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沙漠的地理特征以及人类如何与沙漠作斗争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沙漠的地理特征以及人类如何与沙漠作斗争的知识。

2. 教学难点:(1)沙漠地理特征的阐述。

(2)人类与沙漠作斗争的方法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沙漠的概况,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

(2)板书课题《向沙漠进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沙漠的地理特征。

(2)探讨人类如何与沙漠作斗争,以及战沙漠的意义。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详细阐述沙漠的地理特征及人类与沙漠作斗争的方法及意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收集有关沙漠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沙漠环境的感知。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反映沙漠化问题的材料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1.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

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

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③理清作者的思路。

④明确作者思路,并请同学们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说出划分的起止。

三、具体妍习1.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2.沙漠危害人类极大,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呢?其前途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重点研读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1.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向沙漠进军)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2.本部分又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请同学们采用摘录中心句和概括法相结合的方法,列出本部分的结构提纲,然后讨论修正。

3.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抄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

4.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脊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

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2,了解课文中采纳的先总讲后分讲的讲明顺序及分类不,列数字,举例子的讲明方法;3,初步学会分析讲明文的一样结构;4,体会讲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把握新的生字及差不多词语,如竺,逞,肆虐,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导入:同学们,平常大伙儿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明白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

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依旧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讲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题目大伙儿第一来看一下那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动身向目的地前进。

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

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

昨天差不多布置大伙儿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那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讲讲明了什么呢?回答后归纳:1.标题讲明治理沙漠难度专门大,因为假如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讲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专门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那个标题讲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专门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

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讲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打算的。

因为〝进军〞差不多上有打算的行动。

5.还讲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战胜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

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战胜敌人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讲了〝那个标题讲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专门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

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如何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讲:〝沙漠是人类最坚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大伙儿划一下主干会发觉是〝沙漠是敌人。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2)掌握人类如何应对沙漠化,实现沙漠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团队合作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沙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增强学生对我国沙漠化治理事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人类应对沙漠化的方法。

难点:沙漠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和沙漠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沙漠化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搜集我国沙漠化治理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化问题;(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我国沙漠化治理案例。

3. 课堂讨论:(1)讨论人类如何应对沙漠化,实现沙漠治理和可持续发展;(2)分析沙漠化治理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4. 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沙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反思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为。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我国沙漠化治理的短文;2. 设计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海报;3. 家庭作业: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意性。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认识和行动。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沙漠的特点和条件,了解在沙漠中生存的必备技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的情感品质。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料、投影仪、教学PPT等。

2. 材料准备:分组的名字牌、静态电网、帐篷、饮用水、太阳防护伞、食物、指南针、地图、工具箱、急救包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沙漠的视频或展示沙漠地图,激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并引出进军沙漠的话题。

Step 2:讲解沙漠的特点和条件(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沙漠的特点和条件,包括高温、干旱、缺水、恶劣的气候条件等。

Step 3: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装备清单,要求学生按照清单准备装备,并描述如何使用这些装备在沙漠中生存。

每个小组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建造帐篷、获取水源、制作食物等。

Step 4: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准备工作,并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合理互动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野外实践活动(40分钟)带领学生在校园附近的沙地进行野外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指南针和地图导航,用太阳防护伞防晒,使用工具箱进行建造等。

Step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野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提醒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和实践体会,写一篇关于沙漠生存技能的心得体会或设计一份沙漠生存装备清单。

Step 8:课堂结束(5分钟)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并再次重申沙漠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向沙漠进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向沙漠进军》是一篇描写沙漠环境和人物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沙漠中的小镇,主要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向沙漠进军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对话,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2 词汇学习: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沙漠的环境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3 词汇学习:教师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3 词汇掌握:通过词汇练习和运用,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与《向沙漠进军》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沙漠之歌》、《沙漠之鹰》等,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沙漠题材的文学作品。

6.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与沙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沙漠的形成、沙漠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景知识。

《向沙漠进军教案》的教案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案》的教案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案》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认识沙漠并征服沙漠的方法;能——阅读、分析事理说明文的能力;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大家已经学过说明文了要写好这种文章首先必须抓住什么(说明事物的特点)所谓特点往往就是你有人家没有的不抓住或者抓不住特点就容易把猴子写成人把老虎写成猫的那么谁能说说“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外型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等)师:当然写好说明文并不仅仅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说话、做事都需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说话没顺序就说不清人家会云里雾里听不懂你要说什么;做事没顺序会大大降低效率写文章尤其写说明文也一样这堂课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科学家竺可桢的一篇说明文——《向沙漠进军》大家迅速找一下沙漠有什么特点(危害大)能具体说说危害大在儿或者说作者是怎样来说明沙漠的危害大的(二)、1、说危害(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速读)生回答明确: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并以地中海沿岸、我国陕西榆林地区荒漠化为例来说明(板书:危害大)师:沙漠不治理好甚至对它置之不理这头猛兽势必将给我们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这两个地方就是明证大家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地中海的南岸就是一片醒目的黄颜色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横亘整个非洲东西两端的撒哈拉大沙漠谁能想到当初最繁华的号称西方文明摇篮的这块土地竟会变成如今这副尊容呢!而现在除了陕西在我国的北部、西北部仍然有大片的荒漠我们仍然时刻面临着沙漠的威胁大家知道北京城经常闹风沙暴这罪魁祸首就是沙漠问: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防治沙漠使它不能在侵占我们的地盘不危害我们人类呢要知道如何制止这头怪兽为非作歹并制服它我们首先得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站百胜嘛大家在找找里告诉了我们沙漠这头怪兽的的脾性和它的本来面目它是怎样向我们进攻的(第四节)2、说脾性(请一生读之众听并画出关键语句来说明)明确:武器——风、沙(板书)进攻的方式——游击战阵地战问:这两种方式有何不同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阵地战——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师:看来这家伙是有些伎俩的它还懂得战术无论它两种方式的一种其危害都不容小视各有怎样的危害(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沙丘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三)、说防治1、我们了解了它的脾性和进攻的手段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抵御它的进攻呢兵家有句格言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对于沙漠的不同的进攻方式作者告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明确:抵御风沙袭击——培植防护林和草皮;抵御沙丘进攻——植树种草(板书:抵御进攻)2、问:作者说的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明确:前者可以减少风的力量减少沙粒来源;后者可以固定沙丘使之不再转移师:作者对这两种方法提出什么要求了(明确:前者要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距离也有要求;后者要注意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3、可是仅仅这样就够了作者说——“……还只是采取守势……要向沙漠进军取得彻底胜利……”懂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过一句话叫——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只有主动出击向沙漠进攻去彻底地征服沙漠才能长治久安那么怎样向沙漠进军呢我们又需要带上什么武器呢大家默读下文(两分钟)(四)、说进军交流问题:下面几节文字作者是从些方面来说明人类向沙漠进军征服沙漠的概括之(板书:向沙漠进军)时间:四分钟明确:所需“武器”——充足的水源;我国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用来征服沙漠;沙漠可以征服;向沙漠进军的意义;可以利用沙漠地区的风和日照为人类造福师:从沙漠的危害到沙漠的进攻方式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何要向沙漠进军”;从抵御沙漠的进攻到主动的向沙漠进攻作者告诉了我们“如何向沙漠进军”;最后作者点出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会很快实现(板书:实现理想)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将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清楚而又科学地说明是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的典范这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或事情的说明顺序我们叫它逻辑顺序(板书:逻辑顺序)问:可是作者为何要说“……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它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有什么优势明确:社会主义是全民所有制他是一种为全民谋利益的社会它有更大的凝聚力它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不断提出好的富有创意的意见和建议把沙漠的治理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得到解决(五)、说建议xx年的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必将是举世瞩目的一届体育盛会然而现在北京城仍然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大家能想想什么办法替我们的政府出出注意好让xx年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来我们首都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花园一般的美丽整洁的城市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拿出你们认为小组最好的建议果真有好的我们送去北京奥体委板书:向沙漠进军竺可桢危害大——进攻方式——抵御进攻——向沙漠进军——实现理想为何要向沙漠进军——如何向沙漠进军——展望前景逻辑顺序。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方法及技术。

2. 教学难点:(1)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技术原理及应用。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成功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案例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美丽与神秘。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

2. 探究沙漠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了解沙漠的形成过程。

(2)分析沙漠的特点,如干燥、热量、风沙等。

(3)探讨沙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资源开发、环境治理等。

3. 学习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方法及技术(1)展示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案例,如绿化沙漠、建设沙漠公园等。

(2)分析案例中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原理。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我国沙漠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利用?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沙漠治理和利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2)强调沙漠治理和利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境、珍惜资源。

6. 作业布置(2)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沙漠化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向沙漠进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进一步理解文本进军沙漠的原因、途径和前景。

2、提高多种渠道搜集、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

充分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治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研读品析准确严密科学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治沙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

六、学情分析:本文不是说明文的起始课,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语言阅读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第二课时研读品析准确严密科学的语言,学会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利用相片实景,激情导入老师播放课件①“沙尘暴又来了”同学们,战争毁灭一座城市还可以重建,沙漠侵吞了一座城市就很难再建。

怎么办?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能为我们找到很好的答案。

二、梳理字词:竺可桢(zhú zhēn)逞强(chĕng qiáng)乾隆(qián)丘墟(xū)古磴口(dèng)俨然(yăn)准噶尔(gá)达坂城(băn)蒸馏水(liú)充沛(pèi)防御(yù)肆虐(sì nüè)径流(jìng)干涸(hé)干燥(zào)葱茏(cōng lóng)汲水(jí)记载(zăi)愈多(yù)三、理清写作顺序:教师把打乱了顺序的课文内容要点投影于幻灯片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依其合理的内在联系,重新调整顺序。

提示,课文内容要点有:1、地中海沿岸有些地方因风沙侵占而变成荒漠;2、沙漠如何逞强施威。

3、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4、我国陕西榆林地区也受到风沙侵占;5、天山南北原是不毛之地,经过改造现已一片葱茏;6、人们利用沙漠的风力和日光为人类造福。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2课时)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2课时)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说明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

树立向困难作斗争的思想。

3.学习中心句与支撑句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说明方法的作用。

2.征服沙漠所采取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说明方法的辨别与作用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重点: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独立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查阅资料了解竺可桢的基本情况。

3.能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说明的思路。

4.能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分第二部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的说明思路。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层次的划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

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初感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划分结构1.字词:学生独立解决。

2.结构:通读课文独立划分,小组交流。

第一部分(1-4)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部分(5-10)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第三部分(11-13)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追问:文章的基本思路?三、深入研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提问:作者是如何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的?沙漠又是如何“进攻”人类的?这部分内容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分层次理解内容任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进一步划分这部分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深入研读,小组合作。

结论:第一层(5.6)有针对性地抵御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二层(7、8)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从而说明怎样向沙漠展开攻势。

第三层(9、10)用解放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

2.针对第二部分提问人类抵御沙漠进攻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我国治理沙漠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提问:沙漠对人类有哪些好处?我们如何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四、布置作业1.解释课后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北京课改版

《向沙漠进军》教案2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说明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

树立向困难作斗争的思想。

3、学习中心句与支撑句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说明方法的作用。

2、征服沙漠所采取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说明方法的辨别与作用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独立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查阅资料了解竺可桢的基本情况。

3、能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说明的思路。

4、能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分第二部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的说明思路。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层次的划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

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2、解题。

二、初感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划分结构。

1、字词:学生独立解决。

2、结构:通读课文独立划分,小组交流。

第一部分(1-4)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部分(5-10)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第三部分(11-13)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追问:文章的基本思路?三、深入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提问:作者是如何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的?沙漠又是如何“进攻”人类的?这部分内容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分层次理解内容任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进一步划分这部分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深入研读,小组合作。

结论:第一层(5、6)有针对性地抵御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二层(7、8)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从而说明怎样向沙漠展开攻势。

第三层(9、10)用解放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

2、针对第二部分提问人类抵御沙漠进攻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我国治理沙漠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提问:沙漠对人类有哪些好处?我们如何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四、小结五、作业1、解释课后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识别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

3、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

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环保。

一位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

”(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纷纷发言: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地震、冬天里的热效应……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

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

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

二、简介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

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相关常识1、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 深入领会作者的环保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1)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2)讨论如何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向沙漠进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向沙漠进军》的主要内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 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向沙漠进军》的主要内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2)介绍课文《向沙漠进军》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3)教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知识与观点分析:(1)学生展示对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2)教师引导讨论,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沙漠保护的小短文。

(2)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评价:(1)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估。

(2)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估。

(3)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的评估。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掌握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3)学会描述沙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

(2)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研究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

(3)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情况。

2. 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3. 沙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适应性。

教学难点:1. 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适应性。

2. 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沙漠的资料,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沙漠风光图片。

(2)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沙漠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适应性。

(2)教师讲解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技术。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

(2)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技术。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沙漠生态系统结构图。

3. 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沙漠形成、特点、分布和人类进军沙漠原因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向沙漠进军》课件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向沙漠进军》课件 北京课改版
2、完成《伴你学》52-53页《向沙 漠进军》练习题。
K12课件
32
板书设计
为什么向沙漠进军
抵御

向沙漠进军 怎样向沙漠进军 进攻
层 递

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K12课件
33
第二课时
K12课件
34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 法,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 性。 2.拓展延伸,丰富自身的科学 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K12课件
9
(第一二)环朗节读:整课体文感,知初步感知文意。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 文。 (请填入事物或事理)
说明
如何治理沙漠;事理说明文
②以“向沙漠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
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 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K12课件
10
(二)默读课文,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 要概括每个自然段。
12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 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段中)
第9段: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段首)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 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段首)
第11段: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段首)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榆 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自己概括)
第4段: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段首)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自己概括)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段首)
第7段:征服沙漠的最主要K的12课武件 器是水。(段中)

八年级语文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北京课改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容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

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运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

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

教学难点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关于“阵地战”的说明;二是第5自然段关于“造防护林方法要求”的解说,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以采取画示意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1 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

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 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 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三、教学时教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注意字音字义竺、桢、沛、榆、逞、涸、噶、馏2. 理解词语含义充沛、肆虐、城郭、绿洲、葱笼、俨然、移居、逞强施威、不毛之地二、导入新课《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

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简介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

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分析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要求在正音的基础上,结合课文129页“练习”一,具体划出文章的三个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 提问明确:本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进行说明。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最新7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最新7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最新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识别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

3、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

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环保。

一位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

”(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纷纷发言: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地震、冬天里的热效应……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

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

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

二、简介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

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相关常识1、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

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3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公里。

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

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碎乱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

目前约有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

(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2、文体知识早知道-----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3)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文的要素:A、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B、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等。

C、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

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

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注音肆虐(nüè)抵御(yù)逞强(chěng)干涸( hé)俨(yǎn)然汲( j í)水2、词语解释肆虐:任意干残暴的事情。

肆,任意的干。

虐,残暴。

丘墟:废墟。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草木。

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谕告:告诉,警告。

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

俨然:形容很像。

充沛:(雨水、精力)充足旺盛。

沛,盛大。

3、齐读标题:“向沙漠进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如何治理沙漠)以“向……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第二部分(4—8)说明如何抵御沙漠的进攻及(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第三部分(9—13)说明人类对沙漠的治理和利用以及向沙漠进军的前景五、合作探究1. 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

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

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2. 理清作者的思路:课文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3. 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4. 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①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向沙漠进军)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②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

③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

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

“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

“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

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5. 作者要说明“向沙漠进军”除了用清晰的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层次外,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善于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明确:(1)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

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

请大家重点掌握。

)(2)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

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

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

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

)(3)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

)(4)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

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

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5)列数字(略)六、总结全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学生先回答,教师修正后简要概括)。

1 、中心思想:本文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征服沙漠的办法,并揭示了向沙漠进军的光明前景。

2 、写作特点:①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说明事物(显著特点);②科学的分类说明(常用方法之一);③恰当地使用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理(又一特色)。

教师分析归纳写作特色时,应适当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具体内容可参阅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第135—136页。

七、总结全文。

说明事理的文章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常用逻辑顺序,即事物的内部联系。

逻辑顺序有先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等。

要明确一段或一篇文章的说明顺序,首先要搞清一段或一篇文章所说明的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明确结构特点,从而分析出说明顺序。

本文按逻辑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沙漠的危害及征服沙漠的方法。

向沙漠进军是人们征服和开发利用自然的一个课题,前景美好。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又一个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克。

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位都能成为向沙漠进军的主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