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图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2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21张PPT)

A 、糖在水中自然溶解
B 、湿衣服晾干
C 、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 D 、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
课题2院子的构成
一.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原子中: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 原子的序数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r(O)
2.657×10-26Kg 1.993×10-26Kg ×1/12
= 16
1、俄罗斯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
175 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是____________。
2、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
C)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O : 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
2H: 2个氢原子 Na: 钠元素或一个钠原子 2Mg: 2个镁原子 nS: n个硫原子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 5O 2个铜原子: 2Cu 氮元素 : N 3个磷原子: 3P
谢谢大家
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表示: 离子符号 Mg2+
书写:电荷数标注在 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先写数字;后写电
+12 2 8
性“+”“-”符号)。
意义:2 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2. 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9 2 7 +9 28 +11 28 +12 282 +17 287 +18 28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部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和应用不够熟练,影响对物质构成的深入学习。
3.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中,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实例等手段,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引出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教学,直观感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对微观粒子有更直观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物质构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c.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质构成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践作业:
a.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b.搜集生活中与物质构成相关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3.拓展作业:
a.阅读化学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7.知识整合,形成体系:通过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8.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沪教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

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4.掌握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教学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教学过程:【预习交流】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导入】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

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这些问题都与物质的构成有关.【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进行一次比赛,请各组同学在10s之内把桌上的纸条尽你们可能分成最小块,尽量保证每次均分,开始!适当评价、引入,当学生感到很难再分割下去时,追问:还能继续分吗?(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现象记录]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

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物质构成的奥秘定义性质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可以构 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
No 隔发生改变。子在离核较________(填“远”或“近”,下同)的。由里往外依次是第一(dìyī)层、第
第二页,共三十页。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qūbié)与联系
定义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分子(原子)总是(zǒnɡ shì)在不断运动的,体积和质
量都非常小,彼此之间都有间隔;
均可以构成物质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
化学变化中,原子
_可_分__成__(fē_n_c_hé_nɡ_)原子
下面是五种粒子(lìzǐ)的结构示意图
A +17 2 8 7 B
C +18 2 8 8
D +11 2 8 1 E +17 2 8 8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
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 (zhōuqī)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表示的阴离子是
,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
根据下列(xiàliè)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
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哪些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A +16 2 8 6
B +11 2 8 1 C +17 2 8 8
S原子(yuánzǐ)
D +8 2 8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是化学基本概念多,涉及的概念有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本单元内容所涉及的概念抽象复杂。为了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教材进行了深度的降低处理。如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加上前两个单元学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教学会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本单元是全书的一个难点,虽然降低了要求,但仍为学习的难点。教材的文字量幅度减少,因此有些地方需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加以解释说明。本单元教材共分为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3个课题。它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元素、元素符号等内容。
单元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2、知道原子的构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5、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重点、难点与关键
1.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解释现象;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1.应用实验探究法研究分子的运动;
2.用对比法区分原子和分子;
3.用模型法表示混合物和纯净物;
4.用口诀法记忆原子的结构
5.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核外电子的运动;
6.研究氯化钠的形成;
7.用谐音法记忆地壳中的元素;8.根据粒子的方法。判断元素分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四、元素(yuán
2、s地ù) 壳中含量(hánliàng)较多的几种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qítā)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四、元素(yuán
sù)
3.元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dàxiě);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 , 第二个字母小写
一般 小 (yībān) 于4
一般(yībān) 大于4
等于8 (氦等 于2)
易失去 (shīqù)电子
易得到 电子
易发生 化学反 应
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
化学反应
元素的 化学性 质与原 子最外 层电子 数关系 密切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6.归纳小结:
核电荷数=质子(zhìzǐ)数=电子数(分子、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种类由__原数_子_(_yu_án_z_ǐ)的_决质子定(jué , dìng)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原__子_的__最_外_层__电_子决数定,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__质_子__数_、_中_子_数__的_和_决定。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例题(lìtí)
我国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
例题(lìtí) 2.下面是五种(wǔ zhǒn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17 2 8 7 B
C +18 2 88
D +11 2 8 1 E +17 2 8 8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biǎ四oshì)
种元素。A所表示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三 周期。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能够重新组合。

课题2“原子的结构”讲解了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进一步介绍了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3“元素”学习了元素和元素符号,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本单元是学习化学微观世界的基础。

其中,分子、原子的性质,应用原子、分子的性质解释有关的宏观现象,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以及元素概念的理解及元素符号的写法是中考的重点。

【学习目标】重点: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2. 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轻小动距。

3. 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4. 相对原子质量。

5. 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概念。

难点:1. 原子的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

2. 运用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有关的宏观现象。

3.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4. 元素符号的理解记忆。

【命题分析】1.本单元知识中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等均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

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将抽象具体化,对比记忆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2.有关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以及应用这些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在中考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3.结构示意图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知识点,常以图片或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并且会结合热点新闻、新材料为素材考查。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的题目将会成为主流。

在备考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正误,进行知识迁移。

【中考解读】【考点详览】考点一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1.(2020•黄石)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 干冰升华—一分子的体积变大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一一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C. 氧化汞受热分解—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D. 酒精挥发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答案】A【解析】A、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B、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冰水共存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D、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图初级中学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坐号____________ 评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米饭变馊
B 、火药爆炸
C 、湿衣服晾干
D 、铁锅生锈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用醋
B 、冰水
C 、冰红茶
D 、加碘盐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1g 以下用游码),两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左盘放11g 砝码,游码在0.6g 处,右盘加入食盐达到平衡,则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是( ) A 、12.2g B 、11.6g C 、11g D 、10.4g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水分子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氢原子和氧原子
5、吸烟有害健康。

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是可分的
6、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分子不可分 D 、原子不显电性
7、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元素的原子中( ) A 、电子数不同 B 、电子层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质子数不同
8、农夫山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mg/L):Ca ~20 K ~3 Zn ~
0.06 F ~0.02等。

这里的Ca .K .Zn .F 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
B 、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0、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2O B 、Zn C 、N 2 D 、CO
11、甲醛(CH2O )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醛是由碳.水两种物质组成;
B 、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12、某元素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该元素属于( )
A 、金属元素
B 、非金属元素
C 、稀有气体元素
D 、不能确定
13、过氧化氢(H 2O 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过氧化氢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5、下列各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
3916、(3分)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

17、(4分)某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 ,该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形成
离子时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8、(4分)下列各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① 2N ② 4Al3+
③ Fe 、
19、(8分)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4)表示阳离子的有;(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20、(14分)A.B……H八种物质,有下图
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
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
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
A .
B . D .
E . G . H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①③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反应

③反应
三.实验题(2小题,共16分)
21、(8分)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⑴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必须;
⑶a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b反应中,MnO
2
起作用。

⑷乙炔(C
2
H
2
)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5)甲烷(CH
4
)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
..方法
..,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2、(8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A B C D E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6、63 89 63 17、13 3 2 金属
18、① 2个氮原子② 4个铝离子③铁元素、1个铁原子
19、(1)4 2 得到(2)B D (3)A E (4)C (5)A C E (6)B
20、(1)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锰 D 氧气 E 过氧化氢 G 木炭 H 二氧化碳
(2)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②过氧化氢水+氧气③木炭+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三.实验题(2小题,共16分)
21、(8分)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⑴①铁架台;②集气瓶;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⑶a AD或AE;b催化。

⑷A;C/E;(5)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2、
(1)进行对比(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