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性质(1)-数学第五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五章 第三节 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五章 第三节 平行线的性质


假命题 假命题
x=1, y=0 假命题
∠1与∠2 是内错角, 但∠1≠ ∠2
假命题
真命题
5.3 平行线的性质
锦囊妙计
有关命题问题的解题策略 (1)命题是对一件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 与判断的对、错无关. (2)改写命题为“如果……那么……”的形 式时, 不能简单地把题设和结 论部分塞在“如 果”“那么”的后面, 要适当增减词语, 保证句 子通顺 而不改变原意. (3)要想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需要依据 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进行 严格的证明;而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只要举出一个反例 即可.
5.3 平行线的性质
题型四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题4 如图5-3-12, 已知∠BEF+∠EFD= 180°, EM平分∠BEF, FN平分∠EFC. 求证: ∠M=∠N.
图5-3-12
5.3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先由角的关系判定AB∥CD, 然后由平行 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 义得出∠MEF=∠EFN, 从 而判定EM∥FN, 最后再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 即可证 明结论.
5.3 平行线的性质
题型三 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求角
例题3 如图5-3-11所示, 若∠1+∠2=180° , ∠3=110° , 则∠4= 110 °
图5-3-11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 平行线的性质
锦囊妙计
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求角的技巧 观察图形特点, 辨析同位角、内错角、同 旁内角, 利用平行线的 性质和判定将角之间的 度数关系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紧密联系起来, 可 先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 再结合已 知条件说明另两条直线 平行, 最后利用平行线 的性质求解;也可以先由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 出两直线平行,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推导出所求 角与已知角之间的数量 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

4
b
2
∴ 2+ 4=180°
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a∥b(已知)
∴∠2+∠4=180 °
a
1
4
b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典例精析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所以
∠A与∠D互补, ∠B与∠C互补. D
C
于是∠D=180 °-∠A=180°-
100°=80°
A
B
∠所C以=梯18形0的°另-∠外B两=1个80角°分-1别15是°8=06°5°、 65°.
四、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解 ∵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1
又∵ ∠1=∠3(对顶角相等),
3
b
2
∴ ∠2=∠3(等量代换).
c
总结归纳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已知)
解: ∠A =∠D.理由:
∵ AB∥DE( 已知 )
D
∴∠A=_∠__C_P_E__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AC∥DF( 已知 )
F C
P E
图1 B
∴∠D=_∠__C_P_E_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两套)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两套)

5.3.2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完成下面填空.已知:如图,BE 是AB 的延长线,AD ∥BC,AB ∥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4.a ⊥b,c ⊥b,那么a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cb二、进行新课1.例1 已知:如上图,a ∥c,a ⊥b,直线b 与c 垂直吗?为什么?学生容易判断出直线b 与c 垂直.鉴于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1)要说明b ⊥c,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需要从它们所成的角中说明某个角是90°,是哪一个角?通过什么途径得来?(2)已知a ⊥b,这个“形”通过哪个“数”来说理,即哪个角是90°.(3)上述两角应该有某种直接关系,如同位角关系、内错角关系、同旁内角关系,你能确定它们吗?让学生写出说理过程,师生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的说理. 2.实践与探究(1)下列各图中,已知AB ∥EF,点C 任意选取(在AB 、EF 之间,又在BF 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 、∠C 、∠F通过上述实践,试猜想∠B 、∠F 、∠C 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试加以说明.E D C B AFECBAFECBA(1) (2) 教师投影题目: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①虽然AB ∥EF,但是∠B 与∠F 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②∠B 与∠C 是直线AB 、CF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 与CF 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 作CD ∥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 与EF 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FEDCB A作CD ∥AB,因为AB ∥EF,CD ∥AB,所以CD ∥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 ∥AB.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 (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图5.3-4)及文字.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 1C 1,B 2C 2……B 5C 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 1B 5和A 2C 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 1C 1,B 2C 2……,B 5C 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 2C 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学生分清线段B 1C 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 1C 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 1C 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 教师板书定义:(像线段B 1C 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F EDCBA教师画AB ∥CD,在CD 上任取一点E,作EF ⊥AB,垂足为F.学生思考:EF 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 的长度d 是平行线AB 、CD 的距离吗? 这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3.了解命题和它的构成.(1)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指出上述四个语句都是命题,而语句“画AB ∥CD”没有判断成分,不是命题.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命题和不是命题的语句. (3)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的形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分析第②、③语句. 第②命题中,“存在一个等式”而且“这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是题设, “结果仍是等式”是结论。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
知识点一:命题
学以致用
2、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
①、内错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同角的余角相等; ④、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等角的补角相等; ⑦、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①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②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
2
1 2
20
知识点二:真命题和假命题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 反例等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会通过举反例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知识点一:命题
新知探究
刚刚我们复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些语句都对某 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13
知识点一:命题
互动探究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互动探究2,再同桌相互交流, 最后小组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试题(含答案) (6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试题(含答案)  (6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复习试题(含答案)“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答案】假【解析】【分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相交,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详解】解:逆命题为:若两条直线平行,则他们分别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为假命题. 故答案是:假.【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82.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对顶角相等;②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也相等;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的和.其中真命题有______(填序号).【答案】①【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实数的性质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对④进行判断.【详解】①对顶角相等,正确,是真命题;②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真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③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也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故错误,是假命题;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不相邻的内角的和,故错误,是假命题.故答案为:①.【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83.请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结论是______.【答案】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解析】【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条件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三、解答题84.命题“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1)将这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写出这命题的题设和结论;(3)判断该命题的真假.【答案】(1)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题设: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结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3)该命题为假命题.【解析】【分析】(1)根据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是题设,“那么”后面是结论,从而得出答案;(2)根据(1)即可写出;(3)根据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1)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题设: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结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互为相反数,也可能相等,所以该命题为假命题.【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组成,命题的真假,熟练掌握命题由题设与结论两部分组成以及判断假命题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5.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性.(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若a=b;(3)如果a+b>0,那么a>0,b>0;(4)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详解】(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真命题;(2)若a=b,则a=b,真命题;(3)如果a+b>0,那么a>0,b>0的逆命题是若a>0,b>0,则a+b>0,真命题;(4)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的逆命题是若两个图形全等,则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86.写出命题“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逆命题并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把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交换得到其逆命题,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逆命题.【详解】命题“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逆命题为直角三角形有两角互余.已知:△ABC中,∠C=90°.求证:∠A+∠B=90°.证明:∵∠A+∠B+∠C=180°,而∠C=90°,∴∠A+∠B=90°,即∠A与∠B互余.【点睛】本题考查命题: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也考查了逆命题.87.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1)若x=3,则x2=9;(2)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1)首先找出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然后交换位置即可,如果是正确的命题就是真命题,如果是错误的命题就是假命题;(2)首先找出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然后交换位置即可,如果是正确的命题就是真命题,如果是错误的命题就是假命题;(3)首先找出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然后交换位置即可,如果是正确的命题就是真命题,如果是错误的命题就是假命题.【详解】(1)若x2=9,则x=3,是假命题;(2)如果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此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是假命题;(3)如果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是真命题.【点睛】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关键是掌握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88.如图,现有以下三个条件:①AB∥CD,②∠B=∠C,③∠E=∠F.请你以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构造命题.(1)你构造的是哪几个命题?(2)你构造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答案】(1)如果①②,那么③;如果①③,那么②;如果②③,那么①;(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分别以其中2句话为条件,第三句话为结论可写出3个命题,(2)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对3个命题分别进行证明,判断它们的真假.【详解】解:(1)由①②得到③;由①③得到②;由②③得到①,(2)∵AB∥CD,∴∠B=∠CDF,∵∠B=∠C,∴∠C=∠CDF,∴CE∥BF,∴∠E=∠F,所以由①②得到③为真命题;∵AB∥CD,∴∠B=∠CDF,∵∠E=∠F,∴CE∥BF,∴∠C=∠CDF,∴∠B=∠C,所以由①③得到②为真命题;∵∠E=∠F,∴CE∥BF,∴∠C=∠CDF,∵∠B=∠C,∴∠B=∠CDF,∴AB∥CD,所以由②③得到①为真命题.【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89.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等角的补角相等;(2)直角都相等;(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4)一个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锐角的余角;(5)等角对等边;(6)异号两数相加和为零.【答案】(1)见解析;(2) 见解析;(3) 见解析;(4) 见解析;(5) 见解析;(6) 见解析.【解析】【分析】分清每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然后把题设写在如果后面,把结论写在那么后面即可.【详解】(1)如果两个角为相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如果一些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些角都相等;(3)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4)如果两个角分别为一个锐角的补角和余角,那么补角大于余角;(5)在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条边相等;(6)如果两个数的符号相反,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90.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角的余角相等;(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答案】(1)见解析;(2) 见解析;(3) 见解析;(4) 见解析.【解析】【分析】先把每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分别得出其条件和结论即可.【详解】(1)该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2)该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所以命题的条件是同角的余角,结论是相等;(3)该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两条件直线平行于同一条件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结论是平行;(4)该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同旁内角不互补,那么两直线不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同旁内角不互补,结论是两直线不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掌握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1
……
2、问题探索 问当下题直图2线)A,B前与面C所D不发平现行的时式(子如都
不成立。这说明只有AB∥CD 时,前面的式子才能成立.
如果改变AB和CD的 位置关系,即直线AB 与CD不平行,那么你 刚才发现的结论
还成立吗?请同学们 动手画出图形,并用 量角器量一量各角的 大小,验证一下你的 A 结论.
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 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 “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 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角, 如 ∠1与 ∠6等,书上没有 定义.
E
A
41 32
B
C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6
D
F
∠1= ∠5, ∠ 2=∠6, ∠ 3=∠7, ∠4= ∠8;
∠2= ∠8, ∠3=∠5, ∠ 1=∠7, ∠4=∠6;
∠2+ ∠5=180°, ∠3+ ∠8=180°, ∠1+ ∠6=180°, ∠4+ ∠7=180°;
问题4
(1)具有相等关系的两个 角,有的是同位角,有的 是内错角,如∠1与 ∠5等
(都1是)同具位有角相; 等∠2关与系∠的8等 两都角是内有错怎角样。的还位有置一些关说 系回不∠呢答出7,名?)∠字(4的与请角∠甲,6组等如.同∠学1与 ((22))互具有补互的补两关角系又的有两个 怎角样,的有位的是置同关旁系内呢角?,如 (∠请2与乙∠组5同等都学是回同答旁)内角;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6、展示探究程和结论
合作小组代表上台全面展示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并关注学生叙述结论的语言是否准确.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四〉应用新知 巩固练习
1.现在你能解决奥运会道路建设的问题了吗?
2.如图1,填空:
①∵ ED∥AC(已知)
∴ ∠1=∠C( )
②∵ AB∥DF(已知)
∴ ∠3=∠( )
③∵ AC∥ED(已知)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图3,∠1+∠2=180º,∠3=108º,求∠4的度数.
首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入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第2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3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作业:
(1)看书P21—P23(补全书上留白,划出重点内容);
(2)书P25习题5.3第1—6题;
(3)探究题(选作)
如图1: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5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5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尽量不干预学生的讨论过程。但从成果分享来看,有些小组在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上仍显得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到位,或者问题的开放性程度不够。因此,我需要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深度,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最后,对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课后作业:布置与平行线性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几何直观:通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理解几何关系的能力,提高几何直观素养。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具体实例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证明,增强推理能力。
3.发展数学建模素养: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性质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铁路轨道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习题(含答案) (8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习题(含答案) (8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复习试题(含答案)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同角的余角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得性质、平行线得性质、余角得等于及全等三角形得性质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A.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合题意,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该选项是假命题,符合题意,C.同角的余角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合题意,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52.下列语句正确的个数是()①两个五次单项式的和是五次多项式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④延长射线AB,交直线CD于点P⑤若小明家在小丽家的南偏东35︒方向,则小丽家在小明家的北偏西35︒方向A.1 B.2 C.3 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性质、线段的定义以及性质、射线的定义、方位角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①两个五次单项式的和可能为零、五次单项式或五次多项式,错误;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③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错误;④延长射线AB,交直线CD于点P,正确;⑤若小明家在小丽家的南偏东35︒方向,则小丽家在小明家的北偏西35︒方向,正确;故语句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语句是否正确的问题,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性质、线段的定义以及性质、射线的定义、方位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3.为了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某学校初二(8)班举办了“乐知杯古诗词”大赛.现有小璟、小桦、小花三位同学进入了最后冠军的角逐.决赛共分为六轮,规定:每轮分别决出第1,2,3名(不并列),对应名次的得分都分别为a,b,c(a>b>c且a,b,c均为正整数);选手最后得分为各轮得分之和,得分最高者为冠军.下表是三位选手在每轮比赛中的部分得分情况,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璟可能有一轮比赛获得第二名B.小桦有三轮比赛获得第三名C.小花可能有一轮比赛获得第一名D.每轮比赛第一名得分a为5【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三人总得分共26+11+11=48,可得每一轮的得分a+b+c=8,再根据小桦的等分能够得出c=1,进而可得到第一二两轮的具体排名,然后在对a、b的值分情况讨论,然后再逐个排除即可求得a,b的值,从而求解即可【详解】解:∵三人总得分共26+11+11=48,∴每一轮的得分a+b+c=48÷6=8,则对于小桦来说,小桦剩余的第一、三、四轮的总分是11-8=3分,又∵a>b>c且a,b,c均为正整数,∴c≥1,∴小桦第一、三、四轮的得分均为1分,且c=1,∴小花第一、二、四轮的得分均为b,∵a+b+c=8,c=1,∴a+b =7,又∵a>b>c且a,b,c均为正整数,∴b=2时,a=5,或b=3时a=4,当b=2,a=5时,则小花剩余第三、五、六轮的总分是:11-2×3=5(分)结合小桦这几轮的得分情况可知,小花这三轮的得分分别是2,1,2,此时小璟这三轮的得分分别是5,5,5,则小璟六轮的具体得分分别是:5,1,5,5,5,5,共26分,符合题意当b=3,a=4时,则小花剩余第三、五、六轮的总分是:11-3×3=2(分)<3分,不符合综上所述,a=5,b=2,c=1,(D正确)小璟有五轮得第一名,一轮得第三名;(A错误)小桦有一轮得第一名,一轮得第二名,四轮得第三名;(B错误)小花有五轮得第二名,一轮得第三名(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问题,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考查了化归与转化思想,审清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54.容器中有A,B,C 3种粒子,若相同种类的两颗粒子发生碰撞,则变成一颗B粒子;不同种类的两颗粒子发生碰撞,会变成另外一种粒子.例如,一颗A粒子和一颗B粒子发生碰撞则变成一颗C粒子.现有A粒子10颗,B 粒子8颗,C粒子9颗,如果经过各种两两碰撞后,只剩1颗粒子.给出下列结论:①最后一颗粒子可能是A粒子②最后一颗粒子一定是C粒子③最后一颗粒子一定不是B粒子④以上都不正确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A.①B.②③C.③D.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将问题抽象为有理数的符号法则即可解决.【详解】解:③∵相同种类的两颗粒子发生碰撞,则变成一颗B 粒子;不同种类的两颗粒子发生碰撞,会变成另外一种粒子,∵设B 粒子为1,A 、C 粒子为-1,碰撞为乘法运算,∵()19811-⨯=-1,故最后一颗粒子一定不是B 粒子,∵③是正确的;①10颗A 粒子,8颗C 粒子,8颗B 粒子,同种粒子两两碰撞,得到13颗B 粒子,再所有B 粒子一一碰撞,得到一颗B 粒子,和剩下的1颗C 粒子碰撞,得到A 粒子,∵最后一颗粒子可能是A 粒子;∵①是正确的,②是错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符号法则,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5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①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同一平面内的直线a 、b 、c ,如果a ⊥b ,b ⊥c ,则a ⊥c ;③有一条公共边的角叫邻补角;④内错角相等;⑤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得到①为真命题,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到②为假命题,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判断③为假命题,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到④为假命题,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判断⑤为假命题.【详解】解:①“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是真命题;②同一平面内的直线a、b、c,如果a⊥b,b⊥c,则a∥c,则②为假命题;③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③为假命题;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则④为假命题;⑤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则⑤为假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是对平行线相交线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各知识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B.在三角形内部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D.点(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分类,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以及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逐一判断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在三角形内部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D.点(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原命题是假命题,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分类,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以及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上述概念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①如果|a|=|b|,那么a=b;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如果三条直线两两相交,那么可把一个平面最多分成6个部分;④不是对顶角的角可以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命题与定理的有关定义,对每一命题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①如果|a|=|b|,那么a=±b,所以此命题错误;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所以此命题错误;③如果三条直线两两相交,那么可把一个平面最多分成7个部分,所以此命题错误;④不是对顶角的角可以相等,此命题正确;所以命题中正确的有1个;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绝对值、平行线的性质等,解题时要熟悉有关的概念和性质.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则a2>b2B.若三条线段的长a、b、c满足a+b>c,则以a、b、c为边一定能组成三角形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D.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特例对A进行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分别对B、C、D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若a>b,则不一定有a2>b2,比如a=0,b=﹣1,故本选项错误;B、若三条线段的长a、b、c满足a+b>c,则以a、b、c为边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本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真假命题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关知识对命题进行分析判断.5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B.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不唯一C.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就是这组数据的方差的平方根D.已知a、b、c是Rt△ABC的三条边,则a2+b2=c2【答案】B【解析】【分析】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根据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或着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故错误;B、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不唯一,故正确;C、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是这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故此选项错误;D、已知a、b、c是Rt△ABC的三条边,当∠C=90°时,则a2+b2=c2,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真命题的定义,掌握定义,准确理解各事件的正确与否是解题的关键.60.下列语句是命题的个数()(1)延长线段AB,(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3)画线段AB的中点,(4)若|x|=2,则x=2,(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叫命题,据此回答.【详解】解:根据命题的概念,知:(1)延长线段AB,不是命题;(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是命题;(3)画线段AB的中点,不是命题;(4)若|x|=2,则x=2,是命题;(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是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定义,掌握命题的定义即可作答,比较简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试题(含答案) (6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试题(含答案)  (6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复习试题(含答案)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22==,那么a ba bB.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C.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据各个选项中的命题可以判断是否为真命题,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A.如果a2=b2,那么a=±b,故选项A中的命题是假命题;B.一个角的补角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角,故选项B中的命题是假命题;C.相等的两个角可能是对顶角,也可能是邻补角,还可能是度数相等的角,故选项C中的命题是假命题;D.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选项D中的命题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熟练掌握真假命题的定义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结论也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命题的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要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22.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A.延长线段AB到点CB.正数都大于负数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吗?D.作线段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的特点可知,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这个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而不做判断的句子肯定不是命题.【详解】A.延长线段AB到点C不是判断句,没有做出判断,不是命题;B.正数都大于负数,是命题;C.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吗?不是判断句,没有做出判断,不是命题;D.作线段AB∥CD不是判断句,没有做出判断,不是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比较简单.23.观察下列命题:(1)如果a<0,b>0,那么a+b<0;(2)直角都相等;(3)同角的补角相等;(4)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角的性质、补角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1)如果a<0,b>0,那么a+b<0当a=-1,b=2时错误,为假命题;(2)直角都相等,正确,为真命题;(3)同角的补角相等,正确,为真命题;(4)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故错误,为假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等式的性质、直角的性质、补角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24.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B.如果x2=y2,那么x=y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这个三角形的任一内角D.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进行分析即可.【详解】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选项A错误;如果x2=y2,那么x=y或x=-y,选项B错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不相邻的任一内角,选项C错误;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等.2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为()A.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B.若a2=b2,则a =bC.若x=y,则|x|=|y| D.同角的补角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式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等知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是真命题;B、若a2=b2,则a=b或a=﹣b,是假命题;C、若x=y,则|x|=|y|,是真命题;D、同角的补角相等,是真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2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①同旁内角互补;②互补的角是邻补角;③平方根、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0和1;|﹣2|互为相反数;⑤45;⑥如果a∥b,a⊥c.那么b⊥c.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互补的定义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立方根的性质以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等性质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①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不合题意;②互补的角是邻补角,是假命题,不合题意;③平方根、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0和1,是真命题,故此选项正确;2和﹣|﹣2|=﹣2两数相等,故此选项错误;⑤45,正确,符合题意;⑥如果a∥b,a⊥c.那么b⊥c,故此选项正确.故正确的有3个.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27.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①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2进行判断;根据补角的定义对3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④进行判断【详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①是假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是假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③是假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是真命题,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命题与定理28.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三角形的外角就是边与内角在同一直线上的角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C.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D.三角形不共顶点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以及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A、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命题与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以及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2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②如果5323x x --=,那么x=4;③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④如果x 2>0,那么x>0;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所以命题为真命题;②当x=4时,5122x -=-,而3133x -=-,所以命题为假命题; ③若一个角是20°,另一个角是45°,而它的和为65°还是锐角;所以命题为假命题;④当x=-2时,x 2=4>0,而x 2=-<0,所以命题为假命题;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30.已知:ABC ∆中,AB AC =,求证:90O B ∠<,下面写出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180O A B C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 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90O B ∠<,③假设在ABC ∆中,90O B ∠≥,④由AB AC =,得90O B C ∠=∠≥,即180O B C ∠+∠≥.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A .③④②①B .③④①②C .①②③④D .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假设、合情推理、导出矛盾、结论”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题目中“已知:△ABC 中,AB=AC ,求证:∠B <90°”,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过程中的四个推理步骤:应该为:(1)假设∠B ≥90°,(2)那么,由AB=AC ,得∠B=∠C ≥90°,即∠B+∠C ≥180°,(3)所以∠A+∠B+∠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4)因此假设不成立.∴∠B<90°,原题正确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弄清反证法的证明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形示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验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比如,铁轨或者教室的黑板边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Biblioteka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部分“5.3.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在平面内没有任何其他直线与这两条直线同时相交,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学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举例解释: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讨论直线是否平行,不同平面内的直线是否有平行的可能性。
-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学生需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些判定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第5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辅助线模型

人教版数学第5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辅助线模型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以及四大模型汇总第一部分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l: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3,则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二部分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三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模型一“铅笔”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内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 60°;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模型二“猪蹄”模型(M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内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结论2:若∠P=∠AEP+∠CFP,则AB∥CD.模型三“臭脚”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外部“臭脚”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或∠P=∠CFP-∠AEP;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模型四“骨折”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外部“骨折”模型结论1:若AB∥CD,则∠P=∠CFP-∠AEP或∠P=∠AEP-∠CFP;结论2:若∠P=∠CFP-∠AEP或∠P=∠AEP-∠CFP,则AB∥CD.第四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证明(1)已知AE // CF ,求证∠P +∠AEP +∠PFC = 360°.(2)已知∠P=∠AEP+∠CFP,求证AE∥CF.(3)已知AE∥CF,求证∠P=∠AEP-∠CFP.(4)已知∠P= ∠CFP -∠AEP,求证AE //CF.第五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的应用案例1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l+∠2+∠3= .2如图,AB∥CD,且∠A=25°,∠C=45°,则∠E的度数是.3如图,已知AB∥DE,∠ABC=80°,∠CDE =140°,则∠BCD= .4如图,射线AC∥BD,∠A= 70°,∠B= 40°,则∠P= .5如图所示,AB ∥CD ,∠E =37°,∠C = 20°,则∠EAB 的度数为 .6 如图,AB ∥CD ,∠B =30°,∠O =∠C .则∠C = .7如图,已知AB ∥DE ,BF 、 DF 分别平分∠ABC 、∠CDE ,求∠C 、 ∠F 的关系.8如图,已知AB ∥DE ,∠FBC =n 1∠ABF ,∠FDC =n1∠FDE . (1)若n =2,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 (2)若n =3,试探宄∠C 、∠F 的关系;(3)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用含n 的等式表示).9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求证:∠E = 2 (∠A +∠C ) .10如图,己知AB∥DE,BF、DF分别平分∠ABC、∠CDE,求∠C、∠F的关系.11如图,∠3==∠1+∠2,求证:∠A+∠B+∠C+∠D= 180°.12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E,AE⊥DE,∠l+∠2= 90°,M、N分别是BA、CD的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则∠F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45°D. 150°133如图,直线AB∥CD,∠EF A= 30°,∠FGH= 90°,∠HMN=30°,∠CNP= 50°,则∠GHM= .14如图,直线AB∥CD,∠EFG =100°,∠FGH =140°,则∠AEF+ ∠CHG= .15 已知∠B =25°,∠BCD=45°,∠CDE =30°,∠E=l0°,求证:AB∥EF.16已知AB∥EF,求∠l-∠2+∠3+∠4的度数.17如图(l ),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B 1、∠B 2…∠B n -1之间的 关系.(2)如图(2),己知MA 1∥NA 4,探索∠A 1、∠A 2、∠A 3、∠A 4,∠B 1、∠B 2之间的关系. (3)如图(3),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直线AB ∥CD 平行,求∠1+∠2+∠3+∠4+∠5+∠6.18如图1,直线AB ∥CD ,P 是截线MN 上的一点,MN 与CD 、AB 分别交于E 、F . (1) 若∠EFB =55°,∠EDP = 30°,求∠MPD 的度数;(2) 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CPD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其范围;(3) 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CDP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的值足否定值,请在图2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第六部分 平行线的四大模型实战演练1.如图,AB // CD // EF , EH ⊥CD 于H ,则∠BAC +∠ACE +∠CEH 等于( ).A . 180°B . 270°C . 360°D . 450° 2 若AB ∥CD ,∠CDF =32∠CDE ,∠ABF =32∠ABE ,则∠E :∠F =( ).A .2:1B .3:1C .4:3D .3:23.如图3,己知AE ∥BD ,∠1=130°,∠2=30°,则∠C = .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C =115°,∠A = 25°,则∠E = .5. 6. 7.8.如阁所示,AB∥CD,∠l=l l0°,∠2=120°,则∠α= .9.如图所示,AB∥DF,∠D =116°,∠DCB=93°,则∠B= .10.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 =60°,则∠3的度数为 .11.如图,AB∥CD,EP⊥FP, 已知∠1=30°,∠2=20°.则∠F的度数为.9.如图,若AB∥CD,∠BEF=70°,求∠B+∠F+∠C的度数.10.已知,直线AB∥CD.(1)如图l,∠A、∠C、∠AEC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AEF、∠EFC、∠FCD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F、∠G、∠H、∠O、∠C之间的关是.第七部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EF,点C是直线AB上一点,点D是直线AB外一点,若∠BCD =95°,∠CDE=25°,则∠DEF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A.30°B.25°C.20°D.15°3.如图,AE∥BF,∠1=110°,∠2=130°,求∠3的度数为()4.如图,∠B+∠C=180°,∠A=50°,∠D=40°,则∠AED=.5.如图,如果∠C=70°,∠B=135°,∠D=110°,那么∠1+∠2=6.如图,AB∥CD,求∠1+∠2+∠3+∠4=7.如图,AB∥CD,试找出∠B、∠C、∠BE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8.如图,三角形ABC中,点E为BC上一点(1)作图:过点E作EM∥AC交AB于M,过点E作EN∥AB交AC于N;(2)求∠A+∠B+∠C的度数,写出推理过程.9.如图,AB∥CD,BE平分∠ABF,DE平分∠CDF,∠BFD=120°,求∠BED.10.如图,AC∥BD.(1)作图,过点B作BM∥AP交AC于M;(2)求证:∠PBD﹣∠P AC=∠P.11.如图,AB∥CD,∠B=∠C,求证:BE∥CF.12.如图①,木杆EB与FC平行,木杆的两端B,C用一橡皮筋连接,现将图①中的橡皮筋拉成下列各图②③的形状,请问∠A、∠B、∠C之间的数量关系?。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3.1 平行线的性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3.1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一.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平行的判定1.如图,CE平分∠BCD,DE平分∠ADC,当∠CED=______°时,AD∥BC.2.如图,已知∠EAC=90∘,∠1+∠2=90,∠1=∠3,∠2=∠4.则DE与BC______(填位置关系)3.如图,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连接BE,DE,若∠ABE=40°,∠CDE=60°,当∠BED的度数为______度时,AB∥CD.4.已知:如图EF⊥AB于点O,FG交CD于点P,当∠1=30°时,当∠EFG的度数为______度时,AB∥CD5.如图,已知直线c和a、b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c上运动.若P点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探究:当∠1、∠2和∠3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2=______时,a∥b.二.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1.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a∥b,∠1=60°,则∠2的度数是()2.如图,AB∥CD,AC∥BD,∠1=28°,则∠2的度数为______°.3.如图,已知AB∥CD,GM∥HN, GM平分∠EGB,若∠MGB=40°.则∠NHD=______°4.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7°,则∠2的度数是()三.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1.如图,l1∥l2,∠1=110∘,则∠2的度数是()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AG平分∠BAE交CD于点G,∠2=30°,则∠1=______度3.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点C在FD的延长线上,且AB∥FC,则∠CBD的度数为()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BAC=∠ADE=90°,∠B=60°,∠EAD=45°,若AE∥BC,则∠CAD=______度四.平行线的性质--同旁内角1.如图,a∥b,直线c与a,b相交,∠1=120∘,则∠2=______°2.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则∠1+∠2=______度3.如图,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ABE=30°,∠DAC=45°,若DA∥BC,则∠EBC=______度.五.平行线的性质综合--角度计算1.如图,AB∥CD∥EF,若∠A=30°,∠AFC=15°,则∠C=______°2.如图,直线AB∥CD//EF.若CF平分∠ECD,且满足CF∥BE,∠ECD=8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度.3.如图,AB∥CD∥GH,EG平分∠BEF,FG平分∠EFD,则图中∠EGF=______°.4.如图,AC∥BD,∠A=60°,∠C=62°,则∠2=______°,∠3=______°,∠1=______°5.已知:如图,点C在∠AOB的一边OA上,过点C的直线DE∥OB,CF平分∠ACD,CG⊥CF于点C.若∠O=40°,则∠ECF的度数为______度;∠OCG=______度.六.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找相等的角1.如图,AB∥EF,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除∠1外)共有()2.如图,EG∥BC,CD交EG于点F,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______个.3.如图,AB∥EF∥CD,GH∥PN,MN∥HK,则图中与∠CHM相等的角(∠CHM 除外)共有()4.如图,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______个七.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拐弯问题1.如图,安装某管道,需经过两次拐弯,若要求拐弯后的管道与拐弯前的管道平行,第一次拐弯处的∠B=142°,那么第二次拐弯处的∠C=______°.2.某学生上学路线如图所示,他总共拐了三次弯,最后行车路线与开始的路线相互平行,已知第一次转过的角度,第三次转过的角度,则第二次拐弯角(∠C)的度数是()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经过两次转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保持平行,如果第一次转过的角度为α,第二次转过的角度为β,则β等于()4.如图,某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第一次向左拐弯15度行驶一段后,第二次向左拐弯13度,再次行驶一段后,那么第三次要向______拐弯______度,则行驶方向与原来行驶方向相同.八.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折叠问题1.将长方形纸片ABCD 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EF,折痕与AD边交于点E,与BC边交于点F;将长方形ABFE与长方形EFCD分别沿折痕MN 和PQ折叠,使点A、点D都与点F重合,展开纸片,若∠AMN=60°,则∠MFP=______°.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折痕为EF,BC的对应边B′C′与CD交于点P,若∠AEB′=32°,则∠C′FC的度数为______°.3.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DBC=56°,则∠1=______°.4.如图,把一张对面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那样,EF是折痕,若∠EFB =32°,则下列结论中:①∠C′EF=32°,②∠AEC=116°,③∠BGE=64°,④∠BFD=116°,正确的有______.(按从小到大的序号填写)九.平行线的性质综合--三角板问题1.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30∘,则∠2的大小是( )2.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30∘,则∠2的大小是( )3.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35∘,则∠2的大小是( )4.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AB//EF,已知∠1=55∘,则∠2的度数是______度.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在EF上,BC∥EF,则∠ACE的度数为______度.6.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在DE上,BC∥DE,则∠ACE的度数为______度.十.平行线的性质综合--铅笔型1.判断:如图,AB∥CD,∠A+∠E+∠C=180°.______(填“对”或“错”)2.小芳给自己家的小狗乐乐做了一个小木屋,其侧面如图所示.AE//CF,若她已测出∠A=135°,∠C=125°,由于受条件影响,屋顶的∠B的度数无法测出.哥哥看到后说,不用测量,他能算出∠B=______°3.如图,l//m,∠1=115∘,∠2=95∘,则∠3=______°.4.如图,已知AB∥CF,CF∥DE,∠1=120°,∠2=105°,则∠3=______°.5.如图,直线a∥b,射线DF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2=______°.十一.平行线的性质综合--锯齿型1.如图,直线AB∥CD,∠1=25∘,∠F=90∘,则∠2的度数为( ).2.如图,已知直线m∥n,∠1=36°,∠2=90°,则∠3的度数为( )3.如图,在△ABC中,∠ABC=90°,直线l1,l2,l3分别经过△ABC的顶点A,B,C,且l1∥l2∥l3,若∠1=40°,则∠2的度数为( )4.如图所示,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ED=80∘,则∠BFD的度数为______°.5.如图所示,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FD=35∘,那么∠BED的度数为______度.十二.平行线的性质综合--牛角型1.如图,直线AB∥EF,点C是直线AB上一点,点D是直线AB外一点,若∠DEF=120∘,∠CDE=25∘,则∠BCD的度数是()2.如图,AB//CD,∠B=160°,∠D=120°,则∠E=______°.3.如图,AB//DE,∠ABC=60∘,∠CDE=150∘,则∠BCD=______°.4.如图所示,AB//CD//EF,若∠ABC=50°,∠BCE=20°,则∠CEF=______°.5.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14°,CE、CF是∠ACB 的三等分线,则∠EFC=______°.十三.平行线的性质综合--锄头型1.如图,直线AB//CD,∠B=50∘,∠C=40∘,则∠E等于______度.2.如图,已如AB//CD,若∠A=25∘,∠E=40∘,则∠C=______度.3.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EAB=110∘,∠C=60∘,点D在GH上,则∠BDC的度数为______度.4.如图,BC//DE,若∠A=35∘,∠C=24∘,则∠E等于______度.5.如图,a//b,c⊥d,∠1=25∘,则∠2=______度.十四.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模型综合1.如图所示,AB∥CD,∠C=125∘,∠E=80∘,则∠A=______°.2.如图,AB//CD,∠P=90∘,∠C=140°,则∠A+∠E的度数为( )3.如图,正五边形ABCD中,11∥12,∠1-∠2的度数为______°(提示: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4.如图,直线m∥n,AB⊥BC,∠1=35°,∠2=62°,则∠BCD的度数为( )5.如图所示,已知 FC∥AB∥DE,∠α:∠D:∠B=2:3:4,则∠B=______度.6.如图,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E=30°,则∠F=______°十五.平行线的性质综合--几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如图所示,AB∥CD,且点E在射线AB与CD之间,则∠A+∠C______∠AEC (填大于、小于、等于)2.如图,AB∥CD,点E在AB与CD的上方,则∠1+∠2-∠E=______°.3.如图,直线m∥n,则∠1、∠2、∠3、∠4间的数量关系是( )十六.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反射问题1.如图,两条平行光线射向平面镜面后被反射,其中一条光线AB反射后的光线是BC,此时∠1=∠2=46°,另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EF与镜面的夹角∠3的度数为( )2.根据光反射定律,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与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同,如图,已知∠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36°,在OB 上有一个点E,从点E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点D反射后,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CDE的度数是( )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60°,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平行于α,则∠1的度数为( )4.如图,两平面镜OA,OB的夹角为∠O,入射光线CD平行于OB入射到镜面OA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F恰好平行于OA,则∠O的度数为______度.5.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38°,则∠2=______°,∠5=______°十七.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角度计算1.如图,已知:AD⊥BC于D,EF⊥BC于F,∠3=∠E=45°,则∠1=______°.2.如图,已知∠1=∠2,∠B=40°,则∠3=______度.3.如图,已知∠1=∠2=∠3=62°,则∠4=()4.如图,∠1=∠2=30°,∠A=60°,则∠ADB=______度.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 D,E,F三点分别在AB,AC,BC上,过点D的直线与线段EF的交点为点M,已知2∠1-∠2=150°,2∠2-∠1=30°,∠DEF=∠EFC,∠C =50°,则∠3=______°.6.如图,∠ABC=∠ACB=70°,且∠EAC=2∠ABC,AD平分∠EAC,BD平分∠ABC.则∠ADB=______°.。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说课活动。

我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我从以下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这三个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很重要,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中设计的“思考”“探究”等活动,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智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深入和解决向学生渗透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突破关键:通过观察电脑演示、度量等方法,让学生自己确认平行线的性质公理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并通过讲解及练习解决平行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1、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可采取引导发现法、讨论式、启发探索、主体互动相结合的教法。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试题(含答案) (7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试题(含答案)  (7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复习试题(含答案)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答案】是真命题,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如图, AB ∥CD ,EM 平分∠AEF ,FN 平分∠DFE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EF =∠DFE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111,222AEF DFE ∠=∠∠=∠,则∠1=∠2,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判断 EM ∥FN ,于是可判断“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试题解析: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证明如下:如图, AB ∥CD ,EM 平分∠AEF ,FN 平分∠DFE ,∵AB ∥CD ,∴∠AEF =∠DFE ,∵EM 平分∠AEF ,FN 平分∠DFE ,111,222AEF DFE ∴∠=∠∠=∠, ∴∠1=∠2, ∴EM ∥FN ,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5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1)等角的补角相等;(2)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将一个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后,“如果”后面的是题设,“那么”后面的是结论.找出题设和结论即可.试题解析:()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真命题. ()2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真命题.()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内错角.假命题.53.如图,BD 平分∠ABC ,若∠BCD =70°,∠ABD =55°.求证:CD ∠AB .【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BD 平分ABC ∠,可得2ABC ABD ∠=∠,由此可求出ABC ∠; 已知道ABC ∠和BCD ∠,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此题.试题解析:∵BD 平分ABC ∠,55ABD ∠=︒,2110.ABC ABD ∴∠=∠=︒又70BCD ∠=︒,180ABC BCD ∴∠+∠=,∴CD ∥AB.5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是假命题的举出反例.①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②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③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反例可判断①②为假命题;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判断③为真命题.试题解析:①假命题.反例为:30与40的和为70;②假命题.反例为:120的补角为60;③真命题.55.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同角的补角相等;(3)两个锐角互余.【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将一个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后,“如果”后面的是题设,“那么”后面的是结论.试题解析:(1)如果在平面上有两个点,那么过这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题设:在平面上有两个点;结论:过这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有两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余.题设:有两个角是锐角;结论:这两个角互余.56.已知a,b,c是同一平面内的3条直线,给出下面6个论断:a∥b,b∥c,a∥c,a⊥b,b⊥c,a⊥c.请从中选取3个论断(其中2个作为题设,1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举例如下:若a∥b,b∥c,那么a∥c.(举出3个即可得满分)【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找出符合要求的正确的命题即可.试题解析:①若a∥c,b∥c,则a∥b;②若a∥b,a∥c,则b∥c;③若a⊥b,b⊥c,则a∥c;④若a⊥c,b⊥c,则a∥b;⑤若a⊥b,a⊥c,则b∥c;⑥若a∥b,a⊥c,则b⊥c等(答案不唯一).57.如图,已知AD∥CB,∠1=∠2,∠BAE=∠DCF.试说明:(1)AE∥CF;(2)AB∥CD.【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就已知条件当中的边角关系,找出符合平行判定的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判定平行的条件,进行有逻辑的推理和论证,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试题解析:(1)∵AD∥CB(已知)∴∠1=∠AE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已知)∴∠AEB= ∠2(等量代换)∴AE∥C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三角形ABE的内角和是180º∴∠B+∠BAE+∠AEB=180º又∵∠AEB= ∠2(已证)∠BAE=∠DCF(已知)∴∠B+∠2+∠DCF=180º即∠B+∠BCD=180º∴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8.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真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命题是不是一个真命题?试举例说明.【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后变为其逆命题,然后判断命题的真假即可.试题解析:如果我们把一个真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命题不一定是一个真命题,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为假命题.59. 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已知:如图,AB ∥CD ,EF 与AB 、CD 分别交于M ,H ,MN 平分∠BMH ,GH 平分∠CHM .求证:MN ∥GH .证明:∵MN 平分∠BMH ,GH 平分∠CHM .111222BMH CHM ∴∠=∠∠=∠,, ∵AB ∥CD ,BMH CHM ∴∠=∠,∴∠1=∠2,∴MN ∥GH .点睛: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B=AD;④∠A=∠C;⑤AD=BC.以上面论断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再从余下的论断中选一个作为结论,并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真命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试题解析:正确的命题例如:(1)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BC∥AD,那么∠A=∠C.(2)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BC∥AD,那么AD=BC(3)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D∥BC,∠A=∠C,那么AB∥D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习题(含答案) (8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习题(含答案) (8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复习试题(含答案)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同旁内角互补③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④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算术平方根以及平方根的概念逐一分析判断即可.【详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①是假命题;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②是假命题;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③是真命题;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④是假命题;综上,只有③是真命题,①②④是假命题,假命题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42.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90︒”时,应先假设( )A .有一个内角小于90︒B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90︒C .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90︒D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90︒【答案】D【解析】【分析】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90°的反面是每一个内角都小于90°,据此即可假设.【详解】解: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90︒”时,应先假设:每一个内角都小于90°.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43.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方程329x y +=的非负整数解只有13x y ==,;②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③如果1122A B 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④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⑤如果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可对①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对②进行判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对③进行判断;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对④进行判断;根据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对⑤进行判断.【详解】解:①二元一次方程329x y +=的非负整数解是x=3,y=0或x=1,y=3,原来的说法错误;②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原来的说法错误;③如果3672=72A B C ∠=︒∠=︒∠︒,,,那么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④各边都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故错误.⑤如果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正多边形的定义及钝角三角形的定义等知识,难度不大.4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对顶角互补C.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的图像D.如果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那么点P在直线y x上.【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对A、C进行判断;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根据直角坐标系下点坐标特点对D进行判断.【详解】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A是假命题;B.对顶角相等,故B是假命题;C.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C是假命题;=-的图像上,D.如果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那么点P在直线y x故D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利用了平行线性质、对顶角性质、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特点等知识点.45.小宇设计了一个随机碰撞模拟器:在模拟器中有A,B,C三种型号的小球,它们随机运动,当两个小球相遇时会发生碰撞(不考虑多个小球相撞的情况).若相同型号的两个小球发生碰撞,会变成一个C型小球;若不同型号的两个小球发生碰撞,则会变成另外一种型号的小球,例如,一个A型小球和一个C型小球发生碰撞,会变成一个B型小球.现在模拟器中有A型小球12个,B 型小球9个,C型小球10个,如果经过各种两两碰撞后,最后只剩一个小球.以下说法:①最后剩下的小球可能是A型小球;②最后剩下的小球一定是B型小球;③最后剩下的小球一定不是C型小球.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B.②③C.③D.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假设剩下的是A、B、C型小球,分别讨论,列举结果,进行排除即得.【详解】(1)最后剩下的小球可能是A型小球.理由如下:12个A型小球两两碰撞,形成6个C型小球;9个B型小球中8个两两碰撞,形成4个C型小球;所有的20个C型小球两两碰撞剩下一个C型小球;这个C型小球和剩下的B 型小球碰撞形成A型小球,故①正确;(2)最后剩下的小球可能是B型小球.理由如下:12个A型小球中的9个与9个B型小球两两碰撞,形成9个C型小球;剩下的3个A型小球中的2个碰撞形成1个C型小球,所有的20个C型小球两两碰撞,最后剩下一个C 型小球;这个C型小球与剩下的1个A型小球碰撞形成B型小球,故②错误;(3)最后剩下的小球一定不是C型小球.理由如下:A、B、C三种小球每一次碰撞有以下6种可能的情况:A与A碰撞,会产生一个C型小球,减少两个A型小球(C多一个,A、B共减少两个);B与B碰撞,会产生一个C型小球,减少两个B型小球(C多一个,A、B 共减少两个);C与C碰撞,会产生一个C型小球,减少一个C型小球(C减少一个,A、B总数不变);A与B碰撞,会产生一个C型小球,减少一个A型小球和一个B型小球(C 多一个,A、B共减少两个);A与C碰撞,会产生一个B型小球,减少一个A型小球和一个C型小球(C 少一个,A、B总数不变);B与C碰撞,会产生一个A型小球,减少一个B型小球和一个C型小球(C 少一个,A、B总数不变);如上可得出规律:1.从C型小球的角度看:每碰撞一次,C型小球的数量增多一个或少一个,题目中共有31个小球,经过30次碰撞剩下一个小球,整个过程变化了偶数次,C的变化即为偶数次,因为最初C型小球有10个,则剩余的C型小球必定是偶数个,不可能为1个,所以最后剩下的不可能是C型.2.从A、B型小球的角度看:每次碰撞后,A、B型小球总数或者不变、或者减少两个、题目中A、B型小球之和为21个,无论碰撞多少次,A、B型小球都没了是不可能的.故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逻辑推理及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关键假设出现的情况,逆向推导出各个情况,注意思路严谨,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同旁内角互补C.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这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D.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垂线段的性质、实数与数轴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错误;C. 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这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的长度,错误;D.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真假的问题,掌握平行的性质、垂线段的性质、实数与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①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②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④平面内三点确定一个圆;⑤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对②进行判断;根据圆周角定理对③进行判断;根据确定圆的条件对④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对⑤进行判断.【详解】①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错误;②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正确;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错误;④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错误;⑤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故正确的命题有2个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真假的问题,掌握垂径定理的推论、切线的判定定理、圆周角定理、确定圆的条件、三角形外心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A .方程2x ax =的根为x a =B .调查磁器口古镇每天的游客量应采用抽样调查C .八边形的外角和是360D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抽样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A 、方程2x ax =的根为12,0x a x ==,故A 是假命题; B 、调查磁器口古镇每天的游客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B 是真命题; C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C 是真命题;D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 是真命题;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抽样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49.下面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 )A .对顶角相等B .邻补角互补C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先分别写出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利用对顶角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矩形的判断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详解】解:A.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B.邻补角互补的逆命题为互补的角为邻补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矩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D.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逆命题为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掌握举出反例法是判断命题的真假的重要方法.50.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垂线段最短B.两条直线相交,若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垂直的定义、对顶角的概念、平行公理判断即可.【详解】A、垂线段最短,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两条直线相交,若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C、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习题(含答案) (8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习题(含答案) (8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命题、定理、证明复习试题(含答案)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的条件是______,结论是______.【答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的组成,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如果”后面的是条件,“那么”后面的是结论,就可以得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详解】解:把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即“如果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那么和为零”,条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论:和为零.【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点,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形式,了解“如果”后面的是条件,“那么”后面的是结论是解题的关键.92.下列命题中: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带根号的都是无理数;④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其中为假命题的是_____(只填序号).【答案】③【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公理及推理、无理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②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③2,是有理数,故错误,是假命题;④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正确,是真命题.故答案是:③.【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公理及推理、无理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等知识.93.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同角的余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析】【分析】根据“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94.命题“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逆命题是一个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答案】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假.【解析】【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命题“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条件是“等边三角形”,结论是“有一个角等于60°”,故其逆命题: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判断真假.【详解】解:逆命题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此命题为假命题,故答案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互逆命题,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三、解答题95.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两个整数的积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答案】见详解【解析】【分析】首先假设这两个整数都是奇数,其中一个奇数为2n+1,另一个奇数为2p+1,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出(2n+1)(2p+1)=2(2np+n+p)+l,进而得出矛盾,则原命题正确.【详解】证明:假设这两个整数都是奇数,其中一个奇数为2n+1,另一个奇数为2p+1,(n、p为整数),则(2n+1)(2p+1)=2(2np+n+p)+l,∵无论n、p取何值,2(2np+n+p)+1都是奇数,这与已知中两个奇数的乘积为偶数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这两个整数中至少一个是偶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的证明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数的奇偶性,熟练掌握反证法证明步骤是解题关键.96.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和历史,每位老师教两门课程.化学老师和数学老师住在一起;甲老师最年轻;数学老师和丙老师爱下象棋;物理老师比生物老师年长,比乙老师年轻三人中最年长的老师住的地方比其他两位老师远.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两门课程?【答案】甲老师教数学和生物,乙老师教语文和历史,丙老师教物理和化学.【解析】【分析】由题意得乙老师最年长,丙老师次之,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可推出:乙老师最年长,丙老师次之;从而可推出:甲老师教数学和生物,乙老师教语文和历史,丙老师教物理和化学.【点睛】本题考查了文字类的判断题,理清题目的关系进行比较是解题的关键.97.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通过抽签决定出赛顺序,在未公布顺序前每人都对出赛顺序进行了猜测.甲猜:乙第三,丙第五;乙猜:戊第四,丁第五;丙猜:甲第一,戊第四;丁猜:丙第一,乙第二;戊猜:甲第三,丁第四.老师说每人的出赛顺序都至少被一人所猜中,则出赛顺序中,第一是_____,第三是_____,第五是_____.【答案】丙甲丁【解析】【分析】为清楚起见,将各人猜测的情况列成表格,从表格中就不难确定乙或戊的名次,以此为突破口,就很容易确定五名同学的出赛顺序.【详解】解将五人所猜测的出赛顺序列成表格如下:由于老师说,每人的出赛顺序都至少被一人所猜中,而从表中看到,猜第二出赛的只有一人猜乙,因此,乙第二出赛必定无疑.乙既然第二就不可能第三,所以甲第三出赛;甲既然第三就不可能第一,所以丙第一出赛;丙既然第一出赛就不可能第五,所以丁第五出赛;丁既然第五就不可能第四,所以戊第四出赛. ∴出赛顺序中,第一是丙,第三是甲,第五是丁. 故答案为:丙;甲;丁.【点睛】本题考查推理能力,关键是以乙为突破口,从表中看出乙必定第四出赛,以乙为突破口,类似地推理,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98.如图,现有以下3个论断://BD EC ;D C ∠=∠;A F ∠=∠.(1)请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组成命题,你能组成哪几个命题?(2)你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请你选择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分别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第三个作为结论依次交换写出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1)题的3个命题进行证明即可判断其真假.【详解】解:(1)由//BD EC ,D C ∠=∠,得到A F ∠=∠; 由//BD EC ,A F ∠=∠,得到D C ∠=∠; 由A F ∠=∠,D C ∠=∠,得到//BD EC ; 故能组成3个命题.(2)由//BD EC ,D C ∠=∠,得到A F ∠=∠,是真命题.理由如下://BD EC ,ABD C ∴∠=∠. D C ∠=∠,∴ABD D ∠=∠, //AC DF ∴,A F ∴∠=∠.由//BD EC ,A F ∠=∠,得到D C ∠=∠,是真命题.理由如下://BD EC ,ABD C ∴∠=∠. A F ∠=∠,//AC DF ∴,,D ABD ∴∠=∠D C ∴∠=∠.由A F ∠=∠,D C ∠=∠,得到//BD EC ,是真命题.理由如下: ∵A F ∠=∠,//AC DF ∴,D ABD ∴∠=∠.D C ∠=∠,ABD C ∴∠=∠,//BD EC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9.如图,从①12∠=∠,②C D ∠=∠,③A F ∠=∠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可以组成3个命题.(1)这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2)选择一个真命题,并且证明.(要求写出每一步的依据)【答案】(1)3;(2)(答案不唯一)选①②为条件,③为结论,证明见解析【解析】 【分析】(1)先得出所有的情况,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选①②为条件,③为结论,如图所示.易得32∠=∠,则DB ∥EC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可得4C ∠=∠,于是有DF ∥AC ,进而可得结论.【详解】解:(1)由①②,得③;由①③,得②;由②③,得①;均为真命题,故答案为3;(2)(答案不唯一)选①②为条件,③为结论,如图所示:∠=∠(对顶角相等),∠=∠(已知),1312∴∠=∠(等量代换),3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 E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4∠=∠(已知),∵C D∴∠=∠(等量代换),4CDF 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F【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100.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答案】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即可写出其逆命题;(2)通过HL证得Rt△BCD≌Rt△CBE得到∠ABC=∠ACB,则等角对等边: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详解】逆命题是: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且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BD△AC,CE△AB.△△BDC=△CEB=90°,又△BD=CE,BC=CB,△Rt△BCD△Rt△CBE(H.L.),△△BCD=△CBE,△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逆命题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发表时间:2017-08-31T11:24:01.60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作者:梁玉芝周明珠[导读]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梁玉芝点评人: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周明珠课标要求及分析:《5.3.1平行线的性质》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7—9年级)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性质2.相交线与平行线(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它有两项内容。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掌握。

学习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过程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探索、证明,学习水平为探索、运用,学习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教材分析:《5.3.1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小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因此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理论基础,由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优势: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善于表现自己敢于大胆地发表见解,并且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再加之刚学完平行线的判定,都为顺利进行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劣势:这个年龄辨析能力不强,导致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弄混淆,再有几何证明步骤的规范书写存在很大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5
6 7 8 F
E 1 2 3
B
C
4
D
∠1=∠3、∠2=∠4、∠5=∠7、∠6=∠8
∠2+∠3=180°、∠6+∠7=180°
小结
两直线平行
性质
判定
请注意:

1.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
角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1.由————得到———————的 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 用途:证平行
练习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①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
×
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性质。
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平行线的性质。
×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已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结论
判定
两直线平行
性质
已知
结论
巩固练习
1、如图: ∵∠1=∠2( 已知 ∴AD∥ BC ) B
A
1
2
D C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
∴∠BCD+ ∠D =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如图,已知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 ∠ADE=60°,∠B=60°,∠AED=80°. ①DE、BC平行吗?为什么? ②∠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两直线平行
2 4 180 (2与4互补)
b
a//b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同 位 角
内 错 角 同旁 内角 a
图形 1
2 c 3 2 c 4 2 c
已知 a//b
结果
1 2
结论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b
a
b
a
a//b
3 2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①已知直线a,画直线b,使b∥a, ②任画截线c,使它与a、 b都相交,则图中∠1与 ∠2是什么角?它们的大小 有什么关系? ③旋转截线c,同位角∠1与 ∠2的大小关系又如何?
探索新知
c
117 82 ° °° 58 1 2 117 82 58 ° °
b a
∠1=∠2
通过上面的实验测量,可以得到性质1(公理): 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D E C
解:∵∠ADE=60°,∠B=60° B ∴∠ADE=∠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E∥BC ∴∠C=∠A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AED=80°(已知) ∴∠C=80° (等量代换)
思考题
如图,如果AB∥CD, 那么 (至少填三种) 从同位角的角度考虑 从内错角的角度考虑 ∠2=∠7、∠3=∠6 从同旁内角的角度考虑
练习1、一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骑车,两 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 条路互相平行),若测得第一次拐弯的∠B是 142°,则第二次拐弯的∠C应是多少度才合理? 为什么? 解∵AB∥CD (已知)
C
D
A ∴∠B=∠C 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142(已知) ° (等量代换) ∴∠C=∠B=142°
困惑:反过来说也对吗?
1、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反过来,如果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 两个数和为0。 2、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 对顶角。
困惑:反过来怎么说?它还对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或互补 2.由—————— 得到 ——————— —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用途: 证角等或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同 位 角 内 错 角 同旁 内角 a
图形 1
2 c 3 2 c 4 2 c
已知
1 2
结果
a//b
结论
b
a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3 2
b
a
a//b
c a 1
2 b
∠1=∠2
思考1 如果直线a∥b,那么内错角∠2与∠3有什 c 么关系?为什么? 1 a 理由: ∵a∥b(已知) 3 ∵ a ∥ b (已知) ∴∠1 = ∠2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又∵ ∠1 = ∠3 (对顶角相等)
∴ ∠2=∠3
(两直线平行 ) ∴ ∠2 = ∠3 ,内错角相等 (等量代换)
由此得到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思考2 如果直线a∥b,那么同旁内 角∠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理由: ∵a∥b(已知) ∵ a ∥ b (已知) ∴∠1 =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4=180° 又∵ ∠1 + ∠4=180° (邻补角定义) 3 2 4
例1、如图有一块梯形的玻璃,已知量得∠A= 115°,∠D=100°, A + 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B
D C
即 ∠B= 180°- A=180°-115°=65° ∵AD∥BC (已知) ∴ D+ 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即 C=180°- D =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65°、80°
c 1
a
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4=180°(等量代换) 由此得到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精彩回放
平行线的性质1(公理)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a//b
2 4 180 (2与4互补)
同旁内角互补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
5 .3.1 平行线的性质(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3、通过对比,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应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以及应用它们 进行有关的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