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修订版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修订版课件

3.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人生有目标你将在前进中享受更多快乐,忘记路途中的疲劳与甚至不幸。126故事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A、结合国情,与时俱进p131 B、结合“自情”,脚踏实地p133 C、制定计划,贵在落实p134 D、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的努力永远不会成功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3%、10%、60%、27%的关系p122
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追求,生活就没有意义。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一方面,人们 在利用自然和历史规律,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改造自然创造历史。p124
5.我一周的目标 6.我一天的目标 7.我一节课的目标
正确的人生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不
断校正;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
课后作业
单项选择题
1、封建社会代替 ,资本主义代替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
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
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
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
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贯
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于 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类 社 会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始 终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生 产
决定 生产
经济

反作用 关系 总和 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历史规律原理
1、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规律:指自然界事物运动的规律。 社会历史规律:指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 ,但能被人利用。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
,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 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

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使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敌,
学 良
使中国社会进入战胜帝国主义的潮流。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个人 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 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 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案例2
粉碎“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 6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 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二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情感: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
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 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 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点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 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 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 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 个人成长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3.通过对自我实现的探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自我实现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自我实现的方法和技巧。

3. 自我实现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从自我实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

2.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实现的方法和技巧。

3. 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自我实现与个人成长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1. 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2. 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

3. 课外阅读和个人反思。

教学过程:一、引入1. 通过讨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来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引用马斯洛的话:“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人生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二、讲授主要内容1. 了解自我实现的概念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自我实现的方法和技巧。

3. 自我实现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三、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找一位成功的人作为个案。

2. 让学生分析这个人是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

3. 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四、课外阅读和个人反思1.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自我实现的认识。

2. 让学生写一篇个人反思,探讨自己的自我实现之路。

五、课堂总结1. 提醒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2. 强调学生:通过自我实现,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具有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自我实现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能够掌握自我实现的方法和技巧,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学生能够将自我实现与个人成长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追求。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课题: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

3.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有了方向,有了追求。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第一,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有动机和目标的生产劳动实践利用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

第二,人的创造性体现在人是有动机、目的、一直、激情的,没有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历史就不会被创造出来的,历史规律就不能实现。

3、在人生目标引导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第一,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第二,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第三,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1)首先,实现人生目标,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把握社会需求,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2)其次,实现人生目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3)再次,实现人生目标,要制定详细计划,付诸实施。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课件

1.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统一? 第一,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第二,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是统一的。 第三,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从金平的事例中,谈谈你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关系的认识。
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偶然的?哪些是必然的?举例说明
表现: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三、人的行为目的、动机与利益
说说你的人生目标,分析其产生的利 益基础。
第二框 把握历史规律与确定人生目标
一、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
观看视频:五四运动 思考:从五四运动走上革命道路的事例中,你认为应 如何处理社会规律与人生目标的关系?
看的不是天空,是寂寞r来自n.e任忠祥 ddfcren@ 2006/01/08
视频:偶然事件
三、遵循运用社会发展规律与确立人生目标
1.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遵循运用历史规律、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确立正确 的人生目标
作业: 结合所学的哲学道理,谈谈在确立人生目 标时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 的关系。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PLAY
第一框 历史规律的特点
一、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1.区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必然性
2、社会规律的特点 各抒己见:社会历史是不是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一是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 二是通过人的活动发生作用; 三是一种统计规律;
武昌起义
孙中山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哲学与人生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

哲学与人生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把握历史规律与确定人生目标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孙中山 但是,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 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
1915年底,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称帝,准备元旦登基,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 “洪宪”元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行为,遭到举国反对, 各地斗争四起。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取 消帝制。 袁世凯
第二节 把握历史规律与确定人生目标
第四单元
第二节 把握历史规律与确定人生目标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 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 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 是一条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和社会 政治史的分界线,标志着中国民主 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五 四运动的锤炼,一大批青年知识分 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顺应中 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改变了自己的 人生道路,确立了为民族解放和国 家富强而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积 极投身到革命的实践中,成为中国 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出贡献,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第四单元
小故事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你 在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那你把它丢在了房间中间,还是墙角?”第二个人又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 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外面没有灯光。”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 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金平从中职学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毕业时,正逢 国家鼓励自主创业,多渠道就业。金平瞅准机会, 创办了“金平家电维修公司”。经验不足,他积 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讲座,接受相关 咨询机构的指导;资金紧张,他就向政府申请创 业贷款。金平在学习与实践中,明确了经营理念, 丰富了经营知识,积累了经营经验,发展了人脉 关系,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公司经营有声有 色,第一年就获利近两万元。赏到甜头的金平, 已经开始学习企业管理专科课程,决心要把“金 平家电维修公司”开成全市连锁店。金平在充分 利用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个人的全面发 展,也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ppt课件
----高尔基

高尔基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

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
何大事。
----狄德罗
ppt课件
30
小故事
撒哈拉沙漠
有这样一个故事,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 它在一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 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 这小村庄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 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而是尝试很多次都没能走出来。开始,肯. 莱文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大约800英里的 路程,结果在第十一天又回到了原地。后来,肯.莱文又雇了一个 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这夜晚朝 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结果,三天后,果然 来到了大漠的边缘。事实说明,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不能走出沙漠。
1、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
2、它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
3、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ppt课件
13
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

“西安事变”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

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使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敌,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 地搞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 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鸡。唐洁和当 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加上社员出栏的一 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哲学与人生 第十课课件

哲学与人生 第十课课件

明确人生目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杀龙妙计”的寓言
从前有个叫朱泙漫的人,要学习杀龙的技术。他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拜支离益为师,经过三 年的学习,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 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哑口无言,这才大悟:原 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种东西,他的本领白学了,学习杀龙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了。
⑴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有意识的人参加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表现 出来的;
⑵ 社会发展不是某个杰出人物个人的作用决定的,而是无数人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⑶ 社会历史是通过无数偶然性事件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事件的背后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
性。
3.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材P126的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B
③奴隶社会
④社会主义

C. ④ ③ ①
D.
①③
2. 和 的矛盾、 和 的矛盾,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A
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
③ 经济基础
④ 上层建筑
A. ①
③ ④ B. ④
③ ① C.
④ ③ ① D. ④ ③

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制作一份手抄报——“我人生路上的 目标”。
国民党败将 胡宗南
徐向前元帅
思考?
☆请同学们结合人生目标的选择,谈谈为什么这两个人的结果截然相反? ☆谈一谈你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认识?
课堂作业:
选择题
1.封建社会代替 ,资本主义代替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

《哲学与人生》第10课(★)

《哲学与人生》第10课(★)

《哲学与人生》第10课(★)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10课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这节课侧重点是“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着重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为: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哲学与人生教案之10(修订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之10(修订版)
对比:“徐向前和胡宗南两人的不同命运”故事:打工妹在人们的非议中开始的财富
【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结合人生目标的选择,谈谈为什么这两个人的结果截然相反?谈一谈你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认识?
【教师归纳】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备 课 笔 记
课题序号
10
授课班级
13511、13512
1352、1353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启发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教师归纳】傅作义将军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人民方面,保护北京古都,推动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发展,为北平解放做出贡献。
社会规律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具体的历史进程是需要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结论二】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人生观点: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世代之眼」——比尔.盖茨阅读材料P126:目标的重要性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精选全文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精选全文
为什么我们有意识的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知识早知道
阅读与思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越来越广泛、越来 越丰富。人们追求“舌尖上的美好生活”,绿色 食品成为就餐风尚;人们追求“家居里的美好 生活”,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家庭;人们 追求“休闲中的美好生活”,旅游、健身、阅读、 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 长了 … …
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人生
本节课内容
01
02
1.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1.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导入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社会的漫长历程有无规律可循?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学习本课,我们将理解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在人类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最基本的规律
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
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得到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井田制“千 耦其耘”“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而分散 的、个体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兴起了。
太空天空陆地
海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向更高更远更深探素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讲: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讲: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教学课题: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二讲,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教学目的:1.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2.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3.掌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

课时分配:本课程为一课时。

授课类型:讲授型。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教学重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历史发展规律;3.教学关键:如何实现人生目标。

教学手段、教具:1.教学手段:讲解、示范;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互动。

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性和困难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35分钟)教师讲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社会形态的演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等。

并强调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必须要符合历史规律。

3.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4.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板书: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板画:可画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以及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性和困难性。

作业布置:请学生自行搜索相关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论述如何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明确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同时,学生应该掌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重点和难点需要更加准确明确,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的内容。

2.互动环节需要更加充分的准备和组织,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讨论。

3.作业布置需要更加具体详细,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回信)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 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 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
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我们不能盲目的虚度过去,大学是人一生中 最为关键的阶段。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 划。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鹰非常残酷 的训练。第一步,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训练能独自飞翔,幼鹰需要成百 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鹰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 带到悬崖顶上,然后把幼鹰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小而被母鹰活活摔死。 第三步,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面临最后也是最关键最 艰难的考验,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母鹰生生折断,然 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在这时成为悲壮的祭品,但母鹰不会因此 停止这种“血淋淋”的训练。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 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
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 间、为人处事。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 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 望”。
之后,老鹰就用它新长出的喙把脚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大家可以想象 一下这个过程的滋味。当新的脚指甲长出后,老鹰再用它们把那些沉重的羽毛 一根一根的拔掉。
自我痛苦的更新过程,老鹰须持续5个月。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一生一次“脱胎换骨”的工程便告结束。老鹰又开始飞翔,无限广阔的 大地,再次成为它的天堂。它“重生”后,寿命可再添3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 6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 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王 洪 文
张 春 桥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 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 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 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 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的总趋势。” -----邓小平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思考
(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 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 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 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 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 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 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 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 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 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水平高低 由生产工具决定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 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 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 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 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 有几次,鲨鱼靠近她,又被人开枪吓跑了。
除了养殖土鸡,唐洁还有两千多亩地种了果树。 核桃可以达到年产量400万斤,葡萄可以达到100 万斤,枇杷可以达到120万斤,预计三年内要走深 加工这条路。
这两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 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 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 是正确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中职生要把自己的 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 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 己的贡献。
社会的 发展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 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 到诬陷和迫害。 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 和不正常状态。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粉碎“四人帮”。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
社会就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 系的人的总和。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统一的。 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统一的。 3.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4.社会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是一致的。 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个体的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的 发展规律通过个体的实践和发展体现出来。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案例】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 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 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 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 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你经常 能碰到这样一个奇人——她红 彤彤的脸庞,衣着朴素,发型 没作任何修饰… …然而,就是 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却是一名 优秀的葡萄牙语讲解员!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位经 过她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好奇地停下脚步… …
美国人说:“一个人,如果他从3岁就立志将来 当总统,并且从不懈怠的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那么,50年后他就是美国总统。” 他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 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2,角逐联邦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 邦议员再次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 邦参议员再次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第16任 总统。 这个伟大的人就是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总统之一。 心中要始终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坚定信念, 有了坚定的信念,在艰巨的人生道路上,你永 远也不会被打垮!
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 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个人的发展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 成的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 和发展,都是所有的 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 结果 人的生存离不开 社会
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 供种种条件
3.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 尔。它在一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 一般需要三昼夜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 莱文 1926年发现这个小村庄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 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 次都没能走出来。开始,肯· 莱文雇了一个比塞人,让他带 路,走了十天,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结果在第十一天又回 到了原地。后来,肯· 莱文又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 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 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结果,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 漠的边缘。事实说明,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不能走出沙漠。
游泳的故事: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 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 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 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 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 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 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故事寓意】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才 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 己想要的结果。
“杀龙妙计”的寓言
从前有个叫朱泙漫的人,要学习杀龙的技术。他变卖了 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拜支离益为师,经过三年的学习,学 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 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 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哑口无 言,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种东西,他的本 领白学了,学习杀龙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了。 结合寓言典故体现的道理,试着再列举事例说明不是 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 的实现,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 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 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受到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生产力
基本 矛盾
上层建筑 制度和设施
公有制
生产关系
私有制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青年学生要了解社会的发展,遵循其中的规律,并 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组活动:策划我的人生目标
1.我一生的目标 3.我一个月的目 标 4.我一周的目标
2.我中职阶段的 目标
案例2
打工妹在人们的非议中开始的财富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
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易公 司。然而,2008年的时候,她突然放下这一 切,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地搞 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 社。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 鸡。唐洁和当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 建立了合作关系,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 加上社员出栏的一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 四百多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