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第一讲作业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基础运用层]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故国: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C.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沙湖道中雨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C[C项,这里指由眼前的风雨上升到人生中的风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夜.缒而出C[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A[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
]4.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
]5.下列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课件必修4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3~14 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6 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 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 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 惯常经历。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 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 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 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 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解析:D 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
3.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B)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解析:B 项,“故”是“所以”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故”
都是旧的、原来的、过去的。
百家讲坛之苏轼
百家讲坛之苏轼第一讲少年成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向仕途进发了。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秒笔,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因为母亲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苏轼只得返回家乡服丧。
三年之后,当苏轼兄弟陪父亲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次北宋朝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即将举行,曾经在三年前的考试中小试牛刀,一举成名的苏轼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准备向这次制科考试再次发起冲击。
第二讲初出茅庐苏轼这辈子,实际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叫什么呀,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点长。
大理评事是个什么官,就是负责审理案件的京官。
这个官不是苏轼实际担任的官职,这是个虚衔,挂名的,表面身份的,他实际的官职是签书凤翔府判官.此时此刻的苏轼只有二十多岁,年轻气盛,由于才华出众,科场成名,就连仁宗皇帝都对他倍加赏识,这更加使得苏轼对前程充满了信心我们可以说,初出茅庐的苏轼不仅是一个得民心的官,而且是一个得民心的有能力的好官。
即便是在工作之余,他依然能够非常潇洒而自如地展开自己的文学的情思,他惹人喜爱,他很幽默,又很超脱,这是苏轼的迷人之处。
第三讲大难临头这个李定啊,我刚才讲的这个权御史中丞,相当于这个监察部的首长,终于赤膊上阵,指出苏轼,有四大该杀之罪,哪四大该杀之罪呢,:第一该杀之罪,苏轼不学无术。
第二该杀之罪,苏轼无视朝廷。
第三该杀之罪,苏轼的言论蛊惑人心。
第四该杀之罪,苏轼诋毁圣上声誉。
苏轼的自我反省是一种极其诚肯的自我剖析,使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他对自己性格的反思和人生的历练,得到了后人的敬仰与推崇。
我们今天崇拜东坡,不仅仅在于他绝妙的诗词书画,更在于欣赏他对待人生积极的态度。
第4讲他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我真是多情啊,难怪生出这么多的白发。
苏轼觉得:人生不过一场大梦,我自己何必为这种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呢,我又何必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感伤呢,也许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命题: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的。
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第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5 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 ①一尊还.酹江月②秦王还.柱而走 C.⎩⎪⎨⎪⎧ ①何妨吟啸且.徐行②驰椒丘且.焉止息 D.⎩⎪⎨⎪⎧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解析:A 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
B 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
C 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
D 项“胜”:①动词,胜过;②形容词,优越。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已而”意思是“不久,过了一会儿”。
答案:D3.下列对《定风波》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高歌长啸。
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霁,落日有情,脉脉斜晖,映照我身。
解析:“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有才华的;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轻浮放荡等。
C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
D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答案:D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第一讲 古诗鉴赏基本答题模式·分析意象
第一讲 古诗鉴赏基本答题模式·分析意象一、答题示例1、【分析意象内涵题型】(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答案】(1).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思念故土,常夜鸣,声音凄切。
(表层属性)(2)故作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探求深层含义)2、【分析意象作用题型】(上饶二模)20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摩挲:用手抚摸。
钓舟:指行舟。
【问题】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
(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二、牛刀小试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分析意象含义),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分析意象含义),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表情达意方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五)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B.蓑.衣(suō) 料峭.(qiào)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C.埋.怨(mán) 着.陆(zhuó)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D.粳.米(ɡěnɡ) 泊.车(bó)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答案 B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苏轼十讲的内容
苏轼十讲的内容《苏轼十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著作,作者对苏轼的生平、风格、作品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十讲的形式将苏轼的一生和作品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第一讲,作者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家世背景。
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得父母的喜爱。
在青年时期,苏轼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被誉为“琵琶行”。
第二讲,作者讲述了苏轼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苏轼以文学才华和宽广的学识闻名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多样,题材广泛,多涉及社会现实和生活百态。
第三讲,作者介绍了苏轼的诗词创作。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词人,他的词作品多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情,被誉为“苏词”。
第四讲,作者讲述了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他的散文既有叙述性的,也有议论性的,风格大胆,文采斐然。
第五讲,作者介绍了苏轼的书信和书法艺术。
苏轼的书信立意高远,语言流畅,透露出他的豁达胸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第六讲,作者讲述了苏轼的政治生涯和社会地位。
苏轼曾在朝廷任职,但因言辞直率,多次陷入政治风波,最终被贬谪。
第七讲,作者讲述了苏轼的家庭生活和人生悲欢。
苏轼在家庭生活中备受磨难,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一直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
第八讲,作者介绍了苏轼的学术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九讲,作者讲述了苏轼的晚年生活和文学创作。
苏轼在晚年深受疾病折磨,但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第十讲,作者总结了苏轼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文学泰斗”。
通过十讲的形式,《苏轼十讲》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中国文学家苏轼的一生和作品,对于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梦溪笔谈题目及答案
梦溪笔谈题目及答案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ush Talks from Dream Brook?(《梦溪笔谈》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讲课后作业1、单选题(题数:6,共6.0分)1.1.《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宋应星B贾思勰C郦道元D沈括正确答案:D1.2.《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反映了()社会情况的全景式画卷。
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正确答案:B1.3.上个世纪中叶,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发起,研究《梦溪笔谈》和它的作者就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被称为( )。
A红学B梦学C易学D笔学正确答案:B1.4.为了制作出精确的地图,沈括创造了(),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制作出误差很小的地图。
A二十四至法B制图六体C计里画方D二十三至法正确答案:A1.5.以前有一种物质叫作“脂水”,生于水际沙石,沈括根据它的物理性状起名为(),这个词提出来之后,立刻被人们广泛采用,九百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A石漆B石脂水C火油D石油正确答案:D在法医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为了验伤,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清洗干净的尸体放在()油伞下面,那些伤痕自然会显现出来。
A白色B红色C黑色D黄色正确答案:B2、多选题(题数:2,共2.0分)2.1.沈括“纵横”笔端著述《笔谈》是为了()。
A求名B求利C排遣不愉快之事D躲避他的妻子正确答案:CD2.2.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有哪几项在《梦溪笔谈》中有记录?()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正确答案:BC3、判断题(题数:7,共7.0分)3.1.沈括写作时所居住宅叫梦溪园,园子里有一条小溪叫梦溪,于是沈括便以此为名,起名《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3.2.沈括全面的科学才能,在古代为大家所公认的,在正史上留下“无所不能”的评价。
正确答案:√3.3.《梦溪笔谈》的研究偏向于自然科学方面。
正确答案:×3.4.沈括著述《梦溪笔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仕途断绝。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A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远芳侵古道道..狭草木长C.风雨不动安如.山天阶夜色凉如.水D.一任.群芳妒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解析A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
B项均为名词,道路;C项均为动词,好像;D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出,火且.尽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
A项为副词,尚且,还;C项为副词,将,将近;D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对词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苏轼。
在苏轼之前,填词时,__①__。
苏轼第一次使词从重视音乐的框框中摆脱出来,与音乐初步分离,进而重视文学因素,首先使词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1: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D.惊涛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趁着。
C.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D.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3.对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在豪放的气氛中夹杂着婉约,以便形成刚柔并举的风格。
B.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C.说明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D.说明孙权的信任是周瑜能够建立功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5.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联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6.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苏轼《定风波》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自题金山画像》
❖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定风波
苏轼
学习目旳:
1、感受词人旳形象,体会作者豁达 旳胸怀和作品旷达旳意境。 2、了解作品旳思想内容,体会诗歌 中包括旳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旳体现手法。
学习要点:
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旳形 象,体会作者豁达旳胸怀和作品旷 达旳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旳体 现手法。
定风波
苏轼
鉴赏词作 点拨措施
1、知人论世; 2、找意象,了解象征义; 3、找感情词或暗含感情旳词; 4、善于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要暗示 或启迪旳东西; 5、抓住词眼或主旨句; 6、分析体现技巧。
解读小序 了解背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 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思索: 小序交代
6、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 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索,词人利用了一种什么体现 手法来体现了他旳人生态度旳?
利用一语双关旳手法,将自然界旳风雨 和人生旳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 哲理。
⑶虚实结合 实写自然风雨和自己旳坦然 面正确态度;虚写人生旳风雨、政治 “风雨” 和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 然处之旳豁然旷达人生态度。
小结此句:
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 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旳政治“风雨” 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旳顺境。
⑵这一句是此词旳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 大自然微妙旳一瞬间所取得旳顿悟和启示。人 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不论 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越旳心态 去看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 这么才干完毕自己旳人格涵养。风雨变化不了 苏东坡,也变化不了我们。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启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会苏轼在作品中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见解。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解读《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主题;(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和独立思考。
2.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述苏轼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
(2)讨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记承天寺夜游》。
(3)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
(4)思维拓展: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苏轼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诗歌《记承天寺夜游》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苏轼及背景知识(15分钟)讲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介绍《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 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记承天寺夜游》,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讨论苏轼的写作手法以及诗中表达的人生和自然观念,并整理出小组共同的见解。
5. 思维拓展(20分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6.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加深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写出自己对苏轼的见解和评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讲义:大江东去倚杖听——阅读苏轼 第一讲 东坡画扇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讲义:大江东去倚杖听——阅读苏轼第一讲东坡画扇
一、课前,需要你完成:
1.谈谈对苏轼的了解与印象(可以词语,可以句子,也可以总
结成文)。
2.你喜欢的苏轼作品?你的感受或简单评价是?
3.断句,然后朗读通顺,疑惑标注。
先生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东坡画扇》何远
二、课上,需要你根据老师的阐述筛选整合并记录这些内容:一)文言知识积累
二)苏轼的宅心仁厚
三)苏轼的才华
四)苏轼的自信
五)其他
三、课后,推荐完成
1 熟读这篇文章。
2 阅读《赤壁赋》
3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高中语文 专题四 22赤壁赋第1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必修1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22赤壁赋第1课时课时作业苏教必修1苏教文本22 赤壁赋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壬戌..( ) ②窈窕..( ) ③桂棹.( ) ④溯.流光( ) ⑤袅.袅( ) ⑥嫠.妇( ) (2)给多音字注音①⎩⎪⎨⎪⎧举酒属.客 属.实 ②⎩⎪⎨⎪⎧ 星斗. 斗.争 ③⎩⎪⎨⎪⎧ 暴虎冯.河 冯.唐易老 ④⎩⎪⎨⎪⎧ 曲高和.寡 温和.和.稀泥 2.辨形组词①⎩⎪⎨⎪⎧ 溯 塑 朔 槊 ②⎩⎪⎨⎪⎧ 棹 绰 淖 ③⎩⎪⎨⎪⎧ 倚 掎 犄 ④⎩⎪⎨⎪⎧ 渺 缈3.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七月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浩浩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飘飘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通用版)2016版高一语文 第1章 1.4《赤壁赋》暑假作业(含解析)不分版本
(通用版)2016版高一语文第1章1.4《赤壁赋》暑假作业(含解析)不分版本第1章1.4 《赤壁赋》四、《赤壁赋》解读【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
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受欧阳修赏识。
由凤翔府签判入朝,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
因政见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杭州通判。
后为知密州、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诬入狱,罪贬黄州团练。
哲宗元祐年间旧党当政,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圣年间新党上台,又被贬惠州、儋〔dān〕州。
徵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六十六岁北还,不久逝世。
苏轼一生足迹遍布近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惠州-儋州等。
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兼长诗文词书画,为北宋一代文宗。
苏文汪洋恣肆,议论纵横,想象奇特。
其诗砭时弊,叹民生、抒胸怀,清新豪健,善用比喻夸张,开豪放派词风。
这篇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由。
接着从出游到赏景、箫歌、怀古、伤今、议论、醉酒、天明,完全按时间顺序一路写来,以“月出〞起,以“东方既白〞〔日出〕收。
但需要注意,在时间这条外在线索之外,还有一条内在的情感脉络。
作者此文是重在抒情议论,因此剖析此文的层次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
文中主客两人的感情变化,经历了“乐——悲——喜〞的过程。
想一想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摹秋江月夜图景。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3.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练一练〔一〕阅读《赤壁赋》,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壬戌.〔xū〕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B.泝.〔sù〕流水嫠.〔lì〕妇相缪.〔liáo〕C.酾.〔lì〕酒横槊.〔shuò〕扁.〔piān〕舟D.狼籍.〔jí〕枕藉.〔jí〕无尽藏.〔zàng〕2.对以下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举酒属.客属:寄,劝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C.倚.歌而和之倚:靠,依D.盈.虚青如彼盈:满3.对以下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4.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D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 答案 D解析 任:听任,任凭。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 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 D 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A 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 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C 项古义:多愁善感。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3。
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B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D解析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家讲坛苏轼文字版
百家讲坛苏轼(文字版)苏轼01--少年成名???? 画外音:??? 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 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高三语文第一讲课后习题
1第一讲诗歌二轮复习(1)【练习题目】练习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小题。
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中,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
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词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分层作业
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分层作业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1.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的正确又美观。
huì chóng lú yá优高2.查字典,学字词。
用音序查字法查“崇”字,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崇”字常用释义有:①高;②尊敬;重视。
在“崇山峻岭”一词中,“崇”的意思是;在“崇敬”一词中,“崇”的意思是。
3.辨析下面的形近字,然后再组词。
惠()高()豚()慧()蒿()琢()必做题提升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鸭戏图》所作的一首诗。
5.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7.春天的美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你还积累过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几句。
必做题拓展类8.“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说鸭子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
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能向人们报告出春天的到来,被称为“报春使者”呢?9.用画笔把《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选做题自我评价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教师评价参考答案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1.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的正确又美观。
huì chóng lú yá优高2.查字典,学字词。
用音序查字法查“崇”字,应先查音序 C ,再查音节chóng。
“崇”字常用释义有:①高;②尊敬;重视。
在“崇山峻岭”一词中,“崇”的意思是①;在“崇敬”一词中,“崇”的意思是②。
3.辨析下面的形近字,然后再组词。
惠(实惠)高(高兴)豚(河豚)慧(智慧)蒿(蒌蒿)琢(琢磨)必做题提升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查三首在不同节日写的诗or词
参考节日:元宵(又名上元节)、寒食、清明、七夕、中秋、重阳、春节……
思考:
1)诗中有没有这个节日特色的习俗、代表物?请找出来并简单讲讲它们与这个节日的关系。
2)熟悉字音句意,下节课为大家朗读你找到的诗词
3)理解诗词中的内容,下节课用简单讲解帮大家领会你讲的诗词,可选其中某个吸引你的字词或句子进行重点讲解
提交:打印/手抄在一张纸上,两周后(10.23)交
作业二:请在下节课前预习以下四首诗
预习要求:熟读并理解字词句意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帽貂(diāo)裘(qiú),千骑(j ì)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②聊:姑且,暂且。
③狂:豪情。
④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⑤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⑥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⑦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⑧太守:指作者自己。
⑨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⑩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11 微霜:稍白。
12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
13 会:定将。
14 挽:拉。
15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16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huán lèi)江月。
(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5)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6)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
(7)英发:英俊勃发。
(8)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9)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10)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1)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通“花”,花白。
(12)尊:同“樽”,酒杯。
(13)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三、《临江仙〃夜饮东坡》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东坡: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帮助他垦辟出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2.听江声:苏轼此时的居处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3.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4.夜阑:夜尽。
5.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类丝织品。
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g)。
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
⑴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⑸省: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拣尽寒枝不肯栖: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