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案

课程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刻。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而又极其重要的年代。

本课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和隋开凿大运河两个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教法:学案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学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设计理念:结合“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是要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要求,我通过让学生扮演穿越角色“隋文帝的军师”,创设情境,贯穿整节课。

即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习目标: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流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学生一分钟内说出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能力目标:学生明白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通过史实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绘制地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掌握运用数字浓缩法“三点,四段,五河”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②学生通过历史法庭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明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的要素教学难点: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大运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特别回顾了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导入“隋的统一”。

一、隋的统一本目分四个板块: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隋的富庶“隋的建立”: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对杨坚建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杨坚这一重要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一分钟内说出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能力目标:学生明白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通过史实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绘制地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掌握运用数字浓缩法“三点,四段,五河”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②学生通过历史法庭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生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明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教学难点: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大运河
三、设计思路
结合“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是要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要求,我通过让学生扮演穿越角色“隋文帝的军师”,创设情境,贯穿整节课。

即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首先,全班同学(军师团)合作帮隋文帝分析全国情况(统一的背景);其次,了解开皇之治为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再次,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多角度评价大运河。

四、教学方法
教法:学案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隋朝教案

初中历史隋朝教案

初中历史隋朝教案1.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及隋朝的社会经济繁荣状况;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消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消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展示人文精神的感染力,加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朝的相关图片,如隋炀帝陵、大运河等,引导学生进入隋朝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兴趣。

2. 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 隋朝经济的发展与繁荣(1)原因: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4. 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征发几百万人。

(3)概况: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2千多公里;三地: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 科举制的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6. 隋朝的消亡隋朝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在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隋朝的历史概况,知道了隋朝的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以及隋朝消亡的原因。

同时,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的能力,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目标导航学习目标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其影响。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法设计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是全课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导入框、课文、“动脑筋”、地图、“活动与探究”之二)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或讨论,并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学习设计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导入:阅读课前提示,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一、隋的统一谁建立了隋、统一了隋、隋统一后的经济状况如何?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完成统一。

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再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5.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事件深层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大运河的PPT,内容包括大运河的背景、开凿过程、主要作用等,要求图文并茂,展示清晰。
3.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实物资料,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
(2)开展“我是小小考古家”活动,通过模拟考古发掘,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朝统一的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2.难点:分析隋朝统一与大运河建设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1)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统一的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运河的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七年级历史教案)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一、学习目标1.公元589年,中国再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大运河开凿的意义难点:隋统一的条件●三、教授新课1、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

① 的大融合, 的发展客观上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3)隋统一的条件③南方陈政权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 , ,主观上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运用得当(4)隋统一的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局面,继秦汉之后, 。

(5)隋的富庶:开皇年间,隋帝国, ,和垦田面积。

2、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①自古以来,②隋统一后,南北、、和需要加强③为了,必须加强对、的控制④ 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大运河的概况:: 教你记忆3+4+5=13个点:中心,北抵,南至4段河段: 、、、连接5大水系: 、、、、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4、大运河开凿的影响:(1)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2)运河的通航促进了发展。

(3)历朝对运河不断、,使它持续发挥着&nbsp七年级历史教案; 的作用。

四、随堂练习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这张地图,这是隋朝时期的疆域图。大家能发现隋朝与之前我们学过的秦汉时期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隋朝的疆域比秦汉时期更广阔。
3.教师引导:是的,隋朝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那么,隋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它又有哪些重要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1)感受隋朝统一带来的国家繁荣、民族融合;
(2)领略大运河作为古代伟大工程的风采,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3)关注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2.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使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1)比较法:通过比较隋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加深学生对隋朝特点的理解;
(2)因果分析法:分析隋朝统一、大运河修建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评价法: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技能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分析,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隋朝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对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师: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修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都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复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统一的条件。

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这一内容,首先我在课下进行小组分工,布置任务,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我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课堂上讲述法、故事穿插法、比较分析法、联系现实讲解法、图示法、讨论法等多元模式交叉运用。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很好地整合,以交流对话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师生的和谐互动。

教学准备:
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电化教学,
学法指导:
阅读、讲述、讨论、合作探究学习。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教案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教案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三、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分立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秦,之后出现了西晋的短期统一。

中国历史经历了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今天我们将要进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时代。

这就是隋朝,那么隋朝是由谁建立的呢?之前我们学到了中国历史的战乱阶段,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大家对南北朝知道的可能不多,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北朝即从北魏开始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东魏被北周取代, 西魏被北齐取代,后北周取代北齐,那么杨坚就是北周外戚。

一、隋朝的统一(一)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

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

580年,北周宣帝死,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设计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设计
3.4探究:大运河通航的影响及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学生4人组讨论,参看P6、P7两段材料,再展示发言。(5')
3.5教师出示关于大运河的视频及其图片,并且及时点评学生讨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听取老师的意见。(4')
过渡语:隋朝的统一与富庶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隋唐经常放在一起提。知识学完了。下面要检测大家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后测
检测反馈&
回顾小结
布置作业
5分钟
4.1PPT展示相关选择题
学生独立将答案书写在作业本上,再全班展示纠错。
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知识点,下节课前听写。
2、预习第二课
备注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临时调整上课节奏。
课题: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学科:历史时间:年级:七年级总第1课时
概况
课型:要素组合内容:新授课。
学习方式:单元组课时:标课(40分钟)
目标
关键目标: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ຫໍສະໝຸດ 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参考课本内容,4人组,口头交流,再随机抽取学生,全班口头展示。(6')(有的班级学生序号未定,要提前利用课前定好。)
过渡语:隋朝建立和统一后正如同学刚刚所提到的国家发展很快,那么我们就来学习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修建大运河
中测:(位置:3.3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贯通南北的动脉
流程性检测
内容提要
时间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前测:(位置1.1)检测学生是否能掌握七年级上学期的知识。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1
教案用纸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
生甲: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乙: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奠定了基础。
生丙: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发展。
生丁: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教师补充]对于隋朝统一全国,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对于统一国家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比美。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581年二月,杨坚代周自立,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长安,583年迁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即新长安城。
[教师引导]同学们,隋文帝杨坚有志统一全国,但这时隋与北疆的突厥族关系紧张,至585年,东突厥归附隋朝,北方获得安定,隋朝的力量便转向江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的内容,来说明上述政权之间的关系。
1.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师讲述]578年,周武帝宇文邕病逝,宣帝宇文赟(yún)继位。周宣帝荒淫暴虐,刑政苛酷,不得人心,次年传位静帝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于大象二年(580年)五月病死。这时周静帝年方八岁,汉族地主郑译、刘昉等人矫诏引扬坚入总朝政,拜大丞相,督内外诸军事。

七年级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七年级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建立者:杨坚
建立时间:581年
定都: 长安
(通过举例提示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统一的条件)
客观条件:a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b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c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和分裂割据,向往统一。d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陈后主骄奢淫逸。
运河开通以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还促进了两岸城市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师):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四五千里的大运河。
师):对照图示向学生讲解大运河的组成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不仅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宽度和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部分河段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通航的重要作用。但对它的作用一直褒贬不一,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1、隋的建立
在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由北周统一我国北方。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解释隋的来历——获封隋国公),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建立方式:利用自己外戚的特殊地位,与北周周静帝年幼,逼帝退位从而取得政权。
课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教学Hale Waihona Puke 目标知识与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北师大版
学习比较
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
3、隋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4、简要概述大运河的开凿
探究交流:
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
2、数学公式2+3+4+5+6=1对大运河的基本内容做了形象的概括,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3、你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重难点突破:
隋初经济的繁荣,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从而突破难点。通过阅读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突破重点
三、整理归纳,系统总结
隋的建立与统一
大运河的开凿及影响
四、强化基础,训练反馈
设计一幅简图,准确反映出大运河的方位和走向,并在简图上注明大运河的起止点,中心点及四段名称
五、迁移拓展,尝试应用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历史上哪一个朝代?
2、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运河有哪些吗?请你比较一下,哪一条开凿的时间最早、线路最长?
学生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及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
自备、集备补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
以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知探索,善于发现
问题情境:
1、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它的建立者是来自?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隋朝的统一。你认为隋朝统一有哪些有利的历史条件?
梳理朝代线索、积极参与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进行辩论,动手动脑,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利用有效信息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了解隋朝大运河时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统一的条件。

[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懂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隋唐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是时代,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隋的统一①、隋朝的建立教师讲述:在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由北周统一我国北方。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

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解释隋的来历——获封隋国公),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建立方式:利用自己外戚的特殊地位,与北周周静帝年幼,逼帝退位从而取得政权。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A、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
C、大运河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D、隋炀帝暴政,开凿运河,导致隋灭亡
积极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学填空
回答并完成问题
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完成检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练》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教学用具
学习手册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
二、自主质疑
1、年,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2、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课题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知道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的纽带,也成为沟通的枢纽。
三、交流展示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完成学习指导的基础史实部分。
四、互动探究
■一统江山促发展
●读一读:
●讲一讲:请根据图表讲讲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材梳理: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而又极其重要的年代。本课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和隋开凿大运河两个重要内容。
课堂测试:
选择题: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
贯通南北的动脉。
学习难点:
1.隋统一的条件。
2.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Fra bibliotek河通航的影响。
自学提纲:
1、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问答题:隋朝大运河知识可用“54321”五个阿拉伯数字归纳,即沟通五大水系、开凿四段运河,共有三个支撑点、全长两千多公里,成为一条贯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54321”具体内容,再简评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____-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根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开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____,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2、隋朝的统一(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交融,民族差异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展,南北人民要求完毕分裂场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____,力量衰弱。

(3) 意义:完毕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场面,创始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场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开展奠定了根底。

3、隋朝经济的繁荣(1) 原因: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开展消费,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场面,人民负担较轻。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1、导入: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

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隋唐王朝从新恢复了中国统一的政局。

隋朝虽然短暂,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古代中国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持续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

此时的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民族融合,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单元在整个古代史中是重中之重,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2.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板书)⒈581年长安讲解: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

国号隋来源于杨坚的父亲杨忠,他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杨坚是谁呢?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

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

580年,北周宣帝死,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发动政变,,而自立史称隋文帝。

改国号为隋,都城在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

隋建立后,中原大地只有陈朝能与隋抗衡。

隋文帝决心灭陈!他召集朝廷武官,商讨伐陈大计。

以瞒天过海之计打败陈朝,不到四个月就将陈超拿下了,最终实现了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结束中国历史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分裂时间长达270多年。

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它有什么样的条件呢?条件①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②南北长期对峙割据人民迫切统一③陈朝统治腐败讲。

⑴①客观原因是由于隋朝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和南北经济发,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

南北政权的使者往来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一分钟内说出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能力目标:学生明白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通过史实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绘制地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掌握运用数字浓缩法“三点,四段,五河”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②学生通过历史法庭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明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教学难点: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大运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是要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要求,我通过让学生扮演穿越角色“隋文帝的军师”,创设情境,贯穿整节课。

即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首先,全班同学(军师团)合作帮隋文帝分析全国情况(统一的背景);其次,了解开皇之治为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再次,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多角度评价大运河。

三、教学方法
教法:学案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