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合集下载

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课堂教学评价反思报告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在促进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它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这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是新课程喊出的响亮口号。

所以我们的视角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评价究竟在何方呢?一、评价注重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

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二、评价注重互动性传统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

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_1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_1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通过《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怎样创造好的课堂教学,怎样评价课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这个讲座主要围绕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如何进行有效性学习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那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

......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

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D.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

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惟产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现代教学过程,将会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其作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的本质特点,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或学生信息采源的身份,也会逐步淡化,及时把握信息时代学校教学任务的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也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发展,有利于现代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

关于评价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仅仅着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学业考评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上工作做得如何,关心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这样不但会减轻被评价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会引导他们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努力改革与改进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位没 有真 正平等 , 其责 任 、 义务也有 所不 同 学生 要
在 交 往 活 动 中 学 到 知 识 、 握 能 力 , 这 种 交 往 活 掌 是 动 的最 大 受 益 者 ; 教 师 作 为 交 往 的 另 一 方 们 更 而 他
解决 问题 的机会 , 供跨 学 科 的 学 习机 会 : 用 和 提 运

课 堂教 学 的本 质 及 好 课 的评 价 标 准
◇ 胡 学文
展进 步 中实 现生 命价 值 、 获取 劳 动报酬 。双方地 位
不 同 , 任 不 同 , 的不 同 责 日 、


课 堂教学的本质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进 , 于 课 堂 教 学 本 对 质 的认 识 也 经 历 了 由浅 入 深 、 表 及 里 的 过 程 , 细 r 臼 细
作 者单位 江 苏省徐 州 市 第三 中学 I
础 教 育 参 考
学 中 进 行 积 极 有 效 的 学 习 、
件事都应 该有 明确 的 目的一 , 然 而 , 生 关 系 中 的 一 个 现 实 问 题 是 师 生 双 方 师
并 不 平 等 。 学 生 与 教 师 的 “ 同 学 习 ” “ 互 交 共 或 相
流 ” 除人 格 应 该平 等 以外 , 他 各 方 面都 不 对 称 , , 其 教 师并不 能真正 与学 生“ 同学 习”“ 同发现 ” 共 、共 这 种 以 “ 往 ” 主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双 方 不 仅 地 交 为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 否 进 行 了 学 习 , 习 活 动 是 否 是 学 有 效 , 经 验 的 教 师 可 以 从 学 习 者 某 些 外 在 表 现 中 有 推 断 其 内 在 的 学 习 活 动 , 这 种 推 测 、 断 的 正 确 但 判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课堂教学本质三层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如何衡量一堂“好课”?研究表明,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课堂教学要素分割策略。

它是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把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另一种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文喆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传递(传授、传播)直视(文化、文明)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以外∙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材料。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 1 教授——教师的活动 2 学习——学生的活动 3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特殊交往理论”“交往实践”,“主体间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的建议构建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o学生是活动的主体;o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o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o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4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中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 .D. 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评价方法等5 ,“有效学习”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改进教学的建议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改进教学的建议

▪ 最新的动物学研究表明,一些社会性动物, 也可能有自我意识,还能传递若干信息, 但建立在符号学习之上的接受系统信息传 递的学习行为,是人类特有行为。
▪ 建立在符号系统之上的接受学习主要任务 有二:
一、学习并掌握符号系统;
二、学习并掌握系统符号所反映的前人 (他人)认识成果,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 之一。
▪ 把教学计划安排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基 础上,尽量把系统讲解转变为重点阐释、 答疑和讨论。
▪ 在信息匮乏、传输手段有限的时代,能够 准确传递信息并使学生掌握即是有效的教 学;在信息膨胀传输手段多样的时代,主 体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才能实现 健康发展,有效学习概念内涵的变化正反 映了时代的转变。
“学会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 从关注信息传递的科学性、准确性、生动 性等等品质,转向关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 性、选择性、方式多样性以及信息加工能 力,是学校教育在信息时代变化的基本趋 势,也是“有效学习”观念变化的必然结 果。
▪ 本轮课程改革以来,新概念、新方法大量 引进,在积极宣传推介时并未同步做好本 土化的研究转换,因而出现了若干“课改 秀”的现象,出现了一些“中看不中用”、 “只能示范、无法推广”的“典型”,研 究工作者和学校教师都需要转变学风,做 好深入研究中国教育实际的工作。
▪ 在“求新求异”、“眼光向外”风气的影 响下,我们对中国基础教育百多年来的改 革与发展实践,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梳理, 对学校和教师自身的经验教训也缺乏认真 分析和全面总结,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创新 与发展,缺乏坚实的实践与认识基础,这 不但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也加 重了师生的负担。
4、认真观察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社 会背景与潜在问题,是有效提升课 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包括讲解、讲述、 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 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 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 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惟一目 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 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
是指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营造一个健康、和 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 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课 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 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 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能否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 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习环境的根本属性应该是宽松的, 纪律、秩序与竞争都是为了 保证宽松的实现, 是为了调节并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是为了 在张弛有序的情况下创造宽松。
二、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 现代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包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包 含以下四层意义) 含以下四层意义)
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 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 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没有现 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 教师讲而学生 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 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 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 才是教学。
※学习形式应多样;
第三种认识的评价
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交流”、“交 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与“共同活动”说相比, 显然更贴近了教学的本质特点。 “交流”、“交往”、“沟通”说, 不 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在信息传输手段多 样化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但是,仅仅把教学的本质归结为“交往”或“沟通”,也有某些不尽 确切的地方。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学习”或“相互交流”,除人格应 该平等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是不对称的,教师并不是真在与学生“共 同学习”、“共同发现” ,双方地位不同, 责任不同,目的也不同, 如 果仅仅用“交往”或“对话”来归纳这种关系,恐怕也很难真正说清 它的本质。

评课要点

评课要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的听课不仅停留在一般听的层次上,还应学会分析所听的课并给予正确有意义的评价。

听课、评课对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

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经过以及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二)有效互动,合作学习。

(三)鼓励创新,体验成功。

(四)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五)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六)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结合“新基础教育”八年的实践探索,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中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一堂好课与课堂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与课堂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与课堂评价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达成共识,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在广泛借鉴专家、学者睿智的基础上,谈如下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堂好课至少应该体现在教学本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

现代教育学、教育阐释学认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一解说包含以下四层意义: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

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学习者自由阅读、上网聊天不是教学,学习者自主制定计划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可以说没有教师就没有教学活动。

以上所说的“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等,还包括参观、操作活动、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

总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既强调学生的有效学习,又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教学理念既是教学行为的灵魂,又是教学行为的追求,既作用于教学过程,又影响着教学效果。

其实,教学理念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这里仅就课堂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略举一二。

(1)教师的教学观: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

(2)学习主体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3)个性差异观:在班集体的集中统一教学中体现“个别化”、“个性化”。

(4)师生合作观:师生是伙伴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手。

(5)行为实践观:带着问题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而《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这本书则深入探讨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构成要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如何打造一堂好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书的学习心得,总结了其中的几点重要观点。

首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其次,好课的构成要素是多维的。

好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好课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巧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参与和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再次,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关注。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阅读《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这本书,我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构成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通过差异化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也明白了好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在《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这本书中,作者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特点与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好课的要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体会。

首先,本书着重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而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

作者通过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和研究,指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回想起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很多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解,而我们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提问。

根据本书对于好课的分析,我发现一个好的课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目标要明确,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以及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要有条理,合理安排,避免冗长和枯燥。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

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好的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不仅要与教师进行互动,还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好的课堂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评价和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好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成绩提高的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了良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是一篇在教育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论文,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好课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指导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评判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指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三个重要特征。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其次,本文还提出了评判好课的四个维度。

作者认为,好课应该是内容合理、方法恰当、过程有效和评价科学。

这四个维度可以综合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内容合理意味着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方法恰当则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过程有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取得实际的学习成果。

评价科学则意味着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这四个维度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

此外,《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还探讨了如何进行好课设计和有效教学。

好课设计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任务要求,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而好课则是指具有很高教学质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我对课堂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好课设计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对本书的一些学习体会:首先,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好课设计需要具备多个方面的要素。

好课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的特点,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好课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此外,好课的设计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提供合适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好课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和综合的。

好课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地评价。

此外,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好课的设计需要建立在有效的教师自我发展基础上。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反思和研究,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需要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学习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好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支持。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体会《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是一本专门介绍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评价好课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学习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负责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学习。

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只有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书中介绍了好课的评价标准。

好课不仅仅是内容充实,还需要具备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一个好课应该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与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

此外,好课还应具备交流和探究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和创新。

再次,书中介绍了如何设计好课的方法。

首先是确定课堂目标。

教师应清楚地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明确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确定活动设计。

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设立适当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确定教学资源。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准备好丰富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以提供给学生参考和使用。

最后是评估和反思。

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明白了好课的评价标准和设计方法,也了解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设计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评估和反思,我可以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我会积极与同事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学习心得《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是一本关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书中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注重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其次,书中提出了好课的要素。

好课的标准不仅仅是教师授课内容的丰富和准确,更重要的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好课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引人入胜的开端,充满活力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有意义的课堂互动,以及充分的课后反思和巩固。

好课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

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关怀。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足。

教师还应当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材。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也更加清楚了好课的要素和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2019年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2019年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一、课堂教学的本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于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细细梳理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即主张“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 从事教学的人应该受过正式的教育或训练, 具有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并保持不断更新的业务水平。

2.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即认为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一起以教材为媒介, 在现实中探求真理的认识活动。

3.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即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过程,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有目的的共同活动, 在此“共同活动”中,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然而, 师生关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师生双方并不平等。

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学习”或“相互交流” , 除人格应该平等以外其他各方面都不对称, 教师并不能真正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

这种以“交往”为主的认识活动的双方不仅地位没有真正平等,其责任、义务也有所不同。

学生要在交往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是这种交往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而教师作为交往的另一方,他们更多的却是责任, 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往”中真正受益,学到东西,实现发展。

一方面是学业,追求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是职业, 追求在帮助别人发展进步中实现生命价值、获取劳动报酬。

双方地位不同,责任不同,目的不同。

二、好课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首先要学会提问。

学生只有不断地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受到启迪和影响, 才能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后,学生自身素养及其生活环境的差异, 就会成为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本质,追求效益《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解读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黄益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这样的理念要求下应该怎样创造好的课堂教学,怎样评价课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争议很大的问题,本文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约略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例如《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关于教学的第一个描述性定产义,即主张‚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把教学定义为‚进行教授工作的行业,尤指在小学、中学、大学中。

从事教学的人,通常必须符合某种要求。

标准因国而异但通常包括,受过正式的教育或训练,具有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取得从事这种工作的证明或许可,并保持不断更新和扩充的业务水平。

‛虽然《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者也承认在不同文化背景及学生面前教师的角色并不相同且相互冲突,但知识传授仍然是基本要求。

第二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

主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教材。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1)教授——教师的活动;(2)学习——学生的活动;(3)教材。

‛并特别解释说:‚教学就是这样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

所有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起以教材为媒介,在现实中探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认识活动。

‛(钟启泉编著《现代教学论发展》)这种认识再一步发展,就走到了后现代教育学、教育阐释学的主张,形成了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第一种看法是比较传统的看法,所谓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就是定义教学为特殊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即所谓‚间接经验说‛。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学习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人类历史积淀下来的主要认识成果,所以他们无法重复人类的全部发现过程,只能从前人的转述中,从教师有目的、有选择的实践案例中,掌握这些前人的发现、发明。

这是儿童、少年认识世界的特殊性,也是儿童、少年认识有效性、高效性的保证条件。

既然是传授,传递或者培养,掌握主动权的必然是培养、传递、传授计划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必须是掌握着系统的社会经验,掌握着传递、传授或培养内容的教师。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讲述、说明、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

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

在没有教材甚至书籍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师之所存‛即‚道之所存‛,离开了教师就没有学习,没有教学。

一切有‚道‛的人,有知识的人,都是有教师身份的人,只有他们才能进行教学,因为所谓的教学,就是口耳相传,就是依靠教师的讲述和记忆。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是靠伏生背诵,让别人用‚今文‛(汉代的隶书)记录下来,这才有了儒家的今文《尚书》等经典著作,有了‚独尊儒术‛的依据,由此可见教师地位的重要。

到了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后,特别是到了现代大众传媒其发达的今天,已经有了大量的可以传递知识、信息的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有了发达的信息网络,可是,还是有一些教师仍然以传递知识为第一要义,也还有一些学生以听讲学习为不二法门,在他们看来,书籍、教材上的内容仍然是只有讲过才能放心,只有听过才能学会,所谓教学,就是传递,所谓学习,主要是听讲。

显然,在网络时代,在新知识、新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如果教学依然只强调‚讲——听‛式,不仅传递文化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而且学习者也会因其阅读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

应该说,强调儿童认识的特殊性,强调儿童该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继承社会经验为主,是符合人类社会教育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当前教育工作实际并适应信息时代社会进步需要的。

但是,认为这种间接经验还应主要通过教师讲解、讲述来传递,认为这种经验只能在传统的学校中进行,则显然落后于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实际。

因此,从信息时代人类学习方式变化的实际状况出发,主张重新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认定‚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过程,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认识转变。

但是,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其论者并没有说清楚教师的‚教‛与‚教学‛中的‚教‛的区别。

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教‛本身就有‚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别人‛的意思,例如‚教历史‛或‚教唱歌‛。

而从汉语‚教‛字的语义演化过程看,它包含‚传授‛;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教其产知,而恤其不足‛;‚做出榜样‛:如《荀子·修身》的‚以善先人者谓之教(用好的行为做在别人前面就叫做‘教’)‛;‚教训‛或‚教诲‛:如《孟子·滕文公》‚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无所事事地呆着而不去受教诲,就与畜牲差不多了)‛;以及‚帮助人成长,发展善性‛的意思,例如《礼记·学记》中所说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是什么,是帮助别人发挥善行而纠正他的过失罢了)‛。

所以,说‚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共同活动过程,一则因为没有解释清楚‚教‛字的具体含义,而会使许多人仍从‚传授‛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其与第一种认识的区别就会模糊起来,再则讲‚共同活动‛,似乎不分主次,其实又分着主次,结果也会使这种新的解说重又回到以传授者为主、以传授活动为主的认识上去。

其实这种说法的模糊性,恰是这种说法能为不同教学观念的人接受的基本原因。

至于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交流‛、‚交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与‚共同活动‛说相比,显然更贴近了教学的本质特点。

这种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为依据,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并且一再强调‚要求教师担当文化调解人,而不仅仅是传授者或干事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既教材或其他中介,也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

所以‚交流‛、‚交往‛、‚沟通‛说,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在信息传输手段多样化以后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但是,仅仅把教学的本质归结为‚交往‛或‚沟通‛,也有某些不尽确切的地方。

成人与成人的交往或沟通,其关系是平等的,即使其中的一方有某种优势,但总体上看仍是此长彼短,有相互借鉴或依靠的价值。

而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学习‛或‚相互交流‛,除人格应该平等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是不对称的,教师并不是真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

对一名小学生而言,他可能确实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发现了黄色与蓝色可以配成绿色,橙色是由黄色与红色构成的;然而那位与他‚共同学习‛的教师却早已知道了这些结果,他并没有也无须在这种‚交往‛中学习这些简单的常识,因而也没有与学生‚共同学习‛。

一般说来,多数情况下教师并不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如果他做出某种‚发现‛的姿态,他提出某个早已知道答案的问题,那也是在诱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在自己学习。

另一方面,这种以‚交往‛为主的认识活动的双方不仅地位并不真正平等,其责任、义务也不相同:学生要在交往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是这种交往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为这种‚交往‛付费,要‚自行束修以上‛,甚至要‚尊师重教‛;而教师作为交往的另一方,他们更多的却是责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往‛中真正受益,学到东西,实现发展,所以,古今中外教师的这种交流活动,都被称为‚劳动‛,要从中得到劳动报酬。

一方面是学业,是追求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是职业,是追求在帮助别人发展进步中实现生命价值、获取劳动报酬。

双方地位不同,责任不同,目的也不同,如果仅仅用‚交往‛或‚对话‛来归纳这种关系,恐怕也很难真正说清它的本质。

二、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一解说包含以下四层意义: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第三,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这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这是一种由国家、社会与成人们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需要、社会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出明确计划的、由一定的机构组织实施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所以,学习者随意阅览、上网聊天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

第四,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把教学的本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看成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习者完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并不是不承认教学有传承与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也不是否认教学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社会责任。

恰恰相反,正是为实现上述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提供了切实的保证。

因为,个人的发展,并不是自然生长的过程。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在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精神、物质文化成果的影响下走向成熟、实现发展的,所以,人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接受影响、掌握发展工具的过程,是学习、理解、选择、接受人类文化成果,使自己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也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过程。

人类文化成果的传承与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代代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中实现的,没有一代代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文明整体的生生不息的发展与前进。

我们强调教学的促进个人发展功能是其传承文明功能的基础,强调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活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