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_课件_2013

合集下载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13张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13张

活动二:探究事迹体现的精神品质。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经过: 偶见(欣喜) 护理(满怀希望) 试种(失望) 分析(自信) 发现(收获)
重实践,勇探索
活动二:探究事迹体现的精神品质。
杂交水稻研究,并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面临的困难有:
确定研究方向
前人失败 权威学者指责和压力 有人嘲笑
家的灵魂和本质 株。
勇于创新
3、事实是科学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 坚持事实,
家的空气
的文章。
实事求是
4、饥饿的威胁 在退却
①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 育种的战略思想,②1997年开始超级杂 交稻研究。
目标远大, 不断进取
活动三:课文怎样写袁老的?
1、叙述,写事迹 2、描写,画细节 3、议论,点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活动一:通读课文,概括主要事迹。
各个部分
主要事迹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①在稻田里工作。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 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 杂交水稻研究,并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
和本质
株。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 的文章。
3、议论,点精神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 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 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 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无优势论”是 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 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 “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 种优势利用的序幕。(第二部分第③段)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储藏 保藏。
整体感知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 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 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 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 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真理,实 事求是
形象分析 ➢ 实例论证
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坚持真理,实 事求是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 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 贡献。
矢志为中国和 世界人民作贡 献
形象分析 ➢ 实例论证
矢志为中国和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世界人民作贡
➢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 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 同类人。
第一课时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 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 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 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39张PPT)

新教材《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4张PPT)

新教材《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4张PPT)
,1954年4 月参加工作。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 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 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 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 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 水稻之父”
明确: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 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典例4: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 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 质。
典例5:1993年以过人的胆识力排众议,主张 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
明确: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典例6: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 说到自己的梦。(两个心愿)
问题4: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 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本文具体 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概括典型事例 一般方法。
【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
典例1:袁隆平1960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 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 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 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
走进文本,人物初印象
问题1:从单元提示里面,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人 物通讯,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问题2:讲述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品质?
抓小标题的关键词 明确: 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实践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创新 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实事求是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心愿
问题3:这四个小标题能否打乱顺序?
明确:不行。四个标题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时 间线索,分别讲述了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 的阶段性成果。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中 “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 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 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 组织材料。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1
2.2 稻菽的重要性
2
稻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 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提供着主要的食物来源。
3
2.1 稻菽的发展历程
稻菽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了几 千年的培育和演变。
2.3 稻菽种植技术
种植稻菽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如灌溉、 肥料管理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
三、海量数据之浪的背后
3.1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海 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2 海量数据的应用
海量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行 业,如金融、医疗、交通等,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3 数据分析和挖掘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 掘,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 价值,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稻菽与大数据的融合
1
4.1 稻菽大数据应用案例
2 5.2 稻菽数据对农业
的影响
稻菽数据的广泛应用将为 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管 理手段和决策支持。
3 5.3 稻菽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6.1 稻菽大数据的意义
稻菽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决策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2 稻菽大数据的应用前景
稻菽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农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6.3 希望你喜欢这个PPT.
感谢您的聆听,希望这个PPT对您有所启发,祝愿您在稻菽和大数据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收 获。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课件
稻菽,作为大自然的馈赠之一,既有着独特的美感,又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 少的食物。
一、引言
1.1 稻菽之美
稻菽的金黄色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波涛般翻滚的稻浪令人陶醉。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
设计师。一个算盘、一把计 算尺,他带领20余人拉开中 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为确 保机密不被泄露,他隐姓埋 名,30年不曾回家。“花甲 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 乐在其中”,这正是黄老从 事核潜艇事业的写照。痴迷 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的事 业,他无怨无悔。
申纪兰:首次提出同工同酬,该建议
总结 袁隆平 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的实践者; 是一位不迷信权威、解放思想、执着创新的研究者 ; 是一位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捍卫者。
文本特色(方式方法+效果)
①选材:
典型性,突出重大贡献、弘扬正
能量。
②艺术手法: 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相结合,增
加文学性。
③结构层次: 小标题使文章清晰、重点突出。
被写进新中国第一部劳动法。“当 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 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 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 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 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 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 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 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人物通讯:报道先进人物事迹、反映先进人物 思想,揭示先进人物精神世界,使其成为 社会共同财富。
课文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 名科学家哪些精神品质?
典型事件
人物精神
①2001年
②1961年 ③1964年
④1992年
⑤1986年
⑥1997年
课文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 名科学家哪些精神品质?
要求:句式整齐,语言表达有感染力,150字左右。
共和国不会忘记 袁隆平: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教学课件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教学课件
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
梳理全文内容,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 1
的贡献及其精神品格。 掌握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学习以典型事 2 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写法。
导入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 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 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 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活动七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眯”“打量”“跨过”“蹲下”“翻看”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
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文章第一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 2010年 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 颁奖词
你知道颁奖词中的“他”是谁吗?
袁隆平
活动一
知人论世识体,阅读铺垫
作者介绍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至2003 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 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 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
关注舆论,捍卫真理和 农民利益
④ 为国分忧,为国争光
③ 赞扬他实事求是, 捍卫真理的态度
高度评价其贡献
2.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 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 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_(共60张PPT)

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_(共60张PPT)

成果与荣誉:
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9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 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 出贡献的赞叹。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1、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整体把握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 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 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 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 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大家知道他现在的身价是多少吗?
■袁隆平是个神话。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 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被估价超 过1000亿元。

课件PPT-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PPT-喜看稻菽千重浪
-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内容探究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一句话 表明课文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内容探究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一句话表明课文 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写可以吸引读 者继续阅读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故事。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表面的含义是现实的梦境, 梦见了超高产的杂交水稻;深层的含义是他想让中国 及世界人民远离饥饿威胁的希望和理想。
-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内容探究
4.作者是怎样表现袁隆平的水稻研究的贡献及影响的?
①列举大量数据展示了杂交水稻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巨大收益。 ②引用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的评价: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 却,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③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推广,这项技术是我国转让 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
-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内容探究
“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 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概括能走出这样一位科学家的原因:
中国出现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 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灾荒也给袁隆平留下 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
-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堂讨论
课文引用毛泽东的诗句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为标题 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作 为小标题,各有什么好处?
- 《喜看稻菽千重浪》
引用毛泽东的诗句的好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要在第一时间传 达出作品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作者引用毛泽东1959年写的 《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为标题,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 得的重大成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共30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共30张ppt)

背景探寻 意义价值
• 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等9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 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 • 1995 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2月
• 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民 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悲惨事实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 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来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 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袁隆 平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和
3.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回应贬斥杂交稻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的文章
4.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 心系天下,立志为中国人民,
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 乃至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度进阶
任务一:分析人物通讯的选材和组材 • 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这一
点等具体事例表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
践、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创新 的精神。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 如何组织文章,行文的。
1.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把袁隆平对科学的追求 分成了几个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把人物写得 全面又具体。
2.在每个部分都选取了比较典型的、能够突出 人物对应品质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使用关联词对人物通讯的写 作有什么作用?
例: 既然去年那蔸“天然杂交水稻”的杂种第一代长 势这么好,就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冥想的杂种优势 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 么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 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 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LOGO 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工作态度和方法 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道德操守 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理想志向
这篇文章是以怎样的线索贯穿全文? (核心内容) 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描述袁隆平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 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真实性)
小标题,过渡句的使用对文章的 写作有什么作用?
例: “袁隆平的发现,不可避免地向国际知名权威和他们的结 论发起了挑战” “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没文章的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全文内容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从全文来说,在四个部分之间, 作者有的地方用了过渡句,使得两个部分成为一个有机 整体,熨帖自然。 小标题、承递性过渡语句的使用,不仅使得段落过 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叙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 井然。
学完了人物通讯的部分的写作方法,写作特 色,那么,新闻人物通讯的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 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人物形 象塑造有什么异同?
人物通讯
同 异
其他文学作品
同样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 细节描写,一般对人物形象塑 造的方法都可。 可以真实,也可 具有真实性 以虚构。
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就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 现了袁隆平工作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 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 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丰满人物形象 3、烘托故事情节 4、丰富作品内涵 5、增强文章表现力 6、深化社会主体等
3、鉴赏以下两段文字: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 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 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 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 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 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 来”!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丰满人物
数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例: “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 添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 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 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 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 三十。”
正字正音shū jĭ nFra bibliotekgěng dōu
稻菽
xiān
饥馑
kāng
田埂
jīng

niè
早籼
yùn


籼粳
bǐng
分蘖
míng
蕴藏
模式
屏息
刻骨铭心
píng 屏幕 mú 模样 模本,模范,模式,楷模。 屏息,屏除,屏气,屏退。 屏幕,屏风,屏障。 模样,模子,模具。
LOGO
本文分成了几个部分去介绍袁隆 平?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LOGO 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工作态度和方法 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道德操守 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理想志向
这篇文章是以怎样的线索贯穿全文? (核心内容)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 导语 核心内容。导语有六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 如何。"六要素"俱全的导语,其长处是:具体、完整,看了导语, 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能够了解。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 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 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 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 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深入文本——讨论:
形象、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比一比,看一看
人物通讯特点: 学完了人物通讯的部分的写作方法,写作特色,那么,新闻 人物通 讯的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与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文 ①严格的真实性。 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异同?

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人物通讯 其他文学作品 ④描写的形象性。 ⑤议论色彩较浓。 同样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节描写,一般
喜 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人物通讯
题解: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 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 的赞叹。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语,即使语 句准确而严密,又表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 得缜密而严谨的思维。
本篇人物通讯的写作特色 袁隆平 人物通讯
细节描写 数字描述 小标题,过渡句 大量使用关联词
写法小结: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
突新 显闻 重性 点
: :
1、围绕主题选取 典型事件 2、小标题清晰明白, 结构统一
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都可。

具有真实性
可以真实,也可以虚构。
延伸拓展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 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 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 鲁迅的论断很正确,本单元中的小平同志就是为民请命 的人,他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搞改革开放,带领 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代表了全中国 人民的心愿。杨利伟就属于拼命硬干的人——“喜欢的东西, 不能去做;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并且要常年坚持。” 袁隆平属于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之所以是中国的脊梁,就在 于他们能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无私无畏地贡 献他们的所有才智,甚至一切。正因为有这些“脊梁”,中 华民族才能屹立五千年而不倒,光辉灿烂数千年而不绝。
都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第 1 、 2 组 负责第一部分 负责第一部分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战胜 第 1 、 2 组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要求:至少两件事。 饥饿。表现出一个科学家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要求:至少两件事。 第 3 、 4 组 负责第二部分 负责第二部分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第 3 、 4 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深入田间研究,碰到了很多困难与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 要求:至少两件事。 时候也不轻易放弃。表现了袁隆平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要求:至少两件事。 第 5 、6组 负责第三部分 负责第三部分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第 5 组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 ——杂交水稻。经过 要求:至少一件事。 要求:至少一件事。 谨慎地思考,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 —— 第 7 、8组 负责第四部分 负责第四部分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 6 组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 要求:至少一件事。 要求:至少一件事。 动摇。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充株。展示了 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对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力排众议。 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 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 袁隆平没有申请杂交水稻专利,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面对 各种奖项谦虚以对。表现了袁隆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细节描写(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 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 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 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 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丰文 富 学 3、细节描写使人 细 性 物栩栩如生。 节
深入文本——讨论:
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选材? 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 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 人物个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动, 个性丰满,如立面前。 2、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 特点?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 明白,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 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 引人的信息。
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LOGO
这四个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袁 隆平的品质?
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工作态度和方法
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 到韶山》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 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 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