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考作文评讲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

材料中所说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4届安徽滁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三思,思过去,思现在,思未来。

有人认为,思过去才知道自己的得失,思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思未来才知道自己的决心。

也有人对“人生三思”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4届广西壮族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2023高考作文】《人民日报》9月时评,50则金句涵盖各类写作话题

【2023高考作文】《人民日报》9月时评,50则金句涵盖各类写作话题

《人民日报》9月时评,50则金句涵盖各类写作话题1、一直以来,从管鲍之交、挂剑之交,到刎颈之交、鸡黍之交……那些被歌颂的佳话,无不来自双方共同的经历、精神的互动,纵然萍水相逢也能一见如故。

2、一位作家如此形容数字时代的友谊:“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

”3、“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

4、为了引流量、蹭热度,胡乱标示或过度标示商品价格标签,致使出现价格畸形等情况,是另一种形式的“标签刺客”。

5、天地一体,乘组一心。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6、时下,民乐的网络直播让很多人找到俚语乡音、童年记忆,也让更多外地网友听到来自大地深处的天籁之音,触摸并不熟悉的生活方式。

7、这十年,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沈阳义勇”“杭州义警”“苏州蓝盾志愿者”“厦门百姓”“深圳深众”等一大批群防群治品牌,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整体防控格局。

8、老行当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统技艺的形成与沿革,不在一朝一夕,需要铢积寸累的世代积累。

9、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

10、父母、祖父母年轻时,看什么、穿什么、吃什么,可选方案并没那么多,变化周期也常受制于书报、电视的传播效率,可谓徐徐哉、悠悠然。

想拗一把造型、追一次热度、领一回风潮,更依赖于口耳相传的口碑传播。

11、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中国节,很诗意很灵性很国风,一提及就会牵出国人的万千乡愁,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

中秋,更其如此,嚼上一角月饼,你才能咽下一年中最思乡的这缕月光。

12、汉语经历数千年的演变,丰富而精练,博大而精微。

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能担起表情达意的重任,也值得使用者一丝不苟地对待。

13、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2020届湘赣粤名校高三(9月)大联考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

2020届湘赣粤名校高三(9月)大联考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

2020届湘赣粤名校高三(9月)大联考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他,耄耋之年仍扑在田间地头,只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他,退役后主动选择到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赫赫战功从未向人提及。

袁隆平、张富清、屠呦呦、于敏、南仁东······他们怀揣报国心,把一生献给国家,只为挺起中国崛起的脊梁!材料二:陈立群从教近40年,曾在杭州一所名校任校长,退休后他拒绝了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任校长,分文不取,还拿出20万元,设立奖教金,奖励优秀教师。

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本科。

材料三:9月10日,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活动现场致辞:“我若幸而身体能恢复健康,要请人把当年的吟诵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不然我对不起前人。

”叶先生把终生奉献给了古典诗词研读与教学,为支持古典文化研究,已累计裸捐3568万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由三则材料构成。

第一则材料介绍袁隆平、张富清、屠呦呦、于敏、南仁东等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把一生奉献给自己的事业和国家。

第二则材料介绍时代楷模陈立群,在退休后,他婉拒民办学校高薪聘请,远赴黔东南贫困地区义务支教,3年多来培养出一支优秀教师骨干队伍,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他用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奉献余热。

第三则材料介绍叶嘉莹先生不遗余力推广古典文化,不单把终生奉献给了古典诗词研读与教学,为支持古典文化研究,还累计裸捐3568万元。

每则材料虽然人物事迹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突出了人物的一个特点:奉献。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或文化领域,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大家都有所奉献,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发展。

2024届高三金太阳9月联考作文“出”和“回” 暨 人生“进与退”主题作文训练

2024届高三金太阳9月联考作文“出”和“回” 暨 人生“进与退”主题作文训练

2024届高三金太阳9月联考作文“出”和“回”暨人生“进与退”主题作文训练【2024届高三金太阳9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

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1【立意指导】来自公众号壹爸课堂(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首先指出了人生包括两个方向——出和回,显而易见,这两个方向是相逆的;然后对“出”“回”分别做了阐释,写作任务是写一篇体现自己对人生的“出”和“回”的感悟与思考的文章。

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2)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二:辩证分析人生“出”和“回”的关系。

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关系体,所以个丧失自我的道路上日渐迷惘。

任务三:收束思维,辩证立意。

综合上面的分析,人要学会出门,还得懂得回家。

奋斗人生路,辉煌灿烂之中,不忘保留清醒,三省己身。

即使成绩再耀眼,也不要在骄矜中迷失自己。

一味地妥协,只懂得出门与舍弃,不懂得回来与保留,自然容易忘记初心,误入歧途。

出得了门,回得了家,人生才更有意义。

(3)立意参考:①出得了门,回得了家,人生才更有意义②出门勿忘回家,乐享出彩人生③出门以历练,回家而生息。

02【下水作文】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有人说,人生有两个方向:出和回。

就像山涧溪流为了奔向大海,不惜穿过平原深谷;就像大海勇于乘烈日之车,毅然洒向人间万处;一滴水,以出和回的形式,完成自我的升华,获得了热烈与平静的共舞。

和我们一样,时时追逐梦想出发,不忘找寻初心回家。

2023年9月9日雅思大作文真题参考范文

2023年9月9日雅思大作文真题参考范文

2023年9月9日雅思大作文真题参考范文一、2023年9月9日雅思大作文题目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young adul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do some unpaid work for a period of time for the community to help people. Does it bring more benefits or drawbacks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 young people?(2023/09/09)二、2023年9月9日雅思大作文范文及解析IntroductionYoung adults, as responsible citizens of a progressive society, are highly suggested to be engaged in unpaid community service. In spite of some valid concerns to such involvements, I find myself in staunch agreement with the statement with some of the reasons elucidated in this essay.解析:本次考题跟剑桥雅思9 Test 2的大作文很像,但是限定词有所不同,审题注意针对young adults 和community;剑桥雅思9 Test2: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unpaid community service should be a compulsory part of high school programmes (for example working for a charity, improving the neighbourhood or teaching sports to younger children).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staunch adj.坚定的;elucidate v.阐明,解释;Body 1Indisputably, charitable activities in community organisations will proffer young adults a profound life experience. With daily lives being awash with electronic gadgets, we are living in an age when the young, after work and study, mostly go home and are glued to browsing the Internet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 healthy life balance, by this token, is increasingly hard to follow. Sparing time in charity work, therefore, will prevent them from sitting and squandering their time. Meanwhile, skills gained through these compulsory work, be it working for a charity, improving the neighbourhood or teaching sports to younger children, will be an asset on their CV and bring tangible boons in increasing their employability.解析:(1) 社区组织活动将为年轻人提供深刻的人生体验,帮助年轻人获得实践性技能,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be awash with v.被…所淹没;are glued to v.盯着;紧贴着;粘到…上;by this token 按照这个逻辑;由此推断;squander v.浪费,挥霍(金钱、时间等);asset n.有利条件,有价值的人或物;tangible adj.明确的,真实的;boon n.裨益,优势;毫无疑问,社区组织的慈善活动将为年轻人提供深刻的人生体验。

2020年9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参考答案-线上图书馆

2020年9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参考答案-线上图书馆

2020年9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真题及答案线上图书馆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n essay on Online libraries. You can start your essay with the sentence "O nline libra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参考范文:Living in an era full of chances, changes and challenges, one cannot fail to be exposed to online libraries provided by Dangdang and Amazon, which unanimously arouse more public concern about its pros and cons. Surely enough, the implication conveyed by this phenomenon is quite thought-provoking.A vast array of people believe that online reading technology would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v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sumers’ quality of life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advantage of convenience and security.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peopl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saving a lot of time. Conversely, without the electronic payment, they would sink into the dilemma that much time would be spent in doing things of little importance. Besides,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government issu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copyrights on e-book,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equally crucial and essential.To put it in a nutshell, it is high time that authorities paid due attention to this emerging field, which migh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more advanced society. Only by doing so can we live and thrive better in the contemporary community. Technology is fire, lighting the lamp of progress. It is the lamp, brightening the road of prosperity.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变化和挑战的时代,人们一定会了解当当和亚马逊提供的线上图书馆,这引起了公众对其利弊的一致关注。

2024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勇向潮头立”解析及范文

2024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勇向潮头立”解析及范文

2024届平谷区零模作文“勇向潮头立”解析及范文【原题回放】2023年9月23日召开的杭州亚运会会徽的主体图形是潮涌,象征着大潮的涌动和发展。

其中的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向潮头立的精神气质。

材料中“勇向潮头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勇向潮头立”本身就是中心句。

1、根据材料初加工:浙江儿女勇向潮头立。

2、关键概念解构:(1)“浙江儿女”需由小见大,转换为“有为”的“新青年”。

(2)潮头:大潮的涌动和发展,虚实转换为“可为”的“新时代”。

3、中心句的再加工:“新青年”在“可为”的“新时代”要勇敢作为。

【示范文】01 无限风光在潮头百年前,当林则徐登临鼓山,于云波浩渺中咏唱"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一气势磅礴的名句时,便是在阐述一个亘古难灭的真理;去吧,向着潮头进发,当你历尽劫波,勇立潮头,全世界都将为你欢呼喝彩。

"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正是在这勇向潮头立的过程中,滂滂而前的吗勇向潮头立,追求的是心中一份抱负,一份向往。

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最深切的渴望,这种渴望与名利的追逐,肉欲的餍足完全不同,因此,人类才能将足迹遍布陆地与海洋,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

正是这样一种勇向潮头立的不知足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

勇向潮头立,收获的是一份眼界,一份胸襟。

非蛙只知观天,真中不可语冰,狭隘的眼界具能带来同样狭隘的气量。

然而当你立向潮头,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如此的广博浩瀚,在唱叹自身渺小之余,事讲发出无穷的探索热情。

"不思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开高层”,跳出狭小的格局,拨开层层迷雾,你会见到不可思议的美丽。

勇向潮头立,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毅力。

多少人在潮头倒下,他们沉湎于浅滩的安全,留恋于湖泊的舒适,干是雄心锐减,意志消磨,曾经如火的热情成了一灌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死于安乐也”。

2024届江西南昌市高三9月联考作文“《哦,香雪》一文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导写及范文

2024届江西南昌市高三9月联考作文“《哦,香雪》一文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导写及范文

2024届江西南昌市高三9月联考作文“《哦,香雪》一文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小说《哦,香雪》一文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给“香雪们”带来了很多新鲜事儿,让她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但火车同时也带来了喧嚣,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来自高中必修上册课文《哦,香雪》,学生对文章内容较为熟悉,易于理解“火车”这一特定意象的内涵。

从2024届零模作文试题的命制思路和生成逻辑来看,题目非常符合新教材“读写融合”的学习理念,实现了教考衔接,既关联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又能够以教材的内容结合当下社会变化和生活实际触发联想,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走向深度学习。

材料中的两句话构成转折关系,“带来新鲜事儿,让香雪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带来喧嚣,打破宁静”构成对立,表现出“火车”的到来给“台儿沟”带来的双面影响。

命题意图显然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分析。

写作时,需要对材料所给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首先确立文章写作的起点,面对不同的作文题目,可以直入论题,也可以从语料出发而抵达论题。

对于这道作文题目来说,较理想的写作起点应该是从语料出发抵达论题,而语料分析的重点在于对核心概念和关键词内涵的深挖、评价、取舍和融合。

关键词的寻找和解读是考场上快速梳理材料逻辑的方法。

“火车“是这道题目的重要关键词,它给台儿沟带去了很多新鲜事儿,所以在这一层面上,作为新鲜事儿的重要来源,“火车”本身就象征着新鲜事儿。

深度聚焦“火车”这一意象,新事物、新变化在宏观向度上可以指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等,在微观向度上可以解读为科技发展等,这些给人们带来更便捷、美好的生活,给“台儿沟”这种封闭、落后,未能追上现代文明脚步的地方带来发展和进步的机遇,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审美情趣,因此面对这种新事物、新变化,我们的态度行文的立意应该是积极地拥抱、接受。

青桐鸣大联考9月联考作文“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审题导写及下水范文

青桐鸣大联考9月联考作文“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审题导写及下水范文

2024届青桐鸣大联考9月联考作文“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审题导写及下水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文言文材料二中写道:“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

”其实,何止是人主,一般人也是这样;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

人们要想成功,只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读写结合式的材料作文题,与2023年高考新课标1卷作文题的模式相似。

试卷中文言文材料二内容:材料二: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

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

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

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

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已之才者也。

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

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

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

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

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翻译:做君主的,借助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借助天下人的耳力聆听声音,凭借天下人的智慧考虑问题,依仗天下人的力量争取胜利。

因此,君主发布的号令能够向下贯彻,群臣的情况能够上达。

因此,贤能的人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智慧,能力差的也竭尽全力;君主的恩德施予普遍而不偏私,群臣勤奋工作而不懈怠。

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在于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方法,而不专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

所以借助于车马的人,脚腿不辛苦而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不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大海。

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9月联考作文“合作与竞争”讲评课件29张

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9月联考作文“合作与竞争”讲评课件29张
参考立意
四、名句素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孟子 2、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3、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大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一一孙武 4、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一-《北齐书》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一《诗话》 6、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 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7、人心齐,泰山移。——中国格言 8、人靠人帮,花靠叶护。——中国格言
五、事例素材
1、 1.国家发展更需要合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神舟飞船、嫦 娥探月等诸多数不清的国家科研团队无一不是合作创新、突破 自我。欲上九天揽月,欲下五洋捉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一带一路更是与49个国家合作,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 收和近7万个就业岗位,7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表达了支 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意愿。由此可见,合作共赢是 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优秀范文
吸收借鉴,聆听不同的声音,善于纳谏是突破创新的关键所 在。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云,正是走群众路线,不断听到群 众的声音,才能不断调整,不断壮大。从民主协商制度到人民 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不断调整的改革举措到新时代民族复兴伟 业的蓝图,没有那件的的勇气,就没有不断突破的动力,没有 纳谏后的行动,就不可能创造伟业,成就不凡。诚纳。
优秀范文
“欲穷大地三千里,须上高峰八百盘。”以竞争之心合作,在合作之中竞争 。
发展需要竞争。只有上下一心,勇于竞争,才能不断地克服困难,一直向 前。2023年9月12日,华为和苹果同时举行新品发布会,两场间隔不到10小时 。与之前外界渲染的巅峰对决不同,华为遥遥领先,而苹果则像是熄火了。竞 争与合作是华为不断地提升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核心秘诀。受到美国断供芯 片的危机,任正非说:“在华为,我们鼓励员工敢于冒险,勇于创新,不断推出 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华为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巨资,不断推出具有竞 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而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 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体现。团队合作和敢于竞争使得华为在全球市场上逆势进取,取得领先地 位。

专题12 话题:两难选择中的取舍-备战2023年高考作文之关系思辨类

专题12 话题:两难选择中的取舍-备战2023年高考作文之关系思辨类

2023作文备考话题:两难选择中的取舍题源: 2022——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作文指导+考场优秀作文)【作文真题】【2022——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撒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

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

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审题立意】1.主要考查在情境中运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取舍”的谈论立足于“两难”的情境之中(条件之下),离开材料只谈“取与舍”的辩证关系的作文最高达到一类下(52分)。

3.两难与取舍之间,取舍的对象可以是材料的指向,即舍己为人(舍个人为他人、舍生取义)。

如果谈到“舍它取己”(局部或者整体),具体谈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正常评分。

4.整体而言,作文围绕“两难”与“取舍”展开分析说理即是紧扣主题的。

拓展开去的谈论有机构成全篇亦可,没有拓展开去谈论亦可,都正常评分。

【作文指导】1.注意话题的限制条件这是一个二元关系思辩型材料作文。

主话题是“取与舍”,话题限制条件是“两难选择”。

黄冈市9月调考作文分析及复习对策

黄冈市9月调考作文分析及复习对策

亮出你的佳作来——黄冈市9月调考作文分析及复习策略(罗田一中叶剑梅)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及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罗田一中的叶剑梅,今天很荣幸地在这儿和大家交流学习,我交流的题目是《亮出你的佳作来——黄冈市9月调考作文分析及复习策略》。

我想从本次市高三作文情况入手,比照40--45分和高分作文,结合2018年全国卷优秀作文,探寻作文提升方法。

其次交流我校一轮复习作文策略。

望大家多多指导!一、黄冈市2018年高三九月调考作文考题考题分析:这是一篇看法与评价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非常明确,针对“作为高中生的你,凭什么去看世界?”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此则材料表述浅易,审题门槛不高;关注时代,现实意义明显。

这是考查青年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追求怎样的价值观,属于弘扬时代精神命题。

与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在题目设置上如出一辙。

2018年全国卷卷一:写给2035年18岁的你。

表现家国情怀;要求考生关注自我成长,关注时代与社会。

题目设置上,共同点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弘扬时代精神。

二、考情分析1.题目满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作答人数标准差区分度作文60 58.0 0 43.9933641 4.51 0.072.黄冈市2018年高三年级九月考试作文题分数段3.考情分析:①均分偏低(43.99分),作文得分集中在40--45分,说明审题立意不存在太大难度,但想要写得深刻、充实并不容易;②40分及以上作文较有梯度,优秀作文能够脱颖而出。

如何提升作文分数,打造文章亮点?我们从学生习作中选出40—45分段的习作和55分以上习作进行比较,结合高考优秀作文,研讨规律,探寻方法。

三、典型问题及对策(一)问题一:不注重拟题,标题无特色。

1. 40—45分段学生标题展示2.高分学生作文标题展示(1)学得满腹诗书,去追万里彩云(58分)(2)读万卷书方可行万里路(56.5分)(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资本去看窗外的景(55分)(4)世界那么大,我拿拼搏去试试(53分)标题分析:①观点明晰,无歧义,不费解。

2024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作文“远视与近视”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2篇

2024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作文“远视与近视”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2篇

2024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作文“远视与近视”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2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60分)历史的眼光,要“远视”,不应只局限于当下,而应从一个纵向的时间维度去分析、判断。

新闻的眼光,要“近视”,需要与时代脉搏贴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作为青年人,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的材料思辨作文。

材料中关键词是两种眼光:历史的眼光、新闻的眼光。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必然会对身边的人、事,乃至整个社会、时代进行不同程度地观察、思考,作文材料中的“两种眼光”更接近于观察、感受、体悟现实的两种方式。

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现实,意味着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好处可能在于能使我们看问题更客观、更清晰。

如古人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历史的眼光看当下的现实可以具有超越性、前瞻性、未来性,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当下。

回顾历史、着眼于未来,放在一个历史的维度去考量,很多问题更容易看清楚。

新闻的眼光则要求我们紧贴时代的脉搏,与时代保持足够的温度。

新闻强调及时性、新鲜性、敏锐性,因此新闻的眼光往往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代、社会的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不掉队,与时俱进。

正如古人所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青年人究竟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可以强调两种眼光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也可以在比较中强调其中一种眼光。

总的来说,这道考题和高考真题还是非常类似的,贴合高三上学期前期的命题特色。

虽然这道考题的参考立意给出的拆分性观点比较的平庸,但并不妨碍我们对此题有更多更多的联想与思考(前提是必须先阐释基础立意,不要越俎代庖),也正是在这些联想与思考中,我们学会“如何思辨”“如何超越”。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作文“寻找人生的意义”审题指导及下水范文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作文“寻找人生的意义”审题指导及下水范文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作文“寻找人生的意义”审题指导及下水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人生本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寻找它的意义。

——毕淑敏②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那你永远不会生活。

——加缪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名句式的思辨材料作文题。

矛盾联立的作文题目,大体要经历基本的两步:①异中求同定范围。

两则材料都指向共同的课题,即“追寻人生的意义”;②同中求异选角度。

材料一强调“要追寻人生的意义”,材料二强调“一直追寻人生意义的弊端——不会生活”。

整体立意还要坚持一个原则“可偏而不可废”即可以偏重一方观点,但不可完全否决另一方观点。

考生需在矛盾之中,寻求建立更高层次的统一。

萨特曾言:“存在先于本质,生命本无意义”,存在主义哲学之思,揭示了人拥有拿起画笔绘制自我人生之权,而在这过程中,人们将原本意义的“无”不断填充,或言这样的对生活意义的追寻或使他人失去生活,而笔者以为不然,或许正是这些对意义的不断寻找的过程,才构筑了真正的生活。

我们为何要追寻人生的意义?现实中,有人很忙“心亡则忙”失去意义,使得我们的日常变得忙碌琐碎;有人焦灼,因为对人生意义的错误认知,整日“蜗牛角上争你我”失去了生命的壮阔与从容;有人选择长期躺平,让短暂的人生平庸而过……人生而脆弱渺小,意义使得我们拥有了无畏;生命短暂而琐碎,意义让我们收获了追求永恒的机会;人容易在琐碎与功名中迷失本心,意义让我们能够坚守住本真;伟大事业的路途太过漫长,意义能支撑我们始终如一,一以贯之,从狭隘之我,走向生命的大江大河。

为何“一直寻找生活的意义”就“不会生活”?马一浮先生曾说:“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如果说识得乾坤之大,是对意义世界的开拓;怜爱草木青葱,便是诗意的生活。

2024届广东省高三9月南粤名校联考作文“理想与实干”导写及下水范文

2024届广东省高三9月南粤名校联考作文“理想与实干”导写及下水范文

2024届广东省高三9月南粤名校联考作文“理想与实干”导写及下水范文【原题呈现】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上述材料给努力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个人的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择了李大钊的“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在理解三句话的关系上,“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重在强调追求理想、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在强调“躬行”,实践、实干;“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则进一步强调实干、真干的作用一一真出成绩、出真成绩。

对三句话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引导语努力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当代青年这一前提之下,启示考生,身为时代青年,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实干真干的姿态干出真业绩,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助力民族复兴。

考生在对材料的立意基于理想和实干,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需要坚定理想、实干真干。

考生需要以自我审视的意识理解坚定理想、实干真干的价值与意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理想引领方向,实干谱写华章。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坚定理想信念之于我们而言是明确个人实现价值的方向,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民族事业发展之中,才能拥有高尚、充实的人生;明确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不断突破,对前进路上的坎坷和挫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矢志不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专业之所谓专业,是因为它有它存在 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他冷门,就把它埋汰。北 京大学的哲学系只有寥寥几幢矮房子,对比起 其它专业的门面,它太微不足道。谈及哲学系 的人数,在北大中更是寥若晨星。可我们也并 没有因为哲学系的冷门就把它在大学中抹掉。 谁能否认,哲学在人类历史进步中有着巨大作 用呢?哲学系的存在,就是为了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领悟世间万理,摸索历史发展的脉络,它 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若是只看一个专业热门 或冷门,就决定它往后的发展方向,那我们就 会错过这个世界的许多精华。
首先,学前即分科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限制, 且学生在自由选择专业之时会引入学分数的限制 而失掉学习某项领域的机会。一方面,学生的能 力会因此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另一方面, 这也是高校以分数作为学生学术水平的唯一评价 标准的表现。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入 学成绩未能展现出学生在某项领域的过人才能, 若囿于分数未达而与心驰神往的学术领域失之交 臂,也实在可惜。再者,数年如一日地对某项领 域的钻研虽有钻之弥深的良效,但静思,这段学 生充实个人素养,学术研究能力达到巅峰的黄金 时期若只对一个专业进行钻研,亦实在浪费。
当然,国外大学的“自由模式”也有其局限性。 因为自由至上,所以学生的选课可以淘汰很多专业或 课程。这种情况也许会导致很多“冷门专业”“后继 无人”,就连国内也尚有一例:前段时间走红网络的 “一个人的毕业照”——北京大学2010级的古生物专 业只有一位女生。同时,过于自由的选择模式可能未 必完全适应社会需求,毕竟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出 类拔萃,这也许会导致未来就业不对口的问题。因此,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控制好自由的尺度。 正所谓:“自由就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限制。”比如, 可以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或多门门基本课程等等。 此谓之,适度自由。 窃以为,因材施教而适度自由,乃教育之致矣。
的确,依据学生选择调控专业具有十分强的灵 活性,同时也节约了教育资源。但这些优点,在专 业缺失、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前,都是微乎其微 的。更何况,作为一所大学,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 摇篮,更加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让社会更加多 姿多彩,百花齐放。毕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 就是由不同的专业知识构建起来的,缺一不可。 试想,若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相近专业,大 学不加以引导,反而直接淘汰专业,那么这个世界 上人人都掌握着相近知识,街道上充斥着建材机械 而缺少人文情怀,岂不是很无趣吗? 所以我认为,作为大学,不能因为学生的一己 之见,就武断地淘汰专业。
3、事理分析,缺乏思想深度。
教学建议:适当做语句训练,训练逻辑表达, 提高思维能力。 如下列好句子: (1)不管自由选课,自主选专业的方式是否完 美,但我要说,这总比指定课程,指定专业要好, 就如同“自由恋爱”总好过“指腹为婚”一样。 (优点1:关联词,不管…但…(条件关系); 优点2:比喻说理)
(2)如果没有自由选课,没有自主选专业,我 们可能看到的还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 这又似乎陷入到了是吃规定的围餐好,还是吃自 由选择的自助餐好的争论问题。(假设推理句)
四、优秀作文 1号文 高校应树一派学术自由新风 315李晓宇 曾听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教授言, “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的孩子,都会修两门课程 一门是自选的专业,另一门则是法律,因为中国 政法大学是法的殿堂。”听罢感动不已,人在学 术研究真正抵达深入之际,可自由倘佯在学术的 殿堂,而不囿于开学前的一个选择,多么幸福! 将目光向国外望去。国外高校入学不分专 业,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这般对学术自由的尊 重,对涉猎广泛的学生的培养,不正是我国高校 正需要的吗?
4号文
莫以选科结果定专业存废 306 汪磊鑫 在国外的大学,学生选科的结果影响着教 师的待遇,专业发展方向甚至一些专业或课程 的存亡。乍一看似乎是尊重学生意愿,符合个 性化浪潮以及“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但是 高校课程的存废,教师待遇及专业方向难道要 由一群刚刚成年的青年来决定么?不,不是的。 诚然,将学生选科结果与上述三者挂钩,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优势学科的 发展壮大。也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要,毕竟兴 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材施教,适度自由 高三(2)班 严潼 玉雕中的精品,往往是因为精致的工艺顺应 了玉石本身的自然形态;解决问题的完美办法,往 往是根据实际,因势利导。而教育这门艺术也亦如 此。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教育要 因材施教。 材料谈到国外的大学入学不分专业,入学后 自由选课毕业,与入学分数无关。余以为,此乃自 由至上、因材施教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学校的 教师待遇和专业发展方向几乎完全取决于学生。这 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校、老师去适应学生,让教 学内容和模式去适应学生。这与我国现阶段的高校 教育状况截然相反。当然,不同国情自由不同制度, 本文也无意探讨两种教育制度孰优孰劣。且一窥国
不仅如此,在高校中自由选课学习有利于学 科的交融碰撞,由此生出更精彩的火花。北京大学 拟于明年创办一个“燕京学堂”,学堂中学生可选 择多门学科进行研究,更可针对社会的需要自行开 创课题展开研究。学堂研究的是“人类学”,即言 研究领域既贯自然地理,亦通人文科学,真正达到 纳百家之言的高度。季羡林,钱钟书,这些大家们 之所以能在学术领域上可达到问鼎的高度,正是由 于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不囿于一家之言。由 此观之,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学术研究的广博与 深入有着多么不可忽视的影响! 诚愿高校可树一派学术自由之新风,让置身 其中的学子自由徜徉在各项学术的殿堂,从而把自 己锻造成一位广博的公民。难道不是赏心乐事吗?
(5)离题的立意 根本不理解材料所述,脱离材料含义 ,25以下。 如: 1、学习源于兴趣 2、易入难出 3、学习重过程 4、要为学习而学习 5、信任铸就优秀 6、学贵自知 7、师以长技以自我升华
以上“偏题”与“离题”即为高考阅卷场判为: 扩展(引申)不当 1.范围扩大:跳过学分制直接谈教育自由 2.话题转移:由选科的自由讲到古今言论自由或不 自由的现象
9月月考作文评讲
一、审题 (1)关键词有“学分制、收费制、自由 选择、选科结果与调控教师待遇、规划专 业发展”等等 (2)立意可涉及三方面 A.学分制收费制度的利与弊 B.学生自选毕业专业的利与弊 C.学生选科的利与弊 (可单独谈“利”或“弊”,也可 “利”“弊”兼谈)
(3)切题的立意 观点、内容立足材料,审题准确且有分析有条理,42以 上: ★从学分制、自主选科的角度看,观点有 1、自由选课利于学生、社会发展 2、给学生选择的自由 3、大学专业设立应以学生选科为主导 4、自由选科成就更多人才 5、成长需要学生自主发展自我 6、学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 7、谈学分制的优和劣(利与弊)(对学生发展,对学校 的发展,的对今后就业的影响) 8、给予学生适度选择的自由,并不等于全盘放任学生完 全自由选择。(放任自由选课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引导,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从而选到适合的专业,这样才能 做到把鸡蛋放到对的篮子里,发觉到学生的最大的潜力, 以促其更好的发展。)
★从学校调控与规划的角度看,观点有 1、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谈学生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3、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但 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从学得越多,交费越多的角度 1、学校应该在学科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2、学得越多,交费越多不利教育的公平,尤其是对 没钱的学生。当一个人每天掂量着自己的钱包,只要 学多点,钱包就瘪一点,谁还有心思专攻学术呢? 3、按学分收费,学得多,收得多,经济的负担可能 会让一心求学的学生浅尝辄止,不利于社会培养人才。
3号文
不要埋汰世界的精华 305 谢宛莹
学生的选择可以决定一个专业的发展 方向,看似民主,却是影响了这个社会关 系。难道单凭学生的选择,就真的可以淘 汰某些专业吗?我认为,这是弊大于利的, 应慎而取之。
首先,学生的选择并不能完全正确地反应社会的 需求。他们的选择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并不十分理 智,但就因此淘汰专业,未免太武断。在就如建国初 期,受苏联影响,工科盛行,大部分学生为了方便就 业,响应号召,纷纷投身于工科研究中去。所谓此消 彼长,工科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时文化科 的衰落。可要知道,在民国时期,我国的文化科目如 国学、语言等,都是大热门,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大 师时代”。可我们就能因此而取消部分文科专业吗? 答案是显然的——不能。若是取消了,又哪有季羡林 先生与他的弟子在梵文这极其冷门的专业中杰出的成 就?又哪有今天陶冶一代代人的名家散文?社会需要 这些专业,哪怕他们不受欢迎。这也说明了,学生的 选择并不代表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选择,一间大学只 因一时的风气便淘汰专业,实在不明智。
那些枯燥的学科是否就应该被放进博 物馆呢?当然不。 首先,一个学科的设立有其存在的必 要。没有一个专业会是某领导突发奇想安 上去的,专业的设置一定是经过斟酌的。 或许它看上去和高速发展的时代格格不入, 就如同书法之与键盘,但它有其存在的历 史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作文评分标准再补充: 1、依原材料从国外学分制谈起,但主体甚至 结尾都只是谈“中国的学分制”,没能谈及普 遍的学分制(即不能只是囿于谈“中国学分 制”),最高分不超45。
2、沿用上届高三的规则,凡在文中(含开头、 主体或结尾任何一处)没明显触及原材料的, 哪怕是立意准确,最高不超42分。
二、拟题 文章标题层次差别: 1.偏:努力成就未来
再者,高效所培养的学生应为全面发展,广 泛涉猎的现代学子,如此素养全面的公民方可 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若所培养的学生在某学 术领域可达到“无出其右”的高度,却五谷不 分,难免遗人笑柄。况且,正是对各门学科均 有浅尝,方可觅得自身的真正热忱所在,方可 真正投身于其中,进行赤诚真挚的研究。否则 一个热爱数学的学子囿于个人对经济学的选择, 则数年光阴已度亦未能一尝数学研究的滋味, 对此不禁感叹暴殄天物。人是社会的人,所接 触到的事物人情绝非一家之学说可以涵盖之, 故惟有多方涉猎,方使一个人成为一名公民, 一名可以在社会上生存的公民。
2.泛:◆浅论国外大学制度利弊 ◆大学办学需改革; 以下的更泛: ◆论教育方式 ◆浅论中外大学教育之异 ◆论国内外大学教育制度◆论国外大学 3.实:按学分收费不可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