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2.管仲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 发展生产B. 改制军制,组建军队C.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D.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3.得人才者昌。
齐桓公任用哪位贤才为相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A. 管仲B. 伊尹C. 姜尚D. 启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什么特点()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 天子依附于诸侯D. 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5.“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
”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A. 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B. 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C. 楚国兵力非常强D. 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开始渐瓦解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A. 齐桓公B. 秦穆公C. 楚庄王D. 晋文公7.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8.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9.“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 春秋B. 战国C. 西周D. 商朝10.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练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事件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各国的变法运动C.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D.商业活动的逐渐活跃2.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
能够代表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是()A.石器B.铁器C.耧车D.翻车3.战国时期,与下图有关的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C.肥料的推广和适时耕种D.兴修水利工程4.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从左至右依次应填()A.夏、商B.商、春秋C.春秋、西汉D.西汉、东汉5.他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
这里的“他”是指()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6.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开始使用()A.青铜农具B.铁制农具C.石制农具D.木制农具7.《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齐、楚、秦、晋等诸侯开始壮大,王朝的政治局面被强大的诸侯控制。
”这反映了当时周朝()A.推行分封,巩固疆土B.与民争利,“国人暴动”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D.争相变法,谋划统一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霜的是()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9.神话和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B.神农氏教民农作C.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D.晋文公首创霸业10.据《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
这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A.宗法制度强化B.周朝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D.鲁国国力增强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B.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王室中兴,王权加强12.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石器、青铜器、铁器B.石器、铁器、青铜器C.青铜器、石器、铁器D.铁器、石器、青铜器13.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6、“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A.齐桓公B.晋文公 C.宋襄公D.楚庄王7.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0.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无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选择题1.“齐桓公采纳他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管仲B.商鞅C.韩非D.主父偃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称雄争霸,时常发动战争.根据右边的信息提示,这场战争是()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牧野之战D.桂陵之战3.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如图是《战国形势图》,位于②处的国家是()A.秦B.楚C.齐D.燕4.战国时期著名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A.秦赵之间B.齐魏之间C.晋楚之间D.齐楚之间5.春秋的时代特征是争霸,下列君主不是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是()A.秦孝公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6.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7.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以下成语或历史典故属于战国时期的有()①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③退避三舍④围魏救赵⑤纸上谈兵。
A.①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8.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与晋文公被后人称为“齐桓晋文”,他们为称霸而采取的共同措施有()①任用管仲为相②整顿内政③发展生产④训练军队⑤城濮之战。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9.战国时期是我国()A.奴隶社会开始时期B.封建社会确立时期C.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D.奴隶社会的鼎立时期10.我们湖南省在战国时期属于()A.楚国B.赵国C.秦国D.齐国11.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
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
这个故事发生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2.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3.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从夏、商、周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其灭亡的具体原因不一,但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A.外族入侵B.下属藩国起兵造反C.诸侯不再听命D.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C.天子依附予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
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
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2.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A.青铜器的使用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骨耜的使用D.陶器的使用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4.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D.促进了民族融合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A.问鼎中原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三顾茅庐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青铜铲D.铁农具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这一记载说明东周开始时()A.诸侯争霸推动国家走向了统一B.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C.一些较大诸侯国取得霸主地位D.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
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10.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一、单选题1、退避三舍、楚王问鼎、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反映了我国春秋时期( )A.和平稳定的历史B.经济发展的历史C.文化繁荣的历史D.诸侯争霸的历史2、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国不包括( )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3、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纺织业、煮盐业有所发展B.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C.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D.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5、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6、“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引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A.晋文公B.楚庄王C.秦穆公D.越王勾践7、对春秋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重建王室权威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诸侯争霸D.出现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8、西周时,“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战国时期社会动荡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图强9、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殉葬用鼎七个,据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当时人们更加迷信B.青铜铸造业发展C.贵族生活更加腐败D.周王室地位衰落10、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反映,是学生学习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分封B.七雄兼并C.春秋争霸D.秦灭六国二、材料题11、七年级(1)班的同学,学习了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后,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经济成长的环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B.兴修水利工程C.手产业的范畴扩大D.商品交换主要使用贝壳2.“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范畴二人并耕(人力)的团体耕作场景。
春秋时期可以看到的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使用耒耜B.牛耕C.使用耧车 D.使用曲辕犁3.下列三幅图片反应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 D.②③①4.在农田中,一位农民正拿着铁制的农具举行耕作。
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5.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央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盛的诸侯国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6.某同砚利用下面的舆图举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诸侯争霸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7.下面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二、非选择题8.阅读质料,回答标题。
质料一敷衍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光彩,周的身分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
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载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载汗青的书叫作《春秋》。
质料二汗青上的春秋时代,历时200多年,100多个诸侯国,竞相争霸,战争不断。
表面上看,诸侯国的强弱变迁,乃至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
但实际上,战争只是一层表象罢了。
——《春秋争霸之我见》(1)春秋时期开始于哪一年?质料一中为什么说“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光彩”?(2)质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请你说出在春秋时期相继出现的三位霸主。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动乱的春秋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时期开场于( )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以下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3.“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C.宋襄公 D.楚庄王4.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场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5.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展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那么迟〞“分地那么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泼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7.“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8. 2021年5月6日,为期一周的安徽省颍上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
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出色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以下哪为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9.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
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场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A.经济的开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10.楚庄王向东周大臣探问王宫里的九鼎有多重,表现了〔〕A.他比拟喜欢九鼎 B.他想按照王宫的九鼎进展仿做C.九鼎是诸侯能够争霸的必需品 D.他想夺取周王权力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牛耕铁器〔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12.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及答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选择题1.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A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D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弱3.春秋时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的是( C ) A.人们重视使用肥料B.水利工程的兴修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4.《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B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D )A. 奴隶制开始瓦解B. 封建制度确立C. 生产力飞速发展D. 诸侯兼并争霸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C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7.周顷王是东周第七代国王,他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
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D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8.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七年级 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2.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A、形成B、发展C、鼎盛D、瓦解3.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D、尧舜禹时期5.下面哪一种情况不符合战国历史:()A.周王室成为大诸侯国的附庸B.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D.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6.我国奴隶社会瓦解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二、填空题:1.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年,是我国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
2.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国和______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吴王任用______和______为将,攻破楚的都城郢。
三、问答题:1.试分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
2.“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3.请你说说诸侯争霸所起的进步作用。
四、列举题: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
(两种说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B5.C6.B二、填空题:1.春秋战国770 476 奴隶475 221 封建2.吴国越国伍子胥孙武三、问答题:1.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是:两者都实行了改革或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在几年之间国富兵强。
晋文公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使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2.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瓜分晋国。
齐国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后来也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下图是一个铁犁铧,我国最早什么时候就已经使用牛耕()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懂得了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A.铁器的出现B.马车的出现C.牛耕的出现D.骡耕的出现3.某班手抄报设计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句子()A.王室衰落,诸侯争霸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5.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能力,一些大的诸侯竞相争霸,齐桓公曾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霸”比较确切的含义是指()A.军事上最强大的诸侯B.要统一整个国家C.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D.要推翻周王的统治6.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④保障分封制度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7.《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涿鹿之战D.商汤灭夏8.下列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小国被兼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通过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实力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9.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10.春秋时期,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附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C )A、西周前期B、西周后期C、东周前期D、东周后期2、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D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C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5、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C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什么特点(D)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 天子依附于诸侯D. 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7、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B)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8、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D)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9、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候国不包括( D )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10、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数)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的是( )A、诸候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B、诸候争霸战争了各族经济的交通C、诸候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D、诸候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二、判断题。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习题 含答案.doc
第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出现了__________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21·世纪*教育网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__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__________,__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__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__________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__________、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__________,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__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周__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__________”,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__________。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诸侯争霸1.背景:由于__________、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_____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__________的地位。
2.经过:齐桓公、__________、楚庄王、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__________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__________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__________、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______________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 2 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 3 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达标练习】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修建D.农业产量的提高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D.金融业的迅速发展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4.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在争霸战争中失败的诸侯国只要承认胜利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被灭掉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2.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①百家争鸣②商鞅变法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④兼并战争⑤中华文明的起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3.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4.“频繁地对外用兵,使晋楚两国都感到力不从心。
……在华元(宋国大夫)的调节下,晋楚两国于公元前579年夏,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
”材料中的这段历史发生在()A.尧舜禹时期B.东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5.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大变革的时代”,主要因为()A.战乱严重,王权更迭频繁B.铁器、牛耕等新技术不断涌现C.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D.思想活跃、文化灿烂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我国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新旧制度更替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力图称雄天下的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8.下列内容中,哪一项从根本上对分封制起到了瓦解作用()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D.墨家学说.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9.春秋末年,长江流域北上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A.晋国、楚国B.吴国、越国C.齐国、晋国D.楚国、秦国10.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各国之间的争霸称雄B.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C.各国之间的激烈战争D.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______________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 2 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 3 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达标练习】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修建D.农业产量的提高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D.金融业的迅速发展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4.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在争霸战争中失败的诸侯国只要承认胜利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被灭掉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练习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朝代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
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2.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C.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首霸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4.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5.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6.对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农具先后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8.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9.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三顾茅庐10.《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宋襄公称霸C.秦穆公称霸D.楚庄王称霸11.“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12.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1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含答案)
2.6 动荡的春秋时期一、选择题1.“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齐国与其他诸侯国齐集首止(地名)。
(周)太子郑驾临,将周惠王欲立王子带(太子异母弟)为太子之事告诉齐桓公。
齐桓公命各诸侯陪伴太子以定太子之位。
惠王闻此大怒。
之后齐国等诸侯与太子郑会盟。
这件事说明()A.周天子已不是天下“共主”B.王位世袭制已崩溃C.诸侯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D.王室衰微地位下降4.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铁制农具和牛耕、王室衰微、尊王攘夷、商君治秦。
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5.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深层影响是()A.贵族尽相追逐利禄B.军队战斗力提高C.新的政治秩序确立D.分封制得到发展6.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
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指()……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重要转型时期。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7.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2.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夏→商→→→秦→汉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3.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
”这里“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的哪一处( )A. aB. bC. cD.d6.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原因主要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注重发展经济③任用贤臣,改革内政④加强军队建设⑤忍辱负重,卧薪尝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根溯源探因果】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
【后人评说析作用】材料四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
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练习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选择题1.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春秋时期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兴修水利工程 B.各诸侯国的重视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人口增多4.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C.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首霸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5.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6.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②帮助弱国、小国发展军事力量③争夺支配别国的权力④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A.①②③④ B.②④C.①③ D.①④7.对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农具先后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诸侯争霸,战火连年,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诸侯争霸加快了统一步伐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在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交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10.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三顾茅庐11.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
从④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12.《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宋襄公称霸C.秦穆公称霸D.楚庄王称霸1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朝齐却有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14. 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是( )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交融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15.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来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此外,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阅读上述材料,试分析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2)春秋时期“政由方伯(诸侯)”,请你列举出当时的五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练习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朝代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
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2.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C.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首霸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4.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5.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6.对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农具先后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8.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9.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三顾茅庐10.《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宋襄公称霸C.秦穆公称霸D.楚庄王称霸11.“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12.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1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2)春秋时期“政由方伯(诸侯)”,请你列举出当时的五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1)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以辩证的观点分析春秋争霸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影响,理解人才与强国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各个霸主建立霸业的经历,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为将来建设祖国,振兴民族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的原因。
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创设历史情境,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2.提供相关材料,如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讲述春秋时期经典战争故事,如晋楚之争、秦晋之争等,并出示图片:春秋战车、越王勾践剑、甲胄等,营造古代战争的气氛。
导语:这些故事和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短兵相接的战场,那么那个历史时期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战火不断?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春秋,了解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穿越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明确概念]大屏幕展示资料,由学生阅读: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2.[阅读思考]阅读教材及春秋时期农具改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
春秋时期,治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粑,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补充材料:(1)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2)铁器时代: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
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世界上最早锻造出铁器的是赫梯王国,距今约3400年。
我国迄今为止,已发现最早的铁制品为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地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距今约3000余年,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并开始利用铁。
中国冶铁业出现的时间虽晚于西亚和欧洲等地,然而其后发展迅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
(3)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型衡左右各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春秋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
铁犁二牛抬杠思考:如果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百姓,请你选择一种职业,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甲:我选择农民,因为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是种新生事物,一些诸侯国兴修了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因此农民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可以深耕细作,也使开发荒地和山林成为可能,耕种土地会使我收获很多学生乙:我选择手工业者,我可以从事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或者漆器制作业等,因为那时的手工业规模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自然会提高,我可以选择自己爱好的职业。
学生丙:我选择商人,因为各种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数量增多,必然为商人提供很多商机。
再加上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广泛使用,商业活动一定非常活跃,通过经商我可以大赚一笔。
[设计意图:通过联想、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回到春秋时期,设身处地地理解春秋时期这种经济上发生的变化,为下面进步学习经济的变化导致政治上的变化做好铺垫]3.[教师小结]春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即铁制工具和牛耕,这是春秋时期的新生事物,它们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而经济的发展又使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比如分封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分封制是怎样被破坏的?周王室和诸侯的关系有何变化?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解,随着势方的壮大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