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基因突变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基因突变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错误或异常,这种变异可能导致基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功能,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医学领域中,疾病是由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所致。

因此,基因突变对于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基因突变对疾病的发生的影响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和生长,引起疾病。

例如,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这些突变会导致氨基酸的位置发生改变,使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这种突变是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原因,比如囊性纤维化、镰形细胞贫血、亨廷顿舞蹈病等。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导致基因丢失、基因重复、基因插入/删除和基因倒位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突变都会影响基因表达,导致多种人类遗传性疾病,如肠道息肉症候群、智力障碍、脆性X综合症等。

二、基因突变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突变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医学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来定位和识别致病性基因,评价患者的健康风险以及预测药物反应和副作用。

例如,基因突变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如Polycystic肾病、囊性纤维化等。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对某些药物的易感性和药物反应,在临床选择药物治疗时有重要意义。

三、基因突变在治疗中的应用利用基因突变的信息进行治疗的方法被称为个体化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向特定疾病的治疗中出现。

利用个体化治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个体差异等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肿瘤细胞的突变情况,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比如选择更加有效的药物而减少副作用,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四、基因突变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突变也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

通过研究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医学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新药物治疗靶点,为疾病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生物基因突变

生物基因突变

生物基因突变生物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物质DNA序列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组的结构变异,甚至是染色体级别的变化。

这些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1. 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繁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是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或者是由DNA修复过程中的不完全修复引起的。

此外,环境辐射和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2. 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是指通过外界手段有意诱发的基因突变。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人为地引起基因突变,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突变,可以获得新的花色、叶形或者抗病性等特性。

3. 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可能对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完全丧失或改变,从而引起严重的遗传病变。

然而,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只对生物体的某个性状产生轻微的改变,甚至毫无影响。

4. 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突变的累积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并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些有利的突变可能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在种群中得以传播,并对物种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5. 基因突变的应用基因突变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通过人工诱导基因突变,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揭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被应用于农业育种和基因治疗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效益。

总结:生物基因突变是生物体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它既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

基因突变可以对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产生影响,而在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基因突变还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影响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生命的奥秘。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发生机理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发生机理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发生机理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以及与遗传疾病发生机理之间的关系。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在复制或重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它可以导致蛋白质合成的改变,从而可能引起遗传疾病。

基因突变分为两类: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中的单个核苷酸被替代、插入或删除,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点突变主要包括单碱基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其中,单碱基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突变形式,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移码突变。

2.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一部分被重排、删除或重复等,导致基因组水平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以上两类基因突变都可以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但不同类型的突变与不同的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二、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发生机理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对于大部分遗传疾病来说,突变本身并不足以引起疾病的发生。

事实上,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

1. 单基因遗传疾病:对于单基因遗传疾病来说,突变的基因通常是致病基因。

这些突变会干扰特定蛋白质的合成、功能或稳定性,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单基因遗传疾病通常呈遗传性状,即患者有50%的概率将疾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2. 多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更为复杂,通常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类疾病的遗传方式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遗传。

多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生与突变的基因数量、作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相关。

3. 点突变和疾病相关基因:点突变可以发生在疾病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域,也可以发生在调控区域。

编码区域的突变通常会干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与功能。

而调控区域的突变则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病机制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发生的DNA序列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以包括单个碱基的改变、整个基因的丢失或重复,甚至染色体水平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能是自然产生的,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无论如何,基因突变都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等。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形式,它指的是一个碱基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点突变可以分为三个子类型: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框移码突变。

- 错义突变:一个氨基酸被另一个氨基酸替代,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 无义突变: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被停止密码子替代,导致蛋白质合成过早终止。

- 无框移码突变:DNA序列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从而导致读框发生改变。

2.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插入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插入一个或多个碱基,而缺失突变则是指在DNA序列中丢失了一个或多个碱基。

3. 倒位突变倒位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片段发生颠倒。

二、基因突变与疾病基因突变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某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1. 单基因遗传病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单个基因突变有关,这类疾病被称为单基因遗传病。

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由囊腺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子基因(CFTR)的突变引起。

其他单基因遗传病还包括遗传性乳耳炎、色盲等。

2. 多基因遗传病另一些疾病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这类疾病被称为多基因遗传病。

例如,2型糖尿病是由多个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制更加复杂,需要对多个基因的突变进行研究以理解其发病机制。

三、基因突变的发生机理基因突变的发生既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基因突变发生机理。

1. 自然发生的突变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在细胞分裂和DNA复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突变。

基因突变的机制

基因突变的机制

染色体突变:某些理化因子,如X射线等的辐射及 烷化剂、亚硝酸等,除了能引起点突变外,还会 引起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 复、插入、易位和倒位,也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 化。
(1)缺失。指染色体断裂的断片发生丢失。 (2)重复。指某染色体的个别区段重复出现1次 或多次。 (3)倒位。指某染色体的内部区段发生180°的 倒转,而使该区段的原来基因顺序发生颠倒的现象 。 (4)易位。一条染色体与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 彼此交换部分区段,称为易位或相互易位。
根据基因突变方式可将突变分为自发和诱发
⑴ 诱发突变:简称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 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 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①碱基的置换;②移码突变;③染色体畸 变。
⑵ 自发突变:指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 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形成原因:
①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的诱变;
②微生物自身有害代谢产物的诱变;
烷化剂使DNA碱基上的氮原子烷基化,最常见的 是鸟嘌呤上是第七位氮原子烷基化,引起分子电 荷分布的变化而改变碱基的配对性质。(烷基能 移到电子密度较高的其他分子中去,这种通过烷 基置换其它分子的氢原子的作用,叫做烷化作 用。)如7-甲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直接与配 对有关的位置烷基化可以完全阻断碱基的配对。 氮芥、硫芥能使DNA同一条链或两条不同链上的鸟 嘌呤连接成二聚体。
移码突变 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
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 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这种突变的效应是改变了密码子的阅读框架, 使从突变位点之后的全部密码子的阅读框架都发 生了位移,其结果可能是从突变了的密码子开始 到信息末端的氨基酸序列完全错误;也可能在信 息移位中形成一个无义密码子,只能产生一个无 功能的肽链片段。

基因突变及其效应

基因突变及其效应
基因突变及其效应
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的变化,可以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遗传疾病和人类多 样性。本演示将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效应、原因、探索方法和应用。
基因突变的类型
点突变
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如替换、 插入或缺失。
缺失突变
片段的丢失,导致蛋白质缺失 或功能改变。
插入突变
额外的核苷酸插入到基因序列 中,产生新的突变。
2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利用基因突变与编辑技术,培育具有特定特征的植物和动物。
基因突变的效应
1 影响蛋白质功能
突变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或功能,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过程。
2 导致遗传疾病
一些突变会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如遗传性疾病和癌症。
3 造成人类多样性
基因突变是人类种群变异的重要原因,造就了人类的多样性。
基因突变的原因
自然突变
突变可以自发发生在DNA复制和维修过程中。
环境诱导的突变
环境因素如辐射和化学物质可导致基因突变。
遗传突变
突变可以通过遗传方式由父母传递给后代。
基因突变的探索方法
DNA测序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过测定DNA序列,揭示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
突变筛选方法
使用不同的筛选技术,鉴定突变位点和变异。
基因突变的应用
1
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检测基因突变,帮助诊断遗传性疾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基因突变机制

基因突变机制

基因突变机制基因突变是指生物基因组中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特征和性状。

基因突变机制是指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和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基因突变的机制。

首先,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机制。

点突变是指DNA中的一个或多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碱基置换、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

其中,碱基置换是最常见的点突变类型,它会导致DNA中的某个碱基被其他碱基替代,这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编码序列。

而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则是指DNA中插入或缺失了一个或数个碱基,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

其次,染色体重排是一种较大范围的基因突变机制。

染色体重排是指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区域重组或重新排列,导致基因组的结构发生改变。

染色体重排可以包括倒位重排、颠倒重排和平衡重排等。

这些重排可以导致基因组中某些基因重复或缺失,从而引起遗传疾病或其他变异。

此外,基因拷贝数变异也是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机制。

基因拷贝数变异是指某个基因的拷贝数目发生改变,可以增加或减少基因的副本数。

这种变异可以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相关性状的表现。

基因拷贝数变异通常是由非同源重组、重复序列间的非等位基因交换和含有同源区域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外源性因素也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这些外源性因素可以直接损伤DNA分子,导致碱基的损失、断裂或结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特别是放射线,由于其高能量和强电离能力,对DNA的损伤较大,容易引起大片段DNA的缺失或重排。

除了以上几种机制,还有一些其他的基因突变机制,如基因甲基化、DNA复制错误、重复序列间的重组等。

这些机制也都可以导致基因组中DNA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突变。

综上所述,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和种群多样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基因突变的机制多种多样,包括点突变、染色体重排、基因拷贝数变异等。

基因突变的机制

基因突变的机制

转换:DNA链中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 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 颠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 个嘌呤所置换。
碱基替换对遗传信息的影响
(1)同义突变(cosense mutation):由于一个氨基酸可有 二种以上的三联体密码编码。因此,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取代,虽然可导致某一密码子的改变,但它所编码的氨基 酸仍然不变,这种突变称同义突变。同义突变在表型上无 法识别,因为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并未引起其基因的产 物——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化。 (2)错义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导致了某一密码 子的被另一种氨基酸的取代称错义突变,这种突变可使蛋 白质结构改变,最终可能使蛋白质分子完全失活或部分失 活,并在突变体的表型上表现出来。
基因突变的机制
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自发 的或诱发的,诱变又可分为点突变和畸变。 具体类型可归纳如下:
突变的类型
碱基的置换 它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 换,也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由于DNA 分子中有四种碱基,故可能出现4种转换和8种颠 换。在自然发生的突变中,转换多于颠换。
(3)嵌入染料:吖啶橙、原黄素等染料。 它们可以插入到DNA 的碱基之间,使碱基对间的 距离撑大约一倍,正好占据了一个碱基的位置, 嵌入染料插入碱基重复位点处,可造成两条链错 位,在DNA复制时,新合成的链或者增加核苷酸加 入或者使核苷酸缺失,造成移码突变。
3、生物因素:生物诱变因素主要指病毒。 转导诱发突变:(1)噬菌体病毒的侵染(2)动植物病毒的 侵入 转化诱发突变:外源DNA→受体细胞→基因重组 转座诱发突变:DNA序列通过非同源是方式,从染色体某 一部分转移到同一染色体另一部分或其它染色体某一部分 的现象称为转座。由于转座因子中基因编码的转座酶能识 别受体DNA分子中的靶序列,它可把靶序列切成两条单链 并使转座因子的一条链与靶序列的与靶序列一条链相连接, 另一条链与靶序列相反一端的另一条链连接。形成的单链 缺口可经DNA聚合酶1的作用而合成,再经DNA连接酶的作 用而缝合,于是,随着转座因子的插入就使靶序列得到了 复制。现已知道,在玉米、果蝇等生物中发生的一些典型 突变就是由于这类可移动DNA序列的插入所引起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机理和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机理和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机理和意义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是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两个基本概念,与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密切相关。

本文将结合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的特点,从分子机理和意义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两个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基因突变的分子机理和意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了突变现象,包括基因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重组突变等多种形式。

这些突变形式的出现原因主要有遗传突变、诱变、放射线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以及DNA复制或修复过程中的误差等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无论外源性还是内源性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都会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基因突变会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体表型的变异: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生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形态,从而导致各种表型的变异。

例如,青茅鳞翅蛾和白点翅蛾之间就存在一种突变体,它们的翅膀颜色和花纹都不同。

2. 遗传病的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编码或表达,从而导致生物体静态或动态代谢方面的异常,产生遗传疾病。

如地中海贫血就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一个遗传性疾病。

3.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基因突变在基因组进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导致种群基因的多样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基因突变的分子机理和意义,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对基因突变的探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二、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机理和意义基因多态性,是指同一种基因在个体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等位基因的多样性。

一个基因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等位基因,每个等位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现象不同,从而使一个基因(或一个表型)在不同个体中表现出不同的型态。

基因多态性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遗传现象,它是生物种群基因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机理主要包括两方面: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是指在DNA的单个核苷酸上变异而产生的一个遗传位点。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变化,可以发生在DNA的单个核苷酸(碱基)的改变、添加或删除,或者涉及更大的基因片段的重排。

这些突变可以影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从而对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疾病易感性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1.点突变(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置换、插入和缺失。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错义突变(改变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无义突变(导致早停密码子)、同义突变(不改变编码氨基酸)等。

2.缺失和插入突变:这些突变导致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

这种突变会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导致错义突变、移动密码子或导致早停等。

3.整合/剪切位点突变:这些突变会影响基因的转录和剪接过程。

例如,剪接位点突变可能导致剪接错误或剪接缺失,影响有功能的mRNA的生成。

4.染色体结构变异:这种突变涉及到基因组水平的重排和重组,如染色体片段的删除、倒位、复制或易位等。

这些结构变异可以导致基因的位置改变、基因副本数的变化等,从而影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

5.甲基化和表观遗传突变:除了DNA序列本身的变化,基因表达还受到DNA甲基化和其他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这些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突变可能导致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从而影响基因的正常调控。

四、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

四、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

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的改变,随之基因作用改变,最后导致个体表型的改变。

引起基因突变的理化因素很多,但每种诱变因素的诱变机理各有其特异性。

(一)紫外线诱变机理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6~390nm,其中对诱变有效的范围是200~300nm,而260nm效果最好,它能使原子中的内层电子提高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由于紫外线带有大约3~5ER的能量(能量很少,穿透力弱不足以引起物质的电离,属非电离射线),它足以引起一个分子中某些化学键发生断裂、交联而产生化学变化,其主要效应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NA中嘧啶对紫外线诱变的敏感性要比嘌呤大10倍左右,常见T—T二聚体以共价键在相邻的二个碱基间联结而成的嘧啶二聚体,是发生在DNA的同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残基间形成TT聚体,也可形成TC或CC二聚体。

大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引起DNA双螺旋的局部变性,可使两条互补链上的两个嘧啶残基互相靠近而形成二聚体,从而引起交联。

当DNA复制时,两链间的交联会阻碍双链的分开与复制,同一条链上相邻胸腺嘧啶之间二聚体的形成,则会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这样,不是导致复制的突然停止,就是导致在新形成的链上诱发一个改变了基因序列。

(二)X射线的诱变机理人体接受的辐射中,X射线能将原子中的电子激发而形成正离子,它属于电离辐射,经X射线处理后的DNA分子,发现有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氢键的断裂,单链或双链的断裂,双链之间的交联,不同DNA分子之间的交联,以及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而诱发突变,同时电离辐射的能量被水分子所吸收,水分子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电子若被另一个水分子捕获,这个水分子就变成水的负分子:H2O+e-→H2O-刚形成而不稳定的离子立刻分解,形成H°和OH°自由基,当这些自由基和细胞中溶解的氧发生反应后,生成过氧基HO°2,这种氧化物质转移到核苷酸双链中去,能引起DNA分子结构形式的改变,形成碱基类似物,导致碱基置换发生突变。

遗传学 基因突变

遗传学 基因突变
效应:



导致遗传编码发生改变。 产生无功能的蛋白。
2.3 缺失(deletion) 插入(insertion)突变
3. 诱变因素与作用机理


自发突变 化学诱变 物理诱变
3.1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


在自然状态下未经诱变剂处理而出现的突变 原因: DNA复制错误
1.2 自然界基因突变现象

自然界基因突变广泛存在
白化
Connie Chiu
果蝇眼色变异
猫的眼色变异
四条腿的鸡
蜜蜂绿眼变异
1.3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突变 体细胞和性细胞均可发生突变 种系突变(germinal mutation)

性细胞突变 性细胞突变经受精卵传至后代
突变型基因也可以通过突变成为原来的野生型状态, 即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的频率远低于正突变频率 突变的可逆性是区别基因点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的重要标志

1.5.3 突变的多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不同方向突变, 即可以突变为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MC1R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在群体中位 基因座 于同 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多个等 位基因 对鸡羽 色的影 响
脱氨基(deamination)

胞嘧啶脱氨基转换成尿嘧啶

C-U-A-T,C///G-A//T
m5C-T-A,m5C///G-A//T

5-甲基胞嘧啶脱氨基转换成胸腺嘧啶

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突变

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突变

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DNA序列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遗传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了改变,包括单个碱基的改变、插入或删除碱基、基因重排等。

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表达、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从而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

二、基因突变的分类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大类。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单个碱基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类:(1) 基因替换:代表了最常见的点突变,发生在DNA链的某一位置,其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所取代。

(2) 碱基插入:发生在DNA链中,新的碱基被插入其中,直接导致该基因的长度发生改变。

(3) 碱基删除:也是发生在DNA链中,但是某一个碱基被漏掉,导致该序列出现缺失。

2.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涉及到大片DNA序列的变化,常常影响到整个染色体或某一个染色体的一部分。

染色体突变包括以下三种形式:(1) 染色体结构异常:指染色体上的某个区域发生了缺失、重复、倒位、翻转等。

(2) 数目异常:指染色体的数目发生了改变,例如三体综合征。

(3) 染色体重排: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断裂,但是这两段不同的染色体在重连时发生错误,导致这两段DNA序列互相交换。

三、基因突变的成因基因突变具有多种成因,包括自然选择、环境因素、DNA的复制过程以及DNA修复机制的错误等。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某些形式的基因变异比其他基因变异在进化中更具有优越性。

例如,在某些环境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色彩来对不同的掠食者进行警告,这要求在某些生物中发生了颜色的选择性适应性,驱动了基因突变的产生。

2.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可以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例如,辐射和化学物质都能够刺激基因组的突变,从而导致DNA序列的改变。

基因突变在慢性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

基因突变在慢性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

基因突变在慢性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随着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基因突变在慢性疾病中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基因突变是指在某个基因的DNA序列中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基因表达或蛋白质功能的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是从父母遗传下来的,也可能是在生命过程中由外部因素导致的。

慢性疾病是指长期存在的或反复发作的状况,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癌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之一。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素基因突变、Glucokinase 基因突变、HNF1α 基因突变和HNF4α 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破坏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引起高血糖和一系列并发症。

另一个例子是高血压,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多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许多基因突变有关,如ACE基因、AT1R基因和CYP11B2基因突变等。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肾素-血管性肾上腺素系统活性增加和体液代谢紊乱等,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基因突变对慢性疾病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单基因遗传或突变导致的结果,而是与环境因素紧密相关的复杂遗传环境互作关系。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压力、噪声和污染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基因表达和突变,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具有ACE基因突变的个体如果同时受到高盐饮食的影响,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另外,还有许多基因突变与某些慢性疾病之间还存在部分未知的作用机制。

例如,癌症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中许多基因突变影响或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关于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依然在进行中,许多基因突变仍未被完全理解。

总的来说,基因突变在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可以间接影响环境对基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拓展资料: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拓展资料: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1)物理诱变因素在多种物理诱变因素中,应用最广泛并且行之有效的是射线。

用于诱变的射线包括电离射线和非电离射线。

在诱变研究中,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中子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电离射线。

最早用于诱变的电离射线是X射线,后来人们发现γ射线的诱变效果比较好,于是γ射线成为人工诱变的首选射线。

近年来,人们发现中子的诱变效果也很好,用中子进行诱变的研究日趋增多。

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时,首先从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外层击出电子,引起这些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或DNA分子在射线的作用下产生电离和激发时,它们的结构就会改变,这是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此外,电离辐射的能量可以被细胞内大量的水吸收,使水电离,产生各种游离基团,游离基团作用于DNA分子,也会引起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研究表明,电离辐射诱发基因突变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和辐射剂量成正比;电离辐射有累加效应,小剂量长期照射与大剂量短期照射的诱变效果相同。

紫外线携带的能量很小,穿透力弱,不足以引起物质的电离,属于非电离射线。

物质吸收紫外线后,其组成分子由于电子的激发而变成激发分子,结果极易引起分子结构的改变。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DNA分子可能发生多种形式的结构改变,如DNA链的断裂、DNA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DNA和蛋白质交联、胞嘧啶水合作用以及形成嘧啶二聚体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其中形成嘧啶二聚体(如胸腺嘧啶二聚体)是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

例如,DNA双链之间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双链的分开和下一步的复制。

同一条链上相邻胸腺嘧啶之间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和腺嘌呤的正常加入,使复制在这个点上停止或发生错误,于是新形成的链上便出现改变了的碱基顺序,在随后的复制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在两条链上碱基顺序都改变了的分子,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2)化学诱变因素一些化学物质和辐射一样能够引起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成因和机制

基因突变的成因和机制

基因突变的成因和机制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变异的机制,它是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重要推动力量。

虽然突变是在生物体的DNA分子中进行的,但是它却可以引起传统遗传机理所不能解释的变化和效应,例如在强烈辐射环境下存在的众多变异株。

本文将探讨基因突变的成因和机制。

一、基因突变的成因基因突变可以是自然的、人为的或者是环境诱导的。

自然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自发的,不受外界干扰影响的变异。

自然突变的成因原因可以由DNA复制过程中的误差,DNA配对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还原过程中的错误等等。

在DNA复制过程中,酶的配对分裂程序容易受到较高的误差来源影响,并且DNA中的与序列相互作用,有时会引起基因片段的删除、重复或者重组。

人为因素也可以导致基因突变的出现,例如用基因修饰技术。

目前一些科学家正在利用基因的突变来创造新型基因条纹,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基因与生物的关系。

人工突变的缺点是也存在不小的缺陷,由于修饰的精度以及实验操作中的误差等因素,因此人工突变的作用在于改变特定目标区域的基因片段,而不是全面的基因序列变异。

环境突变是指由环境压力引起的基因突变。

典型的环境因素是辐射,例如X射线和紫外线。

在大量的测试结果中显示出辐射的影响之后,人们发现辐射对DNA分子有着极大的危害。

辐射有时会引起DNA分子损伤,这种损伤容易导致基因突变。

当辐射达到某个阈值后,基因突变的概率会变得十分高。

二、基因突变的机制基因突变的机理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畸变、控制因素变异和整个基因组的概念变异。

(一)点突变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机制,它是指突变引起的单个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点突变可以是错配(即突变种类之间有不同的碱基配对)以及类似匹配(即突变后的新基因与原基因相同,但一些突变后的序列与原序列相同)。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是一种点突变,可以指基因图谱中单个的核苷酸序列不同,而不是点突变引起的整个分子中的单一序列的变异。

(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内染色体排列和数量上的改变、包括基因重排列和基因缺失。

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遗传疾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研究其成因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

而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发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与作用基因是决定一个人特征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发生了变异,导致某个蛋白质的编码不一样。

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改变一个储存在DNA里的基因的顺序,导致它失去其原始功能或者使其新功能加强,从而引发病理现象。

二、基因突变的种类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点突变和染色体核型突变。

点突变发生在单个核苷酸上,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移突变。

染色体核型突变指对染色体的形态、数量或位置有影响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三、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的关系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世界上有很多种遗传疾病,比如唐氏综合症、先天性耳聋、囊性纤维化等,都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唐氏综合症的成因是由于染色体21号三体性,引起一系列表型异常。

先天性耳聋的成因有多种来源,其中有的是由于单基因发生突变。

而囊性纤维化则是由于CTFR基因发生缺陷而引起的。

这些疾病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成因非常复杂。

四、基因突变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基因突变的研究日益深入。

特别是新一代测序技术(NGS),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基因突变。

同时,NGS还使得大规模对基因突变的研究成为可能。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五、基因突变在未来的应用基因突变在未来也许会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肿瘤领域,通过对癌细胞中基因突变的检测,有望发现肿瘤早期的信号,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此外,在预防遗传疾病方面,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预示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编辑基因,来改善甚至消除一些遗传疾病。

总之,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它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释很多遗传疾病的成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基因的本质。

科普中国中小学自然科学揭开遗传基因和基因突变的奥秘

科普中国中小学自然科学揭开遗传基因和基因突变的奥秘

科普中国中小学自然科学揭开遗传基因和基因突变的奥秘遗传基因和基因突变是中国中小学自然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揭开遗传基因和基因突变的奥秘。

通过对基因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的介绍,以及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在细胞核中,基因由DNA分子组成,携带着遗传信息的密码。

基因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等过程,在蛋白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生物种类的遗传特征,包括个体的外貌、生理功能等方面。

同时,基因也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疾病易感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二、遗传规律的揭示遗传规律是对基因遗传的总结和概括,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离规律。

通过对遗传规律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并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特性。

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每个个体拥有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一方。

当这两个基因不一样时,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显性;当两个基因一样时,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隐性。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特征会在子代中表现出来,而有些特征则不会。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发生的某种变异,它可以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内源性因素引起的。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不同类型。

基因突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辐射、化学物质、病毒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的错误等内部因素的作用。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的遗传特征。

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也多种多样,它可能导致生物表现出新的特征,或者改变已有的特征。

有些突变可能会对生物有害,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而有些突变则可能对生物有利,使其适应环境的改变。

四、基因工程和基因突变的应用基因工程是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的组合和突变,来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

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基因突变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理机制,已经在多种人类遗传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基因突变的特点、作用机制和应用角度来探讨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作用。

一、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或删除,其特点主要包括点突变和缺失突变两种。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某一核苷酸被替换成另一种,从而导致氨基酸序列出现改变;无义突变就是某个核苷酸被改变而使得氨基酸编码序列出现终止密码子;同义突变则是指在基因序列中某一核苷酸替换为另一种,但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编码。

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框架位移、错位以及重复等。

二、基因突变的作用机制基因突变作为人类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在基因表达和转录过程中,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根据不同的类型,其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点突变主要会影响氨基酸序列的编码,从而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突变后的氨基酸与周围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失真和失活。

而缺失突变则可能会影响整个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2.突变导致表达量的变化基因突变也可能会对基因的表达量产生影响,如位置效应和基因组配置变异等都可能会影响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量,从而导致突变基因和正常基因表达量的不同。

这种不同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启动或终止产生变化,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使得细胞功能出现改变,从而对人体产生影响。

3.突变可导致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基因突变还可以导致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包括在正常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重要的信号通路。

基因突变突变如何影响生物的特征

基因突变突变如何影响生物的特征

基因突变突变如何影响生物的特征基因突变如何影响生物的特征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变或改变的现象,它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生物学中,基因突变可以对生物的特征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因突变的类型、影响以及其对生物特征的作用。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种类繁多,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效突变等。

插入突变是指DNA序列中插入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碱基,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一个或多个碱基,造成基因信息的缺失。

而倒位突变则是指基因序列中某一部分的DNA序列发生翻转。

二、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可以对生物产生多个层面的影响。

首先,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功能。

比如,错义突变会改变DNA密码子的翻译,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突变可以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

例如,插入和缺失突变可能导致启动子或调控元件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调节蛋白质的产量。

此外,突变还可能导致基因组的重组和重排,进而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三、基因突变对生物特征的作用基因突变对生物表型产生显著影响。

以人类为例,基因突变是导致许多遗传性疾病和多样化人群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囊肿纤维化患者携带一种CFTR基因的突变,导致氯离子通道的功能受损,引发多个器官系统的症状。

此外,突变还可在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促使物种的适应性变化。

例如,在热带地区的人群中,一种基因突变使他们对疟疾的抵抗力增强,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基因可以产生一种蛋白质,破坏了疟原虫的生命周期。

四、基因突变的探测与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对生物的影响,科学家发展了多种技术来检测和分析基因突变。

这些技术包括PCR、基因测序和单碱基扩增等。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基因突变的频率、位置和类型,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 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的改变,随之基因作用改变,最后导致个体表型的改变。

引起基因突变的理化因素很多,但每种诱变因素的诱变机理各有其特异性。

(一)紫外线诱变机理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6〜390nm ,其中对诱变有效的范围是200〜
300nm ,而260nm 效果最好,它能使原子中的内层电子提高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由于紫外线带有大约3〜5ER 的能量(能量很少,穿透力弱不足以引起物质的电离,属非电离射线),它足以引起一个分子中某些化学键发生断裂、交联而产生化学变化,其主要效应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NA 中嘧啶对紫外线诱变的敏感性要比嘌呤大10 倍左右,常见T—T 二聚体以共价键在相邻的二个碱基间联结而成的嘧啶二聚体,是发生在DNA 的同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残基间形成TT 聚体,也可形成TC 或CC 二聚体。

大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引起DNA 双螺旋的局部变性,可使两条互补链上的两个嘧啶残基互相靠近而形成二聚体,从而引起交联。

当DNA 复制时,两链间的交联会阻碍双链的分开与复制,同一条链上相邻胸腺嘧啶之间二聚体的形成,则会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这样,不是导致复制的突然停止,就是导致在新形成的链上诱发一个改变了基因序列。

(二)X 射线的诱变机理
人体接受的辐射中,X 射线能将原子中的电子激发而形成正离子,它属于电离辐射,经X 射线处理后的DNA 分子,发现有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氢键的断裂,单链或双链的断裂,双链之间的交联,不同DNA 分子之间的交联,以及DNA 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而诱发突变,同时电离辐射的能量被水分子所吸收,水分子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电子若被另一个水分子捕获,这个水分子就变成水的负分子:
NO+e f H2O
刚形成而不稳定的离子立刻分解,形成H。

和OH。

自由基,当这些自由基和细胞中溶解的氧发生反应后,生成过氧基HO° 2 ,这种氧化物质转移到核苷酸双链中去,能引起DNA 分子结构形式的改变,形成碱基类似物,导致碱基置换发生突变。

一般来说,辐射所含的能量愈大,可使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变化以及分子共振态的改变也愈强,因而诱变的效率更高。

除X射线外,丫射线也是能量极高的辐射,能使轨道上的电子完全离开原子,而造成电离。

三)热的作用机理
从分子运动学说来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10 C,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1〜2倍,由于温度上升后,碰撞得更加频繁,同时也由于分子变成活化态,使胞嘧啶(C)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U),从而导致碱基对配对错误。

因此,热能诱发突变为GC—AT 转换,个别情况下也可产生GC—CG 颠换。

四)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理
有一些化合物,其结构类似碱基,在DNA 复制中,引起配对错误,改变了核酸的化学结构而发挥诱变作用,根据化学诱变因素对DNA 的作用方式,一般可把化学诱变剂分为以下几类:
1. 烷化剂烷化剂包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最早发现的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还有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还有亚硝酸乙烯亚胺(E1)、甲基磺酸乙酯(EMS )、亚硝基甲基腺(NMU )、羟胺(NMOH )等,烷化剂可以直接作用于DNA的碱基和磷酸,使之发生烷化,于是鸟嘌呤与糖的结合键发生水肿,并且从DNA 链上脱落下来,经过脱嘌呤
(depurination )作用的DNA 链上造成碱基缺失,然后在复制过程中进一步发生转换或颠换(图6-21 ),最后导致突变形成。

亚硝酸(HNOJ最明显的诱变作用是脱氢基,使鸟嘌呤变成黄嘌呤,腺嘌呤变成次黄嘌呤,胞嘧啶变成尿嘧啶。

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亚硝酸能使组蛋白和核酸之间形成交联而诱发突变。

羟胺是一种特殊的点突变诱变剂,只诱发产生G —C>A—T的转换,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羟胺及其衍生物诱发产生染色体断裂。

2. 碱基类似物有些化合物,由于它的结构类似于碱基,使DNA 复制中发生配对错误。

如5-溴尿嘧啶(Bu )和2-氨基嘌呤(Ap)就有这样的作用,以5-溴尿嘧啶为例:5-溴尿嘧啶是一种碱基类似物,它与胸腺嘧啶有类似的结构,把E.coli培养在含有5-溴尿嘧啶(Bu)的培养液中,菌体里有一部分DNA 中的胸腺嘧啶便为Bu 所取代,一般DNA 中含有Bu 愈多,则群体中发生突变的细菌也愈多,而且已发生突变的细菌,以后在不含溴化物的培养液中多次培养,仍旧保持突变的性状,这是因为正常的DNA 分子中,胸腺嘧啶和腺嘌呤处在相对的位置上,Bu 像所有天然碱基一样,能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通常Bu 在DNA 分子中以酮式状态存在,这时它和胸腺嘧啶一样也能与腺嘌呤配对,但由于5 位上的溴影响,Bu 有时以烯醇式状态存在于DNA 中,当DNA 复制到这个碱基时,在它相对位置上便将出现一个鸟嘌呤,而在下一次DNA 复制时,鸟嘌呤又按一般情况与胞嘧啶配对,这样原来的A—T 碱基对转变为G—C 碱基对,Bu的烯醇式可以与鸟嘌呤配对,所以它有时掺入到DNA,取代胞嘧啶的位置,也可引起碱基对的改变。

由G—C 碱基对改变A—T 碱基对,这个过程完全是上述过程的回复,因为Bu 的烯醇式是比较少见的异构体,所以由G —C 变为A—T 要比A—T 变为G—C 少得多。

3. 引起移码突变的诱变剂这一类化学诱变剂能使DNA 分子上增减一二个碱基,引起碱基突变点以下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发生
转录和翻译上的错误,导致突变。

如吖啶类染料、TRC 类的化合物等,其中吖啶类是很重要的诱变剂。

遗传密码以三个核苷酸为一组,而且是连续的,如果出现缺失或插入核苷酸以后的密码,都将成为错误密码,转译出来的氨基酸都是错误的,甚至提早终止,这种突变型称为移码突变。

例如,一个正常的密码编组是……UUU、AAA、UUU……,当增加一个A时,就使编码顺序改变,成为……AUU、UAA、U……这样就要引起基因突变,相反,失去一个核甘酸对,将引起同样的遗传后果。

吖啶类诱发突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吖啶类化合物所诱发的突变型能用吖啶类来使之回复,但不能有碱基类似物使之回复,这是因为吖啶类引起移码突变是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以由增加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型,可由邻近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而使遗传密码又回复原来的读法,出现回复突变,这自然不能由碱基对替换完成。

五)基因的自然突变机理
自然突变多指在无人工诱变的情况下,自发产生的突变。

实际上自然突变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在细胞内环境中,要求一种绝对稳定的条件是不可能的,DNA 的复制需要能量,在提供能量中就可能遇到新情况。

在自然条件下,总会遇到一些干扰因子(如代谢过程中的某些产物)来影响遗传物质及其复制过程。

如腺嘌呤一般以氨基(一NM)的形式而存在,但是它也可以在自然情况下转化成亚氨基(一NH)的形式,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情形大致如下:
Ai 一旦出现,它由于自己分子的性质,不会与胸腺嘧啶配对,而会与胞嘧啶配对(Ai —C),于是在复制过程中,遗传密码就会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就可能出现,原来的A—T经复制变成G—C,如果原来的密码子是ATT,现在A通过Ai和胞嘧啶配对,终于由胞嘧啶而出现鸟嘌呤,于是成为新的密码子GTT 了。

基因自发突变的另一条途径是C—G转化成T—A,原来胞嘧啶容易失去一个氨基(NH3)而成为尿嘧啶,分子的变化情况如下(注意分子中的一NN—
=0):
尿嘧啶代替了胞嘧啶以后,在DNA 复制中,就会发生有关的碱基置换,即U会与A配对(U —A),然后在进一步的复制中,会出现T与A 配对,这样DNA分子中原来的C —G位置就终于变成T—A,于是有关的密码子就改变了。

碱基置换的再一种可能途径是胞嘧啶甲基化(methylation )以后(C -me C),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即me C如果失去氨基,就成为胸腺嘧啶了。

于是原来的C—G 经C 转变成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