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知识点大总结及08级考题

合集下载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辐射地球吸收太阳辐射后会重新辐射出去,形成地球辐射,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地面物体的温度和光谱特性会影响辐射的波长和强度,不同的地面物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散射和辐射现象。

2. 遥感影像的获取通过传感器获取地面反射、散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记录成数字图像,再经过处理和解译,获取地表信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1. 遥感数据的分类a.依据数据源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和红外遥感数据。

b.依据分辨率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低分辨率数据、中分辨率数据和高分辨率数据。

c.依据数据获取的时间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多光谱遥感数据和高光谱遥感数据。

2. 遥感数据的处理a. 遥感图像的增强:使遥感图像更加清晰、丰富、准确地传达地物的信息。

b. 遥感图像的分类:将遥感图像数据根据其光谱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类别。

c. 遥感图像的解译:根据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对遥感图像进行识别和解释。

三、遥感的应用1. 土地利用与规划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土地变化等相关信息,为城市规划、农田分布、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如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植被覆盖度监测等,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灾害监测与应对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的影像数据,如洪涝、地震、火灾等,为灾害监测、评估和救援提供数据支持。

4. 农业生产与资源管理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如农作物覆盖度监测、土地肥力评估等,为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 城市规划与建设借助遥感技术对城市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取城市用地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建筑用地信息等,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四、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已经成为遥感领域的热门方向,对于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持。

遥感考试重点

遥感考试重点

遥感考试重点遥感名词解释1.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经过信息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解译,识别物体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与变化规律的理论和技术。

2.电磁波谱:不同辐射源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各不相同,其变化范围也很大,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成图表,就叫做电磁波谱。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且有最大的发射率,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4.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和散射都很小,而透射很高的波段。

5.数字化图像:是一种以二维数组(矩阵)形式表示的图像,该数组由对连续变化的空间图像作等间距抽样所产生的抽样点——像元(像素)组成。

6.比值图像:通过不同波段的同名像元亮度值之间的除法运算(除数不为0),以所得的比值(商)生成的新图像。

7.直接解译标志:在遥感图像上能直接见到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花纹等影像特征,称作直接解译标志。

8.间接解译标志:需要通过分析、判别才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存在,才能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称为间接解译标志。

9.构造解译:构造解译是指在遥感图像上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

10.岩层三角面:遥感图像上最高点和与之相邻的两个最低点相连接而成的一个假想的三角形平面。

是测定产状的最佳标志。

简答题1.遥感技术的特点答:(一)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例:一张比例尺为1:35000的23cm*23cm的航空相片,可以反映出逾60km2的地卖弄景观实况。

(二)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例:RapidEye卫星对地重访周期为1天,灾害监测星座DMC重放周期可缩短24h以内,气象卫星重访周期更短,几个小时即可覆盖全球。

(三)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例:可采用可见光或红外线探测物体,亦可采用微波全天候的对地观测。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全)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全)

填空1.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之间的电磁波。

2.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发射成功。

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型,具体是光机扫描仪、CCD阵列。

5.SPOT1、2、3卫星上有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用作两种观测垂直观测、倾斜观测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6.美国高分民用卫星有IKONOS、QUICK BIRD。

7.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8.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9.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0.常用的彩色变换方法有: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HLS变换。

11.遥感系统包括五种: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运用。

12.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波段、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13.常用的锐化方法有: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14.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色调、颜色、阴影、形状、大小、纹理、图形、位置、拓扑结构。

15.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方位、包含、相邻、相交、相贯。

16.地质遥感包括:岩性识别、地质构造的识别、构造运动的分析。

17.试举三个陆地卫星:Landsat、SPOT、CBERS。

18.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有: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折射。

19.平滑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去除噪声。

20.热红外影像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21.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大、动态观测。

22.微波影像的阴影是:与目标地物之间存在障碍物阻挡了雷达波的传播。

遥感复习题(答案)

遥感复习题(答案)

遥感复习题(答案)1、遥感的概念(狭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2、遥感系统的组成;信息源: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信息获取: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信息纪录与传输: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处理:地面站或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信息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

这项工作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

3、遥感的分类(按平台、波段、工作方式);(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一0.38μ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一0.76μm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一1000μm之间;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一1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遥感考试必备万能资料

遥感考试必备万能资料

1.遥感:从运出探测感知物体或事务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2、遥感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探测波段的范围):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与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从大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从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

3、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探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就越大;2、时效性: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成像方式、时间,数据记录等都均可按要求设计,因此数据具有可比性,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4、经济性: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几个波段范围。

4、1999年10月14日中国—巴西地球资源遥感卫星CBERS-1成功发射。

5.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6、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像。

2008矿大遥感真题

2008矿大遥感真题
5、什么是程辐射?辐射校正过程中,可采用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消除程辐射。请详细说明直方图最小去除法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6、简述主成分变换的特点作用。
作用:
1、数据压缩。以TM影像为例,共有7个波段,处理起来数据量很大。进行K-L变换后,第一或前二或前三个主分量已经包含了绝大多数的地物信息,足够分析使用,同时数据量却大大减少了。应用中常常只取前三个主分量作假彩色合成,数据量可以减少到43%,既实现了数据压缩也可以作为分类前的特征选择。
监督分类是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的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的相似度大小来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两者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像元点进行分类。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性进行分类。由于训练场地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选择足够数量的训练场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且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有时这些不易做到,这是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相比之下,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严格来说,分类的好坏需要实际调查来检验。当光谱特征类能够和唯一的地物类型相对应时,非监督分类取得较好的效果,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类差异很小时,监督分类效果更好。
3、遥感数据在3S技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GIS数据库的数据源
遥感数字图像可以作为GIS数据库中一种重要的数据源,从遥感图像中可以获取不同的专题数据,更新数据库中的地学专题图。遥感技术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快速提供各种遥感数字图像,这个为我们利用遥感图像理解技术获取不同地学专题信息,更新GIS专题图提供了条件。

遥感复习资料汇总.doc

遥感复习资料汇总.doc

《遥感导论》课程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人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冃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吋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冇关。

间隔愈小, 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和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苛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口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 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木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木的所属类别。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而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ABC)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CD)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红色波段;D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AB)A光-机扫描仪B推帚式扫描仪C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ABC)A透视收缩;B斜距投影变形;C叠掩;D阴影5.遥感图像儿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AC)A像元处标转换;B地而控制点选取;C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D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遥感复习考试资料及答案

遥感复习考试资料及答案

然遥感考试资料第章绪论名词解释:、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地情况下,使用特定地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地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地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地技术.❝、遥感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地运载工具填空题:、遥感平台地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三类.、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主动遥感两类.、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受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个部分组成.问答题:1、遥感地应用领域有哪些(至少举类)?答: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第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名词解释:❝、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真空中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地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地波❝、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地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地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地物体❝、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地电磁辐射❝、灰体:没有显著地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地物体❝、绝对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同义词, 符号单位、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地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地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地温度称为该物体地辐射温度❝、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地辐射能量❝、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地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地黑体在相同条件下地辐射功率之比.❝、光谱反射率:物体地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或者(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地曲线)填空题:、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玛射线、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维恩位移定律表明当绝对黑体地温度增高时,它地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绝对黑体地①反射率等于②反射率等于③发射率等于④发射率等于.、物体地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地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地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地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地天空区域.、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地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地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地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地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地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地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大气米氏散射:与波长地二次方成反比①与波长地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地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问答题:1、叙述沙土、植物和水地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地一般规律.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地反射率没有明显地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土壤反射波普曲线呈比较平滑地特征.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μ)有一个小地反射峰,位置在μ(绿)处,两侧μ(蓝)和μ(红)则有两个吸收带;在近红外波段(~μ)有一反射地“陡坡”,至μ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地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μ)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地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μ、μ和μ为中心是水地吸收带,形成低谷.水:水体地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2、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地因素影响?答:主要影响因素:物体本身地性质(表面状况)、入射电磁波地波长和入射角度3、什么是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地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地大气窗口地波长范围.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地,透过率较高地波段成为大气窗口.形成大气窗口地原因:不同波段地反射率、吸收率、散射程度不同.波长范围:~μ,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μ和~μ,即近、中红外波段.~μ,即中红外波段.~μ,即远红外波段. ~,即微波波段第章传感器名词解释:❝、传感器: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地装置.❝、探测器:将收集地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光机扫描仪:全称是光学机械扫描仪,是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传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地成像装置.❝、推帚式扫描仪:瞬间获取一条影像线.随着平台向前移动,象缝隙摄❝影机一样,以“推帚”方式获取沿轨道地连续影像条带,从而获取一幅二维影像、瞬时视场: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原件地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一个瞬时视场内信息,表示一个像元.填空题:1、目前遥感中使用地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等几种.分类:工作方式:主动传感器和被动传感器记录方式:成像方式地传感器和非成像方式地传感器成像方式根据成像原理和所获图像地性质:摄影方式传感器、扫描方式传感器、雷达、遥感传感器主要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部份组成.问答题:. 按传感器地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等1、传感器地发展趋势?更高分辨率传感器更精细地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卫星雷达传感器可进行立体观测和测量地传感器第章航空遥感数据名词解释:❝、中心投影: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射到一平面(投影平面)上而形成地透视关系.❝、像点位移:地形地起伏和投影面地倾斜会引起航片上像点位置地变化,叫像点位移.填空题:、按感光片和波段分类,航空摄影可以分为全色黑白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彩色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类.问答题:1、在彩红外影像上植被呈现什么颜色?为什么?答:品红色.植被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地反射峰,位置在(绿)处,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反射地“陡坡”,至附近有一个峰值.根据标准假彩色地合成原理,绿波段被赋予蓝,红外波段被赋予红,绿色与红色相加为品红第章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名词解释:、卫星是美国发射地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原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以探测地球资源为主要目地.、: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个玻璃纤维单元每列个纤维单元.每个纤维单元瞬时视场为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条扫描线地面范围、:是地改进是一个高级地多波段扫描型地地球资源敏感仪器、卫星卫星卫星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研制地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系法文’地缩写,意即地球观测系统.、: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由于使用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地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地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地连续图像条带.、:于年月日发射成功,是世界上第一颗提供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商业遥感卫星.可采集米分辨率全色和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地商业卫星,同时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科融合成分辨率地彩色影像.、:于年月日由美国公司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提供亚米级分辨率地商业卫星,卫星影像分辨率为.填空题:、陆地资源卫星轨道地四大特点近圆形轨道、近极地轨道、与太阳轨道同步、可重复轨道.、系列卫星带有探测器地是;带有探测器地是.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地是 ,其空间分辨率为、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快鸟.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①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地公转周期②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地自转周期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地角度保持不变.、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①获取同一地区影像地时间间隔②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地间隔时间③卫星绕地球一周地时间.、专题制图仪有①个波段②个波段③个波段④个波段.问答题:1、、、影像各有何特点(从探测波段、空间分辨率、扫描宽度等方面分析)?地面分辨率为每个波段有个探测器记录对应地面*个波段微米微米地面分辨率为除为为外其余个波段微米微米、列举、传感器地技术参数(波长范围、时空分辨率)及各波段应用.、卫星上地推扫式扫描仪与专题制图仪有何不同?答:推扫式扫描仪是对像面扫描成像其上装有元件能瞬间同时得到垂直于航线地一条扫描线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连续图像是多光谱扫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它是靠扫描镜来回扫描获取垂直于轨道地图像、假彩色合成影像上,水体、植被、农田、城镇等典型地物地解译标志是什么(从颜色、形状、纹理等方面分析)?第章名词解释:、微波: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在地波段范围称为微波.、微波遥感: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地微波辐射,经过判断处理来识别地物地技术.、热红外遥感:利用电磁波谱中~μ热红外波段本身和在大气中传输地物理特性地遥感技术统称、高光谱遥感:全称为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利用很多很窄地电磁波波段获得观测目标地相关信息.、成像光谱仪:能实现连续地窄波段成像,有可能实现地面矿物地直接识别填空题:、热红外遥感地探测波段是——μ .、在白天成像地热红外图像上水体呈冷色调(暗色调),在夜晚成像地热红外图像上水体呈暖色调(亮色调).问答题:1、热红外遥感图像上地色调深浅代表什么含义?答:色调是温度地显示.浅色调代表强辐射体,表明温度高或辐射率高;深色调代表弱辐射体,表明其温度低.2、雷达图像上阴影产生条件是什么?答:有地形起伏时,背向雷达地斜坡往往照不到,产生阴影3、什么是高光谱?它与多光谱有何区别?答:高光谱:光谱分辨率在.数量级,这样地传感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有几十到数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可达级多光谱成像——光谱分辨率在.数量级,这样地传感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一般只有几个波段区别:高光谱和多光谱实质上地差别就是,高光谱地波段较多,谱带较窄(比如有个波段,带宽),多光谱相对波段较少(比如,个波段,分为红波段,绿波段,蓝波段,可见光,热红外(个),短波红外和全波段).从空间分辨率上没有太大地差别,因传感器不用而不同第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地基础知识名词解释:、:是按波段顺序记录遥感影像地格式,每个波段地图像数据文件单独形成一个影像文件.、:是一种各扫描线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地遥感数据格式,格式存储地图像数据文件由个波段影像组成.、:是每个像元按照波段次序交叉排列记录图像数据地,即在一行中按每个像元地波段顺序排列,各波段数据间交叉记录.、直方图:数字图像直方图描述了图像中每个亮度值()地像元数量统计分布.它是指每个亮度值地像元数占图像中总像元地比重,即频率直方图.、:是一款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像素: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地基本编码填空题:、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地过程包括图像采样,(空间坐标数字化)灰度级量化过程处理(灰度数字化).等步骤.、图像数字化中采样间隔取决于图像地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公式).、一般图像都由不同地频率、相位、、地周期性函数构成.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是数字图像地①连续记录格式②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③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问答题:、叙述储存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列举—种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并说明其特点.四种:、、、((),另外):该格式是一种不必转换格式就可以在不同平台间传递. 影象地波段是如何划分地?各个波段地主要用途是什么?——,绿,分辨率:,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在清洁地水体中透射深度可达米,可以判读浅水地形和近海海水泥沙.可以探测健康植被在绿色反射率.——,红,可用于城市研究,对道路、大型建筑工地、砂砾场和采矿区反映明显.在红色波段,各类岩石反射更容易穿过大气层为传感器接收,也可用于地质研究.可明显反映河口区海水团涌入淡水地情况,对海水中地泥沙流、河流中地悬浮物质与河水浑浊度有明显反映.可区分沼泽地和沙地,可以利用植物绿色素吸收率进行梢物分类.——近红外,可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水体在此波段具有强烈吸收作用,水体呈暗黑色,含水量大地土壤为深色调,含水量少地土壤色调较浅,水体与湿地反映明显.——近红外可用来测定生物量和监测作物长势.水体吸收率高,水体和湿地色调更深、诲陆界线清晰.该波段还可用于地质研究,划出大型地质体地边界,区分规模较大地构造形迹或岩体.第波段——,为热红外波段,可以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地热污染,根据岩石与矿物地热辐射特性可以区分一些岩石与矿物,并可用于热制图.10.影象地波段是如何划分地?各个波段地重要用途是什么?——,绿,分辨率,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在清洁地水体中透射深度可达米,可以判读浅水地形和近海海水泥沙.可以探测健康植被在绿色反射率.——,红,可用于城市研究,对道路、大型建筑工地、砂砾场和采矿区反映明显,用于地质研究,可区分沼泽地和沙地,植物分类.——近红外,可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水陆分界.——近红外,可用来测定生物量和监测作物长势,土壤含水量研究,地质研究,水陆分界.第波段——,为热红外波段,可以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地热污染,区分一些岩石与矿物,并可用于热制图.地蓝绿波段()分辨率为米,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红色波段(),用于观测道路,土壤植被,近红外波段(),分辨率为,用于估算生物量,区分水体和植被.中红外波段(),对比不同地植被,有较好穿透大气和雨雾地能力,热红外波段,分辨率是,感应发出热辐射地目标,中红外波段,分辨岩石与矿物,可以用于辨别植物覆盖和湿润土壤. 影象地波段是如何划分地?各个波段地重要用途是什么?第一波段为绿色波段,该波段以叶绿素反射曲线地次高峰为中点,可区分植被类型和评估作物长势,对水体有一定地穿透深度,在干净水域能够穿透地深度,可以区分人造地物类型;第二波段为红色波段,该波段与第五波段和第三波段很接近,在晴朗天气下,该波段地大气透过率约为,是叶绿素反射曲线地低谷区,据此可以识别农作物类型,对城市道路、大型建筑工地反映明显,可用于地质解译,辨识石油带、岩石与矿物等;第三波段为近红外波段,用来检测作物长势,区分植被类型;第四波段为短红外波段,用于探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区别云与雪;全色波段,可用于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区分城市主要干道、识别大型建筑物,了解都市发展状况..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地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地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地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在标准假彩色合成图象上怎样识别地物类别?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地波长与黑体地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地温度越高,其曲线地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地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地时候所发生地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地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地散射现象、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地地面范围地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地波谱时,能分辨地最小波长间隔.、试述遥感目视解译地方法与基本步骤.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地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地转绘与制图.、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地电磁波.遥感地特点是什么?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地综合性;经济性;局限性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地区别是什么?投影距离地影响;投影面倾斜地影响;地形起伏地影响.遥感影像变形地主要因素有平台地位置、地形地起伏、地表地曲率大气地折射、地球地自转BkeGu。

遥感知识点大总结及08级考题

遥感知识点大总结及08级考题

一、名词解释1、遥感:(非接触性的探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致从外层空间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者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技术:以摄影方式或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像或数据的技术3、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传播的过程就是电磁波。

4、地磁波普: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者递减顺序的排列。

5、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7、绝对白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反射的物体。

7、灰体:某种物体的辐射光谱是连续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下所有各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与同温度黑体的相应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之比等于常数,那么这种物体就叫做理想灰体,或简称灰体8、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度,或称绝对温度,符号为K9、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又称辐照通量密度。

等于包含有考虑的位点在内的无限小面积元上照射的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P除以此面积元的面积11、大气窗口:太阳光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须穿过地球的大气层。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

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12、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13、热惯量:P=ρκC,称P为红外热惯量,简称热惯量。

κ为热扩散率,ρ为物体的密度,C为物体的比热。

14、光谱反射率:是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ρ=Eρ/E,这个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的情况下,整个电磁波长的反射率。

遥感考试总结简答题

遥感考试总结简答题
三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1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答:按有无发射电磁波能力分:主动、被动。按是否成像分:成像传感器、非成像传感器;按利用的电磁波段分:光学传感器、微波传感器。按基本结构原理分:摄影类型的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2遥感传感器包括:1 收集器 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2探测器 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3处理器 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4输出器 输出获取的数据。3LANDSAT系列卫星上具有全色波段的是哪一颗?其空间分辨率怎样?答: landsat-7,传感器的类型ETM+,15*15米。4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提高侧视雷达的方位分辨率。5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 由 因为和t为常数,所以只要速度W,高度H之比为常数即可6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1)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由小变大。2)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 3)差产生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影像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量不同4)斜距投影。7TM与MSS的不同:答:TM是MSS的改进,增加了扫描改正器使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往返方向都对地面扫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和分辨率。8 HRV与TM的不同:HRV推扫式扫描仪是对像面扫描成像,其上装有CCD元件,能瞬间同时得到垂直于航线的一条扫描线,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连续图像;TM是多光谱扫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它是靠扫描镜来回扫描获取垂直于轨道的图像线
七遥感图像判读 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答: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微波波段有偏振特征。2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答:关系: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与光谱特性曲线变换趋势是一致的。2)不考虑大气影响,波谱响应值域该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积分值值对应2不同点:光谱特性曲线表示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波谱响应曲线表示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3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原因答:多光谱相片显示景物的光谱特征比单波谱强得多,它能显示出景物在不同波普反射率的变化。而仅用单波段图像易混类,确定图像的类别的把握也不大。4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答:分为直接判读的标志和间接判读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有:光谱判读标志、空间判读标志、时间判读标志、。间接判读标志:地质构造类型、地貌类型、土壤类型。5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答:光谱具有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微波波段有偏振特征。景物的这些特征在图像上以灰度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图像的灰度是以上三者的函数。不同地物的这些特征不同,在图像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因此,判读员可以根据图像上的变化和差别来区分不同的类别。再利用已有资料,对描述的目标特征,结合判读员的经验,通过推理分析将目标识别。6特征空间及其据类的特性。答“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特征:1不同地物由于光谱特征不同,将分布在特征空间的不同位置。2同类地物的各取样点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特征点将不可能只表现为同一点,而是形成一个相对聚集的点集群,不同类地物的点集群在特征空间内一般是相互分离的。3地物在特征空间的聚类通常用特征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7特征选择及方法答:希望能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分类。方法:1)定性:结合影像本身特征,针对所希望的类别问题进行选择2)定量:距离测度,散布矩阵测度。8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答:1监督分类先学习后分类,非监督分类边学习边分类。2监督分类的精度高,与实际类别吻合较好;非监督分类与实际类别相差较大,但工作量小,容易实现。3有先验知识用监督分类,没有用非监督分类。9评价分类精度答:1) 非位置精度:不考虑位置因素,以一个简单的数值(如面积、像元数等)表示分类精度,所得精度往往偏高。2)采用混淆矩阵。对检核分类精度的样区内所有像元,统计其分类图中的类别与实际类别之间的混淆程度,列出混淆矩阵。3)位置精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类结果与其空间位置统一检查,多采用混淆矩阵。5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精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分类的精度? 答:原因:1遥感数据制约:1) 光谱特性:同物异谱,同谱异物;光谱类与信息类不对应2)空间分辨率:混合像元 2 分类方法制约:1)基于像元的分类2)空间结构信息未充分利用; 提高精度方法:1)分类前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特征选择与变换,空间信息的提取(纹理)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题少精炼 命中率高)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题少精炼 命中率高)

一.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3.绝对黑体: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性吸收。

★4.大气窗口:电磁波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5.反射率(ρ):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 P 0)×100%。

6.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7.雷达:是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8.相关掩膜处理方法:指对于几何位置完全配准的原片,利用感光条件和摄影处理的差别,制成不同密度,不同反差的正片或负片,通过它们的各种不同叠加方案改变原有影像的显示效果,达到信息增强目的的方法。

9.数字图像: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10.数字图象增强: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增加颜色提高图像质量和突出所需信息,利于做进一步的分析或判读。

11.多种信息源的复合:是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

★12.目视解译: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13.遥感影像地图: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

★14. 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地图编辑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制图和成果表现的技术方法。

★15.正像素和混合像素:一个像素内只包含一种地物;像素内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物。

★16.监督分类:是根据已知试验样本提出的特征参数建立判读函数,对各待分类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17. 非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遥感概论 复习题

遥感概论 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遥感概论复习题遥感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物体与现象的探测、识别和解释的科学技术。

它通过获取和分析来自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平台所获取的遥感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对地球表面的全球观测和监测能力。

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遥感概论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一、遥感基础知识1. 什么是遥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遥感是通过获取和分析来自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平台所获取的遥感数据,以获取地球表面物体与现象的信息的科学技术。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和分析反射、辐射、散射等现象,来获取地物信息。

2. 遥感数据的分类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遥感数据可以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

光学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热红外线数据,具有高分辨率和丰富的光谱信息,适用于地物识别和分类。

微波遥感数据主要包括雷达和 passive microwave 数据,具有穿透云雾和观测夜晚的能力,适用于地形测量和土壤湿度等方面的研究。

3. 什么是遥感影像?如何解译遥感影像?遥感影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

解译遥感影像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中的特征和信息,来识别和理解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和变化。

解译遥感影像需要结合地物的光谱特征、空间分布、形态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

二、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1.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定标是将原始遥感数据转换为物理量,如辐射亮度或反射率。

大气校正是去除大气对遥感数据的影响,以准确反映地物的表观反射率。

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与地球表面的几何关系进行匹配,以保证数据的地理位置准确。

2. 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

遥感复习资料-答案剖析

遥感复习资料-答案剖析

第一章绪论1遥感定义?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磁力、重力、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对地观测,即从不同的高度工作平台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通过信息的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对地球资源和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2遥感分类?(遥感平台、电磁波段、辐射源(传感器工作方式)?)按照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照第次波段:紫外遥感0.05-0.38;可见光遥感0.38-0.76;红外遥感0.76-14;微波遥感1-1m,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这个范围包含广)按照工作方式: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照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按照成像方式:摄影遥感、扫描方式遥感;雷达遥感。

3遥感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围观兼取;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技术手段多样,信息海量;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4描述遥感过程?1能源;2大气传播;3地标反射或发射;4大气传播;5平台遥感器;6接受;7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8应用。

5遥感系统组成?空间信息手机系统(传感器,遥感平台);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机载系统,星载系统就是卫星地面站);信息分析应用系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图像解译,专题信息提取)第二章电磁辐射传射机理1 什么是电磁波谱?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P12组成:γ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

P12不同:波段不同,波段范围宽窄不同。

紫外反射碳酸盐等、可见光易分辨、红外植被强反射、微波强穿透冰雪,云层,植被,土壤等地物。

共性:2电磁辐射的度量(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同一面积的辐射能。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3.辐照度:(E=dΦ/ds)被辐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完整word版)遥感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遥感复习题及答案

1、遥感?遥感与GIS的关系?高光谱遥感?遥感的概念:遥感就是从远处探测和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遥感(RS)与遥测计算技术系统获取数据,通讯、互联网(Internet)传输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则承担处理、存贮及分析数据的任务,同时形成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一般光谱分辨率在λ/100 。

2、遥感分类?1、按遥感平台来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太空遥感)【n 遥感平台:安装或装载传感器的飞行器。

n 传感器:记录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装置】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来分:紫外遥感\可见光——(反射)近红外遥感\热红外线遥感\微波遥感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n 主动遥感:遥感系统本身带有辐射源的遥感。

n 被动遥感:由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物反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来探测的遥感.】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OR 从具体的应用来分: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3、遥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宏观性2获取信息快3信息量大,技术先进4应用领域广5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城市变迁)4、遥感技术组成包括哪些部分?遥感过程包括哪几部分?一、技术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1、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工具近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2、传感器(遥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和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3、地面控制系统:指指挥和控制传感器与平台并接受其信息的系统二、遥感过程遥感试验,遥感获取,遥感信息接收,遥感信息处理,遥感信息分析应用5、遥感的发展趋势?(此题答案仅供参考,没找到和题目一致的答案)三、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展望1、新的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图像和数据2、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轨道卫星相结合,时间分辨率从几小时到几十天不等,形成多级分辨率影像,以提供从粗到精的对地观测数据源。

遥感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遥感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

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3、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

遥感考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遥感考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考物理科试卷(答案请写在答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10题,共43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斜面体M ,光滑物块m 沿斜面由静止释放,物块m 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体M 对m 的支持力始终垂直于斜面B .斜面体对物块m 不做功C .物块m 机械能守恒D .物块m 机械能增大2.关于图中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幅越大,则弹簧振子的周期越大B .振子从最低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C .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的回复力由弹簧的弹力提供D .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3.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B .两卫星的速度大小之比为C .两卫星的轨道周期之比为D .两卫星的动能大小之比为4.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

假设一初始静止的火箭总质量为M ,相对地面喷出气体的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则火箭的速度大小可表示为( )A.B .C .D .5.如图所示,桌面高为,一小球从离桌面高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以桌面为零12:1:3R R =12:1:3a a =12:1:3v v =12:3:1T T =k1k 2:3:1E E =mv M m-mv M m +2mv M m -MvM m-0.8m H =1m h =重力势能面,则小球重力势能等于小球动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0.8mB .0.9mC .1.3mD .1.4m6.如图所示为用高压水枪喷水洗车时的情景,水枪每秒钟喷出水的体积为,水流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为v ,水柱垂直车窗表面,水柱冲击车窗后水的速度变为零,水的密度为,则水柱对车窗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 .B .C .D.7.如图所示为简谐运动甲的振动图像,另一简谐运动乙的振动周期与甲相同,相位比甲落后,则在0.75s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对应质点的动能最大B.乙对应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 .乙对应质点的相位为D .乙对应质点的位移为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从斜面AC 和BC 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和,滑到斜面底部C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和,则()0V ρ0v V ρ0V vρvV ρ0v V ρπ4π2A WB W k A E k B EA .B .C .D .9.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也越强,有些人甚至喜欢躺着看手机,经常出现手机滑落砸到眼睛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遥感:(非接触性的探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致从外层空间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者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技术:以摄影方式或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像或数据的技术3、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传播的过程就是电磁波。

4、地磁波普: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者递减顺序的排列。

5、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7、绝对白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反射的物体。

7、灰体:某种物体的辐射光谱是连续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下所有各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与同温度黑体的相应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之比等于常数,那么这种物体就叫做理想灰体,或简称灰体8、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度,或称绝对温度,符号为K9、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又称辐照通量密度。

等于包含有考虑的位点在内的无限小面积元上照射的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P除以此面积元的面积11、大气窗口:太阳光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须穿过地球的大气层。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

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12、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13、热惯量:P=ρκC,称P为红外热惯量,简称热惯量。

κ为热扩散率,ρ为物体的密度,C为物体的比热。

14、光谱反射率:是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ρ=Eρ/E,这个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的情况下,整个电磁波长的反射率。

15、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16、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17、遥感传感器: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遥感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它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18、卫星轨道参数:用来描述在空间中的卫星轨道的具体形状位置,并可以用这些常数递推出卫星在过去或将来的位置。

最常用的是开普勒轨道常数,即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卫星轨道的偏心率e、近地点角距w。

19、升交点赤经: 含地轴和春分点的子午面与含地轴和升交点的子午面之间的交角。

20、轨道倾角: 简称倾角。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1、近地点角距: 在轨道平面上近地点A与升交点N之间的地心角距。

它表明了开普勒椭圆在轨道平面上的定向。

22、地心直角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以地轴为Z轴,x由地心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z构成右手坐标系。

23、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地心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格林尼治子午圈与赤道面的交点,Y轴在赤道面内与X垂直,Z轴垂直赤道面,三者构成右手坐标系24、卫星姿态角:定义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为Z轴,则可以定义姿态角的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滚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25、开普勒第三定理: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6、重复周期: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27.28.29.30四题是讲Landsat 1,2,3卫星轨道的特征的四个方面,考概念题可能性不大。

27、近圆形轨道(P33):Landsat 1,2,3卫星轨道高度变化在905-918Km之间,偏心率为0.0006,因此为近圆形轨道。

轨道趋于圆形的主要目的是使在不同地区获取的影象比例尺接近一致。

此外,近圆形轨道使得卫星的速度也近匀速,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的现象。

28、与太阳同步轨道(P33):所谓卫星跪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Landsat 1,2,3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卫星与太阳同步,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通过地面一点,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此外使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接收站上空,并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29、近极地轨道(P33):Landsat 1,2,3的轨道倾角设计为99.12°,因此是近极地轨道。

轨道近极地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0、偏移系数(轨道偏移系数)(P34):Landsat卫星轨道具有重复性,卫星下一天轨迹会比当天轨道西移或东移若干轨道,这成为轨道偏移系数,规定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此题着重看书了解)31、小卫星(P52):小卫星是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千克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

其空间分辨率为1-3 m,(多色)和4-15m(多波段),采用在轨GPS定位系统。

特点:重量轻,体积小;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灵活,启动速度快,抗毁性强;技术性能高。

32、遥感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33、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34、红外扫描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旋转扫描镜、反射镜系统、探测器、制冷设备、电子处理装置和输出装置。

35、多光谱扫描仪:主要由扫描反射镜、校正器、聚光系统、旋转快门、成像板、光学纤维、滤光器和探测器等组成。

36、推扫式成像仪:由使用线阵列的CCD元件为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线的一条图像线,不需要用摇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的成像仪。

37、成像光谱仪:它是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38、瞬时视场(Intantaneous Field Of View-IFOV):是指探测系统在某一瞬时视场辐射列成像仪的总的辐射通量,而不管这个瞬时视场内有多少性质不同的目标。

也就是说,遥感器不能分辩出小于瞬时视场的目标。

因此,通常也把遥感器的瞬时视场称为它的“空间分辩率”,即遥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尺寸;波段面的配准用来衡量基准波段与其它波段的位置偏差。

39、真实孔径侧视雷达:是按雷达具有的特征来命名的,它表明雷达采用真实长度的天线接收地物后向散射并通过侧视成像。

40、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就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个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41、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影像发生畸变,这种畸变叫做全景畸变,其形成的原因是像距保持不变,总在焦面上,而使物距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致。

42、动态全景畸变:当观测视线倾斜时,扫描仪分辨率的畸变。

43、静态全景畸变:在扫描的同时卫星往前飞行而引起的畸变。

44、距离分辨率:在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它与脉冲宽度有关。

45、方位分辨率:指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46、雷达盲区:雷达波束不能到达的地区在图像上出现暗区,为雷达盲区。

47、角隅反射(未学)48、多中心投影:多中心投影是一种投影方式,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

如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影像(MSS)或TM影像。

49、多中心斜距投影:侧视雷达图象在垂直飞行方向的像点位置是以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称为斜距投影。

(P72页参考一下自己归纳多中心斜距投影吧)50、几何校正:是指在应用遥感图象之前,必须将其投影到需要的地理坐标中的过程。

即给图象加上地理坐标51、多项式纠正:遥感图像的总体变形可看作是平移、缩放、旋转、仿射、偏扭、弯曲以及更高次的基本变形的综合作用结果,采用一个适当的多项式来描述纠正前后图像相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和其同名点的地面坐标通过平差原理计算多项式中的系数,然后用该多项式对图像进行纠正52、间接法纠正:是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的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中的位置:x=Gx(X,Y)y=Gy (X, Y )式中Gx和Gy是间接纠正变换函数。

然后把上式得到的原始图像点位上的亮度z值取出填回到空白图像点阵中相应得像素点位上去。

53直接法纠正:是从原始图像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原始像素点位求其在地面坐标系(也就是输出图像坐标系)中的位置:X=Fx(x,y)Y=Fy(x,y)式中Fx和Fy为直接纠正变换函数。

同时把该像素的亮度值移置到由上式算得的输出图像中的相应点位上去。

54 灰度重采样:间接输出的图像阵列中的任一像素在原始图像中的投影点位的坐标值不为整数时,原始图像阵列中该非整数点位上并无现成的亮度存在,于是就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位周围临近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位亮度的贡献累计起来,构成该点位的新亮度值。

这个过程称为数字图像亮度(或图像灰度)值得重采样。

55、最邻近像元重采样:是取距离采样点最近的已知像素元素N的亮度In作为采样亮度。

56、双线形内插:实施双线形内插时,需要被采样点周围四个已知像素的亮度值参加计算。

内插点P的亮度为:57、双三次卷积:是用一个三次重采样函数来近似表示辛克函数。

P12258、图像配准:根据图像集合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集合变形变换将图像规划到统一的坐标系中。

P13559、数字镶嵌:是通过计算机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区域的图像的技术。

P13960、数字地面模型:在坐标系中以一系列离散点和规则点表示地面形态特征的数据集合61、正射影像:正射影像是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遥感影像,是指将原始遥感影像,经过纠正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误差和传感器等误差产生的像点位移的影像。

(网上l另摄影测量上有解释)62、地理编码图象:是将地理坐标(例如经纬度)赋予街道地址还有其他点位和地理特征的过程。

有了地理坐标,地理特征就可以被显示到地图上或运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63、辐射误差:传感器输出的能量包含了由于太阳位置和角度条件、大气条件、地形影响和传感器本身的性能等所引起的各种失真,这些失真造成的误差称为辐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