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文档

合集下载

财政学全套完整课件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财政学全套完整课件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财政支出功能
实现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经济运行等。
2024/1/29
9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2024/1/29
财政支出规模
衡量财政支出总量的指标,反映政府 活动的范围和力度。
财政支出结构
各类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关系,反 映政府活动的方向和重点。
10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选择净效益 最大的项目。
调整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效果,提出以下调 整建议: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 领域投入;二是完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 担;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 风险;四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
金使用效率。
2024/1/29
27
06
财政学前沿问题探讨
2024/1/29
28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途径
2024/1/29
15
国际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双重征税方法
2024/1/29
国际税收管辖权
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它表现在该国政府对哪些人征税以及征什么税等方面。 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主权的行使又往往体现在税收方面。
避免双重征税方法
包括免税法、抵免法、扣除法和减税法等。其中,免税法指一国政府单方面放弃对本国 纳税人国外所得的征税权利;抵免法指一国政府对其居民国外所得所负有的国外税收债 务给予抵免;扣除法指一国政府允许本国居民从国外所得中扣除一定数额的费用或免税
22
05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2024/1/29
23
财政政策类型和工具选择
财政政策类型
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 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 政策。

财政学陈共版全套

财政学陈共版全套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
(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的重要意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 度的几点理由: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 机制的失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 定器”的作用。
(different tax expenditure categories )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the budgetary control of the tax expenditure )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二)税收支出分类
第三节 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分类
1.照顾性税收支出 2.刺激性税收支出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税收支出预算控制常用的三种类型: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2.建立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 3.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付制 财政补贴 节俭基金型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贴息 税收支出 税收豁免 纳税扣除 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2.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4.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财政学文档

财政学文档

财政学第一讲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失效)(一)什么是市场失灵•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完全竞争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假设,现实中的市场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看,即使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其运行在收入分配、宏观供求等方面也难以做到公平与效率•市场失灵(或称市场失效)是指现实的市场在其运行中固有的不完善之处,也就是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是无法实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的(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劳务①私人物品和劳务: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受益的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效用则可以被分割,由不同的个人或家庭享用▪可以通过付费等方式将不付费者禁止在外,且这种排他技术上可行,成本不高▪一旦被某个人消费,其他人就无法再同时享用;从生产成本角度看,消费者的消费将引起私人物品供给的增加,进而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边际生产成本不为零)②公共物品和劳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为社会成员所联合消费、共同享受,不能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消费▪在消费时很难将他人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止他人消费,要么在技术上不可行,要么排它代价过高——任何人都不得不消费——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等同的数量,一个人消费并不减少他人的消费量▪所有消费者都可以共同消费,均可获益,新增加消费者并不会减少他人的消费量——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即增加一个消费者(而非增加产量),对供给者而言,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即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妨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与质量,不存在拥挤现象萨缪尔森对纯粹公共物品和纯粹私人物品的数学表述纯公共物品:X = X i即任何一个消费者其消费的公共物品数量X i 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X,这表明公共物品在消费者间是不可分割的纯私人物品:X = ∑X i即任何一个私人物品的总量X 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该物品X i 的总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消费者间是可分割的市场无法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效用不可分割,难以将每个消费者获得的利益量化,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无法据以收取费用 受益非排他,无论是否付费都可受益,人们会产生“免费搭车”(Free Rider)心理,理性的消费者不会花钱购买消费非竞争,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原则,这些物品应免费提供。

财政学PPT精品文档

财政学PPT精品文档
鼓励、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25
央企超八成资产集中于八大关键行业
▪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适 度收缩,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中央 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 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
26
4.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1)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对 哪个地区投资多,那个地区发展就快;反之则 相反。
2)制定实施科学的区域财政政策,吸引其 它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不发达地区, 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7

资料
▪ 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 上年增长8.7%,超过计划0.7个百分点。
20
第三节 财政职能
▪ 一、资源配置职能 ▪ 二、收入分配职能 ▪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21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一)含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 政分配活动,调节、引导人力、物力、财力 等社会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2
▪ 09年中央财政支出情况:教育支出
9
(2)公共物品特征 受益非排他性 消费非竞争性
2、混合物品
10
(二)公共需要
1、公共需要含义:
是指由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作 为一个整体所提出来的需要。具体是指社会安全、 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的需 要。
11
2、公共需要的特征
(1)它是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 数学加总。
1076.35亿元,科学技术支出999.99亿元,社会 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 664.31亿元,环境保护支出782.1亿元,农林水 事务支出1274.49亿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包 括安全生产、粮棉油等重要物资储备、解决政策 性粮食财务挂账本息等方面的事务)支出2429.16 亿元,国防支出3482.77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 出2323.01亿元,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 支付支出10924.35亿元。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如国防和灯塔等, 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 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 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 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 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 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完全版)

财政学(完全版)

财政学(完全版)第一篇概述■财政学1、含义: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产品以及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

2、研究问题: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②财政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③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④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学(公共财政学):强调收入、预算公共经济学:强调支出、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重视公共规则政府经济学]3、西方财政理论体系古典财政理论——亚当·斯密:收入、支出、国债预算——四分法财政体系现代西方财政理论——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萨缪尔森:公共产品理论效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个人的理性选择、政治市场)4、新中国的财政理论与体系第一阶段: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1992)“国家分配论”——收支平管第二阶段:公共财政学时期(1993-今)■财政1、国家与财政的关系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国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又依赖财政为其提供基础和保障,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

2、财政的一般定义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3、财政的特征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财政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是强制性、无偿性的行为。

[强制性指财政活动的实施不遵循自愿性原则,它依据国家政治权力进行;政府行为一旦发生,参加者都要接受,无法选择。

][无偿性指财政活动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政府不需要有等价物也可以参与分配。

]4、财政存在的原因①市场有效(Market Efficiency)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在自发运行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调节,使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这就是市场有效。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所有交易均在市场发生,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者;(2)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不存在质量差别等;(3)资源可以充分流动;(4)完全的信息与知识,不存在信息不对称;(5)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具有一致性;(6)经济领域的所有产权是清晰的;(7)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过程,都不存在外部效应;(8)不存在规模经济;(9)所有生产资料均为私人占有。

《财政学》讲稿.doc

《财政学》讲稿.doc

《财政学》讲稿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财政的产生(一)财政产生的过程。

财政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简化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力水平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阶级斗争出现→国家产生→财政产生。

(二)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立于生产过程的财政专门机构;第二若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财政分配的对象。

2产生和存在。

如果没有国家,就没有财政分配的主体,也就没有财政。

但是,由此产生了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议。

实际上,国家和财政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过程,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在国家产生初期,由于政府和财政的规模小,财力上主要是由一个或少数贵族家庭支持,那时的财政实际是国王或皇帝的家庭财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财政规模不断扩大,才使国家财政与皇家财务分离,财政部门的机构和职能逐步完善。

因此,可以说,财政是随着国家而产生的。

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产生时间,应放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考察。

3根源是公共需要人类社会有两大需求: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

私人需求主要由私人商品满足;公共需求则由公共商品满足。

财政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以满足公共需求。

原因是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

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使得所有消费者都不会为消费公共商品付费(免费搭车),使公共商品的成本得不到补偿。

而私人提供的商品不仅要求成本得到补偿,而且通过出卖商品为其带来利润。

因此,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

公共需求只有通过非市场机制(主要是政府)来满足。

在原始社会初期,尽管也存在公共需求,但因没有剩余产品因而不存在财政分配;在原始社会中期,出现了剩余,但由于没有国家,也不存在财政;只有到了原始社会末和奴隶社会初,一方面存在剩余产品,另一方面产生了国家,才出现财政分配。

二、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

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财政学完整版范文

财政学完整版范文

财政学完整版范文导论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研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国财政学研究的前沿问题:①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问题②财政收入适度规模问题③预算体系问题④税制和优化问题⑤公共选择与财政政策民主化问题⑥财政支出绩效考评问题2.西方财政思想①古典学派亚当·斯密否定公债“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项原则②社会政治学派瓦格纳国民经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公共支出膨胀法则临时财源原则、吸收闲置资金原则、发行外债原则、适度发行原则③财政学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赤字财政”理论④货币学派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庞大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负所得税⑤供给学派拉弗减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第一章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特点或缺陷,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

2.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政府失效的原因: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其中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公共需要的特征:①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点的需要②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受的需要③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④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5.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含义及必要性含义: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学教案》word版

《财政学教案》word版

《财政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1 课程介绍理解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分析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3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熟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的含义及影响1.4 财政制度的构成与演变了解我国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现行财政制度的构成及特点第二章:财政收入2.1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来源掌握税收、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及变化趋势2.2 税收原理探讨税收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效率等理解税收负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3 税收制度与政策熟悉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及分类分析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及效果2.4 非税收入管理了解非税收入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探讨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第三章:财政支出3.1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内容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特点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及变化趋势3.2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探讨财政支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向3.3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应用效益评价方法分析具体财政支出项目3.4 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历史演变探讨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第四章:财政政策4.1 财政政策概述理解财政政策的定义、类型及目标分析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4.2 财政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掌握财政政策工具及其特点理解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原理及过程4.3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稳定、分配等方面的效应分析财政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及调整4.4 财政政策实践与评价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及演变评价现行财政政策的成效及不足第五章:区域财政与财政转移支付5.1 区域财政差异及其影响分析区域财政差异的原因及表现探讨区域财政差异对经济的影响5.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解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义及类型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成及特点5.3 财政转移支付效应评价掌握财政转移支付效应评价的方法及原则评价财政转移支付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的作用5.4 区域财政协调发展策略探讨区域财政协调发展的意义及目标提出实现区域财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6.1 税收制度概述理解税收制度的定义、构成及功能分析税收制度在财政收入与经济调控中的作用6.2 税收分类与税收原则掌握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概念及特点探讨税收原则,如平等、公正、效率等6.3 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理解税收政策的目标,如稳定、增长、公平等熟悉税收政策工具,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等6.4 税收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税收政策的演变及现状评价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效果及不足第七章:国债与财政风险7.1 国债概述理解国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国债在财政运行中的作用及功能7.2 财政风险与债务管理探讨财政风险的概念、来源及影响分析债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7.3 国债市场与国债政策熟悉国债市场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理解国债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4 国债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国债政策的演变及现状评价国债政策在财政运行与经济调控中的效果及不足第八章:社会保障支出8.1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构成及功能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8.2 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理解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定义、目标及工具分析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8.3 社会保障支出管理探讨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8.4 社会保障支出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演变及现状评价社会保障支出在经济社会中的效果及不足第九章:环境保护与财政政策9.1 环境保护概述理解环境保护的定义、目标及意义掌握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9.2 环境税收与环境财政政策理解环境税收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掌握环境财政政策的工具与实践9.3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变及现状评价环境保护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效果及不足9.4 环境保护与财政政策的发展方向探讨环境保护与财政政策融合的趋势提出完善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建议第十章:财政预算与财政监督10.1 财政预算概述理解财政预算的定义、类型及功能掌握财政预算在财政运行中的作用10.2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理解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构成及运行机制分析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10.3 财政监督概述理解财政监督的定义、目标及意义掌握财政监督的方法与手段10.4 财政监督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财政监督的演变及现状评价财政监督在财政运行中的效果及不足第十一章:国际财政与财政合作11.1 国际财政概述理解国际财政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与内容11.2 国际财政合作与协调理解国际财政合作的概念、目标及原则分析国际财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与实践11.3 国际税收与财政转移支付理解国际税收的概念、特点及问题掌握国际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与实践11.4 国际财政合作的挑战与展望探讨国际财政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展望国际财政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第十二章:财政学研究方法12.1 财政学研究方法概述理解财政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掌握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2 定量分析方法在财政学中的应用熟悉定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在财政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12.3 定性分析方法在财政学中的应用熟悉定性分析方法,如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定性分析方法在财政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12.4 财政学研究的前沿方法与发展趋势探讨财政学研究的前沿方法,如大数据分析、等分析财政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三章:财政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3.1 财政规划与预算管理理解财政规划的概念、目标及原则掌握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技巧13.2 财政政策分析与制定理解财政政策分析的概念、目标及方法掌握财政政策制定的原则与程序13.3 税收筹划与企业管理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目标及原则掌握税收筹划的方法与技巧13.4 财政风险管理理解财政风险的概念、来源及影响掌握财政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第十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14.1 国内外财政学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财政学领域的经典案例从中提取经验教训,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14.2 财政学实践演练设计财政学实践演练scenarios,如预算编制、税收政策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3 财政学模拟考试与点评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供改进建议14.4 实践项目与实习指导提供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与总结回顾整个财政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收获15.2 财政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财政学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财政学在应对挑战中的创新与发展15.3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为课程改进提供参考15.4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和应用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和特点,以及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和结构。

【密训资料】财政学(11页)

【密训资料】财政学(11页)

财政学目录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3)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 (4)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5)第四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五章税收原理 (7)第六章税收制度 (8)第七章国债 (9)第八章政府预算 (10)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11)第十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12)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知识点内容第一节 1.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包括:(1)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支出(2)农林购买性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4)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5)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2.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属于购买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4.政府投资的特点有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5.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国际局势的变化情况。

第三,国家主权范围。

第四,国防目标定位。

第五,国家财力的制约。

6.政府投资的特点有长期性、效益外溢性、非营利性、基础性。

7.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8.基础设施的特点包括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自然垄断性、回收慢、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

9.政府投资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商品或准公共物品。

10.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与推广、农村教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1.定员定额管理是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管理的基础工作。

12.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越高,人员需求量就越是少,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就小,所以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与行政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成反比。

13.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3)就业创造标准。

财政学(DOC 30页)

财政学(DOC 30页)

财政学(DOC 30页)比较财政学刘宇飞副教授2003.09第一讲:公共部门的必要性提纲•从市场失灵说起。

(姑且不论逻辑是否严谨,多数人的直觉如此,也不无道理)•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

•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公共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外部效应•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公平•有益品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外部效应:科斯定理•公共品的私人提供:纳什均衡及其他•信息不对称:发送信号与筛选机制•垄断:可竞争市场•收入分配公平:慈善捐赠•有益品: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效率:帕雷托最优次优第三优次优原则•问题:如果某项帕累托效率条件未能满足,那么,是否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追求其它的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呢?•直觉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次优理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次优理论认为,一旦某一效率条件被破坏,那么,即使其余的效率条件可以实现,也不值得去实现了。

•次优理论的意义:在讨论公共经济目标时可以超越帕累托效率标准2次优原则并未彻底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次优理论的问题:实现次优条件需要的信息远比有关的最优条件更为复杂第三优原则•黄有光的“三个世界”:最优世界:无扭曲、无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次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可以忽略第三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第三优世界信息丰富条件下,适用次优原则信息贫困条件下,适用最优原则信息稀缺条件下,适用第三优原则•第三优理论并未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应用•以经济改革为例•根据次优理论,必须在整个经济的所有经济部门都贯彻新的最优条件,否则就不如不改。

因为任何局部的改革都可能弄巧成拙。

•根据第三优理论,应该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全盘策划,统筹兼顾,按部就班进行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结构问题
班级:经092-3
姓名:姜丽丽
学号:200911502070
浅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结构问题摘要:公共卫生的提供主要由政府负责,属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仅从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结构的角度探析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结构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卫生支出结构性问题地区间卫生总费用上升趋势
一、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公共卫生的状况
卫生事业在保障、服务提供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向均等化回归的明确趋势,政府直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密切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并规定了具体的实践途径。

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支出总量明显不足
从表中数据我们发现,我国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处于劣势,处于低收入国家和下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的位置。

这与我国不断取得的经济发展显然形成了巨大的矛盾,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必然增加,我国的公共卫生支出亟需扩大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另外我国现在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基本建设费用居高不下,由于体制上的不健全和各级政府机构的庞大人员开支,行政费用支出占据了财政总支出的一大部分,这严重地限制了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的数量和质量。

(二)地区间支出结构失衡
地区之间歧视不发达地区居民。

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发达省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上的差别日益扩大,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未能有效缓解这种差距,导致各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差异很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上出现了针对不发达地区的歧视。

从历年统计数据上看,我国横向政府卫生支出长期存在不平等情况,中部地区处于劣势,并且差距逐渐拉大,西部地区卫生支出规模也是从2007年才开始迅速增长,东部地区长期保持在全国的较高水平。

这里用人均财政卫生支出来说明地区间差距,1997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8.4元、21_3元、26-3元,东部地区是中部的2.1倍,西部地区的1.6倍。

到2003年,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2.2倍,西部地区的1.58倍,说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大,西部地区情况也并未有明显好转。

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财政资金越来越重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到2008年西部地区的人均支出规模首次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东中部地区差距也有明显减小,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l-4倍。

(三)城乡支出分配差距很大
城乡之间歧视农村地区居民。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突出的问题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特别是农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最少、层次最低、种类最不齐全,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

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领域的政府公共财政收入严重不足,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公共卫生支出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

占全国2/3 人口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 的卫生总费用出,而占人口1/3 的城镇居民享有3/4 以上的卫生总费用。

2000 年至2004 年间城镇卫生费用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农村地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公共卫生资源的增量将更多地向城市地区偏移。

由此带来的是城乡间的医疗卫生水平差距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然是非均等的。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改进性意见
(一)加大财政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力度
针对我国当前公共卫生总体支出规模不足的现状,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收入的增量更多用于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为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提供基础,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树立“新型公共服务政绩观”,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观和考核机制。

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树立新型公共服务政绩观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GDP政绩观,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以提供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考核各级政府,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效,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完善财政体制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地区间的不均衡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事权与支出范围对应的财权相统一的格局,提高各地区提供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完善地区间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由于地区经济水平不同造成的差距,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拨款和补助的使用,切实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进程。

(三)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城乡医疗
服务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的覆盖面,在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力度。

(四)重新调整支出结构
加大政府在疾病预防事业中的投入,提高预防保健支出的比例,为居民健康构筑第一道防线。

对具有一定外部性的准公共品,如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可加大补贴力度,通过补贴控制价格,使用者支付少量费用。

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的覆盖面,在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五)加大执法力度
是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执法监督水平,严格执法程序,加大对违法事件的处罚力度,以此突出外部压力对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六)人才培养战略
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规范卫生人才的培养程序,严把卫生队伍的入口关。

同时增加卫生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建立科研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扩大卫生教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张磊.我国地方公共卫生支出区域公平性实证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
报.2007(8).
[2]刘军.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结构缺陷的分析.当代经理人.2006(5).
[3]刘民权.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公平性探讨.南京大学学报.2007(3).
[4]周旭东.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卫生支出的改革思路.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0).
[5]刘连环,郭桂然.中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透视.经济论坛.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