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设计03

合集下载

第3课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省市级一等奖】优质课

第3课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省市级一等奖】优质课

1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通过探究尝试,体验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与方法。

3、初步形成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培养正确的版权意识。

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以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相关基础概念为主,六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但六年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比较强,因此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搜索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理解;由于计算机病毒需要了解的内容比较多,这些内容的文字描述比较专业难懂,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中病毒后计算机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的过程,让学生养成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防治与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病毒初体验1、师:同学们,老师前几天在邮箱里收到一封名为“礼物”的邮件,打开后发现有一个附件,老师很好奇,就把它下载下来了。

今天老师把这个附件发到了你们计算机上,你们可以将它打开来看看,这个“礼物”是什么。

不过老师要补充一点,这个邮件是陌生人发送给老师的。

学生打开“礼物.exe"文件。

当学生打开名为“礼物”的文件时,就会出现模拟计算机中病毒后的几种症状,例如蓝屏,抖屏,闪屏,屏幕溶解等。

2、引入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师:同学们,你们打开那个“礼物”后发现了什么?(预设)生:计算机出现了蓝屏、闪屏、鼠标抖动等。

师:计算机是真的蓝屏了吗?还是程序运行结束就恢复正常了?生:程序运行结束就恢复正常了。

师:如果没有恢复正常的话,那说明这个程序是?生:没有恢复正常,就说明这个程序是个病毒。

引出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2【活动】探讨计算机病毒师:刚才那个程序就是模仿计算机中病毒后的一种现象,让你的电脑出现蓝屏,抖屏,闪屏等现象。

那么你觉得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学生思考反馈。

计算机病毒防治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防治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防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五课“计算机病毒防治”。

教材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以及如何清除计算机病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安全工具软件清除计算机病毒,提高学生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难点: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以及如何清除计算机病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病毒导致的故障现象,如电脑蓝屏、系统崩溃等,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计算机病毒教师简要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分析计算机病毒危害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计算机病毒对个人电脑和网络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 预防计算机病毒5. 清除计算机病毒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安全工具软件清除计算机病毒,如使用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并演示清除病毒的操作过程。

6.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

六、板书设计计算机病毒概念:……特点:……危害:……预防方法:……清除病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答案: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安装杀毒软件、不打开陌生邮件附件等。

2. 作业题目: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步骤答案:打开安全工具软件,进行全盘扫描,发现病毒后进行清除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学生能够掌握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3)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工具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2、教学难点(1)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正确使用和设置。

(2)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4、演示法演示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攻击导致系统瘫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代码或指令集合,它能够自我复制并在计算机系统中传播,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如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列举计算机病毒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如数据丢失、系统崩溃、隐私泄露、网络瘫痪等,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防治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如“熊猫烧香”“勒索病毒”等,分析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造成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安排为1课时。

首先通过介绍人体感染病毒的一些表现来引导出当计算感染病毒时的表现症状,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通过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熊猫烧香”病毒,一步步揭示病毒的特性,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预防与消灭病毒是我们的重点内容。

使同学们知道,消灭病毒不仅是技术上的事,并且还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和遵循网络道德和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

【教学对象分析】同学们都听说过病毒,也可能遇到过病毒。

但大部分学生对病毒并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对病毒的防治意识和网络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病毒的认识,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识别和清除病毒,不能树立文明上网的正确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性;知道信息来源渠道、生命周期以及危害;能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杀毒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计算机中毒的一些特征,通过比较与分析后,掌握计算机防治病毒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树立文明上网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资源环境】网络机房,投影仪及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等。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照全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注重交流与合作。

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病毒及其防治方法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引导→提问→讨论→归纳→延伸→练习这样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人类感冒时的一些反应症状教师引入: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

它使我们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无法集中精神进行正常的学习与工作。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

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

2、难点(1)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在实际使用计算机时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因计算机病毒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的案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①传染性:这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从已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感染的计算机。

②潜伏性:病毒可以在系统中潜伏一段时间,不被察觉,等待特定的条件触发。

③破坏性: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删除文件、修改数据、占用系统资源等。

④隐蔽性:病毒通常会隐藏在正常的程序或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⑤可触发性:满足特定的条件时,病毒才会开始执行其破坏功能。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①破坏系统:导致系统死机、崩溃,无法正常启动。

②损坏文件:删除、篡改或损坏重要的文件和数据。

③泄露隐私: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隐私数据。

④影响网络:造成网络堵塞、中断,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3、传播途径(15 分钟)(1)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如 U 盘、移动硬盘等。

(2)通过网络传播,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

(3)通过系统漏洞传播,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被病毒利用。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单位:揭东一中姓名:吴标一、指导思想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带音响设备和无线话筒);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3、web服务器(支持ASP);4、“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学习资源网;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教案:《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知道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难点:如何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病毒防治教材、PPT课件。

学具:学生电脑、杀毒软件、U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电脑打开一个文件,突然发现电脑出现异常,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计算机病毒导致的。

2.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和危害。

3.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讲解计算机病毒是如何通过网络、U盘等途径传播的,提醒学生注意防范。

4. 教授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教授如何进行病毒查杀、系统修复等操作。

5. 实例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板书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 列举两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 描述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的操作步骤。

答案:1.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和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造成破坏。

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通过网络传播、通过U盘等可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教学设计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病毒威胁的加剧。

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破坏、传播、复制和感染其他计算机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出现给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2. 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或大学计算机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

3. 教学资源准备- 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 教学课件和教材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计算机病毒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特点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进行分类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教学内容:-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可能带来的危害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危害的认识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教学内容:-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防范措施- 遭遇计算机病毒时的应对方法教学方法:- 教师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实操,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相应的技能4.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教学内容:- 为什么需要培养计算机安全意识?- 如何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病毒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个人计算机安全防范计划,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安全意识三、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和案例分析题-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或研究报告,要求学生思考计算机病毒防范的策略和方法- 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让学生就某个计算机病毒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结语:计算机病毒是当前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预防计算机病毒教案闽教版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预防计算机病毒教案闽教版
其次,在教授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软件的更新和扫描功能掌握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讨论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讨论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1)讲授法:教师通过PPT展示,系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讨论法: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病毒感染的原因、防护措施及应对策略。
随堂练习:
设计计算机病毒防治相关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预防计算机病毒”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1.展现负责任的信息社会公民意识,了解并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保护个人隐私;2.提高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防病毒软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发挥创新思维,探究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新方法,敢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共同提高计算机病毒防范水平。本课程设计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计算机病毒预防教案

大学计算机病毒预防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其危害。

2.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其危害。

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

2. 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它有什么危害?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能够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代码。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a.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网络、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

b.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往往隐藏在正常程序中,不易被发现。

c.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对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等造成破坏。

d. 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发作,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a. 网络传播: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下载软件等途径传播。

b. 移动存储设备传播:通过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c. 硬件设备传播:通过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如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4.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a.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

b. 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避免从非法网站下载软件。

c.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d. 不要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尤其是带有附件的邮件。

e. 不要访问不安全的网站,避免点击不明链接。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二、深化讲解1. 讲解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a.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

计算机病毒与防御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与防御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与防御教学设计引言: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可以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系统并造成各种破坏。

由于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发展和进化,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危害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本文提供了一套计算机病毒与防御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和危害;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3.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方法;4.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计算机系统。

二、教学资源:1.计算机教室或实验室;2.投影仪和计算机;3.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计算机病毒简介(15分钟)- 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防御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20分钟)- 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途径,如通过可移动设备、共享文件和网络下载等方式;- 解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如通过电子邮件、网络链接和恶意软件等。

3. 常见计算机病毒防御方法(30分钟)- 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方法,包括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及时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随意下载陌生文件和访问可疑链接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防御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4. 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使用(45分钟)- 演示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 演示如何设置防火墙来阻止恶意软件的入侵;- 给学生分配任务,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来保护计算机系统。

四、教学评价:1.课堂测试(15分钟)设计一份简单测试题,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防御方法和杀毒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实践评估(20分钟)要求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计算机系统,通过观察和评估他们的操作,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来抵御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3.讨论评估(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计算机病毒与防御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等进行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学设计课程高中信息技术专业姓名2014年5月15日《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为广东版高一年级《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内容。

本课主要是信息安全问题和信息系统安全及措施的第二部分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这节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和理性认识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

二、学习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网络和新奇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上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

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生对信息安全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对计算机病毒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将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建立安全意识,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活动;(2)树立起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定义及病毒的特征和防治;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病毒的防治;五、教学方法与策略这节课将结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以任务驱动学习。

课上结合视频动画等直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们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以及如何防治,深刻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建立信息安全意识。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案篇一:计算机病毒及防护教案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一、科目:计算机基础二、课题名称:计算机病毒及防护三、对象:高中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对象分析:提到病毒,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各样的病毒。

对生物病毒的危害性大家都有所了解,也有些恐慌。

而对计算机病毒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了解,可能有些学生也遇到过计算机被病毒侵害了的情况。

大家有电脑,那么大家都不希望自已的电脑被病毒袭击。

也就会去主动了解怎样使自己的电脑不会中毒。

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常见病毒的症状,并能在因特网上找到解决办法。

4、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网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1、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

八、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识别方法。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九、教学难点:1、撑握检测与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十一、教学用具:粉笔、黑板、PPT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SARS、禽流感的专题片小片段。

当SARS、禽流感在人间肆虐横行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这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病毒。

提问:为什么这些生物病毒会引起人们那么大的恐慌呢?这些病毒会导致人们生病,不容易医治,并且传播速度很快,影响范围很大。

提问:刚才同学们能够列举出常见生物病毒的一些症状。

那么你们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你们所了解的计算机病毒是怎样的呢?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说:“我的电脑中毒了,我的东西不见了,怎样办?”一脸茫然、无赖、害怕的样子。

(二)、讲授新课: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的、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传播的程序。

2024秋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 防范病毒保安全》教学设计

2024秋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 防范病毒保安全》教学设计

2024秋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防范病毒保安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学会在口常使用计算机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计停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其危害。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其危害。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计彝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和复杂多变的传播方式。

-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些受计算机病毒影响的计算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计算机病毒,并简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讲授新课-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点:详细解释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程度。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如网络、文件共享、邮件附件等。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讲解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不随意点击未知链接等防范方法。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处理过程。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家庭或学校中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经验。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强调防范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D常生活中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装了杀毒软件并设置了自动更新。

防治计算机病毒 教学设计

防治计算机病毒 教学设计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复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危害,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识计算机病毒。

2.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危害,提升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清除与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提升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对病毒危害的学习,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形成合理合法利用网络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规范,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技能。

【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歌曲,非常好听,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听一听么?【学生】太好了,愿意听……【教师】好,那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怎么回事?怎么听不到我们的歌曲了,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学生】是不是计算机出问题了?【教师】是的,计算机报错、自动关机并且反复重新启动,但是在课前老师刚刚检修了这台电脑,它既没有硬件故障,也没有软件冲突,电源也很稳定,那是什么原因呢?谁最有可能是今天的电脑杀手?【教师】有些同学在思考,今天的电脑杀手会不会是计算机病毒呢。

老师和你想到一块去了。

那么计算机病毒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它并且消灭它呢?……别着急,学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能轻松缉拿真凶了。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防治计算机病毒》这节课。

(二)新课讲授1.认识病毒【教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下病毒。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稍后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常见的电脑上的计算机病毒来自哪里?(3)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阅读教材后。

有三位同学踊跃回答上述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一些特殊的破坏计算机中信息的程序。

(2)常见的电脑上的计算机病毒来自哪里:通过软盘、光盘或网络等传入计算机系统的。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docx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docx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课件。

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社会道德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明确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布置任务学生查看课本相关内容,解决下面的 5 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四、教师提问,找学生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显示答案,并加以讲解和补充问题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

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

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

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问题 2 :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点①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②传染性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

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六上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六上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师小结,并再次强调要注意病毒防护。
谈谈今天学习的收获
相关资源
学生根据平时接触到的,或者听说的,谈谈自己了解的病毒以及危害。
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每个小组重点查找一种病毒,并把相关资料,归纳后填写表格
集体交流查找的资料。自己尝试归纳病毒危害的体现
让学生自主地从网络获取信息,一方面有效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相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更多让学生体会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通过探究尝试,体验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与方法。
3.初步形成计算机病毒的,培养正确的版权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及其传播方式。
难点:防治与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课前准备
若干计算机病毒模拟演示程序及若干个不同的杀毒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境创设:
展示QQ留言。据说是笑倒6亿人的笑话!看看:/**.exe
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2、调查表决
3、揭示结果,引出课题
教师揭示这是电脑中毒的表现,演示或者说明打开后的电脑中毒的严重后果。注:“狐狸王变种E(Worm.QQ.TopFox.e)”病毒。
课题
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设计者
施理远
设计
意图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是信息安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以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相关基础概念为主,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比较强,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并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了解并体验简单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木马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信息技术
学段
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计算机ຫໍສະໝຸດ 毒的防治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是信息安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为了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正确、科学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了解并体验简单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方法,本课安排了有关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内容。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病毒有一些了解,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所以安排本课。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比较强,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利条件,在编排时采用“试一试”、“想一想”等形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直接给出文本,如上网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等。
1)用肉眼到DEF盘找一找,那一个可能是计算机病毒?
2)用杀毒软件对该文件进行查杀,看看是否是真的计算机病毒。
请用杀毒软件查杀神秘病毒
安装360杀毒软件,升级并杀毒演练。(安装包存放的位置)
学生利用计算机亲自体验杀毒过程,加强对病毒的认识。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想防治计算机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既要安装杀毒软件,又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人,我们来看看他12岁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
汪正扬2001年出生
他曾经用一分钱在一家网站买了2500块钱商品,但汪正扬不仅没要这些商品,反而还把这个漏洞告诉了那家网站。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通过探究尝试,体验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与方法。
3.初步形成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培养正确的版权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防治与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二、教学环境选择
E:\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资料
调查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查询到的内容
1
你知道有哪些计算机病毒
2
介绍其中1或几种计算机病毒片与三个病毒,说说与三个病毒的亲密接触。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发现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危害:
生:……
师:看来对计算机病毒防治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我建议就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白帽子”,来体验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也给计算机杀杀毒好不好?(终极任务:查杀计算机中暗藏的病毒文件)。
出示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用极域教学软件,控制学生电脑,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的内容。
了了解病毒
要想当好“白帽子”可不容易(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首先我们要对计算机病毒有所了解。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对计算机病毒有所了解?
他也曾向360公司的提交过可能影响上百家教育网站的系统漏洞。
2014年9月,在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12岁的汪正扬成了中国最小黑客。
但是汪正扬更愿意被称为“白帽子”。和黑客的恶意攻击不同,“白帽子”是善意的,是以发现漏洞,防治计算机病毒为目的的。
师:他今天给们带来了一组数据,看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1)破坏系统,是系统崩溃,不能使用。
2)破坏数据使之丢失。
3)使你的电脑很慢。
4)偷走你的数据,如照片,密码,银行信息。
5)堵塞网络。
……
4.病毒的传播
师:病毒危害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传播的比较广。“白帽子”们,你知道“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吗?自学书本P9。(U盘、光盘、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下载)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本节是网络课程,一定要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学生通过操作能体会到网络的作用及病毒的防治方法。
培训正确的防治病毒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E:\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资料
调查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查询到的内容
1
你知道有哪些计算机病毒
2
介绍其中1或几种计算机病毒
是对是错?(请学生用动作表示)
1)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一样会传染?
2)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操作计算机的人,但不会致病?
3)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程序?
2.明确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生:……(一种人为编制的有害程序,它能够自我复制并会破坏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师:说到了破坏,也就是说会危害到计算机,哪计算机病毒到底有哪些危害呢?完成下面表格。
利用电脑让学生点表格,在填写表格时还要去搜索病毒相关知识,通过以上任务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及搜索能力。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病毒的防治
师:根据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你能说出防病毒的方法吗?
生:……
只要做到这几点,相信中病毒的机会会少很多,但是,万一中了病毒又怎么办呢?
杀毒软件(列举几种常用杀毒软件)
2.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