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境由心生议论文
境由心生议论文
【篇一: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我常看佛学禅理的故事,最喜欢其中一则关于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故事: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和尚微笑而已。
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苏东坡看佛印是一堆牛粪,因为自己的心里、眼里充满牛粪,而佛印称苏东坡是佛,因他心中、眼中有佛。
我对佛学的认识不够深刻,但从中明白了:世界的美丑,虽然是我们用眼看到的,但是其实皆因自己的心去感悟出来的。
所以有句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的风景,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更确切的说,看不见世间的美好,是因为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没有这样的眼光,归咎于没有美好的心境。
因此佛语又有云:“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在这点上,我颇有体会,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是如此不。
心之所向 梦之所在——读《教育可以更美好》有感
心之所向梦之所在——读《教育可以更美好》有感书籍真是个奇幻的东西,阅读时不仅可以感受语言的魅力,读者与作者思想的碰撞,还可以对某个中心思想的解读,怪不得会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秉持“阅读浸润生命”的理念,在工作闲暇之余,时常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
最近我有幸读了汤勇老师的《教育可以更美好》一书,被他的深邃,他的激情所深深打动,书里最震撼我的就是汤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及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看见书名中加粗的“教育”“更美好”几个字眼时,一种温情,流过心间。
封面上那行文字“美好的教育,在于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让我想起了第一次站上讲台,与我的第一届学生相遇的场景。
当时,我化用了张爱玲的语录,用“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原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你们,我惊喜地说一句:哇,原来是你们啊!遇见你们真好!”开启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师生缘。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我看了这本书的感受。
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留白。
作为英语教师,在日常课堂中,除了书本的教学内容,我更在乎鼓励学生多涉猎课外知识,为他们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同时,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经常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课堂上的留白被学生课内外的主动填满,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也让他们印象深刻,学习更加有成效!所以,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鲜活的过程。
好的教育,是需要“留白”的,适当的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体验、成长。
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而只要方向对了,就永远不要怕路途的遥远。
二、从书本中的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
书中,汤勇老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海洋。
”的观点,提倡“开放教育,开放课堂,让教育及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现实生活。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是佛语的表达。
反映我们身外的客观世界和我们内心的主观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更准确点讲,是说我们自我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引申为: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之所向,行之所至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当下,从踏入小学校园,到当下的高中,你曾一次次地体验过为考试的学习、为升学的学习。
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做到议论有针对性;②文章结构符合基本议论文要求,能使用一些常用的和学过的论证方法;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过度涂改。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做到议论有针对性;②文章结构符合基本议论文要求,能使用一些常用的和学过的论证方法;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过度涂改。
(2)个性的写作任务。
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考生要结合材料陈述自己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的见解。
材料主体部分包括两个段落,它们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学习”。
材料中将学习分成两种,一种“为考试的学习”,指高中学生近十年来面对升学、考试的学习,通过学习丰富知识,获得满意分数,考取理想中的学校。
“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所以另一种“不为考试的学习”的学习凸显出来了,“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呢?”材料中的这个问题将考生关于学习的思考引向深入,也是命题者意图重点所在。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的学习,还是不为考试的学习?那么学习的第1页共4页。
描写活得自由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活得自由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自由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它不仅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更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精神追求。
下面是我为您创作的描述活得自由的唯美句子,希望您喜欢:1. 活得自由的人,如同翱翔的鸟儿,能享受风吹拂的自由。
2. 自由如同一束光,照亮心灵的每个角落。
3. 自由是快乐的源泉,让人的心情久久不变。
4. 活得自由,不被世俗的拘束所羁绊。
5. 自由是在大自然中感受万物生命的融和。
6. 自由是心灵的飞翔,让灵魂自由出现于天地间。
7. 自由的步伐追寻着未知的世界,不畏惧前行。
8. 自由是一种豁达,让人敢于放弃不重要的束缚。
9. 活得自由,只为寻找心中最纯真的自我。
10. 心之所向,自由最能满足内心的期望。
11. 活得自由的人,心如蝶翼翩翩起舞。
12. 自由是内心的翅膀,让我们飞向远方。
13. 自由是生命最美的歌,让我们倾心聆听。
14. 自由的文字舞动在纸上,诉说内心的自由。
15. 拥抱自由,才能拥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16. 自由是思绪的驰骋,让我们在无限空间中追寻梦想。
17. 自由是一阵清风,吹散烦恼、焦虑和困惑。
18. 自由是心灵的乌托邦,让我们逃离尘世的纷扰。
19. 自由如同山间的溪流,任由它随心流淌。
20. 活出真我,自由地展现光彩。
21. 自由是舒缓的音符,让人的心脏跳动出自由的旋律。
22. 自由如同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尽情飞翔。
23. 活得自由如同一片花海,充满美丽与香气。
24. 自由是心扉的钥匙,打开幸福的大门。
25. 心如燃烧的火焰,自由地向世界散发光芒。
26. 自由是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指引我们前进。
27. 活得自由,心绘出最美丽的风景。
28. 自由是独立思考的勇气,不受他人牵绊。
29. 自由是一座浩瀚的大海,让我们无拘无束地畅泳。
30. 自由是一场心灵的盛宴,让我们尽情享受。
31. 活得自由的人,心如被释放的灵魂。
32. 自由是一杯烈酒,让我们一饮尽情畅饮。
高考作文指导:“相信与怀疑”等2篇导写(附:范文点评)
2021高考考场作文指导:“相信与怀疑”等2篇导写(附:范文点评)文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生意非常好。
偶尔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
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
此满腔杀机也。
”(3)时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的北大校友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
【审题指导】此为新材料作文。
作文三则材料都围绕相信和怀疑而写,但是三则材料侧重点又略有不同。
材料一:小店老板对学生一定还钱的相信,相信每个待还钱的孩子都是好人。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实际上因该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有了老板的善良和信任,即使不想还钱的孩子都会不好意。
是老板的善良和信任唤醒了某些孩子心中的善良和信任。
何其难能可贵,为老板的善良淳朴点赞。
材料二:“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
此满腔杀机也。
”意即: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就对此事持有怀疑态度;听到他人做了坏事,却十分相信此事,这表明内心充满敌意和怨恨。
正所谓境由心生,一个内心阴暗肮脏的人怎么会相信世间有善良和正义呢?材料三:卢新宁的话真实的反应了现实世界中已经非常可怕的事实,一切正义的东西都成了稀缺物,那么这个社会是何其可怕?是一个正直的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归根结底是人们内心思想出了问题,没有正确三观。
综观三则材料一个正面的材料,两个反面的材料,正反对比直指所有的信任和怀疑,其实都是人的内心思想的问题,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的意思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的意思“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是一句充满哲学色彩的名言,表达了人生的境界是由心灵所塑造的,环境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转变,一个人内心的追求和信仰会决定所处的环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态度。
当人们的内心充满乐观、积极和向上的力量时,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美好和优越。
反之,当人们的内心充满悲观、消极和失落时,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恶劣和艰难。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是要人们重视自己的内心状态,并积极地塑造它,以此来改变所处的环境。
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追求和信仰来获得自我肯定和满足感,以此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最终达到人生的巅峰。
沈复《童趣》原文和翻译
沈复《童趣》原文和翻译1、沈复《童趣》原文和翻译沈复《童趣》原文和翻译沈复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境由心生作文(13篇)
境由心生作文(13篇)境由心生作文篇1“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我喜爱的《陋室铭》中的一段话,我并不是喜爱它的文字意义,而是喜爱刘禹锡笔下陋室这种安逸的生活,所谓安逸,应当是美好欢乐暖和和乐的,所谓安逸,应当是体会感受融为一体的交汇交织。
所谓境由心生,我觉得安逸这种东西不是别人给你自己的,就像《陋室铭》中的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我们可以和鸿儒一样的学者交谈,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文静的气质,时常用音乐来缓解身心,用歌曲的魅力还完善自己的缺乏,而安逸的这种境界,我觉得除了别人所谓的平安感,那就是自己就自己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不是说我要把安逸这两个字挂在嘴边,而是把这两个字刻在心里,境由心生,每当我们想要发火生气的时候,我们有些冲动无奈的时候,是否可以多多想想这两个字,多多感受那些古代文人墨客,安逸把酒合欢的美妙与舒适。
安逸的生活也始终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觉得在繁杂的社会中,我们总是看到喧嚣的城市和车水马龙,总是奔波在生活的边缘努力的奋斗,为了生活,为了抱负,为了拼搏,等到老了的那一天才会感受些许的安逸却又由于家里的琐事而不得逍遥,所以我们可以从如今就把安逸放在心里,做到境由心生。
境由心生作文篇2布朗先生途经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一家旅店准备投宿。
这时,另一个人也正好来订房间。
不巧的是,这家旅店只剩下一个房间。
“这是一间双人房,”服务员说,“假如你们情愿,就同住这间房吧。
”一开头,两人都不情愿,但由于深更半夜,他们就牵强同意。
半夜,睡梦中的布朗先生突然听到有人喊叫。
“出什么事了?”他惊问。
同房的那人虚弱地回答:“我有哮喘病,如今感觉很不好。
假如你不想我死掉,麻烦你赶快帮我把窗户打开。
”布朗先生跳下床开灯,但是停电了。
病人连续呻吟道:“空气、空气……我需要新奇空气。
”布朗先生摸黑设法去找窗户。
花了好长时间,他最终找到了,却怎么也打不开。
病人的声音越来越弱。
情急中,布朗先生操起身旁的一张椅子,猛地朝窗户砸去,玻璃哗啦一声破裂了。
心之所向爱之所在
心之所向爱之所在爱,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纯粹而深沉的情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爱之天地,只有找到了心之所向,才能真正找到爱之所在。
本文将以这个题目为出发点,探索心之所向和爱之所在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追求爱的过程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一、心之所向的意义心之所向,指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正向往追求的目标或理想。
每个人的心之所向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功与成就,有的人渴望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还有人憧憬着旅途的探索与冒险。
无论是什么样的心之所向,它们都是人们内心的动力来源,是人们行动的指引。
在追求心之所向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与挫折。
只有真正坚持并踏实前行,才能到达自己心之所向的地方。
这个过程充满着辛酸与汗水,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满足。
因为这条路上,每一个坎坷都会让我们更加成长,每一次困境都会让我们更加坚强。
最终,当我们站在心之所向的巅峰时,才能真正领悟到追求的意义和价值。
二、爱之所在的意义爱之所在,代表的是人们真正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地方。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是一种无私而奉献的精神纽带。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人们寻求爱之所在的方式。
在爱之所在,人们可以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关怀。
亲情是一种最本真的爱,它是无条件的付出和接纳。
家庭是每个人最温暖的避风港,只有回到家的怀抱,才能真正感受到爱之所在。
友情是一种纯粹的爱,它是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在成功时分享喜悦。
朋友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点滴,才能真正感受到爱之所在。
爱情是一种浪漫而独特的爱,它是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交融。
只有与心爱的人相伴一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爱之所在。
三、追求心之所向与爱之所在追求心之所向与寻找爱之所在,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向往的事业或理想,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正是这份坚持和信念,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找到心之所向。
真情早安问候语
真情早安问候语1.生活是自己的,你选择怎样的生活,就会成就怎样的你。
朋友,与其抱怨这个世界不美好,不如用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美好和幸运。
2.境由心生,物随境转,心之所向,景之所在。
朋友,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决定它给我们的温度,新的一天,美好正在派件,记得保持心情舒畅。
3.每个早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朋友,愿我的问候,能带给你一个新的心情;愿我的祝福,能带给你一个新的美好;愿你日日新鲜,天天好运。
4.这个世界虽然不能静音,但是能降低噪音。
朋友,当有人企图左右你的生活,打乱你的节奏,不要怕,你就做你自己,因为别人已经有别人做了。
5.生活的底色从不是固定的,可以是脚踏实地的努力,也可以是人间风月的浪漫。
总之,朋友,只要你用心生活,美好自会如期而至。
6.生活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满足。
朋友,不管何时,请守住初心,拥抱当下,如期而至的纵然是美好,姗姗来迟的也未必不圆满,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7.抬头是对生活的态度,低头是对生活的宽容。
朋友,别让世俗淹没了生活的浪漫和热情,新的一天,愿你有前进一尺的勇气,也有后退一寸的从容!8.早安,愿你的世界因晨光而更加灿烂!9.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祝你拥有美好的一天!10.晨曦微露,新的一天,新的希望,早安!11.睁开眼,又是充满活力的一天,早安朋友!12.每个清晨都是一份礼物,早安,珍惜今天!13.星光隐退,朝阳升起,早安,开始我们元气满满的一天吧!14.新的一天,新的起点,早安,祝你事事顺心如意!15.晨起一杯水,健康常相伴,早安,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16.清晨的问候,带着满满的祝福,早安,愿你笑容如初,快乐每一天!17.早安,愿你在新的一天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18.天气晴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早安。
19.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抱怨不将就有野心有光芒。
早安.20.喜欢早晨的风,好像什么都可以重新开始。
早安21.纯碎一点,幸运一点,俗气一点,好看一点,早安!早安22.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
【初二作文】心之所向 初二随笔600字
【初二作文】心之所向初二随笔600字心之所向心,是人之灵魂之所在,是人之感知、思考、欲望之源泉。
正因为有了心,才使人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而心之所向,又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心之所向,可以是人们追逐梦想的方向。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渴望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医生等等。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向往着知识、才艺、能力的感激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了心之所向,我们才能朝着自己的梦想一往无前地走去。
心之所向,也可以是人们坚持的方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只有心之所向才能引导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持不懈。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心之所向就会激励我们不要放弃;当我们面对诱惑时,心之所向会告诉我们要坚守初衷。
只有心之所向的坚持,才能让我们走向人生的巅峰。
心之所向,还可以是人们追求的方向。
人生不仅要有梦想,也要有目标,也要有追求。
当我们有了心之所向,我们就会不断追求自己的远大目标。
有了心之所向,我们才会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了心之所向,我们才会积极工作,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只有心之所向的追求,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动力和活力。
心之所向,就是指明人生路途的指南针。
我们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们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只有心之所向,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像一朵鲜花般绽放,让我们的人生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般和谐。
在初二的时候,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心之所向的重要性。
我们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远大目标。
只有心之所向,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有方向感,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充实和丰富。
心之所向,是初二同学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心之所向,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动力,推动我们奋发向前。
让我们以心之所向为指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次北固山下道出心境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
次北固山下道出心境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次北固山,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南部,是一座以险峻著称的山峰。
它被誉为中国道家文化的圣地,被很多文人墨客所推崇。
在这座山的脚下,有一条古老的道路,被称为“次北固山下”,走在这条道路上,能够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心境的更替。
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执念,放松心灵,去体会“次北固山下”的宁静,或许就能找到心境的更替,发现生活的真谛。
下面是关于“次北固山下”道出心境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临水而立,凝思渺茫;回首沧海,独笑风凉。
2. 静水流深,心境随之而静;行云流水,生活如行云流水般自由。
3. 朝生暮死,皆是凡人;心如止水,才能见真我。
4. 山河远阔,心境也更广;平淡如水,人生自然明朗。
5. 云淡风轻,心境平和无忧;波澜不惊,内心始终安宁。
6. 以山为境,以水为心;以道为情,以心为行。
7. 人生若只如初见,心境也应如初心。
愿心灵始终清澈,如同次北固山下的清泉。
8. 知秋之意,看尽红尘;懂得放下,生活才能轻盈。
9. 山高水长,心绪难平;心有清泉,世界就明亮。
10. 无需世俗评判,心境自明;走一条自己的道路,生活便有底气。
“次北固山下”以其幽静的氛围和宁静的环境,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沉浸感受心境的更替。
或许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是短暂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就能够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希望这些关于“次北固山下”道出心境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能够让您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启发和慰藉。
愿我们都能够拥有一颗平和的心,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2000字】第二篇示例:次北固山,位于中国河北省蔚县西北,山高水长,景色宜人。
在这里,有一条道路通往山顶,沿途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这条道路被誉为“次北固山下”的道路,被很多游客称为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
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往山顶的路,更是一种心境更替的生活哲理。
追寻目标的文言文翻译
夫人生在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欲达至高之境,必先立定志向,矢志不渝。
古有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是以,追寻目标,乃人生之要务。
吾辈青年,当立远大之志,砥砺前行。
夫志者,心之所向,意之所定也。
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兴,乃积久而成,积微而成。
故立志之始,宜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夫立志者,必先识己。
知己之所长,知己之短,方能扬长避短,有所作为。
吾辈宜自省,审己之才,观己之志,以求心之所向。
然识己非易事,须从多方面观察,多方比较,方能明己之所在。
既识己,则宜立志。
志者,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兴,乃积久而成,积微而成。
故立志宜高远,然不可好高骛远。
志高则心旷神怡,志远则志向明确。
然志高者,须脚踏实地,方能实现。
立志之后,宜勤于修身。
修身者,所以立身之本也。
修身之道,莫若养德。
德者,国家之基,家庭之柱,个人之魂。
养德之道,在于克己复礼,谦逊待人,诚实守信,敬业乐群。
修身之余,宜广交友。
友者,所以辅我之不足,成我之不足也。
交友之道,在于诚信相待,患难相扶。
友者,不可不慎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交友宜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修身广交友,宜专心致志,锐意进取。
进取者,所以求发展,求进步也。
进取之道,在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夫进取者,必先立志,方能有所成就。
志立矣,行将何之?夫行,所以践志也。
践志之道,在于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吾辈追寻目标,虽千难万险,亦不惧也。
追寻目标,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兴,乃积久而成,积微而成。
夫志者,心之所向,意之所定也。
吾辈宜立远大之志,砥砺前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愿吾辈皆能志存高远,勇往直前,终成大器。
何以为然文言文翻译
古之人,言必有据,行必有则。
何以为然,必先求其理。
理者,事物之规律,自然之法则也。
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皆有其理。
人之所以能知其然,盖因吾辈心有灵犀,能感悟天地之理,洞察事物之规律。
夫理之所在,必有其象。
象者,事物之表征,形而上学也。
是以观象察物,可以知其然。
孔子曰:“观其象而玩其辞,观其辞而玩其意。
”此言观象察物之要也。
是以古人有云:“观象玩辞,明辨是非。
”然,此仅知其然,未达其所以然。
欲达其所以然,必究其根源。
根源者,事物之所以然之根本也。
究其根源,方能明其所以然。
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者,心之所向,意之所至。
心之所向,必有其道;意之所至,必有其理。
是以乐之者,方能达其所以然。
然,事物之所以然,非独在于理,亦在于情。
情者,人心之所向,意之所至。
人心向善,意欲求真,此乃情之所然。
是以孔子曰:“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仁者见之,必思其然;智者见之,必行其然。
然,此情之所然,亦为理之所然。
是以何以为然,必先求其理,次察其象,再究其源,最后达其情。
理者,天地之法则;象者,事物之表征;源者,事物之所以然之根本;情者,人心之所向。
四者兼备,方能称之为何以为然。
然,世事纷繁,人心难测。
欲求其然,必先正己。
正己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始也。
修身者,修心养性,正己之心也;齐家者,和睦家庭,正己之家也;治国者,治理国家,正己之国也;平天下者,安抚百姓,正己之天下也。
正己之后,方能明辨是非,识其然。
总之,何以为然,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
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求理察象究源达情。
如此,方能真正明了事物之所以然,从而指导人生,成就大业。
是以,何以为然,实为人生一大课题,亦为吾辈追求之境界。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心之所向,身以往之。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孟子》,意思是说心中所向,身体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我们内心的目标和追求会决定我们的行动和未来的方向。
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追求和目标,那么我们的行动也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表明了内心的力量。
内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命运。
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正能量和积极的目标,你的身体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内心的力量可以推动一个人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最终取得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心消极,迷茫,那么他的行为也会徘徊,无法站稳脚跟,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也表明了行动的力量。
一个人的行动会被内心所驱动,内心的追求和目标会指引一个人的行动方向。
如果一个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决心,他就会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都会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而那些没有内心目标的人,他们的行动就会缺乏动力和方向,往往会在困惑和迷茫中度过一生。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也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并不是凭空降临的,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只有当一个人内心真正地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他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内心的目标和追求会带动一个人的行动,让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最终实现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改善自己的状态,最终获得成功。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心之所向,身以往之,也是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只有当一个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他的人生才会有方向和动力。
他会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而那些没有内心目标和追求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过得平庸和无趣,缺乏动力和意义。
境由心生作文
境由心生作文境由心生作文(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境由心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境由心生作文1我想,一个人总要经历几件事,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那些哲理的深邃内涵,就像不久前的我所经历的一样。
那天,我独自一人在学校后园的池边散步。
时间已是深冬,那不怎么深的池水早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光秃秃的灰黑的枝桠在砭骨的朔风瑟瑟发抖;阴沉灰暗的天空低垂着,没有一丝的生气,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见到此情此景,我心中那片本就不怎么晴朗的天空又平添了几分忧郁的阴霾。
“这鬼天气!”我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暗暗咒骂道,“本来想出来散散心的,反倒弄得人一点兴致也没有,真是讨厌!”又过了几日,我和朋友下课后出去散步,不经意间又转到了那池边。
天气仍旧如那天般冷得厉害,但今天我的心情却很是轻松。
当我再一次向那片水池望去的时候,不料想竟一下子被触动到了——一缕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冰面上,泛着闪闪的粼光;垂柳柔软的梢头,缀着小小的绿苞。
刹那间,一种奇妙的感觉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自己好似置身于阳春三月一般。
看呐,不是吗?眼前那冰封的水面好似将要解冻一般流动着灿灿的波光,柳梢在风中招展着,不久就要被和风裁出细叶。
天空是那样的明朗清丽,好一派融融春光!我沉醉着,耳畔仿佛听见了悦耳清脆的鸟鸣,眼前似乎看见了天上招展飞翔的风筝,鼻尖好似嗅到了扑鼻的花香……直到朋友的一句话,才把我拽回到现实中来:“傻了吗你,对着上冻的水面瞎看,这不还是那池子吗!”我眨眨眼,周围依旧是来来去去的人流,依然是十二月的寒冬。
我心头的思绪不禁被什么牵动了一下。
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几天前的经历。
就像朋友说的:“这不还是那池子吗!”也许,从别人的视线里来看,甚至用几天前的我的眼睛来观察,这地方和之前的那片池水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或许还有些死气沉沉得让人讨厌。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声声慢》一词中一系列的客观环境事物,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今天,语文网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声声慢评析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意象化的程度体现着诗词审美程度的高低。
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来书写愁情,意象联翩而情致充盈。
但意象化的程度,主要不是看诗词中描述了多少景物、而是看这些景物中究竟包含了多少东西,或者说看它们究竟能生发出多少东西。
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要看这些景物中究竟有多少象外之象,有多少言外之意。
这是诗词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
古人特别崇尚”象外多象”,”言外无穷”,”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方面,《声声慢》是相当出色的。
先以“过雁”这个意象为例。
“雁过也,正伤心”,为什么?首先是由于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袭上心头。
但这不是伤心的主要原因。
大雁从哪里来?北方。
这“北方”二字一跳出来,词人的心思就飞向了北方的故国、家园。
这是心之所向,情之所至。
然而故国已沦陷,家园已败毁,于是她的脑海里就会映现出一片故国家园的伤残景象,乃至举家南逃的惨状。
同时,那往昔家园的亭台楼阁、赏心乐事也会在脑屏幕上不断闪现,使她陷入一阵阵美好的回忆之中。
然而当她的思绪再回到眼前来时,那孤身漂泊、晚境悲凉的现实,却使她更加感到凄凄惨惨了。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发了词人一连串更痛切的思念。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笃,往昔常两地诗词赠答,传情寄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当时李清照词中的名句。
所谓“旧时相识”,当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错觉闪念,但这一闪念却恰恰刺中了词人当时最痛楚的神经:勾起了她对丈夫丧情景的记忆,同时也引发了她对往昔夫妻恩爱生活的追怀;而最对比眼下空房冷寂、孤苦无依的情景,那就难免苦上加霜、痛上加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在古树拔节留下的余音中,我听见远处山的呼唤。
山脚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上古木参天,树静山幽;山顶处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我看见游人们问:“山上面可有好风景?”不禁莞尔,何必问呢?常言道:“境由心生,而随心化?”千山万水都逃不过一个心,千景万景亦在心中变幻。
若心向于流水,何不留在山脚?静听鸟鸣。
若心向古木,便会继续向上攀登,去享受山腰的树静山幽。
若你心向云天,渴望眺望,那就走向山的巅峰吧!去看看你所喜爱的天高海阔,云卷云舒。
一切不过是随心。
心之所向,境之所在。
境便是风景,,曾与友同游黄山,叹其险峻,惊其磅礴,折服于自然的鬼斧神工。
朋友叹道:“若能用专业相机拍就再好不过了,手机毕竟不专业。
”我笑了,“别想了,怎么拍都不会是你想要的。
”为何?不过是因为景在心中,而随心变化,再专业的相机又如何记录下人的心境呢?朋友所期望的,不过是让这使他震撼而愉悦的心境能被保留,被再次品味。
但若当他真的拍了照片再次品味,却又不是原来那番滋味了。
流水、古木、云海,各有其美,游人常常临景而叹,其涓涓,其挺拔,其浩渺。
风景都是美的,为何下山之人有不同的答案?均因其心境不同。
所以,游人们,又何必问呢?为何不顺应自己的心呢?下山的人又如何能影响你们的本心呢?就如蒋捷《虞美人·听雨》所书,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为何不同蒋捷一般,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游景实为游心,为何不选择像阮籍一样箕踞啸歌,酣饮自若,畅享流水之乐?像张先游桃花,而心若桃花般,犹解嫁东风呢?又或许你正属失意之时,无处发泄苦闷,只能似陆游般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风景不同,心境不同,所得所悟自然不同,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随心而游,游景于心罢了。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有的所有,都为心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