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7单元知识要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九年级化学1-7单元知识归纳集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1.元素、混合物与化合物-元素:物质由一个类型的原子构成,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混合物: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类型的物质混合形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新的物化性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包括周期(水平行)和族(垂直列)。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周期性规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3.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征,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大多数非金属是电非导体,一般质地较脆,不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磺等。
4.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和碱:酸呈酸性溶液,能和碱中和;碱呈碱性溶液,能和酸中和。
-盐:由酸和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呈中性。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5.常见离子的识别-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铵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6.反应式、能量变化和速率-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式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7.酸碱与中性物质-酸:产生H+(氢离子)的物质,常见酸有硫酸、盐酸等。
-碱: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中性物质:酸和碱反应中和了彼此的物质。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还原:物质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9.需要背诵的化学方程式-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石膏水反应:CaSO4+2H2O→CaSO4·2H2O。
1-7单元思维导图知识归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蜡烛燃烧探究实验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与用途现象结论注意事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直接加热间接加热加热仪器夹持仪器取用仪器称量仪器分离仪器盛放仪器其他仪器步骤和方法结论★☆托盘天平量筒实验药品取用规则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品加热仪器连接仪器洗涤☆定义一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如:燃烧、食物变质、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现象结论 验证燃烧产物—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时一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一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注意事项 一 区别烟和雾“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而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扩散而成的直接加热 间接加热加热仪器 一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一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加热需垫陶土网)一 酒 精 灯夹持仪器 一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取用仪器 一镊子、药匙、胶头滴管 称量仪器 一托盘天平、量筒分离仪器 一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盛放仪器 一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滴瓶 其他仪器 一玻璃棒、试管刷、温度计物理性质 一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 一(不)可燃性、(不)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腐蚀性、活泼性、稳定性、毒性等物质性质的叙述一般有“难”“能”“易”“会”“就”“可以”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 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描述“变”的过程的词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与用途★托盘天平量筒称量原则一左物右码NaOH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事项称量已知重量:先调砝码游码,再放药品误差分析一物、码放反:m (实际药品)=m (砝码)-m (游码)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保持齐平量程选择一稍大规格量程的量筒基本原则不能加热或作为反应、溶解容器定量量取时,搭配胶头滴管误差分析一读数:仰小俯大实验药品取用规则“三不”规则节约规则剩余药品处理规则广口瓶保存、镊子或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块状:一横二竖三慢放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取大量液体用倾倒法:塞倒放,签向心,口对口,缓慢倒少量药品用胶头滴管滴加:胶头滴管悬空在试管上方使用前:检查酒精量酒精灯使用时:外焰加热使用后:灯帽盖灭(不能嘴吹)药品加热液体加热一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固体加热一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要预热仪器连接一关键词:润、转仪器洗涤一干净的标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拉瓦锡实验 ★ 红磷燃烧实验2.空气的成分3.空气污染及防治★4.物质的燃烧 ★5.反应类型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物质的分类空气污染指数测定 环境危害化合与分解 氧化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工业制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碳 硫铁镁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制作肥料、保护气、液氮冷冻麻醉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供给呼吸 用途:助燃剂、医疗急救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的总称 物理性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很稳定(惰性)用途:保护气、激光技术、霓虹灯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的物质空气污染指数所测定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可吸入颗粒物环境危害一酸雨(二氧化硫等)臭氧层空洞(氟利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实验1原理:汞+氧气加热 氧化汞现象: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实验2原理: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银白色液体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实验原理:(1)产生大量白烟(最后熄灭),放热;(2)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1/5 (1)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红磷燃烧实验(2)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加少量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红磷要过量,保证氧气被消耗完 冷却至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结果偏小: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未等装置完全冷却 就打开弹簧夹结果偏大:伸入速度过慢、止水夹未夹紧下注意事项:拉瓦锡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硫+氧气一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 + 氧 气 点 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只能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水沙子的作用: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镁+氧气一氧化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合与分解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 A+B+...→C,“多变—” 分解反应 — A→B+C+...,“— 变多”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一 燃烧缓慢氧化一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等工业制氧气 一分离液态空气法KMnO ₄ 一 K ₂MnO ₄+MnO ₂+O ₂实验原理 KCIO ₃A KCl+O ₂H ₂O ₂ H ₂O+O ₂发生装置优点: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收集: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集满:当集气瓶有大气泡冒出 优点: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验满:一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实验步骤一“查、装、定、点、收、离、熄”(固-固加热型)1、加热高锰酸钾实验,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2、加热时需对试管进行预热,防止试管炸裂 变一仅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本身质量两不变化学性质 专一性一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一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收集装置注意事项实验装置催化剂碳镁“小、动、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分子与原子区别化学反应实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形成原因分类符号的意义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变为离子★常见的原子团元素.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自然界中元素分布元素周期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一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一 金 属、金刚石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一 氯 化 钠、硫酸铜等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区别 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实质物质变化物质分类一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宏观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区别:有没有新分子生成纯净物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一质子和中子 核外电子原子结构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质量÷C-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 原子核 +11核电荷数 各层上的电子数★稀有气体原子一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为2个);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性质与最外 层电子数的关系金属原子一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一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只含一种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含一种原子形成原因一原子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离子分类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符号的意义一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表示方法一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表示,数字为1时省略不变一质子数、元素种类改变一电子总数、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可能变一电子层数常见的原子团一NH₄+OH-NO₃CO₃²-sO₄2概念一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一定相同概念的理解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生活中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符号表示的意义金属元素分类非金属元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自然界中元素分布地壳中:氧、硅、铝、铁、钙海洋中:氧、氢、氯、钠人体中:氧、碳、氢、氮元素周期表结构信息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变为离子水的净化 一步骤一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杀菌消毒一从上至下依次为: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硬水一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产生大量泡沫鉴别方法一加入肥皂水,搅拌硬水:不产生泡沫或产生泡沫很少且易起浮渣软化方法一生活:煮沸;实验室:蒸馏水的净化 自制简易净水器 硬水和软水 所需仪器注意事项 过滤失败的原因 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 所需仪器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表示方法 一般规律 应用单质 ☆6.化学式的读写化合物物质分类化学式的意义 数字的意义相对分子质量(Mr)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纯度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符号及数字的意义☆8.化学式的计算★ 5.化合价★2.过滤.蒸馏自制简易净水器 硬水和软水所需仪器一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作用)、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一一贴、二低、三靠过滤失败的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待过滤物中不溶性杂质太多所需仪器一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注意事项①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1/3≤V≤2/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⑤蒸馏烧瓶加热须使用陶土网实验原理一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所用电源为直流电表示方法般规律应用一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 表示;数字为“1”也不能省略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③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④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价的代数和为零⑤原子团也有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团所带电荷数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所用仪器不干净相对分子质量(Mr)=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个数) ÷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混合物质量×100%单质化合物 一 氧化物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一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一表示几个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一表示一个粒子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一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一表示某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混合物纯净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的意义物质分类稀有气体一用元素符号表示,读作“某气”金属和固态非金属一用元素符号表示,读元素名称非金属气体一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读作“某气”氧化物:根据化合价或名称进行书写其他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或名称进行书写 含原子团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进行书写化合物氧化物一从右往左读作“氧化某”,有时要读出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至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至四单元导言:九年级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基石,掌握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对学习后续内容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一至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的基本知识。
1.物质的分类物质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固定的质量比例的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新的物质,伴随着化学性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分子组成和化学性质,如物态变化和溶解等。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九年级化学的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原子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我们学会了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认识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列,方便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化合价和化学键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电性质。
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元素位置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和配位数来推得。
化学键是元素间相互结合的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不同的键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途径。
三、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九年级化学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
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能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质量比例和摩尔比例。
在化学方程中,反应物位于反应方程的左边,生成物位于反应方程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是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重点概要
一、九年级化学1-7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4.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
操作方法是一、先使试管倾斜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镊子取。
操作方法一、先把容器横放二、把药品放入容器口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5.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用滴管。
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
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1-2ml。
③准确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偏小。
6.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7.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坩埚。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量筒。
加热前必须预热,操作方法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来回移动。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45°。
8.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10.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试管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我们可以模拟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中O2约占1/5,N2约占4/5,这些都是体积分数。
用的药品是红磷,化学方程式为4 P + 5 O2点燃 2 P2O5,为什么气体体积减少小于1/5:容器的气密性不好或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放入水、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再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单元中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年级:班级:姓名: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易错易混点(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4)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第2讲实验基本操作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介绍用于搅拌、取少量溶液药品的取用原则取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1.不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2.一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__2.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3.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常见实验操作1.检查装置气密性:(1)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没有气泡应该及时检查更换。
2.过滤:注意: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3.浓硫酸的稀释:注意: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__浓硫酸__沿着容器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水__的烧杯里;②并用__玻璃棒__不断搅拌。
4.蒸发:注意:①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__。
②当蒸发皿中出现__较多固体__时,停止加热。
③蒸发皿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要垫上石棉网才能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室事故处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1.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由N2和O2组成,其中O2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约占78%,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年01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3.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5.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1至7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更和性质:1.物质的变更:物理变更:无新物质生成的变更;化学变更:有新物质生成的变更。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更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需通过化学变更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毒性等。
二、根本试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考前须知:“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肯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需放平,视线及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程度。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运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肯定制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78%、O2:21% 、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视察到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思索:〔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缘由: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未冷知室温便翻开弹簧夹。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缘由是碳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工程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初三化学1-7单元知识点
初三上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
2.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
3.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
4.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或取。
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取。
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为宜。
5.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用取。
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放,标签向,否则。
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 ml。
③准确取液体用取,俯视读数比实际偏,仰视读数比实际偏。
6.酒精灯火焰分为、、,温度最高的是,最低的是,加热时用焰加热。
7.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不能加热的有、。
加热前必须预热,原因是。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度。
8.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
9.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我们可以模拟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中O2约占,N2约占,这些都是(质量、体积)分数。
用的药品是,化学方程式为,为什么气体体积减少小于1/5 。
2.实验进一步表明,空气的成分按计算,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
3.计入空气污指数的项目有、、、、,保护空气的措施有、、空气污染分为和两大类,其中气体有、、。
4.空气污染指数越,质量级别越,空气质量越。
5.氧气的物理性质_。
氧气化学性质和反应现象:①木炭在空气中的现象________,在氧气中的现象___②硫在空气中的现象________,在氧气中的现象____。
③磷在空气中的现象________,在氧气中的现象____④铁氧气在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O2的制法,工业制法为___________,属于____变化。
化学制法:①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两个反应属___反应。
8、收集O2,由于密度____,可用_____法;由于____溶于水,可用___法。
02的验满用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则_______。
O2的检验有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则_______。
9.用制O2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向___倾斜,目的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口要放____,目的____________。
③加热前要先_____作用是_________。
④停止加热,要先________后________。
⑤刚出现气泡___(能、不能)马上收集,原因____________,应等到气泡_______时再收集。
10.O2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物理变化:宏观上是指___________,微观上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宏观上是指___________,微观上____________。
1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宏观上是指_________,微观上指__________。
混合物宏观上______________,微观上指____________。
13.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如___、___、___。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一变”是__________,本身的____和____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可用于H2O2制O2的催化剂有:______和_______。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通电两电极有_____产生,正极产生____,负极产生____,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_______。
2.氢气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不纯的氢气(混有____或___)遇明火有可能______,所以点燃H2前要_______。
另外任何____或____如果跟_____充分混合,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②还原性,如果和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水通电的实验证明了水由____和____组成,或者说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4.熟记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单质___________纯净物物质化合物__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_______5.分子基本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___。
②分子不断______。
③分子间有_____。
④分子由____构。
如一个氧分子由____构成。
⑤同种分子性质___,不同种分子性质____。
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热胀冷缩的现象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子的概念_____________。
原子的概念_____________。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___,原子又重新组合成____。
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____变,____不变。
7.水的净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净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
可用于吸附的物质有_____、_____。
8.硬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软水是_______________。
加入_______区分。
如果_________是软水,如果________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______(生活)、_____(实验室)。
9.水体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点)。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护水资源从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采取措施。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由带-----电的--------------和带----------电的-------------------构成。
原子核一般由带-------电的---------和------------构成。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原子中,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上。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①___如____,②___如____,③___如____。
4.______决定元素的种类,__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种元素___或_____相同。
5.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如H表示________、________。
6.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___电子,变成__离子,带__电荷,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___电子,变成__离子,带__电荷。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____(He __个)。
稳定结构①只有一个电子层___个电子达到稳定。
②有两个电子层以上___个电子达到稳定。
7.化学式如H2O的表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壳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五种是___、___、___、___、___。
9.元素周期表__个横行,__个纵行。
每个横行叫做____,共___个,每个纵行叫做____,共____个。
10.化合价的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氧元素通常显___,氢元素通常显___,写化学式时通常___前___后。
②在化合物里_________代数和为___。
③单质化合价为_____。
11.写出常见原子团化学符号并标出其化合价硫酸根____碳酸根____硝酸根____磷酸根____氢氧根__铵根____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不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前后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
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 + O2点燃CO2①宏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微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质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1.碳的单质有、、。
2.木炭与活性炭有性。
3.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相同的愿因是。
4.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
(填稳定或不稳定)5.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6.一氧化碳有性与性。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
一氧化碳有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是。
方程式是。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是。
8.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9.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
方程式是。
加热后颜色变为。
方程式是。
10.二氧化碳可以用方法收集。
一氧化碳用方法收集。
11.二氧化碳倒入阶梯形燃着的蜡烛烧杯中,现象是。
原因是。
第七单元1.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是、、。
2、化石燃料有、、。
最清洁的燃料是,其优点是。
3.天然气是主要成分是,化学式是,其燃烧的现象是,方程式是。
4.酒精的化学式是,燃烧的方程式是。
5、新开发的能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