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谨慎性会计原则研究(修改后)
浅析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
浅析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摘要】本文探讨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起源和内涵,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谨慎性是会计核算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
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用,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显。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谨慎性原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入员认同和接受。
(一)研究者对谨慎性原则的经济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契约解释。
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
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它对利得有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2.诉讼解释。
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
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对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入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因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税收解释。
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应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
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以及加速费用的确认而延期支付税收,可以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
(二)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
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中的体现、问题和建议
债券 第 二年 Q互 ± ± 一 Rq % 的 资本 化率 一9 0万 +10万 ÷3一 0 0
一
() 5 涉及 折 价 或者溢 价情 况 下 同时 又是多 笔 借款 : 如果为购建 固定资产发行 一笔 1 的债 券 , 些债 券又存  ̄1 2- 这 在折价或者溢价的情况 , 同样只须将上述多笔借款的计算公式 的 分子加上摊销的折价或者减去摊销的溢价 , 计算加权平均利率。
专 门借款 当期 实 际 当期 应摊 销 的 发 生 的利 息之 和 ‘折 价或者 溢价 加 权平 均 利率 = 专 门借 款本金 加 权平 均数
() 1 凡是 没有 涉 及折 价或 者溢 价 的情况 : ① 一笔 借款 , 款 利率 就是 资本 化率 。 借 ② 多笔 借款 , 必须计 算 加权 平均 利率 作 为资 本化 率 。
、
新 的《 业会 计制 度》 以下 简称 新《 企 ( 制度 》 谨 慎性 )
原 则的体 现
1 .对 资产重 新 定 义。新 《 度 》 资 产 定 义 为 “ 去 的 制 将 过
交易、 事项 形 成并 由企 业拥 有 或 者 控 制 的 资源 , 资 源 预 期 该
四个 条件 , 还是 《 造合 同》 则 中关 于 跨 期 合 同 引 起 的 收 建 准
维普资讯
制 度 论
雪震曩 霹 《 鬻縻》专的 镶 睡鬟 臻谶
口 章 卫东
谨慎 ( 健 ) 稳 性原 则 是指 会计 人 员 在 对 某 些经 济 业 务 或 会 计事 项存 在 不 同的 会计 处理 方法 和程序 可供 选择 时 , 在不 影 响合 理 选择 的前 提 下 , 计 可能 发 生 的 损 失 和 费用 , 虚 估 不
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作者:任卫国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为此,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信息披露;会计信息质量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144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经济学意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不确定性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
存在风险,人们就自然会采取措施往返避风险,保护自己。
谨慎性原则就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
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和效果,一是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三是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四是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谨慎性原则是在客观性原则的条件不存在时的补充原则,并和一致性原则相违背。
它容易导致低估资产、收入、高估负债、费用,从而影响到净利润计算的正确性。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谨慎性原则的会计运用状况研究
陈 德 萍
C HEN De— p n ig
( 东 财经 职业 0
[ 摘 要 ] 在 市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由 于 竞 争 和 风 险 的 加 剧 ,会 计 所 处 的经 济 环 境 的 不 确 定 性 程 度 越 来 越
高 , 从 而 谨 慎 性 原 则 的 应 用 成 为 必 然 。 在 我 国新 颁 布 的 企 业 会 计 制度 和 具 体 会 计 准 则 中, 谨 慎 性 原 则 得 到 了进 一 步 的体 现 ,但 谨 慎 性 原 则本 身 存 在 的局 限 性使 得 其 如 何 运 用 成 为 一个 需要 探 讨 的 问题 。
[ 图 分 类 号 ] F 3 中 20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0—1 4 ( 0 2 5 9 2 0 )0 9—0 4 0 8—0 3
一
、
会 计 实务 中 的 谨 慎 性 原 则 运 用
谨 慎 性 原 则 在 我 国 又 称 稳 健 原 则 ,是 指 会计 人 员 在 对 某 些 经 济 业 务 或会 计 事 项 存 在 不 同 的会 计 处 理 方 法 或 程序 可 供 选 择 时 ,在 不 影 响合 理 选 择 的 前 提 下 ,以 尽 可 能 选 用 一 种不 虚 增 利 润 和夸 大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会 计 处 理 方 法 和 程 序 进 行 会 计 处 理 ,以谨 慎 的 态 度 去 反 映企 业 财 务 状 况 和经 营 成 果 ,尽 可 能 合 理 估 计 可 能 发 生 的损 失 和 费 用 。谨 慎 性 原 则 起 源 于 中世 纪 财 产 托 管 人 解 脱 其 受 托 责 任 的 策 略 ,二 十 世 纪 初 至 三 十 年 代 前 是 一 项 占支 配 地 位 的 会 计 原 则 ,其 它 原则 与 它 冲 突 时都 要 服 从 它 ,当 时 主 要 表 现 为 对 资 产 的低 估 ;经 济 危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应用论文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283-01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
本文首先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制定的必要性;其次对谨慎性原则的实际运用做了细致的分析,阐述了我国谨慎性原则的发展潜力,同时针对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竞争风险必要性一、会计谨慎性原则提出的必要性首先,由于现代会计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是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的。
在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计算中包括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其次,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步;最后,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或最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的方法,这也是以谨慎性原则作为指导的。
二、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间的矛盾问题1.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谨慎性原则却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
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
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
而谨慎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企业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研究
企业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研究摘要:基于时代要求,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应当重视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优化,改善传统理念,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辅助经营者和决策者做出科学判断,保障企业经济得到良性发展和进步。
谨慎性原则也被称为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能够正确、真实地处理会计信息,避免出现操纵利润和虚报财务数据等情况,使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合理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支撑企业平稳运行。
在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由此,需结合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提升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企业;会计实务;谨慎性原则;应用;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一)优化资产管理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对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重点对资产管理实施优化。
因为谨慎性原则采用的是保守主义思想,能够严格按照各项规范和要求,推动会计工作开展,比如在对存货、资产折旧以及资产减值等对企业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实施会计处理时,基于谨慎性原则能够进行准确分析,以企业综合效益为导向,处理各项实务,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得到高效管理。
比如在存货管理方面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对年度存货账面价值进行准确核算,合理选取市场价格和库存成本,保障其核算具有精准性。
例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部分生产产品存在损坏、老化等现象,可能导致企业销售效益低于成本支出,造成企业经营亏损。
因此面临这一情况,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可运用谨慎性原则,即是会计人员明确存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关系,针对计提货跌价现象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有效的补救和挽回措施,能够降低损失程度。
(二)提高收益管理水平在企业收益方面的会计实务中,可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收益管理水平。
比如在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期间,当产品所有权过渡到购货方后,则由购货方承担风险,避免企业收益受损。
同时,谨慎性原则中不存在持续管理权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要求企业不得对已售产品开展管理或者操控,并要准确记录企业的实际收益金额,保障账单数据真实、可靠,要保障买卖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能够顺利流入企业账面,再对成本和收入进行有效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性”与 “ 稳健性”的争论开始逐步趋于一致 , 大量的文献
检索和实地调研从 限度分析 ( 孙宝成 , 95) 19 和措辞偏好
( 孙铮 ,2 0 ) 0 5 等方面都支持采用 “ 谨慎性”的说法。 对谨慎性概念的界定 ,au( 9 ) B s 1 7在其实证研究 中将 9 其表述为 , 会计师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 的可验证 “ 程度要 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高” 所谓谨慎性是对利得和 。 损失的可验证程度 的非对称性状态 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 证的差异性越大, 就越谨慎。 谨慎性会计处理结果 , 是对 净资产 的持续低估。我国学者陈今池 ( 9 8 认为 :“ 19 ) 谨 慎性原则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挑选
文试 图通 过展 示谨 慎性 原则 的发 展历 程 , 析谨慎 性 原则 剖 的经 济实 质 , 并立 足 于 中国 国情 , 从会 计 确认 、 量两 方 计
二 、谨 慎 性原 则 的发展 与 应用
( )国外 文献 综 述方 面 一
谨慎性原则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
任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在 1 世纪后 9 期的英格兰 , 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 起诉 , 大部分诉讼的原因 , 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 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 的审计报告。 这一点被
美 国会 计学 家谢 菲尔 德在本 世 纪初 注意 到 , 而拉 开 了美 从
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 揭示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提高会
计信 息决 策 有用 性 的重要 意 义 。
一
、
谨慎 性概 念 的起 源 与发展
【财务会计论文】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共1958字)
【财务会计论文】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共1958字)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又被称为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和审慎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事务中存在两种及以上会计方法的前提下,要避免影响最终结果尽量采取不会虚增企业资产,虚报企业利润,低报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对企业财务现状进行合理的核算。
(二)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进行中,财务是很重要的。
在财务管理中,企业会计不可或缺。
在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
谨慎性原则既确保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了谎报虚报企业资产的现象,保障了企业的资产安全,让企业人员和各投资商放心,又影响着企业各种经济决策的制定,让企业管理者对公司的财务有个直观准确的认识,便于他们处理企业日常事务。
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一)固定资产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法中主要包含了两类:平速折旧法和和加速折旧法。
其中平速折旧法中又包含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相应的,加速折旧法中包含了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在这些方法中,建议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法企业采取成本核算法的时候,谨慎的成本计算方法的采用必不可少。
在企业会计中,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方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
(三)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要求企业将所有可能会发生的让资产减值的活动全都提前计入损失的准备中,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更加真实、可靠,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如下。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当短期投资的市价高于短期投资的成本时,按成本计价;相反,当短期投资的成本低于短期投资的市价时,按市价计价。
2.坏账损失准备计提坏账损失准备的范围被扩大,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适应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计提比例,可以使企业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坏账损失,给了他们足够自由的空间来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双重利益都得到保障。
会计事务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析会计事务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摘要】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是较为抽象的,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对这一原则的确存在着可能对它进行随意解释和滥用的潜在危险。
本文从资产的减值准备、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或有事项等方面阐述了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以更好的贯彻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减值准备或有事项职业判断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一些公司在会计核算中滥用谨慎性原则,造成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影响了债权人的投资决策。
例如,会计计提体现的本是谨慎性原则,然而在上市公司里,由于计提比例和方法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来确定,在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却变成了随意性,甚至演变成了部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韵手段。
各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的考虑,确定的比例也各不相同,随意性较强,其对损益的影响可想而知。
增强对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可监督性,防止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行为已刻不容缓。
本文仅就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做一分析。
一、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正是适应该需求而产生的。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来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
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其出发点就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予以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以确保企业的资产更加真实、有效,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确保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其改进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其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也急剧增长,为了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采取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与其他会计原则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规范和制约着会计核算工作。
目前在我国应用谨慎性原则受着融资环境和法律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成为一种有选择的低度稳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许多企业中的会计人员没有足够重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而且对其存在理解上的模糊性的运用上的随意性。
因此,在我国要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必须从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正确处理与其他原则的冲突等方面切实完善和改进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概述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企业若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急剧增长的情况下采取谨慎性原则,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对谨慎性原则有所了解。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
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信任和乐观估计。
谨慎性原则又称保守性原则或稳健性原则。
它是在保守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绝对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
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
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
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而谨慎性原则是本着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的态度,适度保守地估计资产和利润,全面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损失;从总体上看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形成理性判断。
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探讨
新会 计 准 则 中谨 慎 性 原 则 的{ 采讨
文 / 凡 收 孟
计谨慎性原则 已被 广泛运用 在会 计核算 、会计 管理 、 财
以独立于其它资产或者资产组 的 , 不应该按照单项资产为基础
确定其可收 回金额 , 而应当按照该项资产所属 的资产组为基础 确定可回收金额 , 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 ( ) 大资产减值 准则 的适用 范围 。2 0 年《 2扩 0 1 企业会计 制 度》 提出 了计提 “项 ” 8 资产 减值准备 , 树立 了资产减值 ( 可收 回
() 2 借款 费用 资本化范 围扩大 。新的《 借款费用》 准则 中规 定 ,借 款费用 如果 可 以直接 归属于符合 资本化条件 的资产 的 购建或者生产 的 , 当 予以资本化 ; 应 需要 经过相 当长时间购建
或者生产活动 才能达到可使 用或者可销 售状态 的资产 ,可 以 作 为符 合资本化 条件 的资产 。这包括 固定资产和需要 经过相 当长时间 的购建 或者生产 活动才能达 到可使用或 可销售状 态 的存 货 、 资性房地产 等 。并且 , 投 如果 相关资产 的购建或生产
( )可收 回金 额的计量 原则 比现 行制度更 具有实 务操作 3 指导性 。可收 回金 额应 当根 据资产 的公 允价值减 去处置费用 后 的净额 与资产预计 未来现 金流量 的现值两者之 间较高者确
定 。处 置 费用 包 括 与 资 产 处 置有 关 的法 律 费 用 、 关 税 费 、 相 搬
() 1 开发费用 准予 资本化。新会计准则将无 形资产的开发
运费 以及 为使资产 达到可 销售状态所 发生 的直 接费用 等。新 准则对公 允价值 ,处置 费用和预计 未来现金 现值 的计算等 分
浅谈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浅谈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摘要】本文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指出了在实际运用谨慎性原则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谨慎性原则的对策。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基本要求适用范围对策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通俗地说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对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也不能计提秘密准备。
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2)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
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3)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二、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谨慎性原则并不能应用于所有会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应用于存在不确定性的业务。
不能把谨慎性原则简单地理解为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对于处理真实可靠、能够准确计量的经济业务时,只能如实反映准确计量,不存在谨慎的问题。
会计人员处理不确定性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会计业务的发生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会计处理有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比较典型的是或有事项。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充分披露或有事项的基础上,对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可适度预计或有事项可能引起的负债和损失,而尽量不要预计或有事项可能发生的资产和收益。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慎 性 原 则 时 应 当保 持 谨 慎 。 关 键 词 : 慎 性 原 则 ;会 计 实务 ; 应 用 ;研 究 谨
一
谨慎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合理应用研究
谨慎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合理应用研究作者:王静萌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23期摘要:作为会计实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当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着修正的作用,它自身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谨慎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过度的谨慎则可能变成企业造假的工具,因此对谨慎性原则及其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一、谨慎性原则的概述谨慎性原则可以分为如下两类:事前谨慎性,即通过加速费用确认或推迟收入确认而持续低估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如厂房折旧采用超过其经济折旧的加速折旧法;事后谨慎性,即盈余反映坏消息比好消息要快,当期消息的性质和盈余反映速度有直接关系,如资产的减值准备。
事前谨慎性和事后谨慎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确认是否和当期消息有关,事前谨慎性仅应用了在资产寿命期开始时已知的信息,然而事后谨慎性应用了资产未来价值的预期信息,因此它们会造成不同利益团体有不同的成本和收益。
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合理应用(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误区1、谨慎不足现代会计核算中的两大核心理论是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但两者却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形成了对立面。
例如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时,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度,而对是否存在虚收现象是不考虑的;谨慎性原则要求在符合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时,才能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以此来避免发生需收现象。
我国企业会计实务在权衡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时,通常都是优先考虑权责发生制,这与国际通行惯例背道而驰,从而会引发谨慎不足的问题。
2、过度谨慎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谨慎性原则虽然要求谨慎,但是并不意味着会计实务中可以过度谨慎,否则将会故意压低资产和收益、过分提取准备或故意抬高负债,甚至人为操作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是什么
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是什么
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作用:
1.资产负债表中的谨慎性: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财
务状况,谨慎性原则要求在计量和披露资产负债表时,对负债进行保守估计,即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应当采用最不利的估计方法来计量负债。
这有助于提醒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风险,并能更真实地反映
企业的财务状况。
2.损益表中的谨慎性:谨慎性原则要求在计量和披露损益表时,对收
入进行保守估计,即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收入,应当采用最不利的估计方
法来进行计量。
这有助于避免过分乐观的收入估计,降低因收入波动造成
的风险,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3.预估准备:谨慎性原则还要求企业在计量和披露时对可能发生的损
失和风险进行预估,并相应地提取预计准备金。
这有助于提醒企业预防和
应对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并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
4.揭示事项和风险:谨慎性原则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揭示会计政策、估
计和假设的变化,以及相关的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有助于利益相关者
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并能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未
来发展前景。
谨慎性原则的实践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过分保守的估计
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失真,使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被低估;另
一方面,过分乐观的估计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虚假和误导。
因此,在实践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保守和真实之间进行权衡,确保财务报告能够尽可能地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王玲姝: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辽宁财税,2001(8)
12.张宪胜:浅析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1(6)
13.谢阳春。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58-60。
14.ASB,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1999
15.RossL.Watts, JeroldL.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hall Inc,1986
16.Hendrikson,E.S.and Van Breda,M.F.,Accounting theory,fifthedition.1991,HomewoodRichardD.Irwin,Inc.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一)国外文献综述方面
谨慎性原则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在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一点被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在本世纪初注意到,从而拉开了美国的会计界讨论谨慎性原则的序幕。而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浮夸利润)的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谨慎思想的地位得以确立(李军,2006)。国外文献对谨慎性原则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两方面:
(一)主要内容:
1、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的必要性
(1)谨慎性原则的概述
(2)中小企业的特点
(3)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我国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
(1)会计制度方面
(2)会计实务方面
3、中小企业应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
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正确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实务应用表明,在风险面前,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迎,合理的估计是必需,但要尽可能合乎客观实际。它的恰当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定性判断:发生、不发生;其次是定量估计,得出其发生的概率分布。
谨慎性的开端源于中世纪受托责任的解脱,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过后才引起重视。今天,它作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进准则,贯穿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明确了“谨慎性”的经济实质。在会计核算中,如果谨慎性原则运用恰当,就可以达到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的积极效果;反之,就会破坏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2、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Watts(2003)通过对相关实证文献的梳理,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资本市场监管者、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在口头上反对谨慎性,但实际会计处理变得越来越谨慎了。他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谨慎性存在的理由。①契约主义。②股东诉讼。③税收节约。④监管成本节约。近些年的相关实证研究采用各种测度指标,证明了上述四种解释的重要性。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陈炜(1995)指出,提倡谨慎性时,一个适度应用谨慎原则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另外,费伦苏(2006)认为在遇有不确定性情形时,会计人员应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会计确认与计量应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但何谓“适度”、“稳妥合理”显然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
1、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财务信息具有很多种质量特征,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公允、有用是总括性的核心质量特征,其它质量特征构成它的重要支撑,主要质量特征及构成要素之间的此消彼涨是不可避免的理论结果和现实结论(孙铮,2005)。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相冲突:如研究和开发费用。配比原则要求将其资本化,在受益各期进行分摊;而谨慎性原则将其费用化,冲减当期损益。这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会计准则存在不统一性。另外,由于对谨慎性原则的贯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导致可比性的缺乏(李榕芳,2000)。
(三)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3.李留木:完善谨慎性原则促进企业发展[J].中国审计,2006(22)
4.商亚平.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N]会计学习文摘厦门会计学会秘书处编2006.6.20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序号
时间
内容
1
年月日
收集国外资料
2
年月日
收集国内资料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运用,许多业务的处理不再做清晰明确的规定,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留给企业更大的业务处理空间。在财务上,充分利用谨慎性原则,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已成为必然。但从目前企业,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看,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企业尚未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应该加以广泛的利用,甚至未加以利用;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则存在滥用谨慎性原则的现象,利用谨慎性原则任意调节盈亏,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或掩盖经营亏损的目的,所以研究该要求如何进行把握和运用,能够较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研究途径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途径:
1、仔细研读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与谨慎性原则相关的内容
2、搜集与论文相关的理论前沿研究
3.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
4、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技术路线
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和期刊论文杂志的文章,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文档的阅读找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在概述谨慎性原则本质涵义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于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它运用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中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果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中小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1、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Sanders, Hatifield和Moore于1938年发表的《论会计原则》(ASOAP)指出:谨慎性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1)人们的普遍想法:低估比高估带来更少伤害;(2)会计估计中乐观主义将导致更多差错;(3)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损失难以预见,对一些不利的可能事项套用一个更大的模式会合适一些。它认为,基于各种目的的合理储备应该坚持,但并不支持、也不鼓励那种通过采用特定计量方法以实现某种账面利润,进而在对外报告中隐藏一部分利润的实际做法。
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企业保持适当的谨慎是完全必要的。但在超出不确定性范围的滥用谨慎性或在面临不确定因素时的误用谨慎性都将损害信息的有用性。范宏浩(2001)提到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明确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目的,使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树立正确的谨慎观;(2)对其应用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提高其可操作性;(3)对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相关信息应予以恰当披露。(4)以适应中国国情为基本标准,适度运用谨慎原则的同时,应适当兼顾前瞻性与现实性。如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规范的情况下,超前地引入“公价价值”追求与国际协调是不稳妥的。费伦苏(2006)也认为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应配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可以预计的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应适当预计,对可以预计的利润,也应考虑予以适当披露,这样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真正可靠的会计信息。“预计所有的预期损失,但不预计所有的预期收益”的做法并不是谨慎的处理方法,它是过度的谨慎。谨慎原则更多地是从谨慎程度的把握上来测度可靠性的,如果谨慎程度超过了财务信息公允、有用所必需的程度,这种谨慎不仅不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反还会损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为我们呈现了谨慎性原则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指出了谨慎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的风险预期,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迎和税收节约等。
(二)国内文献综述方面
纵观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谨慎性原则的讨论着力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之间冲突的解决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对于如何协调并解决各个原则之间的冲突,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孟凡利指出:各个原则之间的权衡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当追求资本维护时,谨慎原则将得到充分运用,其它原则与之相冲突时都让位于谨慎原则,所以应关注“实质重于形式”和成本效益的比较,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陈炜(1995)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其结果耐人寻味,只有22.73%的人认为谨慎原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大部分人认为,谨慎原则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但可以容忍。由此看来,谨慎性原则应服务于财务会计目标,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指导思想,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
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中则较充分运用了谨慎性原则。那么,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在中小企业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对企业有何影响,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将此应用与我们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