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ok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中外信用问题的比较
差异分析: • 1、真正经济意义上的信用西方比中国早 2、信用在西方更多地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信 用在中国更多地与伦理联系在一起。 3、西方有一套完整的信用管理或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在中国正处于建设过程中。 4、西方有一套完整的惩罚机制(法律、经济、 名誉)和监管体系(道德的自律、法律的强制、 宗教的自律) 5、信用在东西方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同。
(二)股份公司对信用完善的反作用 股份公司的大发展为信用的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经济基础。使得融资的深度、广度、 力度、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 三、我国的股份公司(略)
复习思考题: 1、分析一下货币、信用与金融三个概念之间的内 在关系?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有何特点,二者之间有怎 样的联系? 3、1997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 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有关 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 4、你认为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的根源是什么?怎样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秩序?
国债发行规模
1998-2006年国债发行量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5 6 7 8 9 系列1 系列2
• 我国国债发展规模 • 1994年破1千亿关、1996年破2千关、1998 年破6千亿关。2007年中国国债内债余额在 年底首次超过5万亿元。 • 究其原因:财政赤字增加、弥补财政赤字 的方式变更、国债累积效应、强化政府职 能。
(四)货币、信用与金融
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出现了金融。
1、货币与信用
货币与信用同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 币与信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相互替代。 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
2、信用与金融
金融的含义: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 总和,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而实现价值增值的 运动,也就是资金融通 金融的产生是货币和信用融合的产物:当货 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 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时,金融范畴便产生了。
4、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数 量可观。 5、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 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收支顺差。 6、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一方面作为企业自身经营会形成的盈余与赤 字; 另一方面作为金融媒介,聚集资金和运用资 金的对比所形成的特殊差额。
根据经济主体的收支进行资金流量分析
• 共性分析: • 1、从时间上看(不断递进) 2、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平衡) 3、从层次上看(特殊------普遍)
(四)信用的特点: 1、还本付息 2、是一种借贷关系
(五)信用四要素: 1、债权债务关系 2、一定的时间间隔 3、信用工具(契约) 4、利率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产生的前提
(二)分析
1、从经济学角度看--借贷行为 2、从社会学角度看-----信守诺言与信任统一 的社会道德 信誉在主观上具有遵守成诺履行义务的品德; 在客观上具有兑现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信任是对人和事的一种相信,一种激励。信任 是经济交易的公共品,没有人们间的普遍信任, 社会本身就会瓦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会形成。 3、从法律学的角度看-----用契约关系来保障 货币本金的回流
(1)1949——1958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亿)和国 家经济建设公债(35.44亿) (2)1959——1980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3)1981——至今。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
2、我国国债发展规模变化
1981-2001我国国债发行规模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 历史回顾 • 代有伦理色彩的民间邀会、中国式家 庭财务理念帮扶、爱好储蓄、恐惧债务 • 债务消费兴起的原因与形式:个人住 房贷款、汽车贷款、出国留学贷款、助学 贷款) • 消费者资信分析、遗产税 • 五、国际信用(商业性借贷、直接投资)
• 六、信用的分类
(一)以信用的期限为标志
即期信用、短期信用、长期信用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 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
Y - C - I –X + M = 0
• (三)实物信用与货币信用 • 实物信用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 • 货币信用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 • 货币信用克服了实物信用中借贷对象 的供求需要巧合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 和灵活。
(一)含义: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 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二)特点: 1、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2、借贷的对象是商品 3、商业信用实质包括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 4、商业信用的载体是商业票据
一、商业信用
(三)商业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商业信用能够促使商品的流通和周转; 2、商业信用能够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 3、商业信用能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 消极作用: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
商业信用 商品
银行信用 货币
2 3 4
5 6
主体 地位 运动
形式 融资
7 8
优点 局限
企业 基础 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 一致 赊销、预购 直接融资 方便、及时、灵活 规模、方向限制 盲目性强、可控性弱
金融机构 主体 与经济周期波动不一 致 放款(贴现) 间接融资 规模大、范围广 风险较大
三、国家信用
纱厂
直接 信用 ╳ ╳
布厂 ╳
家具厂百度文库

木材厂
直接信用
一、商业信用
(四)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局限性
2、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3、期限上的局限性
(五)我国的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一)含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 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二)优点: 1、无规模限制 2、具有广泛接受性 3、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四、消费信用
(一)含义: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向个人消费 者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信用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1、赊销 2、分期付款 3、消费信贷 4、信用卡
四、消费信用
(三) 消费信用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水平; 2、扩大即期消费需求; 3、有助于企业和银行扩大业务;; 4、消费成本高房奴、车奴; 易导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 (四) 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一)含义:国家财政通过举债向社会筹集资金 的一种信用形式 (二)形式:国库券和公债券 (三)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动用历年 节余、节支、发行国债、增税、发行货币 2、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 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改善商业银行资产 结构。
三、国家信用
(四) 我国国家信用发展状况 1、 发展历程
第三章


本章主要内容:
• • • • 1、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高利贷信用 3、现代信用的形式 4、信用与股份公司
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
信用的特点作用;
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
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泡沫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2、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1)股东选董事和董事会、监事和监事会 (2)董事会选高级管理人员 (3)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 股东用手制约(1)和(2);用脚制约(3);促使高级管理人员为实现公 司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委托---代理制
3、公司出资人结构的变化 有限责任原则和股票二级市场的存在 是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社会化机制得以实 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趋势实现全民所有制。
特征分析
1、 财产权结构的变化(介于物权和债权之间的 股权) 2、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1)股东选董事和董事会、监事和监事会 (2)董事会选高级管理人员 (3)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 股东用手制约(1)和(2);用脚制约(3); 促使高级管理人员为实现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 力;委托---代理制
二、股份公司与信用
(一)信用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基础 1、股份公司的资本筹集必须依靠广泛 的信用关系 2、股份公司投资和经营原则融入了信 用的基本原则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信用发展 的结果
4、从公司治理上看
没有健全的信用制度便很难形成股份有限公 司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风险机制 当然,信用并不能解决全部的制约机制。相 反,近年来还出现负面效应。于是,出现了独立 董事制(是指具有完全独立意志、代表公司全体 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公司董事会成员。独立的 财产、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业务、独立的利益、 独立的运作)
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
一、含义:利率极高的信用形式 二、特点:利率高、高风险高、非生产性 三、高利贷的原因 原因之一:两极分化的阶级构成 原因之二:资金需求大于供给的资金分布格局 原因之三:自由借贷 四、高利贷地位的丧失:立法、 资金供求格局的变化。 思考:如何看待民间借贷?
第三节
一、商业信用
现代信用形式
3、《词海》:信任使用;遵守诺言,实践成 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是指价值运动的 特殊形式。 • 4、《政治经济学词典》:借贷活动,包括现 代的赊欠、债权、存款、贷款等等。是指以偿还 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5、从经济学角度: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 约期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纱厂
Bank
布厂
木材 厂
间接 信用
家具厂
二、银行信用
(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 生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 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序号 1
区别 客体
1、私有制及所有权的确立和保障是信用产生 的制度基础 2、生产和交换的需要是信用产生的经济基础 3、社会信任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经济基础
1、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盈余与赤字”, “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企业;政府;个 人 2、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个人作为整体,是盈余部门,是货币的主要贷 出者 3、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企业从总体上看,资金需求方面与资金供给方 面两相比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给
(一)中国:金:货币资金 融:融通 (二)《辞源》(1937年普及本第11版): 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旧称银根 (三)《辞海》(1936年版金融条的释文): 资金融通之形态也,旧称银根 (四) 《辞海》(60年代版金融条的释文): 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与货币流通和货币信用有 关的一切活动 (五)“金融”希腊文译释而来:指支付,一切货币收 支活动的总称 (六)[美] 博迪、莫顿: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 中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跨期交易)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什么是信用
(一)概念 1、《大英百科全书》:指一方供应货币、商 品、服务或有价证券;而另一方在承诺的将来时 间里偿还的交易行为。
• 2、《郎文当代英语词典》:信仰或相信某事 物的正当合理;在还债或处理货币事务中受任的 品质;购买商品及劳务后一段时间内偿付的制度。

(二)以有无抵押为标志
担保信用、无担保信用
(三)以授信用途为标志
消费信用、营利信用、政府信用
(四)以信用的主体为标志
企业信用(商业信用、融资信用)、银行信用、国 家信用、个人信用
(五)以信用的性质为标志
直接信用、间接信用
第四节
一、企业的形式
信用与股份公司
(一)独资企业 投资人独自出资、独自经营、独享利益、 独自承担风险。 (二)合伙企业 投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 同承担风险。 (三)股份公司 是一种集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风险社 会化和经营社会化于一体的法人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