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思想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的巨著。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展示了一个豪门贵族家族的衰落和社会黑暗面的揭示。
本文就从小说的情节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探讨其悲剧意义。
一、从情节角度探讨悲剧意义小说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这段悲剧爱情的发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文化和社会的因素所导致的。
贾宝玉自小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异类,他继承了家族中的文化基因,喜爱诗词、音乐和戏曲等艺术形式。
然而,这与其所处的封建社会文化环境不符,他渴望现代思想的冲击,却又无处寻求。
林黛玉则是身世悲惨的宝贵之女,清高、明理而又内心敏感、脆弱。
她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与其所处的贵族家族固有的婚姻制度互相抵触。
两人的相爱相杀,正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反映。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悲剧情节,如荣府贾母娘娘的病逝,黛玉的身世揭示和遭受贾宝玉、王熙凤的欺骗等。
这些情节揭示了豪门贵族家族的凋敝,也反映了社会黑暗面的存在,无不折射出小说的悲剧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命运”这个概念,人们多认为命运是由天数决定的,如同《易经》所说的“天人合一”,人的命运是天数合适的结果。
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悲剧的根源。
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注定了无法在世俗的礼教中得到认可,他们的命运也注定了失败和悲剧。
以宝玉为例,他是红楼贾家的瑰宝,却同时又受到家族内部的排挤和在封建道德上的囚禁。
他的命运不仅在他自己手中,还与他的家族和整个封建文化密切相关。
从文化背景来看,小说也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恰恰是中国封建文化束缚人类天性、破坏人性自由与幸福的反映。
总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不仅体现在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封建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难题和思想体制下的命运掌控。
它的存在和价值,不仅在于对封建社会情感丰富的呈现,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人类自由精神的探索。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巨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运不可掌控
在《红楼梦》中,作家对命运的描写几乎贯穿始终。
小说中的人物都承担着使命和责任,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可预知的、充满了变数的。
比如薛宝钗曾经是高雅、睿智的女子,但是由于父亲的一场丑闻而被强嫁给曹雪芹,最终沦为了病弱、消沉的妇人;贾宝玉虽然是贵族之后,却承受了家族的衰败和贫困,而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作家深刻的命运观。
二、虚幻与现实交错
小说中的世界既是美丽、华丽的虚幻世界,又是严酷、残酷的现实世界。
作品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人生中无法抵御命运巨轮带来的挫折和苦痛。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面对社会艰苦的现实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痛苦。
三、生死与离别
小说中频繁地出现生死和离别的情节,这也是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人物的死亡和离别,展现出失去和
绝望的悲哀。
例如,贾母、贾琏、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死亡,以及园内园外许多亲情友情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综上所述,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使小说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1.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由“金玉良缘”取代“木石前盟”①木石前盟——宝、黛爱情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有“还泪”之说,事实上已明白地揭示书中宝黛的爱情注定要以悲剧作结。
宝黛恋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这样的思想基础上。
这种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这就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爱情必然受到摧毁,必然以悲剧告终。
②金玉良缘——宝、钗婚姻悲剧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但“到底意难平”,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时代悲剧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
描绘了上至皇室,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富贵家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剧①元妃:才选凤藻宫,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闷死在深宫。
②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一载赴黄粱”③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远嫁他乡,"掩面泣涕"④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出家为尼,“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⑤史湘云:“英豪阔达”,爽朗乐观,“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湘江”,命运坎坷。
5.人生悲剧(以宝玉为例)始:不惧怕生活,正视生活,对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体的存在价值、存在目的还抱有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
末:在现世中,总是深深感到:不但事物无常,人生易老,就是感情也不能永久保存。
于是,陷于失望之深渊,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终于抛下一切远离尘嚣。
这是他对生命的个体价值写人生理想的沉思后的依然抉择。
4.正统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1)迎春:善良,但也很懦弱,从而导致自已让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受别人控制,摆布和欺负的敏感度降低。
而且,还往往会纵容与姑息不合理的事情。
结果,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沦为其父贾赦还债务的替罪羊。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与悲剧心理的解读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与悲剧心理的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精妙的构思,展现出了悲剧意识与悲剧心理。
通过对《红楼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悲剧元素和人物的悲剧心理。
首先,悲剧意识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小说以贾府的衰落为线索,展现了一个豪门世家的兴衰过程。
贾府原本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家族,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交织,最终走向了毁灭。
作者透过贾府的兴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悲剧意识。
无论是贾府的兴旺还是衰败,都是命运的安排,人们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
这种悲剧意识贯穿整个小说,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其次,小说中众多人物的悲剧心理也是《红楼梦》的重要元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是一个世家子弟,从小就被宠爱成长。
然而,他却深陷于红尘之中,陷入了情感的困惑与痛苦中。
他渴望真爱却无法得到,最终以病死的方式离世,成为整个故事的悲剧英雄。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才华出众、性格独立的女子,她深情而不被深情,最终因为无法忍受命运的安排而自愿离世。
她的悲剧心理凸显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这些悲剧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和心理状态,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另外,小说中的一些描写和情节也凸显了悲剧意识和悲剧心理。
例如,贾府的草木花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谢,预示着一个盛极而衰的命运。
而贾府的建筑也被赋予了生命力,随着人们的命运变迁而发生变化。
这种对时间和命运的把握,透露出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人生悲剧的深刻思考。
总之,《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心理贯穿整个作品,通过对命运、人性和封建社会的揭示,让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境遇。
虽然小说中存在悲剧的元素,但它也展示了人类的坚韧与勇敢,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使得《红楼梦》成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的文学巨著。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作者:张子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人们在谈及《红楼梦》的时候,往往很难规避《红楼梦》中的悲剧意识。
这就需要我们对《红楼梦》的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心理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红楼梦》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悲剧性作品,它描绘了封建时期个人、家族以及社会的悲惨命运,整部小说中都弥漫着一种凄婉哀怨的感傷。
本文从作者曹雪芹本人、宝黛爱情故事和整个家族的衰败等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这本书的悲剧意识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解读1、了解曹雪芹的一生,折射无常的生命悲剧《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户之家。
他的家族与当时的皇族有关,家族也曾经有过鼎盛的繁华着锦时期。
但在康熙和雍正政权交替之时,曹雪芹的家族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而当时贵为世家公子的曹雪芹也从钟鸣鼎食的皇亲国戚沦为阶下囚,在北京西郊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
曹雪芹的一生可谓是尝尽了世间冷暖,曹雪芹经历了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
经历了这一切世态炎凉和沧桑巨变的曹雪芹好像坠入无底的命运深渊,他深深地感到了命运的无定无情和人生的变幻莫测,并产生了“色”“空”“梦幻”等一些厌世消极的念头。
然而,正是他的曲折人生和传奇经历为他创作《红楼梦》这部巨作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源泉和创作契机。
《红楼梦》之所以称为“梦”,就是因为曹雪芹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写照都凝聚在“梦”这个虚无缥缈而又恍惚无定的字眼中,同时“梦”字也反映了曹雪芹对现实社会和人的一生的深刻思考。
关于生命的悲剧意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就体现了出来,整部小说从一种生命的荒谬和虚无中开始的。
曹雪芹还在书中说“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次数立意本旨”。
2、分析宝黛爱情故事,解读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书中金陵十二钗的悲剧代表,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我们将从宝玉和黛玉的生活、身世方面来解读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原因。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F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Y是分不开的,贾府的Y乱无耻已经到了乱L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Y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
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剖析,都会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悲剧意蕴所震撼。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大体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生悲剧。
这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开卷从女娲炼石补天神话引申而来,写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因未能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被一僧一道幻形为通灵宝玉,携至尘寰,亲历了人间的离合悲欢与炎凉世态。
这是《红楼梦》最基本的情节模式。
主人公贾宝玉,其实就是这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
小说第三回有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批宝玉极洽。
词中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这幅形象确是顽石的翻版。
然而,宝玉和顽石不同,他决不因自己无材补天而自怨自叹、悲号惭愧,相反,他根本就不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块有裨于天的石料,从而走上了一条叛逆道路。
宝玉平生喜爱杂学旁收,却最怕读书,最厌恶八股文。
他认为除明明德外无书,儒家经典都是前人无故生事,而杜撰出来的。
他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嘲笑读书上进的人皆为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
他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因此,当他会见贾雨村之类的官僚时,便是一副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的神态,一点儿也没有与姐妹们相处时的风流洒脱。
尤其是宝玉否定了统治者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指斥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竟何如不死的好。
他从精神上背叛了封建礼教,他所动摇的是支撑苍天的四极。
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在异端的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评认为,宝玉有三大病,一是恶劝,二是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
所谓重情不重礼就是以情抗礼,这是他叛逆精神的核心内容。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写了美的毁灭, 是真正的悲剧,无数漂亮、聪慧的奇女子相继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而且“越美, 也就被毁灭得越快、越惨、越彻底”, 令人为之扼腕叹惜。
这使《红楼梦》成了“ 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
因此, 本文以《红楼梦》中风华正茂的青年女性为关照对象, 着力刻画“群芳”的“美”与“悲”, 从而深刻领悟其中的悲剧意韵, 以警醒众生的浮沉之梦。
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
一《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写了美的毁灭《红楼梦》写了大量美的人物、美的景象的毁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描写了许多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大观园里几乎所有的女子都是悲剧人物( 如黛玉、宝钗、妙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晴雯、袭人、香菱…… ) 。
鲁迅先生指出:“在我眼下的宝玉, 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证成多所爱者, 当大苦恼, 因为世上, 不幸人多。
惟僧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 得小欢喜, 少有罣碍。
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 与宝玉之终于出家, 同一小器。
”宝玉对人生悲剧不是熟视无睹,而是亲身经历, 故他的悲剧性比较丰满。
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2.1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伤害在《红楼梦》的悲剧中, 不仅那些出身卑微的女性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侯门公府千金们, 也不能因为地位高贵而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这在无形中道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伤害。
比如, 一向具有叛逆思想、孤标傲世的林黛玉, 自然很难容于当时的封建礼法。
纵然才貌双全、心高气傲, 但毕竟是寄人篱下, 终身大事无人做主, 直到“泪尽夭亡”;且不说黛玉, 便是“安分随时”、“德言工容”俱佳的薛宝钗, 也难得善终, 在冥冥中成了“金玉良缘”的牺牲品;而已经登上封建时代至尊至贵地位的贾元春, 却更是“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迎春则是误嫁了一个“中山狼”,婚后一年便被恶夫孙绍祖折磨致死;探春虽“才自清明志自高”, 却是改变不了其庶出的身份, 终是远嫁海隅, 就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 一去难复返了;惜春是“勘破三春景不长”, 选择了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实际是一种无奈的心态;及至那光芒万丈、“男子万不及一”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到头来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至于史湘云, 尽管“厮配得才貌仙郎”, 但“终久是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 重现“幼年时坎坷形状”, 也是如李纨一般命运, 青春守寡, 美景不长;即使是“金玉质”的妙玉,“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欲洁”终未洁, 身“陷淖泥中”⋯⋯2.2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曹雪芹家庭的衰败与同时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很不相同, 曹家是突然衰败, 因犯罪抄家而衰败的, 一下子一落千丈, 曹雪芹带有深沉的幻灭的悲哀。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
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剖析,都会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悲剧意蕴所震撼。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大体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生悲剧。
这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开卷从女娲炼石补天神话引申而来,写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因未能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被一僧一道幻形为通灵宝玉,携至尘寰,亲历了人间的离合悲欢与炎凉世态。
这是《红楼梦》最基本的情节模式。
主人公贾宝玉,其实就是这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
小说第三回有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批宝玉极洽。
词中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这幅形象确是顽石的翻版。
然而,宝玉和顽石不同,他决不因自己无材补天而自怨自叹、悲号惭愧,相反,他根本就不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块有裨于天的石料,从而走上了一条叛逆道路。
宝玉平生喜爱杂学旁收,却最怕读书,最厌恶八股文。
他认为除明明德外无书,儒家经典都是前人无故生事,而杜撰出来的。
他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嘲笑读书上进的人皆为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
他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因此,当他会见贾雨村之类的官僚时,便是一副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的神态,一点儿也没有与姐妹们相处时的风流洒脱。
尤其是宝玉否定了统治者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指斥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竟何如不死的好。
他从精神上背叛了封建礼教,他所动摇的是支撑苍天的四极。
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在异端的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评认为,宝玉有三大病,一是恶劝,二是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
所谓重情不重礼就是以情抗礼,这是他叛逆精神的核心内容。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内容摘要对于《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一般的论述思路都是由个体联系整体,本文也是分别通过“人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家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来分析作品的悲剧意义,从而印证整部悲剧的必然性。
在论述“人的悲剧”时,是以尤三姐和晴雯作为例子,提出封建礼教通统治与束缚下悲剧的必然性,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坚持真我,但最后都逃不过悲惨的结局;用贾宝玉的不作为和王熙凤动机不纯的作为为例论述《红楼梦》反映的“人生的悲剧”,在论述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的同时,为后面的论述做了铺垫;“家的悲剧”的必然性,不止在于贾家上下的骄奢生活,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爱”,贾府众人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却全然不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致使盛极一时的家族最终败落;作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完全是封建王朝氏族的缩影,是客观显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写照,全文通过《红楼梦》悲剧意义的研究,来印证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一把辛酸泪”那对于家道没落的悲泣和“谁解其中味”那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奈。
充分肯定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是真正地悲剧中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的悲剧小说,无论我们对于《红楼梦》做出怎样的研究和评价,出于对曹雪芹及这部作品的尊重与认同,我们要将它作为一部悲剧小说来看待,所以,研究《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首先,要对这部小说有较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典型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之杨若古兰创作岳阳楼区教育局黎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良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敬.同时,《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却又是女性的悲剧.中国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悲剧,早已上演了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写出来.《红楼梦》不但写出了以贾府为中间的四大家族必定没落的悲剧命运,写出了宝黛恋爱的悲剧和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而且写出了在时代悲剧笼罩下一大批青年女性的悲剧.形成悲剧的缘由或因为思想性情与世分歧,或因为寻求她们当时不成能得到的东西,或者仅仅因为年轻貌美而成为嫉妒或猎取的对象.但总的缘由乃是她们不幸生活在“末世”,“生于末世运偏消”.不单是贾府,全部封建社会都进入了末世.恰是时代的悲剧、家族的悲剧,决定了这些女性的悲剧;而这些女性的悲剧,又作为全部家族大悲剧的一个构成部分,汇合到家族命运的主旋律当中.《红楼梦》通过这些悲剧的集中描写,目的就在于写出一个包含恋爱悲剧、婚姻悲剧、青春悲剧在内的人生悲剧.鲁迅师长教师说过:“真实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与传统悲剧分歧,它是一部“彻彻底底之悲剧”(王国维语).《红楼梦》的悲剧具有多重含义:表层含义是通过描写的一大批女性抽象来体现的,通过青春、恋爱和生命之美和这类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幕幕深沉的人生悲剧.深层含义是通过贾府这一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命运感.这类命运感实质上乃是作者所没法理解、没法掌控的历史必定性.因为曹雪芹师长教师独特的生活感受,使得他将本人在人世当中所体验到的一切痛苦和忧患,提升到形而上的、人类痛苦的高度,当作一种命运感来思考.《红楼梦》的悲剧,不是因为个人恶行或小丑播弄形成的,它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成理喻的命运感,不管是好人坏人、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全都逃不脱毁灭的命运.如许使得《红楼梦》在悲剧的探索上,排除了任何概况的偶然性,不断追随到社会的最深层.也恰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得《红楼梦》达到了批判理想的历史高度.王国维把悲剧分为三个条理,一是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二是因为盲目的命运者;三是因为剧中任务之地位于关系不克不及否则者,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红楼梦的悲剧属于第三种,这类必定的美的幻灭更加让人震动心碎.。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和 其 他 课 程 相 比 ,有 特 殊 的难 度 。因此 相 对 于 其 他 课 程 的 教 师而 言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的 业 务 素 质 与 教 育 教 学 能 力 素 质 要 更 高 。
教 育 能 力 素 质 由于 存 教 育 中处 于 隐性 地 位 ,容 易 被 人 忽 视 ,但 它 又是 教育 过 程 中不 可 缺 少 的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要 掌 握 在 不 同学 科 教 学 中进 行 德 育 的方 式 、方 法 .善 于 从 教 材 中 挖 掘 德 育 教 材 ,培 养 学 生 的 道 德 判 断 力 和 道 德 敏 感 性 :以 自己 的 高 尚品 质 影 响学 生 ,达 到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的 效 果 。另 外 ,教 育 能 力 更 多 的 指 教 学 能 力 ,它 是搞 好 教 学 的 必 要 条 件 ,不 仅要 求 教 师 有 丰 富 的 学 科 知 识 .而且 要 有 灵 活 多 变 的 教 学 策 略 .从 而 使 学 生 更 快 地 掌 握 知 识 。
3.要 进 一 步 增 强 吸 引 力 虽 然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是一 门科 学 ,但 也 讲 求 艺 术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要 以 丰 富 的 内容 充 实 人 ,以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感 染 人 。要 在 吃 准 吃 透 教 材 的 基 础 上 钻 研 讲 课 艺 术 ,坚 持 贴 近 实 际 、贴 近生 活 ,争 做 育 人 楷 模 ,努 力 提 高 职 业 道 德 素 质 :要 忠 减 党 的 教 育 事 业 ,具 有 强 烈 的 事业 心 和 责 任 感 ,用 高 尚 的 人 格 魅 力 影 响 和 感 染 学 生 ,做 学 生 心 灵 进 步 的 疏 导 者 、良好 品 德 养 成 的示 范 者 。 4.要提 高个 人 的知 识 储 备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除 了具 备 坚 实 的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基 础 以 外 ,还 必 须 有 比较 合 理 和 完 善 的 知 识 结 构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除 了应 当 熟 练 掌 握 本 专 业 的知 识 外 .在 经 济 学 、文 学 、 历 史 学 、教 育 学 、心 理 学 、伦 理 学 等领 域 应 当 具 有 一 定 的修 养 , 对 现 代 自然 科 学 知 识 也 应 略 知 一 二 。这 是 因为 只有 教 师 懂 得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卷。
本文将探究《红楼梦》中的悲剧艺术,并分析其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曹雪芹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亲眼目睹了家族的衰落和社会的黑暗。
他将这种感受融入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中,通过精细入微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呈现了一幅封建社会的悲剧画卷。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作手法:曹雪芹采用了独特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和情节。
例如,他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悲剧命运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虚伪狡诈进行了对比,使得悲剧效果更加突出。
同时,他还运用了暗示和隐喻等手法,使得小说的悲剧氛围更加浓厚。
审美特征:《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被深刻地刻画出来。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也极具审美价值,使得读者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思想意义:《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小说通过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同时,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使得读者在欣赏悲剧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使读者在欣赏悲剧的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人生的美好。
《红楼梦》还启示了读者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勇敢地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其悲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悲剧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活着》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双层叙事结构和悲剧艺术特征,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了人生的苦难与生存的意义。
第三节《红楼梦》的悲剧主题
痛苦首先来自两情相知的艰难。《红楼梦》所描写的爱情不是那种戏剧化了的 一见钟情 ,而是以心灵的沟通与交融作为基本前提的。父母早亡 ,寄人篱下 ,而又孤高 洁傲的黛玉 ,不能不在爱情方面寻找志趣相投的知音。而在那个绝不容许真正的爱 情生长的恶劣文化环境里 ,她又不得不时时敏感地守卫自己的心灵。宝玉是她唯一 的知音。但是宝玉的婚烟却有着众多的可能性 ,宝玉自己也有一个从泛爱到专一的 过程。既要追求高尚美好的爱情 ,又要保护自己独立自尊的人格 ,黛玉因而养成了多 愁善感的性情和充满矛盾的爱情心理。她有一根极敏感极易受伤害的爱情神经。 “情重愈斟情 ”欲,亲反疏 ,求近反远 ,以假乱真 ,真假难辨。黛玉这种特异的爱情心理及 其表现 ,也给宝玉制造了许多痛苦 ,甚至常常使他变成痴呆 ,不知所措。第二十九回写 道 : “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 ,
第三节《红楼梦》的悲剧主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楼梦》产生的时代 ,虽然正值所谓 “康乾盛世 ”然,从整个封建制度的漫长延 续过程来看 ,却只不过是西山夕照 ,留下一片 “最后的辉煌而已 ”其,必然衰亡之势已经 日益显露。在思想界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一股世纪末的情绪正在蔓延 ,感伤思潮笼 罩文坛、诗坛、剧坛和小说界 ,在反思旧制度和传统文化及其积弊的沉重忧患意识 中 ,冲破腐朽文化的千年格套 ,向往思想解放 ,追求个性舒张的民主进步思想 ,继晚明之 后 ,更不可遏止地生长起来。产生在这样一种时代文化氛围之中 ,而且似乎要对整个 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文化作一个艺术总结的《红楼梦》 ,虽然也不时描写歌舞宴乐与 欢声笑语 ,但从情节的走向、人物命运以及创作者感伤意识的不断流露等许多方面 来看 ,它都是一部催人下泪更启人感悟的大悲剧。《红楼梦》的所有描写 ,最终都指 向了一个深刻的悲剧主题。正是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悲剧色彩如同一幅深沉而宏大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眼前,令人沉浸其中,感慨万千。
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大多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以贾宝玉为例,他出生于富贵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有着一颗叛逆而敏感的心。
他厌恶功名利禄,追求真挚的情感和自由的生活,然而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他的理想注定无法实现。
最终,他在家族的衰落和爱情的破灭中,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贾宝玉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的悲剧。
林黛玉是另一个令人心痛的角色。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聪明灵秀,才情出众,却生性敏感脆弱。
她与贾宝玉之间纯洁而深厚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备受磨难。
她的多愁善感和尖刻言辞,其实是她在那个压抑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和反抗。
然而,她的反抗是如此无力,最终在孤独和病痛中香消玉殒。
林黛玉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她们没有自主选择爱情和生活的权利,只能成为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除了主要人物,《红楼梦》中众多的配角也有着各自的悲剧。
王熙凤精明能干,却因贪婪和狠毒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香菱身世可怜,被拐卖为奴,历经磨难,却始终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尤二姐、尤三姐虽有几分美貌,却因社会的污浊和家族的纷争,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人物的悲剧,共同构成了《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悲剧网络,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还体现在家族的兴衰上。
贾府曾经是何等的繁华富贵,钟鸣鼎食,烈火烹油。
然而,在种种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压力下,贾府逐渐走向衰落。
家族中的子孙们大多不学无术,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导致家族经济入不敷出。
同时,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也让贾府陷入了困境。
最终,贾府被抄家,昔日的荣华富贵化为乌有。
这种家族的兴衰,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
从更深层次来看,《红楼梦》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人性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人性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充满悲剧意味的作品。
其中,人性悲剧作为主题贯穿全书,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1. 人性的弱点与悲剧在《红楼梦》中,人性的弱点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种人性的弱点常常导致悲剧的发生。
比如,贾富的贪婪使他最终陷入了家族的衰落;贾母的偏爱和对子女的过度溺爱成为导致纨绔子弟出现的根源;宝玉的懦弱和消极性格使他在情感纠葛中受尽煎熬。
这些人性的弱点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悲剧的展开,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2. 环境与人性的互动《红楼梦》中的人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环境对人性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性的弱点也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变化。
比如,家族的衰落与环境的变迁、道德沦丧与社会风气的败坏,都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物的命运。
这种环境和人性的互动,使得悲剧的发生既是人性的必然结果,也是环境的必然反映。
3. 对人性的反思与警示作为一部悲剧,《红楼梦》不仅仅是对人性的揭示,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警示。
通过展现人性中的弱点和其所导致的悲剧,作者试图告诫人们,不断强化自我,提高人性的修养,避免重蹈悲剧的覆辙。
这种对人性的反思和警示,是《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所在。
4. 符合人性普遍性的悲剧《红楼梦》所展示的人性悲剧具有普遍性,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性的弱点与悲剧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无论是当代还是未来,人们都可以从《红楼梦》中的悲剧意义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总而言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一即是通过展示人性的弱点与悲剧的发生,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警示。
这种悲剧意义具有普遍性,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述《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论述《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内容提要:宝黛钗三个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及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造成这一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
透过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悲剧是无所不在的,无论是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命运性格社会《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它是贯穿《红楼梦》全书最主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命运的悲剧《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把这悲剧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
贾宝玉本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有补天之才却不得实现补天之志,偏偏又通了性灵,有了感觉,有了灵魂。
曹雪芹以石头的来历暗示顽石的幻象——贾宝玉是个不容于当世的人。
因此贾宝玉的思想行为在世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贾宝玉人生的悲剧也是冥冥中注定的。
绛珠草“还泪”之说,明白地揭示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注定要以悲剧作结的。
曹雪芹认为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不是宝黛钗等人能够把握或更改的,因而是命中注定的。
《红楼梦》的开篇,作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神话故事来表明这一故事是一出命运的悲剧。
但同时,作者也认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绝不仅是命运的捉弄,还有着性格和社会的因素。
因此,《红楼梦》描写宝黛钗三个的爱情婚姻悲剧时,也着重突出了造成这一爱情婚姻悲剧的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性格的悲剧关于宝黛钗三人的形象问题,历来争论颇多。
但勿庸置疑的是,他们三人都有着不同的出身背景,而正是这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浅析《红楼梦》
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浅析《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描绘了贾宝玉等人在清朝时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是西方文学中的一种理论,适用于分析《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起承转合、必然性、复杂性、伟大的英雄和悲惨的结局。
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
首先是起承转合。
小说以贾宝玉的梦境为开端,随后从贾宝玉等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展开叙述,经过种种磨难和挫折,结局悲惨。
这种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的要求。
其次是必然性。
《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由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所导致的。
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所以走向悲剧,是因为贾宝玉虽然喜欢林黛玉,但是却对他周围的社会环境毫不关心,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林黛玉。
这种必然性的安排也是悲剧论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次是复杂性。
小说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复杂的心路历程都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复杂性为小说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冲突和故事情节。
再者是伟大的英雄和悲惨的结局。
贾宝玉是小说中的主要英雄形象,他有着出色的天赋和高贵的家世,但是却生活在一个虚伪、堕落的社会环境中,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这种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悲惨的结局也符合悲剧论的要求。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对于分析《红楼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符合悲剧论的要求,展现出了复杂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此外,小说中还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思想
作者:赵琰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5期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部名著当中最受争议的文学名著,在学术界中专门为她开辟了“红学”研究。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就像它的前言诗一样,变幻莫测。
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她独特的悲剧色彩。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在《红楼梦》中体现得非常完美。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悲剧色彩进行浅析。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思想
一、家族悲剧
《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繁华走向衰败的生活。
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看似和乐融融,其实从《红楼梦》中,看到更多的是人的自私自利,当自己的利益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才显露出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
书中赵姨娘为了让自己儿子获得贾府的家族继承权,竟然不惜昧着良心施法暗害宝玉,致使宝玉险些丧生,这种置亲人于死地的戏码,早在贾府上演得“风生水起”。
而另一边的公子姐儿依旧沉沦于贾府这个空壳所营造出来的吟诗作对的“书香生活”,他们并不知道灭亡的魔爪已悄无声息地伸向这个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大家族。
在这个大家庭里,亲情早已变得暗淡无味,作为专制家长的代表贾政来说,他与宝玉之间的父子情早已不复存在,血浓于水在这个腐朽奢靡的贾府荡然无存。
二、时代悲剧
有人说《红楼梦》的悲剧是在于它所处的这个时代太腐败,但是曹雪芹当时也不可能在书中说得“太明白”,所以只得用贾府这一个“缩影”去映射当时清政府的腐朽封建。
曹雪芹并不懂什么叫封建王朝、封建思想,因为他本身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只是他算是其中少有的含有“新思想因子”的觉醒的清朝人。
在《红楼梦》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双玉”之间的悲剧爱情,可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场看似完美的爱情走向死亡的呢?首先,从贾宝玉出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他的婚姻就已沦为家族利益的一项工具,而不可能是一桩单纯的男婚女嫁。
因为处于封建社会中的名门望族,儿女之间的情爱早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众所周知,黛玉幼年丧母,家境也不如宝钗优越,性格又有些叛逆,没有宝钗那样保守传统,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时代,贾府的众家长自然选择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三、文化悲剧
有人说:“《红楼梦》的诞生是一个奇迹。
”因为,《红楼梦》提出了生存的价值意义,就像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拉开了一条冲破封建思想的裂口,涌出的是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
但是,这样一部与当时文化格格不入的作品,即便再优秀,也注定会被封建统治者打压。
因为他们畏惧这种思想所带来的解放,畏惧这种思想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当时的中国是处于封建社会开始分解、从封建经济体系内部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的时期。
同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相对立的市民思想不断壮大,更加深了封建统治者将《红楼梦》列入禁书的决定。
四、人物悲剧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如花似玉,个性分明,可是都是一幅幅“美人泪”的悲剧画卷。
其中,笔者以晴雯为例,浅析十二钗的悲剧人生。
不可否认,晴雯是一个自尊自爱、性格率直的姑娘,并且有着跟黛玉相似的美丽容颜,所以,在大观园中尤为受到宝玉的宠爱。
可就是因为这样,晴雯才招致她人的嫉妒,诽谤,告她与宝玉有私情,才会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被几个婆子拖了出去。
晴雯的悲惨结局果真印证了她的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她的死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明锐地照出了这个社会污浊的保守思想。
五、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宝黛”恋的凄美,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充当着不满封建社会及其制度的角色,有别于当时的一般贵族青年,追求着自由恋爱,所以,这样的爱情在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制度下存活的名门望族来说显然是不被承认的。
再加上林黛玉天性孤傲,叛逆,有着追求平等地位的思想,这在当时贾府的家长看来实际不符合礼教。
而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品格端庄,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典型的封建传统的媳妇标准。
这样一再对比,结果就很明显了。
这场“三角恋”中,没有谁对谁错,他们都是封建统治下的可怜的牺牲品罢了。
六、结语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一部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