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精)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默认分类2007-01-03 18:16:01 阅读97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促进:一、传统文化是塑造当今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
虽然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是向内的,注重心性修养,但这种观念是解释社会与人的关系的一个归依。
可以在具体的观念上,吸收西方的向外的思想,加强精神的释放性,但就文化体系的构成而言,传统文化仍应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
如何使传统文化现代化,这是我们应该加强的一个基础。
二、传统文化以内治外,通过人的心性来规范外部社会,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与此相应,它的特殊功用体现在,传统文化具有一整套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理论。
这些非常全面,思想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它们与现代的科学文化观念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三、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现实的功用,是对当代生活礼仪、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和调节。
西方的东西在中国根本不适用,中国重视现世/现世的人情,因此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和打造新型的社会规范、礼仪,是很现成也能够产生好的成效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强调“天人合一”,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在引导世界潮流的时候所想不到的。
近代化让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干劲;现代化则让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
现代化,只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
阻碍:旧的社会制度可以被消灭,但旧时代的许多东西会以文化形式沿袭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大主流落后习惯,目前仍在我们的社会和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专制习惯,二是经济上的轻利习惯,三是权力上的官本位习惯,四是用人上的宗法主义习惯,五是做人上的谦忍习惯。
中国目前仍然受着这五大传统习惯的拖累,这五大传统文化习惯与中国的现代化及所要建设的现代制度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是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中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强大国家,就必须搬掉这五块绊脚石!专制习惯有多种表现,现代中国深受这一习惯的损害和耽搁!最严重的就是那场文化大革命...专制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一大障碍,第二大障碍是轻利的文化传统,孔子那句经典教导已经成为了国人内心的价值观,“君子取义,小人取利”这使国人总不耻和羞于谈利,一谈利就联想到惟利是图的卑鄙小人,所以时刻不忘君子地说,“先小人,后君子”由于轻利我们过去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朴素的煎熬,由于轻利,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利益激励机制一直不到位,这严重地阻碍了国企的发展...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三大障碍是从封建时代沿袭下来的权力上的官本位习惯,目前中国的官本位问题很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四大障碍是用人上的宗法主义习惯,这也是中国的一大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任人唯亲,造成了我国的人力资源不能按才能优化配置,结果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第五项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是国民做人上的谦忍习惯,谦忍是国人的性格习惯,是传统文化塑造的。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
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特征意义影响正文: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
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
加进新的文化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何谓传统文化?在这之前就应搞懂何谓传统,传统是某一特定时期的东西,发现者发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且能被大家所接受的,至少经过三代人的两次延传。
因此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就其形式而言,可分为物质形态(如文物、建筑、衣物等)和精神形态(如思想、道德、风俗、文化等)两类。
狭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国长期社会历史沿袭而形成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
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首先表现在其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
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无为而治等等,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指引。
在面对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时,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智慧和启示,促使中国现代化在对待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方面更加谨慎和全面。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族观念和社会关系也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的和谐、敬老、孝顺等价值观念,使得中国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这种传统文化观念在现代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观念的传承和强调社会和谐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观念,也对中国现代化有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自然具有敬畏之心,强调人应当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生活和发展。
这种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助于塑造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能够提出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着一些消极意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一定阻碍。
首先,传统文化中存在较为严格的等级观念,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等。
这些观念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平等、自由、人权等在现代社会中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构成了不小的阻碍。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维护传统和稳定。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种维护传统和稳定的思想观念可能限制了创新和变革的步伐。
尤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思维成为了制约因素。
另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存在,民族主义思想较为强烈,这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对中国现代化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是当国际合作与发展需要与本土文化之间产生矛盾时,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导致保守主义和排外思潮的抬头。
辩论辩题的传统文化影响
辩论辩题的传统文化影响正方辩手:辩题,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持和指导。
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和礼仪,这些传统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都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能够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传统文化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和历史传承,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创作灵感。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当代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认同,还可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创造提供重要支持。
反方辩手:辩题,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首先,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悖。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都是一个障碍。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陋习和迷信现象也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于社会的现代化和科学精神都是一个障碍。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形式也可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形式,受到了现代大众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面临着生存困境和转型危机。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它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
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批判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模式及其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模式及其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积淀深厚,其中蕴含着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思维模式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事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模式,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一、继承与延续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继承,这一思维模式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
中国人注重传统的延续性,重视祖先的教诲和前辈的智慧。
这种思维模式使得中国人更加尊重长辈和传统,注重家族的血脉传承和文化传统的延续。
同时,对于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智慧,中国人也更加重视并持续地积淀和传承下去。
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力体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会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习俗传授给下一代,让孩子们继承这些传统并在日常生活中贯彻执行。
其次,许多中国人在职场上会遵循老一辈的做事方式和经验,注重学习前辈的经验以及尊重年长者的决策权。
继承与延续的思维模式使得中国社会更加稳定有序,也促进了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二、和谐统一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重和谐,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
这一思维模式教导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追求和谐统一,强调中庸之道和平衡。
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事方式和沟通方式。
和谐统一的思维模式在中国社会中广泛体现。
人们追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以和为贵,尽可能避免冲突和对立。
在职场中,中国人通常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强调沟通和协商,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在家庭中,尊重长辈和亲和力也是和谐统一思维模式的具体体现。
三、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关怀和照顾他人。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人更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人际关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助。
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家庭中,亲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关系是中国人非常关注的话题。
相亲相爱、互相尊重是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核心。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消极的一面
浅论中国传统⽂化消极的⼀⾯最近,在论⽂答辩中,答辩⽼师就我论⽂中的⼀句话提出了疑问。
⽼师让我就论⽂中“中国传统⽂化就其实质⽽⾔,呈现出⼀种整体扼杀组成整体的个体的现象。
”这句话作进⼀步解释。
虽然当时我从论⽂中提及的“宗族⽂化”作了解释,也从中国传统⽂化的代表——儒家⽂化作了拓展性回答。
但⾄今这个问题⼀直在困扰着我。
(⼀)中国传统⽂化有其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糟粕。
特别是对个体个性的扼杀,影响深远。
从宗族⽂化⽅⾯来说,既有道德传家、耕读⼈家等的优良⽂化,也有着宗族家法等与现今道德与法律相悖的糟粕。
在⼀定意义上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家庭的放⼤就是宗族,宗族的放⼤就是国家。
这种⽂化背景下,家庭成员⽚⾯地依赖并服从家长,⽽⼴⼤⾂民也是⽚⾯地依赖并服从国君。
它强调的是个体服从整体,并不是服从⾃我,⽽是服从他⼈。
服从是以奉献或者说⾃我牺牲为前提的。
这种宗族⽂化环境中,个体只有服从意识,不具⾃我主张。
⼀旦出现反叛⾏为,那将是⼤逆不道,将成为众⽮之的。
因此,不论宗族的⾏为是否符合⼀个社会的潮流,这个宗族中的所有的个体都得服从。
在这样的传统⽂化中,整体意志代表了个体意志,个体的意志根本不能体现,整体也就实质性地扼杀了个体的个性。
从中国传统⽂化的主要代表——儒家⽂化来说,也同样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也同样存在着对个性的扼杀。
这种糟粕依然在影响着中国社会。
这其中有可以作为现时代精神传承的“天⾏健,君⼦以⾃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优秀品质,“⼠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执政思想等等,其实这些都已转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还有⼀些儒家思想也⼀直在积极地影响着我们思想。
如传统的“孝”⽂化,“修⼰安⼈”、“正⼼修⾝”等命题。
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仍不乏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并分析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从利与弊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尊老爱幼、孝顺亲人等传统价值观念,使人们更加关注家庭关系、社会责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仪式。
尊重长辈、重视礼仪、遵守规矩等传统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礼貌和谦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道德和信仰。
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佛教信仰等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哲理,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慰藉和行为指南。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传统文化有时候过于封建保守。
尊重权威、依从规矩、忍辱负重等传统思维方式,可能会使人们变得顺从和消极,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歧视和偏见。
性别歧视、地域偏见、族群歧视等社会问题,部分源自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和观点,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另外,传统文化的僵化和守旧也容易导致社会发展的滞后和固步自封。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和改革。
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需要我们去解决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和缺陷,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又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陷,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目标。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的分析,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空间讲求塑造意境,而塑造意境的方法很多,既可靠实物映衬,也可靠诗词点醒.而不同的营造和理景空间往往也依其需要创设不同的意境.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创造和产生,深究一下,则要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水墨创作的思维方式偏重于经验性和直觉感悟,经验性即对直观经验的确认和概括,而不去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直觉感悟是通过心里体验,不离开直观经验而达到对于事物的理解.而中国传统空间营造的思维方式也是如此,设计是通过在基地上做确实地或想象地漫步中产生的.不进行任何理性的`平面构图,对于内部的记忆也没有一个单一形象,甚至没有建筑物的形象;记得起来的是重重叠叠的空间.这与现代西方景观设计讲求的空间行为叙事有些相似.任何文化都承受不住现代文化思潮的渗入,融合甚至破坏,在现代西方设计思维方式和方法泛滥的中国,如何追逆传统,寻求出路.。
传统文化主要的坏处有哪些
传统文化主要的坏处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传统文化有一些坏处相信很多人想要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传统文化的坏处,希望对你有用。
传统文化主要的坏处首先要谈迷信思想,这可能是它最不好的地方了。
迷信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这可能与我国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有关。
迷信使人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用唯物的观点去看世界,整个社会不思进取,国家得不到发展。
这也是政府要扫除迷信的原因。
再者,中国现在还有严重的小市民现象,这也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麻木不仁,对不文明,违法犯罪视而不见。
这主要是中国人被封建统治了太长时间,整个社会存在奴性。
换句话说,是太中庸了,太规矩了,不懂得创新,与自己无关就不管。
此外还有八股文,假如我们继承了它,中国现在可能已经玩了。
幸亏没有,不然怎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确有不好的地方,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它虽有其不好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完全摒弃它。
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中国文化向好的一面发展,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面发展。
传统文化的主要含义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2)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2)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我们无需苛责传统留给我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它们是许多精华的集合,是一些理想,没有人会过多的追究它们的可行性。
但是这些许多不可行的道理对我们潜意识的行为会造成影响。
试想,如果我们每每回顾历史来预见未来时,看到的总是很多夸张了的语言,那么我们的所言所想会不会也受其影响,加一点夸张成分呢?既然古之圣人都可以说一些、做一些“理想化”的话和事,我又有什么不可以?于是,我们的社会总是可以很轻易的就挂起一阵浮夸之风,而且一阵之后又是一阵。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很多了,看看各行各业的总结报告以及会议记录就不难发现……特别是我们回首看那些已经消失的企业实体时,就会不难发现浮夸给它们带来的灾难。
它们曾经一边夸大自己,一边苟延残喘,最终或被合并,或者干脆倒闭。
传统中理想化的成分在当今社会已经被放大成了浮夸,或许我们需要对所有我们熟悉的名言加以辩证的分析,来修正传统文化中过多的理想化成分。
但无论如何,浮夸,这种已经几乎成为国民性的行为应该受到控制,才能不破坏已有的成果,小到个人,大到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健康的发展。
官本位的思想导致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减慢,说话矫饰成分过多使得我们的媒体监督机制能力下降,过分理想化的习惯使我们浮夸之风经久不衰。
这三条都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了或将会造成阻碍。
像这种于现今社会发展构成阻碍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再继续以往全盘接收的方式,而应该应时事之需而有选择的接受,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传统文化与我们未来的关系,通过理性做出判断。
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我们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勤劳、勇敢延续了我们的文明绵绵不绝。
但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发酵的产物有些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
对于这些不再符合历史要求的遗产,我们要有理智的头脑,经过辩证的分析后有选择性的接受,才可以让自己成为更适应当今社会的人,而当我们大家都这样做时,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文化才会更丰富更灿烂。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众心理消极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众心理消极影响因子分析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不少深刻智慧,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但也存在着不少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的文化因子。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本位倾向、有差等的爱、人性观、主观内向化思维、直观朴素的辩证思维等,使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主观选择能力弱、人格矛盾和分裂、心理封闭。
[关键词]传统文化;心理健康;不利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7-0109-0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不少深刻智慧,滋养了中国人的心灵。
如和合文化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提携带来的温暖感、亲密无间感、温情脉脉,极大程度地避免了人的孤独焦虑感、隔阂感;知天安命、知足常乐思想,有使人懂得放弃也懂得珍惜的一面;儒家本身含有的互补思想造就了人们可进可退、可见可隐、伸屈自如的灵活性心理,行为上,是人们在面临巨大的压力或挫折时保护自我的良好武器;孔子的中庸和谐思想提倡,走中道,行中庸,不偏激,情绪节制适度,对我们今天心理调节仍很有启发;庄子的无为哲学和佛禅的超脱思想还引导着另外一种心理自我调适的方式。
庄子主张人心应超越世俗功利的追求,“忘情”、“忘我”,超然于物外,追求生命自由,从而达到复归宇宙自然的“心游人天”之精神解放境界;中国的气功不求改变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也不求改变环境,而是让人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排除杂念,放松入静或运动调节,来达到消除焦虑、烦恼、恐惧等不良心境的作用。
它遵循了很多心理学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学,阴阳平衡,以柔克刚,外圆内方,中医的五行平衡等思想,等等。
无论是对我们今天的身心调节还是待人处事都有指导意义。
但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不少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的文化因子。
鲁迅、林语堂、梁启超、梁漱溟、陈独秀、许娘光等都曾就传统文化对国民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作过论述。
上官子木、童俊等用实证分析或理论分析方法剖析了某些心理疾患的传统文化根源。
传统文化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一些负面影响更为近几十年来兴起的跨文化研究和文化心理学所关注。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本文将从价值观塑造、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传统文化对价值观的塑造1. 尊重家庭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让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睦、相亲相爱,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2. 强调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调社会责任的意识,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
3. 尊重师长文化:传统文化对于师长的尊敬和孝敬有着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中国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敬畏与追求。
三、传统文化对行为规范的影响1. 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注重行为规范和仪式感。
这种影响让中国人注重礼仪,尊重他人,保持社会秩序与和谐。
2. 谦虚谨慎: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的“谨慎”与“谦虚”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使他们更加注重审慎思考,淡泊名利,不骄不躁。
四、传统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1. 整体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多以整体思维为主,注重综合分析问题,这使得中国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考虑全局。
2. 反思与自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让中国人自觉地审视自身的行为和言论,不断改进自己。
五、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 融合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能够产生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创新思维,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六、结语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多元而深远的,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统的缺点
文化传统的缺点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代代相传的行为、信仰、价值观和习俗,它承载着
民族的历史和精神。
然而,文化传统也有其缺点,它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新,甚至导致歧视和排斥。
首先,文化传统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在一些传统文化中,人们被要求遵循
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而违背这些规范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或社会排斥。
这种约束可能导致个体无法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从而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
其次,文化传统可能阻碍了创新和进步。
一些传统观念和习俗可能已经过时,
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不愿意改变或接受新的观念和方式。
这种守旧的思维方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社会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另外,文化传统也可能导致歧视和排斥。
一些传统观念可能根植于对特定群体
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对这些群体的排斥和不公平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缺点并加以改进。
我们
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和权利,鼓励创新和进步,同时消除歧视和偏见,使文化传统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传统思想对我国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儒家传统思想对我国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一、儒家传统思想对我国历史的负面影响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还没有一种学说能动摇儒学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其深远影响辐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几乎成为政治的玩偶,时而被全盘肯定,时而被全盘否定。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主张批判的继承,但在儒家思想领域,继承的较多,批判的却很少。
其实,在一种思想的继承过程中,对它消极因素的批判也极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反面经验,走出自己在思想上的误区。
当然,很多消极因素并非儒家思想最初之意,而是经过历代大儒的“修改”和封建王朝不遗余力的“义务教育”,儒家思想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仁”是儒家思想中的重量级元素,它以“爱人”为基础,儒家的伦理思想即由其发展而来,但它与封建宗法等级制是相互制约的,这就显示儒家伦理思想的二重性。
儒学最初便明确了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关系,经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加强和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巩固,更上一层楼,完全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心意了。
在以家长为首的家族组织里,家长和家族一般成员之间,实际上处于奴役和被奴役的对立之中,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封建政权,是放大了的封建家长制形式。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竟被视为格言警语,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真是令人诧愕,而对于上层阶级的制约在不断减少,长期皇权、父权、夫权思想的侵蚀,使中国始终也没有建立完整的体制去规范人的行为,人治比法治更有市场。
文化大革命,这场中国现代史上的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仅仅是领袖的一念之差和人民对领袖的盲目崇拜吗?当然,文革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我们今天回头去看那段历史,为什么会出现“领袖一呼群氓响应”的局面?应当说有什么样的民众,才会产生什么样的领袖,这才是文革的可怕之处。
对于妇女,更是为其戴上“紧箍咒”,要她们牺牲自己来换取名节的虚名。
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然而,在这样一个繁忙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我却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会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在历史上对我们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
当代人们在日常生活、观念和行为等方面,都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人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我们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传统文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而且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和礼仪,追求永恒的真理和良善的品质,这些都能够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些道德和礼仪的观念也能够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改善社会氛围,而这些都能够反映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
其次,传统文化还能影响到当代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学理解。
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学,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当代人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和文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而且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艺术和文学感染并塑造我们的思想和文化。
再次,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当代人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质量。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如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音乐等等。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学习理念,这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最后,传统文化还能够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
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深深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
在饮食方面,传统文化中提倡健康饮食和注重饮食文化,这也正在逐渐影响当代人的饮食方式。
在社交行为方面,传统文化中也有着许多礼仪和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社交效率,而且也能够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和素质。
反思古代文学对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反思古代文学对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文学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古代文学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1. 古代文学与意象思维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意象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山水田园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种以意象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强调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把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古代文学与道德观念古代文学作品常常包含深刻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塑造,传递给读者。
如古希腊悲剧中的正义、勇敢、忠诚等品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忠孝、仁爱等道德观念。
这些作品在传达道德观念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道德观念成为人类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古代文学与历史观念古代文学作品很多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作,通过对英国历史的描绘,展现了权力、欲望、忠诚、背叛等复杂的人性面目。
这种以文学视角审视历史的方式,使得历史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古代文学与宗教信仰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宗教信仰影响着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和表现手法。
如古希伯来《圣经》中的宗教故事,基督教文化对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影响等。
古代文学中的宗教信仰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影响了人们对生命、死亡、罪恶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5. 古代文学与民族认同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它们通过表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强化了民族认同感。
如但丁的《神曲》对意大利民族文化的弘扬,日本古典文学《源氏物语》对大和民族特色的展现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双重性,进而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看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最后就如何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指一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积年累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各种成果和成就,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
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荣旗帜。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有着双重影响,正确引导民众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公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消除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羞耻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鲜明价值观念。
传统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的道德。
古代社会历来重视羞耻心的强调和培养,把它视为人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些都是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
有耻与否,成了判断人和禽兽的道德标准。
如《礼记》中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2、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
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作者:日期: 2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徐莲梅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摘要]社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是公民意识的形成。
传统政治文化属封建专制性质,对公民意识的形成有诸多消极影响,本文着重对这种消极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民意识传统文化消极影响传统文化是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形成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现代文化没有建立之前,更是如此。
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封建主义尽管在政治上早已经被打倒,其文化也曾受到激烈批判,但是这种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思维模式、文化心理结构还没有真正解构,仍是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封建专制性质的文化,它对我国社会成员公民意识的形成具有诸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天下”理念对公民主人翁意识的消极影响自从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将王位传给其子夏启开始,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从此,无论帝王还是百姓都把国家看成了某家”或某人的天下了。
这种家天下”理念把整个国家看作某家或某人的私有财产。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众参政议政的态度必然是绝对排斥的,从而使得人们对社会管理、政治既无参与的权利也无参与的热情和意识。
对政治的冷漠,成为人们的思维习惯,至今仍影响着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形成。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礼治思想、尊尊”思想影响着公民独立、自主、平等意识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礼治文化。
礼文化,首先是一种等级文化。
礼的基本特征是别同异、分等级,从而建立起差等有序的社会秩序。
其次,礼是一种服从文化。
第一,卑者服从尊者。
第二,活生生的人服从于僵死的礼仪教条。
总之,在以礼治国的理念下,人们从衣着服饰、言谈举止到思想意志,无一不被等级格式化,严重压制着人们的独立个性和自主精神。
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正统思想是礼教思想,礼渗透到传统中国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控制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严重阻碍着民众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阻碍着社会成员平等观念的形成,特别是助长着官员唯我独尊意识和民主观念的缺失,从而影响者民主的真正实现。
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心理学精品】
目录
CONTENTS
引言 部分
思路和 方法
中国人 究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人的思维特性探讨
1
在更深的的层次上理解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研究背景:心理学家对“文化如何影响人们
的心理与行为”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文
化是一种“本体底蕴”, 人是文化的主体,
联系之上。
研究中国人思 维特性的意义
1、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东西方人在许多方面存在 差异的原因。 2、对中国人思维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科学发展进程中一些现象的认 识。 3、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整个民 族的竞争力。
情境途 径
理论途 径
文化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
最初的研究者采用观察、访谈、民俗分析等方法分析文化的差异及 其对人们的影响。
比观察分析更进一步的是价值调查法,这种方法是用问卷调查的方 法对比不同文化中人们在思想、信念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文化心理学中 的价值调查法有 4种形式: 分别是排序法、 评价法、 态度量表以及行为 场景法。
人则求助于规则和法律。
思维的整体性
东西方差异 东方文化中的人(包括日本、中国和韩国)在看待问题时所采取的 认知取向是整体性的,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相反,西方文 化中的人(北美及欧洲)则用分析式的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事物自身的 特性。在一项有关基本归因偏差问题的研究中,东方人在解释事件原因 的时候往往用外因而不是内因。不同的是, 西方人首先强调个人本身所 具有的特性的作用。 在处理客体时, 他们会从背景中把该客体分离出来, 并着重分析客体本身的特性,而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它与其它事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0 ( G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5 39 (0 11 — 28 0 [ 10 — 42 21 )0 00 — 3 收稿 日期] 2 1 — 8 1 01 0 — 3 [ 作者简介 ] 王艳 芳, , 女 甘肃静 宁人 , 中共兰州市委 党校科研 处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文化传承及发展 。
式不同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 。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 传统 , 内容不全 是精 华 , 有 其 也 糟粕 ; 比如官场文化 , 等级文化 , 裙带文化 , 庆典文化 , b 占 文 化, 内耗文化 。这些文化传统导致 了中国人 的思维定 势中一
些消极的方面 。科学的态度是既要继承 , 也要有所批 判和否
人们对市场经济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208由竞争正义的主体价值缺乏普遍的科学的理性认识因而对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缺少足够的认同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法律意识的确立滞后公民逃避法律抵制法律的消极对抗情况和行政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随之增多法治秩序的建立也就步履艰难
煎 ! ! !
会也 就是皇权 至高无上 , 统治 者的意 志是最高 意志 的社会 。 人治社会所能企求的最高理想就是明君 、 贤臣、 民的社会 。 顺
这种潜在的人治高于法 治 的社 会意识延 至今 日, 视法律 , 轻 个人凌驾于法之上 的观念 和现象仍 然广为盛 行 。由于儒家
思想的影响 , 伦理 道德 观念 成 为判 断一切 是 非的标 准 和 尺 度 。黑格尔 曾说 “ 在中国人那 里 , 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 、
2 8 0
民的权益、 需求与价值都得到 了前所未有 的尊重和保 障。尊
重人的 自由、 重人 的 自主意 志 , 成 了公 民社会 的最基 本 尊 构 的规则要求 。在这个意义上 , 民社会 凸显 了公 民的价值与 公
外 国人做武器强国 , 中国人做鞭 炮驱鬼 ; 中国人发 明的指南
针 , 国人航海探险 , 国人 看风水 ; 国人把 鸦片 当药 品 , 外 中 外
中国人把 鸦片 当饭 吃 。这就是思维方 式的问题 , 造成 思维方
其 自 的价值 尺度和行 为准则 , 律意识 的确立 滞后 , 民 觉 法 公
:
L N A ZHoU XUE KA N
浅析传统文化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代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消极影 响
王 艳 芳
(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 科研处 , 甘肃 兰州 70 3 ) 30 0
[ 摘要 ]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 史传统 , 内容不全是精 华 , 学的 态度是 既要 继承 , 其 科 也要 有 所批判和 否定 。文章 拟对传 统文化 中的人 治等级文化 、 私德 文化、 群体 文化 、 崇德文化、 家族本位文化 、 求和文化的消极影响作简要 分析。 [ 关键 词】 中国; 统文化 ; 传 消极影响
规律 、 令的规定” 命 。所 以中国没有 民主传统 , 民众的民主权 利还 比较遥 远。邓小平也 曾指 出 : 旧中国 留给 我们 的封 建 “
专 制传 统 比较多 , 民主法 制传 统很 少” 我 国公 民的法律 意 , 识 普遍 比较淡 薄 。人 们对市 场经 济 法治 所倡 导 的平 等 、 自
中国有句古话 : 法严 , 立 行法 恕。现在立 法确 实如蜂 窝 里的针 , 但执 法则 随着 当权者 的心宽 松随意。权大还是 法大
定 。文章对其 中一部分作简要分析 。
一
的从理论上大家似乎 已经清楚 了, 而实际上仍 然是当今 不够
清晰 的一个问题 。而改变现状的途径就是清除人治观念 , 以 法治代替人治 。 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治理 的要求 和 目标 , 为了实现现代 化, 中国社会必然要求 从人 治社会向法治社会 的转变 。中国 传统文化 的泛道德 主义是不 能适应现 代 民主 法治社会 的需 求的, 也不可能产生适应现代 民主法治需要的新文化 。实现 民主法治的过程 , 必须完成现代 民主法治社会的传统文化更 新, 而传统文化的更新和进步也并不意味着完全驱除道德 对 法律 的作 用。换言 之 , 法律和道德在现代 民主法治社会是 两 种不 可或缺的社会 控制方式 , 我们要做 的只是摆正二者各 自
逃避 法律 、 抵制法律 的消极对抗情况和行政执法人员不依法 办事 、 以言代法 、 以权代法 的情况 随之增 多 , 法治秩序 的建立 也就步履艰难 。直到今天 , 人们仍 然不喜 欢通 过司法起 诉 , 而更喜欢逐级上访 , 这是古代 “ 拦轿告 状” 的现代版 , 与法 治
背道而驰 。
鲁 迅 曾经说过一 段话 , 大意是 : 同样 的东 西 , 中 国人 在 手中和在 外国人手 中的用 处截然不 同, 国人 发明 的火药 , 中
由、 竞争 、 的主体价 值缺乏 普遍 的、 正义 科学 的理 性认识 , 因
而对 法律 规范 内在 价值 缺少 足够 的认 同 , 不能有效地 内化 为
的地位和关系。 二、 传统私德文化导致 中国公 民意识缺 失 公 民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法律上 确认人人 平等 之后才 出 现 的概念 , 它反 映了个人与 国家之 间的关 系, 属某 一 国公 民 意味着享有该 国法律所 赋予 的权 利 , 时也负有 该 国规定 同 的义务 , 包括管 理国家的义务 。公 民概念 反映公 民之间平等 的关 系。 公 民社会 最根 本的特征 在于这样 两个 方面 , 一是每个公
、
人治等 级传 统导致民主法治意识淡薄
现代法治是 以法律 对权力 的限制和 约束力 为逻辑 起点
的, 信法律至 高无 上。法治 要求 以法律 的形 式来 治 理 国 相
家, 强调法治至上 , 法治社会就是依法对统治权力进行 制约 , 并依法对公 民合法 权利予 以保护 的社会 。法 治与 民主是相
伴 而生 的。
中国传统 文化是崇 尚人 治的文化。所 以 , 中国历史上 就 是一 个缺少民主法 治传统的国家 , 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 形 成的官本位 、 官贵 民贱 、 官为重 、 民为轻 的等级观念和特权 思
想根 深蒂固 , 的治理方式和思维方式 已成为 中国传统 文 人治
化的一部 分 , 并成为传统 中国社会 的主要治 国手段 。人 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