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脑缺血的名词解释
慢性脑缺血的名词解释慢性脑缺血,也被称为慢性脑血流量减少或脑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一种神经衰弱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其特征是脑部缺氧和脑血供减少。
慢性脑缺血可能导致认知和行为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理解慢性脑缺血,我们需要先看看脑缺血和慢性病的定义。
脑缺血是指脑部供血不足,血流减少或被阻断,导致脑细胞缺氧。
脑缺血可以是急性的,例如脑梗死,也可以是慢性的,这就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慢性脑缺血。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通常持续数月或数年的疾病。
因此,慢性脑缺血是指经历较长时间内脑血流较低的一种疾病。
慢性脑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即血管壁变硬并堵塞的情况。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阻塞、心脏病、糖尿病等。
这些情况会导致脑部供氧不足,血液无法顺利循环至大脑各个区域,从而导致大脑功能异常。
慢性脑缺血的症状比较复杂,可能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语言能力下降、空间意识或方向感丧失等。
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焦虑、抑郁的情绪。
他们可能感到思维变得困难,处理事务的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困难和挫败感。
慢性脑缺血的确诊通常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这能显示患者大脑的血流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心血管检查、血液检查和认知评估。
针对慢性脑缺血,目前一般采取综合治疗策略。
在治疗中,医生通常会建议控制高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使血流更顺畅。
对于一些患者,还会通过药物疗法来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治疗慢性脑缺血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减少食用高盐、高油脂的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200例临床分析
14 住 院 次 数 . 15 治疗 用 药 .
本 组 20例 脑 血 管 患 者 中 ,初 次 发 病 住 院 0 脑 出血 患 者 均 不 需 要 行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给 予
13例 (6 3 ) 1 5 . % ,复 发 3 5例 (7 5 ) 1. % ,平 均 住 院 1d 8。
I3 全身 性 疾 病 .
本 组 20例 中有 高 血 压 15例 ,其 中 来 我 0 0
进行 分 析 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院后 才 发 现有 高 血 压 3 0例 ;病 史 在 l 以 内 4 0年 6例 ;2 0年 以 上5 9例 ;均 有不 规 律 服 降 压 药 物 史 ,亦 无 血 压 监 控 措 施 。 冠
描及 M I R 检查 明确临床 诊断。常规行 心电图 、颈部、颅 内血
管 彩 超 检 查 ;行 血 、尿 常 规 、离 子、 肾功 、肝 功血 脂 、 血糖 检
查。
院对脑血管病早期 干预 ,防 止其复发 ,现将我 院 20 0 6年 1月
—
2o 0 9年 1 近 4年 收 治 的脑 血 管 病 2 0例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2月 0
【 关键词 】
脑血管病;老年人 ;干预 ;二级预 防
【 中图分类号 】R7 33 【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5 7 2 1 )1 —16 0 0 8— 9 1( 00 1 6 5— 2
脑血管病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且有高复发率 、高致残
率 、高病 死 率 的 特 点 ,是人 类 三 大 死 原 因 之一 。为 了探 讨 医
系统脱水降颅压对症 治疗 ,1周后给予低频脉 冲电刺激等康复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研究贡献和局限性
01
02
03
该研究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 诊断和治疗,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的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本 质和进展。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样本量较小,未能充分考虑患者的 个体差异等因素,需要在未来的研究 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1 2
影像学诊断技术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MRI、CTA等,对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 支持。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的后循环缺血,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3
新药研发
随着对后循环缺血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 了解,新的药物研发为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提供 了更多的可能性。
06
结论
研究结论
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动脉硬化、栓塞等原因引起,导 致脑部后循环区域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疾病 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针对后循环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 的症状和预后。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治效果 分析
2023-11-03
目录
• 引言 • 后循环缺血概述 • 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后循环缺血临床诊治的挑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后循环缺血(PCI)是指后循环系统中的脑部供血不足,导致 脑部缺氧、神经功能受损等症状。后循环缺血的发病率逐年 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临床诊治效果进 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包括: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项目、治疗原则(15分钟 22分)病种 75种:1、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癌、呼吸衰竭、血胸和气胸、肋骨骨折)2、心血管系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脏瓣膜病、结核性心包炎)3、消化系统(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胃癌、肝硬化、肝癌、胆石病、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结、直肠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肛管、直肠良性病变、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4、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慢性肾衰竭5、女性生殖系统(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癌、卵巢囊肿蒂扭转)6、血液系统(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8、神经系统(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膜外血肿)9、运动系统(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大关节脱位)10、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11、儿科疾病(小儿肺炎、小儿腹泻、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12、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炎、艾滋病)13、其他(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乳腺炎、乳腺癌、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病例分析1、病例分析与医疗查房相似,每份病例分析题均提供病例摘要,应试者根据摘要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诊治意见(进一步诊治方法)。
2、要得出正确答案,首先要有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但要在15分钟内用书面方式作出回答,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即应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按以下步骤,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提出诊治方案。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1、初步诊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项。
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
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2013年脑外科疑难病例讨论年度总结为提高科室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技能,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科室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我们对脑外科疑难病例讨论进行了分析总结。
1.为确保疑难重症病例讨论程序化、制度化,所有我科的疑难病例均需进行讨论。
其他科室涉及我科相关专业的疑难病例也可进行病例采集、分析、讨论。
2.疑难病例选择一般是指入院一周内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病情加重的患者。
除组织科内讨论外,部分涉及多专业及多学科的患者,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关专家进行院内、外疑难重症病例讨论。
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3.全科病例讨论: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本科室内讨论的形式。
4.本科疑难病例讨论由床位护士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
讨论参者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5.责任护士将现有护理措施,存在问题介绍,其他人员进行补充发言。
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对病例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中特别注意的事项、护理重点难点进行补充。
护士长对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环节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预防预案及措施,并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6.我们发现,疑难病例主要集中于脑出血、多发脑挫伤、颅脑损伤术后。
但目前我科类似相关病例较少,今后需进一步采集分析、讨论。
随着老年化社会到来,脑血管意外患者明显增多,此类患者基础病复杂,脏器储备功能差,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反复住院,需要加强宣教,避免诱因,做好预防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进一步关注。
总之,通过疑难病例讨论,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还可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科室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脑血管病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题四
某日上午在步行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女 , 63岁, 某日上午在步行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瘫 倒在地,同时出现头痛和恶心呕吐。 倒在地,同时出现头痛和恶心呕吐。约1小时后被送往 当地医院。 当地医院。 既往有间断头痛史数年,未行诊治; 既往有间断头痛史数年, 未行诊治;无确定高血压及 糖尿病史,无中风史。 糖尿病史,无中风史。 在当地医院救治过程中,患者持续头痛,尿急, 在当地医院救治过程中, 患者持续头痛 , 尿急, 反复 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样,无咖啡渣; 恶心呕吐 , 呈非喷射样 , 无咖啡渣 ; 此期间患者曾出 现意识模糊, 现意识模糊,经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后,意 识转清。 小时被转至本院。 识转清。发病后9小时被转至本院。
病例分析题一
请回答以下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病变部位在什么地方(定位诊断)?(3分) 除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以外, ⑵ 除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以外 , 从神经系统角度首先考 虑什么诊断(定性诊断)?(3分) ⑶主要与什么疾病鉴别(简要写出鉴别依据)(7分) 参考答案
病例分析题二
患者, 患者 , 女 , 40 岁 , 今天上午劳动中突发右侧肢体无 不能站立行走,右手不能持物,同时吐词不清。 力,不能站立行走,右手不能持物,同时吐词不清。 发病后无头痛、无恶心、呕吐,也无尿急和意识障碍, 发病后无头痛、无恶心、呕吐,也无尿急和意识障碍, 无肢体抽搐。 小时后就诊。 无肢体抽搐。发病后1小时后就诊。 余年, 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病史 10 余年 , 否认有高血压病史。 否认有高血压病史。
病例分析题三
• 请回答以下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定位、定性诊断是什么?(4分,各2分) 定位、定性诊断是什么? ⑵主要与什么疾病鉴别?(至少2种)(2分) 主要与什么疾病鉴别? ⑶针对你考虑的诊断,应首选什么检查?(2分) 针对你考虑的诊断,应首选什么检查? ⑷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2分) 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男,6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家属发现后立即呼叫急救车送至我院。
发病后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稳定,对答切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史,初步考虑为脑血管疾病。
2.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
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
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颈软,无抵抗。
3. 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0ml。
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三、治疗与预后1. 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等治疗。
同时,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调整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言语不利症状减轻。
住院治疗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康复治疗。
四、讨论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本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但仍然发生了脑出血。
一例急性脑梗死伴慢性心功不全、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前诊断
1.急性左侧大灶脑梗死 2.多发陈旧性脑梗死 3.肺部感染 4.慢性心功能不全 5.尿路感染 6.肝功能异常 7.肾功能异常
脑梗塞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 第一杀手。系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相应的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 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
静脉溶栓后24h复查CT,无出血,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
给药剂量及途径
作用
尤瑞克林
0.15pna静脉续滴 1/日
改善侧支循环
依达拉奉注射液
30mg 静脉续滴 2/日
清除脑自由基
阿托伐他汀钙片
40mg 口服 1/晚
பைடு நூலகம்
稳定斑块
活化神经细胞
胞磷胆急碱性钠注脑射梗液 死的急2性50m期g 静常脉见续滴的1/并日 发症脑水肿和脑疝
治疗原则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
一般处理
➢ 吸氧与呼吸支持 ➢ 心脏监测 ➢ 体温控制 ➢ 血压控制 ➢ 血糖控制 ➢ 营养支持
特异性治疗
➢ 动/静脉溶栓 ➢ 改善脑血循环
✓ 溶栓 ✓ 抗血小板 ✓ 抗凝 ✓ 降纤 ✓ 扩容 ✓ 扩张血管
➢ 神经保护 ➢ 其他疗法 ➢ 中医中药
急性期并发症
➢ 脑水肿 ➢ 颅内压增高 ➢ 出血 ➢ 癫痫 ➢ 吞咽困难 ➢ 肺炎 ➢ 深静脉血栓
静脉溶栓:
必须预先经过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之后
药物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时间窗
作用机制
用法用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 选择性的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
状发生后的3小时内 原。在循环系统中表现出相对非
进行治疗
MR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对比分析
MR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对比分析李建华;郭宝玉【摘要】目的探讨MRA、TCD检查在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对比情况.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先对患者采用TCD检查,1周内再对患者采取MRA检查,以患者的MRA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患者的MRA和TCD检查结果.结果该次研究的患者在经过TCD和MRA检查后,结果显示,130例患者中TCD检出动脉血管狭窄数量为78条,其中,32条大脑中动脉狭窄(MCA),14条大脑前动脉狭窄(ACA),16条大脑后动脉狭窄(PCA),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狭窄6条(CS)4条椎动脉狭窄(VA),6条基底动脉狭窄(BA).MRA检出患者的动脉血管狭窄数为56条,其中,大脑中动脉23条,大脑前动脉5条,大脑后动脉11条,颈内动脉虹吸段出现血管狭窄6条,椎动脉5条,基底动脉6条.TCD的检查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略高于MRA检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论 TCD和MRA对于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普遍较高,而TCD诊断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特异性与敏感性比MRA检测的效果更为准确一些,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规的筛查检测方法.【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18【总页数】3页(P183-184,187)【关键词】MRA;TCD;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对比【作者】李建华;郭宝玉【作者单位】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 030001;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 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而脑动脉血管狭窄又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除了MRA和DSA外,还有CTA检查,但这几种检查方法的价格较高,且实际检查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体危害。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分析神经是人体大脑重要的枢纽,直接决定着人体健康状况,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发展医疗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内科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病历资料、诊断效果等对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分布情况: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重最大;男性患者要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的患者占82.5%,死亡的患者占3.3%。
结论:通过综合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效果,总结经验,归纳预防、控制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最佳措施,促进神经内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减少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
标签: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并且病症恶化速度较快,救治难度不小,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就很可能面临死亡。
故我们要重视对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观察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总结有效的诊治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120例神经内科患者的诊治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1.资料本次研究从某医院2016年到2018年之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20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患者50名,男患者70名,所有患者年龄都在21岁至78岁之间,患者的病情也各不相同,有利于我们对不同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更充分的研究数据。
2.诊断过程和结果2.1 诊断过程研究者结合120名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疾病种类以及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总结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的分布规律和治疗后的效果。
医护人员首先要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疾病种类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疾病种类后再通知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这是关于疾病种类上的一个标准。
2.2 诊断结果研究人员先从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上分析患者在临床疾病上的患病率是多少。
从年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20岁到40岁的临床患者有20名,40岁到60岁的临床患者有35名,40岁以上的临床患者有65名,该年龄段是患者比例最高的。
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临床分析
【 关键词】
慢性脑灌注不足 ;小剂量尿激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
【 中图分类号】R733 【 . 4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 — 91(01 0 12 0 08 57 2 1)1 — 70— 2
慢性脑灌注不足引起 的反复发作或者持续性 头晕 、短暂性 较前 明显减轻。
讨 凶局 部 血 流 动 力 学改 变 而 造 成 的脑 低 灌 注状 态 的 动脉 加 压 灌 注 治疗 。
1 资料 与 方 法 I1 一 般 资 料 .
. 选取我院 自20 0 7年 1月— 2 o o 8年 1月 收治 的
接受治疗 的低灌注性脑 缺血患者 2 。其 中 ,男 l O例 5例 ,女 5 例 ;年龄 4 — 4岁。平均 6 . 。病程 1 4个月 。临床表 J 7 4 0 9岁 d~ 现:9例有脑 TA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史 ;1 有反 复发 I 7例 作或持续性头 晕。入组 患者 N H S评 分 < IS 4分 …。实验 室检 查 :脑 C T检查提示 6例在基 底核 区可 见散在 腔 隙性梗死 灶 , 2例分水岭梗死 ,2例有脑 干腔 隙性梗死 。2 O例患者 T D提示 C 患侧脑血流速度减慢。脑灌注 C T示 患侧脑血流 量降低 ,平均
水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是否有不 良反应发生。术后拔 除
鞘管 ,常规扩容抗血小板 等治疗 。
2 结 果
本组患者经灌 注治疗 后即刻行脑 血管造影 l 可见脑灌 2例
注改善 ,毛细血管期 染色加 深。其 中 l 患者 的头晕 、言语 5例
不清 等症 状经血管 内灌注术后 即好转 ,1 周后 2 0例 患者症状
通过时间延长。 12 治 疗 方 法 . 2 O例 患 者 均 无 出血 倾 向及 灌 注 治 疗 禁 忌 证 。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一
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 肤略发花,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 红,牙3枚,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化 验:血Hb110g/L, WBC8.6×109/L, plt250×109/L,大便常规偶见WBC。 问题:1、该患者可能患有哪些相关疾 病? 2、有何诊断依据? 3、要确诊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当地医院查胆红素、转氨酶增高; HGB 82 g/L,网织红(Ret)3.5%;乙肝 五项HBsAb(+)、HBcAb(+)。渐出现下 肢水肿并逐渐蔓延至腰骶部,HGB降 至49 g/L。2002年2月腹部CT示“肝 脏弥漫性病变,脾大、腹水,少量心 包、胸腔积液,胆囊结石”。
曾在2家大医院住院,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及 白蛋白、利尿等治疗。1~2月间曾有间断 发热,体温38℃以上,经抗炎治疗后体温 降至正常。5月患者黄染加重,皮肤出现瘀 斑,伴乏力、纳差、盗汗,为进一步诊治 收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 大便色深,10余次/天,尿色深黄,5天前发 现终末血尿,半年内体重下降4 kg。 问题:1、该患者可能患有哪些相关疾病? 2、有何诊断依据?
查体:T37.4℃, P94次/分,R22次/分, BP130/80mmHg,一般稍弱,无皮诊,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气管 居中,两上肺呼吸音稍减低,并闻及 少量湿罗音,心叩不大,心率94次/分, 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 及,下肢不肿。
总结 同学们经过讨论,总结出这个病人可 能有的疾病有肺结核和糖尿病。主要 依据是5年结核病史,治疗不彻底, 近2个月 来加重伴咯血,血沉快;查 体,有低热,两肺上部有异常体征; 有糖尿病史,现在空腹血糖明显高于 正常,尿糖(++)。
案例分析二
心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心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其包括各种类型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等,它们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不断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心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两方面,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进展及问题做出分析。
一、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1.分子医学水平的提高在分子医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如今,利用DNA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方法,不但可以确定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理,也可以识别出病理和治疗上的新靶点。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也让群体病理学借助大数据实现了,可以通过对大量基因数据的收集,来预测个体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2.新型影像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性能不断提高和更新,新型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例如,心脏CT成像技术,非侵入式地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的检测,获得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像,这大大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心脏核磁共振(MRI)技术被广泛使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计划的规划。
二、临床实践方面的问题1.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不完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问题仍然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目前,预防措施仍依赖于控制高危因素,例如戒烟、正常饮食、定期锻炼、减轻压力等,但实施不到位,因此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无法全面实现。
2.诊疗技术的应用不够普及尽管诊疗技术的新型运用不断更新,但是一些基础设施尚未普及。
例如,一些医院的诊疗设备不能进行专业的心电图和血压记录;还有一些药物在药价层面上过高,使得在使用时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所有这些局面,都让延迟、错诊、漏诊等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发生。
3.医疗体系中的信息流程不畅同时,目前的医疗体系中,信息流程也不够畅通。
例如,各大医院之间的传送电子病历的速度较慢,因此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发生的延误很多,且影响了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行。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本篇文章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研究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在2019年收治的120名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常见疾病类型。
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是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塞占比最大。
结论:对于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于临床诊疗有很大帮助,故而应做好这方面研究。
标签: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引言:神经内科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如果对常见疾病类型不清楚,就会影响诊疗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改善神经内科诊疗,及时对病情做出判断,然后有针对性治疗,就要加强对这个科室患者常见疾病分析与研究。
本文就是基于这个展开研究和讨论,总结常见疾病类型,为后面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确保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成果的全面提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分析和研究中选择了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有120名,其中男性患者为70人,女性患者为50人,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77 ±6.74)岁。
1.2方法搜集和整理一年间科室收治的120名患者资料,然后对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疾病。
这个过程需要全面分析,除了要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展开分析,研究疾病出现的规律,还要结合疾病类型以及诊治情况等,掌握疾病常见类型。
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疾病类型判断,依据的是相关的标准,本次运用的是健康与疾病国际分类标准,结合的是第10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有两种以上疾病,在对这类患者资料分析中需要根据的是第一次诊断结果,从而来确定患病类型[1]。
2结果2.1年龄120名神经内科患者中,24—40岁患者为20人,所占比例为16.7%;40—60岁患者共有36人,占比为30%;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共计64人,所占比例为53.3%。
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患者58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根 据 不 同 心 血 管 疾 病 患 者 的 临床 表 现 使 用 利 尿 剂 与
A C E I 和A R B联 合 治 疗 方案 , B 受 体 阻 断剂 或 钙 通道 阻 滞 剂及 胺碘 酮等 。 1 - 3 - 3 脑 血管疾病药物治疗 常 规吸氧 ,调控 血压 ,降颅 压 ,改善血 脑循环 ,抗栓 治 疗 : 发 病 3— 6小 时 内 的患 者 静 脉滴 注 重 组 组织 纤 溶 酶 原 激 活物 ( r t P A) 2 0 0 / 天; 所 有患者 口服 阿司 匹林 1 0 0 mg / 天。 使 用神 经 保 护 剂 : 静 脉滴 注 胞磷 胆 碱 注射 液 以及 曲克 芦 丁 注 射 液 。控 制 血压 和体 重 ,降 低 胆 固醇 、戒 烟 、开展 支 架 及颈 动脉 内膜剥 脱术 ,控制 糖尿病 、膳食 调整 。 1 . 3 . 4 介 入治疗及 外科 手术治疗
系列 心 脏 疾病 的危 险 因 素 :年龄 ,性 别 ,高 血 压 ,高血 清胆 固醇 水 平 ,吸 烟 ,过量 饮 酒 ,家 族 史 ,肥 胖 ,缺 乏体 力活 动 ,心 理 因素 ,糖尿 病 ,空气 污染 】 。这些 危 险因 素 ,
一
体重指数 ( B MI )控 制 在 <2 5 。② 减 少 钠 盐 的摄 入 ,每 人 每 日食 盐量 以不超 过 6 g为 宜 。③ 减 少脂 肪摄 入 ,膳 食 中脂 肪 量应 控 制 在总 热 量 的 2 5 %以下 。④ 戒 烟 、限制 饮 酒 ,饮 酒量 每 日不 可超 过相 当于 5 0 g乙醇 的量 。⑤适量 运动 ,较 好 的运 动方式 是低 或 中等强度 的等张 运动 。
1 . 1 一般 资 料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血管内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以改善血管狭窄,恢复血液供应。
康复治疗
患者在治疗后需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3
CHAPTER
效果分析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显效率:痊愈和显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后循环缺血诊治的整体效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同时,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数据,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痊愈率:痊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年龄:年龄越大,血管弹性越差,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血管造成损害,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缺血时间:缺血时间越长,脑细胞损伤越严重,治疗难度增加。
病因
发病率
后循环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血管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缺血。
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诊治水平。
意义
后循环缺血的诊治研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加深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02
CHAPTER
临床诊治方法
后循环缺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等。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眼球震颤、瞳孔异常、面瘫等体征。医生还需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以及协调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尹秀云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11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1.57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颈部彩超检查后,管腔轻度狭窄45例(43.3%),中度狭窄52例(37.5%),重度狭窄23例(19.2%);临床表现CCVI-Ⅰ型35例(29.2%),CCVI-Ⅱ型42例(35.0%),CCVI-Ⅲ型43例(35.8%)。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临床诊治丹参川芎嗪尼莫地平
Clinical 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Yin Xiuy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Erdao District of Changchun City,Jilin 13003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and imaging findings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rough the neck ultrasonography, 45 cases(43.3%) were mild stenosis of lumen,52 cases(37.5%) were moderate stenosis,23 cases(19.2%) were severe steno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35 cases(29.2%) were CCVI-Ⅰtype,42 cases(35%) were CCVI-
Ⅱtype,43 cases(35.8%) were CCVI-Ⅲ.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Chronic 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Nimodipine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60~82岁,平均(65.7±13.1)岁。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伴有明显头痛、眩晕及头重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③患者眼底存在明显的动脉硬化性改变;④经颅脑CT检查为发现血管器质性病变。
根据上述标准,将符合以上4项的患者视为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Ⅰ
型,符合以上3项且经CT检测存在腔隙脑梗死者为Ⅱ型,符合以上3项且存在多方腔隙脑梗死者为Ⅲ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方法:采用我院现有的颈动脉彩超仪进行检查,对患者双颈动脉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在颈部前方及两侧进行纵切扫描,并对颈部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进行仔细观察。
测量腔内膜界面与外膜上层之间的距离,距离≥1.0mm者为斑块;颈部血管腔狭窄度不足50%者轻度狭窄,不低于50%者中度狭窄,不低于70%者重度狭窄。
诊断标准:CCVI的临床表现5个方面,①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感等;②无脑部局灶性神经体征;③多数伴有高血压;④眼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⑤在脑灌流动脉可听到血管杂音。
在此基础上,建立CCVI诊断标准,除此之外,还包括CT、MRI检查未见血管性器质性病变;脑血管造影或经颅内多普勒检查等显示脑灌流动脉闭塞或狭窄改变;脑循环测定显示脑血流减低;年龄在60岁以上等。
CCVI分型标准:①CCVI-Ⅰ型,单纯慢性脑供血不足;②CCVI-Ⅱ型,慢性脑供血不足+CT或MRI发现腔隙性梗死;③CCVI-Ⅲ型,CT或MRI发现脑梗死和腔隙性梗死+慢性脑供血不足。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0ml/次,1次/日,用5%~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20mg口服治疗,3次/日。
②对照组单纯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剂量及用法同前。
两组每个疗程均2周。
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给予相应降血压、他汀类药物调脂药物、降糖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1个月内无复发情况;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③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发作情况与治疗前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结果
诊断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采取颈部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斑块部位及颈部血管腔狭窄程度,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通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出现轻微恶心、反酸等症状;对照组3例出现面潮红;均自动缓解或消失。
对两组血糖、肝肾功能等进行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讨论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是脑动脉硬化症的代名词,这一疾病是指患者脑动脉循环受阻,引起头痛、头重、眩晕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
该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必须及时诊断及早治疗[1]。
研究证明,CCVI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脑动脉硬化作用产生的结果,临床实践表明该类患者的动脉硬化多发于颈部内动脉,也有部分出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2]。
本文研究中,对120例患者采取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斑块均处在颈部动脉,其中双颈动脉处55例(45.8%),右颈动脉处20例(16.7%),颈总动脉分叉处42例(35.0%),锁骨下动脉3例(2.5%)。
另外,相关研究证明,不同类型的CCVI患者,其颈部血管腔狭窄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研究中,管腔轻度狭窄45例(37.5%),中度狭窄52例(43.3%),重度狭窄23例(19.2%);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颈动脉彩超超声内膜中膜增厚所致。
实践证明,CCVI的病程基础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致使斑块生长及破裂,当斑块破裂后,其核心接触动脉,导致动脉出血,最终引起血栓形成[3]。
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不能忽视了患者慢性头痛、头重、眩晕等自觉症状,应给予早期干预,并实施合理的治疗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当前,随着彩色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根据相关报道可知,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达80%以上。
因此,对于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诊断中,可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采取颈部彩超检查,从而提高诊断率,为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颈部彩超超声检查,能够提高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断率,其具有准确性高、安全性好等特点[5];而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研究中所采取的诊治方法均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君,陈季志,胡巧霞,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流储备功能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3,(6):683-684.
2 余能伟,刘英,杨友松,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8):1527-1530.
3 孙强,吕晓红.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6):756-760.
4 欧国军,曾凡明,黄群星.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治[J].当代医学,2013,(33):11-12.
5 胡建荣.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