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的巨著。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展示了一个豪门贵族家族的衰落和社会黑暗面的揭示。
本文就从小说的情节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探讨其悲剧意义。
一、从情节角度探讨悲剧意义小说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这段悲剧爱情的发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文化和社会的因素所导致的。
贾宝玉自小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异类,他继承了家族中的文化基因,喜爱诗词、音乐和戏曲等艺术形式。
然而,这与其所处的封建社会文化环境不符,他渴望现代思想的冲击,却又无处寻求。
林黛玉则是身世悲惨的宝贵之女,清高、明理而又内心敏感、脆弱。
她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与其所处的贵族家族固有的婚姻制度互相抵触。
两人的相爱相杀,正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反映。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悲剧情节,如荣府贾母娘娘的病逝,黛玉的身世揭示和遭受贾宝玉、王熙凤的欺骗等。
这些情节揭示了豪门贵族家族的凋敝,也反映了社会黑暗面的存在,无不折射出小说的悲剧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命运”这个概念,人们多认为命运是由天数决定的,如同《易经》所说的“天人合一”,人的命运是天数合适的结果。
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悲剧的根源。
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注定了无法在世俗的礼教中得到认可,他们的命运也注定了失败和悲剧。
以宝玉为例,他是红楼贾家的瑰宝,却同时又受到家族内部的排挤和在封建道德上的囚禁。
他的命运不仅在他自己手中,还与他的家族和整个封建文化密切相关。
从文化背景来看,小说也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恰恰是中国封建文化束缚人类天性、破坏人性自由与幸福的反映。
总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不仅体现在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封建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难题和思想体制下的命运掌控。
它的存在和价值,不仅在于对封建社会情感丰富的呈现,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人类自由精神的探索。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巨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运不可掌控
在《红楼梦》中,作家对命运的描写几乎贯穿始终。
小说中的人物都承担着使命和责任,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可预知的、充满了变数的。
比如薛宝钗曾经是高雅、睿智的女子,但是由于父亲的一场丑闻而被强嫁给曹雪芹,最终沦为了病弱、消沉的妇人;贾宝玉虽然是贵族之后,却承受了家族的衰败和贫困,而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作家深刻的命运观。
二、虚幻与现实交错
小说中的世界既是美丽、华丽的虚幻世界,又是严酷、残酷的现实世界。
作品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人生中无法抵御命运巨轮带来的挫折和苦痛。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面对社会艰苦的现实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痛苦。
三、生死与离别
小说中频繁地出现生死和离别的情节,这也是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人物的死亡和离别,展现出失去和
绝望的悲哀。
例如,贾母、贾琏、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死亡,以及园内园外许多亲情友情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综上所述,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使小说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红楼梦》的悲剧性
《红楼梦》的悲剧性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大多古典小说的一个重要不同点,首先是它的悲剧性,中国古典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多以悲开始,以欢结束,由离开端,以合收束。
大都是以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富贵,冤屈得到昭雪,夫妻得以团圆作结尾,有一个读者期望的圆满结局。
在中国古典小说当中,极少有非剧,更少有真正的悲剧。
但《红楼梦》却不是如此,它是由大观园中众姐妹的聚会开始,以众芳凋零,人去楼空,花落人之为结局的。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失意的。
黛玉在爱情上不能如愿,抱恨而亡;宝玉对生活彻底绝望出家做了和尚;宝钗虽然得到了宝玉,但只一年就守了活寡;“凤辣子”在贾府曾一度大权独揽,威风八面,但最终“反误了卿卿性命”。
贾府虽曾一度蒙受浩荡皇恩,门庭显赫,“金银满箱笏满床”,到头来却落个“陋室空堂衰草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情节结构上,《红楼梦》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具有悲剧意义的作品。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1.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由“金玉良缘”取代“木石前盟”①木石前盟——宝、黛爱情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有“还泪”之说,事实上已明白地揭示书中宝黛的爱情注定要以悲剧作结。
宝黛恋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这样的思想基础上。
这种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这就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爱情必然受到摧毁,必然以悲剧告终。
②金玉良缘——宝、钗婚姻悲剧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但“到底意难平”,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时代悲剧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
描绘了上至皇室,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富贵家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剧①元妃:才选凤藻宫,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闷死在深宫。
②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一载赴黄粱”③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远嫁他乡,"掩面泣涕"④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出家为尼,“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⑤史湘云:“英豪阔达”,爽朗乐观,“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湘江”,命运坎坷。
5.人生悲剧(以宝玉为例)始:不惧怕生活,正视生活,对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体的存在价值、存在目的还抱有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
末:在现世中,总是深深感到:不但事物无常,人生易老,就是感情也不能永久保存。
于是,陷于失望之深渊,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终于抛下一切远离尘嚣。
这是他对生命的个体价值写人生理想的沉思后的依然抉择。
4.正统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1)迎春:善良,但也很懦弱,从而导致自已让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受别人控制,摆布和欺负的敏感度降低。
而且,还往往会纵容与姑息不合理的事情。
结果,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沦为其父贾赦还债务的替罪羊。
红楼梦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然而,尽管其中充满了幽默、浪漫和温情,但整个故事却被普遍认为是一场悲剧。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红楼梦的悲剧性质。
一、故事情节的悲剧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悲剧元素渗透于始终。
首先,整个故事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描述了荣府的兴衰沉浮。
尤其是贾府的命运起伏,从繁华到衰落,再到最终的毁灭,表现了一种无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而荣府所代表的豪门家族的衰败,也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味。
其次,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命运也充满了悲剧性。
例如林黛玉,作为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天真烂漫、聪明伶俐,却命运多舛,最终以病逝的悲剧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贾宝玉,作为林黛玉的表亲兼情人,也饱受悲剧命运的煎熬。
他身陷情爱纠葛,并最终被逼远离家园,丧失了原本的纯真和快乐。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如贾母、贾政、王熙凤等,也都有自己的悲剧命运。
他们或为了家族利益牺牲自己的幸福,或在争斗中失去了爱人的守护,或被权谋之争所吞噬。
无论是贾府内部的人物,还是外部的其他角色,他们的命运都投射出悲剧的阴影,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沉重的氛围。
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红楼梦的人物命运彰显了悲剧性。
首先,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是红楼梦悲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无法抗拒的命运安排。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既是他们主动追求幸福的动力,又是最终导致悲剧结局的原因。
其次,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例如林黛玉的敏感多疑、贾母的顽固传统以及贾宝玉的放纵自我,这些性格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悲剧发生埋下了伏笔。
这些人物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他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使得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无法逆转的悲剧命运的感觉。
三、文化背景的悲剧性红楼梦在描述家族兴衰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岳阳楼区教育局黎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同时,《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却又是女性的悲剧。
中国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悲剧,早已上演了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写出来。
《红楼梦》不仅写出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必然没落的悲剧命运,写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而且写出了在时代悲剧笼罩下一大批青年女性的悲剧。
造成悲剧的原因或由于思想性格与世不合,或由于追求她们当时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或者仅仅由于年轻貌美而成为嫉妒或猎取的对象。
但总的原因乃是她们不幸生活在“末世”,“生于末世运偏消”。
不单是贾府,整个封建社会都进入了末世。
正是时代的悲剧、家族的悲剧,决定了这些女性的悲剧;而这些女性的悲剧,又作为整个家族大悲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汇合到家族命运的主旋律之中。
《红楼梦》通过这些悲剧的集中描写,目的就在于写出一个包括爱情悲剧、婚姻悲剧、青春悲剧在内的人生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红楼梦》与传统悲剧不同,它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王国维语)。
《红楼梦》的悲剧具有多重含义:表层含义是通过描写的一大批女性形象来体现的,通过青春、爱情和生命之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幕幕深沉的人生悲剧。
深层含义是通过贾府这一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命运感。
这种命运感实质上乃是作者所无法理解、无法把握的历史必然性。
由于曹雪芹先生独特的生活感受,使得他将自己在人世之中所体验到的一切痛苦和忧患,提升到形而上的、人类痛苦的高度,当作一种命运感来思考。
《红楼梦》的悲剧,不是由于个人恶行或小丑播弄造成的,它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理喻的命运感,无论是好人坏人、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全都逃不脱毁灭的命运。
这样使得《红楼梦》在悲剧的探索上,排除了任何表面的偶然性,一直追寻到社会的最深层。
红楼梦女性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女性命运的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描绘了众多女性角色的命运起伏,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呈现出了一幅悲剧般的画卷。
一、女性地位的被动在封建社会中,男权制度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女性处于被动地位。
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大多被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无法自主决策。
比如黛玉,原本是一个有才情、独立思考的女子,却在家族和父亲的安排下,被迫成为荣府的住持,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
她的自由被剥夺,终使她陷入悲剧的命运。
二、婚姻的惨状封建社会的女性婚姻观念着重于门当户对、妇德妇言,强调家族的利益,而忽视个人感情和幸福。
女性被迫嫁入豪门,成为政治联姻的工具。
如贾迎春,她被迫嫁给和她没有感情的贾家,最终导致了她的生活悲剧。
婚姻的不幸福使得许多女性在红楼梦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三、命运的无情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命运多舛、无情。
她们的悲剧纷纷展开,如迎春、探春、黛玉等人都成为了命运的牺牲品。
她们备受煎熬,最终无法逃脱遭遇的悲剧。
其中,黛玉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她从小就被命运注定为悲情的存在,她的爱情和友情都以悲剧收场,最终权谋之争将她命丧黄泉。
四、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红楼梦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悲剧,使人不禁思考女性地位的重要性。
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被束缚,失去了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是对于女性的残酷剥夺。
究其原因,是封建制度下的观念所致,需要真正的改革与进步。
总结:红楼梦是一部以描绘女性命运的悲剧为主线的古典文学巨著。
通过对女性地位的被动、婚姻的惨状、命运的无情的描述,使人对封建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无奈深感触动。
这部作品引发了人们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人的价值的被毁灭是最大的悲剧,《红楼梦》就是一出最大的悲剧。
可以说,《红楼梦》整部书始终都笼罩在悲剧的氛围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红楼梦》中描写了各种悲剧,而爱情、婚姻悲剧又是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种,从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真挚爱情,到司棋与潘又安之间的真情表露、双双殉情;从张金哥与守备公子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到尤二姐对柳湘莲的一往情深,可以说无一不是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
即使象小红与贾芸之间的遗帕相思,贾蔷和龄官之间的情意缠绵,也都带有淡淡的哀伤。
其他如尤二姐的爱情婚姻悲剧,薛宝钗、元春、迎春、李统、平儿、香菱等的婚姻悲剧等等,不胜枚举。
《红楼梦》正是通过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青年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自由恋爱”的不可能成功的必然性及封建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制、封建礼教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同时也说明了这些青年女子的爱情悲剧是历史的悲剧,在那个时代她们的爱情之花是必然要枯萎的。
我们知道,《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
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
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尘世)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
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
后来,甄家遭火灾败落,甄士隐落了个出家的结局。
甄家的这个悲剧,全面预示了贾府的悲剧,甄(真)就是贾(假)、贾(假)就是甄(真)。
贾雨村也是如此,“因他生千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因而进京求取功名,却“又淹蹇住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F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Y是分不开的,贾府的Y乱无耻已经到了乱L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Y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de yishu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de yishu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全书记述的是那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
以冯珊珊家为中心的旧时社会的历史,特别是以冯家的宫刑与下落为核心的典型家族的封
建伦理及悲剧下落的故事。
全书藉由一系列的惨剧,真实地表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封建
道德的虚伪,把封建的悲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呼应张慈扬所说的“红楼梦里,每个
人都是悲剧的角色。
”
《红楼梦》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性。
全书着重记述了定陶家故事情节中,从宝玉出生就
颠沛流离直至家破人亡的悲痛故事。
宝玉本为一匹春秋兵,然而触及封建法缮之后,却一
蹶不振,在历经误会、诋毁、被迫娶妾、逃家等周折下,活力荡然无存,精神萧索,最终
只能以身负命救护知己宝钗。
接着,林黛玉受着误会与熏炼而断送婚姻的希望而无抑止的
表达着悲痛的情感,而薛宝钗、薛宝琴、贾母等人则更由于封建法缮和宗法规范,以及贾
宝玉为取高尚品格而漫无目的熏陶和政治舞弊,而遭到牢狱之灾。
尤其是贾母,屡屡举起
自己的“女托”,结果受到贾雨村癿讨好及兰贵人的陷害,而不知所措,只能黯然消瘦、
离去。
更为悲剧的是,封建礼教之态和其特有的“家规”,以及封建伦理中以褐婆以及
“弃逆绝宪”来正名正义,竟未能拯救一片地域乃至一类人民和一道文化的悲剧下落,而
以此及把有言之喻无穷尽,在此提出社会之批判。
总之,《红楼梦》内容丰满,唤起了一个个珠联璧合、情节离奇、悲剧跌宕的宫廷绮剧,昭示出封建道德背后的深深主题,使封建悲剧性得以完美表现,其无情的揭露和讽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品之一。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内容摘要】《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本文主要从封建家族的兴衰,宝玉、黛玉和宝钗爱情婚姻以及凤姐、黛玉的人生历程这几个方面探索其中的悲剧意识,形象生动地暴露了封建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意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以网状结构构思故事情节,着力表现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通家庭的兴盛衰落,人们的发家致富和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笔调,以青年男女间的爱恨为表层线索,层层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一、从家庭成员看家族悲剧《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淫逸上。
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
在贾府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的自私自利,人与人之间时时刻刻都有可能爆发尖锐的利害冲突。
赵姨娘可以为了给贾环争取家族继承权而施魇魔法暗害宝玉,险些令宝玉丧生。
置亲人于死地的手段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演绎得“美妙绝仑”。
外表的相亲相爱深深腐蚀着这个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大家族,贾家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作为专制家长的贾政,只想到个人的面子与声誉,与儿子宝玉的相处没有一点和乐融融的迹象,反倒是树起其道貌岸然的形象,对宝玉实施严厉的封建管制。
【推荐】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学习中心:西安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 年09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杨桢日期:2013 年09 月摘要《红楼梦》是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
它的伟大已经被每一位读者肯定,它不仅结构庞大,人物典型生动,语言流利传神,而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它以情感悲剧为主线,来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由胜至衰,真实地刻画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这幅画卷不仅塑造了形态迥异的人物形象,更费尽心力地描绘了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悲剧的价值在于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人生、社会理想。
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线索,以期对小说悲剧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精神冲突人生悲剧目录序言 (1)一、《红楼梦》悲剧精神概述 (1)(一)、悲剧问题的提出 (1)(二)、悲剧冲突的确立 (2)二、《红楼梦》悲剧精神的三个方面 (2)(一)、《红楼梦》的时代悲剧 (2)1、从封建与反封建看社会悲剧 (2)2、从家庭成员看家族悲剧 (3)(二)、《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3)1、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 (3)2、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 (4)(三)、《红楼梦》的人生悲剧 (4)1、晴雯的人生悲剧 (4)2、王熙凤的人生悲剧 (5)3、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6)三、总结 (8)参考文献 (9)序言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初三读后感作文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1200字
初三读后感作文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1200字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巨着《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曲封建制度下女性哀婉的悲歌。
《红楼梦》以宝玉和表妹黛玉、表姐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展现了一幅封建大家族由兴而衰,直至灭亡的历史画卷,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批判。
《红楼梦》不仅写出了封建大家族的悲剧命运,更具有深刻意义的是它还写出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各种不同的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清香甘冽的艺术之酒“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文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美丽聪慧,由于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形成了孤僻清高敏感多疑的性格,别人眼中“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一座愁城,无奈最后落了个“冷月葬诗魂”的悲剧。
作为林黛玉对立面的薛宝钗,她言行举止恪守封建礼教,蕙质兰心,堪称大家闺秀之典范,只是,她与宝玉的婚姻是封建制度下的一杯苦酒,“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这些诗一般优美的女性枉送性命?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去询问。
“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害死人!”我定睛一看,是曹雪芹曹老先生,他鬓发已染秋霜,全身佝偻,坐在山上的茅屋里,外面雪花纷飞,他烤起火炉,正写着作《红楼梦》。
是呀!如若不是封建社会,宝玉、黛玉这对鸳鸯又怎会被无情地棒打,宝钗又怎会更香长伴,还有青春守寡的湘云、李纨,远嫁的探春,出嫁不到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迎春,青灯缁衣长伴的惜春,早逝的王熙凤、元春,上吊缢死的秦可卿、鸳鸯,……她们是“薄命司”上注定没有好结果的人。
这时,我听见水边有一凄凉的声音,原来是跳井而死的金钏儿,她身着一身朴素的衣装,用麻布做的衣服逝去眼角的泪。
“我只不过是和宝玉开了两句玩笑,王夫人就骂我是‘下作的小娼妇’将我逐出院子,把我给逼死了!……”接着,我又看到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她脸色苍白,用微弱的声音抽噎着说:“我只不过生的好看一点,伶俐一点,太太就一口死咬定我是个狐狸精,最后导致我抱恙而死!……”真是“游幻镜迷指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只是那青春年少,只落得梦里花落满苑残!读《红楼梦》,就是聆听一部封建社会里唯一赞美女性、颂歌女性的大合唱;读《红楼梦》,就是品尝作者那隐藏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春秋笔法;读《红楼梦》,就是享受作者那心灵深处的凄凉悲婉、无奈和冷漠。
论《红楼梦》悲剧的彻底性
生 活 在 痛 苦 和 无 聊 中 。 如 独 守 着 有 婚 无 爱 婚 姻 的 薛 宝
钗, “ 独卧青灯古佛旁 ” 的惜春 , 享 受着“ 镜里恩情 , 梦 里 功名” 、 心 如 槁 木 死 灰 的 李 纨 … … “ 金 陵十二钗 ” 的悲惨 命运让 人扼 腕 叹息 , 除 此 而 外, 其余 的各异女子也没 有逃脱悲剧 的命运 , 如 晴 雯 终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1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2 5 7 ( 2 0 1 5 ) 0 3 — 0 0 1 5 — 0 2
《 红楼 梦》 是 中国四大名著之 一 , 自其 出世 以 来 , 文
人 学 者 对 它 的 鉴 赏 和评 论 不 可 胜 计 。如 今 的 “ 红学” 已 成 为 一 门专 门学 问 。 “ 红学” 研 究 形 成 了 较 大 的规 模 : 包 括 曹学 、 版本学 、 探 轶学 、 脂 学 等 。“ 红学” 现 象 足 以 证 明
让 读 者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时 常 融 入 自己 的 人 生 经 验 和 切 身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意识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宏观上看,《红楼梦》描绘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它揭示了家族的悲剧命运,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微观上看,《红楼梦》描绘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它揭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
比如,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恨情仇,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此外,《红楼梦》还揭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比如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也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它们也是家族悲剧沉沦的重要原因。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意识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来自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社会关系等,它们也是家族悲剧沉沦的重要原因。
《红楼梦》中的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
《红楼梦》中的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和情感变迁的描绘,展现了悲剧性的情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悲剧意味1.命运不可抗拒:在《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和家族压力所带来的束缚。
例如,贾宝玉从小就被安排与林黛玉订婚,但最终无奈地与秦可卿成婚,这揭示了命运对个体选择权的局限。
2.家族衰落:整个故事中贾家逐渐走向衰落。
富贵堂等建筑才华横溢地展示了贾府曾经的繁荣,而后来随着各种不幸事件发生,预示着家族势力渐弱甚至灭亡,凸显了悲剧的命运。
3.爱情的结局:作品中的爱情多是命运的牺牲品。
林黛玉和贾宝玉、史湘云和薛蟠等一对对情侣都未能最终走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无法成全美好爱情的无奈与惋惜。
情感揭示1.抱负与现实的冲突:作品中许多人物都怀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抱负,但他们最终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或者放弃。
这种情感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而痛苦的矛盾。
2.深深的失落感:许多角色在《红楼梦》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痛苦,如黛玉因宿命而忧伤沉郁,可见她们内心深处的失落感,以及对生活和命运不公平性的懊恼。
3.人性的复杂性:小说通过塑造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本身存在着光明与黑暗、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对立与挣扎。
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嫉妒和欺诈等行为,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总结《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小说,在其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方面有着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内容。
通过对命运不可抗拒、家族衰落、爱情结局等主题的描绘,它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中悲欢离合、命运无常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所受压力影响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情感的揭示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之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珍贵遗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之杨若古兰创作岳阳楼区教育局黎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良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敬.同时,《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却又是女性的悲剧.中国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悲剧,早已上演了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写出来.《红楼梦》不但写出了以贾府为中间的四大家族必定没落的悲剧命运,写出了宝黛恋爱的悲剧和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而且写出了在时代悲剧笼罩下一大批青年女性的悲剧.形成悲剧的缘由或因为思想性情与世分歧,或因为寻求她们当时不成能得到的东西,或者仅仅因为年轻貌美而成为嫉妒或猎取的对象.但总的缘由乃是她们不幸生活在“末世”,“生于末世运偏消”.不单是贾府,全部封建社会都进入了末世.恰是时代的悲剧、家族的悲剧,决定了这些女性的悲剧;而这些女性的悲剧,又作为全部家族大悲剧的一个构成部分,汇合到家族命运的主旋律当中.《红楼梦》通过这些悲剧的集中描写,目的就在于写出一个包含恋爱悲剧、婚姻悲剧、青春悲剧在内的人生悲剧.鲁迅师长教师说过:“真实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与传统悲剧分歧,它是一部“彻彻底底之悲剧”(王国维语).《红楼梦》的悲剧具有多重含义:表层含义是通过描写的一大批女性抽象来体现的,通过青春、恋爱和生命之美和这类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幕幕深沉的人生悲剧.深层含义是通过贾府这一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命运感.这类命运感实质上乃是作者所没法理解、没法掌控的历史必定性.因为曹雪芹师长教师独特的生活感受,使得他将本人在人世当中所体验到的一切痛苦和忧患,提升到形而上的、人类痛苦的高度,当作一种命运感来思考.《红楼梦》的悲剧,不是因为个人恶行或小丑播弄形成的,它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成理喻的命运感,不管是好人坏人、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全都逃不脱毁灭的命运.如许使得《红楼梦》在悲剧的探索上,排除了任何概况的偶然性,不断追随到社会的最深层.也恰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得《红楼梦》达到了批判理想的历史高度.王国维把悲剧分为三个条理,一是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二是因为盲目的命运者;三是因为剧中任务之地位于关系不克不及否则者,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红楼梦的悲剧属于第三种,这类必定的美的幻灭更加让人震动心碎.。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悲剧色彩如同一幅深沉而宏大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眼前,令人沉浸其中,感慨万千。
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大多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以贾宝玉为例,他出生于富贵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有着一颗叛逆而敏感的心。
他厌恶功名利禄,追求真挚的情感和自由的生活,然而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他的理想注定无法实现。
最终,他在家族的衰落和爱情的破灭中,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贾宝玉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的悲剧。
林黛玉是另一个令人心痛的角色。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聪明灵秀,才情出众,却生性敏感脆弱。
她与贾宝玉之间纯洁而深厚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备受磨难。
她的多愁善感和尖刻言辞,其实是她在那个压抑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和反抗。
然而,她的反抗是如此无力,最终在孤独和病痛中香消玉殒。
林黛玉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她们没有自主选择爱情和生活的权利,只能成为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除了主要人物,《红楼梦》中众多的配角也有着各自的悲剧。
王熙凤精明能干,却因贪婪和狠毒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香菱身世可怜,被拐卖为奴,历经磨难,却始终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尤二姐、尤三姐虽有几分美貌,却因社会的污浊和家族的纷争,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人物的悲剧,共同构成了《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悲剧网络,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还体现在家族的兴衰上。
贾府曾经是何等的繁华富贵,钟鸣鼎食,烈火烹油。
然而,在种种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压力下,贾府逐渐走向衰落。
家族中的子孙们大多不学无术,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导致家族经济入不敷出。
同时,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也让贾府陷入了困境。
最终,贾府被抄家,昔日的荣华富贵化为乌有。
这种家族的兴衰,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
从更深层次来看,《红楼梦》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红楼梦》爱情悲剧性——宝玉、黛玉、宝钗命运悲剧 (3)(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命定的爱情悲剧 (3)(二)独特的人物个性——形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4)(三)宝黛反世间之道而行的结局——理想的幻灭 (5)二、《红楼梦》女性人物之悲剧人生 (5)(一)贾氏四春的命运悲剧 (5)(二)贾府丫鬟们的命运悲剧 (6)三、《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之必然性及社会根源 (7)(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7)(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人物悲剧的根源,作品的本身也影射出作者内心的悲剧意识 (7)参考文献 (9)浅论《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摘要《红楼梦》一部洋洋古典巨著蕴含了无尽的悲剧性,一曲《好了歌》写尽了人们对功名、金钱、权势、情色的追求都是枉费心力的,这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红楼梦》涉及人物三百多个,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曹雪芹以自己独到的视角来描写每个人物,通过人物来反映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态度。
本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思想意蕴做了简要论述,通过文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人生和这些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和社会根源来浅显的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人物爱情女性悲剧必然性“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红楼梦》的故事开始于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本是一块孤独而宁静的石头,有着悠长永远的生活,无生命,无欲无求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可它偏偏有了“灵性”,“有了感觉,有了情意,有了灵魂……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
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
”于是,这块石头再也不能忍受神界的凄清和寂寞,它要用它的灵性去感知这个世界,主动要求下凡红尘,而经历了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种种欲望和痛苦,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如下是有关《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红楼梦》爱情悲剧性——宝玉、黛玉、宝钗命运悲剧 (3)(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命定的爱情悲剧 (3)(二)独特的人物个性——形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4)(三)宝黛反世间之道而行的结局——理想的幻灭 (5)二、《红楼梦》女性人物之悲剧人生 (5)(一)贾氏四春的命运悲剧 (5)(二)贾府丫鬟们的命运悲剧 (6)三、《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之必然性及社会根源 (7)(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7)(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人物悲剧的根源,作品的本身也影射出作者内心的悲剧意识 (7)参考文献 (9)浅论《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摘要《红楼梦》一部洋洋古典巨著蕴含了无尽的悲剧性,一曲《好了歌》写尽了人们对功名、金钱、权势、情色的追求都是枉费心力的,这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红楼梦》涉及人物三百多个,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曹雪芹以自己独到的视角来描写每个人物,通过人物来反映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态度。
本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思想意蕴做了简要论述,通过文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人生和这些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和社会根源来浅显的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人物爱情女性悲剧必然性“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红楼梦》的故事开始于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本是一块孤独而宁静的石头,有着悠长永远的生活,无生命,无欲无求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可它偏偏有了“灵性”,“有了感觉,有了情意,有了灵魂……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
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
”于是,这块石头再也不能忍受神界的凄清和寂寞,它要用它的灵性去感知这个世界,主动要求下凡红尘,而经历了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种种欲望和痛苦,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一、《红楼梦》爱情悲剧性——宝玉、黛玉、宝钗命运悲剧《红楼梦》所反映的当时社会里所存在的很多问题,无论是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以至风俗习惯等等,曹雪芹都做了广泛的反映和不同程度的审视。
其涉猎之广,堪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正如王希廉所说:“《红楼梦》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红楼梦总评》)而其中尤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
曹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立。
林黛玉初来贾府时,贾府上上下下对于她可能成为贾府儿媳怀着很大兴趣。
善于看风使舵、窥察贾母神色的凤姐就多次打趣林黛玉,第二十五回,亲昵地戏称:“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氏姊妹介绍贾府人物时,颇自信地说:“贾宝玉的婚事,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林黛玉孤傲性格的发展和叛逆思想的外露,她逐渐失去贾府统治者们的喜爱。
她和贾府的冲突,是以一种表面平静而内在深刻的形式进行的,是真正尖锐的。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为悲剧,不是由于宝钗的出现,也不是简单地由凤姐、王夫人,贾母造成的。
对于这些宝黛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曹雪芹并没有把她们写成像传统的戏剧小说里的小丑一样拨乱其间,而是写她们沿着封建社会不可抗拒的社会法则在进行活动。
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是简单地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造成了悲剧,这是曹雪芹高出于他的前辈的地方,也是写得更深刻的地方。
(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命定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
而且,其思辨内容的丰富和深邃,它伸向中国历史,文化、哲思、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精华和缺憾,囊括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
有人说薛宝钗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贾宝玉的“石”有两重性,既可化为土而生木,又可采炼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缘”两种潜在可能性。
在林黛玉代表的“木”字和薛宝钗代表的“金”字上,可以检索出中国文化一连串相关的意象及概念:木近水,金近火,阴柔与阳刚,寂寥与活溢,虚无与实有,悲观精神与乐观精神等等,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人生两种不同的本质认识的体现。
薛林二人是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而呈现的,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意义便是尝试某种取舍的可能性。
作为巨大的精神矛盾的负担者,贾宝玉的秉赋虽倾向于林黛玉,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
在当时的“礼”教面前,他是渺小的,以他个人的能力是无法与整个封建社会抗衡,也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抗衡(二)独特的人物个性——形成爱情悲剧的原因《红楼梦》爱情之独特性,主要在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林黛玉悲愁和眼泪最深刻的根源,是她和周围环境世俗人群的不相协调。
不必说恪守名教的薛宝钗,也不必说逆来顺受的贾迎春,便是豪爽旷达的史湘云,也有她从俗认命的一面,随遇而安,因而她们虽则各有自己的悲剧,却都不如林黛玉的悲剧那样富于社会意义和激动人心。
林黛玉那种孤高敏感的个性和气质,的确是十分独特的。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贾府上下的人,尤其是贾宝玉并未伤害林黛玉,林黛玉却认为别人伤害了自己。
有时甚至别人的好意也会成为她伤感的由头。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却合情合理,完全显示出了这一个性的独特性。
一次贾府伶人扮戏其中小旦扮上活象一个人,风姐、宝钗、宝玉等人心里都知道,但谁也不说出来,或不敢、或不肯,都是为了怕伤着林黛玉。
惟有史湘云心直口快说了出来,宝玉忙使眼色制止,好意调停解释,到头采,黛玉不但不领宝玉的情,恼他比恼湘云更甚,宝玉分辩说自己并未拿黛玉比戏子,并未笑她,黛玉回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玩,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这是怎样—颗敏感自尊的心。
的确,谁也没有想给黛玉难堪;然而她脆弱而倔强的个性,时时处处都在防范自卫的心理,对宝玉由相知而苛求的感情,难道不是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值得同情的吗!就如宝钗送燕窝赠土仪一类事情在黛玉心理上引起的反应,也当作如是观。
在宝钗这面好意是毋庸置疑的:在黛玉这面,伤感悲泣又实在出自必然。
可见,连好意的关切和体谅都会触发她的联想,引起他的伤感。
在林黛玉身上,真正属于她自身的个性表现得比较充分。
她的所谓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的敏感、多疑、自尊、小性.常常带有更多的个人性质。
从一些细微末节之中已可见出端倪。
周瑞家的分送宫花,别人都谢过收下,唯独黛玉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粗粗看去,黛玉确实挑剔、小器,透过表象,可以感到她时时处处看重作为一个独立个性的自我。
行酒令时,她随口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等“淫词艳曲”里的句子,失于检点,以致受到宝钗的箴规。
黛玉似乎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诫放在了脑后,总想展露才智,争强斗胜。
省亲之日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只命作一匾一咏,又不好违谕多作,大为扫兴。
后采到底憋不住,替正在大费神思的宝玉作了“枪手”,令宝玉喜出望外,觉得比自己高过十倍。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写得较为成功的人物。
在他身上既有着作者的影子,也寄托着他对人生和现实的反思。
关于他的形象,作者在第三回有过概括而形象的说明;“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在这两首《西江月》词中,作者所赋予贾宝玉最鲜明的性格,就是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叛逆精神。
而在这以后的描写,都无非是这两首词的深化和形象说明。
贾宝玉性格的特点,首先是对于锦衣玉食、安富尊荣生活的不满、厌恶,乃至愤懑。
第七回他感慨地说:“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罗纱锦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木朽株。
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
”第七十一回,贾宝玉更是愤慨地说:“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拉,就是那个劝,能说不能行。
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封建贵族的沉闷生活,使他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也刺激了贾宝玉要求摆脱束缚的性格发展,并导致了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一系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教义的怀疑否定。
他对八股文深恶痛绝,认为那只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诓功名混饭吃的”。
贾政督逼他必须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他读了几年,仍大半夹生,“断不能背”。
但却对当时的“淫词小说”《牡丹亭》、《西厢记》非常喜爱。
他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为宦”的道路,更不愿同官场人物交际,骂那些热衷功名的人都是些“国贼禄鬼”、“沽名钓誉之徒”;却对封建社会最低层的艺人和奴婢怀着深深的同情和友谊,与出身平民的秦钟、家道贫寒的柳湘莲及艺人蒋玉函称兄道弟,对备受凌辱的丫环们温柔体贴,百般呵护。
他对于男尊女卑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纯洁的女孩儿身上。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具有发展上的一贯性、连续性,以及思想上的严肃性和不妥协性。
他同姐妹们的亲疏远近,是以思想上的亲疏远近为标准的。
第三十二回,他当众宣布:“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宝玉和湘云、宝钗在思想上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同宝玉真正接近的只有黛玉。
所以“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正是由于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经过长期了解,是稳固地建立在思想同一的基础上的,宝黛之间的爱情才有了近代情爱色彩,而与封建的婚姻格格不入。
(三)宝黛反世间之道而行的结局——理想的幻灭《红楼梦》中两个爱情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不再是以前戏剧小说所常写的“金榜题名”式的才子和温婉贤淑的佳人,而是两个性情乖僻,被当时人嘲弄为有“痴病”的封建主义的叛逆者。
他们不单单是在自由恋爱这点上与那个社会相抵触,而是在许多思想问题、生活问题上与那一社会相违背。
贾宝玉坚决拒绝了封建家庭给他安排的生活道路,他对举世趋之若鹜的科举仕进道路非常冷淡,把那些匍匐在功名仕进底下的人痛骂为“国贼”、“禄蠹”,并对封建秩序、精神道德等等都给以激烈地憎恶和否定,甚至把那些宣传封建正统教义的书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