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1剖析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精选.pdf
(2) 白细胞分类( DC)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 -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 -70%、嗜酸性粒细胞: 0. 5% -5 %、嗜碱粒性细 胞: 0%- 1%、淋巴细胞: 20% -40%、单核细胞: 3% -8%
(1) 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病理性变化:
D 过多;④多
八、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
(一 )血清铁测定 (参考值 ) 亚铁嗪显色法:男性 (临床意义 )
11-30umol / L ,女性 9— 27umol / L
1、 血清铁增高 ①肝细胞损害;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 障及白血病。
2、 血清铁降低: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 )血清总铁结合力
降低具体临床意义。 HDL-C 与 TG 呈负相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损害、肾
病综合征。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参考值 ) 沉淀法: 2.07-2.00mmol / L 3.15-3.61mmol / L 为边 缘升高,≥ 3.64mmol /为升高。 (临床意义) HDL-C 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二)脂蛋白( a)、 LP ( a) (参考值 ) ∠ 300 mg/ L (临床意义) 脂蛋白( 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十二、血糖
单纯小细胞性贫 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急性溶贫 和再障 慢性感染、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慢性缺血、缺铁性贫 血
8 白细胞 (WBC) (参考值 ) (1) 白细胞计数 成人:( 4- 10)× 109/ L ;新生儿: (15~20) ×109/L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课件.doc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一、血、尿、粪常规1.血常规(1) 红细胞(RBC)12/L、成年女性:(3.5-5.0)X10 12/L、新生儿:(6.0-7.0)X10 12/L(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X10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血红蛋白(H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 /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
3.血细胞比容(HCT)参考值:男性:0.428-0.506L/L 、女性:0.367-0.475L/L (医院正常值:0.350-0.510L/L)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
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参考值:82-92fl(1L=1015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lpg(1 克=1012pg)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 临床意义:MCV 、MCH 和MCHC 三项指标主要用于贫血的学分类,见表。
MCV (fl )MCH(pg) MCHC(g/l) RDW 常见疾病常规80-100 27-34 320-360 <15%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叶酸及维生素B12 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贫和再障单纯小细胞性贫<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慢性感染、尿毒症血小细胞低色素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慢性缺血、缺铁性贫贫血血8 白细胞(WBC)(参考值)9/L;新生儿:(15~20)×109/L(1)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2)白细胞分类(D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粒性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1) 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
执业医师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3。
红细胞形态改变贫血的形态分类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二)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10)×109/L各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
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2。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4。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5。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治疗和放射线损伤.异型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药物过敏、输血、血液透析.6。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红细胞计数(RBC)M:4.0~5.51012/L ;F:3.5~5.01012/L红细胞压积(HCT)M:0.4~0.5 ;F:0.37~0.48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4 f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5.0%血红蛋白(HGB)M:120~160 g/L ;F:110~150 g/L ;B:170~190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32 pg平均红细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24~34 g/L红细胞1.红细胞生理性变化:新生儿,体力劳动者,登山运动员、高山地区居民红细胞增多;妊娠中后期、6个月至2岁婴幼儿、部分老年人红细胞减少。
2.红细胞病理性增高:(1)相对增加,如脱水、血液浓缩;(2)绝对增加,如慢性肺心病、某些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
3.红细胞病理性减少:(1)造血不良,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2)红细胞过度破坏,如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免疫性溶血、病毒、细菌感染、药物破坏等。
(3)失血,如急性失血性贫血4.医学决定性水平(1)6.8×10^ 12/L 高于此值之上考虑红细胞增多症。
(2)3.5×10^ 12/L 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寻找原因。
(3)1.5×10^ 12/L 考虑输血的决定性水平血红蛋白1.血红蛋白含量生理性增高: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2.血红蛋白含量生理性降低: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的中后期、老年人等。
3.血红蛋白含量病理性增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引起的血液浓缩者;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组织缺氧患者;肾癌,肝细胞癌等癌症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等。
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分解
管型增多: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 白细胞管型 (脓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等)。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 属中毒,化学物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颗粒管型: 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药物中毒,类脂性肾病,急性肾 衰(肾衰管型)等。
蛋白: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
生化检检验报告单
项目名称
单位
结果 参考范围 提示
钾
mmol/L 6.5
3.5-5.5
↑
钠
mmol/L
135-145
氯
mmol/L
96-108
钙
mmol/L 1.2
2.1-2.7
↓
铁
mmol/L
9-28
磷
mmol/L
0.8-1.48
总蛋白
g/L
60-80
白蛋白
g/L
34-48
球蛋白
g/L
20-35
异常判断:血红素量越低,贫血程度越严重。
HCT 红细胞压积
正常值为0.37-0.5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正常值为80-94 fl
MCH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值为27-35 pg
MCHC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值为320-360 g/L
PLT 血小板总数
正常值为100-300 10E9/L
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
毒性肾病,妊娠,妊娠毒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
寒战等。
整理ppt
13
三:粪便常规检查
正常值
颜色:棕黄 性状:软,柱状。 镜检:红细胞:无.白细胞:偶见。巨噬细胞:无。脂肪球:偶见. 夏科-雷登结晶:无. 寄生虫卵:无. 肠粘膜上皮细胞:无. 肿瘤细胞:无. 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偶见. 结缔组织:偶见. 淀粉颗粒:可见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1模板
尿液气味和酸碱度
有机磷中毒尿有大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有烂苹果味 ;苯丙酮尿症患者尿有鼠臭味。 尿液PH值,平均6.5,波动在4.5-8.0
PH值降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口服氯化铵及 维生素等酸性药物等。
PH值增高:碱中毒、尿潴留、膀胱潴留、应用利尿 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尿液比重
【参考值】1.015-1.025,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 幼儿较低。 【临床意义】
6、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 结核和一些血液病。
三、血小板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PLT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性
白血病、巨幼贫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太多如ITP、TTP 、DIC、上呼吸道感染和输血后血小板减少、脾大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粒、急性感染、急性 溶血和癌症患者。
1.急性与慢性感染、炎症的鉴别诊断 2.结核病、风湿病的病情观察 3.组织损伤与坏死的鉴别 4.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鉴别
血细胞比容测定
【参考值】温氏法 百分比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脱水、真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见于贫血。
尿液检验
一、尿量
【正常值】1000-2000 ml/24h(成人) 【临床意义】 尿量增多:24h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多见于内分 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 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 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L,称为少尿; 低于100ml/24h称为无尿。
相对性增多: 1、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一、血、尿、粪常规 1. 血常规(1)红细胞(RBC ) 12 12 12(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 X10 /L 、成年女性:(3.5-5.0)X10 /L 、新生儿:(6.0-7.0)X10 /L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变化 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 病理性变化 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 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 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 血红蛋白(Hb )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 / L 、成年女性:110-150g / L 、新生儿:170— 200g /L 临床意义: 见红细胞计数。
3. 血细胞比容(HCT )参考值:男性: 0.428-0.506L/L 、女性:0.367-0.475L/L (医院正常值:0.350-0.510L/L ) 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
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 参考值:27-3lpg (1克=10,2pg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 参考值:320—360g /L 临床意义:MCV 、MCH 和MCHC 三项指标主要用于(参考值) 9 9 (1)白细胞计数 成人:(4— 10)X 10 / L ;新生儿:(15~20) X 10 /L ⑵白细胞分类(DC )…'杆状核粒细胞:0 % -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 1%、淋巴细胞:20% -40%、单核细胞: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
生理性变化: 增加: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
9、 血小板(PLT )(参考值) (100-300) X 10 /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过多。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
(三)尿液沉渣一般计数
(2)白细胞和脓细胞
尿中以中性粒细胞较多见,也可见到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脓细胞系指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
新鲜尿液中的白细胞
脓细胞
(三)尿液沉渣一般计数
参考值
玻片法平均0-5个/HP 定量检查0-10个/ul 临床意义 ① 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孟肾 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 ②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 人尿内,除有成团脓细胞外,并伴有多量向平上皮细胞 。
生理性增多:儿童期,4-6天新生儿达50%。
病理性增多见于 ⑴ 感染性疾病:病毒、麻疹等 ⑵ 肿瘤性疾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⑶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⑷ 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白细胞的检测
临床意义
⒉淋巴细胞减少
⑴ 肾上腺皮质激素 ⑵ 烷化剂 ⑶ 放射线等 (4)免疫缺陷
原发性增多 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急性溶血
第二部分:尿液检查
尿液检验也称尿液分析:基本内容是尿液的物 理性状检测、化学分析、尿沉渣镜检,主要用 于泌尿系统疾病的筛选诊断、疗效观察;其他 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用药监护等,具 有参考价值。
一、尿液的一般检验
尿液的一般检查包括:
常见: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病理性尿液外观
5)乳白色尿:乳糜尿(chyluria) 乳糜液逆流进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白色,当含有 较多血液时呈乳糜血尿(henatichyluria)。 常见:肿瘤、结核、丝虫病及周围淋巴管梗阻。
血小板的检测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实验室检查是医学诊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通过分析和检测样本中的生理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程度、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的进展趋势。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何正确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却并不容易。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的结果解读及其意义。
1. 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这些指标的含义:-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或骨髓异常造成的。
而红细胞计数的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或骨髓功能不良造成的。
-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偏高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原因造成的。
而白细胞计数的偏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或免疫缺陷等原因造成的。
-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的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或骨髓异常造成的。
而血红蛋白浓度的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或肾脏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偏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或骨髓异常造成的。
而血小板计数的偏低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疾病、骨髓抑制或内脏出血等原因造成的。
2.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一系列评估肝脏功能的检查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这些指标的含义:- AST:AST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40U/L。
若AST略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 ALT:ALT也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40U/L。
若ALT略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常见于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
- TBIL:TBIL是衡量肝脏胆红素代谢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2-1.2 mg/dL。
若TBIL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肝脏出现黄疸症状,常见于胆管梗阻、肝炎等疾病。
- DBIL:DBIL是衡量肝脏胆红素代谢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1-0.4 mg/dL。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一、血、尿、粪常规1.血常规(1)红细胞(RBC)(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X1012/L、成年女性:(3.5-5.0)X1012/L、新生儿:(6.0-7.0)X1012/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血红蛋白(H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
3.血细胞比容(HCT)参考值:男性:0.428-0.506L/L、女性:0.367-0.475L/L(医院正常值:0.350-0.510L/L)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
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参考值:82-92fl(1L=1015fl);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lpg(1克=1012pg)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2)白细胞分类(D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粒性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1)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增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
实验室报告的结果和结论分析
实验室报告的结果和结论分析一、结果的数据描述实验室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结果,它反映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数据的收集。
在结果部分,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对结果数据的详细描述:1. 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和位置在实验室报告中,首先要介绍实验数据是如何收集的。
例如,是通过观察、测量还是进行统计调查来获得数据的。
此外,还需要说明数据采集的位置,例如实验室环境、野外还是其他特殊的场地。
2. 数据的单位和测量方式在描述实验数据时,要确保给出正确的单位。
例如,在测量温度时,应明确温度是用摄氏度还是华氏度表示的。
此外,还需要说明数据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测量的,例如使用仪器、设备或传感器。
3. 数据的数量和范围在结果部分中,需要给出实验数据的数量和范围。
例如,如果进行了多次实验,需要给出每次实验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此外,还需要说明数据的范围,即最小值和最大值。
二、结果的统计分析在实验室报告中,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以下是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几个方面:1. 描述统计量描述统计量是对数据特征的度量,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在实验室报告中,需要计算并给出这些统计量,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分布和变异。
2.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工具,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出数据的规律。
例如,可以使用直方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使用散点图来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使用折线图来展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等。
在实验室报告中,可以结合图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方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可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还是由实验操作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在实验室报告中,需要根据统计显著性水平和p值来进行假设检验,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三、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在实验室报告中,对于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是十分重要的。
化验员实习中的结果解读与报告分析总结
化验员实习中的结果解读与报告分析总结实习期间,我在化验员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学到了很多关于结果解读与报告分析的技能。
在本次工作总结中,我将重点总结我的工作经验和提供一些关于化验结果解读和报告分析的专业知识。
1. 实验室工作经验总结在实验室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了样本的收集、样本预处理、常规实验操作以及测试结果的解读和报告分析。
我积极参与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并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化验工作流程和实验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 结果解读的重要性在化验过程中,样本的测试结果对于判断样本的质量和性质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准确地解读实验结果,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因此,化验员需要熟悉各种实验方法和标准,了解样本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并将测试结果与参考范围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3. 报告分析的关键要素在报告分析阶段,化验员需要将测试结果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报告,以便上级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在报告分析中,以下几个要素至关重要:a.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化验员在报告中必须明确表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实验方法的选择、测试条件的控制和结果的标准化等。
b. 结果的说明和解释:在报告中,化验员应该对结果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包括实验方法的原理、结果的意义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等。
c. 结果与标准的比较分析:化验员需要将测试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样本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这需要对标准范围和相关指标有清晰的理解和熟悉。
d. 结果的异常情况分析:如果测试结果出现异常,化验员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这有助于改善实验方法和优化实验流程。
4.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在实习期间,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积极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同时,我也加强了对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理解和熟悉,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液检测
一般性状检测
1、量:突然增多并呈脓性见于肺脓肿或脓胸破入支气管腔
。 2、颜色: (1)血性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2)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3)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等 (4)黄色或黄绿色:见于呼吸道化脓性感染,如化脓 性支气管肺炎、金葡菌肺炎、支扩、肺脓肿及肺结核等。铜 绿假单胞菌或干酪样肺炎时痰呈黄绿色。 (5)棕褐色:见于阿米巴肺脓肿及慢性充血性左心衰 竭肺淤血时。
尿液化学检查-尿糖
尿糖,正常定性实验为阴性。 尿糖增高临床意义:
1、糖尿病 2、其他使血糖增高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亢 、嗜铬细胞瘤等 3、其他:如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 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和家族型糖尿。 4、暂时性糖尿: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 性心梗。
粪常规检测
外观
1、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疮。 2、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3、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4、脓性及脓血便:见于肠道下段病变,如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局限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或直肠癌。阿 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果酱样;细菌性 痢疾以粘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5、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6、稀糊样或水样便: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并含有膜状物 时见于伪膜性肠炎。 7、细条样便:多见于直肠癌。 8、气味:恶臭多见于有坏死如胰腺病及结直肠癌溃疡时 ,阿米巴痢疾腥臭味,脂肪或糖类吸收不良呈酸臭味。
染色涂片
1、脱落细胞检测:正常痰液以鳞状上皮细胞为主,肺癌患
者脱落细胞可见癌细胞。
2、细菌学检测:
(1)革兰染色,可用来鉴别细菌与真菌,抗酸染色查结核 菌,荧光染色检测真菌和支原体 (2)细菌培养。
血清电解质
血钾测定
【参考值】3.5-5.5mmol/L 【临床意义】>5.5mmol/L,为高钾血症
相对性增多:
1、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 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 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临床意义]
正常定性实验尿胆红素测定阴性、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 尿胆红素:增高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胆汁 淤积症 尿胆原: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减少见于 阻塞性黄疸。
白细胞、上皮细胞
玻片法正常0-5个/HP,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感染如肾盂
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提示肾小管病变,对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有意义。 移形上皮细胞:大量出现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
血沉检测的适应征
1.急性与慢性感染、炎症的鉴别诊断 2.结核病、风湿病的病情观察 3.组织损伤与坏死的鉴别 4.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鉴别
血细胞比容测定
【参考值】温氏法 百分比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脱水、真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见于贫血。
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小肠炎症时一般<15个/HP,菌痢时可见大 量白细胞、脓细胞、小吞噬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 虫病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 癌中可见。
化学检查
粪隐血试验:
正常应为阴性,24小时内消化道出血3-5ml时仅表现为隐 血试验阳性,失血量60ml以上时可表现为黑便。
[参考值] 男性0-15 / 1h末,女性0-20 / 1h末
血沉
病理性血沉加快:
各种炎症、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炎症、活动性肺结核、肾
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关、SLE、硬皮病、动脉炎等。 组织损伤和坏死:如手术、心梗、骨折、严重创伤、烧伤 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严重贫血 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执业医师(含助理)资格考试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1
检验科:李雅柠 2016年6月
血常规检验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健康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
高、两周后下降,6-7岁
最低 男性:25岁-35岁达高峰 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
,21岁-35岁低水平,以
后渐渐增高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临床意义]
4、气味:血腥味见于呼吸道出血;
肺脓肿、支扩合并厌
氧菌感染有恶臭味。
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正常可见少量。中性粒(或脓细胞)增多见 于呼吸道化脓性炎症或有混合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 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等;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肺结核患者。 2、红细胞:肺出血性疾病。 3、上皮细胞:炎症或其他呼吸系统病时大量增加。 4、肺泡巨噬细胞:见于尘肺,吞噬含铁血黄素的为心衰 细胞。 5、硫磺颗粒:见于放线菌病患者。
管型
1、透明管型:正常偶见。增多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
炎、恶性高血压和心衰。 2、颗粒管型: (1)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 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损伤。 (2)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 期。 (3)细胞管型:a、肾小管上皮管型,见于各种原因 所致肾小管损伤;b、红细胞管型,经常与肾小球源性血尿 同时存在;c、白细胞管型,感染多见,如肾盂肾炎、间质 性肾炎。 (4)蜡样管型:提示严重肾小管坏死,预后不良。 (5)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
尿液检验
一、尿量
【正常值】1000-2000 【临床意义】 尿量增多:24h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多见于内分
ml/24h(成人)
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 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 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L,称为少尿; 低于100ml/24h称为无尿。 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 少的疾病。 肾性少尿:各种肾实质改变导致。 肾后性少尿: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及梗阻或排尿功 能障碍导致。
二、 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1、WBC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109/L
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急性中 毒、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障、巨幼贫 、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亢、自免病。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 病反应。核右移见于巨幼贫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 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二、尿液外观
1、血尿: 若每升尿液含血量大于1ML,即可呈现淡红色则称为 肉眼血尿。若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镜 视野平均红细胞>3个则称为镜下血尿。 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肿瘤、外伤等,也可见于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镜检: 多形性RBC>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急性肾小 球肾炎、紫癜、狼疮肾等 多形性RBC<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结石、 膀胱炎等。
生理性减少:
15岁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
<(110-120)g/L <90g/L 轻度 中度
<60g/L <L 重度 极重度
贫血的分类
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值(24-84)*109/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急性失血、溶贫及缺铁贫、巨幼贫治疗后。 减少见于再障、急性白血病。
血钾测定
幼儿较低。 【临床意义】 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 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
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定性实验阳性或者尿蛋白定量>150mg/24h,
称为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 肾小球性蛋白尿:原发的见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如肾小球 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继发性见于DM、SLE、高血压、妊 高症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 酸中毒、重金属中毒及药物损害和肾移植术后。 混合性蛋白尿:DM、SLE可见。 溢出性蛋白尿:MM、浆细胞病、轻链病等。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皮 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粒、MM、特发性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症等)。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 病(如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治疗和 放射线损伤,异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单、药物过敏、输 血、血透。 6、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 结核和一些血液病。
(1)摄入过多:高钾饮食、输注过多、输入大量库存 血液。 (2)排出减少:a、急性肾衰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症;b、长期使用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储钾利尿剂;c、 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钾障碍,如SLE、肾移植术后。 (3)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如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 、酸中毒、应用甘露醇等高渗性输液等。
尿液气味和酸碱度
有机磷中毒尿有大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有烂苹果味
;苯丙酮尿症患者尿有鼠臭味。 尿液PH值,平均6.5,波动在4.5-8.0 PH值降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口服氯化铵及 维生素等酸性药物等。 PH值增高:碱中毒、尿潴留、膀胱潴留、应用利尿 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