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合集下载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误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误区

对 权威 , 忽视 学 生 的认 知能 力 , 因而 表 现
唯我是 尊 的教 学 态度 。教 师在教 学 中
的 角 色成 了搞 演说 、 指令 、 要 求 、 发 提 查 结 果的监 督人 。教 师的 单项 表 演淹 没 了
活跃 的学 生 思想 和 聪 明才智 。学生 成 为
被 动的 吸收 器 。这 种教 学方 式 使学 生感

中学 思想 政 治课 教 学过 程包 括 “ 政 治 教 师 ” —“ 生 ” —“ 治 教材 ” — 学 — 政
— —
“ 学手段” 教 —— “ 生 的 道 德 心 理 师
氛 同” 等五 大要 素。政治课 教学 过程 的这
” 个要 素 中 所 揭 示 的 教学 同师 生 的道 五 德心 理相 关理 论 是难 能可 贵 的 。当师 生 具有 良好 的 心理 状态 时 ,就 有益 于思 想
纲 提 出 的教 学 任 务 和 目标 是 全 方位 、 多
方 向 、 层次 的 , 深 是一 个统 一 体 。如果 只
感的作 用是 非常 重要 的。赞科 夫说 , 扎实 地掌握 知识 , 与其 靠多 次 地重 复 , 不如 靠
认识 、 感 、 志方 面 的交流 过 程 。师生 情 意 认识 上 的一 致 、情感 上 的共 鸣 和意 志信
自身教学 企 盼相 反 。思想 政 治课 教学 大
到 压抑 , 师 也 十分疲 倦 , 乏 活力 与生 教 缺 机 。 心理学 角度 上 , 从 讲 思想 政治课 教学
过 程 ,实质 上是 师 生之 间 和学 生之 间在
思 想 政 治 课 I身 是 一 门理 论 性 很 1 1
强的学 科 。 思想政 治课 教学 过程 中 , 在 情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误区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误区

要 求 。一 方面教 师要 不 断地 进行 自我 教育 ,克 服 自身 的逆反 心
理 ,消除一些不 正确的 观念 ,立志 于政 治课教学 事业 ,拿 出勇气 和信心排 除心理 障碍 , “ 轻 装”教学 。另 一方面 ,最 重要 的是要 不断努力 学习锤炼 ,提高 自己的思想素质 和业务 素质 ,实现 以精 辟 的政治 理论说 服学 生 ;以精 湛的教学技 艺吸引学生 ;以 良好 的 师表感染 学生 ,让学 生感到 政治课教学可 亲 、可近 、可信 ,有兴 趣 、有作 用 、有 收获 ,从而缩 短学生与政 治教师 、学 生与政治教 材 的心理 距离 ,消除学生 的抵 触、不顺心 的心理状态 ,更好 的保 证 思想政 治课教学顺利健康 、稳步的发展。 第 三 ,要变教学 中师生交往 的 “ 单 向性”为 “ 多项 性”。思 想 政治课 教学存在 的心理误 区之三就是教 学中缺少 “ 民主” “ 平 等”、 “ 和谐 ” 的氛 围 。师生 教学 的交往 相当一部分 处于 “ 单向 性”、 “ 一 言堂 ”。这 种单 向性突 出的表 现为两大方 面 :一是课 堂 教学 由教 师一灌到底 ,来不 得学 生的应有 活动 ;二是 教师听不 进 学生独立 的 、有益 的 、新颖 的思 想认识 和观点 看法 ,教师表现 出对 教材 内容 理解 的绝 对权 威 ,教 师没有 以平 等 的心 态对待 学 生 。教师在教 学 中常 常只是搞 演说 、发指令 、提 要求 、查结果 的 监 督人 ,以教 师 的 “ 一 言” “ 一行 ”淹没 了活跃 的学生 思想和聪 明才智。学生成 为被动 的吸收器 。这种教学 ,学 生感到 压抑 ,教 师 也十分疲倦 ,缺乏活 力与生机 。思 想政 治课教 学也应做 到师生 交 往的 “ 多项性 ” 。政 治教师应 明确创建 民主、平等 、和谐 的课 堂 心理 氛 围的 重要性 ,放下 架子 ,改 进教 法 ,彻底 改 变 “ 一 言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并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背后的原因。

二、第一个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当前快速变革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感到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们缺乏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化: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往往过于抽象和晦涩,语言难以琢磨。

这使得学生难以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2. 应试教育导向:当前国内就业压力大,考试成绩被广泛重视。

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高分上,而忽略了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第二个问题:教师水平不足一个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然而,当前存在着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导致教师水平不足的问题。

1. 培训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对于教师培训给予了重视,但是现行体系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很多老师缺乏最新的政治理论与时事知识更新途径。

2. 角色压力和职业发展前景欠缺: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晋升空间相对较小。

这使得很多优秀人才选择了其他学科岗位,或者从事其他工作。

四、第三个问题:课程设置瑕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提高学生创造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

1. 教材过时:由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教材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和匹配现实社会需要。

2. 缺乏趣味性:很多课程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和学习兴趣减少。

五、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应对。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进教育体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减少抽象概念并加入更多具体案例;改革考试制度,引入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近年来,围绕着高校思政课的讨论声不绝于耳,虽然思政课作为高校必修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思考,思政课在实践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思政课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1.内容浅显乏味思政课作为一门国家安排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注重政治教育,但目前很多思政课的内容都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这不光让学生的学习分心,也太浪费了思政课应该拥有的优势。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水平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由于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问题,师资队伍比较杂乱,素质差异很大。

一些思政课程教师不能很好地传达国家安排的指导思想,更不能引导学生做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选择,这也降低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3.缺乏实践环节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性认同和理性认同,但现实中太多思政课都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能分享具体事例的思政课更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认同度和兴趣度。

二、思政课中的解决措施1.全面升级教学内容思政课课程内容应该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需要不断升级教育教学内容。

应该从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汇聚高校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思政课重在人文素养和学科素质的提升,需要构建一支具有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文化素质、教学经验、有独到见解和深度思考能力的队伍。

同时,政府、学校应该加大对思政课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不断优化教师职称评审、考核、早期培养等方式,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3.推行以实践为质量评价核心的教学模式思政教育与实践联系密不可分,高校应通过采取更加实质化、更具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开设有利于政治思维、实践体验和实验创新的思政课。

如开设社会实践、实习实践、创业实践等课程。

这样可以使思政课的教育实践更贴近实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主要存在厌学心理、逆反心理、轻视心理、依赖心理等,而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对课程价值的认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对课程学习的投入,以致教学实效性难以体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问题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分析1.1 厌学心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不愿意接受教学的一种心理状态。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教学感到厌烦,总想逃避,即使人在课堂也无心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

如问题调查中,有65.1%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学生“觉得枯燥”,32.8%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50.1%的同学“课后学习的时间很少”。

造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现实,使90后的大学生养成了急于求成和独立自我的个性,更关注个人经济和名誉绩效,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对思想境界、精神食粮、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

(2)教学改革不得力。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较慢,力度还很不够,如仍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方法呆板过于形式化,途径狭窄过于保守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处于主导地位,对不了学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受到学生的爱戴。

1.2 逆反心理这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意见,漠视或是公然反对教师的言论和行为的心理表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析

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析黄媛媛董振娟(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这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误区改进方法人文关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鲜明地提出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校也根据中央精神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但在具体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目标要求。

本文试图对存在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形式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教育者所进行的教育.是否被受教育者所欢迎、所接受.进而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密切相关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分强调单向硬性灌输,方法简单,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

“我讲你听。

我说你做.我打你通”是其极端的表现形式。

这种做法忽略了大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有些学校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给予高度的重视。

教育只流于形式。

如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布置工作会议、或印发文件、通知上。

结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僵化.工作中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特别是在这种坏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思想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更加灵活多样和复杂化。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误区的跨越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误区的跨越
不可 否认 ,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 督促学生提高学业成绩方
的气氛中完成 , 让学生心理稳步健康 的发展。
传统 的教育理念是要 教师“ 传道 、 授业 、 解惑 ” , 现在则要求
面的教育是成功 的, 但 也不能不承 认 , 在 自我管理 、 创造力 、 自信 教 师要做 学生 的 “ 良师 益友 ” , 在 师生 之 间建立 “ 民主 ” “ 和谐 ”
・视 野 ・ 【 德育与戍才】
授人玫瑰 。 手有余香
— —
思想政治课教 学 中心理误 区的跨越
辽宁 灯塔 ●王素连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的基本点在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 。 从 该以全面发展为主旨, 关注学生智力 、 心理两方面的教学期望值 ,
能力 、 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让 某种意义上讲 ,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发展 的质量和水平 , 甚 让学生在教学中完成知识 、
心、 开放意识 、 自我激励 、 合作 能力等情商 内容的教育 上存在疏 “ 平等 ” 的关系 。表现在教学 中就是 不再是教师 的“ 一 言堂” , 讲 漏。 我 国以前的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 , 忽视情感智商方面的教育 , 究授之 以 “ 渔” , 而不是授之 以“ 鱼” 。要改变教师 “ 一 言堂” 式教
走 向更高的境界。 至决定青少年能否成才。在激烈的竞争 中立足 , 仅有 良好的学习 我们的教学走 向成熟 , 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教给下一代基本的情感 和社会 能 当前 ,现在的学生读 书的物质条件虽然不如 当年的我们苦 , 力, 教给他们与人沟通 、 交往的能力 , 引导他们能控制情绪低潮 、 但是他们 的精神压力却几倍 于我们 : 他们需要解决身体的变化与 增强 自觉 意识 、 保持乐观 心态 、 树立 自尊与 自信 、 不断 自我激励 , 心理的适应 的矛盾 , 需要解决学习与交友 的矛盾 , 需要解决成绩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和问题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和问题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和问题一、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校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1.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传统上,许多思政课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授课,由老师独立完成知识传递。

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这种单向教育容易引起信息不对称,限制了知识有效传递。

2.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当前大部分思政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晦涩难懂。

尤其是对于非相关专业、缺乏社会经验或年轻不成熟的大学新生来说更加深重。

因此, 学生往往不能将抽象理论联系到具体现实情况中去, 对于所读书籍很少有产出感受。

3. 学科间整合不足目前,在高校内部存在许多各自独立的思政课程,缺乏学科间的整合和交叉。

这导致了不同思政课之间内容冗余、知识积累难以互相衔接等问题。

此外,学生无法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 教师教育水平待提高在部分学校中,一些教师对于核心理论的掌握并不扎实或深入,无法准确把握知识点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

他们可能过于注重传输概念和定义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具体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问题。

二、解决思政课存在问题所需迈过的困难1.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愿和提高其积极性,应推崇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鼓励讨论和互动,并使用案例分析、小组演讲或辩论等活动形式, 提高教室内氛围,增强互动效果。

2.更新优化教材设计重新审视现有思政类书籍常见弊端:知识晦涩难懂、理论脱离实际、文字丰富但内容贫瘠等问题。

应更新优化教材设计,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兴趣和知识需求。

提供案例分析或真实事例,以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

3.加强跨学科整合不同专业领域的思政课程之间应进行紧密衔接和交叉整合。

通过发展相关选修课程或设置语境情景, 加深联动性自然会对思政课教育起到积极影响,促进综合素养提高。

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思政课是指高校开设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质疑和反感思政课的教育方式,认为其存在问题很多。

一、思政课存在的问题1. 教育模式单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育主要采用一些简单、老套的教育模式,例如单向讲述、灌输式教育等,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说教,没有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

2. 内容重复、枯燥乏味。

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并且容易在不同课程之间出现重复,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3. 价值崇拜明显。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念崇拜,容易让学生在价值观念的选择上失去自主的思考,从而影响人们健康的思考、判断和选择。

4.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思政课中,存在少数教师水平较差,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无法适应现代的教育需求,这会使得教育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5. 懂得力度过大。

过于懂得力度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不适,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差异。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 教师教育水平不足。

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往往缺乏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方法,亟待加强教育教学掌握学科知识以及全面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2. 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思政课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很难全面准确评价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师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育目标单一。

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单一,即重视灌输知识,忽略教育价值观。

因此,若改善这一点,必须从目标里面进行改善,逐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养成。

4. 教育标准过高。

思政课教育有一些在学习上过于苛刻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一些重要的文献和讲话,不仅使学生在教育中感到了既受压迫又受到约束感,而且没有较好的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产生。

5. 传统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透明度不足,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不能够用现代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与对策

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与对策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对策摘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对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发散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政治课思想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估。

关键词:思想政治;老生;初中生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30-01许多初中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理论性强、抽象而枯燥的课程,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

一个学科有自身客观的局限性,但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如何使初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趣味性。

那么,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呢?1.教学要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思想政治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

如讲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就可联系建国以来的最大的税案”金华税案”、”宝日税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收看录象后,阅读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并增强依法纳税、维护税法的尊严及和各种偷税欠税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又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调查,了解如生猪、鲜鱼、vcd等某种有代表性商品的价格变动性质与原因,并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写出论文。

又如讲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时,则可联系村委会直选,可组织学生观看南海市各级村委会直选的电视新闻,可组织学生下乡调查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性质、特点、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
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得到启迪 , 从面发现 问题。例如朱 自清的< 中“吹面不寒杨柳 春> 中的风有没有生命和感觉? k风是无味无色的 , ・ “ 学而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 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
论 冕 想 政 洽 课 教 掌 的 心 理 误 区
河北番河一中 王学东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 五要素 分析 : 目标要求是 多方 向的、 和 深层次的 、 体性的。 信心排除心理障碍 , 整 “ 轻装” 教学。另一方面, 最 而论 , 包括“ 政治教师’ 学生 ’ - — 攻治教材 ・ 一 如果 只重视理论知识的 “ 讲解与说教” 检查 与 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 习锤炼 ,提高 自己的思 “
学生与政治教材 的心理距离 , 消 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 不可分割 师生具有 : 的课堂教学整体 目 ,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 生与政治教师 、 标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瀑教学取得成 : 面和谐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 除学生的抵触 、 不顺心的心理状态 , 更好地饵证
条“ 规律 ” 即思想政治课 教学 的威 效益 高 : , 改、 身而言 , 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 , 也是 师表感染学生 , 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 、 可 低、 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 但它 同教学 : 微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 中, 完美 近 、 可信 , 有兴趣 、 作用 、 有 有收获 , 从而缩短学
功, 获得高效益 , 取得最大价值。 相反 , 彝生存在 为 , 在教学过程 稳步地发展。 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 : 得到一般发展。 败 , 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 。 难 令人忧恩的 ・
度看旧的问题, 怀疑老师讲的是不是那么正确, : 多新发现、 新启示都是在激烈的争论下产生的。, 怀疑教科书上写的是不是那么可靠? 例如< 五人 :92 1o 年, 0 年一95 爱因斯坦 自发组织了—个读书 : 1 墓碑记 》 中有“ 固百世之遇也” , 斯 一句 课本注为 风 ’不错的 , 。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 : 成员是— 会。 批生气勃勃 好 学的年轻 ^ 在 : 。 “ 这真是百世也难得 的遭遇啊”有学生发现“ 。 百 新翻泥土的气息 , 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 : 这个读书会里, 常常是一本名著没念上半页, ・ 就 世之遇” 遇” 的“ 释为 “ 遭遇” 不妥,遭遇” “ 一般指 香, 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酝酿 。 鸟儿的巢安在 : 引发争论 。 就是在这样 的争论 中, 因斯坦发表 : 爱 遇到不好的事情 , 可这儿遇到的是好事情 , 能不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构卖弄清脆 :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创立了相对论。 : 了< , 由 能释为“ 礼遇”奇遇” 优厚待遇” “ 或“ 呢?由此可 此可见, 引发蹦 泼 仓 力 蜜晏 ! 瞻 途径。 : 的歌喉 , 唱出婉转的曲子 , 跟清风萱水应和着’ ・ l c 。 见在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很好地发 四、 质疑问难 阅读完这段文字时 。 以引导学生恩考 : 可 自然 :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教师通常仅仅以讲授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这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容易产生“教而不学”的现象。

同时,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更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相对落后和单一。

2. 课程内容理论过于抽象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大学生难以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因此,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进行知识讲解,并不能真正引起学生们内心的共鸣。

这也导致了对思政课程内容产生理解困难或者失去兴趣。

3. 受众群体多样性带来差异化需求现今大学校园内各类人员众多,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背景和优势。

然而现行思政课程并未针对这些差异化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缺乏对多元化受众群体的关注和尊重。

这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时出现困惑和排斥,无法真正理解与接纳课程内容。

4. 缺乏前沿热点问题的引导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热点话题往往更加敏感。

然而,在当前思政教育中,较少涉及到当下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热门议题,思政课程脱离实际需求。

这助长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抵触情绪。

二、思政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1.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推进思政教育。

例如,在教师讲授之余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引入合适的多媒体资源,增加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授课方式;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参观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铺陈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为了解决思政课程内容被学生认为理论过于抽象的问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个案,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进行思考。

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应注重突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多元化教学策略针对受众群体多样性带来的差异化需求,需要侧重多元化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

心理误区?跨过去!

心理误区?跨过去!

心理误区?跨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

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

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

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

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

关于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走向误区的几点意见

关于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走向误区的几点意见

关于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走向误区的几点意见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势必是一个重大的改革。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一些走向误区的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走向误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要警惕思政课教学过度功利化的倾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政课教学也面临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诸如就业率、社会需求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可能会倾向于将思政课教学过度功利化,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变成为了一种“应试”培训课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教育。

要警惕思政课教学内容浅薄化的趋势。

一些高校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时,可能倾向于追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多样性,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

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变成了一种“泛泛之谈”,只是大而全,而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要警惕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下降的风险。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队伍素质下降的现象。

一方面,原本负责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而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被要求兼任思政课教学,导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在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可能也存在欠缺的情况。

这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可能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要警惕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的变形。

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可能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机制进行了调整,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评价机制的变形。

一些高校可能会过分注重学生的表面表现,如成绩、奖学金等,而忽视了思政课教学的实质效果。

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变成了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进行的教学。

为了警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走向误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和监督。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走向误区的现象,确保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质效果。

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效性比较低,究其原因从根本说是在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重视解决“知”的问题,而不重视道德品质和观念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本为本,重知识、轻养成。

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进行教育。

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得高分为主要教学目标,只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会与不会的问题,却不解决信与不信的、行与不行的问题。

从而使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割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人格缺陷。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整体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方针政策和普遍性道德和理论,而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经历、感受、体验有所忽略,这种教育过程会使学生人格出现缺陷。

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

目前,青少年犯罪有所增长,事实证明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和人格,这正是德育应该解决的。

我们为国家培养的是合格的人才,如果培养的人只具有“才”而没有“人”,也就是缺少健康人格,我们也就没有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因为人与才是统一的,是以“人”为前提的“才”。

美国针对学生的道德滑坡提倡人格教育,日本近年来也提出“人格完善”教育。

各个国家和时代都呼唤加强学校德育,因为忽视德育将会毁掉一代人。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一、优化教学过程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是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主动性,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内容,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因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获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显然。

教师如果只注重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

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

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无穷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

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感到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等等。

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

另一方面,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地发展。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

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

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

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

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项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

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地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燥,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马列主义的笃信程度,对政治理论传授热情的高低,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

政治教师若能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热情饱满地投入课堂,具有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就会激发学生对学生政治理论的强烈需求,产生对政治课的教学的兴趣、愉快、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教学情感,这种情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学心理误区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