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样本(4篇)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样本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____人。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探究数学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美学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创造火花,为造就创造型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厌烦感受提高【中图分类号】c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 62(2012)12(a)-0076-011 探究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数学美抽象、含蓄、严谨。
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从其隐蔽的内在和谐的感觉中体现美。
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从内容表面去体验数学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挖掘教材各个方面的美,将它们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①从数学语言中体验简洁美。
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数学语言最重要的特色便是用符号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明了。
例如,学了“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再复杂的数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
又如,庞大的偶数家族,我们仅用2n(n为整数)就全部表示出来了,简洁而又美观,它既避免了冗长地写出偶数的个数,又反映出偶数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再如,我们常用直观形象的数轴来概括一切实数……数学的这种简洁性给我们带来多么美妙的感受!②从数学思想方法中领略和谐美。
对称,展示出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美。
在几何中,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圆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均衡流畅的美感;在代数中,对称式子、对偶原理等也都集中体现出一种均衡美。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之林中,各种对象千差万别,看似毫无关系,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如数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类比思想进行合情推理,发现新旧问题相对统一。
③从数学特殊解题过程中享受奇异美。
解数学题无非是把已知条件跟求证结论建立其令人信服的联系,而在这些联系中友些容易想到,有些则是意想不到的。
如判定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的情况问题。
我们知道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三种情况:两根、一根、无根,而且我们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他们有着一定的关系,即:若一元二次方程(1)△>0,方程有两个实根;(2)△=0,方程有一个实根;△<0,方程没有实根。
浅谈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美是真理的光辉,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
数学自身的严谨、周密、精确、完整显示了数学美。
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美感的能力,数学审美能力是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抽象性鉴赏能力和谐对称数学是一门美的科学,数学教学中到处可渗透审美教育,数学美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
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和谐美、奇异美构成数学美的主体,数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数学本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美是真理的光辉,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自身的严谨、周密、精确、完整显示了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美感的能力,数学审美能力是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一、内容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提出:“数学教育还必须将数学中所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受到美的熏陶。
”首先,数学结构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应性、对称性、对偶性、同构性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数学表达形式的对称和谐,还表现在数学内容之间,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定义的内涵与外延,不同的数学结构之间的和谐对称。
和谐性使得对不同数学对象的研究能够融会贯通。
其次,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
例如,由于生活实际和运算的需要,使数系得到一次次地扩展。
从自然数系到复数系的多次扩展中,人们发现自然数所服从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新的数系中都成立,几乎使人们相信这是一条必然规律。
然而,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Hamilton)在1843年发现了所谓的“四元数”,它保留了复数几乎所有的性质,但乘法的交换律却不成立。
这新颖的发现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和新的探求欲望。
初一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一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七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七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顾帮福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12、9、12七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顾帮福“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小去,在“做”、“实验”、“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小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
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选择小学习,在生活小发展,在探索小创新。
七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接触社会的范围较广,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较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操作为主。
通过观察、触摸等形式,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形,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1、使学生获得亲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方法措施:1、指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说真话、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有效地进行教学,就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分类和设计、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是人们最初学习的学科之一,它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既具有实践性,也具有理论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传递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性强和实践性强。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外语学科的特点外语学科是学生学习一门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的学科,其特点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四、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其特点是与现实密切相关、内容繁多且广泛。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古代历史、现代史、地方史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其特点是全球性、多学科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态与地貌、气候与水文、人口与城市等多个层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地图解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六、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和运动的学科,其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多个方面。
研究性学习报告数学
研究性学习报告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数学篇⼀:黄⾦数的应⽤结题报告-⾼⼀数学研究性学习黄⾦数的应⽤班级:⾼⼀()班指导⽼师:组长:组员:研究背景:黄⾦数不仅仅是那简简单单的⼀串数字,它在美术、建筑甚⾄是⼈的饮⾷都可以起到作⽤。
那些世界建筑⼤师设计的作品中常常会⽤到黄⾦数的知识。
我们数学、物理、化学、⽣物及美学中都存在很多的最好、最优化的问题,如何实现最优化从⽽达到我们的要求,使得我们的在各⽅⾯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研究⽬的和意义:1.培养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提⾼学习的查找,分析,集中能⼒;3.拓宽学⽣的知识⾯,感受古代数学家⾼超的证题思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4.通过集体配合较好完成对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同学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研究分⼯: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案;写开题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步骤:查阅资料、实际调查、计算、总结。
预期成果: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了这⼀课题研究。
从中我们了解到黄⾦数不仅仅是那简简单单的⼀串数字,它在美术、建筑甚⾄是⼈的饮⾷都可以起到作⽤。
那些世界建筑⼤师设计的作品中常常会⽤到黄⾦数的知识。
研究结果:⼀、黄⾦数的发展“历史”黄⾦数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
⼀天,毕达哥拉斯从⼀家铁匠铺路过,被铺⼦中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吸引,便停下来仔细聆听,似乎这声⾳中隐匿着什么秘密。
他⾛进作坊,拿出⼀把尺量了⼀下铁锤和铁砧的尺⼨,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种⼗分和谐的关系。
回到家⾥,毕达哥拉斯拿出⼀根线,想将它分为两段。
怎样分才最好呢?经过反复⽐较,他最后确定1:0.618的⽐例截断最优美。
0.618在数学中叫黄⾦⽐值,⼜称黄⾦数。
这是意⼤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给它的美称。
其实数学上有许多⼏何图形蕴涵了黄⾦⽐,如五⾓星等。
代数上也有许多黄⾦数的知识,其中最有名的裴波那契数列,也就是1,1,3,5,8,13,21,34,55,89?,或许⼤家要问这⾥⾯没有黄⾦数啊,其实如果⽤前⼀项⽐后⼀项,它的⽐值将会在0.618上下波动,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算下去,最后你还会得到⼀个数,⼀个⽆限接近于黄⾦数的⽐值,不信你可以试⼀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美,有意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加强研究、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审美能力. 巧妙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美,有意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加强研究、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充分想象,体会数学形象美小学生由于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有效地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会数学图形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一个“两只小猴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的情境. 首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小猴骑得快?为什么?由于两只小猴的圆形轮胎外面被老师设计了装饰物,所以学生只能凭直观来随意猜测. 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这两只小猴比赛,结果,乙猴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 甲猴则轻松获胜.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形发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原来车轴是否在圆中心是那么重要,并为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数学形象有其独特的美,了解到生活中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压路机等交通、施工工具中都蕴含着数学图形圆的形象美.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在此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感受数学中的形象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合理对比,开发数学公式美要打好审美基础,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细微变化;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各个知识层面进行对比;还要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开发出最好的数学公式.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课时,可以先提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研究任务,然后叫学生运用学具包里的图形和工具先独立思考和研究一下怎样找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对比,共同开发出各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由于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高,独立思考和尝试比较认真,所以各小组都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其中,有的用折纸法,把三角形折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从而发现公式;有的用割补法把三角形剪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得出公式;有的用拼图法,拼出新的图形,再从相互关系中引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此时再次引导学生合理对比,从中探索出最佳数学公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之美. 在教学中,只有为学生多创设些合理对比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间的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真正让他们在对比中开发出数学的公式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质性地提高.三、巧妙推理,创设数学逻辑美数学知识是严密而富有逻辑性的,在教学中只有灵活巧妙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从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才能让学生在数学的逻辑层面上创设出相应的审美意境,真正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在教学《倍的应用题》时,复习部分可以安排分析关键句的练习,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找出隐含条件. 教师先出示“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学生马上分析推理出灰兔的只数为1份,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即有5份,在这样的关系中,如果“灰兔有8只”,那么白兔有多少只呢?学生通过已有关系进行下一步推理,发现灰兔有8只,也就是1份是8只,那么白兔当然就是8× 5=40(只);老师可以再问学生,如果知道“白兔有15只”,那么灰兔有多少只呢?有了第一次的推理,这一次的推理就显得非常轻松了,白兔有15只,也就是5份是15只,灰兔只有1份,当然求灰兔的只数只要用15÷ 5=3(只). 这里所举例子是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教学中的推理片段,但不难发现,如果学生能如此巧妙地应用好推理方法,那么数学的逻辑性是很容易在头脑中创设出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琢磨、探索每一个关键性的语句,从中找出若干隐含条件,加以巧妙精炼的推理,一定能让学生创设出数学的逻辑之美,真正感受数学给人带来的每一次头脑风暴. 做好了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四、利用数学本身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美和形象美。
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
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
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
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摘要: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了“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引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开展数学训练,体验数学思维的美感数学中的美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训练思维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而训练的手段往往是做题,在完成一道道习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结果,还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每一道题的个性特点。
例如,有的是一题多解,有的一题多变,有的一题多用,无不体现完成者思维的发散美、灵活美、深刻美。
每一道题带给学生的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一路走来都吸引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从而展现数学思维之美。
二、结合现实实际,体会数学问题的美感美国数学家哈尔姆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现在的学生在高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里被越来越多地使用,特别是新课标出台以后,数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科思维为载体,结合现实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三角函数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欣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怎样看最清楚呢?踢足球,如何选择最佳命中角度?从这些身边的常见问题.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何学史上一个著名的米勒问题:设点M,N是锐角OAB的一边oA上的两点,试在OB边上找一点P.使得角MPN最大?米勒问题的背景是,米勒曾向他的教授提出如下问题:在地球表面的什么位置,一根垂直的悬杆呈现最长(即可视角最大)?此问题是因为载入数学史上的第一个极值问题而引人瞩目。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9202022021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突出强调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美学价值。
将美育教育渗透进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美学素养的教学与指导,可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一)对称美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称美,对称美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譬如圆是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它的外观完美无缺,在周长相同的平面图形中,面积最大的就是圆;从任何角度、任何方向出发圆都是具有对称性的,这是其独一无二的特征。
对于圆特有的对称性,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学教材中的等腰三角形其存在的三线合一定理也体现了一定的对称美。
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也是一种对称关系,对对称美进行了很好的展现。
(二)简洁美简洁美是数学学科最典型的特征。
在数学中,任何数学符号的使用、数学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的书写以及数学公式和运算规律的表达等,都充分体现了简洁美的特征。
譬如,阿拉伯数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通用,通过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进行无限多个数的表示,就好像音乐中的几个音符的随机组合便能谱写出一曲曲华美的乐章一样。
通过特有符号公式的利用,可以对事物、事物关系进行更加便利的记录。
对数学中的简洁美进行揭示,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简约性思维、条理性思维。
(三)和谐美和谐美是数学审美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学的和谐性既反映在数学对象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又反映在各数学对象之间的普遍联系方面。
例如:要想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需要借助定义、定理、公式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来实现。
在教学中揭示数学的和谐美,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二、数学审美教学中的问题(一)美育的作用被忽视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潜在影响,加上现有条件不能保证教师有专门接受美育理论学习的机会,时间一长,教师难免对全面发展理解有失偏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摘要】数目、格式等等。
谢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审美教育与数学教学融合,运用美学概念设计数学问题,开展美学审美讨论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启发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展示数学之美。
数学并不只是枯燥的计算和公式,而是充满美感和艺术性的学科。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并在学习中体会到审美的乐趣和满足感。
【关键词】审美素养、数学教学、审美教育、美学概念、审美讨论、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数学之美。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将审美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展示数学之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研究意义数、标题、作者等。
谢谢!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数学的美丽与精妙,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当今社会,审美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软实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人,提高个人情感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还有助于他们的人格养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示数学之美,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引导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锻炼学生的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多角度呈现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只有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品味和体验,使数学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生,审美能力,培养,认知,欣赏,品味,兴趣,多角度,知识,情趣,学习积极性,数学文化,综合素质1. 引言1.1 审美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欣赏数学之美,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审美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品味,培养其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数学的美,提升其对数学的喜爱和热情。
只有通过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了解数学也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运算,而是具有独特内在美的学科。
数学美学包括数学结构的美、数学定理的美、数学问题的美等多个方面,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魅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充满美感和创造力的学科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计划综合素质发展计划
学习计划综合素质发展计划一、综合素质发展目标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制定了一下学习计划: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科学文化知识储备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素质、道德修养提升。
3、身心素质:改善学习条件,促进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育基本技能,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
4、审美素质:强调审美情趣的培养和通过文化传统知识、创意思维的培养,提升艺术修养。
5、劳动技能:加强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社会实践能力:提供社会实践环境,加强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能力。
二、学习计划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制定了一下学习计划:1、思想道德素质的学习计划首先,我会通过讲解案例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次,我会组织一些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读书会等,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科学文化素质的学习计划我打算通过多元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身心素质的学习计划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我将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同时,我会组织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育基本技能。
4、审美素质的学习计划我将通过举办艺术节、艺术展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劳动技能的学习计划我将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思维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育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些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如此便捷和普遍,但同时也存在信息的泛滥和虚假性。
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观点相对较小的文章或观点,让学生围绕这些观点进行辩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造力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导他们去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创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艺术和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思维。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伙伴,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思维过程和经验。
例如,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数学—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技术应用计划【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1 线段、直线、射线一课时教学内容线段、直线、射线。
(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学具课件、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建筑,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鸟巢图片)生:鸟巢!师:鸟巢的设计师利用一些直的、弯的线条(课件同时演示)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从而设计出这样漂亮的建筑,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线条,它们同样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课件演示:生活中由各种线条组成的美丽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线条的美。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线的王国,共同来了解这些有趣的线。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生活中有关线条的美丽图片,激发、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 认识线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手电筒)请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生:是一条线段。
师: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动手操作画线段,让一名学生前面板演画线段;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你介绍自己所画的线段。
生:我画的线段长3厘米,线段必须是直的。
师:这两个小点表示什么?(手电筒的两端)生:表示线段的两头啊。
师: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线段必须是直的,还必须有两个端点。
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
2.认识直线。
师:如果老师有两个手电筒,这样进行摆放,并打开手电筒。
(课件演示)这时可以看作是一条什么线?你能把他画下来吗?学生尝试画直线,并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画直线;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摘要:数学美的本质是什么,数学美在中学数学中的表现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融入、渗透审美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美、审美、创造美的基本水平。
关键词:数学美,黄金分割,对称和谐美,严谨统一美,简洁明快美,奇异突变美。
数学是人们在理解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门学科,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化、形象化,简约化、符号化、模型化,它摆脱了具体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只研究经过抽象化的事物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能够推诸于众,能够解决一类相关的问题。
这就是数学的本质美。
数学符号的使用是数学的一个巨大的无比优越的进步,开拓了数学本身的视野与研究的范围,并且显示了数学的开拓、创新的功能。
数学符号的引入使数学本身的叙述、解决方案更加简洁、明晰,充分体现了数学美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数学美?从美学与数学角度讲,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显现,是数学本身体现、蕴藏的简洁、准确、明晰、通透、类比,有无比开阔的空间,有丰富的联想空间和余地,有富有机智的独创性的创造氛围。
它留给人们无穷的幻想,激发与激励向真理与困难并存的方向进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独特的创造后的无比的愉悦与满足。
我们今天的数学美指的是数学表层的形式上的美感。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在烧制的陶器上绘制了人、花鸟虫鱼、山水、图腾等,其中数学符号、数学图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粗拙但浓重,古朴而典雅,具有激烈的视觉冲击力。
谈到数学美,就不能不提及数学发展史上神圣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
什么是黄金分割?任何物体都有大小,都可度量,都是由最基本的点、线、面组成的。
任何一条线段(AB)我们都能够在它上面找到一个点C把它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并且使较长部分是较短部分和它的比例中项,A C B 即AC2=BC×AB如左图:那么C点就是线段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
C点的位置在距其中一个端点A的215 ≈0.618处。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论述数学美的特性及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若干策略.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美;审美能力1 前言美和美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数学美若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的运用,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领会数学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把数学美的内容揭示出来,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通过各种思想和方法的运用,诱发以求知欲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怕学数学.他们谈“数”色变,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变成了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奇特符号的组合,初等数学学习恐怕留给他们的只是“枯燥、繁难”的口味了!造成这种数学教育被动局面的原因何在?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这是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作用下的不良结果,但当前在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变革时期,我们更应由学生的数学学习反观自身的教学活动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给学生呈现出数学知识的鲜活、美的一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鲜活”的;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赏心悦目的呢?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审美意识不强,教与学的不得法,学生往往形成一种数学不是数字就是公式的枯燥印象,难以对数学产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有恐惧心理,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使有些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勉强感受到一点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他们也只是初步感受到美,一般都是无意识的,对数学中美的意蕴、美的表现和美的启迪还缺乏明确的深刻的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数学美,使其在愉悦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执著于对数学的追求,充分发挥其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潜能,其方法和途径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本文根据数学美的特征,着重探讨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若干策略.2 数学美的特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秀丽的江山,迷人的景色”的自然美,悦目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文章……这些艺术美.然而,在数学王国里也蕴涵着这些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所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整个世界,它的内容统一,表达简洁,形式对称,思维奇异,无不体现出数学美的因素.数学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 2.1简洁性简洁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数学的首要特点也在于它的简洁.数学家L.J 莫德尔说:“在数学美的各个属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就是简洁性了.”数学的简洁性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子很多,比如:纸币只须有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就可以简单地支付任何数目的款项.而在数学中,简洁性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数学中用“!”表示阶乘,用“∑”表示连加,用“∏”表示连乘,那么(1)21,n n ⋅-⋅⋅⋅ 12,n a a a +++ 12n a a a 可分别表示为n !,∑=n i i a 1,1ni i a =∏,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之美.对于圆锥曲线,无论其多么复杂,都可用方程022=+++++F Ey Dx Cy Bxy Ax 表示.对于三角形,尽管它有千姿百态,但人们却用为该边上的高)为底边长,(h a ah S 21=去囊括了所有三角形的面积.2.2和谐性在数学中,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世界是严整的宇宙”,“整个天体就是和谐与数”,美与和谐是数学家们追求数学美的准则,也是他们建立数学理论的依据.著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连.”对称在数学中的表现则是普遍的:在平面上的情形有直线对称(轴对称)和点对称(中心对称);空间的情形除了直线对称和点对称外,还有平面对称;在代数上,形如1212123,,x x x x x x x +++ 等均是对称多项式;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所认为的宇宙结构最简单的基元——正多面体是对称的,他们喜欢的图案五角星也是对称的,圆也是对称图形(诗人但丁曾感叹到:圆是最美的图形).从所有的对称图形外表看,对称是一种和谐美,它能给人一种视觉平衡和协调感.除了对称性之外,统一性也是和谐美的一种表现,如欧拉公式:e θi =cos θ+i sin θ ,通过这样一个公式,把三角函数、虚数i 与指数函数统一起来,达到了数与形的统一美.又如全部二次曲线:椭圆、抛物线、双曲线都统一在圆锥里——即它们都可以通过不同平面去截圆锥面而得到(这也正是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当然在学过极坐标之后,所有二次曲线在极坐标下都可以统一于以下的方程:ρ=θcos 1e ep - ⎪⎩⎪⎨⎧>=<<双曲线抛物线椭圆,1,1,10e e e ,p 为焦点参数.2.3奇异性奇异性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培根说过:“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着某种奇特.”他又说:“美在于奇特而令人惊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说过“奇异是一种美,奇异到一定程度更是一种美”.奇异性包含着新颖和出乎意料的含义,也就是说,那些被称为奇异的事物所引起的不仅是赞叹,而且是惊愕和诧异.例如在研究杨辉三角的图形时你就能发现组成它的数有一定的排列规律,比如C 11+C 12+C 13+…+C 11-n =2n C ;22C +23C +24C +…+21-n C =3n C ;+++353433C C C …431n n C C =+-由此可以得到组合数公式:+++++r r r r r r C C C 21…11r r n n C C n r+-+=> (), 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都跟组合数有关,只要适当地记住杨辉三角的一部分,就能发现许多数学规律了,这是何等的奇异与美妙啊!数学中一些不可能性命题的证明也体现了数学的奇异美,例如,挪威的数学家阿贝尔提出的“五次和五次以上的方程是不可能有一般形式的根式解”;费尔马提出的“当n ≥3时,方程n x +n y n z = 没有非零的整数解”,从一开始的提出到最终解决历时三百多年,它的奇异之美如此之娇,引无数数学家为之倾倒!另外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货郎担问题:假如有一个货郎要到若干个村庄去售货,最后仍要回到出发点,问他应如何走才能使他的行程最短?当然数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它们都让我们感到了数学的奇异之美!3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意义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按照美的原则进行的.一般地,在学校进行美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乐于自觉感受客观现实中存在的自然美和创造美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技巧,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对于数学教育与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与学习兴趣,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力,以及培养他们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具体地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如下意义:3.1培养数学审美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美,它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从所学内容的表面体会到数学的美感,更谈不上兴趣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号召下,我们应通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充分提炼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把抽象的数学理论中美的特点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中内蕴的美,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美.一般地,可以在提出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奇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对知识的整理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简洁之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他们记忆的负担,而且让他们品尝到数学结构的美妙,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记得在大三时我们上过一门课叫数学方法论,是系里的孙智宏老师教的,至今记忆犹新,他通常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讲数学家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忘记了下课,以后的每节课大家都盼着听那最后的五分钟内容,现在回想起来还能记得不少数学家故事中的细节.站在培养数学审美能力的高度看,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数学史中的美,并受到这种美的熏陶,喜欢上了这门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而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喜欢”上某一门课正是我们受到美的感染的表现.综上所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我们对教材内容的充分把握和挖掘,充分揭示教学资源中蕴涵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美产生一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并产生出发现和识别数学真理的灵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3.2培养数学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庞加莱认为:“数学家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是华而不实的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答案,一个证明优美呢?那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产生伟大成果的地方.事实上,我们越是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这个整体,就越能清楚地意识到它和相邻对象之间的类似,从而就越有机会猜出可能的推广.”庞加莱的这种把对数学美的追求与伟大成果的产生以及数学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看法是十分精辟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科学的美的成果都必然是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物.数学家是这样做的,那我们学生又应该如何做呢?贝尔特拉米认为:“学生应该及早地象数学大师那样去追求和进行大量的创造性思考活动,而不要让学校里那种无休止的练习把自己的头脑弄得僵化和贫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当一种解答尚未达到数学美的境界时,我们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加以改进,这样必然会启迪和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3.3培养数学审美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英国数学家怀特海(A.N Whitehead,1861-1947)曾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就数学理论本身而言,它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人们在建立数学理论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数学的美.狄尔曼说:“数学能够集中﹑加速和强化人们的注意力,能够给人们发明创造的精细与谨慎的谦虚精神,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自信心…….数学比起任何科学来,更能使学生得到充实和增添知识的光辉,更能锻炼和发挥学生们探索真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开普勒认为:“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拥有至高的真善美.数学的美体现了数学的艺术价值.数学美涵纳的文化积淀将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人的身心得以不断纯化、净化,在心清神明的心境下,我们可以不断感悟到人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尊严.在审美活动中,美的对象以自身不可抗拒的魅力感染鉴赏者.在数学审美活动中,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使其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综上所说,学习数学本身,能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又能达到美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说能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3.4 培养数学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数学审美能力的具备对数学创造意识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我们先听听数学家是怎么说的,数学家魏尔说过:“我的工作总是努力把美和真联系起来,而当我必须作出选择时,我通常选择美.”魏尔的话表明对美的追求以及美的感受会激励人的数学创造灵感.数学审美能力对置身于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实践活动中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当一个人对数学美有了自己的体会,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审美能力,就能培养出数学兴趣,就能对数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学习和研究会变得自信、热情和勤勉,就会产生一种追求美的动机,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创造性.正如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所说的:“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在一位数学家的自传里,他总结的发明创造技法中有这样一条——美学原则:最终结果必然简单优美,不会很复杂或无规律,因此优美的东西不能轻易放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应通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追求最优解题方案和最佳结果的创美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向思维,引导学生反复探索,直到作出有创美特征的解答来.综上所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4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策略4.1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发现美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要重视数学的概念教学,使学生从对一个问题的原始认识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例如,我们可从数学内在需要上来引入复数这一概念,让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方程02=+x 在小学里为什么解不出来?(因为不知道还有负数);②方程022=+x 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因为不知道有无理数);③数从正数扩到实数,数的运算规律有没有发生变化?(无);④方程012=+x 在实数范围内有解吗?(无)这时追问:你能参照过去的方式引进一种数,使方程有解吗?自然“虚数”就随之浮出水面了.引入很朴实,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能使学生在复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新思维,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新所遵循的从不和谐统一到和谐统一的规律,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又如,在学习“神奇的黄金分割”时,在对黄金分割的引入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现实原型:比如人的各部分的结构比符合黄金分割时,便是最标准的体型;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时,会取得最佳的舞台效果;弦乐器的声码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声音更甜美;名画的主题,大都画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等等.通过这些例子的介绍,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对黄金分割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向学生们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美,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发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就在眼前,使学生养成作为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应有的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出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4.2 在命题的探究过程中渗透美命题的探究是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学生在命题的探究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一个具体问题的推导,学生更是知之甚少.当然,命题的探究过程有时确实有一些生硬并带有一定的技巧性,学生一般很难接受,但如果我们在命题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数学美的真谛,那么情况就会不同了.举个例子,椭圆标准方程:22221x y a b+= (0,0)a b >>,如果不注重推导过程,生搬硬套,那么在学生眼里,这个方程只是一些符号的堆积,更谈不上理解和记忆了.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由椭圆的定义知,2a=,在得出此式后,我们应及时地提问学生:你认为这样形式的等式美吗?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它的答案无关紧要,但它的意义举足轻重,这是我们给学生体验、感受数学美的机会.其次,经过学生的回答,大家一致认可它不美,必须进一步简化,得到2a cx-=为了便于使用,我们不妨记它为(*),将(*)式两边平方整理得:22222222()(),a c x a y a a c-+=-此时让学生比较前后两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命题推导过程中的乐趣,在自己眼皮底下,一个繁琐的式子变成了较为简洁的式子,这时再次发问,这样的式子是最简洁、最美的吗?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变形”,使它达到最美的境界呢?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得出:令222,0a cb b-=>且,则有22221x ya b+=(0,0)a b>>,这样就得到了椭圆方程最简单最优美的形式,得出这样形式的方程,不仅有利于记忆,也为研究椭圆性质奠定了基础.在命题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失时机地渗透美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有时就在眼前.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以美学的观点为指导,确定探究的方向,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更高层次上受到了数学美的熏陶.4.3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创造美数学美不仅是一种审美标准,而且还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行为准则.当我们从数学美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时,常能受到启发,从而冲破旧的思维框架,开拓新颖巧妙的解题思路,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必得到培养与提高.狄德罗说过“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谓美的解答,是指一个困难复杂问题的简易解答.”在解题过程中,利用问题内在的和谐﹑统一的特性,在追求简洁的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常能创造性的给出一些优美﹑奇妙而又简洁的解答.例 设1111110,x y z x y z y z z x x y++=+++++求 ()()(). 分析:为了追求条件和结论的和谐统一,使原来轮换对称的结论更加完美,我们必须构造出z y x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可以在待求式的三项中分别加上1,来实现整体结构的高度统一,从而获得解题的新思路.解:因为z y x ++=0,0≠xyz ,所以 x )11()11()11(yx z x z y z y +++++ =3)111()111()111(-++++++++zy x z z y x y z y x x =3)111)((-++++zy x z y x = 0⋅111()3x y z++-=-3. 有人说:如果把数学当作诗集来读,那么摆在面前的任何一本数学教程,就会突然从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变成洋溢着和谐、充满着奇异美和浸透了简洁美的一部诗集.在中学数学中,只要我们把数学美融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那么不但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洁轻松自然,而且学生也会如释重负,不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使学习的效果达到和谐统一、简洁自然、奇异如神!4.4 在知识的归纳总结中突出美数学的美常常蕴涵在知识结构和数学对象的相互联系之中,只有注意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整体结构,才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如在学习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图形后,学生们普遍反应这些图形形状各异、千变万化,对于各个图形的体积公式更是很难记忆.这就需要我们在对这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时,要利用数学的统一美去审视,我们发现可从极简单的两个公理逐步推导出这些形体的体积公式,并且它们可以统一于一个“万能公式”:)(312121S S S S h V ++=中.又比如在学习完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后,发现一共有四、五十个之多,学生很容易混淆.在这一章的知识归纳总结中,我们要利用数学美的和谐性去揭示它们的规律,突出“万变不离其中”的美,即“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使学生不再害怕记那些公式,在记公式的同时受到了数学美的熏陶.综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在知识的归纳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挖掘提炼,使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更加突显数学知识结构的统一和谐美. 5 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数学美的特性,在论述了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发现美﹑在命题探究过程中渗透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创造美﹑在知识的归纳总结过程中突出美等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若干策略.参考文献[1]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70-172.[2] 吴振奎,刘舒强.数学中的美[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16-17.[3] 刘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51-152.[4] 朱水根,韩月丽.论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1995,16(5):30-31.[5] 乔爱萍.以数学美怡情以数学美储善[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79-80.[6] 徐慧林.用数学自身的美吸引学生[J].教育革新,2007,3:63.[7] 侍梅香. 浅谈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3:54.[8] 莫江文,肖春梅.数学美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05,25(2):79-80.[9] 孟宪杰.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审美教育[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5):98.[10] 张小宁.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大学学报,2007,21(9):60.。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作者:刘志敏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8期【摘; 要】数学是门富于美的学科,数学知识中蕴含着美的艺术因素。
无论是几何图像,还是公式与定理,都展示着优美动人,令人惊叹与遐想的艺术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抓住数学中的美之要素,让学生观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培养丰富的创造力,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美;审美能力;培养美育是素质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自然美丽。
无论是几何图像,还是公式与定理,都展示着优美动人、令人惊叹与遐想的艺术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倡导的今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营造数学审美情境在核心素养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美学观,数学教师要营造数学美学意义上的教学情境。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处于数学美的情境之中时,就很容易构建起学生良好的数学美学心理结构,启发数学美的直觉,从而使学生重新发现或在数学知识中产生创新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审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数学中的渗透审美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美学观。
在营造数学审美情境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重点,与生活实际结合,构建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讨论数学之美,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数学的美,以此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重要认识。
二、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数学的美数学在数量变化与图像变化中有着独具特色的美。
它具有通用性、简单性、准确性、严谨性,多功能性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特征。
培养他们的才能,以便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数学之美。
尽管数学之美还体现在数学形式上,例如优美的曲线和对称方程中,总是有着令人惊叹的美的展示,但总的来说,数学之美深深植根于数学对象与数学方法的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乐亭县第二中学赵春祥【摘要】数学美在于其和谐、自然、对称、统一、奇异,这些内容只要教师有目的地、合理地安排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去发现数学的内在美,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兴趣倍增,并能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分析、思考、体会,从而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使受教育者接受数学知识的思维活动寓于美的愉悦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掘数学之美,良好的美感能够成为学生开启数学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学美;美育价值;审美原则【作者简介】赵春祥,河北省特级教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教材、教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10-0115-05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正是着力于改进传统教育的弊端,朝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亲身感受探索学习的激情和愉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迈进。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所以,数学的审美教育就成为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把教学内容中固有的数学美展示给学生,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心灵感应,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再创造”的活动中,为创新奠定基础。
在展示数学美中体现数学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教育中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所具有的知觉、想象、情感特点,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具有独特的功能。
数学教学要进一步渗透发现美的教育,从多方面对学生审美能力产生影响,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美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数学的美育价值也愈来愈被教育界所注目。
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也是数学审美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审美主体(学生)从审美对象(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就是数学教师。
所以,在数学审美教育中充分认识和肯定数学教师的作用和明确对数学教师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数学有自然科学的皇后美称,其实,社会科学也无法离开数学。
数学不仅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也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因此,数学也是一种美学,数学所揭示的规律,深刻地表现了客观世界在数量与形式上的美。
也正是这一点,更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
用美的观点去学习、研究数学,能使数学研究进入更新、更广阔的领域。
在数学教学中,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数学美的特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深层次探求知识的欲望。
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就能找到乐趣,从中领悟到数学的美,产生对数学的爱,在审美愉悦中得到知识。
这就是以数学美来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
一、借助定律,挖掘数学形式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美的形式感染引导学生,就可以摆脱枯燥乏味的讲授。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进行解说,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更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
如黄金分割律0.618,这是一个最美的数字,这个美学数字无处不有。
神学家阿奎那曾说过:“愉快的感觉来自恰当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黄金分割比。
人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健美的人体结构与黄金分割律比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管是人体结构的整体,还是人体的局部,到处可以寻觅到黄金分割律的比值 0.618。
眼睛、耳朵、鼻子的宽与长之比是 0.618;人的肚脐以上与肚脐以下的比值也是 0.618。
在几何图形中,一系列黄金图令人目不暇接。
黄金椭圆(含有黄金比的椭圆)尤为典型,一种是短长轴比为0.618:1,它在视觉上呈现绝对的完美,我们称之为显性黄金椭圆;另一种是离心率为黄金比的椭圆,它蕴含着许多美妙的性质,我们称之为隐性黄金椭圆。
二者关系形如孪生,可谓椭圆中的“极品”。
显性黄金椭圆的短长轴比为—=φ(φ为黄金比,他是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希腊字母的首字母,据说他是第一个在自己的作品中用黄金比的人),离心率为φ;隐性黄金椭圆的离心率为φ,短长轴比为φ。
黄金椭圆椭圆除了具有一般椭圆的性质外,还有简单、统一、对称、和谐的数学美,在珠宝首饰应用比较广泛。
黄金椭圆这些图形蕴含着客观美和数学的奇异之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在艺术及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甲壳虫汽车外造型符合优美黄金分割椭圆的上半部分,侧窗重复了黄金分割椭圆形状。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是物质性的。
是出于对人类身处的世界的适应,审美绝非主观先验的东西,正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语所阐释。
设计应该是对自然的高级模仿——而这种模仿必须是认知清楚基础之上的主观能动的行为。
再看三角形,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称之为“黄金三角形”,它的腰长与底边的比就是黄金分割比;它的底角内平分线截对腰为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也是黄金分割比。
它具有良好的再生比,比如把它的底角平分,会产生两个新的黄金三角形。
联结两底角平分线与两腰的交点,联线段以上的部分又是一个黄金三角形。
依次做下去会形成一个美丽的“黄金三角形塔”,里面有无数多个黄金三角形,它挺拔、俊俏,给人以对称、均衡的形象之美。
正方形也不例外,宽长比为黄金比的矩形称之为“黄金矩形”,在这个黄金矩形中分出一个正方形,位于左边,右边剩下的仍是一个小的黄金矩形。
在这个黄金矩形中再分出一个正方形,位于上边,下边剩下的是一个更小的黄金矩形。
一直继续下去,就会得到一个“黄金矩形套”,里面有无数多个黄金矩形。
我们用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把所有正方形的顶点连接起来,得到的就是对数螺线或等角螺线。
海螺、蜗牛的外形就非常近似于对数螺线。
黄金矩形被美术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具有调和性而美丽的矩形”,其图案常常现身于艺术中诠释美,古希腊的帕德嫩神庙就含有黄金矩形。
还有五角星端庄匀称,线段间充满了黄金分割关系,因为正五边形的两条在形内的对角线互相黄金分割。
在举世闻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中和维纳斯塑像中都能找到这种比例数字。
黄金分割律 0.618 已被美学界称为美的信条,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数学家帕乔里说的“一切企求成为美的世俗物品,都得服从黄金分割律”。
二、联系实际,展现数学自然美数学美的另一体现是它可以客观地反映自然美,大自然中的美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就会发现随处见到数学的自然美。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美和大自然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主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美的熏陶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如花儿自古就是美的象征,它们除了缤纷灿烂的颜色外,还与花朵的排列和花瓣数目有关,花瓣的排列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而又深奥的自然现象。
数学中的菲波那契数列就巧妙地解说了它。
菲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Fn-1+Fn-2 (Fn1=F2=1, n为大于2的自然数),这个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在他所著的《算盘全集》中提出的,经研究,自然界中的许多花瓣数目都符合该数列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朵花的花瓣数目都是3、5、8、13、21、34、55……。
数学方程与曲线和花儿有机地结合,给数学美增添了新的内容。
x3+y3=3axy在现代数学中称之为“笛卡儿叶线”,曾被著名数学家笛卡儿取名为“茉莉花瓣”,这一方程代表的曲线可以表示某花的外部轮廓。
科学家对植物叶子和花朵的图案也作了研究,发现辐射对称的花和螺旋排列的果,它们在数学中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律。
松果和向日葵的螺旋成长方式是相似的,两者的种子都是沿着两个反向旋转的交叉螺旋线生长的,而且每颗种子都同时属于这两种交叉的螺旋线。
通过对松果种子螺旋线的研究,发现有8条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线,13条逆时针方向的螺旋线,在向日葵的螺旋线中,有21条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线和34条逆时针方向的螺旋线。
在松果中发现的数字8和13以及在向日葵中发现的数21和34对数学家们来说是很熟悉。
它们都是斐波纳契数列的相邻数。
在这个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0、1、1、2、3、5、8、13、21、34、55……,这些相邻数字的比例逐步逼近黄金分割率0.618:1。
另外还有向日葵花盘上果实分布排列的葵花籽是其圆盘上能排列的最大值;常见的常青藤的叶片形状,可用三角函数来表示;车前草的叶片和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37°30&acute;,这是圆的黄金分割比例;梨树的叶片排列是沿对数螺线上升,叶和叶之间充分体现了叶片排列的最优选择;“心形线”“对数螺线”“三叶玫瑰线”“双纽线”等一系列方程式可以近似地表达槭数、酸模、柳树、三叶草、睡莲等的叶子和花瓣形状。
这样,学生了解了花瓣的形状,就可以加深理解这些曲线的特征。
蜜蜂的蜂房是自然的对称形式,这种建筑轻巧坚固,美观实用,是一个典型的完全满足数学规律的美学建筑。
英国数学家马克劳林经过研究证实,这些蜂房的六角形窝洞的六个角,都有一致的规律,钝角等于109°28&acute;,锐角等于70°32&acute;,并且还能以单薄的结构获得最大的强度。
这种巧妙对称的协调,正是体现数学当中的结构美。
三、挖掘内涵,探索数学对称美从古希腊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
毕达哥拉斯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因为,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
所以,对称是一种平衡状态,是美的形式。
对称美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
数学对称美表现为下列三种形式:第一,数和式的对称美。
数学的对称的源头来自于代数中多项式方程的解,代数中对称的现象有很多,像二项式定理,杨辉三角,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等。
第二,图形的对称美。
又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等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形,它们所反映的图形以对称美使人眼花缭乱。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多条对称轴,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绕对称中心(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能自相重合,其形状可谓是增之显多,减之显少。
这种完美的“全方位”对称性在平面中仅圆具有。
正弦函数y=sinx的图像夹在平行线之间呈美丽的“波浪”形且关于对称轴x=kπ+—(k∈Z)对称,其对称中心分别是点(kπ,0)(k∈Z)。
第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对称美。
如分析法与综合法,直接法与反证法,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动静结合互相转化的思维,或然与必然的思想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