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威力以及对社会的巨大效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在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认知方式及思想观念,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

科学呼唤科学精神

英国哲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被迄今为止300多年人类历史的进程所充分证实。培根所言的知识为今天的人们所诠释,无疑主要是指科学知识,即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按理性逻辑建立起来的,由概念、定理、定律、原理构成的理论知识体系。恰如美国后现代主义者大卫·格里芬(D.Griffin)所言:科学一词的含义是知识;“科学”所不予承认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中便不被认为是知识。科学等同于知识这一认识愈演愈烈,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广泛的共识。提起科学,似乎除了科学知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技能、方法就别无它物。其实这是~个片面的认识,很容易产生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导,包括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完整理解和贯彻。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固然重要,但千万不应忘记还有科学精神。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和灵魂,只有贯彻和弘扬科学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事业才会有真正的起色,我们的创新工程才能持续地发展。

科学,就本质而言是人类探求真理的一种精神活动。对科学家而言,科学的目的是探寻自然的本质关系与规律。怀特海(F.N.Whitehead)说:科学的进步在于注意到内在联系……弄清楚什么是特殊寓于其中的一般,瞬息寓于其中的永恒,这是科学研究的目的。本世纪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如彭加勒(H.Poincarè)、爱因斯坦、霍金等,都认为宇宙中存在着秩序,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和理解这种秩序。霍金说:基于这样的信念,即宇宙由秩序所制约,我们现在能部分地,而且在不太远的将来能完全地理解这种秩序。也许这种希望只不过是海市蜃楼;也许根本就没有终极理论,而且即便有我们也找不到。但是努力寻求完整的理解,总比对人类精神的绝望要好得多。显然,科学家们坚持不懈醉心于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基于这种执着的信念,它体现了乐观的、充满进取心的、追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家为科学而科学(几乎很少带功利目的)的追索真理的精神,是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头。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正是来自于这种执着的求真,伟大的科学理论的创建又导致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与应用。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联姻并且与机器大生产结合。此后,科技与生产活动日趋紧密地结合,科技的开发、应用其功利目的也日益明显,因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科技的实际效用及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忘记或忽视了其背后科学理论的重大作用,以及纯粹求真等精神力量的影响。原子理论的创立导致了原子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量子理论诱发了超导与激光技术,电磁场理论使雷达技术成为现实,基因理论使生物技术崭露头角……所有这些重大成就无不说明了这一事实。

科学的发展不单纯是理论的演变、技术的更新、方法的探讨和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所有这些进步体现与表达了人类难能可贵的科学文化精神。正是这种科学文化精神,才使科学活动与产品得以常变常新。人们从事科学史的研究,其宗旨不是仅仅罗列一系列的史实、事件,而是要揭示科学精神的发展,阐述与诠释人类对真理探索的历史——真理被逐步发现,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怎样从黑暗和偏见中摆脱禁烟渐渐获得解放与纠正的历史。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科学史家萨顿(Sarton)强调:历史学家不应只是描述转瞬即逝的发现,而应在科学中发现那些永恒的内容。发现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它不久会被更好的发现所取代,而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则是永恒的。惟有创新的科学精神才会孕育出不尽的新理论、新方法。

在科学史上还有这样的情形,某些科学理论与创新,其潜在的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价值和作用,有时不仅为当时一般的科学工作者无法察觉,就是科学理论的创造者本身,也未必完全明了和予以足够的估量,因此这种理论的出现,突然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而使人们无法理解、无所适从。经过了相当的时日,人们才能回过头来认清其真正的内涵与价值。这表明,科学探索活动中往往潜隐着重要的创新功能,其内在的价值尤其是精神上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内涵丰富,择要而言有如下几方面。

穷根究底、换而不舍的求真精神

科学活动是人类追求真理本性的集中体现。人类面对自然界,不仅要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事物的

本质关系不是裸露直呈的,需要科学家们对事物主动积极地观察、实验、分析、比较,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求真要尊重客观事实,要从事实出发,从现象之间或现象背后找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每门学科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其对象又可从不同角度、侧面、层次去研究,所以学科又可细分为许多分支;各具体的研究对象之间又发生着直接间接的联系,互为制约与影响,因此学科之间又交叉、渗透、结合,趋向综合。整个自然界广至宏宇,深达粒子,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人类认识其真实面貌、探索真理的过程也将随之不断地发展;现实变动不居,科学求真必定要穷追不舍、上下探索。正是历代科学家们楔而不舍探索无穷变化的客观世界内在奥秘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得人类逐渐认识了大千世界的本来面目,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同时也铸就了人类楔而不舍追求真理的坚韧品格与精神。

独立不羁的自由思想精神

要获得真理,就必须有独立不羁的自由思想之精神。这种精神表现有二:一是不为权威、经典所束缚,不迷信,不盲从。古人云:读书贵能疑。要以怀疑的眼光寻求反映事物本质的问题,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广泛探求,上下追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且。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已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其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人云亦云。既可在前人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批判的精神去芜取精,融入自己的创见,也可另辟溪径,以自己独特的见识去开辟新的生长点。

勇于进取、忘我献身的精神

马克思曾指出:在科学事业上犹如在地狱的人口处,必须去除任何犹豫、怯懦,抱有勇敢进取、义无反顾的精神。为了追求真理,为了科学事业,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舍弃个人的闲暇娱乐、家庭生活情趣与众多利益,必要时甚至还会牺牲个人的身家性命。科学史上这类故事不胜枚举:阿基米德刀架脖子还在进行科学演算,布鲁诺坚持自己的学说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哥白尼提出日;已说遭受到长期迫害……

爱因斯坦在分析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时认为,除了某些人抱有急功近利的目的,多数科学家是出于探寻真理的兴趣与爱好,其中有些人甚至还带有摆脱世俗生活的羁绊、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的意愿。这些科学家面对艰苦的科学探索,非但不以为苦,还会产生深层的愉悦与美感。在科学事业上,这种以苦为乐、忘我献身的科学精神是发现真理的必由之路。

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

科学的根本目的是求得真理,所以一切以真理为准绳,以经得住实践反复检验并在逻辑上自洽的理论为依据。只要是真理,不管是否违逆经典、学术权威与机构的评判,一概都可置之不理。反之,如果事实反复证明你的理论见解难以成立,即使已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也要敢于否定自己。科学就是在不断证实与证伪的辩证过程中进步的。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科学就具有这种批判与革命的精神。

总之,科学精神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寻求、揭示真理,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因此,科学精神的内核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发现真理、提出创见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试想,没有创新,楔而不舍岂不徒劳无益?没有创新,自由思想有何意义?没有创新,忘我献身价值何在?没有创新,真理性的认识就可能在变化的条件下转化为谬误。可见,惟有创新,才能不断揭示真理,科学才得以进步,科学活动才会有生命力。

几对矛盾

在科学精神的理解上,可能还要注意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几个易混淆的观念。

自信与谦逊的统一

科学精神中的自信集中表现为独立思考,有主见,坚持真理而不轻易附和权威与经典。这种自信出自对真理追求的宏愿,坚信能获得真理的信念,同时也凭依科学家自身深厚的知识、能力,以及勇于进取、敢于承受风险的品格。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科学工作者的自信,有时会被人误解为“狂妄”、‘项傲”,其实真正贯彻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有自信的一面,必定还有虚怀若谷的另一面。因为他的研究越深入,就越会发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越感到自身力量的局限。牛顿在晚年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自己好比是一个在真理大海边玩耍的孩子,只是幸运地捡到几颗光滑的石子、几只美丽的贝壳而已,面对浩瀚的真理的海洋自己还是知之甚少。正因为有“学而后知困。求而后知不足”这样的认识,科学家才会更加奋发努力地汲取各种精神养料,并以更坚定的信心去探索浩瀚无际的真理海洋。可见,自信与谦逊在科学精神L是内在地统一的。

个人独立自主与团队协作的统一

有人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其难度与规模已远胜往昔,因而许多科研课题与项目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