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第六单元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口算以下题目:12 × 3 =24 × 4 =35 × 5 =2.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点评。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 出示例题:23 × 4 = 。
3. 引导学生观察例题,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4.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5. 汇报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32 × 3 =(2)45 × 5 =(3)56 × 4 =(4)78 × 2 =2. 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六单元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23 × 4 = 92计算方法:1. 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相乘,得到部分积。
2. 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相乘,得到部分积。
3. 将两个部分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不进位的乘法概念。
2. 学会进行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 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进位乘法,询问进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可以进行不进位的乘法计算吗?二、讲解不进位的乘法概念1. 板书“不进位的乘法”和“进位的乘法”两个标题,比较它们的区别。
2. 解释:“不进位的乘法”是指在乘法运算中不考虑进位,在个位数乘法中只需计算个位数的乘积。
三、示范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1. 例如:计算16 × 17。
a. 将16和17各位的数字相乘得到个位数乘积:6 × 7 = 42。
b. 将个位数乘积的个位数(2)填入乘法算式下方的个位上:16× 1742c. 将个位数乘积的十位数(4)填入乘法算式下方的十位上,形成个位和十位的部分积: 16× 1742+60d. 得到最终结果: 16× 1742+60272四、学生练习1. 取消误区:强调不进位的乘法只需计算个位数乘积,不需要进位。
2.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不进位乘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五、教师提问和总结1. 提问一些学生,让他们回答不进位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总结不进位乘法的要点:只需计算个位数乘积,不需要进位,逐位相乘即可。
六、拓展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进行进位的乘法,该如何进行计算?2.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不进位乘法和进位乘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示范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留意学生的练习结果,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3. 提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能否将概念和方法准确表达出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
难点:理解并运用笔算乘法法则,正确处理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已学的乘法口诀,如2×3、3×4等。
(2)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法口诀,那么当乘数是两位数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探索新知(1)教师展示例题,如:24×3(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懂这个算式吗?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3)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计算这个算式,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
3.实践练习(1)教师布置一些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的计算过程,纠正错误。
(3)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点评。
(2)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5.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一些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确保计算正确。
四、教学反思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时,每一位乘积的意义和位置。
(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乘法口诀应用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中。
笔算乘法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笔算乘法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三下《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原创笔算乘法(不进位)302班韩戈? 教学内容:教材46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经历算理到算法的转化过程,理解先分后合的思想在竖式中的应用。
3、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 教法:引导探究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点子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10×4= 2×4=12×4=300×2= 20×2=320×2=体会先分后合的思想。
2、笔算并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14×2 231×3二、探究新知1、PPT出示教材第46页例1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
(1)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4×12=2、探究算法(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化成我们容易计算的算式。
(2)学生有思路之后,PPT出示小明的分法(把12套分成3个4套,先计算4套的本数,再乘3),再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点子图,试试有没有更简便的分法。
(3)请学生小组内分享比较各自的方案,找出最优方案,指名汇报。
板书: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4)引导学生根据这种分法尝试用竖式表示出来。
教师边巡视观察,边问学生笔算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PPT边演示,教师变板书讲解:1 42套书的本数 2 8 14×2的积10套书的本数1 4 × 1 0的积(个位的0可以不写) 1 6 8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口诀,和口诀代表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_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
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教师板书: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
(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2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2. 经历自主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使学生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12×4= 21×3= 30×2=60×4= 100×5= 200×7=师: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复习口算乘法,重点是明确算理,为学生学习笔算乘法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1. 看图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师:仔细看一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有3盒彩笔,每盒里有12支彩笔,问题是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样列式呢?预设: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或3×12。
2. 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预设1:可以看成3个12相加,12+12+12=36。
预设2:将12拆成10和2,10×3=30,2×3=6,30+6=36。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可不可以用竖式来解决呢?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并讲解清楚过程:第二个乘数要与第一个乘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算2乘3,得数6写在个位上;再算10乘3,得数中的3写在十位上,得数中的0写在个位上;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结果就是3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熟练进行笔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2)教师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心得。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学习”环节中的“教师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这个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例题的选取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理解和运用。
全面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全面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1、什么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是家长和老师们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含义非常简单,就是在进行乘法的运算过程中,不将进位的结果考虑进去,只考虑每一次单纯的乘法操作。
而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2、如何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对于如何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让孩子们熟悉乘法表的内容。
当孩子们对乘法表熟记于心之后,我们可以开始介绍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基本步骤。
(1) 基本的笔算乘法法则是:先按照数位对齐的原则,把乘数和被乘数各自的每一位进行相乘;(2) 接着,将所有的乘积加和起来,即可得到乘法的最终结果。
(3) 在这个过程中,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不考虑进位,即让乘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凌乱”,但准确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计算方法不仅更为简单,而且相对于其他的计算方法,更加简单易懂。
3、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进一步提升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如果想要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数学高手,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提升和训练来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1) 打破计算的限制:在进行笔算乘法的时候,孩子们往往只能进行十以内的数字计算。
为了使他们能够在更大的数值范围内进行计算,我们可以采用分档训练的方式,通过提高难度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乘法的计算。
(2) 比较和总结:比较和总结不同的乘法计算方法可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其本质,从而帮助他们快速提高计算速度并且取得更好的成绩。
(3) 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我们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时候,还需要通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式,将技巧和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从而使孩子们更好地将所学到的技巧和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总结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锻炼思维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部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乘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不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笔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乘法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不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进位乘法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出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不进位乘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规律。
(2)学生进行笔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对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拓展学生运用不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不进位乘法计算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不进位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游戏:设计有关不进位乘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篇一】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课时教案周年月日章节《论语》选读课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演讲。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
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
人们喜欢讥讽地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
他们不知道,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6、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7、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联系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
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
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六、课后作业。
试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话语适合什么写作主题,并结自身体会写二、三个片段。
自主创新课后反思于伟【篇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设计笔算乘法第1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针对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优质教学资源: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优质教学资源: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案教学资源是指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物质或非物质工具,其具有实用、可重复和传承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是一份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资源,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过程;2.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2.加强学生对于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准备1.准备白板、草稿纸和笔;2.准备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案例和练习题;3.准备课堂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听课方式,做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过程;2.带领学生进行教师讲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实战练习;3.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笔算乘法(不进位)应用的实践。
六、课堂过程1.引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笔算加法的运算过程,然后介绍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过程,让学生感受笔算乘法(不进位)和笔算加法的异同之处。
2.讲解设计针对性的案例,对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运算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详细讲解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3.实战演练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实战演练,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逐步调整难度,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演练,直至独立完成。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针对性的练习笔算乘法(不进位),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计算准确度和速度。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选择了教材第三单元的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并理解其计算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乘法计算的原理则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对数板、计算器和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包括每一步的计算公式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我设计了一些作业题目,比如:“33乘以4等于多少?”让学生在回家后进行练习。
同时,我也给出了答案,方便学生自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乘法计算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加强乘法计算原理的教学,并给出更多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解决更难的乘法题目,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这就是我关于《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使用了实践情景,比如小明有3个书包,每个书包里有4本书,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本书。
这个情景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投入课堂。
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详细解释了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我强调了从个位数开始相乘,不进位的原则,并且通过示例进行了演示。
我还强调了在计算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每一位的计算结果,确保没有进位错误。
三、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例题,比如23乘以5等于多少,让学生试着计算。
在讲解例题时,我详细解释了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并且强调了乘法计算的原理。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培养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
4.增强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计算法则:学生需掌握如何将两位数分解为十位数和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将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加得到最终答案。
2.不进位乘法的运算步骤;
3.通过乘法口诀表,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乘法结果;
4.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通过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计算法则,形成严谨的数学运算思维;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潜能。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不进位乘法的运算步骤和乘法口诀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熟练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运算技巧。同时,加强对乘法口诀的巩固,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口诀提高计算速度。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中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记忆乘法口诀表可能存在困难,影响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教案一、教学亮点:本节课将会教授小学生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计算技巧。
二、教学内容:1、乘法基本概念及一些基础知识;2、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生应掌握乘法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2、学生将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探讨、练习等形式,逐步提高其算术能力、计算技巧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数学问题或带图案的乘法表,让学生探究乘法及其基本概念。
2、引入谈话:通过对于乘法的基础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对乘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为笔算乘法做铺垫。
3、演示和讲解:通过教师向学生演示乘法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使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并为他们理解笔算乘法的方法提供帮助。
4、示范演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乘法的演练,即:笔算乘法(不进位)。
五、实践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练习,如:32×12,24×16等。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乘法练习,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笔算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反馈及总结:1、让学生汇报和展示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和体会,加深其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们对于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价,相互之间交流和沟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及理解。
七、家庭作业:1、在家中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练习,熟记基本乘法口诀;2、分享你在学习笔算乘法(不进位)时的心得和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小学生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算术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针对性的实践练习及反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基本概念及方法。
本节课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而且更注重实践练习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笔算乘法(不进位)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笔算乘法(不进位)︳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计算简单的数学题目;2.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2.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2.如何灵活运用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用板书、教具、练习册等教学资源;2.准备足够的乘法练习题目。
教学流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常规乘法口诀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请学生们响应老师:四乘七等于二十八!三乘九等于二十七!2. 分组探究(10分钟)•每个小组发放乘法口诀卡片,组内学生向同伴询问相乘的结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各小组向全班介绍学习的妙招,共同讨论乘法口诀,理解不同算法。
3. 讲授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15分钟)•老师用多种方式详细讲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老师可借助实例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思路;•老师可用板书或教具展示计算过程,使学生能清晰地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步骤。
4. 开展“听算练”活动(2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口算练习题,学生先听老师念题目,然后口算出答案;•老师可以在每道题目口算时间结束后,向学生反馈口算答案,并解释核对过程;•学生互相交流答题思路,提高计算准确率。
5. 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比较答案,相互纠正,提出问题。
6. 总结复习(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步骤;•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自我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反馈。
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的数学题;•巩固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教学以简洁明了、直观生动为原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及运用,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乘法计算的能力。
小学生易错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小学生易错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影响整体学习。
二、课程内容1、技能训练(1)基本概念笔算乘法(不进位)即为不考虑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只需将两数各位数字相乘,再求和即可得到答案,不再考虑进位的情况。
(2)基本步骤在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步骤:①将被乘数的个位数依次与乘数的各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个位上;②将被乘数的十位数依次与乘数的各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十位上;③如此类推,直到被乘数的最高位与乘数的个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最高位上;④将所有位数的结果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
(3)注意事项在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在计算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每一步的结果,避免出现错误;②在计算时应尽量减少漏乘、重复计算等错误的出现;③如需加强记忆,可以进行多次的练习和实践。
2、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
例1:15×13解:1×3=35×3=151×1=15×1=5将结果依次写在个位、十位、最高位上,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195。
例2:32×23解:2×3=63×3=92×2=43×2=6将结果依次写在个位、十位、最高位上,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736。
例3:48×56解:8×6=484×6=248×5=404×5=20将结果依次写在个位、十位、最高位上,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2688。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首先由教师给出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给出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
笔算乘法教案(精彩15篇)
笔算乘法教案(精彩15篇)笔算乘法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1、口算:12×20=11×30=14×10=11×4=12×3=14×2=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
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
我们已经知道14×12=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
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小学数学《不进位乘》课堂教案
小学数学《不进位乘》课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进位乘法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准确、快速地进行不进位乘法;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4、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学生知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讲一个关于玩具店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小玩具需要买,就需要进行计算。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兴趣。
2、讲授不进位乘法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不进位乘法的概念和方法,比如在计算4乘以36时,我们先将4和3相乘,得到12,然后将2写在第二位上,再将4和6相乘,得到24,然后将4和3相乘,得到12,相加得到36,将6写在第一位,最终得到144。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
3、演示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者板书,给学生展示具体的不进位乘法计算过程,并在黑板上演示几个例子,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小练习,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4、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可以分发习题册或者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巩固学习到的内容,并在练习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1、口述测试: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并以口述方式答题,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2、笔试测试:教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笔试题目,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测试: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及时批阅。
4、综合测试:定期给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考核学生掌握程度和复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详细讲解不进位乘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不进位乘法。
同时,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个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效果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估,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这是一堂深入浅出的小学数学课,通过详细讲解概念和方法,实践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74-75页)
二、教材解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掌握了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探讨每一位数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本节课内容即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知识: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和一个因数中间与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
掌握了它,多位数的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五、学情分析
关于笔算乘法,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不会列出乘法竖式,有的可能是利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可能是利用直观的方法,如: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
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对位问
题;从哪位算起的问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乘法算成加法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老师根据情况灵活解决。
六、教学用具
小棒、练习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
在导入时,我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需要购进一些体育用品,创设了这一情景(出示信息表):
老师启动问题:
师: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生:(1)3副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钱?
(2)2个乒乓球拍需要多少元钱?
(3)123根跳绳需要多少元钱?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3副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钱?应该怎样列式?
待学生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在进行估算时,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
师:①你是怎样估算的?
②估算结果和准确结果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
另外使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以估算促笔算,以笔算带估算。
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应用价值,也为准确计算埋下伏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获得或由他更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在第二个阶段教学中,我将从如下几个层次展开。
1、独立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12×3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算一算。
(交流时可能有下面的方法:)
①连加法:12+12+12=36
②摆小棒
③画图
④利用数的组成或者拆数转化为表内乘法:
10×3=302×3=6 30+6=36
8×3=244×3=1224+12=36……
⑤
竖式: 12 12 × 3 × 3
36 6
30
36
对于学生出现的每一种计算方法,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只要学生想法合理,结果正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上面的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探索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由于数据简单,学生计算出结果的策略是多样化的,而竖式计算是本课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表达方式。
所以让学生重点分析竖式的算理算法:
师:6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数的下面?
3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写在十位数的下面?
它与前面(1)---(4)中的哪种计算方法算理是一样的?
(学生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选优,可以给学生留一个感悟和领会的过程。
)学生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体验、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切实经历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沟通算理,掌握算法。
另外,如果在独立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列出乘法竖式,这时老师将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
师:如果数位再多一点或者数字再大一点,以上这些方法用起来还方便吗?
想一想我们前面学过的加法、减法的竖式计算,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学生这时会想到用竖式计算。
教师继续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竖式的算理算法。
3、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解决问题;
师: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任选一个)要求:先估算,再笔算。
(2)2个乒乓球拍需要多少元钱?24×2=
(3)123根跳绳需要多少元钱?123×2=
然后交流算理算法。
并让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交流
总结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然的过渡到三位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课堂练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新知识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本着有层次,有变化,有深度的精神,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
1、基本练习题.
①33×3423×2②21×4212×3
2、综合练习题.
老师和一个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游乐项目价格表如下:
1:请你推荐一种游乐项目,并帮老师计算出这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
2:游乐场门票的价格是每人124元,如果我和朋友两人一共带了300元去游乐场,我们俩还能一起去玩过山车吗?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题的设计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而综合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不仅满足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在学完本课后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谈今天怎样与他人合作?今天的学习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