中,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和创造者。
政府以国家想法为指导,以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制作为手段,把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全面的解
决方案,以使政府的行政作用和社会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均衡。
政府改革要借助治理理论,把政府功能重组、改革,注重运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政府工作有效组织、完善行政管理,加强政
府的建设和管理,在全面实现中划出政府参与和市场参与的一个平衡点,构建公平、科学、有效、可持续的政府治理体系。
治理理论还关注着政府社会关系和政治调解的问题。
国家治理理
论不仅仅关注单一部门的研究,而是要关注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
关系。
它指出,国家必须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之间建立正确的社
会分工和关系,实施协调一致的政策,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总之,国家治理理论是一种依据国家的发展目标分析当前政府治
理状况,来改革政府组织体制,改善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运行秩序,
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学科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 , 是评 估绩效 , 还 都必 须 以公共 利益 的
存 在 为基 础 ,都必 须 以公 共利 益 的实现 为标准 。 对于市 民社会 来说 , 正如 黑格 尔 指 出 :“ 民社 会 ,这是各 个成 员作为独 市 立 的单 个 人 的联合 ,因而也 就是 在形 式 普 遍 性 中的联 合 ,这种 联合 是通 过成 员
330 3 4 3) 江西景德镇 ◆ 中 图分 类 号 :D6 文 献 标 识 码 :A 3
公 共服 务等 。
内容 摘要 :公 共性具 有特 定的语 义和
语 境 。在 政 府 治理 的视 角下 ,国 家和 市 民社 会 都 是 公 共 性 的 载 体 形 式 。 这 种
公 共 性 以 公 共 利 益 为 起 点 , 以 公 共 权
公共 性 是政 府存 在 的必 要基 础 ,也 是政 府治理 的价值 标准 。 市 民社会 也是公共性 的重要载体 。马
见 ,公 共 利益 也是 市 民社会 的重 要价 值 期 许 。政 府治 理 旨在 改变传 统理 论认 为 的国 家与 市 民社会 关 系是 零和博 弈 的误
解 。因为 以公共 性的联 系为纽带 , 国家 在 与 市 民社会 的公共领 域 之 间存在 着公 共 利 益 。 以, 所 既不是 国家 力量 的强 势抑制 了市 民社 会 的发展 ,也 不是 市 民社会 的 发 展 削弱 了 国家 力量 ,而是 国家 和市 民
政府失败与市场 失灵 的矛盾问题 ,通过政
政 府 治理 过 程 中 ,公共 利益 是 实现 公共 性 的起 点。 公共 利益 不仅 是公 共 性
衍 生 的 出发点 ,而且 是公 共性 异化 和 回 归的道 德原点 。“ 公共利 益是具有 社会分
力 和 公 共 政 策 为 路 径 依 赖 , 形 成 公 共 产 品 和 公 共 服 务 的 表 现 形 式 ,从 而 具 有 公 有 性 、 共 治性 和 共 享性 的 特 性 。
府 、市场和第三部 门的合 作 ,实现三者 比 较优势 的最大化 ,以达 到对公共事务的善 治 ,从而调 整国家与市民社会 的关系。 因 此 ,正是在政府治理 的语境 下 ,公 共性的 本质在 国家与市 民社会 的对立统一 中得 以
实现。
关键 词 :政 府
性
市 民社 会
治理
公 共
公 共 性 的 语 义 与 语 境
公 共 性在 抽 象 意 义上 具 有特 定 的语
的需要 ,通过 保 障人 身和财 产 的法律 制
度 ,和通 过维 护他 们特 殊 利益 和公 共利 益 的 外 部 秩序 而 建 立起 来 的” 由此 可 。
建立 , 这也 是政 府公共 性 的起 源 , 虽然 不
享性 的、为人们生存 、 受和发展 所需 的 享 资源 和条件 ” 。对于 国家来说 ,公 共利 益 既是 国家 存在 的必 要 原 因 ,又 是政 府 的
公 共性是政治哲学 的重 要观 念 ,是公 共 管理理论的逻辑基点 。学界不同学者对 公 共性表述诸 多,视 角不~ ,但 鲜有在治 理 的框架下进行研 究。本文 旨在 以政府治 理 的视 域为切入点 ,阐释政府 治理中公共 性 的内在规定 ,描述公共 性在政 府治理过 程 中的特性 ,揭示 国家 与市 民社会 在对立 统 一中的有效契合 ,从而探究政府 治理 实
组织等” 。这 种市 民社会 中的 “ 公共领域 ” 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性。
政 府 治 理 公 共 性 的 内在 规 定
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与合作 , 多元意味着差异性 , 合作蕴含着共 同点。 国 家与市 民社会 的对立统一是政府治理的逻
辑前提 ,而国家与市民社会共同蕴 含的公
性、 个人性 、 私密性等概念是相 对而言的 ,
“ 强调 的是 某种事 物与公 众 、共 同体 ( 集 体 ) 相关联 的一 些性质” 无论是作 为特指 。
克思、恩格斯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指
出: 在过去一切 历史阶段 上受生产 力制约 “ 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 ,就是市 民 社会” 这种 交往 的组织形式具 有特 定的公 。
同 时代 、不 同背 景 对政 府公 共 性 的外部
义 。“ 公共性 是指特定范 围内由特定对象 、 环境 和结果将具体个人 ( 主体 ) 系起 或 联 来 的具有普遍性 、不确定性和意识交 互性
的社会 关系” 从范畴来 看 , 。 公共性与私人
特 征有 不 同要求 , 实现 正义 、 供公共 但 提 物 品却是 所 有政 府公 共 性 的公共 内容 ” 。
共性 , 就是合作的基 石。 从政治过程来看 , 这种公共性的实现在起点、路径和结果三 个时段都有特定的内在规定 。
( )公 共 利 益 一
从政府治理 的角度 ,公共性也体现着 特定的 内在规定 。按 照治理理论来看 ,治 理主要是基于对传统 等级 官僚 制模式和扩 展 的自发市场秩 序模 式的反思 ,旨在解决
这种公共领域包括 “ 教会、文化团体 和学
会, 还包括独立的传媒、 运动和娱 乐协会 , 辩论俱乐部 ,市 民论坛和市 民协会。此外
还包括职业团体 、政治党派 、工会和其他
论 府 理 公 性 政 治 的 共
■ 饶志 华 副教 授 ( 景德 镇 陶瓷 学院 思想政 治理 论课教 学科研 部
现善治 的价值 诉求。
重要 职能 。作 为维 护 定政
政 府是 公 共 性 的主 要体 现 者 。正 如 马克思 指 出 ,国家 除了阶级 职能 外 ,“ 一 切政 府 都不 能 不执 行一 种 经济 职 能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