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演义》之曹操篇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乱世枭雄”曹操的形象,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雄才伟略、爱惜人才、慷慨豪迈。
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简单的“奸”与“雄”的相加,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的双重性格,而有时“奸”与“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性格的多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显特征。
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中的“奸”——诡谲狡诈、玩弄权术、猜疑多变、心狠手毒与“雄”——机警多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两面性有机统一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型,向来有所谓的“三绝”的说法,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中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
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
作者罗贯中吸取以“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
一、“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表现在多个方面:诈伪,善作表面文章;残忍,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多疑,猜忌之心重;善变,诡计多端等等。
(一)诡谲狡诈、玩弄权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曹操一出场,首先介绍他的“劣行”: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读《三国演义》之曹操有感四篇
读《三国演义》之曹操有感四篇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
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为深刻。
谈起曹操这个人,有人会纷纷摇头。
他阴险狡猾,还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些都会让大家对他的印象不佳。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
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称霸于各诸侯的。
他也是一个能承受失败的人,不像袁绍一样,输都输不起。
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武装齐全,从来不丢三落四。
他善于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士兵。
比方上次讨伐袁术的时候粮食紧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来,这说明他有打胜仗的坚决决心,他的军令也颇为严厉。
就从刚刚那件事,他规定:如果攻不下来全部人斩首,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增。
因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挟天子令诸侯。
同时,他这一举动也是深谋远虑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区的富裕,于是,他认真地经营中原这块根据地,为他以后的开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从中我懂得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样,心胸宽广,目标明确,他的长处,为我们长大做一些铺垫。
让我们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军事家,政治家,谁说不是一个阴谋家呢?成大事者要有原那么,违反原那么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它让我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长篇小说。
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简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
例如扫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为了让孙权帮助他们,迫不得已的容许了孙权手下大将军的难题——三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知道他们肯定造不出来,所以让士兵第一天造船,第二天造稻草人,到了第三天,也就是东风来临之时,才让船漂向曹营。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1)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
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的小人、“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又真假难辨。
其实,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
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的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大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名义上的国祚。
假若曹操是奸臣的话,那么,二袁、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中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大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关键词:曹操精神思想丰富唯才是用悲剧英雄在丰富多彩的明清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是一个非常兴盛的分支。
而在众多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典范。
西方哲学诠释学认为,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读者通过文本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而是读者依据自身的历史性使文本的意义得以不断创生和流动的过程。
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曾说:“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
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正是在历代读者的诠释和解读之下才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这部作品直至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拥刘反曹”思想是《三国演义》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拥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校正、删改、评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三国演义》的正统色彩和伦理道德观念更加浓厚。
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品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他归为反面人物,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的曹操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曹操在大众心目中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
《四大名著之三国》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 篮球世界杯小组赛竞猜 https:// 篮球世界杯小组赛竞猜 ;
三,才华横溢,狡诈多变,胸怀大志的曹操.
曹操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如文中所描述的在曹操征战张绣的途 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此时曹操心生 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 " 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 " 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
津,便不知渴了,征战得以胜利.
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由于曹操的人才政策救了他.在这 场战役中,他全赖三个人——刘晔,荀攸,许攸.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 最终胜利,这全在于他的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都 是人才,献计献策,有化险为夷之功,可以说一计敌万人,能接纳他人之言.故 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
汉末时期,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 董卓、吕布、袁绍等一干狼豺虎豹更加使老百姓民不聊生。此刻,平时那些所 谓英雄或默不出声或献媚与袁绍等人。而曹操,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子却抱着为 天下除害、国家分忧的宏伟大志,到处招兵,搜寻人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 大破袁绍,使对方溃不成军,无力反击。难怪后来曹操曾说过:“这天下若不 是我曹孟德,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啊!”
一,怀不臣之心,生性多疑,残酷好杀,奸诈多的曹操.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 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 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评价是众说纷纭的:有用“奸雄”概之的;有用“英雄”概之的;有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概之的……评价多,争论激烈,说明了曹操这一形象是罗贯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
我认为:曹操这一形象是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反思于一体的形象,是智慧卓越的能人,是品质优秀的强人,是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言人。
一、曹操是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政治文化反思于一体的形象作为生活在元末明初时代的罗贯中,与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他们所经历的社会大环境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方面都处在朝代更替、战乱连年的动荡年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要生存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有卓越的才能和优秀的品质,于是,罗贯中就选定曹操作为浓墨重彩的对象。
罗贯中为什么选定曹操?这有历史的原因。
从历史来看,曹操在先秦、两汉时期,是少数受人们关注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的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刘备、孙权,这主要是由于他几十年生涯中的所作所为及其巨大影响;率兵镇黄巾大起义,东征西讨,统一北方;实行“屯田”、“抑制豪强”,减轻农民负担,促使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他采用“唯才是举”招揽人才,把天下豪杰集于帐下,听命于他;特别是他在文坛上的巨大贡献,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些,有力地体现了曹操卓越的才能和优秀的品质,是有真正雄风的王者。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罗贯中有同曹操一样的理想和抱负,都豪气千云地要在世上干一番大事业。
罗贯中从小就是“有志图王者”,并且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士诚有密切关系,可见,他是一个志向远大,并有一定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物。
然而,作为投身于农民起义队伍的他,不同于举孝廉而进入官场的曹操那样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由于张士诚对知识分子的不重视,罗贯中不得不离开他,而元朝统治正四面楚歌,岌岌可危,致使罗贯中“图王”的理想,成了“乌托邦”。
政治上的失意,使从小喜爱读书,博览经史的他,开始专心著起书来,并把“有志图王”的理想,寄托在笔下曹操这一形象上,这样,便在《三国演义》中,有了正史中所没有的关于曹操的诸多情节:发檄文讨伐董卓,爱贤才招收许褚,酌美酒赠赐关羽,煮佳酿谈论英雄……这些都是罗贯中以自己的理想,为尺子给曹操量身定作的“衣裳"。
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的塑造仇怀英内容提要曹操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反面人物出现,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作者着意刻画了曹操身上“奸”与“雄”的两个侧面,并使奸与雄在他身上成为一个统一体。
在曹操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已主义:其思想性格还有另一方面,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方面。
首先,写他的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已主义,是坏人与恶德的象征。
其次是写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能从统一大业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
在军事上能发扬民主,广泛采纳意见,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有百折不挠、生机勃发的政治家风貌,雍容大度积极乐观的英雄情怀;而且还有任人唯才,奖惩分明、严正不苟的治法观念和体恤百姓保护农业的民本思想。
并具有敢做敢为、不畏人言,不怕风险的精神,豪放飘逸、洒脱大度的文学家气质,诗人风度和扶植文化的远大眼光。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不失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
是一位有志于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
本文就人们心目中的曹操的形象作了一些探讨,以一家之言对曹操的文学形象作了概括。
关键词:曹操奸雄政治家军事家正文: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的塑造一、引言曹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刘备与曹操进行对比,着力揭露了他的奸险机诈。
曹操本姓夏侯氏,因中常侍曹腾收曹父曹嵩为养子,故改姓曹。
操自幼具有奸诈机变的特点,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艺术典型。
作者着意刻画了曹操身上“奸与雄”的两个侧面,并使“奸”与“雄”在曹操身上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曹操被视为“乱世奸雄”。
其奸表现在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奸雄,是奸贼,是英雄,是“奸诈,伪善,阴谋家”的代名词。
与此相反的则是比较肯定“雄的”一面。
我们到底该怎样去评判呢?很明显,我们既不能受固有的陈腐的“尊刘抑曹”观念的影响,也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衡量当时的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三国演义》曹操刘备《三国演义》读后感—淡淡我对曹操、刘备人物矛盾冲突的看法《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我国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看,可谓是“老少皆宜”。
长者们常感叹于书中人物命运的复杂曲折,少者则对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唏嘘不已。
我想不论从哪一方面去品读这部作品,对书中人物矛盾冲突的关注都是不可或缺的,以下谈谈我对书中所描写的两位主要人物曹操、刘备的看法。
先说曹操。
曹操的形象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刻画的最成功的封建社会奸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狡诈等特质。
曹操一是个野心家,他从青州起兵一直到成为北方的霸主掌握朝廷大权,整个过程处处显现出他的无穷野心,书中写道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便是曹操一生的处世哲学。
对于曹操性格中凶残的描写书中有多处,特别是当董承接受汉献帝密诏被曹操发现后,董承等五家老小总共七百余人都被曹操下令杀害,其中竟然连孕妇也不放过,可谓是凶残之极。
再说刘备。
小说中对刘备的政治才能以及道德品质,都极力加以歌颂,将他塑造成为封建时代贤明仁爱的政治领袖形象。
不是说刘备没有野心,没有当帝王的愿望,只是他的表露更为含蓄,更容易使读者所接受。
刘备爱民如子,仁民爱物,对身边的将士和天下的百姓都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这一点在小说中也有多处描写。
新野之战撤退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执意带领全城的百姓撤退,日行十余里,宁可失去战机,也不抛弃百姓。
小说中,经常将曹操与刘备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描写,有意的制造二者的人物矛盾冲突。
刘备忠诚厚道,谦恭待人,曹操囚禁徐庶之母逼徐庶归附,而刘备竟为救徐庶之母而放走徐庶;曹操对张松傲慢无礼,而刘备却对张松以礼相待。
这正如刘备自己所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正是作者采用这样的对比手法,将刘备刻画成为了一个圣明君主的形象。
正是基于作者这样一种带有“拥刘反曹”倾向的描写,使得现在的许多读者都更喜欢刘皇叔,对曹阿瞒则带有一定的偏见。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内容摘要]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曹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
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
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曹操并非“奸雄”,乃真英雄也。
[关键词]奸雄假仁假义尊刘抑曹军事天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三国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元末明初,罗贯中结合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与民间传说,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该书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像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以及接下来我要重点分析的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曹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
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
如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
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曹操并非“奸雄”,乃真英雄也。
一、天资聪慧、谋略过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
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塑造和表现手法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塑造和表现手法摘要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个著名的人物形象—-曹操,所谓“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这一形象跃然于纸上.且为人所熟识。
罗贯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各自表现出不同性格的特点,并加以丰富生动的情节,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复杂性、立体化。
在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曹操是颇为奇特的,一方面他承载着历朝历代卫道士们的谴责与鞭挞,同时也为人们认清生活中“曹操式的人物”的诡诈与奸险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他的“包藏宇宙之机”与“吞吐天地之志”,不知开启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干。
本文分析了曹操文学形象的演变及特点,并且与历史形象进行了对比,综合介绍了《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文学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关键字三国演义曹操文学形象特点塑造手法目录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文献综述 (3)二.曹操的历史形象 (4)三.曹操文学形象的演变 (4)1。
两晋时期曹操的文学形象 (4)2。
唐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4)3。
宋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5)4。
近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5)5。
现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5)四.曹操文学形象的特点 (5)1。
生性多疑 (6)2。
求贤若渴 (6)3。
才华过人 (6)五.曹操文学形象塑造的三阶段 (6)1.“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6)2。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7)3.“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7)六.曹操文学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 (7)1。
曹操文学形象英雄面的塑造手法 (7)1.1通过情感描绘塑造曹操之雄 (7)1。
2通过语言描绘塑造曹操之雄 (8)1.3通过人物行为塑造曹操之雄 (8)2。
曹操文学形象奸雄面的塑造手法 (8)2.1通过一种“范式”塑造曹操之奸 (8)2。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内容摘要: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反面人物,被无数的世人所误解与唾骂。
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谓名副其实,一语中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治理国家的雄才,毕竟只有曹操这样的强势人物才能统一各个封建割据的地方政权,实现政治统一。
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谓名副其实,一语中的。
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用“好人”和“坏人”来评判他。
《三国演义》中确实地把曹操定义在一个奸雄的位置,偏重于“奸”的塑造,但也算是英雄。
小说把曹操的反面形象推到了极致。
但在曹操的身上集中了“奸”和“雄”的统一。
这种统一始终贯穿整部书。
也正是如此,曹操形象才会在每个人的心间,既让人恨,又让人喜爱,从而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反面典型。
关键词:曹操英雄奸雄三国演义正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极富文学艺术价值的小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国也广为传播。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的人物。
如: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张飞、关羽、周喻、鲁肃等等。
这些人物皆可以称得上当世的英雄。
在这众多英雄人物中,性格最为复杂的要算曹操了。
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反面人物,被无数的世人所误解与唾骂。
作者罗贯中大力宣扬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代表的忠义---忠于汉室的义,表现出强烈的汉家为、全书反对曹操政治道义的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封建时代靠军事起家的诸侯。
尽管如此,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治理国家的雄才,毕竟只有曹操这样的强势人物才能统一各个封建割据的地方政权,实现政治统一。
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用“好人”和“坏人”来评判他。
《三国演义》中确实地把曹操定义在一个奸雄的位置,偏重于“奸”的塑造,但也算是英雄。
小说把曹操的反面形象推到了极致。
但在曹操的身上集中了“奸”和“雄”的统一。
这种统一始终贯穿整部书。
也正是如此,曹操形象才会在每个人的心间,既让人恨,又让人喜爱,从而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反面典型。
58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稿 3稿
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摘要:曹操历来是史学家和文学家都关注的对象,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随着人们对其看法的改变而变更。
罗贯中根据他所理解的历史真实塑造了经典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中曹操曹操胆识过人,奸诈残忍,爱才惜才,赏罚分明,蔑视皇权,生活奢侈,而且作者深入到曹操的内心来塑造,进行提炼、概括,塑造为“乱世之奸雄”;历史上的曹操据《三国志》记载,他文武双全,精通古代兵法,政治、军事上都颇有建树,识才、爱才,不拘一格地录用人才,虽然奸诈残忍,但并未象《三国演义》中那样渲染。
《三国志》作者陈寿主要突出了其军事才能,统一北方等功绩,对其残杀的故事以简洁笔记含蓄带过。
陈寿的观点代表了他所处社会对曹操的基本观点,距离历史人物的曹操应该不会太偏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创造的曹操的文学形象,既是、又不完全是历史人物曹操,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更丰富和典型,是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结果。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历史上的曹操文武双全,精通古代兵法,凭着雄才大略逐步统一了北方,魏武帝的称号在他死后才由儿子追封的,在他生前尽管权倾天下,却并未废汉武帝而自立,可谓乱世之英雄。
文学作品中曹操的形象则经历了不断的演变,或着重刻画其文治武功和政治军事才能;或突出其奸诈凶残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以历史上的曹操为蓝本,但很多方面由于文学典型的需要和思想倾向的原因,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上的曹操仍然迥然不同。
曹操的胆识过人,在“诛宦讨卓”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在献刀刺董卓,以及官渡之战中都得到了集中体现;而他的奸诈残忍也有许多例子为报父仇残戮百姓;杀害粮官以平军心;杀死近侍,害死华佗;此外,还着力描写了他爱才惜才,乐观的一面,如赤壁一战,逃亡途中,曹操的三次大笑;曹操赏罚分明,这是他成就霸业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历史上的曹操据《三国志》记载,有雄才大略,具备高瞻远瞩的政治战略眼光,机智勇敢,懂得笼络和任用人才,能够听取正确的建议。
易中天品三国之曹操
曹操其人一、.历史上的曹操:可爱的奸雄鲁迅先生说,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1.对于曹操,说得最多的是“奸”。
源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一说。
而孙盛《杂记》(史书)载:操误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是勉强自我安慰,总算未丧尽天良。
2.狡诈中有真诚,或者有时狡诈有时真诚,正是曹操的特点之一。
许攸问军粮,操避谈政治的遗书,丁夫人事件,杀许攸。
3.宽宏大量的人却又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而且有仇必报,不择手段。
重用痛骂他的陈琳、放了背叛他的魏种、杀陈宫但善待其家人。
杀边让、嫉妒娄硅并杀之、杀孔融。
可见,曹操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皮囊,菩萨心肠。
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二、奸雄之谜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
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
1、曹操从小就奸猾。
出身不好。
宦官养子之子。
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
家教不好。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家境好,典型问题少年,表现也不好。
“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佯装中风重伤叔叔。
伙同袁绍偷新娘。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调皮捣蛋、不守规矩,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当时的人鄙视他,唯太尉桥玄看好他,许劭点评其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而孙盛则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又言操闻之“大笑”,含义就复杂多了。
一,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二,当一个“治世之能臣”固所愿也,如果不能,当“乱世之奸雄”也不错。
三,我想当能臣就能当能臣,想当奸雄就能当奸雄,那可太好了!反正,曹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人物的,至于是“能臣”还是“奸雄”,无所谓!事实上,这种“无所谓”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品《三国演义》之曹操篇
公元205 占领冀州
有多面性,如果只读他的一个故事,就如 同盲人摸象,得到的结果是片面的。
可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爱 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 的 (huò) 奸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雄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
曹操聪明能干的一面
曹操阴险狡诈的一面
梦中杀人
曹操为了避免睡着后别人杀害他,编造了 “吾梦中 好杀人”的谎言。一日,曹操睡觉翻身时,被子落到地 上,一位侍卫上前将被子盖好,曹操却拔剑把他杀了, 马上回到被窝,睡到天亮。早上,曹操假装十分惊讶, 并号啕大哭,命人厚葬侍卫。这样,所有人都以为曹操 真的梦中杀人。
曹操心狠手辣的一面
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躲避追捕途中,投宿吕伯奢家 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不料曹操听 见磨刀声,竟怀疑吕伯奢家人要杀自己,就将其一家八口 杀死。随后在途中,曹操又遇到买酒而归的吕伯奢,为绝 后患,曹操把吕伯奢也杀了,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生性多疑的一面
孟德
曹 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
瞒,汉族,今安徽亳(bó) 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 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 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他 的 儿 子 曹 丕 (p ī ) 称 帝 后 , 追称他为魏武帝。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rán)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曹腾曾被封为费亭侯,是个官三代。
曹操生平
公元184 破黄巾
曹操温柔多情的一面
最大的错误
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因为曹操的过失,他的儿子曹 昂在战斗中牺牲了。曹操的妻子丁夫人一气之下离开了曹操, 回到自己的故乡。无论曹操如央求,丁夫人再也没有回到他 的身边。
曹操一生干了很多错事,但他临死时,却认为一生最大 错误是把丁夫人气走。他担心死后,曹昂跟他要妈妈,他不 知怎么回答。 (古人认为死去的人会在另一个世界见面。)
品三国说曹操
《品三国说曹操》讲稿曹觉民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曹氏宗祠,你们中肯定有来过曹氏宗祠,现在来了会发现又有新的变化,没有来过的人更应该好好看看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
曹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建成于乾隆57年,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祠堂里共有十一副楹联,大门一幅,其余十副在里面。
这十一副楹联是乾隆年间我们祖上的村子歙县雄村的曹家学者专门为上村的曹氏宗祠题写的,记载了我们这支曹氏的渊源和对曹氏子孙的殷切希望。
祠堂正大门一副“歙浦旧家声,春江新甲第”说的是我们从歙县来到富阳安了新家。
祠堂里面有一副是“上溯陈思才超邺郡,再穿节度望重晋阳”说的是我们向上追溯,是曹操第三个儿子曹植,曹植称陈思王,因此,我们这支曹氏是曹操的子孙。
所以,今天我讲课的题目就是“品三国说曹操”。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留给我们可品的朝代很多,但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可能要算三国的故事了,上了年纪的人都是看三国戏长大的,京剧中最经典的戏就有“失空斩”,现在又出了一款游戏叫“三国杀”年轻人更是玩疯了,可见三国之魅力。
三国中可圈可点的人物众多,绝大多数人物都是盖棺论定,象诸葛亮一代名相,孙权一代明主,关羽义薄云天,小霸王孙策勇武过人,唯独曹操,1800年来,如何评价,争论不休,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中,曹操是可圈可点的正面人物。
三国时吴人写的一本野史叫《曹瞒传》,将曹操的形象作了丑化,为后来唐朝时的“说三国”宋元时形成的《三国志平话》,以及明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作铺垫。
曹操在戏曲、小说中被描写成的白脸奸臣。
当代,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点评曹操,据统计,毛泽东对曹操各种形式评价共达32次之多。
毛泽东年轻时就十分推崇曹操,他读书时就曾经在《讲堂录》中写道: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天下无所谓才,才能雄时者,无对手也。
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尚矣。
1918年8月,毛泽东路过河南,特地和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掺半。
在我看来,曹操有“雄”的一面,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也有“奸”的一面,他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
本文从曹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人物形在我国众多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
小说中,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谋的政治家和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局面。
同时另一方面,曹操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权势欲,是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常常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收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一、曹操生平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
年幼时,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当时即流露出非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开始了仕途,当年他才刚满二十岁。
后来,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暗地收编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后加入了反董大军,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将北方牢牢控制,力图统一天下。
公元210年,曹操大宴铜雀台,一大批贤才志士皆投奔于他,随后实施恰当的农业政策,安定了民生,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公元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打败了关羽。
公元220年,曹操回到洛阳,病死于此,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生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乱时期,曹操揭竿而起,力争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伟大理想。
董卓作乱,大家都束手无策,全都抱头痛哭,只有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刺杀董卓,并且亲自前往。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多元复杂。
论人英才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为奸雄,曹操的性格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既要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也要看到他的奸邪伪诈。
一、曹操的多元性格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
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
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 有仁德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
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
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
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爱将惜才: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
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
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
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
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
我们来一一探究:1. 利己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毛宗岗的评语指出,此二语说出奸雄心事。
疑虑和凶残是利己欲本性的两方面,利己则必是损人,骗人,害人,杀人,这就表现为残暴狠毒;损人者则必畏人,损己,欺己,害己,这就导致猜忌。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特征和品质。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历史背景,文学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曹操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
在历史背景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曾经统一了北方的政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受到了历史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参考了曹操在史书中的形象和事迹。
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既有历史的基础,又有作者的创造。
在文学背景下,曹操的形象也受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曹操被视为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的人物。
他的形象既有正面的一面,如英明果断、善于谋略,又有负面的一面,如冷酷无情、权谋狡诈。
小说《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1.2 目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气概。
其中,曹操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极具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揭示其历史背景下的塑造、文学形象的展现、道德品质的表现、权谋手段的展现以及形象的多维性,探讨其对读者的影响,分析塑造的成功之处,并思考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影响。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塑造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的形象塑造是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必然受到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的影响。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曹操出生于汉朝末年,成长于乱世之中。
在汉献帝时代,王室衰落,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曹操作为一名有野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然会展现出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军事才能。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曹操既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诡诈、虚伪、凶残的奸诈之徒。
本文分析曹操艺术形象,着重他的“奸”和“雄”。
标签:《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奸雄英雄。
说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会想到他的狡诈、多疑、假仁假义,十足的大奸臣;但他的宽广胸怀却在当时无人能及,他的诚挚更能令人感叹。
他在混乱分裂的三国时期,对我国北方的统一,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此,下面我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简单分析。
一、曹操的“奸”《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虚伪、凶残、好猜忌、假仁假义上。
(一)狡诈、虚伪、凶残曹操十足的阴险狡诈,《三国演义》开始就写他用权术。
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杀死一个没有过错之人,他的奸诈狠毒可见不一般。
曹操这个人的性格多变,这在表情、脾气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于是惹火了曹操,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关羽劝阻后,他立刻掷剑大笑:“我亦知文忠义,故戏之耳。
”并亲自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感情如闪电似的转瞬即变,令人瞠目结舌而脊背发凉。
“杨修之死”更显曹操的奸诈、虚伪和凶残。
杨修被杀的三年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罪名将他杀掉。
二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扬言曹操要退兵,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继承权的政治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只能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初中语文课本《杨修之死》中写: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一近侍慌取复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 德
身长丂尺,细眼长髯(rá n)
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
瞒,汉族,今安徽亳 (bó ) 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 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 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他 的 儿 子曹丕 (p ī ) 称帝后, 追称他为魏武帝。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曹腾曾被封为费亭侯,是个官三代。
曹操生平
公元184 破黄巾 公元189 纠集人马,讨伐董卓 公元193 占据兖州 获降卒三十余七 公元195 擒吕布,收复兖州 公元197 降张绣,杀袁术 公元198 破李傕,夺徐州 公元200 官渡之战,灭袁绍 公元205 占领冀州 公元207 平定乌桓,降服辽东 袁氏势力完全铲除 公元208 占领荆州,战败赤壁 公元211 破西凉势力,占领关中 公元213 汉献帝封魏王 公元215 占领汉中各地 公元219 退关羽 解樊城之围 公元220 病逝
代呢?”陈琳的回答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 操听了呵呵一笑,赦(shè )免了他,让他留在身边效力。
曹操诚信自律的一面
割发代首肃军纪
攻打张绣时,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为赢民心,曹操 命令“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但是田野 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闯进麦田。曹操要求按 军法惩治自己。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
杀死。随后在途中,曹操又遇到买酒而归的吕伯奢,为绝
后患,曹操把吕伯奢也杀了,幵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生性多疑的一面
神医华佗冤(yuān)死
华佗是三国时名医,曾为关羽 刮骨疗毒 。曹操患 有“头风眩 (xuàn) ”病,发病时,头疼得死去 活 来。曹 操 请 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 议开颅 治病,去 掉 病 根 。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
曹操性格具有多面性,如果只读他的一个故事,就如 同盲人摸象,得到的结果是片面的。 可 爱 的 奸 雄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huò)
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
曹操聪明能干的一面
杰出诗人:开启幵繁荣了建安文学,代表作有《短歌行》、 《观沧海》等。 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 等兵书。
处罚领导人物。曹操就在所有将士面前,割掉头发代替自
己的头(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割发算是不孝之大
罪) 。
曹操温柔多情的一面
最大的错误
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因为曹操的过失,他的儿子曹 昂在战斗中牺牲了。曹操的妻子丁夫人一气之下离开了曹操, 回到自己的故乡。无论曹操如央求,丁夫人再也没有回到他
马上回到被窝,睡到天亮。早上,曹操假装十分惊讶,
幵号啕大哭,命人厚葬侍卫。这样,所有人都以为曹操 真的梦中杀人。
曹操心狠手辣的一面
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躲避追捕途中,投宿吕伯奢家 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不料曹操听 见磨刀声,竟怀疑吕伯奢家人要杀自己,就将其一家八口
曹操却怀疑华佗是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将华佗打
入大牢,一代神医冤死在狱中。
相关成语 歇后语
三国中谁跑得最快? 说曹操曹操到
曹操杀华佗 --讳(huì)疾(jí)忌(jì)医
曹操杀吕伯奢 --将错就错 曹操打徐州--报仇心切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布—悔之莫及
的身边。
曹操一生干了很多错事,但他临死时,却认为一生最大 错误是把丁夫人气走。他担心死后,曹昂跟他要妈妈,他不 知怎么回答。 (古人认为死去的人会在另一个世界见面。)
曹操阴险狡诈的一面
梦中杀人
曹操为了避免睡着后别人杀害他,编造了 “吾梦中 好杀人”的谎言。一日,曹操睡觉翻身时,被子落到地 上,一位侍卫上前将被子盖好,曹操却拔剑把他杀了,
善于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手下人才济济。
武功高强:徒手可捉猛兽,一人可敌十人。
(huò )
曹操豁达大度的一面
不杀陈琳而爱其才
袁绍要发兵打曹操,就让手下秘书陈琳写一篇文章, 揭露曹操的罪恶。文章洋洋洒洒,从曹操的祖父骂起, 一直骂到曹操本人。官渡之战,袁绍战败,陈琳被俘。
曹操问陈琳:“你骂我就骂我吧,为何要骂我的祖宗三
想知道这些歇后语的来历吗?
那就到《三国演义》中找答案吧!