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诊治

合集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甘露醇作用机理
• 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把细胞间隙中的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 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 低颅内压
• 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 、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起自由基,减轻迟发性脑损伤
• 年迈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表现为精神症状或意识 障碍
• 常见的并发症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
常见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鉴别因素 发病年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老年人(60岁以上)多见 青壮年多见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老年人(50~65岁)多见 各年龄组均见,以青壮年多
12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 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通过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 应大脑半球前3/5部分的血液
脑的血液供应
椎-基底动脉系统通过两侧 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 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 小脑后下动脉和大脑后动 脉供应大脑半后2/5部分 (枕叶及颞叶底部)以及 丘脑后半部、脑干和小脑 的血液
• 控制出血
• 脱水降颅压、止疼等对症处理 • 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 • 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
脑出血治疗原则
• 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 积极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调控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 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 手术治疗,如基底节附近出血,经内科治疗症状继续
恶化、小脑出血血肿体积〉15ml或脑叶血肿>30ml时 ,且体质较好者,条件许可时可采取手术清除血肿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

.
6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导致动脉粥样 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与之互为因果。糖 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展。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动脉瘤、红细胞增多 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椎一基底动 脉交界处,动脉分叉处多见。
.
7
病理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1、完全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 完全,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1— 数天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样加重。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于3周内恢 复。
4、缓慢进展性卒中:2周以后症状仍逐渐进展。
深穿支闭塞时,内囊前肢和尾状核缺血,出现对 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 神症状及双侧脑性瘫痪。
.
17
临床表现(大脑后动脉 )
常见对侧同向性偏盲(有黄斑回避)及一过性视 力障碍如黑蒙等。优势半球受累除有皮质感觉障 碍外,还可出现失语、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 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
严重缺血——各种神经原均有选择性死亡 严重持久缺血——各种神经原、角质细胞、
内皮细胞均坏死
.
10
病理生理
脑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 缺血半暗带 时间窗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机制: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
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 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
.
11
皮质支闭塞: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肢 为重,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侧偏侧忽视症等 体象障碍。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

为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可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尤以高血压患者为多见。

1 诊断根据急骤发病,迅速出现偏瘫,有或没有意识障碍,即可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症而年龄又在40岁以上,或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维颤动,或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体检发现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等,对诊断更有帮助。

2 治疗2.1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2.1.1 内科治疗2.1.1.1 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因素及不必要的搬动,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在发病6小时以内,更应严密观察其变化。

2.1.1.2 控制血压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超过140mmHg时可适当使用降压药,如利血平1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

血压不下降或仍继续上升时可用氯丙嗪12.5~25mg,肌肉注射。

但不宜使血压下降过低,以避免脑、心、肾的供血不足。

2.1.1.3 降低颅内压力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降低颅内压力。

如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1~4次,利尿酸钠25~50mg或速尿20~4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ml,缓慢静脉注射。

亦可用地塞米松5~10mg 静脉滴注。

如有脑疝征兆时如呼吸节律变化、瞳孔变化者,要用强力脱水治疗。

2.1.2 外科治疗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可根据病情分级考虑。

Ⅰ级:患者神志清楚至昏迷,不完全偏瘫。

可做好家属工作,说明病情和外科治疗的意义,做好造影及手术准备。

Ⅱ级:浅昏迷至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

应及时造影及手术治疗。

Ⅲ级: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病灶侧瞳孔散大。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1. 引言1.1 概述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在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年龄等。

针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及早预防、诊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和预防策略,为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旨在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不同的临床诊治方法的优劣,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信息,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

研究对象包括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我们将通过医院病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将严格执行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统计分析方面,我们将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其相关性。

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多中心提供的溶栓建议
(l)静脉rt-PA(0.9mg/kg,最大90mg),其10%剂量一次性注
入,后灌注持续60分,被推荐用于缺血性中风发生后3h内。 (2)静脉rt-PA治疗发病超过3h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益处是较小 的。 (3)静脉rt-PA不推荐用于中风发作时间不很肯定的病人,包括 那些意识清醒的中风病人。
2015年1月6日
急性脑血管病
临床特征性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一侧视力丧失(单眼黑蒙) 一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失语 椎基动脉系统
跌到发作、眩晕、复视、视野缺损
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2015年1月6日
急性脑血管病
防治
检查并积极治疗危险因素
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或抗凝治疗
阿斯匹林类药物
低分子肝素(疗效不明确)
2015年1月6日
急性脑血管病
降 纤 治 疗
降纤酶的作用将纤维蛋白原转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
白,从而降低了纤维蛋白的血浆浓度,使血栓形成
的底物减少。
研究表明,蛇毒去纤维酶在缺血性中风发生3h内应
用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预后。
卒中专家委员会认为可以在发病3小时内考虑使用蛇
毒去纤维酶。
2015年1月6日
2015年1月6日
急性脑血管病
降 纤 治 疗
2.巴曲酶的适应症
TIAs(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栓形成(包括进行性脑缺血性卒中);
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特发性耳聋;
深静脉栓塞(含陈旧性深静脉栓塞)。
2015年1月6日
急性脑血管病
抗 聚 治 疗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突发发生的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的急诊服务和诊治。

下面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2.急诊接诊:急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

包括患者突发的症状、是否伴有意识丧失、失语、肢体无力等表现。

急诊医生还应测量血压、体温、心率、血糖等基本生命体征。

3.紧急检查:患者经过初步评估后,应快速进行一些关键性检查,以确认诊断和指导治疗。

这些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以排除颅内出血;颈动脉超声或颅内血管CTA,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分布;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心肌酶等。

4. 脑血管介入治疗:对于适应症的患者,及早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脑血供,减少脑卒中的神经损伤。

脑血管介入治疗包括溶栓 thrombolysis 及机械取栓 thrombectomy,应在确定诊断及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进行。

5.抗凝治疗:对于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开始时间不明确或超过3小时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抗凝治疗。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心房颤动),可以在严密监测下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6.非药物治疗:包括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疼痛缓解、护理翻身、卧床褥疮预防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远期管理:脑卒中患者需要持续的监护和管理。

包括定期随访、药物调整、血压控制、血脂管理、控制糖尿病等,以预防复发和进一步损伤。

总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接诊、紧急检查、脑血管介入治疗、抗凝治疗、非药物治疗和远期管理。

这些流程的目的是尽快确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的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为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突然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特征。

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

本病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

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脑栓塞。

其中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最为多见,脑出血次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更次之。

1中经络症状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筋脉瞤动,目赤面红,口渴咽干,烦躁等。

脉多弦滑。

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脉。

处方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随症加减伴眩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指、趾活动不利加合谷、太冲、八邪、八风。

刺灸方法人中向鼻中膈下斜刺,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施补法。

余穴均用泻法。

方义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人中属督脉,二穴柑配以通窍醒神;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针之滋补肝、脾、肾三脏;极泉、尺泽、委中三穴配伍以疏通上下肢经脉。

风池、完骨、天柱通调经气,利头目,益脑髓;余穴均为疏通局部经络而设。

2中脏腑(1)闭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

舌红苔黄厚或灰黑,脉弦滑有力。

治法开窍启闭。

处方内关人中十二井穴百会太冲。

随症加减烦躁甚者加四神聪。

牙关紧闭加下关、颊车;舌强不语加廉泉、金津、玉液。

刺灸方法人中刺法同前;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百会、四神聪施平补平泻法;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余穴用泻法。

方义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又为心包之络穴,心藏神、主神明,故针内关醒神开窍;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穴,主一身之阳气,阳气的功能活动是神的表现,针人中调节督脉,起到督统阳气,开窍启闭的作用。

十二井通调十二经脉以开关通闭;百会、四神聪镇静安神;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熄肝阳;下关、颊车、廉泉以疏通局部气血;金津、玉液放血以泻热活血,通利舌窍。

(2)脱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舌痿,脉细弱;甚则四肢厥冷,或面赤如妆。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临床表现和分类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可以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面部肌肉无力、运动障碍 等症状。根据发病的血管类型和病变部位,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诊断和评估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评估 方面,除了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危险因 素。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本次演示将介绍其定义、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表现和分类、诊断和评估、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康复与护理以及预防和健康教育。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具有高发病率。
康复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与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适应等方面。 通过专业团队的指导,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和健康教育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及改善生活 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健康教育在提高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 认识和预防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
在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和急救。这包括保持通畅的 呼吸道、稳定血压、控制脑水肿等紧急措施,以减少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害。
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急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以恢复血管通畅和预防血栓形成。在某 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脑血栓切除术或血管搭桥手术。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处置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处置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处置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或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情分析】1.临床表现(1)脑内出血:好发于老年人,有高血压史,且服药常不规律。

①紧张兴奋用力时突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②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多在半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

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失禁或潴留等。

③头痛与呕吐:神志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有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意识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侧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额部有明显叩击痛。

呕吐多见,且多为喷射性,病初常为胃内容物,如合并消化道出血可呕吐咖啡样液体。

呃逆相当多见。

④去大脑皮质强直:去大脑皮质强直与抽搐如出血量大并破入脑室,影响内囊和(或)大脑脚前部功能时,可见两上肢屈曲内收、两下肢伸直内旋(去大脑皮质强直);当影响脑干上部功能时,可见四肢伸直内旋和头后仰(去大脑强直)。

少数病人可见全身或部分性痉挛性癫痛发作。

⑤呼吸与血压异常:呼吸浅快,病情严重者则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气样呼吸、双吸气等。

出血早期的血压多突然升高和不稳定,如逐渐下降为循环中枢受损征象。

⑥体温升高:出血后即刻出现高热者,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

若早期体温正常,尔后体温逐渐升高并呈弛张型者,多系病后合并感染之故。

始终低热者,为出血后的吸收热。

脑桥出血常可引起高热。

⑦瞳孔与眼底异常:早期双侧瞳孔可时大时小。

若病灶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征象;若双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双侧小脑幕切迹疝、脑中心疝或深昏迷的征象;若双侧瞳孔缩小或呈针尖样,提示脑桥出血的可能。

眼底多数可见动脉硬化征象、视网膜斑片状新鲜出血和静脉扩张,且均以病灶侧为著。

早期多无视盘水肿。

⑧脑膜刺激征:见于脑出血已破入脑室、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室原发性出血之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处理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处理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 2.血管病变检查: • 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 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双功超声、 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 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 颈动脉双功超声对发现颅外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狭窄和 斑块很有帮助;TCD可检查颅内血流、微栓子及监测治疗 效果,但其受操作技术水平和骨窗影响较大。 • MRA和CTA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以DSA为参 考标准,MRA发现椎动脉及颅外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 度为70%-100%。MRA可显示颅内大血管近端闭塞或狭窄, 但对远端或分支显示不清。 • 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但 主要缺点是有创性和有一定风险。
(二)处理
• 应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如气道和呼吸; 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血压和体温调 控。 • 需紧急处理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血 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常,癫痫等。 •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 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评估 并做出治疗决定(Ⅰ级推荐)。
四、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四)诊断流程
• •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 (1)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脑CT或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3)脑卒中严重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 (4)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5)病因分型?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 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 推荐意见: (1)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 (2)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Ⅰ级推荐)。 (3)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Ⅰ级推荐)。 (4)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Ⅰ级推荐)。 (5)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Ⅱ级推荐)。 (6)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 不过分强调此类检查。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Ⅰ级推荐)。

脑卒中诊治(1)

脑卒中诊治(1)
脑卒中的诊治
1
.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或脑中 风,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 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 病,但以动脉疾病多见。临床可表现意识障碍及(或)脑 局灶症状.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 700万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 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约有1/4至1/3可能在2 至5年内复发。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 结构的变化,脑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7
.
发病时间 发病体位 诱发因素 危险因素 用药史
病史询问
.
8
临床神经血管检查
9
.
颈动脉 桡动脉
触诊
• 搏动强度 • 对称性 • 异常搏动感
.
10
双侧血压
血压测量
.
11
脑供血动脉听诊
合适的听诊器 准确的体表标志 杂音的最强部位 适当加压
12
.
脑供血动脉听诊区
13
.
脑卒中的综合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是挽救生命,防治并发症。根据不同的病因、 病种、病情、病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溶栓、脱 水、清除自由基、钙通道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用 的药物有甘露醇、尼莫地平、依达拉奉等)。

22
.
卒中的诊断步骤
1. 脑卒中的初步诊断 2.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3.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4.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5. 卒中机制 6. 卒中的严重程度 7. 病人因素
1. 年龄 2. 既往功能状态 3. 并发症 4. 伴发病 5. 心理 6. 社会 7. 经济 8. 价值取向

急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目 录
• 急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与治疗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急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为脑卒中
认知康复
心理康复
针对认知障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包括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训练等。
针对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包括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
患者教育与管理
01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脑血管疾 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
等知识。
03
生活方式管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急性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 (如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 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较高,是全球范围内的主 要死因之一。
死亡率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较高,多数患者会出现不 同程度的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饮酒等是急性脑血 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 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康复训练。
04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 食物的摄入。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进展课件一、引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常见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当血管堵塞后,脑细胞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损伤甚至死亡。

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一)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关键,一般在发病后的 45 小时内进行效果最佳。

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患者往往错过了这个时间窗。

(二)血管内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

其中,机械取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可以直接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迅速恢复脑部血流。

(三)药物治疗除了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形成,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四)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旨在通过各种途径减轻脑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前研究的神经保护药物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但大多数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进展(一)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防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防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及防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血管供应大脑的动脉发生破裂或阻塞导致的中风和脑梗 塞等疾病。了解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措施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引起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包括中风 (脑出血和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介绍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 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 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脑 梗死的风险。
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 异常增高,会导致动脉粥样 硬化和血栓形成,增加脑血 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 引起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生活方式改变
1 健康饮食
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情绪疏导和社交支持等,有 助于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及预防复发措施
1
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帮
药物治疗
2
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来预
防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3
生活改变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降糖药
针对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的重要性
早期识别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头痛、视力模糊、言语困难等, 是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关键。
急性期治疗及护理措施
1
护理措施
2
定期检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感染和褥疮。
3
急性期治疗
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和抗凝治疗等, 以恢复脑血流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2 适量锻炼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性脑卒中接诊后诊断及处理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应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者突然发病,有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确定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近期患病、手术或外伤历史,近期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附:脑卒中的识别脑卒中的常见症状:(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

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1、气道和呼吸(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以降低患病的风险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医学界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一、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硬化和破裂,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2.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管病变和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增加了患上脑梗死的可能性。

4.吸烟:吸烟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和动脉硬化等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加了脑梗死的危险性。

5.饮食不良:高脂肪、高糖摄入易使体内的血脂升高,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

以上几种因素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当加强预防意识,积极进行健康管理,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二、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1.早期诊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发现症状怀疑为脑梗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急救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要尽快进行急救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以及神经保护治疗等,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3.恢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诊治方面,各家医院也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方案,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

三、研究进展1.脑梗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和非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了一些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对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产生出血等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题
• 脑血栓形成病人感染后发烧,给予头 置冰袋冷敷降温,行吗?为什么?
病例35
• 病人,男,55岁,昨日晨起发现左侧 肢体麻木,至中午吃饭时出现无力, 不能活动。有高血压病史3年。
• 查体:BP160/90mmHg,神志清楚, 语言流利,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 左侧肢体偏瘫,左侧病理征阳性,左 侧痛觉减退,双眼左侧偏盲。入院后 病人不断叹气,情绪低落。
• 2.潜在并发症 脑卒中。 • 3.有受伤的危险 与突发眩晕、平衡
失调、一过性黑矇有关。
七、护理措施
• 1.疾病知识指导 • 2.用药护理 • 3.安全指导 • 4.日常护理 • (1)休息活动护理 • (2)饮食护理 • 5.健康教育
反思
• TIA是最容易忽视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 每次发作不超过24小时。 • TI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和警报,
四、诊断要点
• 1、突然发病。 • 2、持续时间短,24h内完全恢复。 • 3、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五、治疗要点
• 1.病因治疗 • 2.药物治疗 •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2)抗凝药物 • (3)活血化淤类中药 • 3.外科治疗
六、护理诊断/问题
• 1.知识缺乏 病人缺乏对本病的防治 知识。
• (3)椎一基底动脉闭塞症状:主要 影响脑干及小脑的功能
课堂练习题
• 为什么颈内动脉闭塞主要表现为大脑 中动脉闭塞症状?为什么大脑中动脉 闭塞症状是“三偏征”?主要影响到 大脑哪个部位?为什么椎一基底动脉 闭塞主要影响脑干及小脑功能?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1.CT 是最常用的检查。发病24h内CT 显示正常(可排除脑出血) 。
• 有人说脑血管意外就是脑卒中,对吗?中 风是不是脑卒中?
• 若有人问你如何避免患脑血管疾病时,你 将怎样回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历时短暂 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 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 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 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留任何神经功 能缺陷。
• 2.一般危险因素 • 3.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
四、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 1.一级预防 • (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 • (2)利用各种途径宣传防治脑血管疾
病的常识 。 • 2.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 3.三级预防:防治并发症,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
• 6.脑保护剂 • 7.控制血压 • 8.血管扩张剂 • 9.大面积脑梗死处理 • 10.外科治疗 • 11.高压氧仓治疗
六、护理诊断/问题
• 1.躯体活动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 降低有关
• 2.焦虑∕抑郁 与偏瘫、失语或缺少社 会支持等有关。
• 3.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 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 2.MRI 能在发病数小时内确定病灶。 •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 4.其他
四、诊断要点
• 1、多为静态下发病,症状逐渐加重 • 2、有神经定位体征 • 3、一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 4、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五、治疗要点
• 1.超早期溶栓治疗 • 2.抗凝治疗 • 3.抗血小板聚集 • 4.活血化淤 • 5.改善微循环
• 2.康复护理 • (1)肢体康复 • (2)语言康复
• 3.病情观察 • (1)注意有无颅高压症状 • (2)注意有无出血情况 • (3)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
的瘫痪症状 • (4)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呼吸困难
• 4.预防并发症 • (1)预防肺部感染 • (2)预防尿路感染 • (3)预防压疮 • (4)预防口腔溃疡 • (5)预防便秘 • 5.日常护理 • 6.健康指导
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诊治
•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 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 性脑血液循环和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分类
二、病因
• 1.血管壁病变 • 2.血液成分改变 • 3.血流动力学改变 • 4.其他
三、危险因素
• 1.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冠心 病、糖尿病。
课堂练习题
• 当脑血栓形成病人头颅CT出现低密度灶时, 能否用溶栓治疗?
• 若遇到大面积脑梗死病人,该如何抢救?
六、护理诊断/问题
• 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肢体瘫痪有 关。
• 5.便秘 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 卧床和精细饮食有关。
• 6.潜在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出 血。
七、护理措施
• 1.溶栓护理
• 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 。
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脑动脉粥样硬化 2.脑动脉炎 3.其他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脑血栓形成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 半影区(缺血半暗带)组成。
中心坏死区
缺血半影区
课堂练习题
• 一位脑血栓形成病人发病后1个月才开始进 行康复训练,另一个病情相似的病人发病 6h内就得到了治疗、康复干预,结果后者 迅速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什么?
要及时治疗。 • 最有特色的护理措施是指导病人发
现异常,及时就诊。
课堂练习题
• 一位TIA病人担心疾病恢复后会留后遗 症,你将如何解释?
脑血栓形成
• 脑血栓形成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 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 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 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 征。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1.微栓子学说 • 2.血流动力学障碍学说 • 3.脑血管痉挛学说 • 4.其他
二、临床表现
• 1.年龄性别差异 • 2.TIA临床特征 • 3.TIA分类 • (1)颈内动脉系统TIA •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1.血液检查 • 2.颈部超声波检查 • 3.彩色经颅多普勒 •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二、临床表现
• 1.临床表现特点 • (1)常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人有TIA病史。 • (2)发展缓慢,1-3天达到高峰。 • (3)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
平稳、颅高压情况比较少见。
• 2.神经系统表现
• (1)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主要影 响内囊区供血,导致“三偏征”。
• (2)颈内动脉闭塞症状:主要是大 脑中动脉闭塞症状,此外,还有病灶 侧单眼一过性黑矇、颈动脉搏动减弱 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