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第1-2节》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功,即使用公式W = F ×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距离)。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并让学生了解其他相关单位,如千克力·米、牛顿·米等。
4.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装置中的功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功的单位。
2. 学生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3. 通过对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
难点:功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如一个人推一辆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推车的力是否做了功?做了多少功?2. 概念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并解释力、移动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功的概念。
3. 计算方法教学(10分钟):使用PPT展示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详细解释。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 单位讲解(5分钟):介绍功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其他相关单位。
5. 应用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装置中的功等。
分组讨论,并选取小组代表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7. 板书设计(课堂结束前):将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复习。
六、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功:(1)一个人用50N的力推一辆车,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m。
(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20N的力,移动了5m。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1节二力平衡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组成。
首先通过学生参与画力的示意图,分析教材上的四个实例,引导学生自学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为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由三个图片引导学生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最后通过练习掌握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思路编排符合初中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存空间探索的欲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最终由学生总结结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
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首先出示一个玻璃瓶,将玻璃瓶放在金属杆上放不稳,将伞放上去之后居然放稳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物理现象的神奇。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教案
第1节压强第九单元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
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新授课实验结论二、压强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符号意义单位P 压强帕()F 压力牛(N)S 受力面积平方米(m2)例题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第1节 压强》教案
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课时安排:本节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本29页雪地的两个人及9.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2.突破难点的方法: 练习:利用如图1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图1)(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 )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一、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
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二力平衡”是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一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安排在力以及重力、摩擦力、相互作用力之后的一节,是力学部分的关键知识点,也为后面学习物体的运动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二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分析现象。
重点内容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而在设计实验时如何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是学生需要思考的,进而根据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是本节课活动的难点。
知识难点是对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对比理解,在本节课中通过教师引导分析,结合作图来突破难点。
安排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学具、实验器材】两端带有滑轮的硬纸片、细绳、钩码(3或4个相同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放在地上的课桌、停在水面上的船、匀速下降的降落伞等物体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室内的电灯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而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课桌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而保持静止、停在水面上的船受到重力和水的浮力而静止、匀速下降的降落伞受到自身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而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新课教学进一步举出事例:从书本上的四幅图入手,并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注意:引导学生从电灯的静止状态、知道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然后进一步了解到其它的几个物体受到的力也是相互平衡的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师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初二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114375
初二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114375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了解压强的概念。
2.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要素有关。
3.能用压强公式停止复杂的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进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想的基本方法。
2.经过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要素有关?阅历探求的主要环节。
经过探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取得对压强比拟深化的了解。
初步学习运用控制变量。
3.经过实践入手、实际如何改动压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阅历观察、实验以及探求等学习活动.培育先生尊重客观理想、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2、经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先生取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了解的理性看法,为深化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经过探求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先生取得成功的喜悦。
培育先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味,提高学习的自决计.4.让北海历史文明进课堂,激起先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要素有关的探求进程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三、学情剖析:我们华裔中学属于乡村中学,先生水平良莠不齐,教学仪器较缺乏,但先生对实验很热情,猎奇心很强,大胆,好讨论,所以把实验设计为分组探务实验,提高先生学习物理的兴味。
这节课结合北海历史文明,唤起先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的中的知识与技艺划分,本节课主要分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经过探求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要素有关,第二局部经过火析数据得出压强的概念,第三局部得出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第四局部经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要素有关,并在探求进程中搜集数据、总结规律。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先生自主探求得出压强的概念。
在这个难点上先经过定量计算每次实验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关系。
再经过类比法,类比密度、速度得出压强的概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一、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二力平衡。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以及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衡尺、钩码、细线、滑轮组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衡,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
3. 讲解和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引导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
4. 练习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如测定物体的重心、设计平衡尺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概念:……条件:……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3. 运用二力平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测定物体的重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能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三力平衡、四力平衡等更复杂的平衡问题,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同时,可以尝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衡尺,测定物体的重心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
§9.1 二力平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本节教材分为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
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总是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再根据初中物理由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转入对二力平衡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接着通过实例讲述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符合初中学生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通过探究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中之重。
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会画二力平衡时的受力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二力平衡条件,会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
四、板书设计:§9.1 二力平衡一、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在物理上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做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反思: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好这一部分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 后记
观察压强 U 形管 内液体高度差的 变化。并得出结 论。
师生共同探究 得出液体压强的
新 授 课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 6cm 和 9cm,观察 U 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规律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 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 4、利用例题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液 P=F/S=G/S=mg/s=ρ Vg/s=ρ shg/s=ρ gh 体内部压强的计 5、应用: 定义:上端 开口 ,下端 连通 的容器。 算公式并运用解 连通器 特点: 装同种液体且静止时,各容器的 决简单的问题 液面总保持相平各液面在同一水增面上 师生共同小结本 节课所学习的知 识
液体的压强(第 1 课时)
课题 第二节 液体压强(第 1 课时)
过程与方法: 教学 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液体压强的存在,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物 理研究的研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内在的研究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随时可以研究物 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探究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演示 学生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压强计、200mL 的量筒、水、盐水等 教 学 引 入 过 程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回答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力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
我选择了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压强的作用,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容器、水、 stones 等实验材料,以及相关的投影片和教学课件。
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例如,解释为什么石头放在水上会沉下去,而木头却能浮在水面上。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压强的存在。
然后,我会向学生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容器、水等实验材料进行压强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压强的作用。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深海处的海水压力那么大,为什么飞机的轮胎那么宽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操作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例引入: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引入压强概念,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直观地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例如,解释为什么石头放在水上会沉下去,而木头却能浮在水面上。
这个实例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引发对压强的思考。
2. 压强计算方法:压强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公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感受物理现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孩子们在观察和实验中探究液体的压强规律。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液体压强的计算和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各种液体、容器、测量工具等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我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把一个气球浸入水中,气球会变形。
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变形?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然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深度下气球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和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然后,我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液体压强。
通过练习,巩固孩子们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我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物理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课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孩子们参与度很高,通过实验和练习,他们基本掌握了液体压强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但也有不足之处,部分孩子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对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我建议孩子们在家里找一个容器,装上不同密度的液体,观察和记录不同深度下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活实例引入:我选择了将气球浸入水中的实验,因为这个实验不仅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能直观地展示液体压强的效果。
通过观察气球的变形,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这是理解液体压强的第一步。
2. 实验设计: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深度下气球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3. 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压强现象。
4.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参与实验思考回答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多。
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进一步展示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对比下图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影响因素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压力的大小;压力作用面积大小。
控制变量法。
具体说:在压力相同时,改变压力作用面积,看物体形变多少。
在压力作用面积相同时,改变压力大小,看物体形变多少。
锻炼分析能力。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PPt展示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纠正计算过程中错误(过程略)提出问题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了不陷进土里,我们用了什么办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的?类似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展示各种减小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具体内容略)三、减小或增大压强思考计算,完成练习思考回答拖拉机的履带很宽,受力面积大,压强小,所以不陷进土里。
讨论、交流知识的应用。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压强》知识提炼一、压力1、产生原因:物体由于相互 挤压的作用 而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力;2、方向:垂直于 受压物体的表面 ;3、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 大小 有关,而且跟压力的 作用面积 有关。
二、压强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 P=F/S ;3、4、增大或减小压强:合作探究例1、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压面B 、压力就是重力C 、压力有时候等于物体的重力,有小于物体的重力D 、压力有时候与重力无关,比如用手按图钉的压力例2、小华往墙上按图钉。
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 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 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 ,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
体验成功A 级1、下列实例中,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宽些背起来舒服B 、图钉钉帽的面积较大C 、刀刃要磨得锋利些D 、铁路钢轨铺在枕木上2、两指用力按住铅笔的两端,发现两指的凹陷程度 ,这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 有关。
两指受到铅笔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 。
3、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
若把A 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 对桌面的压力F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 压强 帕斯卡 F 压力 牛顿 S 面积 平方米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A、F变大,p变小B、F不变,p变小C、F不变,p变大D、F变大,p变小4、有一连长为0.1m、重为27N的正方体,放在面积为1m2水平桌面上的正中央,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
B级5、画出图中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C级。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教案
第1节压强第九单元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
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新授课验结论二、压强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P=F/S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符号意义单位P 压强帕(Pa)F 压力牛(N)S 受力面积平方米(m2)例题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文33页想想做做及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推理: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ρρρ例题解析:课本P35页例题练习:课本P38页4题(二)、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第1-2节》教案
固、液体的压强设计意图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教学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教具准备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教学过程程序内容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引入课题在八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学生回答: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程序教学过程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学生回答: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液体的压强设计意图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教学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教具准备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教学过程程序内容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引入课题在八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学生回答: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程序教学过程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 学生回答: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 面所受压力的大小 学生回答:甲:F 压=F=100N ,乙:F 压=F+G=100N+50N=150N ,丙:F 压=F-G =100N-50N=50N 学生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要求学生:①会利用p=F/S 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压强①压强表示什么?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⑤1帕斯卡的含义?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回答: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学生实验:现提供实验器材有: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学生实验: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想一想: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课件)例题2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 ,质量为1125g ,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 ,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F=100G=50N G=50N M F=100F=100G=50NM N 甲 乙 丙7.1《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程 序 教 学 过 程液体压强提问: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学生回答: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想一想: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学生回答: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例题3: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 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 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 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A 、盐水B 、煤油C 、水D 、都有可能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见中考指导书板书 设计 固、液体的压强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 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⑤1帕斯卡的含义?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教学 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