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渑池仰韶彩陶坊制陶技术调查

合集下载

浅谈仰韶文化的开发和研究

浅谈仰韶文化的开发和研究

浅谈仰韶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仰韶文化是我国目前覆盖范围最广、遗址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新时期时代文化。

仰韶文化最早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因此而得名。

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在渭河流域、河南西部和晋南地区,延伸范围北至河套地区、东到河南东部、西达甘肃中部、南及汉水流域,有遗址二千多个。

仰韶文化是中国锄耕农业的典型代表。

针对黄河中游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仰韶先民培育了以粟为代表的旱地农耕作物。

在汉水中游的湿润地区,水稻有较大范围地栽培面积,依靠的农具主要是石锄、石斧、石刀等。

仰韶文化存在时间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延续了二千年。

在这二千年中,文化的发展使仰韶文化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三个发展阶段。

这三个发展阶段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周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很大的文化类型,并相互影响,使仰韶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一、仰韶文化及发掘历程仰韶村在城关镇北7.5公里,位于黄土台地上,村子东西两侧有深达30米—50米的深沟,被称为东沟和西沟,在村南约0.5公里处合二为一。

沟壁暴露着第三纪的红土和第四纪的黄土。

村北约3公里便是韶山、飞山等一系列石灰岩丘陵,这是仰韶村取名的由来。

由深沟上坡之后,便可看到路旁暴露的文化层,灰土中夹杂着陶片、石器等。

文化层的厚度1米—5米不等,并且有许多口小底大的袋形灰坑,尤其是遗址中央部分的大路西侧,暴露得相当清楚。

遗址的面积,由西南至东北长八九百米,宽约300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可见其遗址规模的宏大与文化埋藏的丰富。

仰韶村遗址自开始发掘到现在,已经过90个年头,它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剧变和风雨的剥蚀,但遗址的面貌基本没有变化。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仰韶文化的发掘历程。

1921年10月27日—12月1日安特生对仰韶文化进行发掘,在仰韶村共发掘了17个地点,同时还在其西边的不召寨进行过小规模的试掘,又发现了杨河村、西庄村等史前遗址。

仰韶村的发掘主要是安特生和袁复礼主持日常发掘事宜,同时担任测量工作,他们所完成的仰韶村遗址地形图,是中国考古学史上是最早的一幅作品,这显得十分珍贵。

厚重河南品味仰韶

厚重河南品味仰韶

的底 色上, 呈现 出赭 红、黑 、白等诸种 姜寨 遗址发现 的刻符有许 多是相 同的, 颜 色的 图案纹饰 。彩 陶记载 着人 类文 明 如此 众多 的陶器上都刻 着大致相 同的符 初 始期 的经 济生活 、宗教文化等 方面 的 号 , 绝 不 是偶 然 , 对 此 有不 少 学 者推

玉米 、豌豆 、坻坞贡小米、大麦、养 艺 、 多轮 泥 池 发酵 , 多香 形 工艺 的 复
麦九 种纯天 然绿 色食 品原料, 由九位 酿 合,造 就 了彩 陶坊原 酒独 一无二 、无法
酒大 师经上 万次试 验对 工艺进行 创意 与 模仿 的 品质 个 性 。
改 良后,完成 “ 九粮 ”的和谐配置 。 九种 酿造 原粮均 为有机 粮食 ,来 源
新 石器 时代 考古 的基 础 。从 此之后, 在 河 南各地一 次次重 大的考古 发现,都 在
验 证这样 一句话—— 河南是 中华文 明的 重 要发祥地 , 中原 文化是 中华民族传 统
文 化 的 。
文 字 起 源
传说黄 帝之史 官仓颉造 字, “ 帝 的作用 。如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 出土的一 黄 时代 的年代 框架界定 在距今6 0 年前 后 件彩 陶圜底钵,其 一图案是在每个 三角 00 至距今5 0 年 前后,基本 上与仰韶 文化 形两 边各 绘相 等 的6 00 条斜 线,说 明他 们 中晚期相 对应 。” ( 许顺 湛 《 河南仰 韶 已 经 准 确 地 掌 握 了 一 些 数 目 的概 念 , 并 文化聚 落群研究》 , 《 中原 文物》2 0 能灵活 的应用 。如仰 韶文化庙底 沟遗址 01 年第 5 ), 因此仓 颉造 字 的年 代应 该 出土 的花 瓣 纹 彩 陶盆 , 弧 线 三 角 和 花 瓣 期

仰韶陶融(香)型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仰韶陶融(香)型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仰韶陶融(香)型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者:尤全学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6年第12期11月25日,创新陶融(香)型酿造工艺提高酒体融合度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北京中国酒业协会胜利召开。

这标志着由仰韶酒业联合江南大学历经数年研发的陶融(香)型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由仰韶酒业所主导的豫酒板块质量风格基本定型。

成果:陶融型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本次鉴定会上,专家组通过对项目的论证以及酒体的品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了多种粮谷、多种糖化发酵剂、陶泥发酵容器、生产工艺及参数对仰韶陶融型酒体融合度的影响,创新性构建了以九种粮谷为原料,大曲、小曲、麸曲为糖化发酵剂,融合后进入陶泥发酵,形成了独特的多香融合酿造工艺。

项目首次提出了白酒融合度概念,并建立了陶融型白酒融合度质量等级标准,清晰了影响白酒融合度的关键风味物质及形成陶融型独特风格的主体风味物质,形成了以“雅、醹、融”为特点的无色或微黄透明,香气典雅,甜醹柔润,自然协调,回味绵长为风格的陶融型酒体感官评价。

鉴定委员会认为,仰韶陶融(香)型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现场:国内顶尖专家话陶融仰韶酒业白酒博士后研发基地技术精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葛向阳博士作项目成果汇报,总结了陶融(香)型“九粮、四陶、多香融合”的白酒工艺特点,明确了“雅、醹、融”的陶融(香)型白酒质量风格特征。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一司巡视员陈传意、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以及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等国内顶尖专家现场对陶融(香)型白酒的代表产品彩陶坊进行品鉴、研讨。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这个项目,特别是后面的提高酒体融合度,我是非常认可的,它在这个“陶”与“融”两方面上,都是下了大功夫的。

从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陶瓶盛装,到9种粮食酿造、多种香型融合,这些特色都是融在里面的。

记忆老酒——20_世纪河南渑池老酒

记忆老酒——20_世纪河南渑池老酒

1 7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牌”60度仰韶酒2 7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牌”60度仰韶大曲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

渑池秦时置县,延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从这里走来,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氤氲积淀;2000年前,秦赵会盟在这里讴歌英雄;70多年前,红色文化在这里闪耀光辉。

渑池是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之一。

在渑池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的古代酿酒及饮酒器具,比如小口尖底瓶,考古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莉带领团队对仰韶文化出土的尖底瓶进行植物残留物分析,发现了仰韶文化酿酒的直接证据。

证明早在7000年前,仰韶人以黍为主要原料,掺和薏苡和山药等块根植物酿造出了中国最早的谷芽酒,揭开了中国酒起源的神秘面纱。

这项发现证明了7000年前仰韶人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

名酒产地,必有甘泉。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出版的《渑池县志》云:“治(县)东里许,玉皇庙沟,有水极甘美,能助酒味,酿酒家多取之,故名醴泉。

”“所酿之醴泉春,味极甘美。

”记 忆 老 酒——20世纪河南渑池老酒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王安乐3 7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牌”60度仰韶大曲4 7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牌”60度仰韶大曲123413 8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牌”53度仰韶大曲14 1984年河南渑池“仰韶牌”60度仰韶大曲15 1987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3度仰韶大曲16 8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牌”高度仰韶特曲17 1990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2度仰韶特曲18 1986年河南渑池“仰韶牌”高度醉玉皇酒19 80 年代河南渑池“韶州牌”高度韶州粮液5 1987年河南渑池“仰韶牌”38度仰韶酒6 1986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5度仰韶酒7 1988年河南渑池“仰韶牌”38度仰韶酒8 1982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3度仰韶酒9 1984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5度仰韶酒10 1984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2度仰韶酒11 1986年河南渑池“仰韶牌”38度仰韶酒12 1986年河南渑池“仰韶牌”53度仰韶大曲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醴泉中尤以石泉水更佳,泉水清凉、碧透,据卫生部门化验,近于天然软水,是理想的酿酒佳泉。

东方原始艺术精华——仰韶文化

东方原始艺术精华——仰韶文化
最美仰韶 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陶工较 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 等工序。仰韶文化制陶多采用泥条 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 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其彩陶 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 绚丽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 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 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中国仰韶
安特生(左二)与中国学者袁复礼(左一)在仰韶村 22
古所河南调查团夏鼐先生等考古专 家来到渑池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二 次发掘。在路旁断崖上发掘了半个 灰坑,坑壁用草拌泥涂抹平整,灰 坑中的陶片具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 化的因素,因此被认定为仰韶和龙 山混合文化的遗存。
1980 年 10 月,河南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仰韶村遗址进行 了第三次发掘,确认了遗址包含仰 韶和龙山两种文化,且两者是继承 和连续发展的关系。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发展从写 实到抽象,符合人们从认识世界到 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在人类所有 关于“创世”的传说中,神衹们几 乎是用同一种方法创造人类。女娲 抟泥为人,上帝取土创造男人,命 名为“来自泥土”;古玛雅人关于
23
安特生收集和采掘到的陶片 半坡类型宽带纹碗
AppreciatION 鉴赏
陕西秦王寨彩陶钵
河南大河村彩陶钵
人的来源的传说和中国“女娲抟泥 为人”之说不谋而合,形容得最为 贴切、形象的古埃及人,认为人类 诞生于制陶之神的转轮之上……
这些巧合似乎注定人类与陶器 在生命上有一种割不断的血亲,当 新的生命诞生之时,童年的人类最 富创造力的表现莫过于一团团黏泥 土通过捏造,烧制成各种各样的他 们所能看到和想要看到的一切。于 是出现了诸如从鱼纹到菱形,从花 草到不同弧形的变化,从写实发展 而来的各种各样抽象图案,可窥见 人类祖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 程。

仰韶:“九”香融汇 “陶”醉其中

仰韶:“九”香融汇  “陶”醉其中

仰韶:“九”香融汇“陶”醉其中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3年第8期本刊记者朱晓娟张倩七千年时光有什么瑰宝可以璀璨至今,历久反而弥新?九万里大地,又有什么经典可以世代珍藏、绵延乃至不绝?一个名字,不仅代表了一方土地,当它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华文明还在一派微茫的晨曦中,它叫仰韶。

8 月8 日,由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仰韶酒业)研制成功的中国第13 种白酒香型———中华陶香型(九粮兼香)诞生了。

随后,6.82万吨粮食招投标会议也相继在郑州召开,一贯提倡绿色健康的仰韶酒业将“坚决不用转基因粮食”作为会议的主题。

一件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事件,一个又一个强劲有力的声音,引领着记者走进了仰韶酒业,走进了这个耐人寻味又令人陶醉的仰韶世界。

“为了健康饮酒需求”豫酒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

豫酒曾一度辉煌,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的历史。

但豫酒没有自己的特色,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说:“一提到贵州酒就是酱香,四川酒就是浓香,山东酒就是芝麻香,山西酒就是清香;但一提起河南酒,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没有明显的个性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豫酒逐步从繁荣走向了低谷,一直徘徊不前。

豫酒如何复兴?仰韶酒业率先对豫酒的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中原文化特性、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酿酒大师、仰韶酒业董事长侯建光认为,陶文化也是豫酒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白酒起源于仰韶,起源于仰韶新石器时期的陶酒作坊。

7000 年前仰韶人就开始用陶蒸酒,7000 年后仰韶人仍然在用陶蒸酒,陶与酒的完美结合,酒的醇香,陶的魅力,让世界都陶醉其中。

经过论证,仰韶酒业提出“豫酒之魂,兼香天下”的观点,并启动了中华陶香型(九粮兼香)白酒项目,迅速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共鸣和一致认同。

中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认为,白酒作为传统行业,在结合自身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多种香型酒的先进工艺融合到白酒生产工艺中,也就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彩陶坊酒曲之探究

彩陶坊酒曲之探究

彩陶坊酒曲之探究张振科侯建光郭富祥吴卫光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河南渑池472400摘要:本文着重从制曲理念、制曲技术两大方面介绍彩陶坊酒曲的生产工艺特点。

关键词:彩陶坊酒曲;制作;理念;技术仰韶彩陶坊酒是仰韶酒业公司近年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以其“复合香典雅,绵软爽净,香味协调,圆润回甜,余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在高档白酒中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仰韶彩陶坊酒独特口感形成因素较多,其中彩陶坊偏高温酒曲对酒的风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知道:“有好酒,必有好曲”,“曲乃酒之骨”而彩陶坊酒具有如此精妙之品质,与彩陶坊酒曲具有一套博深制曲理念和先进的制曲技术分不开,唯有如此,彩陶坊酒方可显示其精妙之品质。

1博大精深的制曲理念彩陶坊酒曲具有传统继承的,又有遵循自然规律的,也有人的因素,更离不开地域的优势,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下面逐一论述:1.1传统制曲技艺之理念彩陶坊酒曲按照中国古老传统制曲技艺之精髓,利用多种原料(小麦、大麦、豌豆)按照适当比例(7:2:1)生料制曲,多微共酵,利用温度、湿度和曲间距的不同,采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制曲各项指标(酸度0.8-1.2,糖化力500-800mg/g.h,液化力0.7-0.9g/g.h,发酵力1.5-2.0)不高不低,香浓而不艳,甜而不腻,酸不露头,曲坯断面整齐,断金切玉。

彩陶坊酒曲的主体完全按照传统工艺而制。

1.2传统的制曲之理念1.2.1依据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规律。

彩陶坊酒曲绝不在秋天10月至来年3月间踩曲,因此阶段万物萧条,不符合生物生长之规律,所制曲多霉、酸、苦、涩、臭,还多窝水。

而在每年的4至9月制曲,此阶段正是生物生长旺盛之时,所制曲亦是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香满协调。

彩陶坊酒曲在此时制作不仅符合自然规律,更符合中国传统制曲理念,所制作的酒曲也多为上等好曲。

1.2.2依据中国传统万物道法之,物形之,势成之的规律,彩陶坊酒曲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以人为本,用人的灵性来制曲,彩陶坊酒曲正是选用优质无虫害、无农药残留,无变质的优质原料,经纯朴的仰韶人用善心、爱心、细心努力经营和管理前提下方可制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仰韶陶香型高温大曲中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

仰韶陶香型高温大曲中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
me t h y l - b u t a n o i c a c i d , h e x a n o i c a c i d , p h e n y l e t h y l a l c o h o l , h e x a d e c a n o i c a c i d e hy t l e s t e r , t e t r a me t h y l — p y r a z i n e a n d 2 - me t h y l - p r o p a n o i c a c i d wa s
影 响 。
基础 。
大 曲在 白酒 生产 中的 重要 功 能 , 吸 引 了很 多研 究 人 员对 其进 行研 究 。最 初对 大 曲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感 官评
1 材 料 与方 法
定 和 理 化 指 标 的测 定 上 , 随后逐渐发展到微生物水平 。 近年来, 随着 对 不 同香型 白酒 风味 成分 研 究 的不断深 入 ,
5 0
酿 酒 科技
2 0 1 7 年第 2 期( 总 第2 7 2 期) ・ L I Q U OR - MAKI NG S C I E N C E& T E CH N OL OG Y 2 0 1 7 No . 2 ( T o 1 . 2 7 2 )
C O公 司 ; T h e r mo F i s h i e r l 3 0 0 一 l 3 l 0 气相 色谱一 质 谱 联 用 仪, 美 国赛 默 飞公 司 。
Vo l a t i l e F l a v o r i n g Co mp o n e n t s i n Ya n g s h a o ‘ _ - la f v o r Hi g h - _ t e mp e r a t u r e Da q u

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调查个人总结

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调查个人总结

一、概述二里头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境内。

二里头遗址以其丰富的陶器资源而闻名于世,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青铜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个人总结。

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进行了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的实地调查,通过观察和测量记录陶器的款式、纹饰、器形等重要信息。

查阅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了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的研究现状和重要发现。

通过综合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结果,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1. 丰富多样的陶器款式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种类繁多,包括陶罐、陶壶、陶盆、陶罐等。

这些陶器的款式各异,器形的设计、纹饰的装饰都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其中,一些珍贵的陶器还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2. 精湛的制陶工艺二里头遗址的陶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器形规整,线条流畅,纹饰精美。

部分陶器还具有精细的刻画和雕刻,表现出了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这些陶器不仅在形态上具有美感,在工艺上也体现了当时古代陶器制作的精湛工艺。

3. 青铜文明的研究价值二里头遗址的陶器资源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青铜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陶器作为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其款式和工艺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生活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里头遗址的陶器资源对于揭示我国青铜时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人总结通过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国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的精湛和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里头遗址陶器的丰富多样和精湛工艺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二里头遗址陶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为揭示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保护与研究展望二里头遗址的陶器资源在丰富多样的同时也面临着保护和研究的挑战。

仰韶彩陶纹样文创产品研究的内容

仰韶彩陶纹样文创产品研究的内容

仰韶彩陶纹样文创产品研究的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仰韶彩陶纹样文创产品研究概述仰韶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其丰富多彩的纹样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泉。

仰韶彩陶的工艺特征

仰韶彩陶的工艺特征

仰韶彩陶的工艺特征仰韶彩陶是中国史前文化时期的一种陶器,其工艺特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关于仰韶彩陶的工艺特征的详细解释:首先,仰韶彩陶的形态丰富多样。

仰韶彩陶的形状包括鼎、盆、罐、瓮、壶、缸、杯等各种类型。

这些陶器形状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不同功能容器的需求,也展示了仰韶人民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其次,仰韶彩陶使用了丰富多彩的彩绘技术。

仰韶彩陶上的彩绘图案运用了多种颜色,包括黄、红、黑、白等不同色调。

这些彩绘图案多样且精美,主题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等丰富的图案元素,展示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第三,仰韶彩陶的制作采用了粘土制陶技术。

制作仰韶彩陶的第一步是准备粘土,将其压塑成坯体后进行捏制和拉胚。

接下来,陶工通过雕刻、压花、贴附等方式在坯体表面进行装饰和雕刻。

最后,将陶器晾干后进行烧制,使其成为坚固的彩陶。

其次,仰韶彩陶的装饰和雕刻技术精湛。

仰韶彩陶的装饰方式非常丰富,常见的装饰技法包括雕刻、刻线、贴附等。

陶器表面的雕刻图案细致入微、线条流畅,展示了仰韶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第五,仰韶彩陶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

仰韶彩陶上的纹饰常常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社会风俗。

比如,一些陶器上出现了神兽、神面和祭祀场景等图案,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宇宙的崇拜。

最后,仰韶彩陶的质地坚硬且色彩鲜艳。

仰韶彩陶使用优质的陶土制作而成,经过烧制后质地坚硬且具有良好的光泽。

彩陶上的彩绘采用的是优质的彩料,颜色鲜艳且耐久。

总的来说,仰韶彩陶的工艺特征包括形态丰富多样、彩绘丰富多彩、制作粘土制陶技术精湛、装饰和雕刻技法独特、纹饰具有象征意义、质地坚硬且色彩鲜艳等。

这些特征不仅展示了仰韶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为后世的陶器制作和艺术表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赏析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赏析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赏析博文中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陶器的特征均为手制,以夹砂红陶、泥质红陶为主,常见器物有泥质红陶敞口浅腹平底或圜底的钵、盆,泥质或细砂质的小口尖底瓶,砂质红褐陶大口深腹小底瓮、罐等。

多平底器,三足器和圈足器少见,不见袋足器。

彩绘纹饰陶器的彩绘纹饰多绘于泥质红陶盆、罐、钵的外壁上部,形成花纹带,内壁绘彩和通体绘彩者少见。

彩绘陶器纹样简单朴素,以红地墨彩为主,少数为红彩,动物形象较多,如蛙、鹿、鱼、羊等,以直线、曲线、折线、圆点和孤边三角等组成的几何形纹,也较常见。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绘陶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兽面纹细颈彩绘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戳印纹陶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船型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塑人头像(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镂孔器陶座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小口尖底陶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小口尖底陶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三足陶钵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三足陶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刻符陶钵(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贴塑蛇纹陶罐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贴塑壁虎纹陶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双鱼纹尖底陶罐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几何纹尖底陶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鱼纹葫芦陶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细颈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绘陶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盆(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壶(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鼎(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罐(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壶(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彩盆(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彩钵(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彩盆(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瓶(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罐(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灰陶土鼓(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灰陶斝(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灰陶直口肥足鬲(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灰陶釜灶(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灰陶鼓腹罐(山西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小口尖底陶瓶(陕西淳化文博馆藏)。

仰韶文化慢轮制陶技术的研究

仰韶文化慢轮制陶技术的研究

作者: 李仰松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100-1106页
主题词: 仰韶文化;制陶工艺;转盘;陶器;纳西族;文化遗址;泥条;拍打;使用方法;痕迹
摘要: <正> 一、前言我国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是很发达的,学术界对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也作过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仰韶文化的陶器是慢轮手制陶,发展到仰韶文化晚期,其中小型陶杯、陶碟等是快轮制作的。

龙山文化和夏、商时代,快轮制陶则相当发达。

鉴别手制(包括慢轮制陶)和快轮制陶的主要依据,主要是观察陶器表面和底部遗留下的制作痕迹。

快轮制陶留下的痕迹是器体造型端正,器壁浑圆匀称,陶器底下留有偏旋痕迹;手制和慢轮制陶,往往器表有各种拍印。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乃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中国“国粹”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乃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中国“国粹”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乃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中国“国粹”2019年04月07日 16:48新浪网作者浪子二神君彩陶,亦称为陶瓷绘画,是我国文明史上的“国粹”,具有很久远的文明历史。

中国彩陶的诞生已有8000年之久,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

彩陶承载着人类文明初期的生活、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价值信息。

时至今日,现代陶艺也是一门极具文化内涵的简洁而不简单的艺术。

许多彩陶作品中,融合了许多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精彩纷呈。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彩陶最早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中华大地各省份陆续有所发现。

闻名的有仰韶文化彩陶、半坡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庙底沟彩陶、半山彩陶等,各具特色。

今天多艺堂主要讲一讲最早的仰韶文化发现和彩陶特征:★仰韶文化的发现: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之间,跨度约有2000年,距今也有7000年历史,分布在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最早仰韶文化的发现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而是“老外”安特生开始发现与研究的。

安特生(1874-1960)是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是他拉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大幕,他也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

他在中国的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了不起的学者”,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也有人说他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帮凶”,破坏了中国原始文明。

1901年,安特生从乌普萨拉大学毕业,并取得地质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开始了他的学者研究生涯。

早年他两次参加了南极考察活动,写有《世界铁矿资源》和《世界煤矿资源》两本调查集扬名世界,曾任万国地质学会秘书长。

1914年,他受聘任为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寻找“龙骨”。

1920年,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一起前往河南采集古脊椎动物化石。

国宝探秘:从仰韶“小口尖底瓶”看中国酒的起源!

国宝探秘:从仰韶“小口尖底瓶”看中国酒的起源!

国宝探秘:从仰韶“小口尖底瓶”看中国酒的起源!当一个民族发展到一个节点,除了需先进文化塑造文化自信,更需从源头文化中发掘不竭动力,若想做到这一点,绕不开史前文明的仰韶文化。

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本质就是创新,是面向时代的一种创造,是在创造中推陈出新。

来自“仰韶文化圣地”的仰韶酒业,怀揣着传承创新先进文化使命,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都酿进了陶香酒里,用匠心精神讲了一个好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

虔诚回望7000年仰韶文化,聚焦陶香美酒,重塑动力,期待下一个战略十年。

为此,特策划该系列,以作思考,以飨读者!对企业来说,好产品是一切的基础,有了好产品,足以让企业在市场上所向披靡。

2018年8月28日,仰韶酒业匠心打造的“彩陶坊天时日月星”,在郑州荣耀上市,这一天,足以让仰韶人感受到扬眉吐气带来的荣光。

作为彩陶坊天时的裂变产品,自“天时日月星”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那一刻,彩陶、双耳、小口,尤其是尖底的创意设计,前所未闻,让嘉宾们目瞪口呆,惊艳了整个酒圈。

随后,上市的天时日月星,如天王巨星一样,受了热烈的追捧、膜拜,迅速成为酒圈里的一个“网红”。

据仰韶酒业介绍,在没有渠道压货,在没流通放量的情况下,市场营收表现惊艳,远超预期……天时日月星,之所以如此惊艳,其独特的双耳小口尖底的器形是重要因素之一。

安特生渑池考古,除了扒出了“仰韶文化”,还触摸到了“国酒文化之源”谈起双耳小口尖底瓶,就绕不开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若要探讨博大精深的仰韶文化,同样也绕不开“仰韶文化圣地”的三门峡渑池。

渑池之所以与仰韶文化深度联系,还得从1921年说起。

一个来自瑞典人安特生的偶然到来,让渑池和韶山村的命运,发生了一个惊天大逆转。

有一天,安特生带着助手袁复礼,到渑池进行地质考察,几铲子下去,竟挖出了一些有红色图案的陶器、陶器碎片。

经专家考证,这些陶器、陶片属于新石器文化,大约来自7000年至5000年。

后来,这片北依韶山,三面环水,长不足1000米,宽约300米,面积约30万平米的区域,被命名为“仰韶文化遗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渑池仰韶彩陶坊制陶技术调查作者:张亚楠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8期摘要:文章主要对河南渑池彩陶作坊的制陶技术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对制陶所需的陶土、颜料、水源及烧制等条件进行一定的总结分析,从而对仰韶时期彩陶制作技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渑池;彩陶坊;制陶技术河南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中部是涧河盆地。

最高处海拔1463.2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

渑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的生长。

北邻黄河,渔业资源丰富。

其中,有丰富的铁矿、煤炭等资源。

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古人在此居住,从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例如:班村遗址、寺沟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秦赵会盟台、郑窑遗址等等。

现在,仰韶彩陶作坊作为当地的一个特色而存在,对仰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制陶人员及分工仰韶彩陶坊位于渑池县东北37公里左右的小镇子,叫南村乡(利津),属于山区乡,地势南高北低,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这里总人口不到6000人。

之所以在这里建成制陶作坊,如图一,主要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交通条件,优越的水热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是选择此处的重要条件。

向北过2000米左右的大桥就可以到达山西垣曲,黄河也便利的交通之一,现在仍有码头在使用中,如图二。

仰韶彩陶坊的是由当地对仰韶文化极其热爱的杨老板成立的,该作坊主要是对仰韶时期的彩陶进行复制,并加以创新,如图三。

彩陶的销售以外来商家或个人订购为主,一般彩陶坊制陶分为旺季和淡季,旺季的时候,作坊的人员多达十几个,每个人分工明确,有制泥,拉坯,修坯,绘彩等。

而在淡季的时候,只有一个师傅,负责全部工序,即从原料到成型最后到烧制皆由他一人完成。

作为一个熟练的制陶师傅完成一件陶器用时比较短,一般情况下一个陶器的成型耗时3-4分钟,修坯则是5分钟左右,绘彩及打磨大约共需要10分钟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渑池县的制陶作坊,以私人家庭作坊为单位,这一点和马家窑的彩陶作坊相似,以家庭为单位,分工明确,技术并不外传。

林声先生在《云南傣族制陶术调查》中有“制陶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各户拥有自己的制陶工具”1。

付永旭先生在《广西靖西龙腾中屯壮族的原始制陶技术》中提到的:“40年前,中屯的家家户户都制作陶器,并赖此为生。

2二、制陶工艺在渑池仰韶彩陶作坊中,我们观看并参与了整个制陶过程。

制陶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经验,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要求严格,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彩陶的成型或颜色等。

根据对制陶师傅制作彩陶过程的观察,将制陶工艺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1.林声《云南傣族制陶术调查》,《考古》1965年12期,第645页。

2.付永旭《广西靖西龙腾中屯壮族的原始制陶技术》,《南方文物》2011.3,第100页。

选择合适的粘土。

彩陶作坊北邻黄河,距离黄河南岸不到1里左右,以作坊为圆心,在半径1公里的范围内,有丰富的制陶原料和釉料,分布广泛,易得。

根据陶工介绍,其制陶原料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含有较丰富铁元素的土壤,这种土壤呈现红色,单独使用时并烧制易裂,一般不做胎;第二种是白土,含沙量较大,不易塑性。

除了制陶原料外,制瓷的原料也是较为丰富,在彩陶坊附近就可采集到,非常方便。

首先关于釉石的采集,黄河岸边有丰富的釉石,可以坐船到达,我们有机会和杨老板、陶工师傅一起去采集釉石。

从彩陶坊向北走1里左右到达黄河南岸,之后坐上当地村民的以马达作为动力的小铁船,伴着飞溅的黄河水,10分钟左右便到达釉石丰富的岸边。

但由于南岸常年受黄河水的冲刷和侵蚀,地势较陡,较滑,常有碎石滚落,采集釉石还是有一定的风险,需要经验丰富的陶工带领。

还有一种可以做釉的材料是被陶工师傅称为“白土”的一种土,如图六,这种土主要位于距作坊1里左右的路边断崖处,并不是随处都有的,需要沿断崖观察寻找,一般呈片分布。

有一定的含沙量和空隙,常常伴随蜗牛或蜗牛壳一同出现。

陶工师傅告诉我们寻找这种土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如果断崖某处有集中的蜗牛或蜗牛壳出现,那么这个地方的土很可能是可以使用的,首先将外表的一层土剥掉,然后采集里面较为纯净的土。

依靠蜗牛或蜗牛壳是当地人寻找这种土的一个重要依据,没有科学的解释,为代代相传而得。

而这种土虽然被当地人称为“白土”,但是用它做的釉,烧成后的颜色是黑色或褐色。

这种土作为釉的处理工序也是较为精细的,首先将土放入盆或桶中用水浸泡,不能搅拌,等到将土块泡开呈分散状态后才能进行搅拌。

一般情况下在彩陶坊周围都会有制陶原料的存在,以确保陶器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并减少相关运输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例如在仰韶彩陶作坊中,该作坊距黄河南岸较近,取黄河泥较为方便。

红土在作坊不远处也是可以获得的,彩陶坊东边有丰富的红土资源。

第二步,拉坯,这个过程是坯体的初步成型阶段。

首先将发酵好的泥料进行反复的摔打,如图八,这个过程目的是将泥料里面的气泡挤压出来,使泥料更加致密。

之后选取适量泥料进行抟揉,重复数次后,在抟揉好的泥料上覆盖塑料或湿麻布,以保持其湿润,反之泥料会快速变干,不适合拉坯。

选择一块合适的泥料,进行拉坯即可。

一般情况下,小型器物可以一次性成型,但是大型器物就得分几步做成。

例如,作坊中用于存放粮食的大缸,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先轮制最下部分,直接放在托盘上,以方便晾晒,做好这部分后进行晾晒。

等到做好的部分稍干,可以承受一定重量时,往上盘筑泥条,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再进行晾晒,如此反复,直到达到理想高度为止,最后再加上口沿即可。

拉坯成型的好坏,有以下影响因素:首先是泥料的湿度,合适的湿度才可以拉坯,太湿或太干都不适合拉坯;其次,泥料一定要放置在陶轮的中央位置,否则会随着陶轮的旋转而飞出去;最后,在拉坯过程中按情况加或用手蘸适量的水,以保持其湿润程度。

拉坯完成后,在坯体上盖上塑料,放置阴凉处慢慢阴干。

盖上塑料的原因是使其不至于太干燥,否则会因快速干燥导致无法进行修坯工作。

第三步,修坯。

修坯主要是对坯体的精加工,去掉多余部分,使陶坯的厚度符合标准,表面更加光滑,如图十一。

修坯完成后,整个陶器的基础才算完成。

修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等到陶坯不粘手时才可以修坯,修坯时得先在底座上加适量的水分,以保持其稳定性。

底座一定要放在中心,不然会在快速旋转过程中飞出去。

其次,如果坯体较干时,可加少量的水涂于外表,使其不至于裂开。

第四步,绘彩打磨。

修坯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绘彩,绘彩所用的颜料主要有红色、黑色。

红彩一般用的是赤铁矿研磨而成,黑彩则用氧化锰制成。

绘彩时将陶坯放置在慢轮上,一般情况下师傅会将坯体根据所绘花纹的大小和种类进行规划,先将大轮廓画出来,再给里面填图花纹,纹饰主要是仰韶文化流行的花纹。

绘彩需要较强美术功底和实践经验,一般新来的员工都要进行培训一个月左右,合格后才可以进行绘彩,每个师傅绘出来的花纹在一般人看来是一样的,但是资深的师傅很容易就分辨出那些花纹出自那些人之手。

绘完彩后将陶坯稍微晾一下,进行下一步,即打磨。

打磨首先需要特殊的工具,需有一定的弧度,表面比较光滑,小巧方便的工具。

同时需要顺着统一的方向进行打磨,否则会影响打磨效果。

打磨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力度,力度太大会使坯体变形或损坏。

打磨后的陶坯会非常光滑,通体有光泽。

在这里只是将外表进行打磨,并不打磨里面。

如果在此过程中陶坯产生裂缝,则用毛笔、小刀等蘸上湿泥对其进行修补,技术越高,修补痕迹越不容易看出。

磨光的实质是最后一次利用泥料的可塑性,美化器表1。

第五步,烧制。

分两种,一种是电窑,另一种是模仿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窑,但大多数情况用的是电窑。

这里通常情况下,烧窑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祭祀窑神,即太上老君,以求可以烧制出优良的陶器。

主要的祭品是白水煮猪肉,使其处于半熟状态,进行祭祀,此习惯流传已久,现在仍在使用。

陶坯制好后在室内阴干,待颜色发白,再搬到室外晾晒2。

在烧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在电窑中烧制,也是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烧出来的陶器会有一些色差或其他差别。

从彩陶坊中一些碎的彩陶片中可以看出此类现象,例如有的胎截面呈现两种颜色,原因可能是夏天烧制,空气中的湿度较大,陶器内湿气排不出来,导致陶器截面呈现两种颜色,主要体现在小口陶器上。

有的胎截面成“夹心状”,即胎中间颜色和内外表颜色不一样,主要是因为陶器器壁较厚,无法烧透所致。

因而,经过制陶工人长期经验所得,冬天由于气候比较干燥,空气中水分含量少而稳定,陶器干燥过程中变化因素较少,所以冬天较为适合烧制陶器。

在陶窑烧制陶器时,主要根据火焰的颜色来控制火候,火焰发白表示温度高,相反则表示温度低,以此来判断是否加柴。

三、结语以上是仰韶彩陶坊制陶工艺的全工程,仰韶彩陶坊通过对仰韶时期陶器的模仿与创造,对人们认识和了解仰韶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并且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特别是,将仰韶文化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考古文化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地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本着不断探索的精神,相继有了仰韶文化系列茶具、酒具等,为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这些制————1.李文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12页。

2.王亚文《云南腾冲县汉族传统制陶》,《四川文物》2010年第6期,第71页。

陶工艺也是对古代制陶工艺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制陶原料,如红土、黄河泥等;丰富的制瓷原料,如釉料、“白土”等。

还有优越的水热条件,适宜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种植。

位于黄河南岸,充分的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大量的鱼虾等水产品,以上条件是古人生存于此的基础条件。

同时,对彩陶文化在此繁荣创造了条件。

其次,彩陶坊在对于仰韶文化中的陶器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对其原料、技术、绘彩、打磨等方面都是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探索。

原料方面,通过多次实验,选择合适的粘土和适当的比例来尽量还原仰韶时期陶器的胎体颜色,不同的粘土比例烧出的陶器颜色不一样。

在实验过程中,有陶器颜色偏橙黄色、有偏红棕色,差距较大。

对于彩绘的研究和绘制对研究仰韶时期彩陶的绘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对圆点的绘制,制陶师傅选择用手指点上去,这样会表现出比较自然的状态,而仰韶博物馆中彩陶上的圆点似乎也有手指点上去的痕迹。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调查,对彩陶制作工艺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以后研究陶器的制作工艺奠定了基础。

陶器,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不仅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劳作分工、文化交流、审美及相关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反应,也是进行断代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其制作工艺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张亚楠,女,研究生,1991年10月,硕士;研究方向:制陶工艺。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