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学校各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中县兴隆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科“低四高五”教学模式
一、低段“四环导学”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课时,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和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学情和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良好的状态。
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2.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初读课文,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这是阅读的最低要求,也是最基础的要求。
要想把课文读正确就要解决生字词。
生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可按以下几步进行:(1)自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试着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自己解决。
期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并给予具体指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3)谈收获,提问题,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地了解。
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
低年级要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低年级的阅读是要读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
课文读好了,读熟了,基本的意思就明白了。
低年级段理解词句是教学的重点。
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课文前面的导语、课后思考题,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解惑,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落实积累,总结拓展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自己喜欢语句是课标对低年级的要求。
教学中,可结合文本特点和目标要求,引导学生积累背诵自己喜欢语句、语段、课文,也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
教师要做好归纳总结,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
拓展与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搞一刀切。
有的课文不需要拓展,那就不要拓展,需要的就拓展。
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发教材和使用教材,抓住教学的核心目标,利用课堂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有余力,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教参的建议,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进行适当的拓展。
二、中高段教学模式“五环导学”
1.课前布置预习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是备课过程中不可残缺的一部分。
抓好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
如三年级上学期教材,教师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由课内指导预习逐步放到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要依据预习揭示、课后思考练习、教学建议及学生实际,预习要求要具体明确,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预习可以是查阅有关资料,进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可以是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的;可以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可以是在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上作批注的;可以是积累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佳句的等等。
预习方法要因人因文而异。
2.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导课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定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
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语的认读、生字的读音、整篇课文的正确流利朗读三方面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便于做到以学定教。
语言障碍解决了,这就为进一步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3.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指导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读准生字、读顺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
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进而理清课文的条理。
4.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其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以下环节:
(1)根据实际,找准“切入点”。
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内容的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本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A.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B.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C.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D.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5.领悟表达,拓展延伸
领悟表达方法是学习语言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把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比起理解思想内容来难度要大一些,教学时应采用一些新鲜有趣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在读文的过程中,结合具有典型性的语段的学习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
为加深领悟,学完全文后,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特点突出、表现力强的语句,说说对它们表达效果的理解。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数学科“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五”是“五步”,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激趣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随堂练习------巩固总结。
“四”是“四精”,其含义是:三个精心设计一个精讲,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讲。
“三”是“三体现”,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养成教育。
二、“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五步教学流程要求
五步教学流程只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二)“四精”的要求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通过对问题地吸引,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思考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
3.精心设计练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教师“精讲”,提升教学效果。
“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高效呈现知识和高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
“精讲”并不是少讲、不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
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因为学生注意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三)“三体现”的要求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教师要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每节课教师都要小结。
每单元学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整理复习,这些平时都做的事情,平常放手让给学生做。
教师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学生们的交流中还能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举例说明等。
若教师包办代替单元知识的总结,全篇一律的话,就没有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索。
2.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课堂的平等关系与班级的温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和谐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和谐的内容主要包括:
(1)师生间要和谐互信
首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诚信,说话算数,不落口债,凡是答应学生的事应尽量做到,有特殊情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以诚待人,必须影响学生。
(2)生与生间要和谐。
一个班集体总有优生、差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优、差生都可能犯错误,教师要做到及时教育、监督、不偏袒,做到公正、公平。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及时发现表扬树立自信心,增加集体凝聚力。
其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每个学习小组里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有明确的分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3.体现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习惯养成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才可以达到目的。
即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题目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综合科教学模式
一、品德与社会“五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激情谈话后,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资料,动情明理,
这一环节的内容,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则放在前几天甚至前几周进行。
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
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根据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好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在汇报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点评,并进行表扬鼓励)分组汇报完毕后,让学生探讨、交流,(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展示教师准备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不是很全面,教师把自己搜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由此及彼,精讲点拨,让学生感受。
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深化明理。
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合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应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这样就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现在掌握的资料内容,要设计探究题,(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或者收集的资料进行研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小结。
第四个环节:结合实际,有效拓展。
这个环节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的理要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延伸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1)情境模拟。
多媒体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生动、直观、交互性强的特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
(2)角色扮演。
活动是小学生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但内容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年龄特征。
“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德育内容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性的形成和发展。
(3)现象分析。
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其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教师选取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对话提供了平台。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与他人,与教材等相互交融,相互碰撞。
这就改变了“满堂灌”的德育课堂教学形式。
学生在对话中明辨是非,提高能力,从而使新德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焕发生命活力。
第五个环节:评价引导,情感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深化升华之效。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
的疑惑。
2.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3、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
总之,品德课要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等全部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参入社会,了解社会,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的统一。
二、科学“六环节”教学基本模式
环节一: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
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通过“新、奇、趣”的创设导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到新知识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师要明确预习时间要求和预习内容范围。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自学完成预习导学的题目。
(要求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预习,针对预习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组内解决或教师点拨)
环节二: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有疑问的对子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解决。
能小组解决的不再班上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做好记录,留待班上解决或老师点拨。
环节三:展示交流
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有疑问有争议的可采取小组之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
环节四:精讲点拨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解决问题。
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
拨、进行拓展与变化。
精讲点拨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是一个归纳与提升的过程。
环节五:课堂小结
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
环节六:当堂检测
针对本节的学习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考查。
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要注意疑难点、易混点。
作业要分层次,作业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题目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回馈可以在全班交流共享)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堂堂清”。
科学课的这个环节不一定象其他学科一样以做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