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说课稿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本课来自高教出版社编写的职业中学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中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人生理想》中的第十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讲解。
首先是说教材,本书是教育部指定的职业中学四门德育课程中的最后一门,担任着引导中职生走向社会,为工作生活奠定良好人生哲学的重要德育任务,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既是对上一单元内容“坚持实践与认识统一,提高人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又为本单元接下来树立人生理想的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本科内容较多,我将分为两个课时对本课进行讲述。
基于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即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对其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联系能力,较学生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课本大纲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的含义及内容,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顺应历史潮流。但是中职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弱,思维能力不足,而且哲学范畴的名词内容也给他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科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
哲学与⼈⽣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
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第⼗课历史规律与⼈⽣⽬标
(⼆)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1.此观点是⽚⾯的。⼈⽣⽬标的实现需要许多条件,⾸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其次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第三,需要制定详细计划、付诸实施。第四,要能坚守正确的⼈⽣⽬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此观点是错误的。实现⼈⽣⽬标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要全⾯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也要全⾯分析⾃⾝所具备的条件,包括⾃⾝的优势和不⾜、兴趣和特长。只有分析清楚⾃⼰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实现⼈⽣⽬标才切实可⾏。好⾼骛远,不切实际的⽬标是难以实现的。
(四)材料分析题
1. 实现⼈⽣⽬标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宏⼤的⼈⽣⽬标进⾏分解,制定短、中、长期计划。⼀个⼈的⼈⽣⽬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会落实到每⼀天、每件事⽅。以最近的⽬标为指南,做好每⼀件事情,通过⾃⼰踏实的努⼒付诸实施,宏⼤的⼈⽣⽬标实现就有可能。
2.(略)
第⼗⼀课社会理想与个⼈理想
(三)辨析题
1.此观点是⽚⾯的。选择好了专业,将来的⼯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向,不等于已经确⽴了理想。将⾃⼰所选的专业学好,努⼒成为职场中优秀的员⼯才是职业理想的确⽴。理想是对未来美好⽬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前进的巨⼤的动⼒,理想是战胜困难的⼒量源泉。充分发挥理想对个⼈成长的巨⼤作⽤。
2.此观点是正确的。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最终是可以实现的。⽽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法实现,幻想有⼀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实现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11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 目标
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 符合 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
案例 1
“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 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 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 辗转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 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 一。 启示: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展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
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 易公司。然而,2008年的时候,因为 一个新的财富发现,突然放下这一切, 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 地搞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 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鸡。唐洁和当 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加上社员出栏的一 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启示:如果要想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
名人故事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 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 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 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 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着你的努力 结果。 ----- 巴斯德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
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 的实现,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 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 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受到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思考
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 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
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
会制度?(阅读p129小字) (1) 这是由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即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方面的总和。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
(一)教师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
四、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师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0课时)
第10课时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
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10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许多时候,人们 面临着同样的机遇,要想不错过稍纵即逝的机遇 ,你必须练就一身能迅速抓住机会的本领。否则 ,即使与机会狭路相逢,也会白白地错过。 居里夫人说得好,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 待时机。 “机会”往往是从勤奋中得来,没有才能的 人妄求机会,即使一时候能爬上高位,可能会跌 得更重!
由于每个人所 处的环境不同,目 标也有差异。
人生目标是人的 创造性表现,不可避 免地打上社会历史发 展的烙印。
尼克胡哲的人生目标:帮助他人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1)人的活动是有思想意识、动机目标的活动。
思想意识:人将大脑存储的知识作 用于思考生命存在的各种感受的活动。
(2)人的动机和目标要受到人们实践活动和物质条件的制约。
(2)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 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 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 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其实它还可以这样做:继续成长。譬如,第 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 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 。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 1000个果子……
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 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 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XXX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
1
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应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动作、善于动作的人。
教学内容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工具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修订版课件)资料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A、结合国情,与时俱进p131 B、结合“自情”,脚踏实地p133 C、制定计划,贵在落实p134 D、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情感: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
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 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 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点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
打工妹在流言蜚语中开始的财富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
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 易公司。然而,2008年的时候,因为 一个新的财富发现,突然放下这一切, 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 地搞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 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鸡。唐洁和当 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加上社员出栏的一 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哲学与人生学习-顺应历史潮流
搜搜查查
目标对于成功的价值 第一,目标能够使你看清自己的使命。 第二,目标能让你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 第三,目标引导你发挥潜能。 第四,目标使你有能力把握现在。 第五,目标有助你评估事业的进展情况 。 第六,目标为你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 第七,目标使你未雨绸缪。 第八,目标使你把工作重点从工作本身转到工作成果上。
也就是当年,在湘乡籍退伍军人朋友的帮助下,陈 志彪建立了湘乡市第一家农家土菜馆。在他的精心经营下, 明月山庄已发展成如今占地 200 余亩,拥有固定资产 5 000 万元的五星级休闲农庄。
知识链接
自然规律本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 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 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 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 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 稳定性。这就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主观能动性。
就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说,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第二,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 的作用。
第一节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 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实践 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人类最先出现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是 生产实践,而后又有科学实验辅助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 以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自然存在为其自然前提,同时又要有 其具体的社会形式,这就产生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 实践。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版)
一、课程背景:
本节课为《哲学与人生》的第十课,是一节关于历史规律和人
生目标的课程。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节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历
史规律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
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规律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人生的目标和重要性;
3.发现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的联系;
4.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概念解析(课堂讲述、PPT展示)
2.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联系(问答活动、小组讨论)
3.如何制定人生目标(案例分析、个人思考、小组分享)
4. 价值观的培养与人生规划(课堂讲述、PPT展示、个人思考)
5. 作业布置: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份关于自己未来职
业规划的思考和总结,并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来描述你的规划。
(单独思考、作业提交)
四、教学重点: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联系与制定方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六、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相关案例资料
3.作业布置稿
4.课堂讲义
七、教学流程:
1.引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让学生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
2.学习一: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学习二:通过问答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联系,并思考制定人生目标的方法和重要性。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大学生之人生目标
如何成就自我,唯有奋斗!
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使命,清楚自己的主要人生角色,然后根据 使命宣言和人生角色确定目标。
人生目标: 人类、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不同的角度确定,与个人
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密切相关。
目标管理:
我提出的……
(1954年)《管理实践》: “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美国管理 大师
彼得.德鲁 克
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 使组织和个 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没有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大学阶段的主要目标
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
活出另一个自己!创造新的未来。
不仅老鹰重生需要付出艰辛痛苦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小鹰要成长也要 付出艰辛痛苦的努力,在这里咱们大家分享一个老鹰训练小鹰成长的故事 。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
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王,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很难逃 脱它的捕捉。雕鹰的这一本领是如何练就的?
它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 一种是等死;
另它一不种得是不须面临经两过种一选个择十:分痛一苦种的是等更死新;过程——150天漫长 另一的种“是修须炼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 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 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 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 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 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起作 用的基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上升、曲折
目标,像分水岭一样, 轻而易举地将资质相似的人分为:
少数卓越精英
多数平庸之辈
主宰了命运
随波逐流
2014年 700万大学毕业生
2015年 660万大学毕业生
2016年 770万大学毕业生 2016年全国将有
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 作。相当于世界一个 中等国家的人口!
我们将成为其中的 一员,应该怎么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
,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
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心理学家的测试:
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
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 没有目标,我们几乎会同时失去 机遇、运气和别人的支持,因为 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也就没有什么能够帮助得了你!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二、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两棵树,你砍哪一棵?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 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 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 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 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是黄埔军校同学的徐向前和胡宗南走上不同道路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1924年成立的一所培养军事政治人 才的学校。在这所学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中,有这样的两个人 ,由于不同的人生目标,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人生道路。 被留校,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徐向前,一个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胡宗南。 当年他们都很有志向、很有才华,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后,都 曾被留校,都曾参加公北伐战争并担负过领导职务。但是后 来,一个参加了共产党,另一个为蒋家王朝奔波卖命;其结 果一个成了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另一个最后 败逃台湾。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历史规律原理
1、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规律:指自然界事物运动的规律。 社会历史规律:指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 ,但能被人利用。
人生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案例三:
潜伏
余则成
成功
VS
李涯
失败
相同点:都有着非常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不同点:人生目标不同 余则成: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李涯:为苟延残喘的蒋家王朝卖命
青年学生要了解社会的发展,遵循其中的 规律,并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展 规律相一致,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
不可逆转社的会总主趋势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思考
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 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
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 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大学生之人生目标
如何成就自我,唯有奋斗!
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使命,清楚自己的主要人生角 色,然后根据使命宣言和人生角色确定目标。
人生目标: 人类、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不同的角度
确定,与个人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密切相关。
制定目标是还要明白,目标不是远不可及达不到的,也 不是触手可及的,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有望得到成 果的。
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你经常 能碰到这样一个奇人——她红 彤彤的脸庞,衣着朴素,发型 没作任何修饰… …然而,就是 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却是一名 优秀的葡萄牙语讲解员!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位经 过她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好奇地停下脚步… …
面对现实,我该如何选择以后的人生?
,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
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
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
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
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贯
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于 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类 社 会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始 终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Fra Baidu bibliotek
生 产
决定 生产
经济
力
反作用 关系 总和 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劳动者、劳动工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 生产力
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决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
定
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
具、劳动对象
◆ …适合…,推 动…;◆ …不适 合 … , …阻碍…
所有制、关系、 分配制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第四遍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 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 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 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 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新课导入〉邓小平的 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 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 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
,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 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
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
;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 斧头上山砍树了!“
个
普通个人 杰出人物
人
历史人物 反面人物
丙
负方向
乙
正方向
甲
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1、历史事件的当事者; 2、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
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3、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时势造英雄,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 偶然性的统一。
历史人物因其个人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是这些作 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现象,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 总进程和总方向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 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
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
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 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制定完目标后要查看,自己所指定的目标,是否合理。
三、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发展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 的结果
社会的 发展
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 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普通个人的作用
做
出
伟 大 的 事 情 来
普 通 个 人 也 可
以
雷锋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 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比 尔 盖 茨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还会 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