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预防感染防护制度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一、工作范围1.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师、医技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

2. 医务人员在从事与病人接触的工作时,必须遵守本规章。

二、健康防护1.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 对于有传染病史或症状的病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定的疫苗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三、职业保护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2.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受伤或感染。

3. 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应避免暴力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四、医疗废物管理1. 医务人员应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并送至指定的处理单位。

2.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伤害或感染。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医务人员应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程序。

2.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应遵循领导指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六、诚信守法1.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医风,敬业爱岗,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医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接受贿赂或参与医疗诈骗等违法活动。

七、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督导。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罚。

八、其他规定1. 医务人员在职业上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医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调整或补充,将另行通知。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感染防备和掌控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师、药剂师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并自动参加感染防备和掌控工作。

第二章感染防备和掌控措施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防备和掌控培训,了解最新的防控措施和处理方法。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含口罩、手套、帽子等,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后,应及时洗手消毒,特别是在接触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应确认操作场合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无菌操作。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要求,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污染和感染风险。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开交叉感染。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一条医院将成立感染防备和掌控委员会,负责订立具体的防备和掌控措施,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效果。

第十二条监测和报告部门应定期检查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确保规范使用。

第十三条医院将设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报告。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感染的处理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和休假,确保他人的安全。

第十五条连续开展感染防备和掌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备意识和本领。

第十六条医院将建立感染防备和掌控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和违规行为进行嘉奖和惩罚。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如发现违规行为或有可能引发感染的情况,应及时上报,并搭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如有意或重点过失导致感染传播,将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受到纪律处分。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进行修改,须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二、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实验室检测、放射性工作等过程中,意外接触或暴露于患者或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感染或健康损害。

2.职业暴露可分为以下几类:(1)血液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2)呼吸道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等。

(3)皮肤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皮肤、粘膜等。

(4)消化道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排泄物、食物等。

(5)注射器暴露:使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具。

(6)放射性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如X 光、CT等。

三、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2.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制定职业安全防护规程和应急预案。

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屏、安全注射装置等。

5.对高风险科室和岗位实施严格的防护措施,如手术室、产房、ICU等。

6.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

7.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及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四、职业安全防护培训1.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2.定期对在岗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更新其防护知识和技能。

3.对高风险科室和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针对性的防护能力。

4.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病原体传播而导致的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分级防护制度。

二、分级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分级管理,综合防治。

2. 根据医院感染的风险程度,合理配置防护资源,实现精细化防控。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三、分级防护内容(一)一级防护1. 防护对象:所有医务人员。

2. 防护措施:(1)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2)个人防护: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

(3)环境清洁:保持诊疗环境清洁、通风,定期进行消毒。

(4)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5)疫苗接种:积极参加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二级防护1. 防护对象:接触潜在感染源的医务人员。

2. 防护措施:(1)一级防护措施。

(2)隔离措施: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用品: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护目镜等。

(4)消毒处理:对潜在感染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5)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与考核,提高防控能力。

(三)三级防护1. 防护对象:接触高度传染性疾病、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医务人员。

2. 防护措施:(1)二级防护措施。

(2)生物安全柜: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3)防护用品:使用高级别的防护用品,如正压呼吸器、防护面罩等。

(4)个人防护培训: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个人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5)健康监测:对接触高度传染性疾病、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四级防护1. 防护对象: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任务的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5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5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____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____小时____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____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____%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____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1.引言医务人员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潜在的感染风险,包括直接与患者接触、处理污染物品、处置废弃物等。

为保障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以及疾病的防控工作,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是非常必要的。

2.职业暴露感染控制2.1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有关感染控制和防护的培训,了解各种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感染风险的评估,以及防护设施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2暴露风险评估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暴露时间、暴露方式、暴露物质的种类等。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

2.3事故报告与处理医务人员在发生暴露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尽快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保证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防护措施3.1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应做好相关防护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3.2患者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隔离,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等。

同时,应做好隔离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3.3废弃物的处置医务人员应合理分类和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包括感染废弃物、化学废弃物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4.工作场所管理4.1通风设施和消毒制度医疗机构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并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4.2职业卫生检查和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参加职业暴露感染监测。

医疗机构应健全健康监测的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健康问题。

5.结束语。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开展医疗工作,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从个人防护措施到全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和风险等级进行选择和佩戴。

2. 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接触污染物品或从事医疗操作前后需要进行手卫生。

二、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1. 建立全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推行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2. 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程序:包括感染防控的标准操作流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患者隔离管理等。

3. 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医院环境和设备的管理1. 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医疗设施、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封存,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处置。

四、应急响应和管理1. 建立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处理应急预案:对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处理进行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处理。

2. 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以上是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自身健康和安全,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

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1.佩戴防护服和口罩: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工作时需要佩戴符合标准
的防护服和口罩,以防止感染源直接接触到身体表面和呼吸道。

2.做好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含酒精的免
洗手消毒剂,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及其他工作环节之前。

3.使用防护眼镜: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需要佩戴防护眼镜,防止体液、飞沫等污染物进入眼睛。

4.避免接触传染源:医务人员需要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呕吐物、粪便等传染源,同时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

5.定期体检: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感染。

6.拒绝工作时的不适:医务人员在发热、咳嗽、喉咙痛等不适症状出
现时,应当主动上报并暂停工作,以防止病毒传播。

7.做好污染区和洁净区的分隔: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流程,将污
染区和洁净区分隔开,确保污染区的物品和患者的体液不会进入洁净区。

8.确保个人安全:医务人员需要穿戴适合的防护物品,如手套、鞋套等,以保障个人的安全。

9.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医务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最
新的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避免误操作导致感染。

10.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工作
中接触其他传染源,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对于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做好个人防护,才能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本规章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科室和员工,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感染预防和控制机制,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发现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和评估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二章感染预防第八条所有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可能导致感染的物质。

第九条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感染筛查,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第十条医院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保证患者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要定期检查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要分类处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置,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第三章感染控制第十三条患者感染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病例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有效的病历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第十七条患者出院前要进行感染筛查和评估,确保没有潜在的感染病例离院。

第四章感染处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处理工作小组,随时应对突发感染疫情和病例。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感染处理流程,包括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等措施,确保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第二十条医护人员要接受感染处理培训,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和技巧,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

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本科室主任和医务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

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

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使用。

对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

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目标是全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质量。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原则是科学、全面、规范、有效,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由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责任主体分别为医院领导、感染控制委员会、感染预控科、医务人员和患者。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六条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任命并负责其工作。

第七条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

(二)指导、监督和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组织开展感染监测、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四)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编制相关报告。

(五)组织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八条医院应设立感染预控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九条感染预控科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开展感染监测、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三)负责卫生消毒和污染物处理的管理和监督。

(四)负责医院消毒与手卫生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五)组织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档案,包括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记录、感染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起科学、规范和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体系,包括以下方面:(一)建立和落实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和要求。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第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防护体系,制定并实施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第二章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四条标准预防原则医院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5. 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6.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第五条防护用品的管理医院应建立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确保防护用品的供应、发放、使用和回收符合规定要求。

1. 医院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防护用品,保证医务人员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防护用品。

2. 防护用品的发放应根据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避免过度发放或浪费。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____%乙醇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____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

该制度是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和提供职业暴露的预防、检测和处理方案来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制度内容:1.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的特点,给予医务人员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服、手套等。

并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装备。

2.相关操作规范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并且向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和防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致病物,如体液、血液等,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比如,使用带有护目镜的护目眼镜、穿戴防护服、佩戴手套等。

4.职业暴露的检测和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处理。

如提供暴露后的病原学检测、血液学检测等,以及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康复和心理支持。

5.健康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通过体检等方式及早发现感染迹象。

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单位报告职业暴露事件,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制度的重要性:1.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医务人员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他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容易接触到感染源。

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2.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感染源的同时,也容易将感染源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建立防护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提高医疗质量:医务人员对个人防护的重视和规范操作的实施,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也能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4篇)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4篇)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制度和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入不同的患者房间前后,以及进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以防止可能的飞沫传播。

3.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消毒: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房间、走廊和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4. 确保医疗废物正确处理:医院应采取正确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包括正确分类、妥善包装和安全处理,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5.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感染培训,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手卫生的正确方法、消毒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 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教育:医院应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教育,包括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正确的手卫生、佩戴口罩等。

7.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工作:医院应组建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监测感染病例、开展感染防控培训等工作。

通过以上的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和与本医院有工作关系的人员。

第三条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住院期间,由于感染源在医院内部或由医院内部传播,导致患者出现疾病并引起相关并发症的现象。

第四条医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应当高度重视,由医院领导班子负总责,各部门、各岗位分工负责,形成合力。

第五条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应当坚持科学、规范、系统、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医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第七条医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医院内感染防控人员,负责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日常工作,包括监测、调查、报告、宣传教育、培训等。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三、标准预防原则1.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核心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咳嗽礼仪等。

3. 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四、具体措施1. 手卫生(1)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

(2)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医疗器械前后、手部有污染时,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2. 个人防护用品(1)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眼罩等。

(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

(3)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 隔离(1)医疗机构应根据感染源进行隔离,对具有明确或可能的感染传播能力的人员,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

(2)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

4. 咳嗽礼仪(1)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2)及时清洁手部,避免触摸他人。

五、培训与考核1.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标准预防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进行再培训,直至合格。

六、监督与检查1.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控制科,负责标准预防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2. 感染控制科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其遵守标准预防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一、目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防止发生医院感染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三、依据[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2] 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3] 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2009[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 480号四、内容(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医务人员分级防护: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肿瘤医院
医务人员预防感染防护制度
1、工作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了解职业防护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措施,确实掌握职业防护的知识与技能。

2、强调双向防护,重视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活动时必须要求着装,使用防护器具(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等)。

3、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操作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消毒。

4、工作中使用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灯等物品时,要注意自身防护,以免灼伤、烫伤。

5、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8、一旦不慎发生医院职工医院感染,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并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10、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职工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日常检查和考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