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元明清代共65页文档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元代美术
一、山水画 • “文人化”是元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此时期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在于突出山水表现的 文学性和笔墨的情趣性,以书入画,追求用笔用墨的书法化、写意化。元以前之画山 水,多用湿笔,水晕墨晕,至“元四家”,始用干笔。元初山水画以赵孟頫、钱选、 高克恭为代表,中后期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为代表的一 代山水画大师。他们受董源、巨然画风影响,但不强调山水的内在结构和韵律,而是 借以抒情、表达自我情绪和人格,对笔墨技法的追求进入一个空前变革和创造时期。
的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造物形态。另一方面,由于元统治者实行的政治和
文化策略,汉文人对“士气”或“气节”的看重,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或多采取不合作 的政治态度,书画既是其派遣郁闷、聊以自慰、寄托精神的途径,也是维持生计的手 段,这使书画艺术的精神性因素变得十分突出,在继承宋人尤其是苏轼倡导的“士人 画”的基础上,导致中国画产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总体而言,在此时期的文化冲突中, 中国美术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对明清时期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七章 元代美术
钱选(1239~1299年) 字舜举,号玉潭、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为其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赵令穰, 人物师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所以他所画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其人品及画 品皆称誉当时,宋亡后坚决不仕,隐于绘事终其身,以卖画维持生计。他拒绝继承南宋绘的格调,崇尚 古法,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特色。其所 作山水画多为吴兴一带风光,具有古朴、细致而雅洁的风格。其山水画传世作品有《浮玉山居图》。
第七章 元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清)
仿 黄 公 望 山 水 图
•
• 四王派画家多信奉董
其昌的艺术主张,致 力于摹古,在摹古中 寻求变化。他们看重 笔墨,崇拜元四家, 大多以前人丘壑搬前 移后,体现了士气与 书卷气。 他们缺少观察自然, 描写具体感受,因其 致力于笔墨,故发展 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 的技法。
山 水 图
•
仿 古 山 水 册
仿 宋 元 山 水
仿 宋 元 山 水
•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
台,入仕清廷,位至高 官。有编《 官。有编《佩文斋书画 谱》,为康熙祝寿所作 《万寿圣典》总裁官。 万寿圣典》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 散人,乌目山人。初为 职业画家,为王时敏、 王鉴赏识,推荐入宫, 为康熙作《南巡图》 为康熙作《南巡图》。
烟客,江苏太仓人。
• 王鉴,字园照,号 • •
湘碧,与王时敏同 籍贯。 王时敏、王鉴为四 王中的第一代,是 董其昌的朋友。 二人同为明代文人 名宦之后,在明为 官,入清隐居不仕, 虽属遗民但无意在 作品中表露遗民意 识,也不反对后辈 与学生供事新朝。
仿 黄 公 望 山 水 图
仿 宋 元 山 水
双 钩 竹 石 图
•
• •
墨 竹 诗 翰 图
• 吴历,字渔山,号墨 • •
井道人。与王翚同乡, 同师王时敏。 《湖天春色国》 湖天春色国》 《横山睛霭图》 横山睛霭图》
夕 阳 秋 阳 图
• 恽寿平,名格,字寿
平,号南田。后期专 攻花卉,创没骨画法。
孤 月 群 鸠 图
设 色 花 卉
设 色 花 卉
• 清初四僧 • 石涛,原名朱若极,法 •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二人所作仕女形象柔弱,笔墨清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二人所作仕女形象柔弱, 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关于女性美的观念的影响。 雅,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关于女性美的观念的影响。《纨扇 倚秋图》 倚秋图》
中国美术史
北宋三大家:李成、范宽、董源南宋四家: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石涛、朱耷、弘仁、髡残扬州八怪:李鳝、李方膺、郑燮、罗聘、金农、黄慎、高翔、汪士慎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我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
“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敦煌莫高窟: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
是西千佛洞的总称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形象的记录这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形成。
莫高窟成为我国重要的一处石窟寺,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窑洞之一《鹿王本生图》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等。
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秦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为步兵部队呈品字形排列,是主体部队。
二号坑多以弩兵、骑兵为主,是特殊部队。
三号坑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
中国美术史 打印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 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 木叶丹黄图 龚贤 清
•
山 居 图 高 岑 清
• 金陵八家山水册(之一) 樊圻 清
二、宫廷绘画与郎世宁 • 康熙三十年(1691)是清代宫廷绘画的第一高峰期,乾隆
继位(1736)又趋上升阶段。 • 康熙时主要画家有冷枚以及王原祁、王翚等。因而这一时代
绘画受“虞山派”、“娄东派”影响明显,同时西方油画在 康熙年间已被内廷重视。清代宫廷画家中,有一批是西洋来 的传教士,他们带来了西洋画的明暗和透视法,在宫廷内还 培养了很多学生。不少中国画家受西方绘画影响,在应用明 暗方法、焦点透视方法,以及西画色彩关系等方面,丰富了 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整体看可以说是清代院体中西合壁 的画法。
三
友
春
百
禽
禽
花
图
木
图
边
轴
景
昭
边
景
明
昭
明
• 孙隆运用没骨法,还富有多种变化,或侧重用墨,或主要 敷色,或纯作写意,或兼施勾勒,然都具野逸之趣。如《 芙蓉游鹅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设色没骨法为 主,芙蓉湖石施以阔笔写意,游鹅在没骨中稍加勾勒,工 写结合,饶有生趣。《雪禽梅竹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以水墨写意法为主,略施淡彩,天空用花青入墨晕染 ,留白呈积雪,梅枝作粗笔勾皴,山石坡陀施泼墨法,白 鸽则依仗暗色背景显出轮廓,略加勾勒。这种写意兼没骨 的画法,也有别于一般水墨写意画而自具特色。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七节 工艺美术
• 宋代官府所设立的手工业管理机构非常庞大,并有细致的 分工。城市的繁荣,市民的激增,导致大量工艺美术向商 品化和平民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工艺产品,大多不惜工本 ,十分精美。宋代尤以陶瓷工艺的成就最为辉煌,其余工 艺门类亦有相应的发展与提高。
中国美术史整理版
C,王翚,字石谷,号耕烟山人,融南北宗之技法,曾为康熙作《南巡图》造型方面等能力均极精到。晚年变为苍茫简劲,‘虞山派’《小中见大册》
D,王原祁,正统派核心,王世敏孙,字茂京,号麓台,干笔枯墨,‘浅绛’法极精要,笔力沉着。《万寿盛典图》《仿黄公望山水》
D,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他是出身工匠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青绿山水成就,《剑阁图》,《桃源仙境图》《仙山楼阁图》《海天落照图》都是在唐人金碧山水中创新出奇的佳作,体现明代商业文化的一大硕果。仇英的文化修养不博,足迹所经不广,专画传统题材,但临古功深,善于囊括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不失与民间一脉相通的欣赏习惯,尤长于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在精丽秀美中又闪现着文入画的妍雅温润,在当时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体格。他的工笔人物画《秋原猎骑图》描绘游牧民族的生活风俗,人马造型准确,神态如生,用笔流畅而多顿挫,取得了严谨而生动的效果。《桃源仙境图》则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巧妙地结合为一,在雅静而绮丽的青山白云中,描写了几个临流赋琴、听琴的隐士,情景交融,工而不板,引人入胜。他的小写意人物如《松溪高土图》、《蕉下弹琴图》等也有极高水平。
宋徽宗:
作为皇帝是昏庸无能的,他任用佞臣,无休止地建造豪华的宫室园圃,设花石纲,对内搜刮无度,对辽金侵扰屈辱求和,最后导致“靖康之变”。但他酷爱和重视绘画,他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中古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他创造的书法字体,叫“瘦金体”。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楷书千字文》,《秾芳诗》。
中国美术史元明清代
郑思肖 宋末元初字忆翁,号所南,宋末诗人、画家。郑思 肖论诗主张"灵气"说,认为诗是天地、人心"灵气"的集中表 现。他的诗多以怀念故国为主题,表现了忠于赵宋的坚贞 气节,如《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代表作《墨兰图》
永乐宫壁画(道教绘画)
它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 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 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壁画《朝元图》,共画天神289身,是大型仪仗朝拜阵容。 帝后主像高达2.85米,玉女的身高也在1.95米以上,超过 了一般真人的高度。整个画面气势雄伟,众神男女老幼 形态各异,衣冠服饰各不相同。人物的神情面貌极富变 化,有须发巍立、横眉怒目的神王,也有持花微笑、凝 眸欲语的玉女,有神态恭谨的仙侯,也有恂恂儒雅的学 士。 《玉女》
鹊华秋色图卷,元代 ,赵孟頫,纸本,设色。纵28.4cm, 横93.2cm。《鹊华秋色图》并非一幅平常的风景写生画, 它是赵孟頫凭着记忆在家乡浙江画就的,而被人们称为 “思乡之画”。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掩 映,平原上两山突起,遥遥相对;林木红绿相间,枯润 相杂,树姿高低直攲变化丰富,疏朗有致;房舍人畜、 芦荻舟网均精描细点,诸多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富有 节奏感,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
王蒙(1308-1385),字叔明,湖州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明初曾 任泰安知州,后被牵连入狱而死。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頫 学 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 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 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 图》、《春山读书图》等。 倪瓒(130l--1374), 元代画家、诗人,字元镇,号云林、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 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 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 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 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代表作有《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4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的)
b:歌 颂 皇 帝 的 文 治 武 功 !《太祖起家站伐国》 2:宫廷人物画的题材 c:借古喻今颂扬君王的礼贤下士和臣子的忠心!刘俊
《雪夜访谱图》倪端《聘庞图》
明
d:反 映 现 实 生 活 的 的 作 品 !谢环《杏园雅集图》运用传统
前
雅集题材表现现实事件的代表作品。
期 宫 廷 绘 画 宫廷绘画 与 浙 派!
10:吴门派画家:文嘉、文伯仁、钱谷、陆治
第一章 绘画艺术 第二节 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吴门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一般 认为,这一画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
沈周
1:山水画以粗 笔 为 多 ;早 期 : 承受家学,师承杜琼、刘珏,所作小幅 中 期 : 大幅,学宋元各家,笔墨渐趋粗放 晚 期 : 师承吴镇,粗简雄劲,质朴豪放
第五编 明清美术
第一章 绘画艺术
!
第一节 明前期宫廷绘画与浙派
明代没有设立画院,但有宫廷画家;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院画兼师北 宋名家的画茂,人们也称之为“院体”
1:明代宫廷画家大多编入锦衣卫,授予武职,供奉于仁智殿、武英殿等处;归太监管
a:帝 后 肖 像 与 行 乐 图 !商喜《明宣宗行乐图》
陈淳
1:陈淳号白 阳 山 人 2:陈淳的写意花鸟绘画出于沈周、文徵明门下;擅长融合米友仁与高克恭为一的
米氏山水。 3:陈淳的写意花鸟造型精当,严于剪裁,题材多为士大夫园林中的常见花木 4:陈淳作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
周 之 冕 :所画花卉,勾染点簇,设色鲜雅,多以勾勒法画花朵,以墨色点染枝叶,被称作
2:粗 笔 作 品 : 《夜坐图》《江村渔乐图》 细 笔 作 品 : 《庐山高图》此画是为他的诗文老师陈宽祝寿所作;开 创 了 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
中国美术史(明)
中 国 美 术 史
·
明
概
述
明朝统治者恢复了被元代废弃的皇家美术机 构,利用艺术的政教功能为统治者服务,宫廷 画家授予武职,编入锦衣卫,归太监管理. 艺术家大都生活在高压专制、思想禁锢的环 境中,时时噤若寒蝉,处处如履薄冰,屠杀 文人事件屡有发生,(如高启因辞官而被腰 斩,姚润、王漠征而不赴,而被斩首抄家 等),何谈创造?何谈自由?
灞 桥 风 雪 图
武 陵 春 图
王履
以《华山 图》和主 张“吾师 心,心师 目,目师 华山”的 《重为华 山图序》 而著名, 主张写生, 忠于自然。
《华山图册》之一 华山图册》
《华山图册》之一 华山图册》
吴门四家
沈周
字启南,号石田,出身于 诗画及收藏世家,擅长诗 书画,终身不仕。 画法上师承吴镇,上溯董 源、巨然,笔墨丰健,意 态轩昂,尤能在温雅恬静 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 丰富的想象与旺盛的生命 力。 《夜坐图》 《江村渔乐图》 《庐山高》
李 端 端 图
王 蜀 宫 妓 图
落霞孤鹜图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醒酒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西洲话旧图
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识武林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林良
字以善,擅长水墨写意, 尤善画鹰,亦能工笔重彩。 《双鹰图》 《雄鹰八哥图》 《秋坡聚禽图》 《山茶白羽图》
秋 坡 聚 禽 图
山 茶 白 羽 图
吕纪
字延振,近取边景 昭,远学两宋院体 花鸟画,擅长艳丽 沉稳的工笔重彩, 亦能作水墨写意。 《残荷鹰鹭图》 《三思图》 《桂菊山禽图》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之明清时期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之明清时期写作特点:传统的重视一家之言、史论结合的特点削弱了,重视资料性的成分加重了。
许多画史成了画家传记。
对资料的收藏、整理、编录,是和美术史的实用目的诸如收藏、鉴赏相关连。
收藏的队伍成分发生变化,由南北朝时的士大夫阶层,发展为普通人群,故书画家字号类的书籍有了需求。
1、列传体的画史继承传统继续发展。
2、公私著录蓬勃发展,形式完备而多样。
3、出现了各种各样整理以往美术史籍的丛书。
美术史的汇编,如《王氏书画苑》,如《佩文斋书画谱》(书学、画学、书家传、画家传、书辨正、画辨正等)。
著录的类编,如《式古堂书画彚(huì)考》。
工具书性质的汇编,《历代画史汇传》。
简明的年表性的书籍,《画法年表》。
工艺美术史方面的汇编,如《竹人录》、《景德镇陶人录》。
画史文献:1、明清的列传体书画史:《无声诗史》,《明画录》。
2、地域性的画史:《吴郡丹青志》,《虞山画志》。
3、按画科、画史编写的画史:《墨梅人名录》。
4、按性别或身份编写的画史:《玉台画史》5、宫廷绘画史籍:《南宋院画录》、《国朝院画录》6、年表、人名录:郭础《画法年表》,陈豫钟《明画姓氏韵编》。
7、题跋、着录类的史籍文献:《珊瑚网》、《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书史会要》陶宗仪有《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记见闻,元代典章制度轶事、元末农民起义等。
《古刻丛抄》,抄汉至南宋七十一种碑刻。
《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共十卷。
书成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
择100余种书籍,编录上古至元代的书法家传记,评论简洁、允当,系统而较详尽。
分卷给历代书家列传记。
补遗,收录400余人,绝大多数是鲜为人知的书法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搜辑史实的用心。
明代朱谋垔(yīn)《书史会要续编》一卷,系采录明代书法家传记,补充上了明代的书法家。
价值:收集资料丰富,文笔简练,有个人看法,评价有褒贬,评论公允。
所收书家很多,是他人所未收。
中国美术史第五编明清美术
中国美术史第五编明清美术一、绘画艺术清初画坛呈现出繁荣景象,山水画的代表是以“四王”与吴历、挥寿平为中心的正统画派,以及独抒个性的“四僧”等非正统画派。
花鸟画在工笔和写意两个方面,以恽寿平和八大山人为代表。
清代中期形成了扬州、北京两个绘画中心,北京主要流行宫廷绘画,扬州商业繁荣,兴起了以“扬州八怪”为首的新的绘画潮流,使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更加豪纵、古拙而充满个性。
晚清的人物画方面,出现了适应世俗审美趣味的肖像与仕女画名家改琦、费丹旭等人,这都为近代上海诸画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一)清初绘画1、清初六家与正统画派清初山水画承继了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代表人物是清初六家,即“四王”、吴历和恽寿平。
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推崇“元四家”致力于摹古,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又受到统治者的赏识,被作为正统画风而推崇,形成了所谓的正统画派,占据了画坛的主流。
清初“四王”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王原祁(王时敏之孙)和王晕(王时敏、王鉴学生)。
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原祁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达到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代表作品有《山中早春图》等。
王鉴、王翚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不忽视丘壑形象的创造。
王鉴的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以及王蒙,在画法面貌上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
王翚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也注重观察自然,因此能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夺造化之精髓。
吴历的早期作品有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
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笔墨苍浑凝练,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醇厚神秀。
中国美术史课件
秦始皇兵马俑
木雕:汉代的木雕人物和动物 都有比较传神的作品。湖北江 陵凤凰山167号西汉墓出土的 24件车仗奴婢彩绘木俑;江苏 邯江胡场出土的西汉说唱木俑。
铜塑:秦汉的青铜塑造已失去 了商州时代的威势,但仍然出 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如东汉青 铜器,《马踏飞燕》,1969年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时 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 其妻合葬墓中。
二、原始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
• 典型风格分为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与黄河下游(大汶 口—龙山文化)的素面陶。
• 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烧窑不密封,陶土未能充分氧化,彩 陶底色均成红色,图样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马家窑文化(马 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陶色大都呈橙红色,纹饰除彩绘 外还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彩绘的花纹有几何纹(平行条纹、波浪纹、 重弧纹、锯齿纹、叶型纹、圆圈间网纹等)、动物纹(鲵鱼纹、各种姿态的鸟型 纹)。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
• 秦汉绘画
• 秦汉雕塑
• 秦壁画:秦都咸阳宫遗址中 的几处残存壁画。
墓室壁画: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卜 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 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 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 画《山水图》等等。大多是表现墓 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 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底下 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
东 汉
永
东
昌
汉
锦
彩 箧 孝 子 侠 图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 绘画艺术 • 书法艺术 • 佛教艺术
一、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这一时期人物画仍是主流,出现了以 生活为题材的人物、肖像画,风格手法上更加注 重传神;山水画呈现出独立的趋势;花鸟画艺术 出现萌芽;宗教特别是佛教题材的绘画占有较大 比重。
中国美术史(明清史)
中国美术史复习(明清时代的中国美术)2007-11-15 11:04明初“院画”与“浙派”绘画-“吴门画派”及作品-明代后期花鸟画与人物画的变化(陈淳、徐渭,“南陈北崔”)-董其昌与“山水画南北宗论”-明代壁画清初绘画(“清六家”与“四僧”遗民画家)-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清末“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明清时代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明代中晚期的江南绘画-清代传教士画家与“院画”)-明清时代木刻版画与民间年画(“徽派”版画,杨柳青、杨家埠和桃花坞年画)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明清时代的书法艺术1、何谓“浙派”?试述“浙派”重要画家的艺术成就。
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为职业画家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绘画人才涌现。
一些画家被征召进入宫廷,一些画家在民间活动。
明代前期画家戴进、吴伟等人影响显著,戴进为浙江钱塘人,后人将归依此派画风的画家称为“浙派”。
戴进(公元1388-1462年)出身画工之家,自幼得家学熏陶,有着坚实的造型能力,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工,是明初职业画家中的杰出人物。
他因为影响卓著曾被推荐进入宫廷,相传同行妒忌向皇帝进谗,终未能在宫廷立足,只得返回江南,靠卖画和为寺院作道释画度日,遭遇坎坷,生活困顿。
晚年他主要活动杭州、南京一带。
戴进一生作画极多,名气始终不衰,文人士大夫也有不少爱好他的绘画。
戴进的山水画主要继承马远、夏圭的艺术作风,吸收了董源、巨然、范宽和元人画法自成一家。
《春游晚归图》是戴进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山水景色中穿插人物活动,描写苍茫暮色中人们春游归来的景象。
描写春景的作品还有《春山积翠图》,章法简炼,层层高耸的山峦,山坳处隐显房舍,山路旁虬曲的古松和曳杖携琴入山寻幽的高土,画得富有诗意,画作以精练的笔墨章法,绘出春山游赏的风致。
《风雨归舟图》采用宋元以来传统题材,画家成功地将简淡设色与苍劲淋漓的水墨技法融合一体,获得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戴进的《三顾茅庐图》虽描绘历史故事画,仍以绘写山水为主。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清的绘画概况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至1911年,历286年。
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创作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人物画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明显衰退。
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愈加派系林立。
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下,清代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烈,是前所未有的。
清代绘画的发展,大致也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清代中期,宫廷绘画由于社会经济的繁盛和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而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扬州,却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力主创新,他们的创作受到石涛等人的影响并为商品经济所浸润,在内容、风格及艺术趣味等方面与正统画家有明显不同,主要画水墨兰竹松石及花卉,也有个别者画写意人物和山水,画风刚健而富有个性;晚清时期,随着近代商业城市的成长,不少画家云集于上海,靠卖画卫生。
著名者有赵之谦、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等,他们的绘画活动适应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和需要,力创新路。
广东地区的居廉、居巢等也有新的简述,成为开创岭南画派的先驱。
此外,壁画的创作渐趋衰败,但仍有许多精彩作品传世。
便于传播的版画和年画在明代中期以后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晚清,出现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 清初的绘画初期,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画坛的正统派。
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但是内容缺乏生气。
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
在江南地区则出现了一批富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主要是明代遗民,政治上无法与清统治者合作,艺术主张也迥异于北方的四王。
代表人物为"四僧"、"金陵八家"及"新安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