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的出现在医学领域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这些病例往往具有
复杂的症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不明确,给医务人员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疑难病例的问题,并在医疗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许多医疗机构都建立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本文将探讨疑难病例
讨论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其中的好处。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
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提高疑难病例的诊疗水平。
其次,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疑难
病例讨论中,医务人员需要对病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不断学习
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与其他医务人员的交流
和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启发,从而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最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多个
专家的参与和讨论,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降低医疗风险,避免患者因为错误的诊疗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方式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定讨论的时间和地点。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周
或每月安排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会,选择合适的地点,提供一个良好的
环境供专家们进行讨论。
其次,确定参与讨论的人员。一般情况下,疑难病例讨论会由多个
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包括主诊医师、主治医师、护士、放射科医生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5篇)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5篇)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通用15篇)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篇1
疑难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病例讨论范畴:入院3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二、疑难病例讨论,先进行科室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如需多科讨论,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几个科室联合或院内病例讨论。
三、举行疑难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经治医师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治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
决的问题等。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院级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前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会诊时间,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主管院长参加。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讨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但每月不得少于2 次。
2、每次临床病例讨论会时,有关科室或人员应事先作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组)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
3、开会时由主治科(组)的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4、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要记录在专用“病历讨论记录本”上,全部或摘要记入病案内。
5、病例讨论的结果或学术争论未定的问题,未经许可,参加人员不得外传。
6、疑难危重病人自动出院者需进行科室讨论。
1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讨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
05
决方案
诊断不明确问题处理策略
深入剖析病例
对病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梳理现有诊断依据,挖掘潜在的
诊断线索。
寻求专家意见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讨论,提 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帮助明确诊断 方向。
完善检查项目
根据讨论结果,补充必要的检查项 目,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治疗方案争议解决途径
儿科等。
按病因分类
03
根据疾病的病因,将疑难病例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遗传性
等。
常见疑难病例类型
神经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 症、重症肌无力等。
心血管疾病
如难治性心力衰竭、复杂 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肿瘤疾病
如罕见肿瘤、难治性肿瘤 、多发性肿瘤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 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 等。
鼓励提出优化建议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和实施
制定针对性改进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
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指定专人负责改进计划的实施,并明确时间节点。
跟踪监督与调整
对改进计划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经验教训总结分享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一)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均应组织讨论。
(二)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医务科可协调相关科室或外院相关人员参加,受邀人员应由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参加讨论人员,至少应由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参加。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医院统一格式。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主持人审阅签字。病例讨论记录存放在科室,指定专人保管,未经分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五)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疑难病例讨论是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
(一)患者当前有明确的症状体征,但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
(二)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
(三)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
(四)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三、类别及申请程序
(一)科级讨论:指主管主治医师向科主任提出申请,由科主任主持组织的、全科人员参加的病例讨论,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与。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院级讨论:指病情复杂、症状体征超出本科常见症状体征范围、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或有本机构外人员参与的,由患者所在科室科主任向医务科申请,由医务科负责组织进行的涉及全院临床、医技等两个以上科室参加的病例讨论。
四、讨论程序
(一)患者所在科室科主任说明进行本次病例讨论的目
的和意义。讨论原则上由科主任主持,在科主任公差期间,应向医务科备案,由指定科室负责人承担主持职责。
(二)主管医师报告病例、病情,由其上级医师做补充与必要的解释。
(三)本科专家与被邀请的专家发表意见和建议。
(四)参加讨论的人员均可发表个人意见和提出问题。
(五)科室应指派专人负责病例讨论记录,主管医师应在整理记录后,将讨论结论记入病案中。
(六)病例讨论结果可由主管医师或病房主治医师向病人或其家属做详细的知情告知,也可由科室主任亲自告知;全院及院外病例讨论结果,应由病房主治医师或科室主任向病人或其家属告知。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疑难病例是指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住院患者入院7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2.遇门诊疑难病例,应当由二级医师以上进行诊察。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3.遇住院疑难病例,由科室主任或三级医师以上人员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疑难病例讨论,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
5.疑难病例讨论前,应当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并作发言准备。
6.XXX疑难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或三级医师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7.疑难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包括:内容、地点、参加人员及职称、主持人、是否存在问题、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那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将讨论记录的全部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经二级或三级以上医师签字后,归入病历。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规范疑难病例讨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范围:各临床科室。
定义: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标准:
(一)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科室每月至少组织2次疑难病例讨论。
1、病例选择:入院1周未明确诊断、住院1月治疗效果不佳、特级护理持续1周以上或一级护理持续2周以上时,均应组织科内会诊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准备工作:主管医师须事先收集、完善病历资料,明确讨论目的,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讨论前准备。
3、参加人员: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科室初、中、高三级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参加。
4、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历,提出存在问题及讨论目的,并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提问,责任护士可给予病情补充。主持人查阅病历资料、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检查,其他医师可做补充检查,主持人将病史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报告。参加讨论的医师及护士按职称、年限由低到高分别发言,
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总结发言应包括病史特点、症状体征、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意见及需进一步完善的检查等。
5、记录:主管医师负责将讨论内容记录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并审阅、签名。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姓名及职称、参加人员姓名及职称、讨论目的、具体讨论意见(发言人应注明职称)、主持人总结意见、记录者等。讨论结果应记录于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
(二)全院疑难病例讨论:
1、病例:各临床科室提供疑难或罕见病例,由医务科甄选一例进行全院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为了早日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于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讨论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疑难病例的讨论应由科室或医务科组织开展,讨论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对于入院一周尚未确诊的病例,应组织科内讨论并制定诊疗方案。对于入院两周尚未确诊的病例,应报告医务科,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人员进行院内多学科会诊讨论,确定诊疗方案。对于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病例,应首先组织科内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应报告医务科,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人员会诊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做好各项资料准备。讨论时,经治医师应陈述病情、治疗方案、病情变化,上级医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参加讨论的医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国内外学术新进展对病情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诊治方案。主持人应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讨论记录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讨论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其他科室人员应注明学科、职称)、主持人、记录人,讨论过程中各发言人发言要点,讨论结论(主要是指后续诊疗方案)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最新资料推荐------------------------------------------------------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危重、疑难病例讨论:
1、入院三天经入院讨论后仍不能确诊的病例或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讨论目的必须明确,提出尽早解决诊断治疗问题上的意见。
二、术前病例讨论:
1、对难度较大和开展重大新手术的病例,均应做好手术前讨论。
2、讨论中要拟定手术方式,麻醉选择、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需采取的措施、观察要点、注意事项等,以及护理要求,手术分工。
三、死亡病例讨论:
1、凡死亡病例均应讨论,一般病例于死亡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及时讨论。
2、讨论力求明确诊断、死亡原因,提出可靠性依据,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教训。
四、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主持,有关医护人员、本科进修、实习人员参加。
根据需要可邀请有关科室参加,必要时院领导和医务科派员参加讨论。
1 / 2
五、经管医师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各项准备,重点介绍病史、体检、诊断要点和治疗经过,对死亡病例提出死亡原因,对疑难、危重及术前病人提出初步意见。
六、主持者要综合讨论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
七、讨论记录应根据当时讨论情况整理后,及时记入专门病例讨论记录本内,记录讨论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病例报告人、发言人、总结意见、科主任及记录人签名(均须签全名)。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中对于复杂和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有效且必要的解决方案。通过专业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这种制度为解决疑难病例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全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本文将探讨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流程以及优势和局限。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
1. 促进医务人员间的交流与协作:疑难病例多是复杂且难以解决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来制定治疗方案。病例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凝聚多方意见,提高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2. 提高医院整体治疗水平:疑难病例讨论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医生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疑难病情。通过多方观点的交流和评估,可以制定出更准确、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医院整体的治疗水平。
3. 提升医患关系和患者满意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有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医生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讨论,使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和专业能力,并能全面了解治疗方案。这样的参与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疑难病例讨论的实施流程
1. 定期召开讨论会议:医院应设立一个定期召开的疑难病例讨论会议,例如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会议可以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其他
擅长该领域的医务人员参与。
2. 提交病例资料:医生在会议前应提前准备好需要讨论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检结果、影像学资料等。每个参与讨论的医生都应事先
阅读并对病例有初步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
3. 讨论过程:会议开始后,主持人依次介绍病例并组织讨论。每个
医生都可以发表自己对病例的观点和建议,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医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是指那些临床上病情复杂、病因不明或治疗困难的疾病。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这些病例需要经过多学科的协作和专家的集思广益才能够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为了提高诊治水平,加强医疗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一、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全面和精确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病例讨论会,医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积累更多的诊治案例,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二、制度的组成和流程
1. 确定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疑难病例讨论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线上形式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平台,线下形式可以选择召开病例讨论会议。
2. 参与人员的确定与邀请: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病理学家、影像学专家等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通过邀请函或会议通知将相关人员的参与意愿明确告知,并提供病例资料给与会人员进行预研。
3. 病例资料的准备:主持人负责整理患者病历、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验报告等病例资料,并于会前发送给与会人员。确保与会人员在会前对病例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讨论效果。
4. 会议的进行:由主持人主持会议,依次介绍案例背景、主要临床
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与会人员可以针对病例提出
自己的疑问、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和辩论。主持人需要控制讨论的
时间,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
5. 讨论结果和建议的总结:主持人根据与会人员的讨论内容,总结
出解决疑难病例的有效方法和治疗方案。针对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几种病例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1)入院一周以上经多项检查及会诊,仍诊
断不明的病例;(2)病情复杂、紧急危重或病情突变,需要多科协作抢救、诊治的病例;(3)疗效差或其他疑难病例。
2.疑难病例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经管医疗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科室
(或医疗组)全体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联合医务部或分管业务院长参加。
3.经管医师应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并将相关信息预先告知参会人员。
4.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日期、讨论类别、地点、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
名、专业技术职务、住院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记录者、讨论内容。
5.讨论内容重点记录:简要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本组上级医师的病情分析,
提出讨论的目的和关键需要处理的问题,与会人员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主持人作出的总结及确定诊疗方案。
6.讨论情况记录在《病例讨论记录本》中,主持人审签;经治医师将讨论内容
进行归纳整理记入病程记录中,并由医疗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审签。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实施细则
1.疑难病例范围: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住院患者入院一周未确定诊断者;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等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的病例;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住院期间有医疗纠纷倾向以及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2.疑难病例讨论应由科室或医务科组织开展讨论。讨论会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为二级医师。
3.讨论时,主管医师负责报告病例、提出讨论目的及意见;上级医师补充汇报病史、分析病情;参加讨论人员逐级提出诊疗意见;主持人做病例讨论总结,并根据讨论情况提出下一步诊疗方案。讨论内容记录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主持人审核签字。
4.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于当天书写疑难病例讨论后的病程记录,对本次疑难病例讨论做出总结和提出下一步诊疗方案,经上级医师审签。
5.如科室讨论后诊断仍不明确,需提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或院外会诊进行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引言
疑难病例是指医学领域中诊断和治疗上存在难度的病例。对于这类病例,往往需要医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共同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了更好地应对疑难病例,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帮助医务人员共同解决疑难病例。本文将详细介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目的、流程和益处。
目的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成功率。通过讨论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医生们可以共同解决疑难病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此外,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也有助于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医学知识,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流程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案和筛选:医务人员可以在讨论制度设立的平台上,提出疑难病例
的讨论需求。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筛选,确定是否符合讨论要求和目的。
2.组织讨论会:确定疑难病例讨论的时间和地点,并邀请相关专家和医
务人员参加。会议可以分为实地会议和线上会议两种形式,以方便不同人员的参与。
3.病例交流:在会议上,医务人员可以依次介绍疑难病例的具体情况,
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之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等。同时,引导参会人员提出问题和观点,以启发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4.分析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分析病例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各方可以就不同角度和观点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期找到最佳策略。
5.总结和建议:在讨论会结束时,医务人员可以对疑难病例进行总结,
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基于参会人员的共识和专业知识,为疑难病例的后续处理提供参考。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1.讨论频次及时限
1.1疑难病例讨论:入院5天内不能确诊者,须完成科内讨论;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者或入院10天内不能确诊者,须完成院内多学科讨论,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参与。
1.2危重病例讨论:病重患者48小时内完成讨论,病危患者24小时内完成讨论。
2.讨论基本规范
2.1讨论前,参加讨论的医师应提前了解本次讨论的患者数量及基本病情,以掌握本次讨论的概况。
2.2经管医师及护理人员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化验检查报告、护理记录以及所需检查器材等。
2.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
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相关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若需要多学科合作或院外专家参
加讨论的病例,由科主任报请医务处组织院内有关科室的人员或院
外专家参加讨论。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可进行多次
讨论。
2.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中需派专人详细记录讨论内容,并负责落实诊疗计划。
3.讨论内容要求
3.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内容,包括经管医师汇报病史、诊治经过、病因分析、疾病发生变化的原因、治疗难点及要点、下一步诊疗方案、预后情况、护理要点以及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内容等。
3.2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对病因分析、临床诊断、诊疗计划、疾病转归、护理要点等开展充分讨论。
3.3讨论结束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诊疗方案,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讨论时间、参加人员姓名及技术职务、主持人 姓名及技术职务;
2、经治医师汇报病史摘要,提出讨论与需要解决 的问题与看法;
3、参加人员发言记录(如实记录); 4、主持人对讨论病例的总结; 5、记录医师签名,主持人签名.
3、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 疾病;
4、疾病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合并症,病情较重, 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需慎重研究处理 的急慢性患者;
5、虽然诊断、治疗均已明确,但有学术或教学意 义的病例;
6、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如手术病人有 内科疾病可能影响手术方案的病例;需组织疑难病 例讨论。
或医务科科长主持,并报分管副院长或院长,讨论 前应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1、由经管医师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 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 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 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参加专家需对患者 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 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 一步讨论,(有外院专家参加的病例讨论,先有本 院人员发表意见,最后再请外院专家提出意见或建 议)最后由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尽早明确诊断, 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2、经治科室讨论前应作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应先 由经管医师整理有关临床资料,尽可能写出书面摘 要发到参加会诊和讨论的医师手中,有病理报告者 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报科主任决定参加讨论人 员,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报请医务科备案,由医务科 通知相关参加讨论的有关人员。
3、专家讨论对病情的分析,进一步诊疗方案,经 治医生必须 认真记载在“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
本”中,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 中(允许记录在科室保存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 录本》中)。
(1)讨论情况应及时摘要记入病程记录中,可另页 书写,也可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内容包括:姓名, 住院号,记录时间,讨论时间,主持人姓名及专业 技术职务,参加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 签名等。 (2)“讨论意见”栏简明扼要记录参加讨论人员的主 要意见以及最终诊断,治疗意见,预后评估,要求 集中主题,归纳讨论总结性意见,讨论记录由经治 医师书写,主持人审阅并签名。
1、为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难题,制定最佳 治疗方Biblioteka Baidu、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以病例促进业务水平提高、培养各级医师的临 床技能水平,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形成良好的学习 氛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凡入院一周仍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 的患者;
2、住院期间相关检查有重要发现可能导致诊疗方 案的重大改变的病例;
各临床科室遇有上述患者,即刻报告科主任,决定 讨论范围和时间,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 有关专家进行院内疑难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 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1)全科病例讨论:由经管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 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
(2)全院讨论或外院专家参加的讨论:由经治科室 主任提出,医务科负责安排、组织,由经治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