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人教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能力课2 精品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的加速度减速上行,下列
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缆车平稳匀速上行和减速上行时,缆车对游客的摩 擦力平行钢绳索向上 B.缆车平稳匀速上行和减速上行时,游客对缆车的作 用力均竖直向下 C.缆车减速上行时,缆车对游客的作用力是平稳匀速 上行时的 1 D.缆车减速上行时,缆车对游客的支持力是平稳匀速 上行时的
失重 状态。 宇航员处于_____
知识点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加速度 (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_______ 整体 分 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_____, 整体 列 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_____
方程求解的方法。
相互作用的内力 时, (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_______________ “隔离” 出来,分析其受力 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_________ 隔离 出来的物体 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_____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超重和失重
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
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对悬挂 大于 概念 物的拉力)_____ 物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 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 等于零 拉力)_______ 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 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 小于 物 力)_____ 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
【规律总结】超失重的两点注意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 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发生超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 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
生变化。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第三章 牛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F与a具有瞬时对应关系.3.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分别是质量、时间和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kg)、秒(s)和米(m).(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深度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2)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4)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深度思考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速度v A均匀减为v B的过程中前进的距离为x.图1(1)物体做什么运动?能求出它的加速度吗?(2)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能求出它受到的摩擦力吗?答案(1)匀减速直线运动能,由v B2-v A2=2ax可得(2)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由F f=ma,可求摩擦力三、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5.情景拓展(如图2所示)图21.(多选)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 .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答案 BD2.(多选)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1 s ,测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的平均值Δx =1.2 cm ,若还测出小车的质量为500 g ,则关于加速度、合外力的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 .a =1.20.12 m /s 2=120 m/s 2B .a =1.2×10-20.12m /s 2=1.2 m/s 2C .F =500×1.2 N =600 ND .F =0.5×1.2 N =0.60 N 答案 BD3.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 .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D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 答案 D4.(人教版必修1P78第5题)水平路面上质量是30 kg 的手推车,在受到60 N 的水平推力时做加速度为1.5 m /s 2的匀加速运动.如果撤去推力,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g =10 m/s 2) 答案 0.5 m/s 2解析设阻力为F f,则F-F f=ma解得F f=15 N如果撤去推力,车的加速度由阻力提供,则F f=ma′解得a′=0.5 m/s2.5.(粤教版必修1P92例1)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有时会根据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来判断发生事故前汽车是否超速.在限速为40 km/h的大桥路面上,有一辆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在现场测得该车在路面的刹车痕迹为12 m.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6,请判断这辆汽车是否超速.(g取10 m/s2)答案超速解析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F N-mg=0①故F f=μF N=μmg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③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v2-v02=2ax④联立②③④式可得v0=2μgx代入数据得v0=12 m/s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2 m/s,即43.2 km/h,此汽车属超速行驶.命题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的技巧在分析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两个基本模型的特点:(1)轻绳、轻杆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轻弹簧、轻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例1(多选)(2016·全国Ⅰ卷·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答案BC解析质点一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施加恒力后,则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该恒力.若该恒力方向与质点原运动方向不共线,则质点做曲线运动,质点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不同,故A错;若F的方向某一时刻与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之后质点做曲线运动,力与速度方向不再垂直,例如平抛运动,故B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C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而速率变化量不一定相同,故D错.例2如图3,质量为1.5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0.5 kg的物体B由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m/s2)()图3A.0 B.2.5 NC.5 N D.3.75 N①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②剪断后瞬间A、B间的作用力大小.答案 D解析当细线剪断瞬间,细线的弹力突然变为零,则B物体的重力突然作用到A上,此时弹簧形变仍不变,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G=(m A+m B)g=20 N,弹力为F=m A g=15 N,由牛顿第二定律G-F=(m A+m B)a,解得a=2.5 m/s2,对B受力分析,B受重力和A对B的弹力F1,对B有m B g-F1=m B a,可得F1=3.75 N,D选项正确.拓展延伸(1)如图4、图5中小球m1、m2原来均静止,现如果均从图中B处剪断,则图4中的弹簧和图5中的下段绳子,它们的拉力将分别如何变化?(2)如果均从图中A处剪断,则图4中的弹簧和图5中的下段绳子的拉力又将如何变化呢?(3)由(1)(2)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图4图5答案(1)弹簧和下段绳的拉力都变为0.(2)弹簧的弹力来不及变化,下段绳的拉力变为0.(3)绳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1.关于速度、加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合外力是恒定不变的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三者总是在同一方向上C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增大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加快D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 A解析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恒定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它所受合外力是恒定不变的,故A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与速度不一定在同一方向上,故B 错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增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一定加快,而速度不一定加快,故C 错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故D 错误.2.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图6A .0B .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为233g ,方向垂直木板向下D .大小为33g ,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C解析 未撤离木板时,小球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x 与mg 的合力F =mgcos 30°.当突然向下撤离光滑木板时,F N 立即变为零,但弹簧形变未变,其弹力不变,故F x 与mg 的合力仍为F =mg cos 30°,由此产生的加速度为a =g cos 30°=233g ,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故C 正确.命题点二 超重和失重问题例3 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观光电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7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图7A.t=4.5 s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B.5~55 s时间内,绳索拉力最小C.t=59.5 s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D.t=60 s时,电梯速度恰好为零①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②由静止开始上升.答案 D解析利用a-t图象可判断:t=4.5 s时,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处于超重状态,则A 错误;0~5 s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拉力>重力,5~55 s时间内,电梯处于匀速上升过程,拉力=重力,55~60 s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拉力<重力,综上所述,B、C错误;因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方的“面积”相等,则电梯的速度在t=60 s时为零,D正确.对超重和失重的“四点”深度理解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尽管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3.2015年7月的喀山游泳世锦赛中,我省名将陈若琳勇夺女子十米跳台桂冠.她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一段时间后落入水中,如图8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 .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 .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C .她即将入水时的速度为整个跳水过程中的最大速度D .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 D解析 起跳以后的上升过程中她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A 错误;她具有水平初速度,所以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 错误;入水过程中,开始时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浮力和阻力)小于她的重力,所以先向下做一段加速运动,即入水后的速度先增大,故C 错误;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和她对水的作用力,因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 正确.4.(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9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 )图9A .t =2 s 时最大B .t =2 s 时最小C .t =8.5 s 时最大D .t =8.5 s 时最小答案 AD命题点三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例4 水平面上有相距15 m 的A 、B 两点,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大小为16 N 、方向斜向上的力F 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某时刻撤去F ,物体到达B 点时速度为0.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4,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最短时间.①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②某时刻撤去F ,物体到达B 点时速度为0.答案 4 s解析 撤去F 前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α-F f =ma 1① F f =μF N ② F N =mg -F sin α③ x 1=12a 1t 12④撤去F 后物体只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2⑤ x 2=12a 2t 22⑥x 1+x 2=s ⑦ a 1t 1=a 2t 2⑧根据v -t 图象中速度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由于减速过程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在总位移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大加速过程的加速度才能让时间变短.由①②③联立可得F cos α-μ(mg -F sin α)=ma 1利用数学知识可得最大加速度a 1=F 1+μ2m -μg =2.5 m/s 2,联立④⑤⑥⑦⑧可求得t 1=3 s ,t 2=1 s ,则总时间t =t 1+t 2=4 s.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两个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两种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5.(多选)(2016·全国Ⅱ卷·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 BD解析 小球的质量m =ρ·43πr 3,由题意知m 甲>m 乙,ρ甲=ρ乙,则r 甲>r 乙.空气阻力f =kr ,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则a =mg -f m =g -kr ρ·43πr 3=g -3k4πρr 2,可得a 甲>a 乙,由h =12at 2知,t 甲<t 乙,选项A 、C 错误;由v =2ah 知,v 甲>v 乙,故选项B 正确;因f 甲>f 乙,由球克服阻力做功W f =f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功较大,选项D 正确.6.如图10所示,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5.0 kg 的磨石A 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A 与地面、A 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g 取10 m/s 2且sin 37°=0.6,cos 37°=0.8)图10(1)当A 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下的推力F 1=50 N 打磨地面时,A 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A 对倾角θ=37°的斜壁进行打磨,当对A 加竖直向上推力F 2=60 N 时,则磨石A 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2 m(斜壁长>2 m)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 (1)0.5 (2)2 m/s解析 (1)A 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即F f =F 1cos θ=40 Nμ=F f F N =F f mg +F 1sin θ=0.5 (2)先将重力及向上的推力合成后,将二者的合力向垂直于斜面方向及沿斜面方向分解可得: 在沿斜面方向有: (F 2-mg )cos θ-F f1=ma ;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 F N =(F 2-mg )sin θ; 则F f1=μ(F 2-mg )sin θ 解得:a =1 m/s 2 x =12at 2 解得t =2 s v =at =2 m/s.关于瞬时问题的拓展深化瞬时问题是指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求解的关键在于分析瞬时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往往对应下列三种模型:典例1 如图11所示,两轻质弹簧a 、b 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铁球,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 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 弹簧水平,a 、b 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A .a 弹簧的伸长量为3mg3k 1B .a 、b 两弹簧的伸长量的比值为2k 2k 1C .若弹簧b 的左端松脱,则松脱瞬间小铁球的加速度为g2D .若弹簧a 的下端松脱,则松脱瞬间小铁球的加速度为3g 答案 B解析 小铁球受重力mg 、F T a 、F T b 三个力作用,如图所示,将弹簧a 的弹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在竖直方向上有F T a cos 30°=mg ,而F T a =k 1x 1,解得x 1=23mg3k 1,选项A 错误.在水平方向上有F T a sin 30°=F T b ,而F T b =k 2x 2,可求得a 、b 两弹簧的伸长量的比值为x 1x 2=2k 2k 1,选项B 正确.弹簧b 的左端松脱瞬间,弹簧a 的弹力不变,弹簧a 的弹力和小铁球的重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g tan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30°=ma 1,可得弹簧b 的左端松脱瞬间小铁球的加速度为a 1=g tan 30°=33g ,选项C 错误.弹簧a 的下端松脱瞬间,弹簧b 的弹力不变,弹簧b 的弹力和小铁球的重力的合力方向与F T a 反向,大小为mgcos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cos 30°=ma 2,可得弹簧a 的下端松脱瞬间小铁球的加速度为a 2=gcos 30°=233g ,选项D 错误. 典例2 如图12所示,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 球相连,A 、B 间用一个轻杆连接,B 、C 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在细线被烧断后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B .A 、B 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12g sin θC .A 、B 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2mg sin θD .C 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 答案 B解析 细线烧断前,ABC 作为一个整体,沿斜面方向受力分析得弹簧弹力F =3mg sin θ,对C 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细线拉力F T =mg sin θ,细线烧断瞬间,弹簧形变量不会变化,弹力不变,对C 受力分析,没有细线拉力,mg sin θ=ma 1,加速度a 1=g sin θ,选项D 错误;A 、B 之间由轻杆连接,相对静止,对AB 整体受力分析可得F -2mg sin θ=2ma 2,合力沿斜面向上,得a 2=12g sin θ,选项A 错误,B 正确;对B 受力分析,斜面方向受轻杆的弹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轻杆弹力F T ′-mg sin θ=ma 2=12mg sin θ,得轻杆弹力F T ′=32mg sin θ,选项C错误.题组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多选)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D.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答案ABC2.一个质量为m=1 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 =0时刻起物块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若力F1、F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设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块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图1A.物块从t=0时刻开始运动B.物块运动后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最后匀速运动C.物块加速度的最大值是3 m/s2D.物块在t=4 s时速度最大答案 C解析物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 fm=μmg=0.2×1×10 N=2 N,物块在第1 s 内,满足F1=F2+F fm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错误;第1 s物块静止,第1 s末到第7 s 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F2-F fm=ma,F2先减小后增大,故加速度先增大再减小,方向沿F1方向,物块一直加速,故选项B、D均错误,在t=4 s时加速度最大为a m=F1-F fmm=5-21m/s2=3 m/s2,选项C正确.3.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图2A .a 1=0,a 2=0B .a 1=a ,a 2=m 2m 1+m 2aC .a 1=m 2m 1+m 2a ,a 2=m 2m 1+m 2aD .a 1=a ,a 2=m 1m 2a答案 D解析 撤去拉力F 前,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形变量为x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 =m 1a ;撤去拉力F 后,弹簧的形变量保持不变,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 =m 1a 1,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kx =m 2a 2,解得a 1=a 、a 2=m 1m 2a ,故选项D 正确.4.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3所示,皮带的速度v 足够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当滑块放在皮带上时,弹簧的轴线恰好水平,若滑块放到皮带上的瞬间,滑块的速度为零,且弹簧正好处于自然长度,则当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到最长这一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图3A .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 .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D解析 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f 和弹簧向右的拉力F 拉=kx ,合力F 合=F f -F拉=ma ,当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这一过程中,x 逐渐增大,拉力F 拉逐渐增大,因为皮带的速度v 足够大,所以合力F 合先减小后反向增大,从而加速度a 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滑动摩擦力与弹簧弹力相等之前,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滑动摩擦力与弹簧弹力相等之后,加速度便与速度方向相反,故滑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5.(多选)如图4所示,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 球相连,A 、B 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 、C 间由一轻杆相连.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g sin θB.C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C.B、C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D.B、C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为0答案CD解析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把BC看成整体,BC受重力2mg、斜面的支持力F N、细线的拉力F T,由平衡条件可得F T=2mg sin θ,对A进行受力分析,A受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弹簧的拉力F弹和细线的拉力F T,由平衡条件可得:F弹=F T+mg sin θ=3mg sin θ,细线被烧断的瞬间,拉力会突变为零,弹簧的弹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a=2g sin θ,选项A错误;细线被烧断的瞬间,把BC看成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BC球的加速度a′=g sin θ,均沿斜面向下,选项B错误,C正确;对C进行受力分析,C受重力mg、杆的弹力F和斜面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ma′,解得F=0,所以B、C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为0,选项D正确.题组2超重和失重问题6.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神舟”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答案 D7.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5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图5答案 B解析由v-t图象可知:过程①为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mg);过程②为向下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F=mg);过程③为向下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mg);过程④为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mg);过程⑤为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F=mg);过程⑥为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mg).综合选项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8.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6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图6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答案 C解析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合力的大小不变.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则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mg-F N=ma y.F 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题组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9.(多选)如图7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图7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答案BC10.用40 N的水平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撤去,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是()A.v=6 m/s,a=0B.v=10 m/s,a=2 m/s2C.v=6 m/s,a=2 m/s2D.v=10 m/s,a=0答案 A11.如图8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20 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6.试求:图8。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3.1
第三章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主干知识回顾
牛顿第三定律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名师考点精讲
-5-
【提示】对惯性的三点提醒: (1)惯性的有无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 (2)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涉及物体运动的一条动力 学规律。 (3)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惯性定律取决于物体是否受力。
第三章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主干知识回顾
牛顿第三定律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名师考点精讲
-8-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 2.揭示了力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 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第三章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主干知识回顾
牛顿第三定律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名师考点精讲
-7-
【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个易混点: (1)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同一性质的力。
2014 新课标卷 Ⅰ,T17、T24; 新课标卷 Ⅱ,T17、T24
2013
2012
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课件-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3-2 精品
-4-
基础夯实
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面放上一点泡沫塑料,把弹簧测力计A和B 做成带“记忆功能”的弹簧测力计(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将两把弹 簧测力计的挂钩钩住,B连接一块木块或小车,A用手拉着。在拉动 小木块一小段时间后停下来,泡沫塑料就停在前一过程中拉力最大 的示数上,根据泡沫塑料的位置读出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 FA和FB,比较FA和FB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1)由题图乙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A、D正确。
(2)两只手对拉与一只手拉另一只手不动,对传感器的力是相同的, 所以图线没有变化。
实际情况FA和FB很有可能是不相等的,将弹簧测力计A和B分别与 第三把弹簧测力计C互拉,直至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A 和FB,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FA'和FB',比较FA'和FB'大小是否 相等。
-5-
考点
考点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自主悟透)
题组突破 1.(2015·9浙江选考) 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 器进行实验。 (1)将两个传感器按图中方式对拉,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所示, 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时间 ,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力 。
-8-
考点
2.力传感器可以把它受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计算机屏 幕显示出来。如图甲所示,实验时把两只力传感器同时连在计算机 上,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图乙中横坐标轴上、下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只传感器受力的大小。
甲
乙
-9-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
(1)图甲为一拉力传感器,某实验小组在用拉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解析
对 AB 整体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
mB)· gtanα=(mA+mB)a,得:a=gtanα,对 B 研究,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得:mBgtanθ=mBa,得 a=gtanθ,所以不论 A 的质量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B 球的质量,均有 α=θ,所 以 D 正确。
板块二 考点细研· 悟法培优
考点 1.判断方法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自主练透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 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尽管不是整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 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 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 状态。
2.易错易混点拨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 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 在发生这些现象时, 物体 的重力依然存在, 且不发生变化, 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 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如天平失效、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 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所受物体的______ 压力 。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知识点 2 (1)整体法
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整体和隔离法
加速度 相同时,可以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_______ 整体 ,分析其受力和运动 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 ______ 整体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______
必考部分
第3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
知识点 1 1.实重与视重
超重和失重
Ⅰ
(1) 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3.3
10 m + × 0.8× 62 m
(2)4.8 m/s (3)69.6 m
1 2
=69.6 m
【参考答案】 (1)1.6 m/s2 0.8 m/s2
第三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10-
考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 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 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 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第三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6-
【提示】牛顿定律应用的三点提醒: (1)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还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对于系统要注意:加速度相 同,可采用整体法;加速度不同,应采用隔离法。 (2)要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是单一过程,还是多过程,注意分析每一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 和运动情况。 (3)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分析联系前、后两个过程的关键物理量是速度,前一过程的 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
第三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7-
2018年最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3章_牛顿运动定律_第1讲_牛顿第一、第三定律PPT课件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3.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______________状态或 _____状态 质量 质量大 的性质. 质量小 (2)量度: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________的物体 固有 惯性大,________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 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基础自测
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 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 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是反映物体在 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 有力的作用,所以B、D正确. 答案 ABD
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 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不受 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的方 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正确. 答案 BD
热点一 对牛顿第一律的理解
4.(单选)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 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桶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才等于桶对绳 子的拉力 B.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 力 C.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的重力 D.桶减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小于桶对绳子 的拉力
最新-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1-3-1: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精品
考纲展示
知识点
要求
高考瞭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 应用
(实验、探究)加 速度与物体质量、 物体受本章主要考查考生 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
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方法解决运动和力
的问题;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A.1.8 m/s2 B.0.2 m/s2 C.2 m/s2 D.1.8 m/s2 解析:用90 N的水平推力时:F-Ff=ma1,得到Ff
=9 N,撤掉水平推力后,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摩擦力, 因此Ff=ma2,得到加速度的大小为a2=0.2 m/s2.
【例1】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 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 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 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
1.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
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解析: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
解析:对小球P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图如右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Pcos 30°=a,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P=
g,
.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合成法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利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 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 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分解法 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 常用正交分解法.分解方式有两种: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312 ( D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质量没变,重力减小了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拉力小于重力 C.宇航员在飞船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飞 船外则处于平衡状态 D.电梯加速上升时,处在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 力
(4)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
(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6)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
(7)站在台秤上的人下蹲过程,台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
答案:(1)×
不管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本身重力并不变。 (3)√ (6)√ (4)× (7)×
[ 解析 ]
物体 A 向上加速运动,物体 B 向下加速运动,因此 A 处于超重状
态,T>mAg,B处于失重状态,T<mBg,故B正确。
4.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311 ( A )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 A 对 B 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小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都等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拉力 ② 视 重 大 小 等 于 弹 簧 测 力 计 所 受 物 体 的 _________ 或台秤所受物体的 压力 。 _________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对悬挂物的 拉力)_________ 大于 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课件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3-2 精品
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宏__观__物__体___ (相对于分子、原 子)、_低__速____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 (1)单位制:_基__本__单__位__和__导__出__单__位__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①基本物理量: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 利用物理公式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 理量叫做基本物理量。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 时间;
(2)滑雪者到达 B 处的速度;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1)如何确定滑雪者从 A 到 B 的过程 中,动摩擦因数是否改变?
提示:判断速度达到 4 m/s 时的位移与坡长 L 的关系。 (2)物体从 B 到 C 减速过程中,动摩擦因数会不会改 变? 提示:会。
A.都等于 g/2 B.0 和 g/2
C.mA+2 mB和 0
D.0 和mA2+mBmBg
解析 隔离 A 球,进行受力分析,A 球受重力、支持
力、弹簧弹力,因受力平衡,所以弹簧弹力为 F=mAgsin30°, 剪断线瞬间,线的拉力瞬间消失,弹簧弹力来不及改变,
故
A
球加速度为
0,B
球加速度
aB
=
F+mBgsinθ mB
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有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 与力同时产生,故 A 错误。a 的方向与 F 的方向相同,与 速度方向无关,故 B 正确。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 但如果 a 与 v 同向,v 会变大,故 C 正确。物理公式不仅 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 位关系,故 D 正确。
2018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3-2 精品
C.Δl1=2Δl2
D.Δl1=Δl2
【答案】 AC 【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 m,剪断细绳的瞬间,绳子的拉 力消失,弹簧还没有来得及改变,所以剪断细绳的瞬间 a 受到重 力和弹簧 S1 的拉力 T1,剪断前对 bc 和弹簧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 T1=2mg,故 a 受到的合力 F=mg+T1=mg+2mg=3mg,故加 速度 a1=mF =3g,A 项正确,B 项错误;设弹簧 S2 的拉力为 T2, 则 T2=mg,根据胡克定律 F=kΔx 可得Δl1=2Δl2,C 项正确, D 项错误.
例 4 如图甲所示,在电梯箱内轻绳 AO、BO、CO 连接吊 着质量为 m 的物体,轻绳 AO、BO、CO 对轻质结点 O 的拉力 分别为 F1、F2、F3.现电梯箱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 v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则( )
A.在 0-t1 时间内,F1 与 F2 的合力等于 F3 B.在 0-t1 时间内,F1 与 F2 的合力大于 mg C.在 t1-t2 时间内,F1 与 F2 的合力小于 F3 D.在 t1-t2 时间内,F1 与 F2 的合力大于 mg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1.两种模型 (1)细线(或接触面):形变量极小,形变恢复不需要时间,弹 力在瞬时突变. (2)弹簧(或橡皮绳):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弹 力在瞬间不变.
2.求瞬时加速度思路 分析瞬时变化前后 列牛顿第二 求瞬时 物体的受力情况 ⇒ 定律方程 ⇒ 加速度
例 5 (2015·海南)如图所示,物块 a、b 和 c 的
【答案】 B 【解析】 物体 B 开始时平衡,A 对其的压力等于 A 的重 力,为 20 N,加上电场后瞬间 A 对 B 的压力大小变为 15 N,而 弹簧的弹力和重力不变,故合力为 5 N,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 a=Fm合=25kNg=2.5 m/s2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优秀PPT完整PPT
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为a= mg=sgin(sαinαμmgcosα
-μ cos α),且有L= 1 at2。m Nhomakorabea2
当传送带向上运动时,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大小和方向没有改变,则加速度
也不变,由L= 1 at2知,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故A错误,B正确。
2
当传送带向下运动时,物块受到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
3.对系统超重、失重的判定不能只看某一物体,要综合分析,某一物体的加 速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例如台秤上放一容器,一细 线拴一木球,线另一端拴于盛水容器的底部,剪断细线,木球加速上升同时 有相同体积的水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加速下降,综合起来,台秤示数会减小。若 不能注意到这一点,会得出相反的错误结论。 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消失。如单摆停 摆、天平失效、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水银气压计失效等,但 测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弹簧测力计是根据F=kx制成的 测力工具,并非只能测量重力。
A.当传送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 B.当传送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C.当传送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D.当传送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小于t
答案 BD 设A、B间传送带长度为L,倾角为α,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 当传送带不动时,物块受到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
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此时物块的加速度为a'=
mg=sign(αsin μαm +gμccoossαα),可见加速度增大,由L= a't'2得,t'一定小1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1)滑板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运动员到达坡底 A 点时速度大小. (3)运动员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运动图象知 a=ΔΔvt=-2 m/s2 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 μ=0.2 (2)设人运动到 A 点时速度为 v,由运动学公式 v2-v20=2ax, 解得 v=6 m/s (3)运动员冲上斜坡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减速过程的加 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FN=ma′,FN= mgcosθ,解得 a′=-7.6 m/s2 设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x,由运动学公式有:,0-v2=2a′x 解得 x=2.37 m,即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2.37 m.
解析: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小车的加 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也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 定律可知,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小球所受 合力的大小为 mgtan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θ=ma① 对小车和小球组成的整体,运用牛 顿第二定律得 F=(M+m)a② 联立①②可得 F=(M+m)gtanθ. 答案:(M+m)gtanθ
2.
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m1、m2 的木块 A、B,并列地放在光滑斜 面上,如图所示.当木块 A 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力 F 的作用, 两木块同时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求木块 B 受到木块 A 的 作用力大小.
[解析] 先将两木块看成整体,两木块之间的作用力为系统
内力,两木块的重力、两木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平行斜面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一过程痕迹长Δx1=v0t1-x1=5 m, 第二过程痕迹长Δx2=x2-v0t2=0.25 m, Δx1与Δx2部分重合,故痕迹总长为5 m。 答案 (1)1.5 s (2)5 m
情景3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 直减速达到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 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 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 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
角度 2 倾斜传送带模型 【模拟示例2】 如图 3 所示,倾角为 θ=30°的皮带运输机的皮带
始终绷紧,且以恒定速度 v=2.5 m/s 运动,两轮相距 LAB=5 m, 将质量 m=1 kg 的物体无初速地轻轻放在 A 处,若物体与皮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3(取 g=10 m/s2),物体从 A 运动到 B 共 需多长时间?
角度 1 水平传送带模型 【模拟示例1】 如图 1 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相距 x=8 m,工件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工件滑上 A 端时速度 vA=
10 m/s,设工件到达 B 端时的速度为 vB。(取 g=10 m/s2)
图1 (1)若传送带静止不动,求vB; (2)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工件还能到达B端吗?若不能,说 明理由;若能,求到达B点的速度vB;
答案 (1)2 m/s (2)能,2 m/s (3)13 m/s 0.67 s
方法技巧
1.求解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关键
(1)正确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2)注意转折点: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是物
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2.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流程 弄清初始条件⇒判断相对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 向⇒分析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及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物体 的速度变化分析相对运动⇒进一步确定以后的受力及运动 情况。
图6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 位移的大小。 解析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 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 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
图4
(1)煤块从A到B的时间;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 解析 (1)煤块刚放上时,受到向下的摩擦力,其加速度为 a1=g(sin θ+μcos θ)=10 m/s2,
加速过程中 t1=va10=1 s,
x1=12a1t21=5 m。 达到 v0 后,受到向上的摩擦力,则 a2=g(sin θ-μcos θ)=2 m/s2, x2=L-x1=5.25 m,
(3)(4)A 的加速度 aA=Δtv1A=4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Amg=maA,所以 μA=agA=0.4 同理,B 的加速度 aB=Δtv2B=2 m/s2,μB=agB=0.2 设物体 C 从传送带左端 P 到右端 Q 所用的时间为 tC,则 L=0+2vCtC tC=2vLC=24 s C 的加速度 aC=ΔtvCC=18 m/s2,μC=agC=0.012 5。
a1=vt11①
a2=v0-t1 v1② 式中 v0=5 m/s、v1=1 m/s 分别为木板在 t=0、t=t1 时速度的 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 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③ (μ1+2μ2)mg=ma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μ1=0.20⑤ μ2=0.30⑥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4)可能一直减速
滑块——木板模型
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 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 动。
2.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 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1-x2=L(板长);滑块和木 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Δx=x2+x1=L。
物块位移 x2=12a1t2=1 m。 所以板长 L=x1-x2=0.5 m。 (3)相对静止后,对整体 F=(M+m)a, 对物块 f=ma,故 f=mM+F m=6.29 N。
答案 (1)2 m/s2 1 m/s2 (2)0.5 m (3)6.29 N
角度 2 斜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
【真题示例4】 (2016·四川理综,10)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
【变式训练1】 (2016·山东济南重点中学联考)如图 2 甲所示, 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转。从传送带左端 P 先后 由静止轻轻放上三个物体 A、B、C,物体 A 经 tA=9.5 s 到 达传送带另一端 Q,物体 B 经 tB=10 s 到达传送带另一端 Q,若释放物体时刻作为 t=0 时刻,分别作出三物体的 v -t 图象如图乙、丙、丁所示,求:
(3)若传送带以v=13 m/s逆时针匀速转动,求vB及工件由A到B
所用的时间。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μmg=ma, 则 a=μg=6 m/s2, 又 v2A-v2B=2ax,代入数值得 vB=2 m/s。 (2)能。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工件受力不变,其加速度不 发生变化,仍然始终减速,故工件到达 B 端的速度 vB=2 m/s。
图7 (1)物块刚放置在木板上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 多大; (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 (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1)放上物块后,物块的加速度 a1=μmmg=μg=2 m/s2。 木板的加速度 a2=F-Mμmg=1 m/s2。 (2)当两物体达速度相等后保持相对静止,故 a1t=v0+a2t, 得 t=1 s,1 s 内木板位移 x1=v0t+12a2t2=1.5 m,
能力课2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传送带模型
1.传送带的基本类型 (1)按放置可分为:水平(如图a)、倾斜(如图b,图c)、水平与 倾斜组合; (2)按转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
2.传送带的基本问题 (1)运动学问题:运动时间、痕迹问题、运动图象问题(运动 学的角度分析); (2) 动 力 学 问 题 : 物 块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 相 对 位 移 , 运 动 时 间 (动力学角度分析); (3)功和能问题:做功,能量转化(第五章讲)。
答案 2.5 s
【变式训练2】 (2017·四川成都市诊断)如图 4 所示,传送带与 地面夹角 θ=37°,从 A 到 B 长度为 L=10.25 m,传送带以 v0=10 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 A 无初速地放 一个质量为 m=0.5 kg 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 知 sin 37°=0.6,g=10 m/s2,求:
甲
乙 图5
角度 1 水平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 【真题示例3】 (2013·全国卷Ⅱ,25)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
动,在 t=0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 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6 所示。已知物块与 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 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s2,求:
反思总结
滑块在倾斜传送带上运动常见的4个情景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 情景4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减速 (4)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答案 (1)4 m/s (2)36 m (3)0.4 0.2 0.012 5 (4)24 s
反思总结
滑块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常见的3个情景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 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 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 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1′⑦ 2μ2mg-f=ma2′⑧ 假设f<μ1mg,则a1′=a2′ 由⑤⑥⑦⑧式得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 故f=μ1mg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a1; 物块的v-t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 别为 s1=2×2va211⑩ s2=v0+2 v1t1+2va212′⑪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s2-s1⑫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 s=1.125 m⑬
答案 (1)0.20 0.30 (2)1.125 m
规律方法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
图8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 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 a1,则 f+mgsin θ=ma1① f=μmgcos θ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③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s0=38 m 的 过程中,用时为t,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1,在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