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趣话 蜀王封邑名“葭萌”
巴蜀中华茶文化
巴蜀中华茶文化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始于蜀。
蜀为中国茶业文化的摇篮。
清初学者顾炎武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茶事,得出如下结论:“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他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
据《华阳国志》记载,川茶在周武王时约公元前1058年已列为贡品,“国有芳?,香茗”。
公元前59年,两汉王褒在《僮约》有“脍鱼?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载,反映当时的成都一带,饮茶已成为风尚,也有了专门的茶具,由于茶业消费的需要,茶业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一类的茶业市场。
西晋人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诗中赞扬茶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其美味饮誉天下。
“芳茶冠六清,溢味插九区。
”到了唐代,四川已有规模相当大的茶园,且名闻全国。
据唐代陆羽《茶经》和李肇《唐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约50多种,其中有18种出自四川,说明四川茶业之兴旺。
陆羽称赞四川的蒙顶茶,是天下第一茶,是茶中绝品。
据中外茶叶专家近几年的考证,蒙顶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名茶。
蒙顶茶产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的蒙山。
蒙山地处名山县,古称蒙山“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山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
”蒙山林木苍翠,云盘雾盖,“恶草不生生淑茗”。
蒙山产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唐代起,至明清皆为贡品。
唐宋以来,川茶因蒙顶茶而名闻天下。
唐代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蒙顶茶“应是人间第一茶”。
蒙顶茶是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其中品质最佳的如蒙顶甘露、蒙顶黄芽,不仅供国内销售,国外也享盛名。
正是“万紫千红花色新,春报极品味独新;银毫金光冠全球,叶凝琼香胜仙茗”。
除蒙顶茶外,现代四川的名茶有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银芽、雨城云雾、雨城露芽,成都市的青城雪芽、文君嫩绿等均获得茶业界的好评。
形如竹叶、青秀悦目的峨眉竹叶青与银芽秀丽、鲜嫩显毫的峨眉毛峰,在1985年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均荣获国际金奖。
传统文化与养生 茶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荼、蜜……皆纳贡之”。
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记载: “《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
《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说明早期蜀人已用茶来作为自己的部落和地域名称了。
也证明巴蜀在战国之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区。
《华阳国志》又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
《华阳国志》和《尚书》一致说明了在殷商末年,巴蜀及其周围的许多部落,都曾参加周武王领导的反纣同盟。
周武王灭殷后,大肆“封邦封国”。
所以巴蜀一带成了西周的属国后,向周王朝保持一定的纳贡关系,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
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 “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
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继续持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
晋代及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是在三国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
除了如前所述的《广雅》记载内容外,《三国志?吴志》中“以茶当酒”的故事也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了。
三国时,孙吴据有的现在苏、皖、赣、鄂、湘、桂一部和广东、福建、浙江全部陆地的东南半壁河山,也是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
西晋时期正如杜育《荈赋》所形容的: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发展。
茶源葭萌
关 于茶作为饮料 的物质形态的起源 , 现在流行 的主流说
法 大致 五 种 :
一
凯
事 ”, 说 茶是 在 秦 以后 , 由蜀 流 传 到其 他 地 方 。这 里 产 生 是 才 了一个 问题 , 为什 么 会 有 茶 在 秦灭 蜀 后 才 在 其 他 地 区 突 然 出
现的呢?
西 北部 及西 藏东部 部 分地 区 。 从地 名上 , 巴东 、 有 巴中 、 , 巴西 巴
毫 无 根 椐 的 江浙 起 源 说 。 近 , 是 指 茶 源 于 巴蜀 地 区 。 都
这应该有相当的依据 。首先 , 东晋 ・ 常璩 《 阳国志 ・ 华 巴 志 》里, 录了在距今 3 0 记 0 0年左右 , 巴向周天子献 贡茶 。西
四、 茶源 自于浙江的说法 。这些地 区在 明清 以后成为中 国茶 文化中心 , 但事实上 , 历史上并没有任何茶起 源于浙江
一
善, 才使巴蜀茶大量流向中国的其他地区。
茶起 源 于 巴蜀 地 区 , 巴 蜀是 个 广大 的地 区 , 其 巴地是 但 尤
带 的茶事记录, 故不足信 。 大概是因有依据茶树原产地 的研
究 而 得 出来 的结 论 , 树 已有 几 百 万 年 的 历 史 , 人 类 文 明 茶 而
四川 四面环 山 , I 向北有 大 巴 山秦 岭 阻 隔 , 向东有 高 山深峡 ,
史才几千年,所以这种 以茶树研究代替茶作为饮料 的研究 ,
紧 密 , 鄂 西地 处 巴楚 交 接之 处 , 而 如茶 源 于 鄂 西 , 国茶 历 史 中
历史上传说有个古蜀 国,三星堆 的发现证实 了 4 0 80年前古
蜀 国 的存 在 ,这 比 中 国以 前 可 信 史 上 笫 一 个 王 朝 商 朝 3 0 60
茶叶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茶叶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神农说、商周说、西汉说、三国说。
神农说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商周说据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
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
”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
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
此说法表明: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种茶的历史。
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买荼'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发源地点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
茶说-明-屠隆
序茶为清赏,其来尚矣,自陆羽著《茶经》,文字遂繁。
为谱为录,以及诗歌咏赞,云连霞举,奚啻五车。
眉山氏有言,穷一物之理,则可尽南山之竹,其斯之谓欤,黄子骧溟著《茶说》十章论。
国朝茶政,程幼舆搜补逸典,以艳其传。
斗雅试奇,各臻其选,文葩句丽,秀如春烟。
读之神爽,俨若吸风露而羽化清凉矣。
书成属予忝订,付之剞劂。
夫鸿渐之《经》也以唐,道辅之《品》也以宋,骧溟之《说》、幼舆之《补》也以明。
三代异治,茶政亦差,譬寅丑殊建,乌得无文。
噫,君子之立言也,寓事而论其理,后人法之,是谓不朽,岂可以一物而小之哉。
岁乙卯,天都逸叟胡之衍题于栖霞之试茶亭。
总论茶事之兴,始于唐而盛于宋。
读陆羽《茶经》及黄儒《品茶要录》,其中时代递迁,制各有异。
唐则熟碾细罗,宋为龙团金饼。
斗巧炫华,穷其制而求耀于世,茶性之真,不无为之穿凿矣。
若夫明兴,骚人词客,贤士大夫,莫不以此相为玄赏。
至于曰采造,曰烹点,较之唐宋大相径庭。
彼以繁难胜,此以简易胜,昔以蒸碾为工,今以炒制为工。
然其色之鲜白,味之隽永,无假于穿凿。
是其制不法唐宋之法,而法更精奇,有古人思虑所不到。
而今始精备茶事,至此即陆羽复起,视其巧制,啜其清英,未有不爽然为之舞蹈者。
故述国朝《茶说》十章,以补宋黄儒《茶录》之后。
一之产茶之所产,无处不有。
而品之高下,鸿渐载之甚详,然所详者为昔日之佳晶矣。
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芥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则又次之。
新安松萝者上,朗源沧溪次之,而黄山硒溪则又次之。
彼武夷、云雾、雁荡、灵山诸茗,悉为今时之佳品。
至金陵摄山所产,其品甚佳,仅仅数株,然不能多得。
其余杭浙等产,皆冒虎丘天池之名,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
此乱真之品,不足珍赏者也。
其真虎丘,色犹玉露,而泛时香味若将放之橙花。
此茶之所以为美。
真松萝出自僧大方所制,烹之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虽经日而色香味竟如初烹而终不易。
若泛时少顷而昏黑者,即为宣池伪品矣,试者不可不辨。
茶的传说
茶的传说茶馆概述茶馆是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兴旺起来的。
它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涌现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茶馆,如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茶馆则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为特点。
茶馆的兴起,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根源,那就是由茶馆文化延续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而成的。
茶馆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当时出现的是专供人们喝茶。
住宿的茶寮,至唐代时才正式形成茶馆,至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历史“TEA”的由来茶在英语中叫做TEA,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叫法也都和这个音差不多。
这个音形成的过程一致承认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
我国从唐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载货进出口以来,直到明朝,福建省的泉、漳、厦三地是中国茶叶出口的旺盛市场。
福建人管茶叫做“TEY”(近似“贴”音)。
物名从主,飘洋过海来中国贸易的西洋商人,都要大批地买TEY。
回去之后,告诉别人这东西就叫做和TEY。
但是,这个叫做TEY的物品,为什么用英文写出来的是TEA,读之为“梯”呢?据正音学者说,这TEA字是十六七世纪时形成的。
那时E和A两字母连写,作为“双元音”,读音就EY(类似汉语中后腔音“唉”。
)所以当时的TEA读音就是TEY。
莎翁戏剧中有若干台词,凡以EA为字尾的,都押EY的韵,可资佐证。
语言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
到了后来,英格兰人把E—A两字母不当作“双元音”念,于是“梯”音便大行其道。
现在只有爱尔兰人还保持着古式发音,字虽写作TEA,音仍读为“贴”。
“茶与月”的传说“知道月饼的由来吗?月饼以前叫‘胡饼’,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了。
第十章茶人佳话
第十章茶人佳话茶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缤纷的色彩;我们喜爱茶,因为它不仅给我们以解渴之效用,更让我们体会到此中美的意境。
我们是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的天天生活一一平凡而乂真实的生活;我们爱说故事,爱听传闻,更何况是茶中趣事呢?帝王将相的庄严茶史,骚客文人的风雅茶情;茶中君子的潇洒茶韵,平民百姓的日常茶事; 古人的茶趣,今人的茶说……众说纷纭,一并汇入到这茶事典故中来了。
(一)神农氏是茶的鼻袓神农氏,-说为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大约生活在公兀前2737年前后…、汁年时先民们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神农氏制作了耒耜,教给先民们学会种植农作物」他还亲向尝百草,发现了药材,教给先民治疗疾病传说在那蛮荒的年代,到处都生长着千奇西怪的植物,究竟哪些可以吃呢?人们不得其解,于是神农氏就亲尝百草,准备选出一些能结子的植物,丨丨:先民们种植有一天,他尝了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汇集成“七十二毒”,搅得他口干舌燥,十分难受。
正当神农氏无计可施之时,忽然一阵清风吹来几片绿叶飘落在他跟前。
他习惯地捡起来就送人口中咀嚼,其汁液苦淫,气味却芬芳爽口,就将这几片绿叶嚼碎咽了下去。
霎时间,他觉得肚子里的东西上下翻滚,好像在搜查什么。
又过了一会儿,肚里风平浪静,舒服多了。
神农氏此时才意识到是刚才吃的绿叶具有解毒的功效。
于是起身沿着山坡到处寻找刚才吃的那种绿叶,经过了三天的寻找,终于在一座小山坡上找到几棵树,他爬上树采摘了一些绿叶。
神农氏如获至宝,欣喜异常。
他想,这可是救命的绿树,它能解毒。
有了它,今后什么植物都可以尝尝了!神农氏坐在树下歇息时忽然想到这是什么树呢?该叫什么名字呢?此时他联想到刚吃进这种绿叶时,肚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搜查什么,那就叫它“查”吧!当时我国还没有文字,就以“查”的称呼传了下来。
后来有了文字之后,就根据它开白花,有苦味,写成“荼”。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章,辑录了中唐以前对茶的称谓,诸如荼、苦荼、茶茗、荼荈、茗、掼等30多种。
四川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四川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四川是茶的故乡,那么你们知道四川茶文化的起源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四川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四川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古代文献中关于“荼”、“香茗”的最早记述,也是在四川东部的巴国境内。
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
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
其地东至鱼腹,西至棘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
土植五谷,牧具六畜,桑、蚕、麻、贮、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灵龟、后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
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脔,园有芳篛、香茗,给客橙、葵。
”其中谈到涪陵时又说:“无桑蚕,少文字,惟出茶、丹、漆。
” “香茗”即茶叶,这里记载的“荼”就是茶。
上述记载说明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周初,巴国境内就已经有人工茶园培植的茶叶,并且作为贡品,非常珍重地献给周王室,由此可知当时的茶叶生产已达一定的水平。
在巴国之西,即当时的蜀国,其境内也开始种植茶叶。
西汉扬雄《方言》载:“蜀人谓茶曰葭萌”。
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先秦时,末代蜀王有个弟弟叫葭萌,封号曰苴侯。
他所在的城邑(今广元境内)也称作葭萌,后来汉代在此置葭萌郡。
明人杨慎《郡国外夷考》曰:“葭萌,《汉志》:‘葭萌,蜀郡名。
萌音芒。
’《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蜀王不仅以茶做人名,还以茶名封邑,足见当时蜀地茶叶生产之盛。
《蜀志》又载:什邡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可知蜀地茶叶栽培之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巴蜀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巴蜀的茶事活动也有所发展,茶叶已成为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物品。
西汉蜀人文学家司马相如《凡将篇》载,在当地的二十一味中草药材中,茶为其一,可见蜀地茶有做药之用。
西汉宣帝时,蜀人王褒所写的《僮约》记载了资中人王子渊规立僮仆劳务细项,其中就有“烹茶尽具,铺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茶”(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双江镇)。
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字文也 ”,像 《 尔雅 》、 《 草 》、徐 锴注 《 本 说文 》
都是用 “ 荼”字 。陆羽 、卢仝 、赵赞 以后才 “ 易荼为
顾 氏所引 “ 谁谓 茶苦?其甘如荠 ”见于 《 ・ 诗 邶
风 ・ 风 》, “ 女 如荼 ” ,见 《 ・ 谷 有 诗 郑风 ・ 出其
“ 女 如 茶 ”是 也 有
三 ,苑秀其穗 ,色白 《 诗
四 ,苦 茶 ,茗 也 《 尔雅
一
、
历代对蜀茶之 “ 茶”与 “ ”的考订 荼
“ ,苦 茶 ”郭 璞 曰 : “ 如 栀 子 ,冬 生 ,叶 惯 树
可 煮为羹饮 、” 本草 “ 荼能去脂 ,使人 不 苦
对 “ ” “ 荼 茶”二字 ,历代众说纷 纭。书法 家启
从 坤,余声 ”有二音 :一 加切 ,一 同都切 有四 义:一 ,苦 苣 霜后 可食 诗 “ 谁谓 茶
《 文史杂 志 》2 0 年第6 载有拙作 《 茶与古 09 期 蜀 蜀语 》, 今再从考据源流及音韵学角度 以考释。
苦”是也 二 ,委叶 布地 而l .花黄如 菊,传秦 生
网密于秋荼是 也
南长沙 ),庆元进士 ,官至端明殿学士 。他 在 《 鹤山
也 《 尔雅 》:惯 ,苦 茶 郭璞 日:讨如 栀子 ,
冬生叶可煮为羹饮 . 本 草 》:苦茶 能去脂 ,使 .
人 不睡 ,是也 后 人视 苦 苣委叶 苑秀为恶草 ,作 茶作同部切 ,视茗 为嘉木 ,妄作茶 ,作 加切
于是 有荼 字 又有 茶字 ,不 知茶 非 正文也 、陆
誊》
◇
峨边 “ 贡品银针 ”茶 ( 自 《 选 四川画报 》2 0年 第1期 ) 00 0
西汉第一大茶园
茶 园攸关 民生 , 走 向世 界 。毛主席饮 茶粤海 , 《 寻乌调
查》 有它 ; 命名毛尖茶 , 指示 贵 州都 匀 : “ 今 后 山坡 上 多种 茶。 ” 垂 询四川蒙顶茶 , 寄 望安徽舒茶人 民公 社。请听《 阿瓦
西汉第一大茶 园
口 王 洪 林
世界三 大饮品茶第一 , 人文 茶以园为先 , 四川幸 有文豪 传 真 中国西 汉 乃至全 球第 一 大茶 园 。茶三 用 : 药 礼饮 , 解
毒、 礼神 、 醒脑 。
三、 饮茶
采 集狩猎 占有 经济是掠夺经济 , 挖掘植 物根茎块 、 采摘
一
、
药茶
叶花果 充饥 。神农 决不 是第 一个生 嚼茶叶 的人 , 只是先 民 邈远无名 , 把他符号化 了, 集 中代表人类走 出蒙昧时代 。 夏商索贡 、 交易 、 征伐 , 活络地域经济 , 北方奴隶 主建苑 囿, 巴蜀也兴 园 。甲骨文 园 、 圃、 囿具备 园林性 质 。巴蜀 苑 囿 因地制 宜 , 是 人工 茶娘 家 , 种 茶三 千余年 , 汁方 国 、 巴方
战国时期 , 秦楚交往 , 楚茶繁荣 , 必有种植 。公元前 2 0 2 年置茶 陵县 , 《 元和郡县 志》 载: “ 因南临茶 山 , 县 以为名。 ” 长 沙 国汉墓 在马王堆 , 公元 前 1 6 8 年茶 陵栽培茶殉 葬 , 1 9 7 2 年 马王堆 一 、 三号墓 出茶一 箱有 “ 梗 一笥 ” 竹简 、 木片 , 四号墓 文帝 时石质荼 陵官印 。在长安 , 汉 景帝 陵亦有茶 。 《 汉书 ・ 诸 侯 王表》 作 荼陵 , 《 地 理志》 依朱 赣 、 王莽作茶陵 。苏敬 、 唐玄 宗、 陆羽接力 , 确立 茶字 写法 。 《 僮约》 记载武 阳买茶 , 王褒杨池担 荷 , 隐含什邡边茶通 过湔 氐走 私 自马 氐 , 渗透藏 羌 ; 明定奴 不得 有奸私 , 自然反
山海经里关于茶的生僻字
山海经里关于茶的生僻字1、茗(音: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地“园有芳蒻、香茗。
”这个“茗”字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指茶叶。
有时候和香连用,香茗,指茶叶。
2、葭萌(音:家萌),杨雄所著《方言》记载:“蜀人谓茶曰葭萌”。
这两个字的发音和“香茗”很接近,可能是当时蜀人对茶的方言发音被记载为音相近的不同字所致。
3、苴(音:茶),《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国的末代蜀王,曾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名其邑曰葭萌。
”就是说,战国时代的末代蜀王曾经封他的一个叫“葭萌”的弟弟(巴蜀方言葭萌就是茶叶的意思,所以这个弟弟其实以茶为名)为苴侯(音:茶侯),于是把他弟弟的领地也命名为“葭萌”。
这是我国最早以茶名人、名地的记载。
苴这个地方后来和蜀、巴,一起被秦惠文王所灭,看过《芈月传》的人都知道,秦惠文王就是娶了芈月的那个秦王。
4、荼(音:图),上古无茶字,以荼假借,用作茶时读音为cha 音。
这个荼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代替茶,直到中唐之后才缺掉一笔改成茶字,茶字才开始被广泛地使用开来。
5、槚(音:贾),《尔雅·释木》中记有:“槚,苦荼”的字条。
槚是当时一般所用的茶义字之一,槚和荼字是《尔雅》中,也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两个最早指茶的汉字。
6、荈(音:喘),司马相如所著《凡将篇》中记载“荈诧”是巴蜀人对茶的方言。
西晋文学家左思曾写《娇女诗》,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厉〗”句,说的是他的小女儿心急要喝茶,对着煮茶的铁锅子不断地吹火。
这里“荼”字出现了,“荈”字出现了,而且两字连在一起用,表示茶汤。
7、木荼(音:茶),大约汉末或三国年间开始创造的一个字,用来指茶。
使用范围不广。
8、瀹(音:月),不是一个指代茶的字,是指茶的一种泡法。
瀹,有浸渍也有煮的意思,所谓瀹泡法,则采用了瀹的第一个含义,是指用沸水冲入浸泡茶叶的方法。
我国唐代流行煮茶法,宋代流行点茶法,到了明代,得益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茶叶的制作方法简化,冲泡方式也得以简化,形成了沸水浸泡的瀹泡法。
东周古国——苴国,鲤鱼翻大浪,秦国的统一进程中少不了它
东周古国——苴国,鲤鱼翻大浪,秦国的统一进程中少不了它在今天的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曾有一道古关隘叫葭萌关,现有遗存,葭萌关是当年三国时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地方,是蜀地重要关隘之一。
那么葭萌关是怎么来的呢?葭萌关属于汉中褒地,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秦国进入蜀中的屏障。
这一带是陕甘川交界之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资源充沛,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之便,是蜀中的“天府之国”,这里当时活跃着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葭萌是指开明氏古蜀国第九代国君杜尚的弟弟杜葭萌,大约战国初期,蜀王杜尚兼并了这一带土地,便将它分封给杜葭萌,建葭萌国以掌控四川以北地区,也为了防御秦国和巴国的觊觎。
葭萌国史书中称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天的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苴”是个多音字,至少有六种读音,据说四川广元当地读jū,但作古国名时又有读法作chá(茶),根据资料显示,之所以读作chá可能源于苴人南迁后改姓为“茶”之故。
苴人为何要改姓茶?据说苴地盛产茶叶,苴人擅长培植野茶,当然先秦时还没有“茶”的说法,“茶”是个后来的拿来词,明末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蜀苴大地盛行喝茶,秦国吞并蜀国后,茶饮文化带入关中。
但根据“苴”的金文象形,“苴”字可能跟先秦时代的祭祀活动有关,“且”字的早期意义是祖先崇拜,“苴”可能是一种祭祀先祖时必备的植物。
葭萌关苴国因为出自蜀国,所以苴国的历史与蜀国紧密相连。
春秋时期,汉中以东一直处于庸国地界,直到公元前611年,秦国联同楚国、巴国联合灭掉了庸国(《左传·文公十六年》),这块地盘最后被秦国和巴国瓜分。
这么一来,蜀国疆域的原始格局被打破,为了抢先占有汉中以西(褒国故地和南郑)的部分土地,守住这最后的屏障,蜀国与秦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争夺。
那时候的秦国与蜀国国力不相上下,汉中以东地区朝秦暮蜀,反反复复。
据《史记·六国年表》载,公元前451年南郑被秦国占据,十年后的公元前441年,南郑又落入蜀国囊中,但公元前387年,秦人伐蜀,取南郑,南郑又被秦人夺走。
古蜀茶语:从“苴”到“茶”的源流史
古蜀茶语:从“苴”到“茶”的源流史龙源期刊⽹ /doc/5d4fc553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9.html古蜀茶语:从“苴”到“茶”的源流史作者:蒋蓝来源:《经营管理者》2020年第05期中国是世界茶叶栽培的起源地,四川则是现在所知中国茶叶的最早栽培地与茶叶交易场所。
巴蜀学者陶元⽢认为《茶经》⾥提到的茶之名荼、茗、; ;等字,都是借⽤汉字对译的古代巴蜀双⾳节⽅⾔。
中唐后,“荼”字之⾳转读为“茶”。
“茶”字由此⼀统天下,⽟宇澄清万⾥埃,茶的读⾳也伴随它的氤氲⽽飘⾹世界。
巴蜀学者陶元⽢认为《茶经》⾥提到的茶之名荼、茗、; ; 等字,都是借⽤汉字对译的古代巴蜀双⾳节⽅⾔,表明巴蜀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之⼀,它们是对古蜀国茶源的⼀种记录。
虽称呼不同,释义却多相类似。
中华百家姓有“荼”姓,其中有⼀个来源则是:苴国⼈在国灭后,不堪秦法南下逃亡者,开始以“葭萌”“苴”为姓⽒,特别是在由古羌⼈演化⽽出的彝⼈当中,“荼”(茶)姓家族更是较多。
这也反映出茶字的读⾳与肇始源于古蜀⼀地。
中唐后,“荼”字之⾳转读为“茶”,《唐韵》“荼字,⾃中唐始作茶”,有唐代陆⽻的《茶经》可证。
“茶”字由此⼀统天下,⽟宇澄清万⾥埃,茶的读⾳也伴随它的氤氲⽽飘⾹世界。
⾃此蜀茶的影响⼒逐渐波及更远区域。
古蜀茶⽂明著名巴蜀学者谭继和新近提出了“茶⽂明”概念,认为茶⽂明与农耕⽂明、丝绸⽂明构成了中华⽂明的起源和形成的三⼤特⾊,这可能是对于⼀种植物敬仰的最⾼表述。
中国是世界茶叶栽培的起源地,四川则是现在所知中国茶叶的最早栽培地与茶叶交易场所。
提及茶叶的最早集市“武阳”(彭⼭县江⼝镇)出⾃汉王褒《僮约》,其所⾔“脍鱼包(炮)鳖,烹荼尽具”,后来明朝⼈考据此处所指的是⼀种苦菜;⽽另外⼀句“牵⽝贩鹅,武阳。
中国川茶,名满天下
中国川茶,名满天下四川又称巴蜀,是中国茶叶的故乡之一。
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四川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给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园有芳荫、香茗”,即指园中种有花草、翠竹和香茶。
说明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华阳国志·蜀志》也有记载:“蜀王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
”葭蜀郡名,古蜀人谓茶曰“葭萌”,也就是说蜀人以茶命地名。
这些史实表明,在战国以前的四川地区,不但饮茶已经约定俗成,而且这时茶也已成为当地比较普遍的一项生产事业。
清初顾炎武提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表明我国饮茶的习惯和茶业,是在秦灭巴亡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
两汉时,茶的生产和饮用已由四川经荆楚传到长江下游和浙江沿海一带,但茶叶生产、饮用和茶业的中心,还是在四川。
西汉宣帝时,蜀人王褒所写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铺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茶”(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双江镇)。
从这里可以看到西汉的四川地区已盛行饮茶之风,而且已经有了专门作为饮茶用的茶具。
到武阳买茶,说明当时在四川已出现茶叶交易市场。
这段文字表明,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茶具的地区,也是世界史上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
三国时期魏国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四川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汉魏以后,四川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
唐代是我国茶业发展的初兴时期,产茶区域、饮茶区域、茶叶生产和贸易在不断扩大,四川茶业不再一枝独秀了。
但那时四川地区的茶叶生产和贸易还是在全国前列。
宋元以后,茶叶生产、技术的重心越发东移,四川茶业慢慢落后于江南茶业,荆楚、吴越后来居上,成为真正的中国茶艺、茶道的发源地。
“葭萌”不是古蜀茶称谓
“葭萌”不是古蜀茶称谓
张夏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2024()1
【摘要】有学者认为“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依据是扬雄《方言》有“蜀人谓茶曰葭萌”之论。
但是,在传世的《方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
扬雄并没有此言论,属于陆羽、杨慎记忆失误的“创造”再以讹传讹;二是此语在《方言》的传抄过程中遗失了。
之所以肯定“葭萌”不是古蜀茶之称谓,还可以从
现今的工具书对“葭萌”的释义中均没有“葭萌”为古蜀茶之意得到证明。
“葭萌”除指“远民”外,人名、地名、江名,更应该就是“葭萌”的本义。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张夏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2.蜀茶与古蜀语
3.茶画对古蜀文化中的表现性特征借鉴初探
4.金牛茶马古栈道蜀门遗址发现记
5.古蜀文明探源系列之一古蜀之源:茂县营盘山遗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苍溪茶:孝庄皇后的专用饮品
苍溪茶:孝庄皇后的专用饮品
伊国华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16(38)4
【摘要】四川广元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地方,中国第一个以茶叶命名的地方(葭萌)就在广元境内。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荼(茶)、蜜……皆纳贡之"。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汉志》"葭萌",蜀郡名。
《方言》:"蜀人眉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用茶的方言名称"葭萌"来封名封邑,
【总页数】1页(P38)
【作者】伊国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讨茶与当代嗜好品、饮品的互动关系、力争国茶健康大发展 [J], 丁俊之
2.纯天然饮品—青健茶(神茶) [J], 徐卿
3.人类最健康的饮料是茶女子经典的饮品是花卉茶 [J], 思健
4.新零售时代下实体店式网红经济的发展动因及前景\r——基于对茶饮品牌\"喜茶\"\"因味茶\"的案例分析 [J], 张天祐
5.2019年第十一届\"全民饮茶日\"广东区域主会场活动在\"国茶荟\"成功举办!\r 茶为国饮品味生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料】酒茶琴等的别称
【资料】酒茶琴等的别称【资料】酒茶琴等的别称【酒的别称】一、三酉:酒的造字,《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从水、从酉,酉亦声”,并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逐疏仪狄;杜康造秫酒。
”《说文解字》:“酉与酒训略同,本为一字”。
隶书的“水”旁写成“三”,故“三酉”构成酒的隐语。
明田艺衡《留青札·酒名》:“今人称酒曰三酉,皆言三点水加酉也。
”周作人《谈酒》:“我既是酒乡的一个土著,又这样喜欢谈酒,好像是一定是个与'三酉’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酒徒了。
”二、琼浆:指美酒,《楚辞·招魂》:“华酌即陈,有琼浆些”。
宋杨万晨诗:“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毛骨作仙子”。
元白朴《阳春曲·题情》:“慵拈粉扇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
明史谨《雪酒为金粟公赋》:“碧落无声散玉尘,片时盈尺拥离根。
扫归银壅浑同色,酿出琼浆不见痕”。
《镜花缘》第二回:“登时歌停舞罢,王母都赏赐果品琼浆”。
三、琼液:指美酒。
唐温庭筠《兰塘词》:“东沟劳回首,欲寄一杯琼液酒”。
元王沂《次吴产晖望月寄张孟功韵》:“螟珠看欲湿,琼液饮还曛”。
清汪懋麟《绮罗香·七夕前一日爱园夜集》:“劈新鲜,菱角鸡心,抵多少,霞觞琼液”。
四、玉液:指美酒。
南朝梁刘潜《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忽值瓶泻椒芳,壶开玉液”。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四:“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
《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玉液斟来晶影动,珠玑赋就峡云收”。
五、流霞:泛指美酒。
北周庚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
明徐祚《投梭记·叙饮》:“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
六:琥珀:指美酒。
唐李贺《残丝曲》:“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一:“张文潜诗 '尊酒且倾浓琥珀,泪痕更著薄胭脂’。
”清康王宣《拟将进酒》:“何如小槽滴沥琥珀红,浇胸顿使金垒空”。
七、绿蚁:亦作“绿虫岂”,借指酒。
茶的别称和雅称
茶的别称和雅称第一篇:茶的别称和雅称茶的别称茶的别称茶叶的别称和雅称过百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荼---出自【诗经】注:念tu,(音“涂”)2.槚---出自【尔雅】注:念jia,(音“贾”)3.荈---出自【尔雅】注:念chuan,(音“串”)4.蔎---出自【尔雅】注:念she,(音“设”)5.茗---出自【尔雅】注:念ming,(音“名”)6.斗---出自宋代黄儒《品茶要录》: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
指制茶工业。
有些地方,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
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次日二火。
因称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
7.诧;8.选;9.姹; 10.瓜芦; 11.过罗; 12.物罗; 13.葭荼; 14.玉乳; 15.叶嘉;16.选游;17.苦荼---出自【尔雅】18.苦梌---出自【唐本草】注:梌的余字有艹,念tu,该字打不出来。
19.腊茶---出自【圣济总录】20.芽茶---出自【简便单方】21.茶芽---出自【本草别说】22.细茶---出自【万氏家抄方】23.葭茶---茶的古时名称。
24.酪奴---出自【纲目】茶的别称25.芳芽---出自元代徐世隆诗:兔毫盏净啜芳芽26.香茗---出自白居易《晚起》诗: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27.先春---出自宋朝沈遘诗:建溪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茶的异名。
28.茗雪---出自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指呈青白色的茶。
29.雀舌----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另有沈括诗:尝茶篇:谁把嫩香名雀舌。
30.皋芦---出自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十分煎皋卢,半榼挽醽醁(ling lu)。
另有唐.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茶鼎》:曾过頳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荐皐卢,何劳倾斗酒。
《广州记》上说: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31.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為茶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我国的山、村、集、镇等,称谓中带有茶和茗字的,大概930多处,在县的称谓中带“茶”字的就只有湖南省茶陵县。
茶陵在占代叫做荼陵。
陆羽《茶经》如今,我国的山、村、集、镇等,称谓中带有茶和茗字的,大概930多处,在县的称谓中带“茶”字的就只有湖南省茶陵县。
茶陵在占代叫做荼陵。
陆羽《茶经》
荼陵之名开端呈现于西汉,那个时分是荼陵侯刘沂的封地,因而又有个俗称荼王城。
依照《汉书·地舆志》的说法,那时茶陵是长沙国十三个属县巾的一个。
到了隋代荼陵县被撤销,其属地兼并到了湘潭,到了唐高祖的时分才康复。
但是很快在唐太宗时又一次被撤销,到了武则天时再次康复。
小过茶陵并非最早且唯一称谓中带茶的县,比它历史愈加悠长的是四川省的葭萌,该县所用为芬享,贡茶的另一称谓,故而难以为人所知。
葭萌地处如今四川省剑阁的东北。
西汉时成书的《方言》中写道:“蜀人谓茶曰葭萌”。
在公元前4世纪时,“葭萌”也从前做过人和城邑的称谓。
《华阳国志》里边写道,战国中期的周显王二十二年(前347年)时,蜀地的王将他的弟弟分封到了汉中做苴侯,他的这个弟弟就叫做“葭萌”,因而苴侯寓居的这个城邑就称作“葭萌”。
其时,以成都为基地
的蜀人和以重庆为基地的巴人尽管接近,习俗却不一样,联系也不睦,是敌国。
葭萌受封后,不知为什么居然和巴王修好交游,这使得兄长蜀王大怒,大张挞伐,葭萌不敌逃往巴国流亡。
蜀王仍不愿罢手又挥师直捣巴国。
巴王有病乱投医居然向北方豢国求救。
正想扩张疆域的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定见趁机出兵于周慎王五年(前316年)消除了蜀国,接着挥师东进连巴国和葭萌两地也一并占领。
秦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大片疆域,还另外得了一项优点,那即是从此得知了蜀地茶的效果,清代大专家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边写道“白秦人取蜀后,始有茗事”。
根据巴人早在周武王时就现已以芬享茶为贡
品的史实,以及蜀人后来)己用芬享,贡茶做地名的史实,咱们能够知道早在先秦期间四川和重庆一带不只喝茶现已构成习俗,并且此刻这一区域的茶现已是一项对比遍及的出产工作了。
再有,依照古代蜀地的历史传说,蜀王的称谓常常是和他的成绩有关,例如“蚕丝王”,听说即是由于这位君主把野蚕驯育成了家蚕,再比方“鱼凫工”,传说他是第一个驯养鱼鹰来捕鱼的人。
依照这个规则,这个以茶为名、以茶名地的葭萌也许即是我国最早的茶叶专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