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储量划分对比
改进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规范的历次建议特邀咨询委员胡魁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2007年3月23日,专家建议第2007—14期,总638期; 1 二、建议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2005年3月,专家建议第2005-8期,总488期; 3 三、论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的关系,2002年5月,《地质与勘探》2002—3期,第64页; 4四、G轴的含义亟待澄清,2001年12月,专家建议第2001-55期题目为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套改工作的一点建议,《资源•产业》2002-1期发表题目为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G轴含义辩识; 13五、规范漫话,2007年5月6日稿; 17六、对“关于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指导意见”的修改意见,2006年12月稿23七、联合固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以及对我国储量分类系统的改革建议《中国矿业》l998年第7卷第2期 24 八、三维储量/资源分类国际框架,1996年7月13日出版,《中国地质》1996年第7期总230期6-8页, 28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1999分类标准)制订实施七年多了,由于套用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含义,强化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强化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观念,同时统一了不同矿种之间的口径,功不可没。
但是由于对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理解出现分歧和处置不当,1999分类标准也存在重大缺陷,既与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出现分歧,又丢掉了我国原有分类分级的某些精华,引起执行中的一些混乱。
笔者曾多次提出建议修订。
欣闻修订1999分类标准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的议事日程,特对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修订1999分类标准的原则建议一、坚持在1999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坚持套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的技术路线。
储量分类标准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1959年经全国储委第十二次全会批准,发布了“金属、非金属、 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的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方案。之后数年间,全国储委、冶 金、煤炭等工业部门又对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 1997年6月国家地质总局会同有关工业部门制定并颁发了《非金 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此 两个“总则”仍按技术经济条件把资源储量分为能利用和暂不能利 用两大类(即表内、表外),根据勘探研究程度分为A、B、C、D 四级。 1992年12月,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 颁发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 至今。 根据上述规范、总则的要求,各部门先后又制定了54个单矿种 地质勘探规范。上述总则、规范的制定,对解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 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 吉林 省 国土资 源厅矿 产资源储 量处 ,吉林 长春 106 ) 3 0 1
[ 摘
要 ] 列举 了新 旧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及相 关 的定 义 ,并 把 二 者 在勘 查 阶段 ,对矿 体 的控 储
制程 度 、 工程 密度 、储 量 类 别 、矿床 的经济评 价 和可行 性 评价 等 方 面加 以对 比 ,指 出 了相 同之
源 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前者包括经可行性研究 或预可行性 研究
证实为次边 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和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的 内蕴经济 的 矿 产 资 源 ,后 者 为 经 过 预 查 后 预 测 的矿 产 资 源 。 资 源 量 与 矿 产 资 源 是 不 同的 两 个 概 念 ,矿 产 资 源 是 大 概 念 ,是 一 类 自然 资 源 的 总 称 ,
型 ,详 见 表 1 。
表 1 固体 矿产 资源储 量 分类及 代 码表
Ta l Cls i c to fs l ie a e e v nd c d s be1 a sf a in o o i m n r l - r e a o e i d ls s
注 :1 编码 第 1 表示 经济 意义 ,它 是可 行性评 价确 定 的结果 。… . 位 1’表示 经 济 的 ,“ M” 表示 边 际 经 济 2 的 ,“ S 2 ”表示 次边 际经 济 的 ,… 3’表示 内蕴 经济 的 ,“ ”表 示经 济意 义 未定 的 。 ? 2 编码 第 2位 表示 可行 性评 价 阶段 。… ’表 示进 行 了可 行性 研 究 ,“ ”表 示 进 行 了预 可 行 性 研 究 , . 1 2 … 3’表 示进 行 了概略 研究 。 3 编 码第 3位 表示 地质 可靠 程度 。“ ”表 示探 明的 ,“ ”表 示 控 制 的 , … . 1 2 3’表 示 推 断 的 , “ ”表 4 示 预测 的 ,“ ”表示 未扣 除设计 、采 矿损 失 的可采储 量 。 b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杨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实现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1999年在国土资源部组织下,对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新的分类标准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另外这一段时间也是矿业领域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期,中外交流增加,对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也更加了解。
因此,有必要对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并与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
一、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国际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
一套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只在机构内部执行的分类方案,是为政府摸清国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形势分析、制订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服务的;一套是由矿业行会制定并为整个行业所执行的方案,这套方案既是企业实际勘查工作以及储量计算等所依据的标准,也是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权评估、矿权转让、上市招股、合资合作等所依据的标准。
(一)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关于政府的分类,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有关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首先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已查明的资源和未查明的资源(334)两类。
在已查明的资源下再分为确定的(331)、推定的(332)和推测的(333)三类,其中将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又合称为探明的。
然后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三类,如经济的推测资源量。
在未查明资源之下分为假定的和假设的两类。
这些国家政府一般不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资源量,通通作为资源量。
美国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矿产叫做储量基础,而将次经济的矿产叫做资源。
统观各种分类,美国的储量基础应属于资源量而不是属于储量。
因为不论哪种分类,储量均不是原地的而是可采出的。
固体矿产勘查总则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
➢11、突出了可行性评价。将矿山建设必 不可少的程序,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可 行性评价,充实到《总则》中并放到突出 的位置。 ➢12、充实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类型 的内容。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中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及其类型作 了具体要求,对可行性评价应达到的程度 同样也作了具体要求。这比原《总则》对 储量类别和级别的表述要具体,更便于操 作。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分类 经济意义
经济的
储量
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
储量分类表
探明的
查明矿产资源 控制的
可采储量 (111)
基础储量 (111b)
预采储量 (121)
预可采储量 (122)
基础储量 (121b)
基础储量 (2M11)
基础储量 (2M21)
资源量 (2S11)
资源量 (2S21)
资源量 (331)
基础储量 (122b)
基础储量 (2M22)
资源量 (2S22) 资源量 (332)
推断的
资源量 (333)
潜在矿产资源 预测的
资源量 (334)
资源 量
❖ (1)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经可研 或预可研,在对经济、环境、法律、市场、开采、 选冶加工、社会和政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 究和相应的修改后,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开 采的部分。储量又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要依据。据此,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 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和矩阵形式表示。
(2)编码: 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 地质轴。
编码的第l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 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 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 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 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 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G轴含义辨析
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轴含义辨析(魁胡/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0-1近几年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进展很快,其标志之一就是颁布实施了新的分类标准,即(2’3#--**4 #555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以下简称新分类1,并按照新分类开展了全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
笔者在评估师培训期间系统地学习了新分类有关文件,在此谈谈体会和疑问,与同行们探讨。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新分类的最大成就是与国际接轨#摘要:颁布的新储量分类标准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改革有很大的进展。
新分类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分类也存在着不完善问题。
本文就新分类中的( 轴含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可靠程度( 轴的含义亟待澄清。
关键词:资源;储量;分类;(轴;含义新分类是在联合国国际资源’储量分类框架/ 简称联合国框架1 的基础上制定的,“完全可以和联合国国际资源储量分类框架相套用”$ # % 。
因此实行新分类的意义最主要的就在于与国际接轨,这也正是联合国框架制定的初衷。
联合国框架是三维分类,中国新分类也完全套用了三维,三维即经济轴、可行性轴和地质可靠程度轴。
与原来的分类分级相比较,经济意义更加鲜明了,但不能说原来的分类分级没有经济含义,因为表内表外的划分、工业指标的厘定都有严密的经济内容。
真正强化了的是可行性研究,这将有利于经济可靠性评价工作的落实。
同时,在储量分类中引入可行性轴,对中国传统的地勘体制和老牌地质队的传统做法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而地质可靠程度不论新老分类都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分类根据。
联合国分类框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框架性。
联合国分类特别工作组始终坚持这个原则,旨在制定一个国际公认的对比框架,同时保留各国自己的特色,这正是他们的成功秘诀,因此,能得到联合国各地区委员会的支持和在6"多个国家推广。
这个特征对我国资源’储量分类的意义在于:在接受联合国分类框架的时侯,不必顾忌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储量分类标准2020
储量分类标准20202020年4月23日,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公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
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还明确: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
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
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1. 矿产资源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
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槽探、钻孔、坑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
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探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普查(general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初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和稀疏取样工程,发现并初步查明矿体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做出是否具有经济开发远景的评价。
详查(detailed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
新旧资源储量的对比
内矿的 b亚类 ; 3 次边际经济的——相 当于旧标 () 准表外矿 ;4 内蕴经济的——相 当于其他储量 ; ()
在 级别 上 : 1 探 明 的—— 相 当 于 B级 ;2 控 () ()
制 的—— 相 当于 C级 ; 3 推 断 的—— 相 当于 D级 () 和部分 E级 ;
合当前 的采 、 冶、 选、 加工技术条件 , 符合当前的工业 指标要求 , 符合 当前的矿山建设 的内、 外部经 济条 件, 国家 现行 法规允 许开发 利 用 的储 量 ; 类 是符 b亚
肃
科
技
第2 6卷
分类就把矿产 资源分为 “ 3级 1 4类 6个类型 ” 。
2 旧标准储量分类 分级
2 1 旧标 准储量 分类 .
在类别 上 : 1 经 济 的—— 相 当 于 旧标 准 表 内 () 矿 的 a亚类 ; 2 边 际 经 济 的—— 相 当 于 旧标 准 表 ()
第 一类 : 能利 用储量 ( 内 ) 表 。此类 储 量按 矿 床 内、 部技 术经济 条件 又分 为两 个 亚类 : 外 a亚类 是符
f l
固体 矿 产 资源 / 量 储
厂
(0 1 )探 明的 ( 可研)次 边际经 济 ̄ N N 2 1 j e . -(S 1 /
l
资源量
I 1探 的(可 ) 边 经 资 罄2 ‘) 明 预 研 次 际 济 源 s 1 1
; i 笺
。) 。 ( 2 S 2 2
甘
潜在矿产资源两部分 , 固体矿产资源/ 将 储量分为: 储量 、 基础 储 量 、 源 量 三 大类 ,6个 类 型 , 资 l 新标 准
分 类结 果 汇总 , 图 1 示 。 如 所
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数据标准转换文件解读
8
一、文件出台背景
再次就转换结果广泛听取管理部门、矿山企业、研究院所等各方面 意见建议,确定了最终的转换对应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转换方案,使 转换方案尽可能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单可行、易于操作。
最后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 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号)。
9
内容提纲
文件出台背景 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文件内容解读
10
二、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一是本次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着眼于满足国 家掌控矿产资源家底和宏观管理需要,总体上按照实事求是、简 单可行、易于操作的原则进行。
4.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将转换结果下发至矿山企业, 基建矿山根据矿山设计,生产矿山(停产矿山)根据矿山生产实 际等情况,填写矿山储量数据转换结果调整说明,编制2020年度 矿山储量年报,对转换结果进行调整和确认。
24
(三)数据转换的实现路径
矿山储量数据转换结果调整说明
采矿权人名称
采矿许可证号
矿山储量年报名称
转换结果是否调整
是□
否□
一、说明数据转换结果调整的依据与理由。
二、特殊问题及处理方式。
三、数据转换调整结果评述,包括信息来源、可靠性、调整结果(列
出下发的转换数据与矿山企业调整确认数据包括的各类型矿产资源储量)。
四、真实性承诺。
采矿权人签字盖章: 备注:数据未做调整的,无需说明理由。
年月日
24
(三)数据转换的实现路径
广西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
附件3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关于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的说明一、查明矿产资源1、储量(1)“证实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11)、(121)。
“证实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对应。
(2)“可信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122)。
“可信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与预可采储量(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预可采储量(122)对应。
2、资源量(1)“探明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1)、(111b)、(121b)。
新分类的“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对应。
(111b)、(121b)虽经过可研、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证实储量”或“可信储量”。
(2)“控制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2)、(122b)。
新分类的“控制资源量”是指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
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对应。
(122b)虽经过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可信储量”。
(3)“推断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3)。
新分类的“推断资源量”是指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分类标准
质勘查程度外,更强调了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新分类是从地 质勘查程度、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意义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3、分类的概念不同 旧分类的标准笼统用“储量”来表述矿产资源的赋存最,概念 的范围过于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地质可靠程度高、经济可采的矿产 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当前条件不能开采或无开 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几乎是矿产资源的同义语。 新分类标准按“地质、可研、经济”三轴将矿产资源划分为储 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分类不仅体现了地质控制程度,同时 赋予了经济意义。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2007-06-21 20: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1999年8月6日发布,并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国际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
一套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只在机构内部执行的分类方案,是为政府摸清国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形势分析、制订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服务的;一套是由矿业行会制定并为整个行业所执行的方案,这套方案既是企业实际勘查工作以及储量计算等所依据的标准,也是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权评估、矿权转让、上市招股、合资合作等所依据的标准。
关于政府的分类,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分类。
国家的分类,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首先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已查明的资源和未查明的资源两类。
这些国家政府一般不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资源量,而是统称为资源量。
美国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矿产叫做储量基础,而将次经济的矿产叫做资源。
统观各种分类,美国的储量基础应属于资源量而不是储量。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按地质可靠程度将资源分为4类,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包括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
将经济的划为矿产储量,而将潜在经济划为可行性矿产资源或预可行性矿产资源。
关于行会的分类,也有国家的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如美国、澳大利亚的行会分类,首先将矿产分为储量和资源量。
资源量是内蕴经济的原地的资源,储量均是经济的可采出的资源量。
国际组织如CMMI的《国际储量定义》代表了行会组织的方案,其储量与资源量的分类同上。
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其主要弊端为:①在分类概念上无法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比。
在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中,“矿产储量”的概念几乎是“矿产资源量”的同义词,没有包含明确的勘查程度、经济意义及可采性的信息。
②在分类依据上,强调地质可靠程度特别是控制网度,经济意义居于次要位置,没有考虑环境、社会、政府、法律等因素。
③在勘查规范中强调勘查阶段及各阶段中各级储量的比例,这是计划色彩最浓的部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2007-06-21 20:2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1999年8月6日发布,并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
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分别用三维形式、矩阵形式和编码表示。
三维形式用了(EFG)3个轴,分别定义为经济轴、可研轴、地质轴,并给以编码。
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其中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其中,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其中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三新标准各类资源储量的含义
(一)储量
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矿产资源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
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储量在我国以往的总则、规范及统计报表中是统称。
即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价值大小,只要报告中提交的都是。
而现在的储量,是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新概念,为可以实际采出的矿量,在我国新分类中,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其条件是:在勘查程度上,必须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可行性评价阶段上,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在经济意义上,评价结果是经济的。
(二)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据评价后的经济意义,可分为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是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基础储量,也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由于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基本上无效益,因此,不计算其中的储量。
基础储量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是一个新名称。
与储量的区别一是没有扣除影响因素;二是估算范围不同。
而储量是从基础储量的经济这部分中,扣除各种影响因素后获得。
(三)资源量
可分为3部分: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期间,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至探明的,可行性评价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的资源量,统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可分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量,即经过详查或勘探,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其年均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或生产资料大幅降价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也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即经过预查工作,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属潜在矿产资源。
资源量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也是一个新名称,是指经过勘查后,除去基础储量后的那部分资源数量。
由3种途径产生:① 不论勘查程度高低,但可行性评价只作了概略研究,区分不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分不出基础储量来,则统称为资源量,其经济意义属内蕴经济的;②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评价结果是不经济的,划归为资源量,其经济意义是次边际经济的;③ 只作了预查工作,据区域地质背景和预查收集的有限资料,用综合手段预测的资源数量,也是资源量,属预测的矿产资源。
四旧标准储量分类(级)
(一)旧标准储量分类
在计划经济时期,总则中将固体矿产储量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能利用(表内)储量。
此类储量按矿床内、外部技术经济条件又分为两个亚类:a亚类是符合当前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当前的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国家现行法规允许开发利用的储量;b亚类是符合当前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但交通、供水、能源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改善经济条件后即能利用,国家现行法规允许开发利用的储量。
第二类:尚难利用(表外)储量。
是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矿体厚度薄、埋藏深,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条件特别复杂,或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或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交通干线之下和有争议的国境线附近,受国家法规限制,当前难以利用的储量。
(二)旧标准固体矿产储量分级
1993年我国制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规定,在勘探阶段或矿山开发过程中,用工程取样揭露了工业矿体的厚度和位置,测定了矿石质量,并且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储量,按地质勘探研究程度依次分为A、B、C、D、E五级(各级储量条件从略)。
五新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
新标准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严格地讲,新、旧标准的资源储量类(级)别是不能一一对比的。
但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以,新、旧分类标准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大致、相当的对比。
新标准资源储量只有分类,没有分级,但可以把“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看作“分级”。
这样,新分类就把矿产资源分为“三类四级16个类型”。
在类别上: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a亚类;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b亚类;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外矿;
内蕴经济的——相当于其它储量。
在级别上:探明的——相当于B级;
控制的——相当于C级;
推断的——相当于D级和部分E级。
综上所述,A+B、C、D级分别套成探明的、控制的及推断的。
这仅仅是“相当于”,而不是“等于”。
至于原规范各级储量与新规范中各个类型的一一对比,则要给原各级储量赋予经济意义后才能对比。
上述为单一及主要矿产储量,而共、伴生矿产储量,除尚难利用(表外)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外,其它(经济轴)与主矿产对应的资源储量分类编码一致。
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方案,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