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及意义。
(2)通过《对外开放新格局地区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辨别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城市变化的资料,学会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积累历史知识;
(2)学唱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
(3)通过《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片与《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图片对比,深刻体会“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理想;
(2)通过采访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农村生活状况,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3)通过搜集邓小平语录,收集他老人家为改革开放做贡献的事迹,,学习他老人家勇于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设和浦东新区
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编写结构提纲, 思考书本上提出的有关问题.
(2) 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没有歌声,就没有生命。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展示课件)
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边出示课件边提问)
老师: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学生:邓小平。
老师:对。他是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那么材料中“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吗?
学生:深圳。
老师:对。那么同学们知道深圳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老师: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在哪年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学生: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老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老师:同学们先来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学生:先思考再回答,答案不求统一。
老师: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失误,那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出示课件)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出示课件)简而言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所以要进行改革开放
老师:(显示课件)有人说对外开放就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就是拿来主义,把外国的东西都吸收过来,经济特区就是外国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地方,对不对?
学生:不对。
老师:是的。(出示课件)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经济特区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特殊区域,主要特殊在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特区在税收、出入境管理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方便。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
同学们,1980年,我国首先在广东、福建建立了哪四大特区?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老师:1988年,我国又将哪里建成经济特区?
学生:海南岛。
老师:对。1988年建立海南省,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经济特区。思考:为什么首先选择这几个地方来办特区呢?
学生:举手回答后老师小结。
老师:首先选择这几个地方来办特区的原因:①靠近国际市场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③交通便利。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⑤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深圳的几幅图,请同学描述一下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情况。(显示课件)
先让同学描述变化情况及看后感受,然后老师小结:(显示课件)深圳原是一个面积不足3平方千米、经济基础薄弱的边陲小镇。到1990年,深圳新城区已达69平方千米,工业区8个,住宅区50个,18层以上的建筑达155座。1995年,深圳市的这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到1997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01亿元,为1979年1.96亿元的576.54倍。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放课件:邓小平视察特区)
老师: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肯定了特区的经验,并指出:“除现在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同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哪14个城市?对外开放分几步走?(课件:《对外开放新格局示意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解对外开放五步曲)
学生: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