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 精品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胡佛说:“我们没有达到目标。

但是,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会继续执行过去八年的政策。

”这里“过去八年的政策”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解决经济大危机的政策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2.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发动了第一次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炭、铁路以及城市共用事业等收归国有。

下列对这一措施的表述错误的是A.实践了凯恩斯主义 B.为了迅速治愈战争创伤C.利于遏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D.目的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3.政府的经济政策总能反映其在经济管理中收放权力的意图,以下各项中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职能变化趋势一致的是()A.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的改革开放C.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D.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4.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食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苏俄由此开始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5.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6.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经济上主张增加基建投入以重振美国经济。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特朗普可能要借鉴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的“以工代赈”C.中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D.明治时代的“版籍奉还”7.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B、缺乏改革基础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过高地估计了形势8.历史照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呈现历史的真实。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

请回答1—12题。

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根据是该政策()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 D.超过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新经济政策3.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

”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

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再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6.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7.新经济政策实施前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是()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苏俄面临严重经济危机③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④苏俄国民经济恢复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8.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②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关于斯大林体制与各时期经济政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 B.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C.被以后历届政府的改革彻底推翻 D.苏联以后的改革曾一度冲破它的束缚11.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取之过甚C.片面强调产值、产量,轻、重工业品单一 D.片面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2.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经济大危机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1932-1939年美国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B. 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C. 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D. 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答案】C【解析】关税率的降低有利于出口从而拓展国际市场故C正确关税的降低并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故A错误1932-1939年国际贸易秩序混乱国际局势紧张故BD错误2.1931年英格兰银行宣布终结被视为国际贸易基石的英镑金本位制度并发动了(英镑的)单方面贬值这一做法很快得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效仿据此推知()A. 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B. 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岌岌可危C. 国家干预影响了银行业发展D. 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尚不完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西方国家正处在经济危机时期据此依据材料“1931年英格兰银行宣布终结被视为国际贸易基石的英镑金本位制度并发动了(英镑的)单方面贬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故A正确“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B此时还没有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故排除C题干现象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故选A3.英国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一保护农民及地主免受外来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的法案这一法案()A. 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B. 提高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C. 加速英国开拓国际市场D. 有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一保护农民及地主免受外来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可知反映的是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4.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理想地发展据此可知弗里德曼主张()A.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 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C.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D. 实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所以这一经济理论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但并不主张自由放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5.1932年胡佛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这里的“传统”指的是()A. 重商主义B. 自由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孤立主义【答案】B【解析】A项重商主义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B项工业革命以后自由主义在西方处于主导地位材料中所说的传统就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项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胡佛政府没有采取这一措施D项材料反映的应该是经济政策和思想而不是孤立主义孤立主义是美国的外交思想故选B6.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A. 新航路的开辟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C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扩张使得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排除D故选C7.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这表明胡佛政府主张A. 由民间自发组织合作应对危机B. 由政府组织企业联合应对危机C. 由地方政府自行救济应对危机D. 私人与地方政府联合自救应对危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其主张邻居相互帮助、企业帮助雇员、地方政府要负责组织救济体现了私人与地方政府联合自救、应对危机的原则故选D ABC三项均表述不全面故排除8.阅读《美、德、日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1950、1980年)》.从中得出的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A. 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B. 日本在198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C.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促使其高速发展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反映了1950-1980年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迅速发展美国独霸资本主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是涉及美、日、欧三国不能得出日本在198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9.“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来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出自美国某一总统就职演说)文中“大胆、持久试验”是指()A. 将生产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管之下B. 实施“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C. 加大国防开支医治生产停滞D.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刺激新需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克林顿政府重新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使政府部门更有效地介入经济生活但不是将生产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管之下故A项错误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纲领把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材料中“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不符故B项错误加大国防开支与材料中“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不符故C项错误克林顿主张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他的干预政策又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扩大政府开支以刺激消费的主张而是既要削减财政赤字又要增加投资与材料中“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相符故D项正确10.十三五期间我国要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对此以下最具借鉴意义的是()A. 罗斯福新政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 1921年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C.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的“混合经济”D. 1990年后美国兴起的“新经济”【答案】D【解析】从材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 可知我国要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罗斯福新政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A项错误1921年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下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与材料我国发展高科技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的“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模式与材料发展信息技术不符故C项错误1990年后美国兴起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能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提供借鉴作用故D项正确故选D11.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曾经强调“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发展增长的基础上达到了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的速度”从中可看出()A. 布哈林反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B. 布哈林主张农业集体化C. 布哈林实质上强调“均衡”原则D. 布哈林拥护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发展增长的基础上达到了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的速度”这段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布哈林实质上强调工业和农业的“均衡”发展的原则故C正确AB材料未体现排除此时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故D错误12.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反映出“新政”()A. 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 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答案】D【解析】根据“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故D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 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答案】B【解析】1918年苏俄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了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无偿交售国家工业方面将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4.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A. 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D. 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使资产阶级依靠全球商业网获取更多财富从而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故选A项根据史实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而材料内容应属于早期殖民扩张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欧洲人通过棉编织品贸易将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但没有强调此商业网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排除C项材料内容应属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生产方式依然为手工劳动排除D项故选A15.“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具有这些特点的经济模式或体制是()A. 中央统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社会市场经济”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 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社会市场经济”经济模式的特征即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负有调节的任务家庭和企业自由和独立地对他们想生产和消费什么作出决定而生产什么货物生产多少以及谁从中得到多少主要由市场决定国家尽可能地放弃对价格和工资形成的直接干预故C项正确中央统制经济强调的是中央政府的垄断性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强调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指在整体上虽然资源也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但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对资源配置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增长目标的经济模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6.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 建立“福利国家”D.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答案】D【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使得美国经济出现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17.1979年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向选民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限制工会权力从而当选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当选表明()A. 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符合时代需要B. 女性议员更受选民的爱戴C. 英国企图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 英国深受“滞胀”问题的困扰【答案】D【解析】20世纪70年代受“滞胀”局面的影响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受到质疑 A项与当时时代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西方社会女性议员的数量还是大大少于男性仅由撒切尔的当选不能得出B项结论故B项错误为应对“滞胀”局面英、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并非要恢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因此C项说法违背史实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出现“滞胀”的经济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应对危机材料中撒切尔夫人的竞选承诺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她当选说明她的承诺符合英国选民的需要表明此时英国深受“滞胀”问题的困扰故D项正确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的特点18.(2)“福利国家”出现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国家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评价【答案】(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社会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高【解析】(1)略【答案】(2)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人阶层的生活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但同时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使人们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解析】(2)略19.(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19.(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19.(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以工代赈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答案】(2)变化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解析】【答案】(3)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练习卷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练习卷

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C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C3.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B4.下图为某一时期某国农业生产状况,对该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圈地运动的结果B.体现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成就C.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D.得益于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B5.下面是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A.集体农庄的强制推行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B.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D.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D6.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D7.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班级:姓名:座位号:评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A.华尔街股市暴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经济繁荣2.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开出的“药方”是()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推行福利政策3.当时美国修建图5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4.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C.实行计划经济D.倡导“新经济”5.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6.罗斯福新政所体现出的经济学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7.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工厂倒闭等。

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还要难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有人要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8.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下列举措属于relief 方面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9.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10.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如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 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B. 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C. 高收入国家己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D. 低收人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知 20世纪后半期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收入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调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而低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所以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故A正确从表格中无法体现“国家干预最强”、“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排除B、CD项的“普遍”不符合史实错误故排除2.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涨”的现实西方发达国家的应对措施主要是()A. 增加社会福利开支B. 推行国有化政策C. 大力兴办公用工程D.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滞涨阶段说明凯恩斯主义提倡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失灵面对经济“滞涨”的现实西方发达国家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排除3.1929年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44.4% 1938年增加到49.9% 同期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9.4%增至40.4% 这一变化说明英国()A. 积极应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B. 极力保护帝国内部的经济往来C. 大力奉行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D. 全面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答案】B【解析】材料“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9.4%增至40.4%”说明英国在危机后加强英联邦及英国控制的殖民地内部的经济联系来应对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帝国内部的控制故A项排除材料中只是体现英国在危机后加强英联邦及英国控制的殖民地内部的经济联系未体现大力奉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故D项排除故选B4.1920年俄国《消息报》写道起义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而反对暴君、刽子手和掠夺者的政权这些人就是共产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等他们用机枪杀人杀死人以后抢走私人的粮食和牲口为化解这一危机苏俄政府开始()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实行实物配给制C. 征收固定粮食税D. 开展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材料说的是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项内容故A项错误实行实物配给制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政策故B项错误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带来的危机苏俄开始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C项正确开展农业集体化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5.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人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人的成倍增加……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与“该政策”体现的思想不一致的是()A. 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B. 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C.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持财政预算平衡”D. 罗斯福新政【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材料政策主张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得出BCD与材料观点一致只有A项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故选A.6.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A. 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B. 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C. 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D. 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权益故A项错误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故B项错误由材料“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可知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故C项正确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主要是以工代赈措施故D项错误7.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说“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张军认为凯恩斯主义()A. 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B. 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C.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D. 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可以看出张军认为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8.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说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以下不属于英国“修补资本主义”的内容是()A. 加强国家干预B. 推行福利国家制度C. 发展第三产业D. 首创“新经济”模式【答案】D【解析】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故A项不符合题意二战后英国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故B项不符合题意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积极推行第三产业故C项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模式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的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9.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时代 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A. 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 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 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答案】A【解析】材料所给1875~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BC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选A10.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 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A. 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B. 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C. 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 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 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故C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运动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改造生产关系并不顺利排除D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什么经济模式?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家的主动性”的主要表现1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1)模式介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表现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秩序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德国的经济模式介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是一种社会市场经济材料中能够体现出国家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秩序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答案】(2)特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或“经济高速増长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 或“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的投资【解析】(2)从销量可以看出美国新经济是以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为特点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美国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并且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投资12.(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1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答案】(1)目的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原因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利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第二小问依据“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原因是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第三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的方面是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弊端是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答案】(2)区别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满足社会需求来实现工程的功能远比为了建造一个工程而建工程更为重要——《美国建坝与拆坝》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美国胡佛水坝——据《美国的胡佛水坝》等改编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基础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基础工程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论述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电力需求促进苏联工业化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大量工人失业胡佛总统兴建“胡佛水坝” 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基础工程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论述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电力需求促进苏联工业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大量工人失业胡佛总统兴建“胡佛水坝” 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4.(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新政时期公共住房政策的特点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政时期公共住房政策的影响【答案】(1)特点应急性与长期性相结合(阶段性)政府干预通过立法的方式受国际环境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中“所谓公共住房是指政府为城市低收入住户……的住房”可知有政府干预“建立了公共工程局……主要是造价较低的低租金住房”可知罗斯福新政对于公共住房有长期计划也有短期应急性考虑“联邦政府最终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利用公共住房……”可知有通过立法的方式“二战爆发后公共住房建设开始让位于战时住房建设”可知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答案】(2)影响在一定程度改善民众居住环境提供就业缓解危机为后世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解析】(2)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高二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

高二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

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现代西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史实,复习过程中应突出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个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主要内容线索:(1)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苏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重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特点、成效等和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改革概况。

(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重点掌握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点、作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复习思路上,应着眼于对各国经济体制调整的具体背景、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并同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相联系;注意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着重点可放在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考点概要】(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①内忧:_______爆发,苏俄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②外患: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________。

(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并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内容:①农业:实行______,余粮低价交售国家。

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____,_____收归国有,对小企业监督。

③商业:取消_____,生活必需品由___集中分配。

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_______”的原则。

(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A.适应___需要,是“一切为了前线”的非常措施;B.具备_____某些特征,如余粮收归国有、配给制等。

②实质: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在苏联虽然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出现的“资源和技术压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但却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桎梏”之中这体现出苏联()A. 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B. 经济体制长期僵化C. 经济改革未见成效D. 资源技术严重匮乏【答案】B【解析】由材料“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可知材料认为“制度桎梏”是因为体制因素故B项正确AC都不属于“制度”“体制”的原因且材料也未体现这部分的内容故A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故选B2.据统计截止1946年12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这可说明当时()A. 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B. 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C. 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增强【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对政府的操控而不是科技革命的作用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现不出全面恢复C.1946年美国对法国的经济援助还没有出现实质效果D.从材料中政府持有私人企业的股份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3.“在美国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软件销售业的出现离不开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受益于研究开发体系的研究和人事架构……发展了一种典型的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新观点、新产品不断涌现”材料主要说明了美国()A. 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C. 二战后第三产业兴起D. “新经济”模式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据此依据材料“在美国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软件销售业的出现离不开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受益于研究开发体系的研究和人事架构”等可知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关系密切排除D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4.1883年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的钢铁公司达成了一项关于均分市场的协议随后工业家和银行家为了分配生产者确定航运量、回扣和运费做了许多类似的安排这反映了当时()A. 德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优势B. 生产和资本呈现集中化的趋势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D. 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一些大型钢铁公司、工业家和银行家开始垄断市场和生产说明生产和资本呈现集中化的趋势故B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排除CD是无关项排除5.“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 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 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 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 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的过度消费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有计划的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C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D项错误故选A6.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 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 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这说明了()A. 经济危机的蔓延B. 市场调节的失灵C. 工业经济的弊端D. 世界市场的无序【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应对措施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这不是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世界市场的无序故D项正确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项史实反映的是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资金增加并不能说明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其实1951-1955年苏联的工农业发展失衡现象并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 只能说明农业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故B项错误C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说明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是不能说明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D项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说明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D项正确8.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 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 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 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 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B. 政府干预持续加强C. 经济危机的消除D. 新经济的兴起【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低通胀故选D 福利国家政策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关系不大排除A 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 资本主义制度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排除C.9.1935年苏联《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规定每户庄员可以拥有0.25~0.5公顷的宅旁(菜、果)园地 1~2头母猪、10头羊、20头鹿家禽和兔子数量不限苏联这一规定意在()A. 缓和与农庄庄员的关系B. 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C. 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准备D. 适当发展农村个人经济【答案】A【解析】10.如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 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D. 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A【解析】11.某作品称“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一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开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B. 推动农业集体化的一种举措C.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 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的改革【答案】B【解析】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故B正确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废除故A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12.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 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口号都()A. 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B. 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C. 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D. 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答案】D【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在此之前已经提出因此不具有开创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守势故B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故选D13.列宁逝世后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富农而在于收购价格不合理和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布哈林的观点()A. 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B. 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C.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有利于短期内实现苏联工业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列宁逝世后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富农而在于收购价格不合理和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可知布哈林的观点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晤士报》记者对其广泛报道的原因14.(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美、中三国“乘数效应”呈现的特色【答案】(1)观点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预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乘数效应”在苏、美、中三国取得的经济奇迹【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归纳出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乘数效应’在三个国家取得的经济奇迹”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从国际局势、国内阶级矛盾以及自由主义政策失灵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2)苏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美成立专门机构举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中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发行公债充实资本推行法币政策政府投资实业【解析】(2)依据材料“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1930年 , 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归纳苏联特点即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依据材料“美国政府投资40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署”从举办公共工程以及扩大就业等角度归纳美国特点依据材料“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推行法币政策”从政府政策、政府投资以及币制改革等角度思考中国特点15.(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15.(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体影响15.(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15.(4)依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答案】(1)理解生产力高度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乡村转入城市)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解析】(1)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高度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乡村转入城市)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答案】(2)影响新产品高产量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2)本小问的影响注意限定信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新技术应用的影响有新产品高产量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3)说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解析】(3)第一小问的说明“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第二小问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趋势是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答案】(4)特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态度趋利避害【解析】(4)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三则材料可知生产力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第二小问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其态度是趋利避害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外战略目标并说明其对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影响1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并简析美国调整战略的原因【答案】(1)目标确立世界霸权影响美国发起冷战与苏联对抗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加速了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美国独占并扶持日本导致日本法西斯清除不彻底美国先后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地区乃至世界和平【解析】略【答案】调整由战略进攻改为战略收缩原因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损失惨重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美国国内外反战呼声强烈美国侵略战争政策受挫尼克松争取连任总统的需要苏联等国际力量的压力【解析】略17.(1)依据材料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7.(2)在某中学举行的“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四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请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位(示例不选)拟定提纲示例美国胡佛总统①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②应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或“奉行自由放任主义”)③结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回答美国总统(除胡佛外任选一位)①危机——②应对——③结果——【答案】(1)观点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苏联式经济手段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答案1 同意因为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其他如限制私人企业的自由经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等皆可)这在形式上带有典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答案2 不同意因为新政虽然采取了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维护的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的调整和改造这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天壤之别【解析】(1)观点根据材料”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苏联式经济手段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答案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以同意为例侧重罗斯福新政中尤其是工业复兴法中对企业的限制和对工人利益的照顾具体而言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其他如限制私人企业的自由经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等皆可)这在形式上带有典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答案】(2)罗斯福总统危机——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育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应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结果——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信心里根总统危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局面应对——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结果——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但也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克林顿总统危机——美国经济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应对——“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结果——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解析】(2)以罗斯福为例罗斯福总统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执政前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应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执政之后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应对经济危机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信心。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余粮征集制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2.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

对5 万美元纯收入和4 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 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 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罗斯福的这一举措①稳定国家秩序带有社会主义色彩②使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不占支配地位③主要是为了解决新政的经费来源④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安德罗波夫曾任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执政仅一年零三个月。

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

有评论认为他的改革思路跟中国邓小平的改革相当类似,如果他的体格状况更好一些,苏联可能走上与中国相类似的改革道路。

然而事实上“他不可能改变历史” ,本质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国内问题积重难返B.执政苏联的时间过短,大量问题来不及处理C.苏共内部官僚主义严重,完全失去群众支持D.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渗透4.1942 年世界大战方殷,某国已经开始擘化战后社会远景,并委托专家研究。

专家提出报告,建议政府应改善人民生活,消减“贫乏、无知、怠惰与病痛” ,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战后,这个建议也获得实现。

这个国家及其推行的政策是()A.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B .法国,自由法国运动C.美国,马歇尔计划 D .苏联,五年经济计划1 / 105.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948年联邦德国中央银行制定了新的货币政策强调国家对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经济平衡等负有调节的义务 5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物价上涨年平均不超过1% 远低于英、法等其他西欧国家这反映出二战后初期的联邦德国()A. 实行经济民族主义B.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 倡导西欧走向联合D.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答案】D【解析】经济民族主义主要是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A项错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欧走向联合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通过新货币政策强调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义务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故D项正确故选D2.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 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 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仍然坚持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根本排除A福利政策在新政中开始实施二战后福利国家才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排除B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才在美国出现的排除D;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才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故为正确答案3.“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 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 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 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生产停滞”、“通货膨胀”表明是美国经历石油危机后的滞涨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是在20世纪4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AB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是在1989年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好转故C项错误美国为了解决经济滞涨问题发展知识经济积极推行高新技术使得题干材料中经济状态的好转故D项正确4.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应用这种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 贸易自由化C.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D. 自由放任政策【答案】C【解析】A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特点排除B项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排除C项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符合历史事实正确D项自由放任政策是自由主义排除5.1981至1987年某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国有企业的职工减员60万人到1988年国有企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1.5%下降到的6.5%这种情况应该发生于()A. 致力于欧洲一体化的德国B. 力图摆脱经济滞胀的英国C.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D. 赫鲁晓夫领导之下的苏联【答案】B【解析】二战后英国信奉凯恩斯主义实施国家干预经济使经济出现了滞胀材料中“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体现了国家正在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力图摆脱经济滞胀故B正确二战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没有对联邦德国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所以不符合题意 A错误日本实行的是“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市场调节为主的自由竞争机制故C错误赫鲁晓夫统治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题干时间“1981~1987年”不符 D错误故选B6.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②“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③“改进和补充”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④“改进和补充”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通过新政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但在新模式中仍实际上强调了自由运行的经济即市场经济模式有时候会出现问题政府主导私营经济进行改进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应该保留这种私营性质即资本主义制度所以①②④正确而罗斯福强调对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并不等于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③故选B7.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均大量发行纸币其主要目的是()A. 吸收存款B. 限制消费C. 减少出口D. 刺激消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美元贬值主要是为了扩大出口刺激消费故D正确ABC与其目的相悖排除.故选D.8.1932年美国市长呼吁各大城市坚持历史传统自行应对危机不请求联邦政府援助里士满市长建议城市以自己的财政收入度过萧条并认为这可以促进城市形成良好的开支习惯锡拉丘兹市长直言联邦援助是高效节俭政府的绊脚石意味着联邦对城市的独裁统治这些言论表明()A. 美国城市有强大自治传统B. 反对联邦政府的经济政策C.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答案】A【解析】9.2012年3月《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B. 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C. 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D. 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普遍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生活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国民收入的一种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为了缓解社会危机体现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它往往加重企业和国家财政负担因此A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针对的范围比较广故B说法错误排除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为了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统治秩序但无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故CD说法错误排除10.为了防止联盟解体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规定国名为()A. 俄罗斯联邦B.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C. 独立国家联合体D.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答案】B【解析】A.俄罗斯联邦只是苏联的一部分B.戈尔巴乔夫希望建立的新联盟应该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C.独立国家联合体表明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了独联体的建立是苏联解体的标志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原来的苏联联盟11.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这么说的主要着眼点是()A.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B. 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C. 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D. 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4年”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可以看出维尔斯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可计划经济的故B不正确根据材料中“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的信息中可看出面对经济大危机西方国家开始正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故C选项正确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开始西方国家除在二战期间与苏联结成同盟其余时间一直敌视和封锁苏联故D选项错误故选C12.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政府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就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A. 政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进程B. 民主政治更有利推动科技发展C. 科学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 技术创新与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答案】D【解析】略13.20 世纪30 年代苏联经济以10\% 的速度增长而西方正经历“大萧条” 一些左派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当时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新经济政策的推动B. 计划经济体制实行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 凯恩斯主义的运用【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以10\% 的速度增长”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正确此时新经济政策已被取消故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已被取消故C错误D是罗斯福新政排除14.1920年11月苏俄政府颁布租让法令并成立了租让总管理委员会决定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将一些暂时无力经营的矿山、农场、森林、油田以至铁路按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A. 苏俄政权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B. 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C.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难局面D. 政府推行的战争政策造成了经济困难【答案】C【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长期执行造成苏俄政权陷入困境为恢复国家经济 1920年起苏俄开始考虑吸收外国资金故选C项1920年的苏俄尚未实行新经济政策 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虽然苏俄为巩固政权与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战争但并不表明当时的苏俄就推行了战争政策故排除D项故选C15.表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税率统计表上表是一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税率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金融霸权的争夺B. 银行信贷的扩大C. 自由放任的盛行D. 世界市场的萎缩【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贸易保护措施如表格材料信息反映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故D项正确二战期间美英争夺国际金融的领导权故A项错误大危机期间大批银行倒闭无款可贷故B项错误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故选D16.如图是近60年来世界工业发展比重情况表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的直接反映B. 中、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向知识经济D. 中、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近60年来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美经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7.(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欧美经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美国控制西欧西欧依附美国影响壮大了美国实力有利于西欧复苏遏制了苏联推动了两大阵营对峙【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美国通过经济扶植达到控制并利用西欧从经济上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可知美国控制西欧西欧依附美国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壮大了美国实力有利于西欧复苏遏制了苏联推动了两大阵营对峙【答案】(2)变化西欧从依附美国到与美国合作又竞争原因欧美力量消长国际格局变动国家利益需要外交政策调整【解析】(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欧美之间的经济矛盾不断发生竞争日趋激烈”可知西欧从依附美国到与美国合作又竞争第二小问原因依据“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结合当时的世界背景回答即可18.(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为例说明“修正”是如何“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18.(2)当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修补自己时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循序渐进”的【答案】(1)修补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修正民族国1951年西欧建立欧洲煤钢联营开始走向联合【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的修正从国内来讲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对外来讲是创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走向联合【答案】(2)意识形态的准备工作 1978年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循序渐进改革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逐渐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从提出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从沿海设立经济特区逐步深入内地全方位开放【解析】(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在思想意识准备方面首先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然后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践上循序渐进包括改革的过程和对外开放的过程19.(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19.(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1)示例主题罗斯福新政与民生问题民众1 总统说了政府将会对银行进行调查和监管并允许规范的银行重新开业并承诺成立联邦保险公司对其进行担保我想大家可以放心地把钱存到银行而不是担惊受怕地放在家里民众2 是啊!总统刚刚做过保证”将钱存入新开张的银行比放在床垫底下更安全” 我们应该支持我们的总统重拾信心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恐惧民众3 听说政府将会对我们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整还制定了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必须遵守的规章并认为我们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通过自选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 规定了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民众4(普通工人)这太好了有利于我们收入的提高民众5(资本家)这是对我们富人“敲竹杠” 政府管得也太宽了吧这简直是法西斯民众6(评论者)罗斯福是在以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这利于克服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仍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众7(总统的拥护者)我将总统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收音机上”首都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解析】(1)要求学生编写一幕发生在1933年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学生要注意这些民众应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且不同阶层的人会对该政策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另外要注意对话应该简单明了但要切合该民众所代表的阶层【答案】(2)从政府职能变化的角度罗斯福新政带动了美国政府职能模式从保护型政府模式向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转变从炉边谈话的名称和主题看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的全面干预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战时动员、建立战时经济等方式进一步掌握了政府干预市场的主导权.从三权分立的政治角度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导致行政权不断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罗斯福通过亲民的炉边谈话的方式赢得了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并以此来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舆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权得以影响到国会的立法权在“三权分立”的结构中罗斯福利用公众舆论对国会和高法院施加压力甚至在第二次“百日新政”期间借此压力来改组司法机构以推进新政(“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2)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美国政府职能变化、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展来阐述如从政府职能变化的角度罗斯福新政带动了美国政府职能模式从保护型政府模式向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转变从炉边谈话的名称和主题看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的全面干预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战时动员、建立战时经济等方式进一步掌握了政府干预市场的主导权从三权分立的政治角度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导致行政权不断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罗斯福通过亲民的炉边谈话的方式赢得了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并以此来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舆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权得以影响到国会的立法权在“三权分立”的结构中罗斯福利用公众舆论对国会和高法院施加压力甚至在第二次“百日新政”期间借此压力来改组司法机构以推进新政。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 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C. 为美国争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D. 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改革,缓和危机,以维护资产阶级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

故B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而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根除资产阶级经济危机,故A错误,排除;C项与罗斯福的根本目的不符,排除;D项是新政中保障社会措施的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

2.1997~2009年英国产业结构变化表(单位:%)表中英国产业结构数据变化可以说明()A. 英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B. 英国的制造业逐渐衰落C. 英国外贸逆差不断扩大D. 英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97~2009年英国农业、工业的就业与产值在不断下降,而服务业在上升,这体现出英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衰落;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的发展,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与世界各国的对比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A。

3.某历史学者指出:“□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克里斯提尼B. 亚历山大二世C. 凯末尔D. 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错误;B、压力山大二世的改革存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错误;C、凯末尔的改革促进了土耳其的现代化,故错误;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正确;4.1982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攻击中国的内外政策,同时表示中苏之间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两国之间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在某段历史时期苏联出现“特殊移民”现象指被剥夺财产丧失选举权被强制迁移、自由流动受到限制的富农强制迁移富农又被称为“富农流放”或“劳动流放” 该现象说明苏联()A. 积极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故选 A2.1957年1月28日赫鲁晓夫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完善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建议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门管理改组为地方国民经济委员管理即把部门管理改为地区管理赫鲁晓夫的这一提案()A. 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 试图去改变苏联经济管理体制C. 有利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 加剧了美苏两国军事政治对峙【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意见》扩大了苏联地区的管理权而不是企业的自主权排除A项这一做法触及了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在斯大林时期就已经实现排除C项D项与题中材料的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经济模式即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发展这种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联邦德国D. 日本【答案】B【解析】“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故A错误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法国推行的就是这一经济模式故B正确德国以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又以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来保障市场将市场的自由竞争与社会的公平相结合主张个性自由、讲究效率和社会公正故C错误日本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故D错误4.自19世纪中后期起美国逐步进入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期 19世纪末美国参议院批准的《麦金利关税法案》及修正案赋予总统以谈判、达成互惠性商业协定的权力这一系列行为发生的背景是()A. 美国确立分权制衡原则B. 出台中立主义外交政策C. 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 美国成为经济军事强国【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自19世纪中后期起美国逐步进入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期 19世纪末美国参议院批准的《麦金利关税法案》及修正案”可知这一系列行为发生的背景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故C正确美国确立分权制衡原则是在1787年故A错误二战全面爆发前后美国出台中立主义外交政策故B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军事强国故D错误故选C5.在南斯拉夫走上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可是在1955年赫鲁晓夫则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 这表明()A. 赫鲁晓夫希望进行市场经济改革B. 苏联认可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C. 赫鲁晓夫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D. 苏联采取缓和策略扭转冷战的被动局面【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则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 说明赫鲁晓夫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问题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冷战无关排除D6.“美国经济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出现了持续107个月的良好运转态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B.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C. 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D.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大力发展“新经济” 即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选C项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在罗斯福时期就开始实行故排除A项信息技术革命在二战后开始兴起故排除B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是此时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 C7.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材料说明()A. 新政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达B. 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精神危机C. 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然应对D. 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可【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虚构的美好”“口红效应”等信息可以看出“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可以让人们寻求精神的慰藉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精神危机故B项正确“口红效应”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发达故A项错误C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可故D项错误故选B8.19世纪30年代美国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斗”、“提高工资”等口号下列现象不属于“大萧条”景象的是()A. 民众大量失业要求就业或救济B. 通货膨胀严重民众无力购买产品C. 分期付款无力偿还民众失去财产D. 民主制度受到怀疑出现政治危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30年代美国曾爆发过一次经济危机到1929年再次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规模比之前要更大被称之为“大萧条” 这次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货紧缩物价暴跌 B不属于“大萧条”景象符合题意 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1921年3月16日苏俄和英国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议 5月又和德国签署了贸易协定并继而和意大利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签署了类似的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主要得益于()A. 苏俄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B. 西欧各国承认苏俄政治大国地位C. 欧洲社会秩序渐趋稳定D. 欧洲各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答案】A【解析】10.列宁提出“让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吧让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吧这对于苏维埃政权并不可怕苏维埃政权应该正视现实直言不讳但它必须对此加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的退却”这一退却()A. 缘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C.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D. 为苏联模式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列宁主张在国家可控范围内发展小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并认为这是一种“退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退却”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私有制这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C正确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排除A新经济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排除B苏联模式下是单一的公有制新经济政策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排除D故选C11.阅读美国大萧条前后批发物价指数走势表对DE段物价指数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价上升通货膨胀B. 供求关系趋向平衡C. 生产过剩根本解决D. 就业充分收入均等【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表可知 DE段是从1933年到1935年此段批发物价指数持续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斯福新政的逐步推行美国的生产过剩问题初步缓解供求关系趋向平衡导致物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故B项正确通货膨胀现象在题干图表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C项表述错误就业问题不能从表中分析出 D项错误故选B12.表 1601~1780年西欧金银出口量(吨银当量)由上表可推知()A.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C. 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答案】A【解析】从图表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说明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增强表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A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经济中心”的表述错误排除B西欧金银出口反映的是欧洲从外部商品输入的情况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排除D故选A13.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 A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D. 20世纪70年代以后 B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答案】C【解析】A理论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是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 B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但并未始终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B理论崇尚国家干预经济故B项错误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得到重视故C项正确经济“滞胀”后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但不等于说不再发挥任何作用故排除D故选C14.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A. 经济民族主义B. 自由放任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重商主义【答案】C【解析】浪费使整个蜂群兴旺发达节俭导致蜂群凋敝这体现了鼓励人们消费与凯恩斯主义有一致性凯恩斯认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故C正确 ABD三项均非强调消费的作用故ABD错误综上选C15.1933年5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5年政府共花费30亿美元用于直接救济这反映出罗斯福()A. 救济工作效果显著B. 推行以工代赈政策C. 重视社会秩序稳定D. 强调解决失业问题【答案】C【解析】材料只涉及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的救济措施不涉及救济工作的效果 A项错误以工代赈政策是一种间接救济不是直接救济 B项错误政府救济使陷人困境的公民有基本生活权利有利于防止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利于社会稳定 C项正确直接救济无法提供就业机会对解决失业问题意义不大 D项错误故选C16.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退一步”使俄国又退回到了资本主义④“进两步”是指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可知在工业方面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其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退一步”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但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是更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故①③排除②④正确 D项符合故选D17.内战结束后苏俄政府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要求各企业按部门组成托拉斯如南方钢铁托拉斯、顿河煤炭托拉斯等托拉斯负责管理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这表明当时苏俄政府()A. 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B. 尝试建立美式大企业制度C. 承认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 依靠垄断资本发展重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苏俄政府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要求各企业按部门组成托拉斯……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说明苏俄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正确苏俄内战结束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排除AB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故排除材料只是以南方钢铁托拉斯、顿河煤炭托拉斯为例不能说明苏俄政府依靠垄断资本发展重工业故排除D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能够实现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答案】(1)国情决定列宁的个人努力战时共产主义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解析】(1)根据材料“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可知体现的是国情决定根据材料“1921年初列宁就开始酝酿经济政策的改变”可知体现的是列宁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也是政策改变的重要原因【答案】(2)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解析】(2)本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作答即可如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9.(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19.(2)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19.(3)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19.(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答案】做法通过紧急救济法政府拨款发放救济金通过社会保障法【解析】本题据材料一“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 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立法、财政等方面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答案】特点政府立法不断调整与完善保障对象覆盖面广保障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起源早【解析】本题据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工人医疗保险法》……不断改革和调整”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产生时间、立法调整、覆盖面和内容等方面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答案】措施制定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政府财政支持设立专门机构优惠贷款利息补贴提供公共住房提供租金补贴条件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福利国家”的发展普遍奉行国家干预【解析】本题据材料三“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即可从制度建设、财政政策、机构管理等方面概括西方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答案】影响一方面使穷人(低收入家庭)受惠不少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另一方面也使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解析】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颁布《养老金法》的背景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颁布《养老金法》的作用【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的发展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民众的呼求社会学家的研究要求【解析】(1)材料中英国的养老金法出现是在20世纪初期这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和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民众的需求以及社会学家的研究要求有关【答案】(2)有利于稳定英国的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改善工人的生活状态【解析】(2)养老金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稳定了秩序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状态21.(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前后政府对待救助问题的变化2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现代保障制度发展的背景及特点【答案】(1)把福利制度从社会义务变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开始视贫困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始有针对地选择救济对象【解析】(1)根据材料“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为稳定社会秩序 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得出把福利制度从社会义务变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开始视贫困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始有针对地选择救济对象【答案】(2)背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明显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需经济环境开始动摇特点二战后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过分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社会保障责任【解析】(2)背景根据材料“197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明显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需经济环境开始动摇特点根据材料“二战后西欧国家相继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律……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二战后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过分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社会保障责任2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是什么?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改革的措施分析里根改革的影响【答案】(1)状况经济高速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解析】(1)依据“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 英国3.0% 法国5.2% 联邦德国5.9% 日本9.8%等”可知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依据“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结合时间可知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答案】(2)措施放宽政府管制削减社会福利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影响减少政府干预使美国走出了滞胀状态的危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调整了中央与地方关系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政府支出减轻了人民负担在美苏争霸中重新居于有利位置【解析】(2)依据“放宽能源的政府管制取消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提出福利支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减轻了美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里根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较大范围调整”可概括得出措施依据“1982年12月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并实现65个月的持续增长通胀下降到3%~4%的较低水平 1988年失业率回落到5.3%的低位”结合第一小问的措施可概括得出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A. 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 私人经济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华盛顿为美国的政治中心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寓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联系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2.1929年胡佛政府颁布《农产品销售法》以政府收购过剩农产品的办法来维持价格1932年他又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以阻止农业企业继续破产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美国()A. 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B. 摒弃了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原则C. 出现了政府有限干预经济的尝试D. 实现了农业经济形势根本好转【答案】C【解析】迫于经济危机的压力胡佛政府在坚持自由放任经济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政治手段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调控故C项正确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确立发生在罗斯福新攻后 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 B项错误农业形势的恶化迫使胡佛政府不得不加大调控力度 D项错误故选C3.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做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 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 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D【解析】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主要发展重工业造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本题考查的就是这一方面的知识点题干中“每个家庭有飞机”反映苏联重视重工业“抢面包”说明轻工业和农业不发达充分理解题干的飞机和面包就能得出答案 D项正确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苏联”尚未成立排除B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材料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C项故选D4.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A.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 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 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 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答案】A【解析】A.由题干明显可以看出里根政府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正确B.里根政府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只是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错误C.美国政府没有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错误D.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职能的扩大错误故选A5.有学者在评述斯大林模式时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者强调的“明显地改变”是指()A. 废弃了对工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B. 减缓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速度C. 取消了农村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D. 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以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6.胡佛在就任总统时曾经许诺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这是基于他()A. 具有卓越的经济管理能力B. 对美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C. 认为经济危机已经被消灭D. 认为美国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答案】B【解析】“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表明了胡佛对美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B项符合题意故选B7.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境解读正确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中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可知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中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实行的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的不满故①②正确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与题干信息不符故③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故④错误故选A8.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 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A. 损害资本家的利益B. 实行计划经济C. 建立“福利国家”D.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这体现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特点故选D9.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 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 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 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 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答案】C【解析】材料中“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说明当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所实行的临时政策并达到了目的故C选项正确其余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10.如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 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 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答案】D【解析】从题干图示中的比重变化来看 1929-1938年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西方大国在世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苏联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在世界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但综合来看美国在世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仍是最大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发生在德意志统一之后可排除B项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可排除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没有波及苏联 C项错误故选D11.1857年由英国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欧美地区发展不均衡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C. 世界经济秩序不公平D. 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可知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家间的联系加强美国的经济危机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B正确ACD三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12.苏俄内战期间大多数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极其不满但在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决定支持红军他们认为红军站在他们这一边这体现了()A. 苏俄工农联盟异常团结与巩固B. 农民对苏维埃政权政策具有矛盾心理C. 民众渴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 内战使农民对苏维埃政权认同感增强【答案】B【解析】据材料“苏俄内战”“红军和白军”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时期农民虽然存在不满情绪但仍支持红军所以答案选B项材料中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不满可以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苏俄已退出一战D项不符合材料故选B13.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把大中小型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 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 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D.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答案】D【解析】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和沙皇复辟势力的武装叛乱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允许个体农民及手工业者等小规模私有经济存在但以自力经营、绝不剥削他人劳动为限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 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趋向宽容B. 国民经济的发展颇具不平衡性C. 经济政策适度兼顾了本国实际D. 私有经济成为社会的必要补充【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6年宪法颁布时苏联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已占绝对支配地位但此时苏联仍允许一些私有经济存在这说明政府考虑到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特殊性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个体农民及手工业者所从事的经济形式并不能被称为私人资本主义 A项错在偷换概念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体农民及手工业者等小规模私有经济的经济措施没有显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所以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颇具不平衡性这一结论排除B项允许个体农民及手工业者等小规模私有经济存在是对国情的一种兼顾但这种兼顾是否是社会的“必要补充” 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排除D项故选C15.小苗当然需要温室的呵护不过当它长大之后这就成为阻碍其继续向上的桎梏只有去经历外界的风雨才能充分舒展它的枝桠这是用来形容资本主义某经济思想的话下列与之相符的是()A.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B. 罗斯福新政C. “福利国家”的建立D. 凯恩斯主义【答案】A【解析】从材料“小苗当然需要温室的呵护不过当它长大之后这就成为阻碍其继续向上的桎梏只有去经历外界的风雨才能充分舒展它的枝桠”比喻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这正是胡佛处理经济危机时坚持的观点故A正确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都是主张干预经济排除BD“福利国家”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A16.“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A. 满足战争需要B. 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C. 推动农业发展D. 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要建立国营农场这说明是斯大林体制当时不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满足战争需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并不协调C.材料反映的是要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建设特征当时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D.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17.(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7.(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7.(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答案】(1)原因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解析】(1)在科举考试过程中进士科比其他的科要重要一些从材料可以看出明经科侧重于儒家经典的记忆和解读而进士科则侧重于文学素养和处理政务的能力考查所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答案】(2)唐代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英国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解析】(2)唐朝的科举制度与英国中世纪选官制度相比较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法考生来源更加广泛而根据材料“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可知英国是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答案】(3)理解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解析】(3)工业革命催生了近代英国的文官制度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使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加复杂所以需要政府有高效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这就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答案】(4)共同之处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解析】(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科举制和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都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都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1 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材料二表2 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 )--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答案】信息1 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信息2 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说明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解析】本题是历史阐释题首先依据材料得出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说明依据材料一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表可以看出在三个时间段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币日本和西欧慢可以得出信息一是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然后结合60-70年代美国的处境进行说明即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依据材料二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表可以看出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增长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可以得出信息二是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然后结合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的史实分析其原因即可即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1)根据材料一中战时遗留的危机是由当时什么政策导致的?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实施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19.(2)依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析其弊端【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探索了一条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遗留了一些历史问题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妥善的解决了农业问题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为更好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做了准备【答案】(2)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2)根据“一是所有制的单一性……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包括了所有经济部门和领域其他的所有制形式遭到否定”可得单一公有制根据“二是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可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弊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等20.(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的史实并概括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20.(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在动力、交通和电讯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20.(3)指出材料三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美国20世纪30年代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该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措施?20.(4)材料四中的国际组织分别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图二反映的趋势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举例指南针用于地理大发现火药用于征服殖民地影响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解析】材料一认为西方利用中国的发明进行扩张从而促进了自身的进步考生可以结合教材提到的史实举例如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促进地理大发现火药被西方用于殖民扩张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发明传入欧洲并被用于殖民扩张从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欧洲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答案】动力方面蒸汽机、内燃机、电力(发电机)交通方面火车机车、汽船(轮船)汽车、飞机电讯方面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通讯(每一方面列出一项即可)【解析】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是时间限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列举即可【答案】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整顿银行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调整农业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解析】定位通过材料“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调节需求刺激消费措施通过所学知识可以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保障等角度概括回答即可【答案】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或经济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解析】材料三图一是欧洲联盟的标志图二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趋势可以结合二者的性质等角度来回答主要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可以从机遇、挑战双面影响来回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A.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C. 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D. 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A【解析】根据“十月革命后”“纯社会主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选A2.“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的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基于这认识苏俄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A【解析】“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国家强化措施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正确B不是直接下达命令排除CD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排除3.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材料中的“纲领”最有可能指罗斯福新政中的()A. 整顿金融体系B. 调整农业政策C. 指导工业复兴D. 保护劳工权利【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工人们” 根据所学知识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指导工业复兴、保护劳工权利均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是牵涉工人利益的是保护劳工权利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等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故选D4.苏俄内战期间大多数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极其不满但在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决定支持红军他们认为红军站在他们这一边这体现了()A. 苏俄工农联盟异常团结与巩固B. 农民对苏维埃政权政策具有矛盾心理C. 民众渴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 内战使农民对苏维埃政权认同感增强【答案】B【解析】据材料“苏俄内战”“红军和白军”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时期农民虽然存在不满情绪但仍支持红军所以答案选B项材料中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不满可以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苏俄已退出一战D项不符合材料故选B5.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最明显区别是()A. 以重工业为中心B. 农轻重各业并举C. 为社会主义服务D. 工业化速度较快【答案】A【解析】苏联的工业化是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的这是由于苏联工业的落后和巩固国防的需要而决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则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而实现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6.传统观点认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继续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下列胡佛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证明该观点的是()A. 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B.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C. 否决国会的救市方案D. 削减政府财政开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胡佛政府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是政府干预金融业的表现不能证明材料中的观点7.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影响包括()①刺激了生产和消费②抑制了通货膨胀③稳定了社会秩序④杜绝了股票投机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A【解析】①罗斯福修建公共工程是以工代赈救济措施的体现刺激了生产和消费②罗斯福新政期间实行美元贬值并不能遏止通货膨胀③以工代赈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④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救济措施不是金融措施综上选A8.《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载“是胡佛政府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 大幅度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 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这说明胡佛政府()A. 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B. 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等信息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干预故A项错误虽然题干材料体现了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无法看出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1933年凯恩斯主义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对于缓解经济危机只是杯水车薪说明其干预的力度有限故D项正确故选D9.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 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 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 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解析】紧扣题干中的时间“1920年” 此时苏俄正处于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战胜敌人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立多个经济管理部门来统一管理全国的经济生产活动题干正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故选A项B项错在“符合国情” 这一做法忽视了俄国小农经济的国情这一政策不利于国内民众改善生活故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目的没有结合当时的战争环境来分析故选A10.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苏共中央审定的正式课本认为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完全正面意义的是对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正确选择这种观点()A. 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色B. 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面总结C.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D. 体现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客观分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认为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完全正面意义的是对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正确选择”可以看出其观点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色故A项正确B项错在“全面总结” 应排除题干材料只是苏共中央的认识不能得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故D项错在“客观分析” 应排除故选A11.有学者在评述斯大林模式时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者强调的“明显地改变”是指()A. 废弃了对工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B. 减缓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速度C. 取消了农村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D. 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以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12.亚当•斯密认为“只要听其自然……一切都会走向最美好的途径” 我认为他忽视了有效需求的不足所造成的对经济繁荣的障碍材料中的“我”批判了()A. 重商主义做法B. 自由放任政策C. 有效需求理论D. 贸易保护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亚当•斯密”、“只要听其自然…一切都会走向最美好的途径”可知反映的是自由放任政策“我认为他忽视了有效需求的不足所造成的对经济繁荣的障碍”反映的自由放任政策的局限性由此可知材料中“我”批判的是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13.1935年美国专门为有艺术才能的艺术家制定了“联邦艺术计划” 使流落街头的艺术家可以继续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文学艺术界因此兴起了一股“写美国”和“画美国”的爱国主义热潮由此可见这一计划()A. 解决了棘手的就业问题B. 利于提振美国的精神士气C. 意在关心特殊群体的生活D. 旨在宣传美国的繁荣强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1935年的美国正处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努力中美国专门为有艺术才能的艺术家制定了“联邦艺术计划” 使流落街头的艺术家可以继续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文学艺术界因此兴起了一股“写美国”和“画美国”的爱国主义热潮这有利于提振美国摆脱危机的精神士气 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艺术家的措施无法得出解决棘手的就业问题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关心特殊群体的生活排除C此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中 D项表述错误故选B14.“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这里描述的是()A. 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帝国B. 18世纪的大规模国际分工C.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 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体系【答案】B【解析】A.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排除B.根据题干可知美洲和东欧、非洲、亚洲分别以西欧为中心形成原料产地、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的国际分工格局反映了18世纪工业革命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B项正确C.题干未体现英国世界工厂地位故排除D.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贸易地位日益下降与题干欧洲为中心的贸易地位不符合故排除15.1946年7月日本吉田内阁总理大臣石桥湛山在国会发表著名的“积极财政”演说他提出“我国财政的当务之急是给国民工作使产业复兴即所谓‘充分就业’ 发展国民经济”其主要意图是()A. 建议政府扩大基础建设投入B. 批评政府财政开支缺乏节制C. 呼吁企业主积极吸纳劳动力D. 发挥政府调节经济的作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积极财政”“所谓‘充分就业’ 发展国民经济”等信息并结合二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可知该演说的主要意图是希望政府增加财政开支保障就业以复兴经济即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排除B、C两项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扩大基础建设投入” A项对材料理解过于狭隘排除故选D16.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 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B. 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C. 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D.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斯大林强调暂时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体现了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当时苏联没有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不是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至明代我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危机的特点并指出从中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总体趋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原因历代推行重农政策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粮食作物品种增多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表格可知自魏晋南北朝至明代我国粮食产量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课从农业政策、生产力发展、农业设施、自然条件、作物品种、劳动力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2)特点大萧条持续时间长区域广启示加强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应保证农业投资以促进农业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时调整农业政策应保证农村工人数量为农业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870~1910年英国粮食自给率从 79% 降至35.6% ……1895~1904年仅占6.18%”概括可得英国农业危机的特点有大萧条持续时间长区域广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启示加强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应保证农业投资以促进农业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时调整农业政策应保证农村工人数量为农业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18.(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18.(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18.(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特点【答案】(1)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武装干涉新生政权使苏俄陷入内战中为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当时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武装干涉新生政权使苏俄陷入内战中为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2)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实行国有化【解析】(2)根据材料“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可归纳出答案【答案】(3)转变实施新经济政策工业化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逐步实现工业化【解析】(3)根据材料三“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可知苏联(俄)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逐步实现工业化【答案】(4)特点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推行工业化速度快【解析】(4)根据材料“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推行工业化速度快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在经济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产生的影响【答案】原因 20世纪资本主义取得重大发展时代思想变革和理论创新风气盛行凯恩斯本人投身不同领域的社会实践工作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突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解析】凯恩斯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从材料“经济学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结合所学从时代和个人两个角度分析【答案】影响指导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继承和发展了重商主义思想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模式影响了众多国际经济组织的筹集成为社会和学界普遍接受的思想主流【解析】根据“战争结束前后他又忙于布雷顿森林会议等一系列活动”“传统政治经济体系被世界大战和各种思潮摧毁”及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是指导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继承和发展了重商主义思想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模式影响了众多国际经济组织的筹集成为社会和学界普遍接受的思想主流20.(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20.(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20.(3)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表现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影响美国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促进世界贸易【解析】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布雷顿森林会议形成体系的内容从“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美国和世界从“美国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促进世界贸易”角度回答【答案】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西欧、日本的竞争影响对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解析】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可以得出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西欧、日本的竞争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对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的角度组织答案【答案】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趋势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三“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 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第二小问的趋势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信息从“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分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A. 重商主义的盛行促进世界市场发展B. 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 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危机不惜采取各种政策,这体现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规则的缺失,C项正确;重商主义盛行于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危机,D项错误,排除。

故选C。

2.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①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②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④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B【解析】“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主要是由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故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是1921年实行,排除。

故选B。

3.《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如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该画面反映出()A. 茶在法国已不再是奢侈品B.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C. 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D. 中法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题干无法体现茶的来源,排除B(1)该画展现的是法国民众饮茶的场面,而茶叶是东方的物产,因而此画反映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故选C项(2)茶叶并不一定来自中国,南亚也是产茶的重要地区,故排除D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非工业化”()A.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 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C. 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D. 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的比重大于实体经济总和,故C项正确;非工业化只是将在第一、第二产业的重心转向经济产业,并不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故A项排除;政府干预经济是对国民经济总体管理,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干预力度减少,故B项排除;非工业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快调整好,故D项排除。

故选C。

2.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

这一规定()A. 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 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答案】C【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革,而是强调取消商品贸易,故A项错误;该政策是实施符合当时的国情,迫切调动全国人力和物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苏俄严格控制商品贸易,有利于集中全国的物力,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C项正确;该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而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故选C。

3.下表内容为19世纪普鲁士(德国)修建铁路的部分举措。

这些举措()A. 标志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B. 体现了政权干预的特点C. 反映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D. 表现了专制王权的价值【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制定《铁路法》”“政府拨款”“政府开始直接投资”“私营铁路转为国有”等信息可知,普鲁士(德国)政府在铁路修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政策措施体现了政权干预的特点,故B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这表明胡佛政府主张A. 由民间自发组织,合作应对危机B. 由政府组织企业,联合应对危机C. 由地方政府自行救济,应对危机D. 私人与地方政府联合自救,应对危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其主张邻居相互帮助、企业帮助雇员、地方政府要负责组织救济,体现了私人与地方政府联合自救、应对危机的原则,故选D;ABC三项均表述不全面,故排除。

2.1920年7月,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A. 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 重申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C. 恢复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D. 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答案】A【解析】3.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

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材料认为()A. 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B. 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C. 胡佛对危机作出力所能及的应对D. 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项说法不正确,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胡佛属于美国经济危机时代的总统,使美国从危机走向复兴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而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也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苏联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对工业建设的基本投资较过去五年增加275%,对农业的基本投资增加56%;五年内工业品产量增加180%,生产资料生产增加230%,农业品增加15%,国民产值增加103%。

这反映了苏联()A. 非均衡化的经济发展战略B. 经济建设成效十分显著C. 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解析】2.如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 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D. 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A【解析】3.苏联1940年社会保险支出额(停止工作的退休金未计算在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平均每人为160卢布,而重工业为243卢布。

1946年,则分别增为254卢布和357卢布。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 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B.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C. 国民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D. 保险业为实现工业化做出贡献【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斯大林模式体制下,重工业领域的社会保险明显高于其它经济领域,说明的是国民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C正确;此时新经济体制尚未开始,A排除;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徘徊不前,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4.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通胀率一度高达27%。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实行包括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在内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A. 是对国家干预政策的否定B. 旨在减少干预推动经济发展C. 导致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D. 减少福利支出加剧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5.列宁逝世后,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富农,而在于收购价格不合理和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现代西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史实,复习过程中应突出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个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主要内容线索:(1)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苏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重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特点、成效等和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改革概况。

(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重点掌握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点、作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复习思路上,应着眼于对各国经济体制调整的具体背景、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并同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相联系;注意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着重点可放在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考点概要】(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①内忧:_______爆发,苏俄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②外患: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________。

(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并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内容:①农业:实行______,余粮低价交售国家。

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____,_____收归国有,对小企业监督。

③商业:取消_____,生活必需品由___集中分配。

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_______”的原则。

(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A.适应___需要,是“一切为了前线”的非常措施;B.具备_____某些特征,如余粮收归国有、配给制等。

②实质: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5)评价:①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_____的胜利,捍卫了_____政权。

②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_____到社会主义,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2.新经济政策(1921~20世纪20年代末)(1)背景:①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___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②政治危机:农民对______政策的日益不满,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

(2)目的与标志:①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政权,最终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_______的过渡。

(3)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由支配。

②工业:____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_____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______。

③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____。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质: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_____,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________。

②理论意义:表明俄共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启示:①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也有其积极作用。

②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③经济建设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④任何政策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⑤经济政策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创新。

⑥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

⑦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考点2:“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3)斯大林个人因素也起到某种作用。

2.形成(1)工业化:1925年开始,优先发展_____。

(2)实行______,取消________。

(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_____,___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4)形成标志:1936年,________颁布。

3.经济方面的表现/特点:(1)实行单一的___,包括_____和_____。

(2)实行_____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___的指令性_____。

(4)主要以_____管理经济。

4.评价:(1)积极: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②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这一模式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

(2)弊端: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逐渐僵化,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考点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①二战后,_______弊端日益暴露;②_______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措施:①农业:经济改革的重点。

a.用_____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b.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c.开展大规模种植___运动;d.将拖拉机等卖给集体农庄。

②工业:a.下放部分企业_____;b.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c.尝试推行__________。

(3)评价:①积极:一定程度冲破了_____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②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目标不切实际且盲目,加上_____急躁,反复无常,最终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

(2)措施:①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___,__农产品收购指标,提高农产品__,放松对____等限制。

②工业:经济改革重点。

推行_____,注意运用_____,扩大企业____。

(3)评价:①积极:前期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所提高,军事工业发展迅速。

②局限:没有突破旧体制束缚,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加剧,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①苏美军备竞赛加剧,苏联经济全面滑坡,苏联陷入危机边缘。

②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并提出“_______”,把重点放在___上。

(2)内容:①首先开始___改革,对_____进行_____变革:承认企业是___的商品生产者,用___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_____存在。

②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_____改革。

(3)评价:①积极:突破了旧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②局限: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1991年_____。

【易错扫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着眼点放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发展生产力,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考点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___________(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2)具体原因:①_____________。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需矛盾尖锐。

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股票过度投机,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③各国长期推行____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2.爆发(1)开始标志:美国纽约华尔街_____。

(2)表现:股价暴跌,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_____,_____,_____。

4.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②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_____开始泛滥,_______制度摇摇欲坠。

③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___,实行_____,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

考点5:罗斯福新政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2)胡佛政府采取_____的经济政策,危机不断恶化。

(3)1933年,_______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危机。

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___,统制____,改革银行体系和税制等,重建银行信誉。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________》,加强对经济的管制;发起_____,公平竞争,以资鼓励;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缓解劳资矛盾。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_____和____产量,政府收购剩余_____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________》,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兴办____,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3.核心:用国家力量_____,调整__________的矛盾。

4.特点:_________________。

5.实质: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1)对美国:①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成效显著,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