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1课时课件(共24张PPT)
第二节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 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能运用原理,解释与大气受热相关的地理现象。 3、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提问:
1、依据大气垂直分层图,各层温度变化特点及原因? 2、对流层大气的厚度与纬度的关系?原因? 3、臭氧层位于( )层;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的电离层位于( )层;适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原因?
4、天气多变的是( )层,原因? 5、南极臭氧层空洞多发生在( )季节?有哪些危害? 6、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7、卫星在发射升空(距地36000千米)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 的气温如何变化?
【展】 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评】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 的受热 过程第1 课时课 件(共 24张PP T)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 的受热 过程第1 课时课 件(共 24张PP T)
a、吸收
大气上界
思考:
高
层 大
为什么大气直接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 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判断1-2题
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 的受热 过程第1 课时课 件(共 24张PP T)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大气和地面反 射、散射34%
太阳
太阳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100%)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地面吸收4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青藏高原 2、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是 ,最贫乏的 地区是 四川盆地 。
探究点二:影响太阳辐射在地面分布不均的因素。 【合作探究】: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 讨论影响太阳辐射在地面分布不均因素有哪些?如何影 响?
冷
热 A
冷
冷
热 B
冷
练一练
热 冷 C 热
热 冷 D 热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收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特点: 无选择性 云层
较大 尘埃
越厚 反射越强 越多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 太高 。
(2)散射作用 特点:
空气分子 有选择性: 细小尘埃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无选择性:较大颗粒尘埃 阴天的天空呈现灰白色
(3)吸收作用
C′ 低压
太阳辐射
高压 B
低压
高压
冷却
受热
A
冷却
同一水平 面上的 _____ 气压 差异 大气的 _____ 水平 运动
C
大气上升或 下沉的 导致 地区间 引起 垂直 ______运动 冷热不均 ________ _
热力环流
白天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海洋
陆地
海风
1、分别绘出白天和夜晚的海洋、陆地间的热力 环流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知识,区分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和直接来源。
(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综合思维)3.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________________。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________。
(2)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________。
3.大气削弱作用(1)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2)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散射:有选择性,空气分子易散射蓝光、紫光。
4.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气候干旱,晴天多,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
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2023·山西太原调研)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②作用B.③作用C.④作用D.⑤作用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是因为()A.①辐射强B.⑤作用弱C.③辐射强D.②辐射强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的保温作用B.大气的削弱作用C.地面的反射作用D.地面的削弱作用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两个过程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判断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 √ )探究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
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案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答案削弱作用。
3.大气对近地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 保温作用。
4.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_。
答案 地面5.据此简要分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 月球表面无大气。
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其温度很高;夜晚无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月球表面散失热量多,使其温度很低。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北京煤改电新增18.9万户。
下图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2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还地面”。
【巩固落实】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哪几种?大气中哪种成分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太阳辐射中什么光易被散射,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分别对太阳辐射中什么光线吸收强?(背:2min展:1min)2.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什么样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背:1min 展:1min)3.什么大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强(背:1min 展:1min)【当堂检测】(6分钟)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区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回答1-4题。
图甲图乙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削弱作用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3.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4.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概念。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02排放可以使()及时落实积极思考,完成当堂检测。
便于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析能力以及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效果A .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5.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从10月25日到11月22日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影响是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6.深秋至次年早春时节,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现霜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C.大气对地面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的吸收作用强7.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8.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受热原理,并能借助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绘图、说图活动,发展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和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该节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可以为前节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所学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寻因溯源;又是后面“大气运动”的基础。
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教材先从整体上描述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然后通过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进行了详细讲述。
可以说,理解了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就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这部分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四、学情学法分析◆学习了第一章“大气的垂直分层”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
(如: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O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O3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其实,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但正因习以为常所以很少会去寻因溯源,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着重于理论、概念较多,相对抽象、逻辑性强。
而学生已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迁移的水平是不同的。
学习中采用微课教学法、实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自主学习等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微课导入》认真学习微课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包含几种方式?简述具体过程?2、据图分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否均匀分配?为什么?3、据图描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4、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是从太阳辐射中汲取热量,还是地面?说出你的理由。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1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
护伞”。
3.垂直分层
(1)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密度 及
运动状况的差异。
(2)分层: 垂直分层 A对流 层 气温特点 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 与人类的关系
随高度增加而 最密切,风、云、雨、雾等天气 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气流以 水平 运动为主气流平稳
B 平流 层
密度小,有若 电离层 C高层大气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干 电离层
分
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及成因
与人类
的关系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 人类生
平 从对流层
流 顶至50~ 层 55千米
成因: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存环境 特点:以平流运动为主 的天然
成因: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屏障,
特点:天气晴朗单一。成因:水汽、 利于高
杂质少,气流平稳 空飞行
分层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C.③ B.② D.④
(
)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Ⅰ、Ⅱ、Ⅲ分别为对流层、平 流层和高层大气。第(1)题,①②③④为温度变化曲线,四 条曲线中,与实际大气层气温变化较为接近的是①②;两者 比较,①曲线所示对流层顶的温度与实际不符,平流层上部 气温变化与实际有差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 除④;平流层大气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排除③。第(2)题, 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 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答案] (1)B (2)D
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
就是逆温现象。如图所示: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Ⅰ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Ⅰ其次单元其次节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详细要求如下:(1)依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运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各层厚度、大气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能够依据示意图,说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在地面和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3)能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大气的组成、结构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状况和大气成分是各层的基本特征,大气运动和其他大气现象都与他们亲密相关。
地面汲取太阳辐射增温,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增温,大气逆辐射又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而起到保温作用。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明确大气的组成、分层与主要特征;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实际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唤醒同学们的环境爱护意识,树立地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地理观。
【教学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说明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课充分运用“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总结结论—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处理教材,创设让学生主动构建新学问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加精神,敬重学生的人格,关切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同等的教学气氛,着力于学生创新实力的培育,构建“情境、协作、意义建构”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为学生供应一个充分呈现自我、发挥特性的舞台。
课堂展示一、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一)组成及作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原始大气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成分。
【自主探究1】1、现在地球大气以哪些成分为主?这些成分又各有什么作用呢?(阅读课本35-36页,解决问题)2、大气成分还会改变吗?将来的大气又会是什么样呢?(老师展示农夫焚烧秸秆、工厂排放浓浓的黑烟、北极熊当心翼翼的站在浮冰之上,进退两难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回答)结论:大气的成分还会发生改变。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0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1)A 是□02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吸收较□03少。
(2)地面被加热,以B □04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05多。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06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1.判断正误。
(1)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 (2)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球内部 D .地面辐射答案 A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3.分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提示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增温原理01二氧化碳等,吸收□02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1)对流层中的水汽、□(2)地面长波辐射的□03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的保温作用04长波辐射。
(1)大气辐射属于□(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05大气逆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06保温作用。
,1.判断正误。
(1)大气主要依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答案 C解析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大气逆辐射始终存在,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
任务探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
活动中发现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
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Heating process of atmosphere
课堂环节一: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部分(5分钟)
一、自主预习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热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能量来源):①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②
辐温过程:大部分A③
……
……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Greenhouse gases and global warming
大气 吸收
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增多
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 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
大气 辐射
大气 辐射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
地表气温升高 导致全球变暖
-03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问题。 1.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b比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c要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P34第二段)
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6.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C )
课堂小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大气还大地)
三、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课后作业
练习本上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并完成同步导练2.2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材第35页活动)
• 地球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如图所示
……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二:大气的保温作用(教材第35页活动)
1.参考图2.10,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产生的影响。
地球比月球多了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 白天,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不至于过多,温度不会很高; 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存在,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地球昼夜温差小。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清单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两个过程[微思考]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方“高处不胜寒”?提示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大气获得能量的多少,而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知识清单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热量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传递过程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微思考]为什么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提示阴天时,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较高。
因此阴天气温日较差较小。
大气削弱作用弱则保温作用也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呈正相关,即削弱作用弱则保温作用也弱,如青藏高原上空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度大,但保温作用也弱,因此青藏高原上气温不高。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的同时也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而夜晚因没有太阳辐射,因此大气不再有削弱作用,只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提示一是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二是晴天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当温度低到0 ℃以下时,就会出现霜冻。
任务清单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情境探究[情境] 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
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交通红绿灯,它美丽而又醒目。
然而,当我们提出为什么要用红绿灯作交通指示灯?而又为什么偏偏规定为红灯停绿灯行呢?请小组合作探究蕴藏着的科学道理。
提示波长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掉,绿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短,所以绿光比红光容易被散射掉,而红光相对表现出较强的穿透能力,若遇上不好的天气,可使驾驶人员首先看到红灯,从而提醒驾驶员尽早减速以保证行车安全。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2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导学设计:沂南第一中学 董新磊
达成目标
课标内容: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素养目标: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学会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3.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在培养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具体化。 4.结合具体区域,解释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成因,综合分析, 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结合左图及课本P36大气 受热过程第一段内容,小 组讨论,回答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表现在哪些形 式? 吸收、反射、散射
吸收
云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 埃
反射
散 吸 射 收
2.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 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分 别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哪 部分能量?
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 外线(长波辐射),臭氧吸 收紫外线(短波辐射)。
地 大气吸收19% 面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逆辐射
大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归纳总结】
太 阳 太阳 辐射 地 面 地面 辐射 大 气 大气 辐射 宇宙 空间
大气逆辐射
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两个作用: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 结论: ①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②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学以致用】 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
藏袍体现了青藏地区一天中 怎样的气温特征?试分析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第2题,在苹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 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 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 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 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答案: D
解析:第3题,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过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气温 较高,原因是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较强,这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 主要、直接的热源,故D项正确。
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 多 。高纬度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能 量 来 源 : 地面 是 大 气 主 要 的 直 接 热 源 , 即 大 气 主 要 是 吸 收 A 地面辐射 .而增温。
2.保温原理:大气辐射大部分以B 大气逆辐射 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 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 温室效应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第6题,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 吸收,③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营房玻璃房采用三层中空玻 璃及岩棉外墙保温材料,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④增强,D正确;①③不变,②增强,A、B、C错误。故选D。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 000多米 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 部分组成。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5~6题。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3)该温室生产的西红柿明显不如夏季自然生长的口味好,主要原因
是( B )
A.光照不足
B.日较差较小
C.热量不足
D.年较差较小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冬季傍晚制造烟雾防止霜冻的 原因。
_增__加__烟__尘__,__使_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作__用___增__强__;__增__加__C_O__2_的__浓__度__,__加__强__大__气__对_ _地__面__辐__射__的__吸__收__。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1)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低;夜间,云层的 大气逆辐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高。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温 差大。
(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大气逆辐射,而且白天比夜间还要 强。
二 大气热力环流
问题探究
热力环流实验 步骤: ①将略大(如50×40×20 cm)的废弃包装纸盒,正面去掉,留下其他5 个面,横放在桌上,让盒子开口的那面,正对观察者。 ②关上门和窗,在纸盒内一端放入点燃的蚊香(或香烟),另一端放上 冰块。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③观察蚊香烟雾运动情况。如下图:
地理(必修 · 第一册 RJ)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辐射,①代表太阳辐 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近 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2)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 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3)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大气也会发出辐射波吗?由问题进行引入。
大气升也会发出自己的辐射波,而且也是以长波辐射为主。其中逸出大气层的少部分我们称之为大气辐射,返回地面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活动: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学重点
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1、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2、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清代黄叔撒在《台海使搓录》(图2.8)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 “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 “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气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多的可见光,大气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会反射太阳辐射。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尘埃、雾粒、小水滴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太阳辐射。如,天空常呈现蓝色,是因为空气分子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红黄光最不容易被散射。阴天天空灰蒙蒙的,是因为尘埃、雾粒、小水滴没有选择性,各种波长都可以被散射。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面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讨论:下列行为分别利用了大气受热过程的哪些环节?
1、在低温的夜晚,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2、农业上的塑料膜分别改变大气受热过程的哪个环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第2~3题。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情境探究】 材料一 拉萨和成都纬度基本相同,拉萨的年太阳辐射量比成都 高,日照时数比成都长,但两城市的气温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下表为两 个城市气候资料。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小应用: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北方农 民常用制造人造烟雾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请你说明其原理。 【答案】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使地面散失了大量 的热量而快速降温,产生了霜冻。人造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小 温差,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与成都相比,拉萨太阳辐射强、气温低,试分析原因。 【答案】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 射少,气温低。 (3)温室大棚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塑料薄膜或玻璃被地面吸收,地 面增温后释放出地面长波辐射,塑料薄膜或玻璃对地面长波辐射是阻隔 的,从而把热量保留在大棚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自主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编者:马小宁 审核:邱长伟
1.说出大气圈的圈层结构,概括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2.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地球上主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_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性;大气中的______和_______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
3.受热过程:看课本图2-2-4.
a.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大气层,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决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直接到达地面,使地表的温度升高。
b.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把热量传给了大气,使大气的温度升高。
c.大气返大地: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同时也要以长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__________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了_______作用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等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探究解决。
1.
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位于( ) A.对流层底部 B.对流层顶部 C.平流层 D.高层 2.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 B.能够调节地表温度
C.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D.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冬季晴朗的夜里,人们用熏烟的办法来防霜冻,这是因为烟雾能:( ) A.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B.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C.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D.使地面增温 读图,回答4~5题。
4.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其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哪个序号表示的辐射 ( )
A.①
B.②
C.③
D.④
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哪个序号表示的辐射 ( ) A.① B.② C.③ D.④
探究一:大气圈的组成
问题1:对流层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在逐渐降低。
你能分析一下温度变化的原因吗?
问题2:为什么平流层有利于飞机飞行?
探究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问题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而气温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低?
问题2: 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要低一些?
问题3:阅读教材图2-2-5温室保温原理示意图,你能说说温室保温的原理吗?
大气的垂 1.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受大低层大气: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分层
对流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 2.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与人类关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地暖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反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圈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1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 ) A 、晴天时水汽较多 B 、晴天时尘埃较多 C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读下图,回答2~3题。
2.表示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的是 ( )
A.箭头a 表示的辐射
B.箭头b 表示的辐射
C.箭头c 表示的辐射
D.箭头d 表示的辐射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
①箭头e 可能增强 ②箭头d 可能增强 ③箭头c 可能增强 ④箭头a 可能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 如图所示,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下列地区气温排列正确的是 ( )
A. a>b>c>d
B. b>a>c>d
C. a>b>d>c
D. b>a>d>c
5.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较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课堂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