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的研究对象。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和作用2. 哲学的基本问题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定义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哲学流派,认识到哲学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哲学流派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的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哲学流派。
2. 讲解: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定义和价值,认识到人生观的重要性。
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课题: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教学目标:1.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2.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
3.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教学重点:1. 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2. 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教学难点: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一、实现理想要有坚强意志1、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有一个古代成语叫“卧薪尝胆”,说的就是越王勾践以俭养志的故事。
春秋时候,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做了俘虏,给吴王夫差养马三年。
回国之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
他惟恐舒服的日子消磨意志,就把软绵绵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当褥子;在屋梁上挂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都要用舌头舔一舔,以示不忘苦难,以激励自己的斗志。
就这样,勾践东山再起,终于打败了吴国,报了国仇。
教师:这个典故说明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
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前进的。
因此,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理想和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其中,理想是人们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信念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意志力(这是区别)。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这是联系)。
追求一种理想,意味着坚信这种理想是正确可行的,而这种坚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状态。
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doc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
提问: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学生分析)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
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
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展示图表: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与课件第12课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与课件第12课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中职哲学与人生中的第12课,主要内容涵盖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进行规划。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性;2.掌握人生的核心价值观;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教学重点1.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2.人生的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导入本课的内容,通过引入一个有关人生意义的问题或者一个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步:理论讲解(15分钟)在本环节,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概念,并向学生传达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1 人生的意义教师通过讲解人生的意义的不同层面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
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哲学思想和名人名言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2 人生的价值观教师介绍人生的核心价值观,并解释每个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人生的核心价值观,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权衡。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你认为人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哪些?3.选择一个核心价值观,并解释你为什么选择它。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交流。
第五步: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25分钟)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总结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激情和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人生的意义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3 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人生的本质和价值2.1 探讨人生的本质2.2 理解人生的价值2.3 分析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第三章:人生观的选择3.1 理解不同的人生观3.2 探讨人生观的选择3.3 分析人生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第四章:目标设定与实现4.1 学习如何设定目标4.2 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技巧4.3 分析目标实现中的困难和挑战,并寻求解决方案第五章:人生幸福的追求5.1 理解幸福的含义5.2 探讨人生幸福的追求5.3 分析影响人生幸福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建议第六章:人生意义的探索6.1 理解人生意义的多样性6.2 探讨寻找人生意义的方法6.3 分析人生意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第七章:人生道德观念的培养7.1 学习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培养7.2 掌握道德行为的原则和标准7.3 分析道德观念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第八章:人生哲学思想的流派8.1 了解不同的人生哲学流派8.2 探讨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8.3 分析不同流派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第九章:人生哲学经典著作的阅读与理解9.1 学习人生哲学经典著作的选取与阅读方法9.2 深入理解经典著作中的核心思想9.3 分析经典著作对个人生活哲学的影响第十章:人生哲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0.1 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0.2 探讨人生哲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0.3 分析人生哲学在心理健康维护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1.1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11.2 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11.3 分析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第十二章:人生中的选择与决策12.1 学习有效决策的原则和方法12.2 分析选择与决策对人生的影响12.3 掌握应对人生困境的策略和技巧第十三章:职业规划与发展13.1 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13.2 学习如何进行职业规划13.3 分析职业规划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第十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14.1 学习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4.2 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14.3 分析人际关系与沟通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人生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5.1 理解人生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2 探讨人生哲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15.3 分析人生哲学对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和难点解析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哲学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轴心和主宰,是 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我 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根本动力。
3
理想信念的四个特点:
第一,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理想信念反映不同阶级的 利益。资产阶级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好。而无产阶级则要推 翻资本主义制度,谋求翻身得解放。
4
第二,可塑性。一是因为作为具体的人可以超越其 所处的经济地位树立不同的理想信念。二是由于科学理 论的教育作用,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第三,相对稳定性。理想信念是人们认识的升华, 因而一旦形成往往不易改变。 第四,实践性。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 到检验和发展。 而理想信念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5
理想信念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作用。理想信念能给人 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甚至 能激起人们为之献身。P111《最后一片叶子》理想信念能够 引导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邓小平说得 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 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 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第三,理想信念的内在驱动作用。理想信念一旦形 成,就会指引人们自觉地为目标而奋斗不懈,这就是理 想信念的驱动作用。(P111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9
一、坚强的意志品质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必备条件 什么是意志? 就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 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心理现象。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 和执行阶段。
10
意志的特征: 第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既发动 符合于目的的某些行动,又能制止不符合目的的 某些行动。 第二,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克 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
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
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
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
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
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
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
道理不深,但很有用。
主要内容有: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
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单元:人生路。
第二单元: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人生能力。
第四单元: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
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3、运用课本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吴士宏事迹的讨论。
“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处处有选择。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
提问: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学生分析)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
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
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
??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
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社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定社会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我国现阶段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学生讨论)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从邓亚萍的成功经历,说明个人理想是和时代发展以及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相结合,综合反映每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
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日本侵华时期,梅兰芳蓄胡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而汪精卫则成立了伪政府,为日本侵华服务。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还有只顾自己逃生的“范跑跑”??从这些事实中,我们看到任何人的个人理想都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
从我们的飞天之梦的实现,可以看到是许许多多的航天人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圆梦的。
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
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
(学生分析)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领我们走到黎明。
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2.情感态度观念: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
3.运用: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2.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
【教学难点】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需具备的意志与责任。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启发思考)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128页《三轮车夫的理想与奋斗》的故事,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学生:讨论(略)。
教师:在主观条件上,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
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板书)教师:同学们看教材,回答理想信念的关系是怎样的?1.理想信念的关系(板书)学生:理想和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其中,理想是人们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信念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意志力(这是区别)。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这是联系)。
教师:追求一种理想,意味着坚信这种理想是正确可行的,而这种坚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状态。
2.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板书)教师: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学生: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发展进步的需要。
教师:就国家而言,众多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个体,是国家和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个体而言,拥有理想信念的人生是充实而幸福的,而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则是空虚、痛苦和可悲的。
(多媒体展示)理想,能让所有不幸的人感到快乐。
——高尔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流沙河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坚信这是一个真理。
——高尔基3.理想的实现是有条件的(板书)教师: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试述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哪些?学生: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等等。
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板书)1.信念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板书)教师:要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
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
信念的特点有哪些?2.信念的特点(板书)学生:信念具有复合性、稳定性、执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实现理想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信念的作用是什么?3.信念的作用(板书)学生: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和聚集各方的感召力量。
(多媒体展示)保尔•柯察金与比尔·盖茨例1: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保尔•柯察金作为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这个形象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在当代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
例2: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在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教师:为什么保尔和盖茨在今天能够同时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钦佩不已的理想楷模?学生:讨论(略)。
教师:保尔和盖茨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意识形态迥异,但他们都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用才智与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够凭借敏锐的头脑和知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通过努力使之得到圆满的实现。
一个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理想主义的壮丽诗篇,一个以非凡的远见和卓越的创造力,将实现人类无界限沟通的理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奇迹般展现于世界。
正是他们高远的志向及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崇敬和爱戴,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
4.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板书)教师:信念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学生:(1)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知识,以形成正确的认知。
(2)要有炽热的感情,主动地去身体力行。
(3)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并保持相对的稳定。
(4)要与时俱进,从而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定。
(多媒体展示)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
头顶骄阳似火,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
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
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
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了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
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教师: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
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
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坚定信念是奠定实现理想的基础。
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板书)1.意志的定义(板书)教师:意志的定义是什么?学生: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板书)(多媒体展示)卧薪尝胆有一个古代成语叫“卧薪尝胆”,说的就是越王勾践以俭养志的故事。
春秋时候,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做了俘虏,给吴王夫差养马三年。
回国之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
他惟恐舒服的日子消磨意志,就把软绵绵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当褥子;在屋梁上挂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都要用舌头舔一舔,以示不忘苦难,以激励自己的斗志。
就这样,勾践东山再起,终于打败了吴国,报了国仇。
教师:这个典故说明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
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前进的。
因此,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
为什么增强意志可以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3.增强意志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板书)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使人认准目的、坚定不移,可以不惧压力、迎难而上,可以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可以把握自己、调节情绪,从而为实现人生理想提供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