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管理预控措施
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是为了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运转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可能包括在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中的内容:
1. 监测系统:建立采煤工作面的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监测系统软件,用于监测瓦斯浓度、风速、变形等指标,及时发现工作面的变化。
2. 工作面预警:建立工作面预警机制,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超过安全限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 人员调度:根据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工作面的连续运行,避免人员疲劳导致操作失误。
4. 物资调配:根据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和调配所需的矿灯、通讯设备、工具等物资,确保工作面的正常运行。
5. 警示标志:在工作面的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指示危险区域和禁止临时施工区域,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6. 紧急应急措施:建立紧急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预想,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步骤,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7. 工作面变化记录:对工作面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变化时间、变化原因、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执行,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3篇)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各项目部、机关各部室: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完善各项基础工作,落实各项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经研究,制定本规定。
一、项目部区队班前会传达上级指示,布置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生产任务布置,强调各岗位、工种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每日的安全教育内容;排查处理不安全因素。
记录齐全,存档备查。
二、周班组安全活动有月安全教育计划,有备课记录,有每周一案的学习计划。
会议记录有活动时间、主讲人,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签到,缺席人员要补课。
记录学习的内容、主持人的点评以及近期单位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重点工作。
安全活动结束后,于当天20时上报安全生产技术部。
三、安全办公会会议记录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精神,总结当月工作,全面排查隐患,布置次月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工作中的人、财、物等问题,并落实责任人和实施办法。
会议要形成纪要,纪要需重点突出,能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于月底____日前上报。
四、隐患排查治理(一)班前隐患排查由主持班前会的领导干部负责,对当班人员的状况进行认真排查,喝酒的、心情不好的、身体不适的严禁入井作业,杜绝上班期间非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班中隐患排查(带班干部记录)由带班干部、当班班组长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排查,确保消除现场隐患。
带班干部要做好带班记录,对每个头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在确保每个头面现场无隐患的情况,不得低于3条,同时带班记录中要反映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带班记录由带班干部本人填写,留存备查。
(三)隐患排查治理交接班排查的隐患内容,当班处理不了的,要与下班带班干部和班长进行交接,同时,体现在现场隐患排查交接班记录和带班记录上,由项目部留存备查。
(四)隐患管理台帐隐患整改记录要规范说明隐患内容、整改措施、检查人、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验收人签字等内容。
五、各类施工设计、规程措施的审批(复审)、学习传达必须保证一工程一措施,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对规程措施进行学习,并签字,超过三个月的规程必须重新组织学习和考试,学习、考试要求规范说明应到、实到、补学、补考人数等。
预控措施和防范措施区别
预控措施和防范措施的区别引言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风险管理、安全规划和紧急情况管理领域,预控措施和防范措施是常见的术语。
尽管两者都旨在减少风险和防止潜在的问题发生,但它们在实施和效果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预控措施和防范措施之间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措施。
预控措施预控措施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识别和减轻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预控措施通常是在规划和准备阶段实施的,它们能够预先识别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
预控措施的特点包括: - 前瞻性:预控措施在风险发生之前实施,旨在提前预知和应对潜在的问题。
- 综合性:预控措施通常是一系列措施的组合,涉及多个方面和部门,以减少潜在问题的风险。
- 系统性:预控措施通常是系统性的,涉及全面的风险评估、规划和准备工作。
预控措施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风险评估和规划: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预防措施。
2. 培训和教育:培训员工和相关人员,提高他们对潜在问题和应急情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信息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便及时识别潜在问题的迹象。
4. 安全设备和设施:安装和维护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以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防范措施防范措施是指在风险已经存在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减少风险和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防范措施通常是在风险发生后或风险出现迹象时实施的,它们能够快速反应并采取行动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和影响。
防范措施的特点包括: - 响应性:防范措施是对已经存在的风险或问题做出的反应,旨在减少进一步的损失和影响。
- 针对性:防范措施针对性强,针对具体的风险或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控制。
- 灵活性:防范措施需要根据风险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
防范措施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应急响应:在风险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影响。
工程变更 防控制度
工程变更防控制度为了规范工程变更管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相关利益方的权益,制定本工程变更防控制度。
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程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发生变更的行为。
变更的原因可能涉及设计变更、客户需求变更、施工难度等多方面因素。
合理的工程变更管理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
一、工程变更管理流程1. 工程变更提出(1)设计部门或工程管理部门接收工程变更需求。
(2)对变更需求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对符合条件的变更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变更申请报告。
2. 工程变更评估(1)由专业团队对变更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技术、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
(2)对变更的影响范围、工程周期、成本等进行详细评估,制定变更方案。
3. 工程变更批准(1)将变更申请报告提交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2)审批通过后,签署变更合同或协议,明确变更内容、成本、时间等信息。
4. 工程变更实施(1)按照变更方案进行变更工程实施,确保工程变更的顺利进行。
(2)对变更工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变更质量符合要求。
5. 工程变更验收(1)变更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2)验收通过后,工程变更算正式完成。
二、工程变更管理责任1. 工程部门(1)负责工程变更的提出和初步评估工作。
(2)组织专业团队对变更进行深入评估和制定变更方案。
(3)监督工程变更的实施过程,确保变更质量。
2. 设计部门(1)负责对设计方面的工程变更进行评估和调整。
(2)确保变更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3. 财务部门(1)审核工程变更的成本估算和变更合同。
(2)跟踪工程变更的费用支出情况,确保财务安全。
4. 监理部门(1)对工程变更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变更施工过程合规。
5. 合同部门(1)负责变更合同的签署和履行,确保变更过程合法合规。
三、工程变更管理措施1. 制定完善的工程变更管理制度,规范变更管理流程。
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是指为了适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程和程序。
以下是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流程:确定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具体流程,包括安全生产变化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决策部署、措施落实以及效果评估等环节。
3.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共享安全生产变化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培训制度: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5.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定期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6.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预案:编制安全生产变化管理预案,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7.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评估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变化管理评估制度,评估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通过制定和完善以上工作制度,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发展。
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责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变化的收集、审核、分析、判定、控制和评估等环节,确保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安全生产变化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变化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制度,明确收集的内容、报送的时限和报送的部门。
4.安全生产变化的分析评价制度:对收集的安全生产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5.安全生产变化处理控制制度: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不同程度的安全生产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6.安全生产变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安全生产变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变化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查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地应对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变化和风险,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稳
定进行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化管理预控措施(1)
变化管理预控措施为响应我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及时掌控现场变化情况,主动实现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真正把变化管理工作落实在生产实践当中.针对设计、地质、水灾、冲击地压、通风、运输、设备、人员等变化,特制定以下相应应急措施,以便超前分析、研究、决策,及时采取措施:一、设计设计发生变化时,单位技术部门必须及时通知施工队停工停产.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设计变化,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经矿相关部门及领导会审签字确认后,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操作规程,并进行签名确认。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二、地质和水文1、出现地质和水文变化时,现场跟班干部向矿调度室和单位值班领导汇报,单位要及时向职能管理部门汇报。
2、职能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分管矿领导汇报,分管矿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单位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4、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5、职能管理部门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和水文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三、冲击地压矿井无冲击地压,不涉及该项。
四、通风通风系统发生变化时,跟班干部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
跟班瓦检员及时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测定,保证有毒有害气体在规定范围之内,测风员及时对风量进行测定,保证风量符合要求。
矿调度负责人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及领导召开现场会议,确定方案,及时修正通风系统。
五、运输当运输系统发生变化时,跟班干部及时向矿调度汇报现场情况,矿调度负责人及时与负责生产的矿长领导联系,协调组织运输,制定方案。
及时通知运输队组按照制定方案安全搞好运输工作。
六、设备当设备状况发生变化时,设备管理员及时向跟班干部汇报现场设备详细情况,跟班干部针对设备管理员描述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变化原因等问题,及时向相关科室领导及矿领导汇报,相关领导根据汇报的情况及时制定措施。
综采工区超前预控及变化管理方案
综采工区超前预控、变化管理方案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时做好超前预防以及变化管理等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根据矿井类易发事故和变化内容做到超前分析及预控工作,编制预控方案如下:一、成立工区超前预控及变化管理管理机构组长:谢大军、邹大勇副组长:田向阳、刘凯歌组员:吴旭、吕兵、赵万里、王巧林、庄旭猛、岳进步二、超前预控(一)超前预控管理制度1、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超前发现和纠正影响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问题和各类事故,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预控转变,实现作业安全管理零缺陷,特制定采煤工作面超前预控管理制度。
2、采煤工作面回采前都必须对安全情况进行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区域到水平超前会诊,并根据诊断结果,确定开工时间和管控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未进行预控会诊的工作面不得生产。
集团公司本部各生产狂进所有采煤工作面必需执行采煤工作面超前预控制度采煤工作面超前预控由各矿生产副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3、采煤工作面必须依据超前预控内容对工作面设计进行会审,对不符合预控要求的及时变更设计;其余超前预控内容至少超前工作面一个季度进行。
4、超前预控内容包括工作面设计、地质条件、技术工艺、设备配置、回采环境、灾害状况、系统能力、采煤队伍、技术管理、变化管理等10个方面。
(二)1113综采工作面基本情况说明及超前预控内容和方案1、工作面概况1113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该面东为一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南为1111工作面采空区;西为采区边界保护煤柱;北为设计的1115工作面未开采区。
1113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939m~+952m,可采走向长为:1729m,倾向长为:150m,可采面积为:259350m²。
1113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侏罗系延安组4-1、4-2煤层,根据工作面两道揭露情况,预计该面4-1、4-2煤层间夹矸厚度为0.2m~1.5m。
4-1煤层厚度为4.8~5.2m,平均厚度5m,夹矸岩性为泥岩。
关于加强特殊条件变化条件下的顶板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特殊条件、变化条件”下的顶板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强化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变化条件、特殊条件下的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矿井生产持续稳定进行,根据环能股份公司<<关于特殊条件、变化条件顶板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为加强特殊条件、变化条件的顶板管理工作,形成超前预控、过程掌握、重点监控、有机协控的新机制。
特制定特殊条件、变化条件”下的顶板管理办法:第一条特殊条件是:初采、收尾、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当工作面(综采)推进到超过本矿初次来压步距10米后顶板仍不跨落、孤岛工作面、小煤柱工作面、采掘工作面过老空、受动压影响的掘进工作面、扩大和维修巷道、煤仓、交岔点等大断面巷道施工等条件。
第二条变化条件是指:生产过程中遇高应力区、陷落柱、断层、褶曲等地质条件变化等条件。
第三条掘进巷道“特殊条件、变化条件”下的顶板管理:1、巷道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前,生产部技术人员、施工队组主管技术员联合对施工巷道的地质资料进行解读,同时根据相邻工作面地质情况及变化趋势,编制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说明书。
2、队组主管技术员根据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说明书在作业规程中针对性的编制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顶板管理措施,指导掘进生产。
3、支护设计人员在进行巷道支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特殊地质条件地段的巷道支护。
同时利用相似巷道的矿压资料,加大一级支护强度,保证回采期间的巷道满足使用要求。
4、孤岛工作面、小煤柱工作面、受动压影响的掘进工作面等特殊条件的支护设计严格遵循:地质评估—初始设计—矿压监测和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的原则,保证支护强度、支护刚度以及巷道变形三者相耦合。
5、遇到特殊或变化条件下的掘进巷道,技术人员要深入掘进工作面,重点对临时支护使用、敲帮问顶执行以及锚杆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加强对掘进工作面迎头煤墙的管理,无论综掘、炮掘工作面,严禁窝头煤墙留额头煤。
6、掘进工作面可预知的地质构造,在预定位置前30米进行探测并确定其准确位置,根据其预测条件制定专项措施。
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在采煤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采煤工艺等的变化,采煤工作面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采煤工作面的变化可能对矿井的安全和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对于保障矿井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目标1. 加强对采煤工作面变化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正常进行。
2. 提高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最大限度地保护采煤工作面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三、制度内容1. 采煤工作面变化监测1.1 安装监测设备:在采煤工作面上安装变化监测设备,包括应变仪、应力计、位移计等,以实时监测工作面的变化情况。
1.2 日常巡检:每天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1.3 专项检查: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采煤工作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采煤工作面变化预测2.1 数据分析:对采煤工作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变化的规律和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2.2 地质勘探: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对采煤工作面的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估。
2.3 实际观察:加强对采煤工作面的实际观察,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报告。
3. 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措施3.1 调整采煤工艺:根据采煤工作面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采煤工艺,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
3.2 合理安排矿山设备:根据工作面的变化,合理布置和调整矿山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3.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责任分工1.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负责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监测人员:负责采煤工作面变化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3. 巡检人员:负责采煤工作面的日常巡检和发现问题的报告。
4. 管理人员:负责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
影响进度因素分析及预控应对措施
影响进度因素分析及预控应对措施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沟通协调因素和风险因素等。
为了有效控制项目进度,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控应对措施。
一、资源因素1.人力资源:人员数量不足、人员技能不匹配、人员流动等会影响项目进度。
可以通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前培训人员,建立相应的备用人员队伍等措施来应对。
2.物资资源:物资供应不及时、物资质量不过关等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
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前制定采购计划,加大物资储备等方式来应对。
二、任务因素1.任务划分不合理:任务划分不清晰、任务逻辑关系不明确等都会导致项目进度混乱。
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明确任务划分和逻辑关系,确保任务的顺序和优先级。
2.任务量过大:任务量过大会导致工作周期延长,进而影响项目进度。
可以通过合理制定任务计划,合理安排任务的工期和工作量,避免任务过量。
3.任务依赖关系:任务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如果其中一个任务延误,将会导致后续任务无法进行。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任务依赖关系图,提前识别并评估关键路径,确保关键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天气变化等都会对项目进度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通过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合理制定项目计划,建立应急预案等方式应对。
四、沟通协调因素1.内外部沟通不畅:包括团队内部沟通不畅、团队与利益相关方之间沟通不畅等。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沟通会议、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团队之间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2.利益冲突:项目各方的利益冲突也会影响项目进度。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
五、风险因素1.技术风险:技术问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迟。
可以通过提前进行技术验证和技术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或竞争加剧也会对项目进度产生影响。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精选)
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制度目的本公司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类安全生产变化的引起、应对和监控具有规范、科学和有序的管理,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的安全。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储区域、设备设施等。
1.3制度依据本制度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规定》等国家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生产管理需要。
第二章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基本原则2.1风险评估原则细化评估标准:制定具体的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确保对不同变化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实施动态评估: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随着生产环境和技术的变化,不断修订评估标准。
2.2变化申报原则便捷申报流程:建立简便、迅速的变化申报流程,鼓励员工能够主动申报发现的安全生产变化。
申报信息透明:确保变化申报中包含的信息透明,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变化管理的决策。
2.3安全监管原则全面监管:建立全面的安全监管机制,涵盖变化前、中、后的全过程监管。
科技监管:应用先进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等,提高监管效果。
第三章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流程与要求3.1变化识别全员参与:倡导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变化的识别,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变化敏感度。
定期专项检查:建立定期的专项检查机制,确保对潜在的安全生产变化进行全面检测。
3.2风险评估与分类风险细分:对各类变化进行详细细分,确保风险评估更为准确。
多维度分类:采用多维度的分类方式,包括技术、人员、环境等,全面了解变化的影响因素。
3.3变化申报与审核信息集成:建立信息集成平台,使得变化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到相关管理人员。
审核标准:制定严格的变化审核标准,确保审核过程科学、客观、透明。
3.4控制与措施制定多层次控制:建立多层次的控制措施,分为紧急控制和长期控制两个层次。
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持。
变电运维管理中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变电运维管理中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变电运维管理中存在多种危险点,这些危险点可能对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造成威胁。
为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必须采取预控措施来减轻这些风险,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变电运维管理中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1. 电气危险:变电站是高电压设备的集中场所,电气危险是主要风险之一。
预控措施包括:定期进行设备绝缘、接地电阻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设定安全工作流程,确保正常的操作流程按照规定执行。
2. 火灾风险: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使用高温的绝缘油,一旦发生泄漏或火灾,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预控措施包括:检查绝缘油的泄漏,定期更换绝缘油;设置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及时发现并扑灭火灾;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对火灾情况的应对能力。
3. 维修作业风险:变电站的维修作业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更换等操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预控措施包括:制定维修作业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培训维修人员,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人为因素风险:人为因素可能是变电运维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风险之一。
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变电站、操作错误或违反规定等。
预控措施包括:设立安全访问控制系统,限制未经授权者的进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对规定的遵守程度。
5.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雷暴、洪水等可能导致变电站设备受损,进而造成运行中断。
预控措施包括:设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建设防洪设施,减少洪水对变电站的影响;制定紧急预案,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变电运维管理中存在多种危险点,但通过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可以减轻这些风险,并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这些预控措施包括定期维修检测设备、建立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制定维修操作规程、设立安全访问控制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等,以及建设防洪设施和制定紧急预案。
设备变化管理制度
设备变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设备变化管理行为,保障设备变化过程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维护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设备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变更管理。
三、责任主体1.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变更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全面负责设备变更管理工作。
四、设备变更的种类和范围1. 设备变更分为计划变更和突发变更两种:(1)计划变更:指公司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状况、需求变化等因素,提出的变更计划,包括设备更换、增减产能、设备更新升级等。
(2)突发变更:指由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不可预见的原因,需要对设备进行紧急变更处理的情况。
2. 设备变更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更换、增加、减少、更新升级、维修维护等。
五、设备变更管理流程1. 变更申请(1)计划变更: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编制设备变更计划,并提出设备变更申请,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影响分析、变更方案等。
(2)突发变更:各部门在突发情况发生后,立即向设备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附带详细的变更情况说明、变更影响分析等。
2. 变更审批设备部门对设备变更申请进行评审,并着重考虑变更对设备运行安全、生产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影响。
审批结果包括同意、不同意或者需进一步讨论决定。
3. 变更实施(1)计划变更:设备部门在获得变更审批后,组织实施设备变更,包括确定变更时机、安排变更人员、制定变更方案、备齐变更所需物资等。
(2)突发变更:设备部门在获得变更审批后,立即组织实施设备变更,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保障设备和生产的安全。
4. 变更验收设备部门在变更实施完成后,对变更效果进行验收,包括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效果、变更方案执行情况等。
5. 变更记录设备部门对所有设备变更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变更申请、审批意见、变更实施过程、验收结果等,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
六、设备变更管理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合规、有序进行。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范本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工作面变化是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工作面变化,确保工作面变化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作面变化的各项活动,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矿山生产的工作人员,包括矿山领导、班组长、作业人员等。
三、工作面变化的定义工作面变化是指由于采矿工作的进展和生产需要,矿山工作面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工作面变化通常包括预备排水、支护和安全措施、通风系统调整等工作。
四、工作面变化的流程1. 工作面变化计划编制根据生产计划和工作面实际情况,编制工作面变化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工作面变化的时间、变化的位置、变化前后的布置图等信息。
计划要事先专题讨论并经矿山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2. 工作面变化前准备工作(1)组织力量清理工作面上的杂物和废料,确保变化前的工作面整洁、安全。
(2)检查和维护支护设施,确保支护设施的完好可用。
(3)检查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能正常工作。
(4)制定工作面变化的工作安全措施,包括防止坍塌措施、通风措施、瓦斯抽放措施等。
3. 工作面变化执行(1)按照工作面变化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工作面变化。
变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全措施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安排专人对工作面变化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根据工作面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4. 工作面变化后工作(1)变化后要对工作面进行清理,清除垃圾和废料,确保工作面整洁、安全,便于后续操作。
(2)进行支护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支护设施的正常使用。
(3)将工作面变化情况及时上报矿山领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工作面变化的安全管理1. 工作面变化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变化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2. 工作面变化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防控措施、预控措施
防控措施、预控措施
防控措施和预控措施在风险管理和安全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和事故,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控措施通常是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控制事故的扩大和减少其影响。
这可能包括应急计划、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和整改等。
例如,在疫情爆发时,防控措施可能包括隔离患者、追踪接触者、消毒公共场所等,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缓疫情的扩散,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相比之下,预控措施更侧重于预防,即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的措施。
这可能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
例如,在工厂中,预控措施可能包括定期检查机器设备、培训员工如何安全操作机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等,以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事故,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防控措施和预控措施虽然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控
措施更侧重于事后管理,而预控措施更侧重于事前管理。
这两种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风险管理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风险管理效果。
为了有效地实施防控和预控措施,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
政府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安全领域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和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场情况变化应急预案
市场情况变化应急预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情况也会随之变化,不同的经济政策、市场环境或自然灾害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制定市场情况变化应急预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在制定市场情况变化应急预案时,企业需要对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政策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竞争态势变化、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因素。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能够快速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的体系,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变化中保持竞争力。
其次,在制定应急预案时,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灵活的应对措施和响应机制。
例如,可以制定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预案,确保在发生市场情况变化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企业还需要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机制,确保市场信息的及时更新并快速传达给相关部门,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协调,将市场变化应急预案的执行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和员工。
建立健全的内部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企业整体的应对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度和应对能力,确保在市场情况变化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最后,在市场情况变化应急预案的制定中,企业还应该注重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的建立。
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市场变化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机制,确保在发生危机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处理和舆情引导,减少对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影响。
综上所述,市场情况变化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以确保企业在市场情况变化时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保持竞争力和稳定发展。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运营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确保工作面平稳、有序地变化,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和生产中断。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变化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面变化计划,包括变化时间、方式、步骤等,确保所有工作都能按计划进行。
2. 变化审批:任何工作面变化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变化符合安全、环保等要求。
3. 通知与沟通: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变化计划和变化过程中的风险。
4. 安全措施:在变化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立临时防护措施、加强监测等,确保工作面变化过程中的安全。
5. 规范操作: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导书,明确工作面变化的操作流程和各岗位责任,确保变化期间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6. 培训与培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工作面变化管理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7. 评估与改进:对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变化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遵守,只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落实,才能达到安全和高效的工作面变化管理目标。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改善工作面的管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作面变化是指在工作面开展工作、生产、施工等活动时,由于工作条件、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变化,需要对工作面进行调整、改变、升级等操作。
第三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作面,包括矿山、建筑、生产等行业。
第四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应坚持“事先规划、变更管理、后续跟踪”的原则,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应注重工作面变化的风险评估、预案制定和监测控制,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第六条各级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变更管理机制,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
第七条各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工作面变化的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
第八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违反相关规定管理。
第九条对于工作面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不得瞒报漏报。
第十条对于违反工作面变化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和追责,严肃查处,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章工作面变化管理的流程第十一条工作面变化管理包括变更申请、审批流程、变更实施、变更验收等环节。
第十二条工作面变化管理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变更的目的、范围、影响等要素,编制变更申请书。
第十三条变更申请书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影响、变更实施计划等内容,由责任人签字确认,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审批流程应按照上下级关系、职责和权限进行,确保工作面变化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第十五条审批单位应认真审核变更申请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变更申请应当予以退回,要求申请单位重新整改。
第十六条审批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变更申请人,告知审批结果,并明确变更实施时间和要求。
第十七条变更实施应按照变更要求和实施计划进行,确保变更的安全、无误和及时性。
第十八条变更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正确性。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一、引言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应对工作面变化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以确保工作面变化顺利进行,并在其中落实相关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工作面变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要点进行探讨。
二、工作面变化的原因工作面的变化可能源于各种因素,如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的更新、竞争压力的增加等。
这些因素导致工作面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三、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工作面的变化,并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和难题。
其次,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最后,它可以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权益,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要点1. 及时的沟通与协调。
工作面变化通常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因此,确保各个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2. 制定详细的变化计划。
在进行工作面变化之前,应制定详细的变化计划,明确变化的目标、步骤和时间表,以便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3. 分工明确的责任制。
对于工作面变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任务,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4. 正确有效的资源配置。
工作面变化需要涉及到各种资源的调配和配置,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等,合理、正确、有效的资源配置是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的核心。
5. 安全有序的进行工作面变化。
在工作面变化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工作面变化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6. 阶段性的评估和调整。
工作面变化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调整,对工作面变化的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管理预控措施
编制:李金贵
审核:赵宝宝
日期:2014年1月1日
变化管理预控措施
为响应我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机制,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及时堂控现场变化情矿,主动实现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真正把变化管理工作落实在实践当中针对设计、地质、水灾、冲击地压、通风、运输、设备、人员等变化,特制定以下相应应急措施,以便超前分析、研究、决策,及时采取措施
一、设计
设计发生变化时单位技术部门必须及时通知施工队停工停产,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设计变化,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经矿相关领导会审鉴字确认后,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操作规程,并进行鉴名确认。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二、地质和水文
l、出现地质和水文变化时,现场跟班干部应报告矿调度室和单位值班领导。
单位要及时向矿职能部门汇报。
2、职能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分管总工程师汇报,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严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单位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4、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5、职能管理部门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和水文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三、冲击地压
有冲击地压倾向时,跟班干部及时向矿总工汇报现场情况,总工负责组织相关技术部门召开现场会议并制定应急方案.技术主管根据会议方案.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
编制好的应急措施经矿领导及相关部门鉴字认可后.立即组织施工队组织学习相关措施。
并进行鉴名确认。
施工队组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实施。
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通风
通风系统发生变化时,跟班干部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跟班瓦斯员及时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测定,保证有毒有害气体在规定范围之内,测风员及时对风量进行测定,保证风量符合要求。
矿调度负责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及领导召开现场会议,确定方案,及时修正通风系统。
五、运输
当运输系统发生变化时,跟班干部及时向矿调度汇报现场情况,矿调度负责人及时与负责生产的矿长领导联系协调组织运输,制定方案及时通知运输队组按照制定方案安全搞好运
输工作。
六、设备
当设备状况发生变化时,设备管理员及时向跟班干部汇报现场设备详细请况,跟班干部针对设备管理员描述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变化等问题,及时向相关科室领导及矿领导汇报,相关领导及时按照汇报情况制定措施,跟班干部对发生变化的设备根据指定的措施处理,解决变化遇到的问题。
七、人员变化措施
(一)新工人入矿:1、由职工培训中心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2、由单位组织学习规程、措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作业。
3、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作业,并做到同上同下同休息。
(二)借调人员:1、本专业内借调人员,由借用单位组织学习规程、措施,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跨专业借调人员:由职工培训中心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三)离岗返岗人员:1、离岗返岗人员是指“六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一周以上人员。
2、离岗人员上岗前,单位必须重新组织学习规程措施,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3、单位领导或者负责分工的班组长必须向其交代本班组作业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
1、本措施编制依据“三大规程”编制。
2、如有其它变化,需生产部门立即进行修改,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