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给油气开采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传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连通性差,岩石孔隙度低且孔隙喉道狭窄,使得原油无法自然流出或采收率很低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开发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既能指导实际生产实践,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同时也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孔隙连接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自由流动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低渗透油藏化学驱
应用更广泛,研究得更多的是复合驱。利用物质是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它们都是高效的驱油剂,利用复配的作用,既发挥单一驱油剂的长处,又可使其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驱油效果。
6、地层水的矿化度大小。一些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并不强,而低渗油藏地层水束缚饱和度较高,地层水的矿化度对化学剂的选择和驱油能力有影响
7、毛管数的影响。 。毛管数从整体上反映驱油能力的大小。如从表面张力上看,表面张力越小,毛管数越大,对油滴的驱动力比阻力越大,采收率增大。在低渗油藏中,驱替速度不高,毛管数偏低,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低渗化学驱采收率的限制。
11、注入时机的影响。 ,先注表面活性剂段塞后水驱的方式采收率更好。对低渗岩心进行水驱后容易形成水流通道,水驱后注入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容易沿着水流通道迅速突破,导致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区域变小,洗油效率下降。而先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替则表面活性剂可以和各微小孔隙中的原油充分发生作用,提高驱替效果。因此,表面活性剂的注入时机越早水驱效果越好,采收率越高,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低渗透储层的注入压力
3、注入速度的差异。低渗油藏注定了注入速度不宜过快,导致采收率偏低。降压增注是一个好办法。
4、低渗透油藏会有压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压敏会使储层性质改变。
5、粘土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油层吸水能力降低,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减少采收率甚至出现“注不进,采不出”的现象
8、指进和突进的影响。低渗油藏无论是平面非均质性还是垂向非均质性都很强,容易造成指进和舌进。这样造成驱替前缘不稳定,降低波及效率。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摘要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弹性能量普遍较小,所以基本上都先后采取了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
因此,对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进一步搞好油藏注水开发,为实施调整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及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模糊数学原理等方法,首先给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简便方法,针对大庆外围油田推导出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最后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从含水率、存水率、可采储量等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各个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及计算方法。
经过本文对低渗透油藏龙虎泡高台子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实例分析,得到了和生产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标准与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低渗透;启动压力梯度;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AbstractThe original elastic energ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generally small,so all the oil fields early or late adopt water flooding to keep the pressure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refore,evaluat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cientificall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eepen the water flooding and offer reliable reference of carrying out the measures of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reserve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oil recovery.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water flooding in exploring the middle-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s,taking the fact that all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of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PG) into account, with the methods of oil reservoir engineering,fuzzy mathematics and principle of hierarchy analysis,we firstly produce the simpl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PG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With this method, we determined the formula of TPG of Daqing periphery developed oilfields. Finally,we evaluated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cientifically in these ways:water cut,drain index,recoverable reserves etc.In each way,we created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alculating methods.By analyz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ng hu pao gao tai zi oilfield,we got results that match produce,which proves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he calculating methods produced by this paper are reliable and applicable.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effect of flooding; evaluation method目录第1章前言 (1)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1)1.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的趋势 (3)1.4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3)第2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4)2.1油藏储层因素的影响 (4)2.2原油地下粘度的影响 (5)2.3开发技术指标的影响 (5)第3章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研究 (7)3.1启动压力梯度定义 (7)3.2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 (7)3.3启动压力公式的建立及验证 (9)第4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13)4.1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13)4.2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估算方法 (14)第5章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28)5.1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数学原理 (28)5.2评判矩阵和权重集的确定 (29)5.3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30)第6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32)6.1外围已开发区块油藏地质特点 (32)6.2外围开发区块开发状况 (33)6.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结果 (34)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1章前言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石油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出现一个无法自给的石油缺口。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于15%、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特征不利于
油气开发,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技术难题。
本文将介绍低渗透油藏开
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1. 储量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
储量评价方法包括:采油实验
现场试开井法、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数值模拟法等。
采油实验是最直接的储量评价方法,它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准确的储量数据。
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和数值模拟法则更加科学、严格和灵活,能够在储量评价的各个方面提供更详细、更精确的数据。
2. 生产效率评价
评估生产效率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产能评价是评估生产效率
的主要手段。
产能评价方法包括:产能测试、侧孔试油、试井评价、模型模拟等。
产能评
价不仅能够评定油藏开发效果,更可以评价油藏物理特性和储量分布特性,为优化开发方
式提供指导。
3. 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油田前景分析和预测、经济参数评价、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现金流量分析等。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测油田未来开采产值和投资收益,并建议相应的资源调配和找寻更可行的技术
方案。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储量评价、生产效率评价和经
济效益评价。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最终制定出
更有效的油田开发方案。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摘要】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开发难度较大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效果评价对于提高油藏开发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并着重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常用指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以全面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并促进油田开发效果的提升。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特点、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在0.1 mD以下。
这类油藏因为岩石孔隙结构狭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等特点,导致油藏开发困难,采收率较低。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直接影响着油田的产油量和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期提高对油藏开发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水平。
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且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以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需要对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行整合和完善,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从而更准确地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生产。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开发是目前石油工业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传统油田资源逐渐枯竭,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优化开发方案、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岩石孔隙结构狭小、地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等特点,常规开发技术的效果较差。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对于指导油田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气储层,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
这类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气困陷在储层中难以开采,因此开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工矿物产能大、天然产能小、体积总量大、成本单位量高等特点,使其开发和评价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地质储量评价地质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首要评价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储量评价和动态储量评价两个方面。
静态储量评价包括地质储量的勘探评价和具体储量的计算,主要考察地层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等因素。
动态储量评价则通过油藏的产量、生产曲线、生产动态等参数进行评价。
2. 采收率评价采收率是指油气储层中可采出的油气资源的比例,也是衡量油气资源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评价中,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措施、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生产效率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与油气的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生产效率评价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效率评价主要考察生产动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4. 经济效益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收益比、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等方面。
1. 评估开发潜力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储量情况,通过地质、地面、地下和采收率等多方面考察,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井网布置低渗透油藏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提高采收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井网优化提供指导。
3.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
D : 1 .8 3 . s.6 4 0 62 1.50 6 OI 03 6 0 i n 17 —5 8 .0 2 0 . 1 s
文献标识码 : A
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 比评述
饶 良玉 , 冬 , 向红 , 强 韩 吴 王
中国石 油勘探 开 发研究 院 , 京 海 淀 108 北 00 3
为聚合 物驱后 最具潜 力 的提高采 收率技 术之 一。
逐 渐 由强 碱 向弱碱 或 无碱 发 展 , 用 范 围 由高 渗砂 应 岩 向 中低 渗 砂岩 发展 。中低 渗油 藏地 质储 量在 中国 地 质 储 量 中 比重 逐 渐加 大 , 因此 , 展 中低 渗 油 藏 开
化学 复合 驱研 究显 得 必要且 重要 。
饶 良玉 , 冬 , 向红 , . 韩 吴 等 中低 渗油 藏化 学驱 方案 优化 与矿 场对 比评 述 [ . 南石 油大 学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02 3 () 17 13 J西 ] 2 1 ,4 5 : 0— 1 .
R a in y , a n , u Xi n h n , t 1 Re e rh a d F e dCo p rs n Co me so e i a F o d n c n ro De in i i—o e m e o L a g u H n Do g W a g o g e . s a c n i l m a io m a m n Ch m c l l o i g S e a i sg M d lw P r - n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关建词 : 渗透油藏 ; 低 水驱开发效果 ; 模糊综合评价 ; 评价 方法; 龙虎泡高 台子油田
本 要 素 :
式中: B是综合评判结果 ; 元素b 为评语等级 对 i
的隶属 程度 ; 大 的b 即为 最优 的方案 。 最 i 1 2 权重 的确定 方法 . 权重 在评 判优 化过 程 中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采用指数标度 的层次方 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
低渗 透油藏水驱 开发效果综合评价 方 法研 究 与应 用
孙 娜
( 大庆石油学院 , 黑龙江 大庆 131) 6 3 8
摘要 : 考虑到低渗透油藏 水驱特征 的复杂性 , 借鉴 以往对 中高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效果评价 的一 些方法和原理 , 用模糊 多级 综合 方法对低 渗透油藏注水开发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 运 水驱储 量动
1 5
6
” 种 汕 喊
S【 jl(i f sle e  ̄ is l )lⅢ1 a { s r, { 1( oF
Vf .5 (6 11 . ) 1 . 1e . 08 )c20
20 08‘ l 2川
文章 编 号 : 1( — 5 5( 0 8)0 一10 6 0 01 6 3 2 0 6 6( 5—3 0
1 . 构造 比较 判 断矩 阵 .1 2
() 1因素集 : = { , , , } U :… 。
() 2 评语等级集 : V= { , , … } 中的各 , 评语等级 通常具有模糊性。
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方式研究
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方式研究从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无效益井的开发状况看,无效益井以低液量井为主,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液量低的不同原因,明确了具体技术对策,为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参考。
标签: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从低渗透油藏无效益井的开发状况看,无效益井以低液量井为主,胜利油田单井日产液小于5t/d的无效益井337口,占低渗透无效益井的66.2%,平均单井日产液1.8t/d,单井日产油0.31t/d。
1 强化精细注水,提升地层能量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孔喉半径,特别是喉道半径细小,在注水过程中,注入水包含的固相悬浮物等杂质更容易对喉道造成堵塞,导致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油井能量水平下降等问题,据统计,在胜利油田低渗透目前的低效单元中,因水质问题造成油井低液、低油、低能量而最终导致低效的储量约2600×104t,占低效单元总量的30%,对于该类低效单元,强化精细注水,提升地层能量,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胜利低渗透油藏按照现有中石化水质标准进行划分,基本采用A1级水质,该标准多年来很好的指导了胜利水驱开发,但面对新的提质增效需求,在低渗透领域,该水质标准仍有进一步细化的必要,研究表明,对于能够进行注水,同时渗透率较低(5-20×10-3μm2)的低渗透油藏,其喉道直径基本<0.7μm,按照目前A1水质固相悬浮物颗粒直径<1.0μm,存在固相颗粒堵塞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孔隙及喉道表面吸附的边界层流体作用,使得有效的喉道直径进一步缩小,对于固相悬浮物颗粒直径的要求更高,因此,未来改变以渗透率作为水质需求判别标准的传统思维,采用喉道及边界层两类指标作为确定注水水质的依据,进一步细化A1范围的水质标准,是低渗透油藏注水技术发展的方向。
滨425块按照上述思路,在2015年底已经开展了矿场试验,主要做法是:一是细分水质标准,结合区块储层微观特征选取水质;二是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钻井、完井、作业全过程油层保护及水质的精细规律,通过以上两项措施,滨425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注水层段合格率提高20%,平均单井日油提高1.0t/d,注水压力下降4.0MPa,水驱储量增加226×104t。
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入方式优化
收稿日期:20110604;改回日期:2011101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 2驱油与埋存潜力评价及战略规划”(2011ZX05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提高低渗透油气田采收率的气润湿反转理论和方法”(51034004)作者简介:钟张起(1975-),男,1995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低渗透油藏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二氧化碳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12)01-0082-03低渗透油藏CO 2驱注入方式优化钟张起1,2,吴义平3,付艳丽1,2,吴桂晶1,2,刘鹏程1,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3.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根据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驱替方式下的驱油效果。
数模结果显示,交替驱替方式优于注水方式和连续气驱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交替驱过程中,气段塞和水段塞的先后顺序对采收率有显著的影响,气水交替驱优于水气交替驱,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采收率的差值也逐渐增加。
气水交替驱注入CO 2能够和原油充分接触,越早注入CO 2,对提高原油采收率越有利。
该研究不仅为低渗透油田CO 2驱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国家下一步进行CO 2驱油和埋存潜力评价及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CO 2驱;交替驱替;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引言20世纪50年代,CO 2驱处于研究起步阶段,至80年代,CO 2吞吐作为1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
在油田勘探开发中,低渗透油田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低渗透油藏探明地质储量为60多亿吨,其中50%未动用。
在目前能源需求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显得日益重要[5-8]。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0.1 mD的油藏。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流体性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工程技术措施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和处理、权重确定、模型建立和评价结果分析等。
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开发阶段和评价目标,可以包括储量增加、注采效果、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指标。
数据采集和处理环节主要包括收集井场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清洗。
权重确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等方法。
模型建立可以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
评价结果分析主要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决策、项目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开发决策中,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和技术方案。
在项目管理中,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项目进展和效果监测,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开发措施。
在效果评价中,可以通过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际应用中,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技术创新和效果提升。
在某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评估不同开发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并确定最优的开发方案。
通过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效果,可以发现注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注采井网和优化注采周期。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该油田的采收率和水平井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和处理、权重确定、模型建立和评价结果分析等步骤,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化学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化学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油气开采的不断开采,我们目前逐步走向开采的深水区。
开采的油藏也逐步向着低渗油藏发展,低渗油藏是具有质量缺陷的油藏,在开采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开采难度。
通过实践表明,采用化学驱油技术能够较好的提升低渗油藏的开采效率。
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油藏的特征,重点阐述了在低渗油藏中应用较多的几种化学驱油技术,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低渗油藏的高效开采。
[关键词]:化学驱低渗油藏开采应用一引言众所周知,油气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每一滴石油资源都应该将他的价值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部分石油企业的采收率较低,导致整体开采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
在油气资源短缺的环境下,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提升采油技术水平,最大程度的提升油气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对油气资源的不断开采,目前开采的油藏类型主要是低渗透油藏。
该类油藏属于缺陷性油藏,由于存在着质量缺陷导致油田产能较低。
为了低渗透油藏的缺陷性特性,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优化采油工艺,确保低渗透油藏的质量以及采油率。
本文阐述了低渗透油藏的典型特征,主要介绍在低渗透油藏中所采用的化学驱油技术的几种形式,旨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的提升。
二低渗透油藏特征上文已经阐述了低渗透油藏存在着质量性缺陷,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低渗透油藏内部的石油与周围岩石接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反应,这会使得低渗透油层的渗透率较低;第二,低渗透油藏埋深几千米,砂岩所占比例较大,这就导致低渗透油藏物性不强,油气资源分布不均;第三,低渗透油藏距离地表较近,接触地下水的几率较大,导致低渗透油层含水率相对较高。
通过实测结果表明,低渗油藏的含水率高达85.3%。
低渗透油藏的储存岩石密度较高,孔隙数量较少,体积质量整体偏小,在油气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低渗油藏的这些特征会阻止地层中的原油向外渗流,这就导致低渗油藏的原油产量降低。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采用相应的压裂改造的方式对油田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油田生产价值的提升。
低渗透油藏渗透率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透率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
在进行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预测时,需要考虑多种方法,包括物理模型及数据统计学方法。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 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是一种利用物理规律来进行油藏渗透率预测的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岩石孔隙的大小较小,有些常规的测井方法难以得到准确的数据。
物理模型法能够通过对岩石孔隙结构及含油气的物理特性的研究,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常用的物理模型方法包括核磁共振、X射线等。
核磁共振可以通过研究岩石原子核在高频射线作用下的跃迁状态,提取孔径分布数据。
而X射线则利用岩石材料对射线吸收的不同性质,来推测出孔隙度和孔径分布。
物理模型法较为准确,能够提供较为精细的孔隙分布情况数据,但是设备成本较高,对低渗透油藏的适用性有限。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研究和分析渗透率数据分布规律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样本数据的统计特征,推断整个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分布情况。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半方差函数、杜利克法及多点统计法等。
其中,半方差函数法是利用样本方差的变化情况来推测渗透率变异程度的方法,杜利克法则是通过样本点之间的距离、方向和空间位置等参数,来构建样本点之间的半方差计算模型。
多点统计法较为全面,在利用全局数据的同时,也考虑了样本点之间的相关性、孔隙度、孔隙率、孔隙连接性等影响渗透率的因素。
由于统计学方法仅利用数据来预测渗透率分布情况,因此误差较大。
但是该方法适用性广泛,成本相对较低,也不需要较为专业的设备,便于数据处理和计算。
3. 结合方法结合方法则是将物理模型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彼此补充,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该方法在岩石结构及含油气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渗透率分布的预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对于单一方法,能够更加精细的解析渗透率分布。
结合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较为专业的研究人员参与。
同时,由于评价是在多种手段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所需的数据更为多元化,难度更大。
中低渗高温油藏乳状液驱油体系的研究
2013年3月严兰等.中低渗高温油藏乳状液驱油体系的研究中低渗高温油藏乳状液驱油体系的研究严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摘要]用H LB值及界面张力法筛选出驱油用乳状液所需的C H系列表面活性剂,并对其配制的乳状液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在110℃下,表面活性剂C H8/N X9模拟原油/纯5注入水配制的乳状液转相点含水率为55%,体系抗剪切稀释能力强;含水率为40%~80%时,乳状液体系随着时间变化呈“乳化一破乳一再乳化”动态平衡;物理模拟实验证明,乳状液驱对采收率的贡献大于活性水驱。
[关键词]乳状液高温油藏中低渗转相点采收率胜利油田自开展聚合物驱及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但随着化学驱规模扩大,适合三次采油的油藏资源越来越少。
据资料显示,胜利油田中低渗高温油藏资源丰富,储量巨大。
地层温度95~120℃,渗透率(50~100)X10一汕m2,油藏单元地质储量2.3X108t,占全油田储量的14.6%,且采出程度低,基本尚未动用。
对中低渗高温油藏来说,采用常规聚合物作为扩大波及的手段存在注入困难、黏度保留率低等问题,而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新型聚合物目前还尚未取得突破。
实验发现…,乳状液黏度较高(尤其W/O型),产生乳状液后流度比下降,可提高宏观和微观(相邻孔隙和岩心级)波及体积。
如果研制出在地层中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驱替体系,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驱油效率,并可代替(或部分代替)聚合物。
由于一些表面活性剂的耐温、耐矿化度性能好于聚合物,有可能解决高温低渗油藏的流度控制问题。
本研究对C H系列表面活性剂进行耐老化实验及H LB值计算,以此为依据筛选了乳状液所需表面活性剂,并对以此表面活性剂配制的油水乳状液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考察其在中低渗油藏应用的可行性。
1实验1.1仪器与原料旋转滴界面张力仪,T EX A S一500,美国彪马公司;流变仪,Physi ca M C R300,A nt on Paar;烘箱,D H G一9140A型,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天平,LP620S,Sar t ofi us;螺口样品瓶,20m L,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低渗、底水浅油层堵剂优选及矿场应用效果评价
322 施 工 工 艺 ..
堵水 井 4 2 井 和 4 6 井 于作 业后 第 三天恢 复 16 04 正 常生产 , 过 4 经 天排 液后 , 油井 开始 产油 , 作业 1 5
天后 , 油井综合含水大 幅下降 ( 5 。 表 )
从表 5 中可 以看出J 堵剂在 4 2 井和 4 6 井堵 K 16 04
o a cagOl'dC m a y Y l , h ax 1 6 0 c i fYn hn i e o p n, u n S ani 80 , h ̄) hl i 7
Ab t a t sr c :Ai n t h e l g n e eo me t h r ce it so h n 2 l w— e me b l y a d b t m— trs a lw i z n mi g a e g o o y a d d v l p n a a trsi fC a g o — r a i t n ot — e h l t c c p i o wa o ol o e
5 0 计算公式 :
Q= . KT 9 31 IHq 4
油气藏评 价与开发
第1 卷
4 )注人超 细碳 酸钙 封堵 压裂 裂缝末 端 和高渗
() 1
大孔道 防止 J 凝胶返排浪费 。 K 5 )注入超细水泥增 强超细碳酸 钙的封堵效果 , 延长堵 水有效期 。
33 J . K堵剂堵水作业效 果分 析
0 % 类交联 剂+ % 类交联 剂+ . 酚 3 5醛 固化剂+H调 节剂+ . % 温诱 导剂 F J 重剂 G 同时, p 0 8低 0 + ̄ J ; 设计 出J K堵剂配套 的堵水 工艺
技术 。现场试验表 明: J 剂具 有较好的堵水选择性 、 K堵 油溶性和低 温高强度 的性质 , 矿场试验取得 了很好的 降水增 油效果 ,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原油开采比较困难,传统的采油技术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
为了充分利用低渗透油藏资源,提高原油采收率,化学驱油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实施的相关内容。
一、低渗透油藏特点1.渗透率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一般在0.1~10mD范围内,远低于常规油藏的渗透率,使得原油开采非常困难。
2.油层厚度大: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一般比较厚,使得通过传统采油技术难以将地下的原油完全开采出来。
3.原油粘度大: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一般粘度比较高,对采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化学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是指通过注入一定的化学剂到油藏中,改变原油和油藏岩石表面性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从而增加原油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微乳驱、聚合物微乳驱、聚合物-微乳驱、聚合物-碱驱等多种方法。
1.碱驱:碱驱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碱性物质,使得原油和岩石表面变得亲水性增强,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粘度降低,增加原油流动性。
2.聚合物驱:聚合物驱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变原油和岩石表面性质,增加原油流动性,提高驱油效果。
3.微乳驱:微乳驱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微乳剂,形成微乳,使得原油和水混合形成乳状液,提高油水混合相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4.聚合物-微乳驱:聚合物-微乳驱是将聚合物和微乳驱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原油采收率。
1.地质勘探:在进行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实施化学驱油技术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油藏进行地质勘探,了解油藏地质特征、渗透率、厚度、原油性质等重要参数,为后续的化学驱油技术实施提供依据。
2.实验室模拟:在地质勘探之后,需要对目标油藏进行实验室模拟,选择合适的化学剂,进行水质和岩石表面性质评价,确定最佳的化学驱油方案。
3.注入工艺设计: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设计化学驱油的注入工艺,确定最佳的注入浓度、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保证化学剂能够有效地作用于油藏。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低渗透油藏指的是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采油难度较大。
由于渗透率低,原油无法自行流向井口,传统采油方法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
为此,化学驱油技术被引入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
化学驱油技术通过改变原油与储层表面的沟通性,降低原油与岩石之间的黏附力,促进原油流向井口,提高采收率。
在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仍较为局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的实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照我提供的内容进行输出,不需要输出字数。
【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油藏开发难度较大的油田。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是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传统采油方法效果较差,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开展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驱油技术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中原油流体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降低开采成本,缩短油藏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加快国家油气产能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开展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推动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化学驱油技术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和增产潜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化学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其驱油机制和作用原理,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 通过对化学驱油技术实施步骤的详尽研究和总结,规范化学驱油工艺的操作流程,确保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 评价化学驱油技术的效果,包括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采产数据,分析增产率和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数值,验证该技术在低渗透油藏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低渗透油藏指的是油层渗透率较低、油井产能低的油藏。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可以采用化学采油技术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油效果。
下面将介绍在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常用的化学采油技术实施过程。
进行岩石酸化处理。
低渗透油藏中的岩石孔隙较小,导致油井产能低。
通过注入岩石酸,可以使岩石中的碳酸盐溶解,扩大孔隙和裂缝的通道,提高岩石的渗透性。
在酸化处理之前,需要对油藏进行地质勘探,确定酸化处理的目标层位和注入岩石酸的浓度。
进行水驱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常规的自然产能难以满足需求。
在注水前,需要根据地质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确定注水的位置和注水的方式。
注水可以通过注入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来提高水的相对渗透率,从而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接下来,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
低渗透油藏中的油通常附着在油层的孔隙和裂缝中,难以被传统的注水驱排采出。
微生物驱油技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吸附、吸附、分解、产生代谢物等作用机理,改变油层的性质,降低油水界面的黏力和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增加油的相对渗透率,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还可以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
低渗透油藏中的油通常呈现高粘度、高黏度的特点,很难被自然采集。
聚合物驱油技术通过加入合适的聚合物,改变油层和油水界面的性质,降低油的粘度,提高油的相对渗透率,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在选择聚合物类型和浓度时,需要根据地质勘探和实验室测试的结果进行确定。
在实施上述化学采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操作参数和条件。
需要进行对地质勘探和油藏特征的全面评价和分析,以确定最适合的化学采油技术,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来保证取得良好的采油效果。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原油黏度大、开发难度大的油藏。
针对这类油藏,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开采需求,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化学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的实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二、化学采油技术的优势化学采油技术是应用化学剂改变原油与地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改善原油流动性和减缓水的侵入,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先进的采油方法。
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改善原油流动性:通过注入化学剂,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2. 减少水的侵入:化学剂可以改善地层岩石和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减缓水的侵入,延缓水驱过程,提高采油效果。
3. 减少开采成本:相比传统的提高采收率方式,化学采油技术可以通过注入少量的化学剂达到相同的采收率提高效果,减少了开采成本。
4. 适用范围广:化学采油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藏,特别是低渗透油藏、高粘油藏等,效果显著。
1. 油藏评价和分析:在实施化学采油技术前,需要对油藏进行充分评价和分析,了解油藏特征、岩石性质、原油粘度等信息,确定最佳的化学剂配方。
2. 化学剂选择: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剂,包括增溶剂、增粘剂、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油藏条件和化学剂特性进行实验室评价和现场试验。
3. 注入实施:根据确定的化学剂配方和注入方案,进行化学剂的注入实施。
注入过程需要严格监测化学剂的浓度、注入量和注入速度等参数,确保化学剂的均匀注入到地层中。
4. 采油效果评价:化学剂注入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采油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地面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油井生产情况,分析原油产量和流体性质等数据,评价化学采油技术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某低渗透油藏项目为例,采用化学采油技术实施情况进行介绍。
该项目采用了增溶剂和增粘剂的注入方案,通过实验室评价和现场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化学剂配方,并严格按照注入方案进行实施。
中低渗油藏三元复合驱井网优化
中低渗油藏三元复合驱井网优化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王强【摘要】以中低渗砂岩油藏S区块为例,为设计化学驱井网和提高其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设计反五点和反十三点组合井网、小五点井网和斜列井网,运用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开展效果预测。
结果表明,斜列井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见效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能提高采收率12.96%;组合井网次之;小五点适应性较差。
认为试验区适宜井网为斜列井网。
%Take Block S, a mid-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for example, the paper designs well pattern of chemical flooding and enhances oil recovery factor at th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cut. Based on the adjustment history of well pattern, such three different well patterns as inverted 5-spot and inverted 13-spot combination well pattern, little 5-spot well pattern and tilted-line well pattern,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chemical floo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lted-line well pattern has strong feasibility for early result and long sustainable period and can enhance oil recovery of 12.96%; the combination well pattern is second to it; and little 5-spot well has less feasibility. Considering chemical injectors and facility investment, the optimized well pattern of the target area should be tilted-line well.【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13)005【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中低渗砂岩油藏;三元复合驱;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特高含水期【作者】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王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4化学驱在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月第34卷第5期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V ol.34No.5Oct.2012编辑部网址:http://文章编号:1674–5086(2012)05–0107–07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2.05.016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王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摘要:以某中低渗砂岩油藏P区块为例,为提高其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阶段油藏采收率,在油藏工程、油藏精细描述及物理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次采油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化学驱方案优化设计研究,设计了24个聚合物驱方案、30个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方案和33个三元复合驱方案,用全因素优化方法对注采参数和注入方式进行优化。
研究结果表明,主段塞保持相对较高的化学剂浓度和PV数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适量增加高浓度聚合物前置段塞和低浓度聚合物后置段塞有利于保证化学驱的增油效果,优化方案为采用“阶梯四段式”注入方式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方案,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1.62%。
与已实施的主要化学驱试验相比,油藏条件、聚合物黏度、井网井距及注入量等的差异是产生化学驱开发效果差异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中低渗砂岩油藏;化学驱;数值模拟;优化设计;高含水期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51.1718.TE.20120704.1039.007.html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等.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5):107–113.Rao Liangyu,Han Dong,Wu Xianghong,et al.Research and Field Comparison Comments on Chemical Flooding Scenario Design in Mid-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2,34(5):107–113.引言化学驱在中国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聚合物驱在中国大庆油田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化学复合驱不仅能提高波及体积,而且能提高驱油效率,能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成为聚合物驱后最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
根据中国第二次潜力评价结果,依靠化学驱能增加的可采储量为6×108t,其中技术经济效果比较好、可望在2020年前增加的可采储量为2×108t。
中国主要有大庆[24]、胜利[57]、新疆[8]和吉林[9]等油田开展了化学复合驱矿场试验,美国[10]、加拿大[11]、印度[12]等均开展了相关矿场试验,大部分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评价区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
一些研究人员开展了化学复合驱的段塞设计[13]、注采参数设计[14]等方面的优化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大庆、胜利等高渗油田的研究。
从化学复合驱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化学复合驱逐渐由强碱向弱碱或无碱发展,应用范围由高渗砂岩向中低渗砂岩发展。
中低渗油藏地质储量在中国地质储量中比重逐渐加大,因此,开展中低渗油藏化学复合驱研究显得必要且重要。
本文以某中低渗砂岩油田P区块为例,结合精细油藏描述和物理模拟研究成果,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化学驱方案设计,得出化学驱优化方案;通过与主要已实施的化学驱矿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其与主要矿场试验异同,为化学驱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为薄互层中低渗油藏,以河口坝、席状砂沉积为主,北部物性比南部物性好,层间非均质性相对严重,渗透率级差在1∼22,非均质系数为0.68。
油藏空气渗透率130mD,孔隙度0.23,矿化度高达12400mg/L。
经过30多年的开发,采取了*收稿日期:2011–07–05网络出版时间:2012–07–04108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两次井网加密调整、分层注入及其他增产措施,目前采出程度达到40.3%,含水率93.6%,剩余可采储量小,开发调整效果逐渐变差,产量递减较大。
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增加可采储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试验区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后认为化学驱是适宜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其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符合化学驱油藏筛选标准、主力层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较高的压力保持水平等;主要挑战包括中低渗、非均质性强、高矿化度和井距大等。
2化学驱优化设计化学驱优化设计思路是以实验室推荐的化学剂参数为依据,在地质建模和水驱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以相对成熟的聚合物驱为比较基础,运用化学驱数值模拟软件开展化学复合驱方案设计,运用全因素优化法开展注采参数和注入方式优化,确定最优方案。
2.1聚合物驱优化设计试验室研究推荐的聚合物为分子量为2000万的HPAM,浓度范围为800∼2500mg/L。
根据生产动态,考虑试验区及注剂井组的注采平衡,设计注采比1.03,注入速度为0.1PV/a,预测时间为15a。
(1)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实验室推荐的物化参数,选择聚合物浓度分别为1000,1250,1500和1750mg/L进行方案预测,设计参数及预测结果见表1。
表1聚合物驱方案预测结果Tab.1Prediction results of polymer flooding scenario方案编号浓度/(mg/L)时间/a注采比注入速度/(PV/a)增产油量/(×104t)聚驱效率/(t/t)提高采收率/%P011000 3.0 1.030.107.15114.56 4.30 P021250 3.0 1.030.108.36107.15 5.03 P031500 3.0 1.030.108.8494.42 5.32 P041750 3.0 1.030.109.1183.41 5.48 P051250 2.0 1.030.10 6.03115.93 3.63 P061250 3.0 1.030.108.36107.15 5.03 P071250 4.0 1.030.109.4891.13 5.70 P081250 5.0 1.030.1010.0277.06 6.02 P091250 4.00.950.1011.20107.67 6.73 P101250 4.0 1.000.1010.3199.11 6.20 P111250 4.0 1.030.109.4891.13 5.70 P121250 4.0 1.100.10 6.4662.00 3.88 P131250 5.0 1.030.088.3380.08 5.01 P141250 4.0 1.030.109.4891.13 5.70 P151250 3.3 1.030.129.8294.40 5.90在相同注入时间条件下,累积增油量随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见方案P01∼P04)。
当聚合物浓度在1250mg/L以上时,累积产油量增加幅度变缓,化学剂效率降低幅度加大;在注入相同聚合物浓度条件下,累积增油量随着聚合物注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见方案P05∼P08),在选择聚合物注入时间时,既要考虑提高采收率,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相对而言,注入4a比注入5a更具有经济上的优势;分别对注采比为0.95,1.00,1.03及1.10进行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预测,累积增油量随注采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见方案P09∼P12)。
当注采比大于1.03后,累积增油量及聚驱效率急剧下降;累积增油量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注入速度大于0.1PV/a后,累积增油量增加的幅度逐渐变缓(见方案P13∼P15)。
因此,优选的聚合物注采参数为:聚合物浓度1250mg/L,主段塞注入时间4a,注采比为1.03,注入速度为0.1PV/a。
(2)注入方式在优选主段塞的基础上增加不同段塞进行注入方式优化(表2),方案P16和P18是仅增加不同PV第5期饶良玉,等: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109表2聚合物驱注入方式方案设计与结果Tab.2Inject style scenario design and results of polymer flooding方案编号前置段塞主段塞副段塞后置段塞增产油量/(×104t)聚驱效率/(t/t)提高采收率/%浓度/(mg/L)时间/a浓度/(mg/L)时间/a浓度/(mg/L)时间/a浓度/(mg/L)时间/aP1616000.501250 4.00————10.3385.61 6.21 P17——1250 4.00——8000.509.8585.27 5.76 P1816000.751250 4.00————10.6382.41 6.39 P19——1250 4.00——800 1.509.6674.89 5.81 P2016000.501250 4.00——8000.5010.9384.73 6.57 P2116000.501250 4.001000 1.008000.5012.5883.987.57 P2216000.501250 3.001125 2.008000.5012.5283.587.53 P2316000.501250 2.001167 3.008000.5012.4583.117.48 P2416000.501250 1.008000.508000.5012.4382.987.48数的前置段塞,增加大于0.05PV的前置聚合物后增油量变缓;方案P17和P19是仅增加不同PV数的后置段塞,增加大于0.05PV的前置聚合物后增油量变缓。
方案P18、P19和P20是在相同注入量情况下,分别只加前置或后置段塞及增加前、后置段塞。
由表2可知,方案P20预测效果最好,方案P18的预测效果次之,方案P19预测效果最差。
原因可能在于高浓度前置聚合物对油层起到调剖作用,降低了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增加的后置段塞起到了保护主段塞的作用,防止了后续水驱的“指进”和“窜流”。
方案P21是在方案P18的基础上增加副段塞。
模拟结果表明,增加0.1PV的副段塞,累积增油量增加了1.65×104t。
由此可以看出,增加副段塞有利于巩固主段塞的效果,提高了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
方案P21、P22、P23和P24是在增加副段塞,并保持相同注入量情况下,分别减少主段塞注入PV 数,并相应地增加副段塞注入PV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