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18.鹿柴(说课稿)

合集下载

《鹿柴》说课

《鹿柴》说课

《鹿柴》说课第一篇:《鹿柴》说课《鹿柴》说课一、教材简析《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厌倦官场生活,在蓝田(今陕西西安东南)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鹿柴是辋川的一处小地名。

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整首诗写得自然流畅,毫不做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前两句写“不见”,不见的是人;后两句写“见”,见的是影。

在见与不见之中,诗人给我们传递出的是一种以落寞为美的信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难点是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做到: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根据以上原则,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本课的“鹿、返、复”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和诵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觉。

5.拓展阅读古诗《竹里馆》,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由于古诗词句凝炼、意境深远,今天的儿童理解时有一定难度。

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

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学习古诗会读、读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兴趣点也易转移,单一的诵读形式,会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七18古诗二首鹿柴教案2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七18古诗二首鹿柴教案2苏教版

18 古诗两首鹿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难点: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1、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吗?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鹿柴3、指名读题,请注意,“柴”在这里念zhài4、齐读。

二、诵读古诗1、想听老师读读吗?2、学习听时要注意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3、指名学生读读。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比赛朗读。

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借助注释理解1、自己读,自己想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不正确的,要同学帮助。

3、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4、师渲染意境,生再读古诗。

注词释义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

王维在这里有别墅。

柴,读作zhài,同“寨”“砦”。

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

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四、背诵古诗1、自己试着背一背。

2、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1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鹿柴课件(优质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1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鹿柴课件(优质课件)

A、又 B、反复 C、恢复
课件在线
25
第四关 我会组。
柴( 木柴 ) ( 柴火 )
返( 返回 ) ( 往返 )
照( 照顾 ) ( 照料 )
景( 景色 ) ( 风景 )
课件在线
26
第五关 我会排。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1
课件在线
27
第六关 多音字。
chái 火柴

zhài 鹿柴
课件在线
28
第七关 我会说。
学习了这首诗,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 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 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课件在线
29
欲穷千里目 想要看到远处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
课件在线
10
更上一层楼 必须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课件在线
1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远处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 必须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 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 方来鼓励别人。
课件在线
12
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 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 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欢的古 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
《鹿柴》是( 唐 )朝大诗人( 王维 )
写的。这是一首写( 景 )的诗,描
写鹿柴( 傍晚 )时分的幽静景色。
苏轼赞他 “诗中有画” 。
课件在线
24
第三关 我会选。
(1)“但闻人语响”的“闻”的意思是( B )。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2)“复照青苔上”的“复”的意思是( A )。
课件在线
13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PPT课件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PPT课件苏教版
u 作用:本诗的前两句用有声衬托无声的空旷;后两 句运用转瞬即逝的返景之光反衬深林的幽暗,把空 旷的山谷、幽静的深林写得活灵活现。
拓展: 你能写出两句王维描写山景的诗句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鹿柴》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傍晚时分的幽 静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 详之情。
u 串珠问题: 1.这首诗是如何突出山里的寂静的?
诗的前两句写“声”,即写了空山里见不到人 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诗人用有声反衬无声的寂静、 空旷。后两句写“色”,运用了转瞬即逝的返景之光 反衬深林的幽暗,把空旷的山谷、幽暗的深林描写得 活灵活现。ຫໍສະໝຸດ 2.这首诗前后两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诗的前两句是以有声来反衬寂静,后两句则以光 亮反衬幽暗,二者都是为了突出山里的幽静。
书写指导:日字要扁,下面有 一点,横最长,口要小。
zhào

音序:Z 部首:灬 结构:上下
组词:照射 日照
造句:太阳照射在大地上, 书写指导:上边左右要匀称,
到处生机盎然。
下边四个点,第一个是垂点,
与其它三个侧点不同。
品读提示:
结合核心问题品读古诗。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u 串珠问题: 1.这首诗是如何突出山里的寂静的? 2.这首诗前后两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唐 王维)
这首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 景色,表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 求和喜爱。
一、我能读准,我会连。

huàn

tái
guàn



鹿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词二首鹿柴》教案3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词二首鹿柴》教案3

教课目的:1、创建情境,使学生在适合的气氛中学习古诗,品尝古诗,领会古诗神韵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经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换学生多种感官,培育优秀的察看、口语表达、审美水平、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水平。

3、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想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课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境界,领会感情。

学习资源:课件音乐实物投影词典资料画纸教课过程:二、报告资料,进入情境1、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经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认识?生畅所欲言,师增补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此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勤苦是分不开的,这个点值得我们学习。

3、认识了诗人,下边请大家跟着老师一同走进鹿柴。

(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景色优美的地方,那边群山围绕、山谷幽静,诗人王维旅行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文章也好,仍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诵、思读、品读。

每一步我们都要如何读?谁来说给大家听。

多媒体联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

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

朗诵:认识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谈谈。

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法,可以查词典、看说明、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报告: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何"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推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清静)往常状况下,山中即便看不见人,但其实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个阵人语响事后,空山又回到了鸦雀无声的境地之中。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18.鹿柴(课堂实录)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18.鹿柴(课堂实录)

1 / 1
“以动写静”教学片段
记得我在教学古诗《鹿柴》时,讲到前两句的时候,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不是说山里看不见一个人吗?怎么会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呢?”我解释说:“这是反衬的写法。


学生又问:“什么叫反衬?”我说:“就是以动写静的写法,以人语响突出大山的幽静”“老师,那什么叫以动写静呢?”
这时,我怔怔地看着学生,面对着三年级的学生,面对着一个个好奇的眼神,我该怎么回答呢?就在我惊慌失措的时候,我抬头正巧看见了挂在我对面的钟,我灵机一动,叫同学们纹丝不动,屏住呼吸,仔细地听,这时,班里所有的同学都像定住了一样,包括我,一动不动,大家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只听见“滴答滴答”……那声音那么清晰,我高兴地问大家:“听见秒针走动的声音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听见了。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么小的声音都能听见是因为屋里太静了,这就是以动写静。

”接着我又把同学们带回到古诗中,让同学们体会了山林里的幽静。

课堂教学机智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面对孩子们的追问,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想办法化难为易,学生的好奇心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苏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苏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诗人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和清冷。当“返景”的余晖透 过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形成强烈的对比, 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 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幽暗。
阅读方法解密:反衬
u 概念:即反面衬托,也叫对比衬托,就是从相反的 方面描写,从而使表述的对象特征更加明显的一种 手法。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 (jié),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具有多方 面艺术才能,工书画,用韵律,“诗中有画”,意 境清幽,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 然并称“王孟”。
主要作品:《鸟鸣涧》《从军行》《九与九日 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山 居秋暝》等。
我会认

zhài
tái
鹿柴苔
多音字
kōng (空间 天空) 空 kòng (空白 空地)
我会写
fǎn

音序:F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返照 返射 造句:夕阳的余辉返照在 湖面上,真漂亮!
书写指导:反字第一笔是平撇, 又字要小,第二笔是长点。
jǐng

音序:J 部首:日 结构:上下
组词:风景 景色 造句:草原上的景色真是 太美了!
也许这个城市的节奏太快,所以连爱情也少了原来的柔情似水。回想起来,我和他之间没有是有很多可以感动旁人的故事的,或者在旁观者的眼里,这样的恋情怎么可能会说失去就失去了呢?戏剧化的情节也就加深了回忆的伤。 是不是应该用“在一个对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错误的”来解释呢?敬就是这个错误的人,可是好像错误是我自己。因为快乐,让我不去计算它可维持多久,因为快乐,我从没过多的考虑过彼此思想的差距,因为快乐,我完全迷失了自己。结果这段幸福时光维持了七个多月,在一个莫名的日子里,我们结束了一切。 时间像日记本一样一页一页飞快过去,然而,日记可以翻回去看看,时间却是不能返回到最初的时光了。他曾经答应带我去很多地方,他曾经答应带我去唱歌,他曾经答应带我去旅游,可是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兑现了。人家都说婚姻如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想爱情也是如此吧。七个月的甜蜜时光,之后的痛苦煎熬,终于一切都结束了。 像做了一场短暂的梦,短暂的好像黑夜里闪过的焰火,绚丽而即刻沉沦。衣橱里还躺着他买给我的衣服,抽屉里是他帮我准备的“药”,每次经过曾经两人去过的地方时,有一种朋友,我想那是一种介乎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你会在偶尔的一时间默默地想念他,想起他时,心里暖暖的,有一份美好,有一份感动。在忧愁和烦恼的时候,你会想起他,你很希望他能在你的身边,给你安慰,给你理解,而你却从没有向他倾诉,你怕属于自己的那份忧伤会妨碍他平静的生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文 18 古诗词二首 鹿柴》公开课课件_8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文  18 古诗词二首  鹿柴》公开课课件_8

唐诗欣赏美丽的春天教材分析:之所以选择上唐诗欣赏,是因为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

这节课选择的六首唐诗,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紧密结合课内学习,校本教材学习,再加上学生课外阅读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学习,使学生增进知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能感受语文课的美,能感悟唐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此课的重点是展示学生的读书活动的成果和我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1.欣赏早春、仲春、晚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以诗带诗,借诗表情的方法学习唐诗。

2.通过感受春天,赞美春天,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感悟唐诗的意境、音韵美。

教具准备:课件和春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你发现了身边有哪些变化?(生:草、柳、花……)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如此缤纷,充满生机,那春天在古代诗人的眼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唐代大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春天,欣赏优美的诗句,领略春天的美景。

二、学习新课(一)欣赏早春(一)板书:早春——草1.介绍诗的背景出示课件,请学生看大屏幕,这是唐代大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并广为流传。

2.学习诗句过渡语: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能从老师接下来的话中找到诗中相对应的诗行。

师: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一样细密而滋润,同学们能告诉老师这描写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请学生读,全班读。

师:远远望去,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描写的又是哪句呢?请学生读诗的第二行。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词二首 鹿柴》教案_1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词二首 鹿柴》教案_1

鹿柴一、导入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同学已经会背很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 鹿柴是个地名,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

(多媒体出示视频,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个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读古诗师:老师知道这首诗很多同学早就会读了。

那老师今天要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咱们今天要将这首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把古诗读懂,敢接受挑战吗?1、节奏读怎样才能读好诗呢?还有一个小窍门,你掌握了这个小窍门古诗会读得更棒!听老师读一遍。

看看你能听出什么?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过度:诗歌还能够回声读呢,你们读,看看老师怎么给你们当回声的。

回声读(讲规则,做示范),男女生互为回声,好吗?你们就快成为读古诗的高手了。

三、理解诗文过渡:你看,古诗不但有很多种读法,还有很多唱法,多有趣啊!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那读了这么多遍,你把古诗读懂了吗?5、考考你们,一、二两行诗中,在这座空山中都看到了什么?听见什么了?生回答,看到了什么?补问:走进一座大山,没见一个踪影,说说你的感觉。

带着你的感觉读读第一行诗。

(幽静、寂寞)听到了什么?诗句中哪个字表示听得意思?(闻)“但”又怎么理解?(只)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在这座山中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师评价)古诗中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是说山里不见人,为什么又能听见“人语响”呢?(师评价)6、过度:师:诗人背这样的环境陶醉了,偶然间却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发现了什么?读读三四两行诗,看看在这片“深林”里还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相机抛出问题:你从诗中那个字看出这是一个茂密的山林?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茂密的深林更是如此,那你们有没有看到阳光呢?相机教学“返景”。

中宁县一小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七18古诗二首鹿柴教案1苏教版

中宁县一小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七18古诗二首鹿柴教案1苏教版
(二)师生一起学习读通、读好诗句:
1、老师练读诗句: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可不知读得好不好,你们给我当评委吧,评一评我能得多少分?
2、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呢?怎样才能读得好一些?请小老师们先讨论讨论,然后给我提提意见好吗?
3、请部分小老师发表意见,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读。(范围尽可能地大,真正做到读通读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朗读的过程中自悟诗的意境)
教学建议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应加强朗读,在读中了解故事内容,重点抓住他们如何攻下城堡的对话。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依照他们的样子找堆沙土玩一玩,体会他们对善良、美丽的公主的喜爱和对魔王的痛恨之情,以及他们勇于面对丑恶势力的精神和他们对妈妈的无限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1)问别人;(2)查查字表;(3)猜;(4)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
3、开火车识词,课件出示:(梭鱼 合伙 费力 烦恼 上套 拼命 却 虽说 弓腰 至今 未动 分毫)
4、认字:生字宝宝急着跳出来,它们想让你们认识它们,这样吧,请几位小老师考考同学们。
5、再读课文:如果把生字宝宝送回家,你们不会忘记他们吧?(1)抽读、评价同学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从字音方面评价)
3、汇报交流。
4、诵读:看看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5、比赛读。(以抽读为主)
6、怎样才能让大车跑起来呢?
7、齐读。
三、做游戏拓展:
1、介绍游戏内容:几个学生合作从瓶子里把几个球拉出来。
2、提出要求:看谁最先把球从瓶子里拉出来。
3、小组讨论方案。
4、做游戏,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5、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别人合作?
2、请小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补充、反驳,教师适时做追问,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层: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

江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苏教版新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案

苏教版新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案

苏教版新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案18 古诗两首鹿柴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难点: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1、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吗?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鹿柴3、指名读题,请注意,柴在这里念zhài4、齐读。

二、诵读古诗1、想听老师读读吗?2、学习听时要注意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3、指名学生读读。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比赛朗读。

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借助注释理解1、自己读,自己想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不正确的,要同学帮助。

3、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4、师渲染意境,生再读古诗。

注词释义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

王维在这里有别墅。

柴,读作zhài,同寨砦。

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

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荷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四、背诵古诗1、自己试着背一背。

2、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词二首鹿柴》教案1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词二首鹿柴》教案1

《两小儿辩日》教课方案一、上课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儿童凭自己的直觉,一个以为太阳在清晨离人近,一个以为太阳在正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吵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可以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浸透了要主动理解自然、探究客观真谛,并勇敢怀疑的科学态度;也说了然知识无量,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当脚踏实地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1、依据课后说明理解文章内容,并频频朗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到感觉,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觉文言文的特色,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觉两小儿的聪慧可爱及孔子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领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难点:理解要点词句,领会故事包含的真谛。

四、教课环节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5、拓展延长,娴熟使用五、详细教课环节一、课前两分钟背诵《论语》中的名句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风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组成几个不一样的字?(用日历牌换字)2、我们今日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联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争辩的结果如何呢?谁又参加了这场争辩呢?此刻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从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如何学习的?沟通文言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今日就可以用这类方法学习。

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

三、读通课文,掌握断句㈠生自读课文师:把书翻开,我们先来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畅,碰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词二首 鹿柴》教案_0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词二首 鹿柴》教案_0

王维古诗赏析——《鸟鸣涧》《竹里馆》组诗赏析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诵两首古诗。

2.感受诗中意境,根据自己观点描述诗中所看到所听到所想到的。

3.朗读辅助,爱上古诗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花落”“月出”“鸟鸣”的动态描写来体会春山之静。

能够在学过之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独有的诵读古诗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板书好“唐诗”二字】1.最近我们理解了一个唐代的大诗人,他15岁就只身一人来到京城长安求取功名。

他的名字叫?【出示并板书“王维”】2.王维可厉害了,他的字摩诘,这个名字选自一个菩萨的名字。

在他一生的所有作品中,有近40首是描写佛理禅趣的,因为他被称为“诗佛”【出示】清代乾隆年间,一位文人经过精挑细选,从近五万首唐诗中选出了311首编成了《唐诗三百首》。

【出示】这311首唐诗中,王维足足被选上了29首呢!3.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引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维,去听一听他的故事,品一品他的古诗。

二、新授。

1.人们都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首:【出示《鸟鸣涧》】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师评【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字正腔圆;我最喜欢你读的**字……】3.你在读诗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该怎么办呢?【学生随意表达,引出查字典】比如,我就通过查字典明白了“涧”的意思。

【出示,生读】4.字音读准以后,我们再来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看看你能否穿越时空,与王维隔空对话呢?【下面为预设】①我读懂了鸟儿在溪涧中叫:对呀,你从叫声中听出了什么?【师评:哦,你喜欢它轻盈的姿态;你喜欢它清脆婉转的歌声;你还喜欢他漂亮的羽毛】诗人喜欢这鸟儿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生会说“时鸣春涧中”】你仿佛看到鸟儿在?仿佛看到鸟儿在?②我读懂了诗人站在溪涧边:我想听一听你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表达,弯弯曲曲的溪涧哗啦啦地流着,河水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溪涧边还长满了绿茸茸的小草,鱼儿还不停地在水中嬉戏呢!】③我读懂了桂花从树上飘落下来:你说的真是太美了,那是一幅什么场景?【生:花有漂亮的颜色,有清香的味道】这里诗人看到的是什么花?【桂花】你眼中的桂花什么样子的?【生:金黄金黄的花瓣,从树上飘落下来,仿佛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
“读、讲、画、写、展”教古诗
——《鹿柴》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厌倦官场生活,在蓝田(今陕西西安东南)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鹿柴是辋川的一处小地名。

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整首诗写得自然流畅,毫不做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前两句写“不见”,不见的是人;后两句写“见”,见的是影。

在见与不见之中,诗人给我们传递出的是一种以落寞为美的信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难点是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学生做到: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