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虚词用法讲练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讲练(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讲练(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讲练(含答案解析)题型1:实词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固有含义。

【典例剖析】[例1] 在下列句子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思考从什么角度辨析这些词语。

(1)(2017·天津卷改编)在大多数人的________(观点/观念/理念/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内念/涵义/涵养/内涵),真与美就分道扬镳了。

解题指导: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

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

理念:信念;思想;观念。

心目:指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想法和看法。

根据语境,大多数人认为“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和看法”,根据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可填“心目”。

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

涵义:同“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涵养:名词,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动词,蓄积并保持(水分等)。

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

根据语境“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的提示,可填“内涵”。

答案:心目内涵(2)(2016·天津卷)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________(凝重/厚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波动/波澜),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________(淌/涌)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解题指导:凝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浓重。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

由于第一处填入的词语和后面的“如山”一起用于形容墨迹给人的感觉,故应选填“凝重”。

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

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联系“抚摸得到……的内心”可知,第二处填入的词语应该为名词,故应选填“波澜”。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用法讲练 “之”“其”“而”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用法讲练 “之”“其”“而”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义(一)虚词讲义——“之”“其”“而”巧记高考18虚词十八虚词歌十八虚词记心间,之乎者也其于焉。

因为而且所以则,乃与若何包罗全。

【之】“之”常考的三个词性助词、代词(现代汉语属实词)和动词(现代汉语属实词)。

一、助词“之”作助词,有6种用法,5种常考点,简单记忆“宾前定后取音结”,即宾语前置的标识、定语后置的标识、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结构助词。

如下:1、结构助词在定语与中心语(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有时无实义。

如:在“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中“穴”是中心词,“蛇鳝”修饰限制“穴”,起定语的作用,因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这样的用法特别多,这种句子还有:不如须臾之所学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较秦之所得是寡人之过也吾恐季孙之忧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是社稷之臣也为刎颈之交今日之事何如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2.“取独”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即放在作主语的名词或者代词与作动词或者形容词中间,把原来的一个主谓句变成一个主谓短语,然后再充当另一个句子的句子成分。

也就是说,因为句子不可以作句子的成分,只有把句子加一个“之”字降格成短语,才能作另一个句子的成分。

此时不翻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分析:“师道不传”本来是个主谓句,把“之”放在主语“师道”与谓语“不传”中间,就把原来的一个主谓句(降了一格)变成了“主谓短语”,这时才可以作“久”的主语。

同样道理的句子还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苟非吾之所有即患秦兵之来不知日之入秦国之所大欲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求木之长者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臣之进退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吾与子之所共适3.宾前标宾语提前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高中18个虚词练习精讲教案

高中18个虚词练习精讲教案

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1.而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目的,“为了、为的是”) 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为的是等到将军的驾临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并列,“并且”)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连词,表承接,“就、接着”)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

接着,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青色虽然是从蓝色里提取的,但它的蓝色更深一些。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连词,表修饰,不译)我曾经每天都在思考。

⑧某所, 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代词,第二人称“你的”)这地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2.何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通“呵”,“喝问”)忠诚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手执锋利的兵器,喝问过往的行人。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豫州(先生),现在打算往哪儿去呢?(刘备的官职是豫州)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疑问副词,“为什么”)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疑问副词,“怎么”)怎么不解除军队,向北面投降呢?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副词,表程度之深“多么、怎么”)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衰败啊!3.乎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介词,表对象,相当于“于”)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

文言18个虚词(例释与练习)

文言18个虚词(例释与练习)

(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 哪里 )
(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 于之 )

1.句末语气助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
何以能鼓乐也?
疑问或反诘,呢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叹,呀
屈平疾王之不聪也。
陈述
2.句中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停顿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连举停顿
(它的(真相) )

1.副词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暂且 姑且 将近 将要

2.连词 表并列、递进、选择
河水清且直猗 先生且喜且愕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又 又……又 一面…一面 而且 况且 表让步,尚且
( 如,动词 )

1.所+动词 “表……的人(事、物、地方)”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为+所 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
所 3.所以
①表示“……的原因”
②表示“用来……的东西(人、 手段、方式、方法、凭借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此,用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原因
递进:并且,而且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而已:罢了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虚词讲练一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虚词讲练一课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他们的)、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渠(问渠那得清
如许)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属、辈、 尔辈、汝辈、尔曹、若属:你们 侪、类、 吾辈、吾曹、吾侪、吾属:我们 徒(亡命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之属、之徒、之伦:这一类人、这些人
一 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复习文言虚词,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要 掌握有关虚词的推断方法。这里的文言虚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 念,因为有部分文言词语既有虚词性质,又有实词性质,其意义 也包含虚指意义和实指意义两方面。我们在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时,尤其是掌握常考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 “虚”“实”并重,打牢坚实的基础。
素(素善留侯张良)
经常、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 常、平 表》) 素、一向 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
全句的虚词。既、方、会
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
的虚词。
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之、所;将、且;也、乎、与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 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
答的虚词。呜呼、嗟乎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 人称
吾、予、 余、我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与、则、者、之。
题点必备知识
文言虚词的分类
虚词类型
概念
词类特点
代词 连词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你正在浏览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仅供你参考学习之用,任何作业请你务必亲自动手动脑。

请理解此处提供的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之良苦用心,同时也请理智地对待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怎么正确使用虚词练习题和写好作业。

[]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历年高考都是常考点,能力层级为D,。

如:1996年考查“况且、何况、而且”三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1997年是对“反而、无论、未尝”的使用正误判断;1998年考查“虽然、而、却、即使”;1999年考查“再、但、得以、进而”;2000年考查助词“的”;2001年春季考查“或、就、与、被”的恰当使用;而2002年的“一再”和“再三”、“稍微”和“多少”、“常常”和“往往”三组副词,考查对具有相近意义的副词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2003年考查“不仅是———而且是”和“不是———而是”的选用。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

因而对于虚词、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只能是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一些常见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

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它们间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之间及句子内部关系,再注意词与词间的配套搭配,这类题就容易做了。

一、明确虚词位置虚词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会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

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其中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

但这个虚词的位置也不当,应将“又”放在“然后”一词之后,才能正确地表意。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练习

二、【何】
• (一)用作疑问代词 • (二)用作副词 •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 (四)何:通“呵”,喝问。 • (五)固定搭配:【何如】【奈何】【若
何】【何以】【无何】【何乃】【何其】
(一)【何】--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一)【而】--用作连词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走。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 着武器逃跑。
②吾尝跂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阔。
③项王按剑 跽曰:“客何为者?”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你是干什么的?
②蟹六跪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③侣鱼虾 友麋鹿。
(一)【而】--用作连词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 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 何如?
(一)【而】--用作连词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 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不久,他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 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 ② 百千人大呼
在一会儿的时间内,就已经有成百和上千的人员正 在大声进行呼叫。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 《六国论》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4连词,表转折“却”。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用法讲练 “因”“所”“若”“何”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用法讲练 “因”“所”“若”“何”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义(四)“因”“所”“若”“何”【因】“因”作为虚词,有介词、副词和连词三种用法,作为实词有动词和名词的用法,经常把动词与介词和副词一起考,很少考连词和名词。

一、介词“因”作为介词,后面加名词或者代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子中往往作状语等。

1.介词,译为“依照,根据”;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罔不因势象形(依照)变法者因时而化(根据)善战者因势利导之(依照)2.介词,译为“凭借”“依靠”;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依靠、凭借)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依靠、凭借)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依靠、凭借)3.介词,译为“由,通过”通过,经由;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4.介词,译为“因为”,“由于”;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因为、由于)因坐法华西亭(因为、由于)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因为、由于)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为、由于)二、副词“因”作为副词,往往放在动词前,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上的连续承接。

1.表示动作的连续性,修饰动词,有种承接意味,可译为“于是,就”“因而”;如: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因而)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于是)因拔刀斫前奏案。

(于是,就)因求假暂归(于是,就)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因而)2.表示动作机会间的穿插,可译为“趁机”“趁此”“趁着”;如:不如因而厚遇之(趁着,趁此)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势、,趁机,趁着,趁此)三、动词“因”作动词,很难和介词分开,可以根据构词方法,瞻前顾后,慢慢推敲。

1.根据,依照,依靠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因其固然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材施教善战者因势利导之2.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沿袭,继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沿袭,继续)陈陈相因(顺着,沿袭)四、名词可译为“原因”,缘由,机缘,机会于今无会因(原因、缘由、机缘、机会))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原因)因果竟在何处(原因)【一文串记】读下面的小故事,写出各句中“因”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及练习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及练习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能理解常见卷五僖公7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因此这就成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虽然教师花了许多功夫,但是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文言素养不好的学生对它往往望而生畏。

这就造成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

对此,我对许多文言虚词解题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发现它们当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虚论虚,即在解题过程中直接针对虚词进行解读,说明其用法。

比如比较“吾尝终日而思矣”和“朝出而暮归”两句中“而”字的用法是否相同,大唐无双30副本刷钱在解题过程中就应知道前一个“而”表修饰关系,后一个“而”表并列关系,否则就很难做出正确判断。

其实这种以虚论虚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实在、准确率极高的方法,但是它对学生的文言素养要求极高,否则就很难起到作用。

而能达到这种要求的学生又有多少呢?鉴于现在的高考文言虚词试题只要求学生比较同一虚词用法的异同,而不要求学生具体答出它们各自的用法这一情况,大唐无双激活码在做题时,何不避开虚词本身来讨论它呢?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巧解文言虚词试题的一种偏方。

叫做避虚就实法。

具体来讲,就是解答高考文言虚词试题时,避开虚词本身而从虚词前或后相对应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来比较判断其异同。

其具体判定方法如下:一、前后同则同。

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如:1者①求者肩背相望。

②惟有饮者留其名。

“者”的前面分别是“求”和“饮”,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大唐无双强化外挂就可据此初步判定这两个虚词“者”的用法是相同的。

如果你对此判定不放心,也可以再看看“者”后面的词或短语的属性。

“者”的后面是“肩背相望”和“留其名”这两个动词属性的短语。

因此,大唐无双自动挂机可以确定①②中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相同的。

2于③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于”的前面分别是“隐”和“追”,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大唐无双刷悬赏也可据此初步判定这两个虚词“于”的用法是相同的。

高考文言文虚词训练(完整稿)

高考文言文虚词训练(完整稿)

5、其(代词、副词、连词、助词)
连词:1、表选择(其……其……)
2、表假设。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0、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 人不服。 11、其信然乎,其妄耶?
5、其(代词、副词、连词、助词)
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2、何(疑问代词、副词)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豫州今欲何往?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何不按甲束兵,北面而事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乎
1、介词,相当于“于”的用法。
2、助词,表各种语气。 3、形容词词尾。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8、所(助词/代词)
助词,一说为代词。常为:所+动词。
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
过之。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4、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5、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7、所以
用法主要有两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15、与(实词之动词用法)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史记》)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高中生务必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练习

高中生务必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练习

高中生务必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答案: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7~8连词,表转折“却”。

9~11连词,表递进“而且”。

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4.连词,表因果“因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答案:1~2疑问代词。

高考18个虚词精讲精练3习题(原卷版)

高考18个虚词精讲精练3习题(原卷版)

文言文虚词专项真题训练卷Ⅲ(原卷版)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唐·冯宿①东阳实会稽西部之郡,兰溪实东阳西鄙之邑。

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以为之宰。

君之始至,□用信待物,用勤集事,信,故人阜,勤,故公济,未期月而其政成。

后三年夏六月,余过其邑,洪君导余以邑之胜赏,于是有东峰亭之游。

②背城之,半里而近,初届佛刹,刹之上方而亭在焉。

松门盖空,石道如带,足倦累息,然后造夫极焉。

向之池隍馆宇之多,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薄书鞅掌之繁,顾步之余,忽焉如失。

但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

向背殊状,昏明异色。

指遥青而点黛者问之,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某墅。

指远白而曳练者问之,则曰某洲某渚,某湫某塘。

高深互呈,心目相竞,飘若象外,意其幻成。

③余既谐其私,爰究其本。

先是邑微登攀游观之所,洪君曾是挈俸钱二万,经斯营斯。

因地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①,因时于农隙,又何易也!崇山浚谷,佳境胜概,绵亘伏匿,一时发朗,又何能也!④君在建中、兴元之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

时方军兴,贼寇压境,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

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同僚,每号之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

”诚矣。

然则是邑之理,兹亭之胜,于君之分,不为难能。

夫播芳尘而鼓馀波者,非文莫可。

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

注:①子来:自愿来。

(选自《唐文粹》)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B.则C.然D.夫2.第①段的对比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

3.第①段画线句中的“私”指______________;“本”指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前后呼应,撰文的缘由和撰文的目的混融一体。

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叙写登亭揽胜的所见所感所思。

C.作者认为好的文章有传扬善举美名使之不朽的价值。

D.作者赞赏洪君时流露出洪君是大材而被小用的意思。

5.本文题为“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但写“亭”的笔墨并不多,且意不在“亭”,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虚词精讲精练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虚词精讲精练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虚词精讲精练【考点透视】正确使用虚词,属于“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范畴。

高考考查的频率大,除了与实词放到一起考查词语的选用之外,在第五条“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第六条“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虚词。

这三条的能力层级都是D级。

因此,我们必须重点掌握。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

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有三类:1、辩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3、辩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

历年高考语文卷,虚词考查占了相当分值.《考试说明》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虚词有三条涉及。

第四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包括关联词的选用和虚词的正确【名师导航,一练到位】【考题点拨】例1 (2004年天津高考题)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_______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________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________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________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观赏即使/也B. 展现参观即使/也C. 展现观赏尽管/但D. 展示参观尽管/但【思路点拨】此题是一道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试题。

这也是近两年来最常见的考查方式。

做这类题,我们要从最有把握的入手,运用排除法解题。

其中①②两句,我们运用辨析实词的方法不难做出明确的判断。

我们从虚词的角度分析本题。

给出的两组词语“即使……也……”是一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而“尽管……但……”则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此我们要着重分析题目给出的语境,句中“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是一个事实,而不是假设,因此应该选用后者。

【答案】C精典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高三虚词用法讲练学生版

高三虚词用法讲练学生版

高三虚词用法讲练编印:储开梅日期:2013-9-03“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为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十五个虚词。

一、而1、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5、渔夫见而问之曰6、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1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2、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13、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5、表恶其能而不用也16、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17、军惊而坏都舍。

【而已】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而后】才,方才。

1、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二、何1、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岳阳楼记》)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3、之二虫又何知?(《赤壁之战》)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6、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7、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10、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如】【奈何】【若何】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三、乃1、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高考复习18个常见的虚词练习

高考复习18个常见的虚词练习

绝密★启用前高考复习18个常见的虚词练习(第二模块)一、之练习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代“他(他们)”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代“他(他们)”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词“它(它们)”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指代“这(这些)”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指示代词“这(这些)”6.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助词,取独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助词,补语的标志9.夫晋,何厌之有?提宾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提宾标志11.顷之,持一象笏至。

补足音节,无实义。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后标志13.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定语后置标志14.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五人墓碑记》动词“去”“往”15.吾将瞷良人之所之《齐人有一妻一妾》动词“去”“往”二以练习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介词,“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用”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介词,“按照”“依照”4.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把……作为)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连词,“而”以致6.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认为”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介词,“因为”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介词,“凭借”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介词,“在”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相当于“而”并列1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相当于“而”修饰12.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相当于“而”目的,“来”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相当于“而”修饰1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因此”15.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因为”三. 而练习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连词,并列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连词,递进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用法讲练 “且”“与”“也”“见”“相”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用法讲练 “且”“与”“也”“见”“相”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义(五)“且”“与”“也”“见”“相”【且】一、连词“且”用作连词,连接两个句子,一般放在第二个分句后,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让步关系或者选择关系。

1.递进关系,表补充说明,常常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如:且勇者不必死节(况且)且西伯,伯也(再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再说,况且)且在邦域之中矣(再说、并且)且已久疲敝(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且,并且)且焉置土石何?(况且,再说)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并且)且贰于楚也(而且、并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而且、并且)且在邦域之中矣(而且,并且)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再说、那么)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再说)且尔言过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再说、而且)2.表选择关系或者让步关系表选择关系或者让步关系,翻译为“尚且”“还”“抑或”“还是”“即使;即或”;如: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彼且恶乎待哉(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即使;即或)3.表并列关系“且”表并列关系,有时两个词连用,构成“且……且……”的格式,常常翻译为“并且”“又”“那么”“又……,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如: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又、并且)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又、并且)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并且)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又、并且)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并且、又)士死者过半……且引且战。

(“一面……,一面……”)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一面……,一面……)王以天下且尊秦乎?且尊齐乎?(又……,又……)4.表转折关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副词“且”用作副词时,一般修饰动词或者数词,作状语1.将,将近,将要。

如: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将,将要)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彼且奚适也(副词,将要)且之奈何(副词,将要)彼且恶乎待哉(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将要)2.暂且,姑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虚词用法讲练(教师版)“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乎、者、也”为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十五个虚词。

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渔夫见而问之曰②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②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1、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岳阳楼记》)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之二虫又何知?(《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③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三、乃⑴于是,就。

①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⑵才,这才。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⑶却①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4)才,这才。

7、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5)是,就是,原来是。

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6)你,你的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7)这样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8)竟然。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四、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①其制稍异于前②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③信亦知其意,怒,竟决去。

2、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①安在其不辱也?②惜其不成,是以就极性而无愠色。

(其:它)③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5、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①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②、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6、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其:这种)(二)用作副词。

1、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呢)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

(其:可要。

一说表示期望。

)3、表示婉转地商量之意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还是)②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4、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例: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三)用作连词。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五、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五人墓碑记》)5、还有,那末。

例:①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②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六、若(一)动词,像,好像。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②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用作代词。

表称呼,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③吾儿,久不见若影。

你的(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②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采草药》)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至于”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

(《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

①更若役,复若赋,若何?(《崤之战》)【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七、所(一)名词,处所,地方。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2、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所谓】所说的。

② 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