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合集下载

渗氮与氮化处理

渗氮与氮化处理

渗氮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

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

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原理应用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

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

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

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

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

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气体渗氮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

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

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

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

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

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

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与软氮化,软氮化就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就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就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就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就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就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就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与软氮化,软氮化就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就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就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就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就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就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就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

软氮化实质上就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

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就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与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

氮化处理资料整理

氮化处理:又名扩散渗氮或渗氮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Ps:是一种表面热处理工艺,表面渗人氮元素,有一层很薄的化合物层(白亮层)。

既耐磨,又有一定的耐蚀性。

一般情况下氮化处理是最后一道工序但要求精度高的也可以加一道精磨或超精磨工序,一般为研磨,不再进行别的切削加工。

氮化的作用1、氮化能使零件表面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例如用38CrMoAlA钢制作的零件经氮化处理后表面的硬度可达hv=950—1200,相当于hrc=65—72,而且氮化后的高强度和高耐磨性保持到500—600℃,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

2、能提高抗疲劳能力。

由于氮化层内形成了更大的压应力,因此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现出具有更高的疲劳极限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氮化后工件的疲劳极限可提高15—35%。

3、提高工件抗腐蚀能力,由于氮化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ε相层,在水蒸气中及碱性溶液中具有高的抗腐蚀性,此种氮化法又简单又经济,可以代替镀锌、发蓝,以及其它化学镀层处理。

此外,有些模具经过氮化,不但可以提高耐磨性和抗腐性,还能减少模具与零件的粘合现象,延长模具的工作寿命。

优点: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表面改性显著,且处理前后尺寸变化小,能保持制件的精度。

以提高耐磨性、抗疲劳性能为目的的渗氮通常在500~570℃进行;以提高耐蚀性为目的的渗氮温度也不高于650℃。

实际应用: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桿、连桿、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大概耐到什么程度)缺点:氮化的零件其氮化层一般比较浅(浅浅的一层),为0.04mm左右,再深就比较困难<太脆>,故一般氮化零件不能承受重载荷。

适用材料:主要用于合金钢类,铸铁,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

关于硬氮化和软氮化:硬氮化:又名渗氮,也称常规氮化,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氮”元素。

渗氮

渗氮

渗氮求助编辑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

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

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目录编辑本段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

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

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

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

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

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

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

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

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

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保温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

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

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编辑本段离子渗氮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

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放入通有含氮介质的负压容器中,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

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

模具渗氮处理

模具渗氮处理

模具渗氮处理2011-07-04 16:34渗氮常称为氮化,就是将工件放在含氮介质中,加热到较低温度(480~600℃),使氮渗入其表面,形成以氮化物为主的渗层。

有些钢种的氮化层硬度高达1000~1200HV,渗后不必进行提高硬度的淬火处理。

氮化层的高硬度是因高硬度氮化物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所造成的,随渗氮温度温度升高,氮化物片厚度增加,与母相的共格关系开始破坏,硬度降低。

氮化层的耐磨性远高于渗碳层,渗氮工件的变形小,处理后不再进行加工就可以使用,高精度的工件也只需要精磨、研磨或抛光。

在渗氮层中形成大的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渗氮温度一般稍代于淬火钢的回火温度范围。

调质状态的结构钢渗氮时,工件心部保持了状态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在得到高硬度表面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氮化层具一定热硬性,在500℃以下能长时期保持高硬度。

在600℃短时间加热,硬度也不降低,而当温度超过600~625℃时,由于高弥散分布的氮化物的聚集,而使氮化层硬度下降。

为了工件心部具有必要的力学性能,渗氮前一般要进行调质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渗氮往往是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氮化前要求加工到足够的精度,为了消除加工应力和减少渗氮过程的变形,一般在机械加工后要进行1、2次除应力回火。

根据渗氮的目的,可分强化渗氮(硬渗氮)和抗蚀渗氮,对要求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热处理变形小的高精度工件,多采用强化渗氮,如精密机床的主轴、镗床的镗杆、发动机缸套、液压泵的分配轴等。

为了提高碳钢、合金钢、塑料模具钢及电工钢工件的抗蚀能力,则对其进行抗蚀渗氮。

抗蚀渗氮适用于对抗蚀性要求不太高的小零件,如仪表、打字机、缝纫机的零件。

抗蚀渗氮是在工件表面获得0.015~0.06mm厚的致密的、化学稳定性好的ε相渗氮层。

对潮湿空气、过热空气、海水、气体燃烧产生的气体具有一定耐蚀能力。

抗蚀渗氮温度比强化渗氮的温度高(550~650℃),渗氮后可以快冷。

渗氮用钢中常加入铬、钼、钨、钒、钛、铝等形成稳定氮化物的元素。

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

与渗氮区别主要是:1.在一定温度下向试件表面渗入氮、碳,以渗氮为主,但非单纯渗氮。

2.处理时间比氮化短。

3.其表面白层相比渗氮白层而言脆性要小。

4.软氮化应用的材料比较广泛。

5软氮化比普通氮化周期短,温度略低,因此变形更小,但硬度和氮化层厚度略差,且气体软氮化无毒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於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零件的氮化处理相关知识知识讲解

零件的氮化处理相关知识知识讲解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於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桿、连桿、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於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乾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资料│你必须知道的氮化处理的五大优点

资料│你必须知道的氮化处理的五大优点

资料│你必须知道的氮化处理的五大优点氮化处理是表面热处理的一种,表面渗氮,使表面有一定的硬度。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氮化处理五大优点一、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38CrMoAlA等氮化钢制零件,氮化后的表层硬度可以提高到HV1000~1200,相当于HRC70左右。

这显然是一般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达不到的。

尤其宝贵的是,这种高硬度可在500℃左右长期保持不下降。

由于硬度高,耐磨性也很好,能抗各种类型的磨损。

二、较高的疲劳强度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各种氮化物相的比容比铁大,因此氮化后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

表层残作压应力的存在,能部分地抵消在疲劳载荷下产生的拉就力,延缓疲劳破坏过程,使疲劳强度显著提高。

同时氮化还使工件的缺口敏感性降低。

一般合金钢氮化后,疲劳极限可提高25%~35%;有缺口的试样,可提高2~3倍。

三、较高的抗咬合性能一些承受高速相对滑动的零件很容易发生卡死或擦伤,而氮化零件在短时间缺乏润滑或过热的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硬度,具有较高的抗咬合性能。

四、较高的抗蚀性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氮化物层,显著地提高了抗腐蚀性能,并能抵抗大气、自来水、水蒸气、苯、油污、弱减性溶液的腐蚀,保持了良好的抗蚀性。

五、变形小且具有规律性因为氮化温度低,一般为480~580℃,升降温速度又很慢,零件心部也无组织转变,仍保持调质状态的组织,所以氮化后的零件变形很小,而且变形的规律可以掌握和控制。

由NM气体(H2S等)使氮化前产品的表面呈现活性化,在氮化处理的同时,使硫化物在产品表面扩散。

通过使产品最表面生成硫黄化合物(硫化鉄),提高初期的适应性及摩耗特性(通过固体润滑作用)。

全电脑控制,组织、硬度和氮化层均匀且重复性好。

气体浸硫氮化的特征: 气体浸硫氮化(Multinite)的使用原料是N2、NH3及NM气体;氮化的温度在400~620 ℃;处理时间在3~5小时。

使用气体浸硫氮化有耐磨性、耐烧性、耐咬合性、疲劳强度、耐蚀性、制振性良好的优点。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编辑本段]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编辑本段]二、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彻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氮化处理技术

氮化处理技术

氮化处理技术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它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渗氮及氮化处理资料

渗氮及氮化处理资料

渗氮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

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

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原理应用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

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

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

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

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

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气体渗氮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

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

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

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

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

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

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和软氮化,软氮化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和软氮化,软氮化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

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氮化工艺的详细讲解

氮化工艺的详细讲解

氮化工艺的详细讲解#热处理基础知识氮原子序数为7,比碳大1,原子结构与碳不同,因此氮元素与铁元素的化学作用和金属晶体学作用完全不同于碳与铁的相互作用。

渗氮温度比渗碳温度低得多,渗氮层的结构也比渗碳层复杂得多。

本期分别简要介绍渗氮和氮碳共渗的原理、工艺方法、作用及渗层检查。

一、渗氮钟罩式氮化炉出炉场景1.1渗氮原理渗氮,也叫氮化,有时候为了区别软氮化,也称硬氮化,但就渗氮层硬度来讲,并无软硬之分。

渗氮工艺过程和其它化学热处理一样,包括渗剂反应、溶剂中扩散、相界面反应、氮元素在铁中扩散,以及扩散过程中氮化物的形成。

渗剂中的反应主要指渗剂中分解出含有活性氮原子的过程,该物质通过渗剂中的扩散输送至铁表面,参与界面反应,在界面反应中产生的活性氮原子被铁表面吸收,进而向内部扩散。

渗氮使用最多的介质是氨气,在渗氮温度下,氨是亚稳定的,它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H3<=>3H2+2[N]当活性氮原子遇到铁原子时,则发生下列反应:Fe+[N]<=>Fe(N)4Fe+[N]<=>Fe4(N)2~3Fe+[N]<=>Fe2~3(N)2Fe+[N]<=>Fe2(N)Fe-N系中存在的相如表1所示。

除表中所列各项外,Fe-N 系中可能出现含氮马氏体α´和介稳定相α〞。

前者是渗氮后快冷的产物,呈体心正方点阵,硬度较高可达650HV左右;α〞氮化物的分子式为Fe16N2,或Fe8N呈体心正方点阵。

▼表1渗氮层中各相的性质(纯铁渗氮)氮的渗入过程不同于渗碳,它是一个典型的反应扩散过程,依照Fe-N相图,不同温度下,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依次形成的相各有不同。

详见表2。

▼表2纯铁渗氮层中各相的形成顺序及平衡状态下各层的相组成物渗氮层的形成过程详见图1。

在渗氮初期,表层的α固溶体未被N所饱和,渗氮层的深度可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气相中氮的不断渗入,使α达到饱和氮含量Cmax,即τ1时刻。

在τ1~τ2时间内,气相中的氮继续向工件内扩散而使α过饱和,引发α→γ´反应,产生γ´相。

氮气处理方式及其缺点

氮气处理方式及其缺点

一.氮气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年左右,由德国人Fry 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等均有使用。

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中的元素,如镍、铜、硅、硅、锰等,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很脆,容易剥落,不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如下:(1)含)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 系。

(3)热作模具钢(含(含约5%之%之铬) SAE H11 (SKD –61)H12,H13(4)肥粒)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耐束心性。

钢的渗氮技术及检验

钢的渗氮技术及检验
➢ 合金元素与氮的亲和力越大,所形成的氮化物越稳定 ,熔点、硬度也越高。
➢ 氮化物的稳定性按下列次序降低,即Ti、Al、V、Nb、 W、Mo、Cr、Mn、Fe的氮化物。
精选2021版课件
6
氮化方法
• 氮化工艺方法
– 硬氮化:学名‘渗氮’,也有人称为常规氮化。渗入钢表 面的是单一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
精选2021版课件
11
液体氮化
• 液含物,体Fe液软2N体氮ξ相软化氮氮主化化要物的不,方同ξ法是相是在化将氮合被化物处层硬理里脆工之在件有氮F,化e先处3N除理ε相锈上,,是F脱不e4脂良N,r于相预韧存热性在后的而再氮不置化 于氮化坩埚内,坩埚内是以TF – 1为主盐剂,被加温到560~600℃处 理数分至数小时,依工件所受外力负荷大小,而决定氮化层深度,在 处理中,必须在坩埚底部通入一支空气管以一定量之空气氮化盐剂分 解为CN或CNO,渗透扩散至工作表面,使工件表面最外层化合物8~ 9%wt的N及少量的C及扩散层,氮原子扩散入α – Fe基地中使钢件更 具耐疲劳性,氮化期间由于CNO之分解消耗,所以不断要在6~8小 时处理中化验盐剂成份,以便调整空气量或加入新的盐剂。
• 气 化之体钢氮种化,因分如含解有NHA3l进,行Cr渗,氮Mo效等率氮低化,元故素一,般否均则固氮定化选几用无适法用进于行氮, 一般使用强韧化处理又称调质,因Al,Cr,Mo等皆为提高变态点温 度之元素,故淬火温度高,回火温度亦较普通之构造用合金钢高, 此乃在氮化温度长时间加热之间,发生回火脆性,故预先施以调质 强 研磨韧,化而处且理时。间NH长3气不体经氮济化,,用因于为塑时胶间射长出表形面机粗的糙送,料硬管而及较螺脆旋不杆易的 氮化。
➢ γ′相是有序面心立点阵的间隙相,存在于680℃以 下。γ′相有较高的硬度(HV550)和韧性。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本文源自宁波奇威金属科技材料运用研究所,刘先生 131 23 822 600氮化引;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二、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 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和软氮化,软氮化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和软氮化,软氮化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

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机械加工常见热处理工艺

机械加工常见热处理工艺

渗碳渗碳热处理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

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概述渗碳(carburizing/carburization)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

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

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

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

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碳工艺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

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

液体和气体渗碳是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美国在20年代开始采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30年代﹐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开始在工业上应用。

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得到发展。

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分类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碳氮共渗(氰化)。

气体渗碳是将工件装入密闭的渗碳炉内,通入气体渗剂(甲烷、乙烷等)或液体渗剂(煤油或苯、酒精、丙酮等),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以获得高碳表面层的一种渗碳操作工艺。

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最早的渗碳方法。

液体渗碳是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渗碳,常用的液体渗碳介质有:碳化硅,―603‖渗碳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编辑本段]
一、氮化用钢简介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
(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
(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
(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
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编辑本段]
二、氮化处理技术:
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彻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
(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

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

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

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 cleaning 。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

(2)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

排除炉内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

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

排除炉内空气的要领如下:
①被处理零件装妥后将炉盖封好,开始通无水氨气,其流量尽量可能多。

②将加热炉之自动温度控制设定在150℃并开始加热(注意炉温不能高于150℃)。

③炉中之空气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气体含90%以上之NH3时,再将炉温升高至渗氮温度。

(3)氨的分解率
渗氮是铺及其他合金元素与初生态的氮接触而进行,但初生态氮的产生,即因氨气与加热中的钢料接触时钢料本身成为触媒而促进氨之分解。

虽然在各种分解率的氨气下,皆可渗氮,但一般皆采用15~30%的分解率,并按渗氮所需厚度至少保持4~10小时,处理温度即保持在520℃左右。

(4)冷却
大部份的工业用渗氮炉皆具有热交换几,以期在渗氮工作完成后加以急速冷却加热炉及被处理零件。

即渗氮完成后,将加热电源关闭,使炉温降低约50℃,然后将氨的流量增加一倍后开始启开热交换机。

此时须注意观察接在排气管上玻璃瓶中,是否有气泡溢出,以确认炉内之正压。

等候导入炉中的氨气安定后,即可减少氨的流量至保持炉中正压为止。

当炉温下降至150℃以下时,即使用前面所述之排除炉内气体法,导入空气或氮气后方可启开炉盖。

[编辑本段]
三、气体氮化技术:
气体氮化系于1923年由德国AF ry 所发表,将工件置于炉内,利NH3气直接输进500~550℃的氮化炉内,保持20~100小时,使NH3气分解为原子状态的(N)气与(H)气而进行渗氮处理,在使钢的表面产生耐磨、耐腐蚀之化合物层为主要目的,其厚度约为0.02~0.02m/m,其性质极硬Hv 1000~1200,又极脆,NH3之分解率视流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流量愈大则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则分
解率愈高,温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温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NH3气在570℃时经热分解如下:
NH3 →〔N〕Fe + 2/3 H2
经分解出来的N,随而扩散进入钢的表面形成。

相的Fe2 - 3N气体渗氮,一般缺点为硬化层薄而氮化处理时间长。

气体氮化因分解NH3进行渗氮效率低,故一般均固定选用适用于氮化之钢种,如含有Al,Cr,Mo等氮化元素,否则氮化几无法进行,一般使用有JIS、SACM1新JIS、SACM645及SKD61以强韧化处理又称调质因Al,Cr,Mo等皆为提高变态点温度之元素,故淬火温度高,回火温度亦较普通之构造用合金钢高,此乃在氮化温度长时间加热之间,发生回火脆性,故预先施以调质强韧化处理。

NH3气体氮化,因为时间长表面粗糙,硬而较脆不易研磨,而且时间长不经济,用于塑胶射出形机的送料管及螺旋杆的氮化。

[编辑本段]
四、液体氮化技术:
液体软氮化主要不同是在氮化层里之有Fe3Nε相,Fe4Nr相存在而不含Fe2Nξ相氮化物,ξ相化合物硬脆在氮化处理上是不良于韧性的氮化物,液体软氮化的方法是将被处理工件,先除锈,脱脂,预热后再置于氮化坩埚内,坩埚内是以TF – 1为主盐剂,被加温到560~600℃处理数分至数小时,依工件所受外力负荷大小,而决定氮化层深度,在处理中,必须在坩埚底部通入一支空气管以一定量之空气氮化盐剂分解为CN或CNO,渗透扩散至工作表面,使工件表面最外层化合物8~9%wt的N 及少量的C及扩散层,氮原子扩散入α – Fe基地中使钢件更具耐疲劳性,氮化期间由于CNO之分解消耗,所以不断要在6~8小时处理中化验盐剂成份,以便调整空气量或加入新的盐剂。

液体软氮化处理用的材料为铁金属,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以含有Al,Cr,Mo,Ti 元素者硬度较高,而其含金量愈多而氮化深度愈浅,如炭素钢Hv 350~650,不锈钢Hv 1000~1200,氮化钢Hv 800~1100。

液体软氮化适用于耐磨及耐疲劳等汽车零件,缝衣机、照相机等如气缸套处理,气门阀处理、活塞筒处理及不易变形的模具处。

采用液体软氮化的国家,西欧各国、美国、苏俄、日本、台湾。

[编辑本段]
五、离子氮化技术:
此一方法为将一工件放置于氮化炉内,预先将炉内抽成真空达10-2~10-3 Torr (㎜Hg)后导入N2气体或N2 + H2之混合气体,调整炉内达1~10 Torr,将炉体接上阳极,工件接上阴极,两极间通以数百伏之直流电压,此时炉内之N2气体则发
生光辉放电成正离子,向工作表面移动,在瞬间阴极电压急剧下降,使正离子以高速冲向阴极表面,将动能转变为气能,使得工件去面温度得以上升,因氮离子的冲击后将工件表面打出Fe.C.O.等元素飞溅出来与氮离子结合成FeN,由此氮化铁逐渐被吸附在工件上而产生氮化作用,离子氮化在基本上是采用氮气,但若添加碳化氢系气体则可作离子软氮化处理,但一般统称离子氮化处理,工件表面氮气浓度可改变炉内充填的混合气体(N2 + H2)的分压比调节得之,纯离子氮化时,在工作表面得单相的r′(Fe4N)组织含N量在5.7~6.1%wt,厚层在10μn以内,此化合物层强韧而非多孔质层,不易脱落,由于氮化铁不断的被工件吸附并扩散至内部,由表面至内部的组织即为FeN → Fe2N → Fe3N→ Fe4N顺序变化,单相ε(Fe3N)含N量在5.7~11.0%wt,单相ξ(Fe2N)含N量在11.0~11.35%wt,离子氮化首先生成r相再添加碳化氢气系时使其变成ε相之化合物层与扩散层,由于扩散层的增加对疲劳强度的增加有很多助。

而蚀性以ε相最佳。

离子氮化处理的度可从350℃开始,由于考虑到材质及其相关机械性质的选用处理时间可由数分钟以致于长时间的处理,本法与过去利用热分解方化学反应而氮化的处理法不同,本法系利用高离子能之故,过去认为难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材料也能简单的施以优秀的表面硬化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