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成果报告doc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成果报告doc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成果报告一、时代背景与课程的重新认识“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行设计和开发的个性化课程,具体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和评价的各种活动。

在新课改中,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成为三级课程之一。

其开发策略有以美国的施瓦布和英国的斯腾豪斯为代表的“实践模式”和“过程模式”理论。

如今,新课改已逐步深入推进,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题研究就是这一需要的实际探索。

二、拓展真实成长的追求目标学校因教师而存在,因学生而发展,因师生闻名而享誉。

而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理念往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

作为我校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主要定位是:以校本课程为契机,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有差异的个性发展,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

1.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追求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当下和未来需要,“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依据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对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的新的教育理念,我校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主要从两个维度上展开校本课程开发: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指导鼓励教师以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为基础积极设计。

当然,我们也对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和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研究和动态调整。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选题人文素养系列、社会生活系列、学科拓展系列、科学素养系列、艺体特长系列、身心健康系列、兴趣活动系列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开发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学生也可以组织开发或要求学校教师帮助开发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教学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教学需求,由学校自行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1.需求分析:首先,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习惯,以及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确定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2.教师团队建设: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这个团队需要包括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教学设计师等,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

3.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设计要注重跨学科融合、问题驱动、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4.资源整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等,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5.评估和调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1.教师培训:在校本课程实施之前,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选课: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校本课程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4.教学管理: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教学质量。

5.成果展示: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示,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一、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

在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试图在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极端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以期待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功效。

我国加入WTO,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迎接世界的挑战,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也必须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南充市五星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师资优势,以及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人文教育环境。

建立起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内容的课程结构,形成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必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理论思考1、概念界定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于满足学生需要所缺少的内容。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案1.背景介绍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个性化教育的时代,一刀切的标准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2.确定课程开发的目标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3.制定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开发的原则应该包括科学性、系统性、个性化和开放性。

科学性和系统性保证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内在逻辑,个性化和开放性则能让学生在课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创造性。

4.确定课程开发的内容课程开发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尽可能地涵盖各个学科和知识领域。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明确课程开发的方法课程开发的方法应该注重多元化和灵活性,可以采用项目制、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施课程开发的步骤课程开发的步骤可以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等环节。

通过逐步实施,不断反思和完善,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7.引入校外资源和外部专家为了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引入校外资源和外部专家。

他们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和深入的指导,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8.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环节,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9.评价课程的效果和成效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形式化的考试成绩。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指标,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

10.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之间应该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方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有效性。

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

总结: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方案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简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设计的一种独特的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定义、发展背景、开发与研究的过程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和社会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自主设计和改进的一种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课程。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二、校本课程的发展背景校本课程的发展背景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教育改革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需要更多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教育方式。

2. 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在迅速发展,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 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传统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包括以下过程:1. 需求分析:学校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需求和期望,为开发定位提供依据。

2. 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学校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并确定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3. 实施与评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实施和开展校本课程,通过评估和反思来改进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 研究与分享: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四、开发与研究中的挑战与机遇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培养、课程资源、评估方法等。

但同时也有很多机遇,如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等。

教育部等相关机构也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指导,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1. 适应学生需求:校本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促进创新能力: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学需求,由学校自行组织研发的课程体系。

本文将从学科课程、特色课程、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和遇到的挑战。

一、学科课程的开发研究学科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科课程开发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够精确把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将其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数学课程开发研究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特色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打造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

例如,某高中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三、跨学科课程的开发研究跨学科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新兴方向。

它不再以学科为单一划分,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解决复杂问题。

例如,某中学开设了“可持续发展”课程,将地理、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养。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小学开设了“创意绘画”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五、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需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

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具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例如,某初中通过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方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校校本课程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定条件和实际情况,以学校为基础,总结和挖掘教育资源,自主开发出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如何科学制定和实施校本课程,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定义和目标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色,自主开发的课程。

其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符合个体差异化需求的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调研和需求分析在制定校本课程前,学校应进行全面的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以及社会需求。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的需求,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

三、确定课程设置基于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学校需对校本课程的设置进行科学规划。

课程设置应关注学科的延伸和发展,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鼓励跨学科合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建议、专业需求等因素。

四、课程组建和人员培养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需要组建专门的课程开发团队。

这个团队应由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以保障多元声音的参与。

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培训和外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他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五、资源整合和利用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各种内外部教育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社会机构、科研机构等。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六、课程实施与管理实施校本课程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另外,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数据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评估校本课程的效果,为后续开发提供指导。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与改革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近年来,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教育界的关注。

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并非易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进行全面阐述。

1. 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自主开发的一套适宜本校学生的课程。

它通过贴近实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等特点,提供了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于学校教育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发展与教育均衡取得更好的结合。

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也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

2. 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以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指导思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关注学校的特色,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关注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

首先,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明确要培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开展情况调查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然后,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进行教学实施和评估,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

4. 校本课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校本课程的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可以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其他学校和教育界的经验和做法,借鉴有益的经验。

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和评估本校的校本课程。

5.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如何将学科知识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高效整合。

另外,也要关注课程的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如何创造更好的资源。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日期:2012-11-1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其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

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开展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利用假期时间,组织组员学习国内外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中的相关文献,梳理同类课题和研究已有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综述。

一、《课程资源》文献综述国外关于课程资源说法:(1)美国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过程是学习者、社会和有组织的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韦瑞特·查特斯(Werrett Wallace Charters)把人类基本活动的单位作为初步的课程编制,弥补了学生缺乏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1944年,被誉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

泰勒认为教学活动资源的范围很大,凡有助于创造学习动力、领悟目标、恰当的课业、自强、奖赏、反馈和鼓励、循序渐进以及转化等学习环境的资源,在制订教学活动的计划时都应加以利用。

他提出了课程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课程资源条目,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表述课程资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课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美国学者坦纳夫妇(Danicl Tanner&Laurel N.Tanner)和塞勒从“社会、知识世界与学习者”三者的本质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物质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

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和需求,通过整合和挖掘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多样、灵活的开发和利用,以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需求。

本文将围绕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地方师范院校是地方基础教育的培养主力军,其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地方教育质量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如下:1.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初步完善。

各地方师范院校逐步意识到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资源建设,加强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更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共用。

2.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一定模式。

在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教师们开始更加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结合,提高教学资源的开发效率。

3. 学校投入资源不足,限制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尽管地方师范院校对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在资源投入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学校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缺乏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这限制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1. 教师们积极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们积极利用校本课程资源,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校本课程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2. 学生们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尽管地方师范院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学生们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004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

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在中国的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色、资源和需求,由学校自主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育课程。

它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学校的文化特点和优势学科,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出符合实际教育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其次,校本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此外,校本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知识。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制定、实施评价和持续改进。

首先,学校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了解学校的资源和环境。

然后,设计制定阶段包括课程设计、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并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和资源准备。

接下来,实施评价阶段需要教师根据设计的课程,进行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最后,持续改进阶段根据实施评价的结果,对校本课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保持课程的活力和适应性。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过程中,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师培养和支持。

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供培训和支持教师的机会,增加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认同和吸引力。

其次,学校还需要积极与社区、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学校应该重视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反思,通过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及时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高中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一系列课程。

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研究需求,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研究成效。

然而,目前在实践中,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中教师和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看法和体验。

然后,选取几所高中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其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研究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还不够系统和规范,缺乏统一的教学设计标准和评估指标。

2. 高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时间和资源限制等问题。

3.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普遍较低,需要进一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 制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标准,为教师提供规范和指引。

2. 加强高中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 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具和技术设备等,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 设计多样化和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对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不断完善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性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性研究
奖; 在 河南省 第五届 ” 少代 会” 外场 , 学 校 “ 结 艺、 花艺 乐园小社团 ” 的 现 场 展 示 受 到 了 河 南 省 委 原 部 长 孔 玉 芳 等 多位 领 导 的
郑 州市 金 水 区南 阳路第 三小 学是 由

律, 分年 级完成 了教 材初稿 的选 编 工作 。
生 的 自主性 、 能动性 和创 造性 , 具有 鲜 明
的特 色。

教材 , 老师们就 到 书店购 买参 考书 籍 , 或 上网查 找相 关资 料 ,边开 发 实施边 思 索
整理 。 2 0 0 7年 暑 假 , 我们 遵 循 学 生 认 知 规

智慧定位 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的好评 ,学 校被 评 为本 次会展评 比一等
可: 二是 对学 生无 先天 条件 的制 约 , 经过 术 , 并 且用他 们 亲手 制作 的中 国结 、 龙 蒂 努 力人 人都 能学会 : 三是 经济 实用 , 学 生 花 作 品 装 饰 校 园 , 营 造 优 雅 的育 人 环 境 。
感 兴趣 , 家长 也能 负担得 起 : 四是本 区还 没 有其他学校将 此内容作 为校 本课程 。
化重 建
( 一) 挖 掘课程文化 内涵
中 国 结 是 一 种 古 老 的 民 间 艺 术 。 它
立 后 ,在 对 学 校 现 状 进 行 认 真 分 析 研 究
3 . 社 团活动促 进教学。 为巩 固教学效 园、 花艺乐园” 社团 , 为 学 生特 长 发展 提
的基础 上 ,把校 本课 程 开发 定位 为 发展 果 , 保 障 学科 质 量 , 我们 成 立 了 “ 结艺 乐 学校 的突 破 口, 目标 确 定 为 : 立足 学校 , 满足学 生 , 发展教 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来说,开发校本课程更是迫在眉睫。

我校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家乡历史文化开发了以庙宫文化为依托,以实践课程为载体的《传承优秀文化热爱美丽家乡》的校本课程。

本文主要说明了开发该课程的目的、内容、过程及结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目的内容经过结果1、开发研究的目的国家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建立该课程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教育与当地教学资源相结合;教育与各地区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继续完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

而校本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肩负着我国教育个性化的历史使命,它是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各校本土生成的,因此它是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本校的资源优势。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

利用校本教材,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校、爱师、爱家乡的情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为家乡增光的责任感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研究的内容校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自然环境与家乡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了解学校历史、了解庙宫、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身边文化,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第一篇:文化古迹人杰地灵的庙宫为我们见证了清王朝三百多年的皇家文化,庙与宫的合一,康乾盛世的影迹,古代帝王奢华生活的再现,无不体现了历史的沉重与厚实。

所以在本篇里收集了以庙宫为中心的四道沟乡的文化古迹,让学生通过这些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自行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质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覆盖全国各地学校,收集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方面数据。

实地访谈则邀请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校长和专家,深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比例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体育、艺术、科技等类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领域。

多数学校能够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但教师参与度仍存在地区差异。

部分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有保守态度,认为这会加重工作负担。

大多数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能够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然而,仍有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则相对困难。

教师参与度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缺乏时间和精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二是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能不够了解。

一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未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开发的课程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部分学校在推行校本课程时,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无法及时了解和调整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的课程开发是指学校自主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针对本校情况校本的课程开发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旨在弥补教材中存在的缺陷,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要求。

2. 突出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和教育特色。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突出这些特色,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的课程体系。

3. 体现创新在传统教材之外,结合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方法,创新性地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和未来趋势的课程内容。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 适应时代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快速变革,传统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教育内容。

2. 突出教育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突出这些特色,形成具有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的课程体系。

3. 提高教学质量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要求。

同时,在课程开发中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 研究现状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需要对现有教材和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制定目标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相一致,同时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3. 设计课程在制定目标之后,需要进行课程设计。

这包括选择教材、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活动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4. 实施评估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施评估。

这包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作者:翟向军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5期[摘要]校本课程的提出和建设是与我校的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文化课的难度比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波动比较大,考虑到这些问题,校本课程应该具有综合的疗效,因为校本课程普遍按照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这些课程和文化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门槛比较低,学生容易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和满足感,有了这两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境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因此,校本的“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困难为本。

[关键词]大校本;走班;民主选课;双向评价一、研究的外在背景1.时代背景: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已然日益凸现,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我们如何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急流勇进,如何在未来做一个合格的未来人,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坦白地讲,教育必将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现实,这使得教育乃至课程改革呼之欲出,为了改变课程设置永远落后于社会需求的现状,我们必需抗起课程改革的大旗,必须奏响课程改革的旋律,将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将其进行到底。

2.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学校坚持“重品质,强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点滴尽致,臻于至善”的办学思想,以“德育为首,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高素质为目标”为育人模式。

确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发展,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发展”的发展目标。

在先进的办学体制、优越的教学制度、优质教育资源、雄厚师资力量、智能化设备设施、高素质学生群体等方面不断探索与研究,本着“开放、个性、自主”三大教育策略,努力在校园文化、自主教育、开放教育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3.资源背景(1)社区资源丰富:学校地处市郊,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

学校周边有几个企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水平较高,市民生活富裕。

这一切就形成了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人文素质。

(2)教育资源优越:学校网络覆盖面广,多媒体资源丰富。

人文环境独特,当学校走过40年多,在全面审视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校正寻找新的学校文化生长点,构建以“勤正和”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两个内在驱动力1. 爱生实验校的使命所在兰州62中作为爱生实验校,我们对《中国爱生学校标准(试行)》标准的四个维度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即全纳与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与保护,参与与和谐。

这些标准是国际上对当前和未来学校发展方向与愿景的指南,认真实行这些标准,必定会促进儿童权利在学校的落实,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必定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必定会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2.爱是学校教育的秘诀校本课程的提出和建设是与我校的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文化课的难度比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波动比较大,考虑到这些问题,校本课程应该具有综合的疗效,因为校本课程普遍按照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这些课程和文化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门槛比较低,学生容易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和满足感,有了这两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境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因此,校本的“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困难为本。

三、大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1.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经验信念不同,从而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也是个不相同的。

该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建构内在心里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罗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内在心里表征的建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2.依照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现在也应成为我们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存在着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

加德纳认为这7种智力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组合在一起,正是这7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抓住每个学生德智力特点,使施个别化教学。

实施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智力开发水平。

四、研究过程1.建立校本课程组认识研发意义在全体教师中,进行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的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了解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组织科研人员培训,请专家讲座,明确科研任务和编写校本教材的要求及方法。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抓这项工作,科研室主任带头参与课题的实施指导与管理。

带领教师严格按照研究程序,制定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案,并经过多次论证、反复修改,保证了课程开发工作的严谨性,认识到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2.确定切入点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全方位的分析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和周边的教育资源,在选择研究的内容、方法、形式上进行反复切磋,挖掘各年级段、各学科课本中可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确定切入点。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活动设有活动目标、时间、准备、过程及总结说明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渗透和实践活动的两大特点。

3.加大研讨力度推动课程开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加强各学科的综合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建立有效的科技、环保教育体系。

校本课程的研究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最佳的平台。

4.做好制度建设提高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课程福利:(1)校本课程课时费:每节课按20元考核发放。

(2)凡是二次出书的校本课程教师,一次性奖励300元。

(3)凡是评定为精品课程的校本课,再追加200元。

(4)凡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年度考核加10分。

(5)凡是发表校本课程论文的教师,一次奖励400元。

(6)凡是校本课程开设者,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

5.做好校本课程的体系建设合理规划课程的内容和方向,据此,学校经过多方研讨,制定了否何本校的六大类课程:(1)综合实践类。

如:影片剪辑与制作绘画泥塑围棋(2)传统文化类。

如:四大传统节日国学经典赏析走近三字经(3)科技创新类。

如:风筝制作生物与家庭食物制作(4)学科拓展类。

如:英语沙龙校园英语角(5)健体技能类。

如:软式垒球青春韵律趣味篮球乒乓球(6)怡情养心类。

如:合唱表演书法节日诗词朗诵青春期教育6.做好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1)走班制度。

“走班制度”应该说是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根本的最好体现,所谓“走班制”就是校本课程的上课打破传统的行政班界限,打破传统的年级界限,让所有的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走到一起组成一个课程班,这样就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包袱的情况下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

(2)真正的民主选课。

所谓民主选课,就是让选课的过程绝对透明化,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的成绩好坏。

具体的做法:让初一初二的全体学生集结在五楼的多功能厅,校本课程教师先用多媒体宣传并解读自己的课程,以期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每个教师专门设置一个报名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到相关的教师跟前报名,教师无任何权利拒绝。

(3)评价方案※校本课程教师评价的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对课程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1)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2)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3)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4)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5)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1)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

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精心设计符合李家小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6)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成果展示校本课程上课的成果的展示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舞台展示,比如合唱,手风琴表演,青春韵律操,国学经典,三字经等训练和制作的成果节目统一安排在学校每年的艺术节,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所学放到阳光下统一展示。

第二种是文化长廊展示:比如酸奶的制作,饺子的制作,风筝的制作,十字绣,国画,书法等,统一制作展板,统一配置解说员,统一接待全校所有的师生的品尝和咨询。

五、校本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1.校本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紧缺,因为当前,开设校本的教师主要以小学科教师为主,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这就导致校本课程的班额较大,这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

2.校本课程的种类和更新速度赶不上学生的兴趣,应该说校本当前发展的目标是学生日益增长的校本兴趣和学校校本种类不齐全之间的矛盾。

鉴于此,学校将努力让向本课程更加的开放,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积极努力聘请校外的能人义士强化我们的师资队伍,今年我们就请来了西固书协主席姚鹏英为学生和教师主讲书法。

参考文献:[1]谢国忠;论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支持系统的不完备性[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2]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S1期.[3]董艳芹;关于高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二律背反及其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11期.[4]孙强;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的特点与作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5]楼兰萍;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6]黄志强,郑瑞琴;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势与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02年06期.[7]杨占明;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素质准备[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1期.[8]邓双喜;校本课程开发质量提升保障体系的构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9]杨玲;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10]李中峰;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2年2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